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麼不打中國
㈠ 抗戰日本為什麼不集中兵力進攻中國:而偏去招惹美國
日本內部:日本陸海軍有很大的矛盾,陸軍看不慣海軍,海軍也看不慣陸軍。進攻美國的計劃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海軍主導的,也是因為海軍想要立功。畢竟中國戰場上,起主導作用的是陸軍,海軍只是打打下手,封鎖海面。
日本外部:(1)德國在進攻蘇聯前,打得頗為順手,大半個歐洲已經淪陷在納粹德國的鋼鐵車輪之下。日本大本營認為,英法等國已經無暇顧及在亞洲的殖民地,所以打算出兵進攻東南亞,然後往西進攻,與德國連成一片。
(2)當時,美國國會內主戰的議員慢慢佔了上風,力主必須幫助中英法等國打敗軸心國同盟,典型人物是羅斯福總統。並且,逐步切斷給日本的石油和其他工業用品供給,逼得日本必須進攻東南亞找到穩定的軍事資源供給基地。
㈡ 在二戰期間,為什麼日本始終沒有對中國宣戰呢
日本在二戰期間在中國燒殺搶掠,佔領了中國的很多地區,遭到了中國軍民的全力抵抗,抗日戰爭整整打了八年,才把日本人轟出國門。實際上日本和中國已經是戰爭狀態,但是日本從來沒有對中國宣戰。為什麼日本不光明正大的和中國宣戰呢?我個人認為日本是為了掩飾侵略的事實,怕被制裁才沒有宣戰。
一、日本有實際控制權,宣戰與否沒有什麼差別。
中國在1941年正式對日宣戰之前,日本已經實際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受到了當時老百姓的抵抗。對日本政府而言,已經佔領了中國這么多地盤,擁有了實際控制權,宣戰與否並不重要,不會改變他們的控制。因此日本沒有對中國宣戰。
日本從出兵佔領東三省到展開全面侵略,整整侵略了中國十幾年的時間,這期間中國老百姓遭受了很大損傷,但是因為日本沒有正式宣戰,中國政府也沒有對日宣戰。導致日本很多戰犯都逃過了一劫。我們要記住這種恥辱。
㈢ 日本為何停止侵略中國
和中國,亞洲國家打了多年的仗,國力耗盡,資源潰乏,打不下去了,於1945年投降了。
㈣ 都說二戰時日本很強,但是8年未打下中國,他真的有那麼強嗎
日本經濟在1930年後幾乎崩潰 為了解決問題 就向中國發動戰爭 從戰爭中獲得大量資源 但是隨著戰事不利 國內經濟無法承受 於1945年崩潰
日軍在極盛時期有300萬軍隊 陸軍兵素質優秀 但裝備較差(比中國好)在硫磺島戰役中 日軍陣亡24000人才打死打傷美軍6900人 蘇軍T-34坦克日軍無穿甲炮可擊穿 日本坦克只有15噸 不如美蘇 且年產量只有330量 日軍一個師團裝備80門火炮 這不及美蘇一個團的裝備
日本陸軍航空兵實力較好 配有零式戰斗機 但是日本奉行精英培養 飛行員較少但素質高 開戰是優勢明顯 但進入消耗戰就不行
日本海軍當時是世界第三 不過所有船隻沒有雷達 在瓜達爾海戰中吃虧不少 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一樣 無法經受消耗戰
日本在二戰中確為強國 但是其軍事思想已經落後(奉行戰列艦主意 精英培養 不重視裝甲兵建設 不重視自動武器 電子武器如雷達 ) 導致軍隊建設不合實際 戰敗也是必然的
㈤ 為什麼在甲午戰爭裡面日本不繼續攻打中國了急急急。謝謝
因為中國被西方各個國家所殖民,如果日本繼續攻打中國只會侵犯西方各個國家的利益,同時日本海軍雖然戰勝中國水師,但是陸軍不一定能戰勝清朝。而且日本是島國,如果攻打中國只會後援不足。所以日本甲午戰爭之後只是割據了台灣,以台灣為跳板,為以後的侵略做好資源儲備。
㈥ 日本當時為什麼沒有打下中國
1、戰略失誤
在與中國開戰的事情上,大本營和華北駐屯軍以及關東軍還有內閣是有一定的分歧,內閣不希望如此倉促開戰,但是大本營被軍閥世家把持,需要戰爭。
2、准備不足
在戰爭之初,日本華北駐屯軍人數不到五萬,華北中國駐軍超過三十萬,所以戰爭之初,日軍受到小許挫折,華東地區的戰爭讓蔣決心抗戰,死戰到底,中國在淞滬投入兵力最高達八十萬以上,動搖日軍決心,軍心。
3、在各地的大屠殺讓中國人民的憤怒達到頂峰
大本營曾有人提出在中國的佔領區推崇儒家,宣傳亞洲人的亞洲,但各級指揮官拒絕執行,岡村寧次就是這個戰略的推崇者,但卻無法改變日軍內部的狂熱情緒。
4、國際大形式
在日軍佔領武漢以後美國聯合英國和荷蘭等國,拒絕像日軍提供東南亞的橡膠和石油等戰略物資,讓日軍大本營錯誤判斷英美准備對日作戰,戰略重心轉移,特別是在汪精衛等人投敵後,日軍的戰略重心開始南下,國軍也不在進攻,因為三九年冬季反攻以失敗告終,打掉國軍的進取之心,汪投敵讓日軍看到中國整體投降的信號,錯誤判斷。
(6)日本怎麼不打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整體評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1、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3、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㈦ 日本二戰不能完全佔領中國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二戰不能完全佔領中國的原因如下:
一,戰略失誤,在與中國開戰的事情上,大本營和華北駐屯軍以及關東軍還有內閣是有一定的分歧,內閣不希望如此倉促開戰,但是大本營被軍閥世家把持,需要戰爭。
二,准備不足,在戰爭之處,日本華北駐屯軍人數不到五萬,華北中國駐軍超過三十萬,所以戰爭之初,日軍受到小許挫折,華東地區的戰爭讓蔣決心抗戰,死戰到底,中國在淞滬投入兵力最高達八十萬以上,動搖日軍決心,軍心,桂系曾組織一萬人以上的敢死隊決死沖鋒,雖全員戰死,但,死的其所。。壯烈
三,在各地的大屠殺讓中國人民的憤怒達到頂峰,大本營曾有人提出在中國的佔領區推崇儒家,宣傳亞洲人的亞洲,但各級指揮官拒絕執行,岡村寧次就是這個戰略的推崇者,但卻無法改變日軍內部的狂熱情緒。
四,國際大形式,在日軍佔領武漢以後美國聯合英國和荷蘭等國,拒絕像日軍提供東南亞的橡膠和石油等戰略物資,讓日軍大本營錯誤判斷英美准備對日作戰,戰略重心轉移,特別是在汪精衛等人投敵後,日軍的戰略重心開始南下,國軍也不在進攻,因為三九年冬季反攻以失敗告終,打掉國軍的進取之心,汪投敵讓日軍看到中國整體投降的信號,錯誤判斷。
五,在前期與蘇聯的諾門坎大戰中,日軍精銳之師第二師團傷亡巨大,幾乎在朱可夫的打擊下全軍覆沒,所以,關東軍在戰爭前期沒有投入中國戰場,四一年蘇德開戰,日軍與蘇聯談和,開始調集關東軍南下時以失去進攻重慶最好時機,而且大部分中國派遣軍精銳部隊在珍珠港之後投入東南亞戰場,日軍無能力,也無決心繼續進攻,她們認為,打敗英美,再來全力促使蔣介石投降。
五,國內方面中國地大,且中國當時是落後的農業國家,沒有進入現代化,這樣的國家最難打,因為你找不到她們的死穴,就像今天的美國打阿富汗一樣,中國在當時扮演著阿富汗,落後,所以不怕犧牲,不怕佔領。更不怕重建,因為什麼都沒。
六,就算當時日本佔領重慶,中國也不會投降,不會全部佔領中國,因為近兩千年的文化侵蝕讓中國大國心理根深蒂固,除了我們,一切都是蠻夷,所以,士大夫不會像蠻夷投降,最根本的農民階級更是不可能支持,因為農民階層認一個道理,日本人來了,她們就要被殺,土地沒有,活路沒有,所以加上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宣傳,中國死戰到底。
六,各級中國軍隊在抗戰中奮力殺敵,自古中國文死諫,武死戰,包括所有的雜牌軍,包括曲線救國時的偽軍之多是因為蔣的派系之爭加重,打擊雜牌,打擊共產黨,為了自身利益開始,而且,偽軍大部參加的是對八路軍根據地的圍剿,沒有進攻正規軍。。
七,日軍第十一軍不是沒想進攻重慶,棗宜會戰就是日軍進攻重慶戰役的一部分,就是鄂西會戰,中國軍隊在軍隊開戰之初兵力相等的情況下抵擋住日軍橫山勇的進攻,石牌血戰,好像是七十四軍五十一師打的,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八,日軍的戰略在武漢會戰之後就不在中國了,因為他們認為中國遲早會投降,美國參戰,對華武器和物資援助,使日軍徹底失去佔領中國的可能性。
㈧ 日本為什麼不趁中國國內北洋軍閥混戰的時候入侵中國
熟讀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日本於1937年入侵的中國,而這個時候的中國其實已經算是“大一統”的局面了,畢竟當時的民國政府已經成立並統治了我們長達六年的時間,這個時候進軍中國,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對於日本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我個人經常猜想,如果當初的張作霖能夠躲過當時日本人的暗殺,其實整個東北乃至整個中國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格局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因為張作霖這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個人能力都是非常強悍的,當時在他的帶領下整個東北可是非常強悍的,可惜,一切都沒有如果!
所幸我們後來還是強大了起來,日本終究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他們終究不是我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