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作家都有哪些
1. 司馬遼太郎屬於日本右翼作家嗎
提出「中國七塊論」的司馬其人不算右翼的話,還真找不出右翼了吧,其他別有用心為他洗地的答案,都不用在意!司馬遼太郎其人是日本右翼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是確定無疑的!
2. 日本右翼作家指什麼樣的作家
右翼作家不應該等同與日本右翼勢力分子,日本右翼勢力指的是在政治方面的,不承認歷史,宣揚軍國復國主義的政黨勢力,右翼作家他只是沒有認清歷史,被右翼政黨勢力利用,用來宣傳他們的軍國主義。但我們最好少接觸那些右翼作品為妙,免得迷失方向.
3. 日本文學作家
日本文學作家眾多,比如有: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村上春樹、太宰治、遠藤周、米澤穗信等。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日本文學作家
芥川龍之介,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秋》等。
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
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是日本當代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和電影演員。主要作品有《金閣寺》、《鹿鳴館》、《豐饒之海》等。
4. 日本右翼作家有哪些
朋友,你的問題有問題:何謂『右翼』?右翼是形容政治態度的,而作家的政治態度是很難評判與統計的。
5. 日本右翼勢力代表人物是誰
原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是最堅決的反華分子!也是右翼勢力的代表人物。
6. 日本左派,右派分別包括哪些政治團體或人物
一般說來,日本的明治維新,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日本從維新開始,激進西化派(左派)與傳統保守派(右派)的斗爭從未停止過,在1878年明治天皇親政前,日本的激進西化派在日本占據了上峰,但明治天皇親政後,形勢完全逆轉.
1878年夏天,以宮內天皇侍講元田永孚為代表的保守派,用天皇的名義撰寫了《教育大旨》和《小學條例二則》,指責維新以來的文明開化政策是「追逐文明開化之未端,破壞品行,傷害風化者不少」,將來有可能達到「不知君臣父子之大義的地步」,「流弊很多」,等等。並預示「今後須基於祖宗之訓典,竭力宣明仁義忠孝」,以儒教的道德倫理原則,糾正流弊。為了對兒童有效地灌輸仁義忠孝觀念,在《小學條例二則》中規定,校內要懸掛古今忠臣、義士、孝子、節婦的畫像。元田永孚極力主張恢復儒教,反對文明開化政策。 應當指出,元田永孚和另一個宮內省官員高崎正風,曾向天皇規諫,主張天皇親政,改組內閣,建立一個由天皇側近的侍從輔佐天皇左右國事的政府。伊藤博文斥責元田等主張是歷史的倒退,犯了時代性的錯誤,這種主張將導致政治上的混亂。 伊藤博文針對元田的有關教育改革意見,於1879年9月委託井上毅起草《教育議》一文,上奏天皇,申述品行風俗的敗壞不在於文明開化政策,而是維新變革的不可避免的副產品,並非像元田想像的那樣膚淺和抽象。為了糾正風俗紊亂,的確需要研究「教育方法」,確立文教政策,但不應該放棄國家的根本政策——文明開化政策,「保護舊時的陋習」。元田對伊藤的《教育議》立即進行反駁,又寫了一篇《教育議附議》。他在文章里重申「忽視仁義忠孝」是風俗紊亂的原因,恢復儒教、「讀四書五經、尚廉恥、重禮讓、篤倫理的教育」是矯正風俗的手段。元田、伊藤的論爭是日本兩派論戰的開始。
明治天皇在論戰中始終站在保守派一邊。1882年12月地方長官會議上發布的敕諭中寫道:「彝倫道德是教育之本,為我朝、中國所尊崇,雖歐美各國亦有修身之學,但我國對其採用仍不得要領,方今學科繁多,本末誤置者屢見不鮮。」
德育之爭公開化後,很快就發展成包括思想家、教育家參加的一場激烈論戰。例如,著名教育家福澤諭吉,在1882年發表《德育如何》、《教育余文》兩篇文章,從正面向儒教主義教育論實行攻擊;元田水孚在1882年發表《國教論》,主張樹立以孔子為中心的國教,確立以儒教作為「網路基礎」
的修身教育;思想家兼教育家西村茂樹在1886年發表《日本道德論》,主張德育的根本是忠孝仁義,同時採納一些西洋思想,即所謂「以儒教為根本,西洋哲學為參考」的道德論。1887年著名教育家杉浦重剛發表《日本教育原論》,否定以宗教作為教育原理,主張以自然(物理)的原理作為教育基礎。 東京大學總理加藤弘之,主張把神、佛、儒、耶穌四教全納入修身課,統一教育論戰。1890年,文部省官員能勢榮發表一篇名為《教育評定論》的文章,實際上是代表文部省的意見,企圖用折衷主義平息這場論戰。
如此眾說紛紜的論戰,直接影響中小學的修身課教學,使學校的德育無所適從,從而引起地方官員的不安。於是,1899年地方長官會議向內閣提出要求文部省確立德育方針的建議以便結束論戰,建立統一的教學方針和方法。
眾所周知,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確定了日本的國家體制。為使教育更好地為鞏固天皇制服務,總理大臣山縣有朋、文部大臣芳川顯正、法制局長井上毅、宮內侍講元田水孚共同制定日本帝國教育總方針,並於1890年10月30日以《教育敕語》的形式頒布了,《教育敕語》以最高法律形式確定了教育方針,從而平息了自1878年以來的育論戰,結束了自維新以來 的教育改革。《教育敕語》是本著「以儒教為根本,西洋哲學為參考」的原則制定的,,《教育敕語》遠遠超出學校范圍,事實上是全日本人民的行為道德規范,統治著人們的意識形態,至此,傳統保守派在日本戰勝激進西化派,統領日本半個世紀.
7. 除了山本寬,日本動漫界還有哪些右翼分子
其實進擊的巨人作者諫山創也曾表態過自己是右翼分子的事
8. 日本的右翼份子有哪些日政府中又有哪幾個不是右翼
首先要說明小泉不是右翼分子,這一點是明確的。日本右翼主要是是一些戰犯家庭演變的過來的(我只是大致這么說,可能還有其他)
二戰後的日本右翼分子有很多,我不要一一列舉,我那本書上有一堆名單,但其中不乏有我們十分熟知的,比如:中曾根康弘(前首相,貌似是中日建交後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三島由紀夫(著名的作家,建議你去查查他的作品就知道了)、小林善紀(這個你可能不清楚,也是八九十年代十分猖狂的……)、石原慎太郎(現任東京都知事,十分有名)!
不過還要說的是,日本右翼勢力所佔人口是日本人口的千分之一,似乎全國右翼人口是1萬人左右。
9. 日本現代作家有多少,是哪些人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子》(1916)、《芋粥》(1916)、《手巾》(1916),確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並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先後游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回國後發表《上海游記》(1921)和《江南遊記》(1922)等。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先後六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 龍之介的小說始於歷史題材,如《羅生門》、《鼻子》、《偷盜》等;繼而轉向明治文明開化題材,如《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等;後寫作現實題材,如《桔子》、《一塊地》以及《秋》等。在創作中注重技巧,風格纖細華麗,形式、結構完美,關心社會問題與人生問題。1925年發表自傳性質小說《大島寺信輔的半生》。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同年7月由於健康和思想情緒上的原因,服毒自殺,享年35歲。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夏日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 夏日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 江戶川亂步(江戸川 亂歩、えどがわ らんぽ、1894年10月21日 - 1965年7月28日) 日本著名推理作家、評論家。被譽為「偵探推理小說之父」,本名平井太郎(ひらい たろう)。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創始人。 三島由紀夫 ( みしま ゆきお , Mishima Yukio ) (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 本名平岡公威,是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與右翼政治狂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