英國怎麼評價日本
A. 西方人怎麼評價二戰日本的
1896年,甲午戰火剛熄滅一年,清政府感覺這屆人員的教育不行,遂允許各地政府參考西方學校辦商助官學。於是,鐵路公司督辦盛宣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中國第一所高等師范學堂誕生了。公學剛運作到1902年,就發生了一件事,在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有名教習在上課時發現他的座椅上有一隻洗凈的墨水瓶,認為是這班學生諷刺他腹中空空,遂勃然大怒,威嚇學生指證是誰擺的墨水瓶。結果有人隨口說了一個學生的名字,隨後教習向校方反映,要求開除那個學生。校方也同意了。全班學生當然反對這么搞笑的決定,但反對無效。於是,這班很講義氣的學生決定集體退學。公學校長也不知缺了哪根筋,居然宣布開除全班學生。這做法讓全校學生都無法接受,遂決定全體退學來表示抗議。
校長發現攤上大事了,請特班班主任蔡元培出面調解。蔡元培勸服學生暫緩行動後,前往拜會盛宣懷,但盛宣懷對學生搗亂一事很生氣,不肯接見。
結果全校學生退出公學,蔡元培也覺得對不起學生,跟學生一起離開了公學。後來,在盛宣懷的斡旋下,一半學生回校,另一半學生堅決不讓步。蔡元培為了讓不回校的學生還能繼續學業,便找到法國天主教在中國的耶穌會神父馬相伯幫忙。馬相伯精通哲學、數理及天文,蔡元培的拉丁文就是他教會的。對於蔡元培的請求,馬相伯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又有心發展教育,就向法國教會申請撥款資助。教會辦事效率很快,立馬批准。
1903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獎學基金提供資金,在華傳教團提供地方,傳教士提供教育,震旦學院成立了,由馬相伯擔任監院(即院長)。
1908年,震旦學院搬遷至新校址後,耶穌會任命教士—法國人韓紹康為院長。韓紹康以法國的學士學位教程為楷模,提出一套包括三年制預科和三年制高級教程教學體制,並提出從預科二年級開始,除中國語文外,其餘各科都用法語教學。1928年,震旦學院改稱震旦大學。
對二戰中暴走的日本,當時的西方人難以理解:為什麼日本會對他們文化發祥地的中國施以慘絕人寰的野蠻暴行?為什麼一個面積只相當於加利福尼亞的島國,膽敢和國力超過十倍的美國死磕?
在絕大多數西方人看來,日本人處處充滿不可理解的矛盾:既講禮貌又野蠻;既忠誠老實又詭計多端;既勇敢又怯懦;既勤勞又懶惰。魚蝦生著吃;人家坐椅子,他跪地板;蓋房子先蓋房頂;開鎖時鑰匙往左擰;用鋸子不是推而是拉;在鐵砧上打鐵時是蹲著而非站著;話倒著說、書報倒著念(日語的動詞在賓語後);有話不明說而是說反話;在家裡用過分的禮節款待你,在火車上卻粗暴的又推又搡;殺了人後會道歉把屋子弄亂了。
日本人的思維方式,為何被西方人認為是「反人類」?因為,日本人對「道」(佛教、朱子儒家、神道、武士道的綜合體)的遵循和獸性的動物本能,是同時並存的。用美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的話說:日本人的哲學被獸化,獸化又被哲學化。
對日本人,美國人打了一個傳神的比喻:日本人就像他們最欽佩的鯉魚,它會勇敢的逆流而上,躍起沖向陡峭的瀑布,但是一旦被捕捉放到砧板上,就一動不動,安靜的等死。反過來,二戰中的日本人對「處處掣肘」的西方人,也是充滿憤怒。
日本人的強盜邏輯是這樣的:為什麼靠烈酒、欺騙和屠殺從印第安人手中掠奪土地的美國人,會對日本人在中國的行為如此義憤?日本佔領滿洲,和美國武裝干涉加勒比海地區有什麼區別?英國、荷蘭可以理直氣壯佔領印度、香港、新加坡和東印度群島,為什麼日本效仿他們卻犯了罪?
說到底,二戰中的日本人,如同一個新爆發的罪犯,無法容忍老牌罪犯的指手劃腳,最終悍然與全世界死磕慘敗的結局無法避免。
B. 英國人是如何評價日本的海軍兵學校的
一名英國人在談到他對日本海軍兵學校的印象時寫道:「在日本的青年中選擇那些出類拔革者,在這里接受世界上嚴酷無比的艱苦訓練,他們的身心在經過只有十分頑強的人才能經受住的鍛煉後,被培養成具備古代武士道德的現代海軍軍官。因此,從海軍兵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既有一副能經受一切艱難困苦的身體,也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了天皇和祖國,他們可以不惜一死。」
C. 英國遊客評價亞洲菜市場,日本是公墓,中國有看頭,這是為啥
英國遊客評價亞洲的菜市場,當中日本是公墓、中國有看頭。這是因為日本的菜市場,做的非常的干凈,蔬菜肉類失去了它的鮮味,過於干凈整潔也失去了美食它原來獨特的意義。而中國的菜市場魚龍混雜,菜非常多、而且分類明朗、一目瞭然,可以快速的挑到自己想要的菜品。所以相對來說,英國人就把日本的菜市場比喻做公墓,就是干凈整潔卻有點蕭條的感覺。而把中國的菜市場說很有看頭,是因為剛開始進菜市場琳琅滿目的菜彷彿帶他來到了一個新世界,而且菜市場擺放都是有規律的,菜、魚、肉都有分類放開。他可以很快找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不會因為交流障礙而尋找半天,自己也可以找到。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可以越做越好,帶領世界人民在菜市場投入豐富的中國菜品豐富美食特色。也可以各個國家互通交流,學習對方的優點,改善以後越來越好,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D. 英國人眼裡的日本人是怎樣的
原話大致是: 女的可愛, 能挑個當女朋友就好了, 讓她吸我的蛋蛋一定很爽. 男的都特么太猥瑣. 好在都很有禮貌. 說話語氣有點誇張, 常常莫名其妙地驚訝. 英語口音很有意思(聽不懂). 和他們一起開跨文化Party氣氛冷到爆. 全靠這個暮光之城的電影撐著場面, 後來還發現他們看不太懂. 還好你抱把吉他過來, 不然我都無聊到死在沙發上了. 我家到了, 停這里就好, 明天學校見, 回去路上開車小心點.
E. 希特勒是怎樣評價日本人的
希特勒對於他們的定位是被利用者,在元首的世界觀之中,日耳曼人是最高等級的,而日本則是處於下一階級,屬於可以利用來為自己服務的次等民族。在他的書我的奮斗裡面就很清楚的表達了這個想法,日本是一個劣等民族,但是可以利用他們的執著為德國效力。
納粹對於精英層的婚姻有著嚴格的限制,如果他們想要和非雅利安人通婚,首先必須向希特勒提出申請。而德國和日本的混血兒也受到當時社會的嚴重歧視,比如德國科學家奧托·烏爾班,他是德國和日本的混血,也是因為種族歧視,他被開除了公職。
F. 英國人對中國人及日本人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歐美國家對中國人的感覺,基本是:臟,亂,吵,素質不高
就好像我們看非洲那些窮 國家一樣
但是人家還是比較新歡日夲 韓國 香港人的
中國在世界上是很丟臉的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一有錢就加入美國國籍
現在我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有錢人還要留在中國
G. 一名英國人在談到他對日本海軍兵學校的印象時是怎麼形容的
一名英國人在談到他對日本海軍兵學校的印象時寫道:「在日本的青年中選擇那些出類拔萃者,在這里接受世界上嚴酷無比的艱苦訓練,他們的身心在經過只有十分頑強的人才能經受住的鍛煉後,被培養成具備古代武士道德的現代海軍軍官。因此,從海軍兵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既有一副能經受一切艱難困苦的身體,也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了天皇和祖國,他們可以不惜一死。」
H. 英國是怎麼樣姑息日本的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產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和「旋風式」戰斗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後備飛機從36架增加到289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為了避免「打另一場戰爭的危險」,丘吉爾還不顧中國等國家抗日戰爭的需要,宣布關閉緬甸通道3個月。這一姑息日本的行動,實際上為英國後來在東南亞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I. 二戰時英國不敵日本日本和英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文/寂寞的紅酒
日本和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重要參戰國家。在二戰中,日本人表現得非常強勢,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上一度所向披靡,連美國人都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而相比日本,英國則表現得非常平庸,不僅在歐洲大陸被德國人吊打,而且在東南亞戰場上被日本人打得雞飛狗跳。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英國人是水貨,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對手。實際上,當時的英國遠比日本要強大,甚至可以說日本和英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在二戰中,日本人不管是軍力還是國力,都無法和英國相比。日本唯一能和英國相抗衡的就是海軍,日本人省吃儉用、窮兵黷武幾十年攢出了一支強隊的艦隊。但日本最強的時候,噸位也只達到英國人的70%。整個二戰日本停止了民用船隻才造出336艘軍艦,而英國造了幾千艘,還沒停止民用船隻的建造。這就是兩國的差距。二戰中,英國建造了航母50多艘,而日本僅僅建造了12艘(多為戰前開工),英國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產量是日本的四倍,護衛艦產量是日本的十倍以上。英國和美國一樣,都屬於越打越多的類型。和英國相比,日本還真不夠格。
英國海軍是當時唯一一支全球海軍,唯一一個有能力把艦隊部署到全球任一地區的國家。當時英國海軍不僅壓制了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還消滅法國海軍,並牽制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英國也是反擊日本海軍的主力。1944年,成立之初的英國太平洋艦隊,僅僅航母就有21艘(其中重型裝甲航母6艘),這是日本人不能比的。英國人在1942年就已經使用雷達了,而日本人還在使用「貓眼神功」;在大西洋那種惡劣海況,日本人的輕型飛機都飛不起來。如果沒有德國和義大利牽制,即使日本最強勢的1942年,在太平洋本土作戰的日本人勝率仍然不會超過五成。只要戰爭拖到一年以上,日本人必敗,英國戰艦會越打越多、性能會越來越好,用不了多久就會取得壓倒性優勢,就是耗也能耗死日本。日本人連燃油供應都不能保證,怎麼能和英國人抗衡。
在空軍和陸軍方面,兩國的差距就更大了。二戰中,英國建造了17萬架飛機(含英聯邦),其中僅4發重型戰略轟炸機就有上萬架,而日本僅僅造了6萬多架飛機(其中多為單發小型飛機和粗製濫造的木頭飛機),僅僅是英國的三分之一。至於性能和英國更是沒法比,二戰後期英國都已經進入噴氣時代,而日本還在老掉牙的零式基礎上改來改去。連德國空軍都搞不過英國,更不要說日本。在輸掉不列顛空戰後,英國人奪取了制空權,不斷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把德國人搞得差點崩潰。至於坦克和 汽車 ,日本就更不能和英國比了。日本坦克、裝甲車和 汽車 的產能還不到英國的零頭,英國一年的產能都比日本整個二戰產量多,英國 汽車 和坦克的性能更是遠超過日本。英國的丘吉爾在亞洲戰場簡直是無敵的存在,日本坦克打都打不動。這就是日本和英國的差距。
日本不僅工業產能和武器性能比不上英國,在人力和資源方面,同樣和英國沒法比。英國擁有遼闊的殖民地,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一大票鐵桿的小弟,4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和10億+的殖民人口,根本不是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的日本可以比的。英國要兵員有兵員、要資源有資源、要財富有財富,日本和英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二戰初期,英國能單挑德國和義大利兩大強國,並把兩國牢牢地困在歐洲大陸,這就是英國的實力。二戰爆發後,英國人輕松的徵集了上千萬軍隊,僅僅飛行員就培養了十幾萬,這是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即使德國人也同樣自愧不如。英國和日本單挑,英國人只需要平推就行,像美國一樣,拿物資堆、拿裝備砸,用不了多久就能拖死日本。即使日本人用一艘船換英國人三艘,不出三年日本人也得輸。
實際上,就是同等裝備,英國人也未必會怕日本,不要說雙方裝備水平差距明顯。不要以為英軍是廢物,英國陸軍能和德軍打出一比一的戰績,空軍壓著德軍打,海軍打得德國和義大利海軍出不了家門口,可以想像英國軍隊的實力。如果不是德國和義大利牽制,英國人早就把日本人干翻了。日本人也就是趁著英國人無暇顧及遠東的有利時機,暗地裡偷襲一下英國在東南亞防守空虛的殖民地。在隨後的交手中,日本打沒有英國主力駐守的印度和澳大利亞都費勁。在英帕爾和新幾內亞兩場關鍵的戰役中,日軍被英印部隊和英澳部隊揍得滿地找牙,在東南亞的精銳幾乎損耗殆盡。此後,日本人一直被英國人壓著打,澳大利亞軍隊一直追到了日本本土。可以想像,當時日本和英國的差距。
在距離英國萬里之遙的東南亞和太平洋上,僅僅英國的偏師就打得日本人抱頭鼠竄。如果英國人和日本人玩命,其結果可想而知。英國人擁有最先進的 科技 、發達的工業、強大的產能、富裕的經濟、豐富的人力和礦產資源、先進的戰術、優越的制度,這是日本人不能比的。英日開戰,日本人頂多開局占點優勢,用不了多久就會撐不住,直接被英國人按在地上摩擦。如果不是二戰,德國拉著義大利非要和英國人同歸於盡,英國人未必會丟掉霸主地位,日本也根本不敢在英國人面前嘚瑟。這就是老牌世界霸主大英帝國的底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二戰中的英國》、《帕爾格雷夫世界 歷史 統計(1750-1993年)》
J. 外國人是怎麼看待日本的
我只知道肯定的。日本人的形象在歐美人的印象中絕對比中國人要好。因為日本人素質高。而且日本經濟發達些。
我個人覺得歐美看日本也和中國人有些一樣。《菊與刀》光是這本書名字就折射出了。
但是今天世界都知道日本侵略中國,過去並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