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貨幣為什麼沒有通脹
Ⅰ 日本泡沫破裂之後,政府也放了很多水怎麼沒有通貨膨脹
簡單說來,政府要刺激經濟,可選的政策有多種,其中一種是貨幣政策、即壓低市場上的利率,這可以通過央行的操作來實習,降低市場參與者獲得資金的成本,鼓勵經濟活動,但要注意,政府本身並沒有直接將貨幣投向市場,是否有足夠多的貨幣進入流通,還要看市場參與者們是否利用低利率來借貸。而另一種政府可選的行為是,通過財政政策、即政府主導的直接大規模投資,將錢直接投入流通領域,顯然中國政府偏好於多採用這後一種政策,因為它能夠立竿見影。但凡事有利即有弊,這樣直接的在市場上湧入大量投資,必然會造成急劇的通貨膨脹。而日本政府的政策更偏向於前一種貨幣手段,但市場參與者在國內投資的積極性仍然不高,所以不一定必然導致通脹的發生。
Ⅱ 請問日元狂貶值,搞量化寬松,拚命印錢,為什麼物價沒怎麼漲,通脹率很低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國們逐漸意識到經濟增長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把東西賣給外國人,即出口。對外出口,便會有資本流入本國,僱傭更多的勞力,降低融資的成本,最終實現通貨膨脹。
20世紀80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嚴重增加,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出口,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後來美國與日,德,法,英簽訂廣場協議,引導美元貶值。
在後來的三年中,日元兌美元升值了一倍多,這對日本的出口影響就大了,因為日本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假設原價不變,由於日元的升值,銷售款就更少了,但是企業還得活啊,所以就提高價格,你價格都提高了,就沒有優勢了啊,所以就賣不出去了;這時候企業開源困難,那麼就節源吧,裁員,抓「效率」,能省一分是一分,想辦法至少混個保本。而所有這些削減成本的措施對宏觀經濟都將是不利的:雇員變得更少(高失業率),支付的低增長,甚至不增長(低通脹),慢慢的就通貨緊縮了。
後來日本安倍上台,實行安倍經濟學。安倍經濟政策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打壓日元,這便是重點的所在:日本以出口立國,對於出口型經濟體,匯率極為重要。最近的通脹率開始走向1.25%左右,這說明寬松政策會導致通脹率走高是沒有錯的。
刺激了這么久,通脹率還這么低的原因有日本是主要的資本輸出國,實際貨幣量不會怎麼增加,過剩資本都流向其他國家啊,也可以說向其他國家輸入通脹。
Ⅲ 為什麼日本長期維持零利,但並未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反而會出現通貨緊縮呢。
首先,我要糾正下你思維,日本是因為通貨緊縮才實行零利率政策的,研究經濟自變數跟因變數要搞清楚!
日本自從九十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就深陷入長久的經濟衰退泥潭中,無可自拔。為了刺激經濟復甦,日本政府長期實行低利率的貨幣政策,期望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助力經濟復甦。
經濟的持續低迷,導致了通貨緊縮,這個原理也可以用來解釋或者預測我國的CPI指數變化趨勢。從11年起,我國GDP增速就開始同比下降,12年政府更是預測全年GDP增速為7.5%,經濟增長乏力已然顯露無疑,同時,你拿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指數來對比,會發現經濟增速與CPI指數呈現出正比例關系,又因為中國現在處於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節點,因此未來幾年或者說在沒有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之前,經濟將持續低迷,因此可以預測,未來幾年,在其他變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CPI指數會處於低增長甚至通貨緊縮的水平!
Ⅳ 日本CPI 1991年來首次突破3%,為什麼日本的通貨膨脹率這么低
全球經濟現在正與高價格展開戰爭。盡管主要經濟體的價格似乎已超過或接近峰值,但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仍處於高水平。
作為一個能源凈進口國,日本不能選擇退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日本的能源通脹增長率低於美國和歐盟。主要原因是長期合同為日本的液化天然氣進口提供了一些緩,根據國際天然氣聯盟的數據,2018年與石油相關的合同約占液化天然氣采購量的67%,因此日本從近期天然氣價格上漲中獲得了更多保護。
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不能處於“商品過剩”或產能過剩的狀態。如果商品過剩嚴重,將不會出現“太多的錢追逐有限的商品”的真實狀態,通貨膨脹將難以發生。
Ⅳ 日本CPI1991年來首次突破了3%,日本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這么低
日本CPI1991年來首次突破了3%,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低的原因是因為泡沫經濟帶來的經濟下滑。
日本自從1990年開始,與美國等國家簽署了廣場協議,刺穿了高昂的房價,導致了泡沫經濟的產生。
而今年美國瘋狂的加息,歐洲各國也都跟著瘋狂加息,導致了通貨膨脹十分嚴重,而日本常年通貨膨脹低迷,終於在今年美國瘋狂加息的情況下突破了3%,因為日本的美元外匯儲備是非常多的,所以日本的經濟跟著美國走的。
Ⅵ 為什麼日本很難達到通貨膨脹率至百分之二
通貨膨脹率的提高,必須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不能處在「商品過剩」或產能過剩的條件下。如果商品過剩嚴重,就無法出現真正的「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的狀態,難以出現通貨膨脹。所以,日本多年來保持科技高度發達和生產力高度發達,而人口老化,消費能力增長不足,商品嚴重過剩,經濟增長乏力,此時發行再多的貨幣、實行負利率,也仍然無法達到7年前提出的「安倍經濟學」所期望和通過大量發行貨幣而達到通貨膨脹率2%的目標。
Ⅶ 為什麼日幣匯率一直很底,而日本沒有通貨膨脹
不能因為日元匯率低就說他通貨膨脹嚴重。匯率的形成有它的歷史原因。
Ⅷ 貨幣發行過量,超發的貨幣都去哪兒了
摘要
1、貨幣持續寬松,卻沒能推升通脹。日本貨幣持續寬松,嘗試了幾乎所有非常規貨幣政策,但通脹長期保持低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超發的貨幣並沒有流入商品領域。如果比較日本居民工資以及物價走勢我們會發現,日本通脹雖然很低,但是工資漲幅更低,甚至遠遠跑輸了通脹。
2、超發的貨幣去哪兒了?雖然日本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貨幣趴在銀行的准備金賬上,流出去的貨幣有一部分被企業存了回來,還有一部分貨幣則流向了日本的股票市場。2010年日本寬松加碼後,雖然經濟沒有很明顯的起色,但股票市場大幅上漲。
3、貨幣為何流向了資產領域?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貧富分化。無論從收入角度,還是從財富角度,日本的貧富分化問題都是在不斷加劇的。在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超發的貨幣更容易推升資產類商品的價格,卻很難推升普通消費品價格。而且即使貨幣超發對消費品價格有影響,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如果用黃金價格走勢來代表貨幣超發程度,從貨幣超發到通脹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1 貨幣持續寬松,卻沒能推升通脹
日本90年代地產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不斷調低政策利率,在政策利率降至0後,陸續進行了量化寬松、購買風險資產、收益率曲線控制等幾乎所有非常規貨幣政策。
但對物價的刺激作用卻不明顯,1999年9月政策利率到零之後,日本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月份CPI同比是小於0的。
所以貨幣超發是否會推動通脹,還是要看貨幣的流向。在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超發的貨幣更容易推升資產類商品的價格,卻很難推升普通消費品價格。而且即使貨幣超發對消費品價格有影響,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如果用黃金價格走勢來代表貨幣超發程度,從貨幣超發到通脹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Ⅸ 日本人是如何抗通貨膨脹的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再次發表講話時指出,日本央行將繼續實施強力寬松政策,以實現此前設定的2%的通脹目標。未來日本央行將利用利率調整來發出退出寬松政策的信號。
黑田東彥還強調,日本央行需要設定比以往低得多的市場利率以刺激國內經濟。只有社會通脹達到2%的時候,日央行才有可能會調整收益率曲線目標。
雖然日本央行往市場投放了大規模的流動性,但現實是,老百姓有錢了他不消費,企業有錢了他不投資。目前為止,日本的量寬寬松政策,沒有通過工資的上漲去帶動一個消費市場和物價的上漲,形成一個良性的經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