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天皇怎麼處
A. 當時日本戰敗,天皇怎麼沒被廢了
日本投降後,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都將裕仁列為日本頭號戰犯。英國首相艾德禮、蘇聯統帥斯大林分別致電麥克阿瑟,要求嚴懲戰爭罪犯裕仁天皇,建議經公審後絞死。
但是麥克阿瑟考慮到為了在遠東扶植與蘇聯進行冷戰的盟友,一個因審判處決天皇而陷入混亂的日本不利於美國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共勢力的作用,因此麥克阿瑟本人支持放棄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就此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急電報告:
「日本國民……對日本天皇崇敬備至,已達百餘年之久。在太平洋戰爭中,少數軍國主義分子曾以此作為煽動民族主義的狂熱手段,號召為天皇而自我犧牲。而戰後日本國民對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無減,視如國神。我認為,如果對裕仁天皇公審處決,必將使全日本國民信仰的支柱徹底崩潰,甚至在日本全國引起反對盟國的瘋狂騷亂和暴動。處決裕仁為日本舉國所不容,我們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則不堪設想,結果可能是歷史的悲劇。
因而,我本人作為盟國駐日本國的全權代表,出於對日本國未來命運的考慮,決定對裕仁天皇免予戰爭責任的起訴。
如果盟國決定逮捕和作為戰犯處決天皇,那麼駐日盟軍統帥部將需要增援100萬作戰部隊……」
華盛頓很快回電同意麥克阿瑟的意見,於是麥克阿瑟頒布了盟軍總司令部第一號令:「出於對日本前途和國民信仰的考慮,盟國決定對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發動戰爭的責任,不予起訴和逮捕。今後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應與其他日本國民同樣受到憲法的保護。」
就這樣美國人出於反共目的和更好地控制日本,公然包庇了日本頭號戰犯裕仁。
不過1946年,裕仁在美國人的「建議」下發表了《人間宣言》,宣布了天皇是人不是神,在「太上皇」麥克阿瑟統治之下的日本,天皇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實權了。了。
B. 二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什麼沒有退位
日本二戰戰敗後,裕仁天皇一直沒有退位讓賢,其原因很復雜,首先裕仁天皇一直沒有談及自己個人對戰爭的責任,裕仁天皇自己肯定是不希望退位的,麥克阿瑟是天皇的主要的支持者。其次,在日本,天皇制是根本,退位是很大的事情,一定不能草率解決,而且退位不是一個單純的事情,他還參雜著國家的政治經濟。
後來天皇的幾個心腹懇求麥克阿瑟對天皇退位這件事情做出自己的看法。麥克阿瑟的回復是,其實這個舉動沒有太大的必要。並且在退位這件事情中,天皇一直做出和平與愛的姿態,圈了一波粉。但是皇室的榮譽要求裕仁天皇作出正確的決定。但後來天皇僅以誠懇的語氣,對戰爭的失敗做了一次公開的道歉,就結束了退位的事情。
C. 二戰日本戰敗後,為什麼不把天皇給滅了
這是麥克阿瑟出於改造日本的考慮
當時他的考慮就是天皇的存在,還是有助於維持穩定,但是要改造日本,要把天皇的無上權威破除掉
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保留了天皇
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澳大利亞原先提出的將天皇作為戰犯起訴的計劃被迫取消
D. 日本戰敗後天皇為什麼沒被判罪
因為美國考慮到天皇判罪對穩定戰後日本沒有好處,遂不追究天皇罪行。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 ,稱號迪宮。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
裕仁1901年生於東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長子。1914年學習院初等科畢業,後在東宮學問所讀書。1916年11月被立為皇太子。 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王。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改元昭和。 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1945年8月發布"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免除了審判 ,帝統得到保留,戰後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他對生物分類學有研究,發表有《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相模灣產海鞘類圖譜》以及《那須植物志》等著作。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死於東京,終年88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落下帷幕。
E. 1945年日本戰敗天皇陛下的結局怎樣
本來是要作為戰犯的,後來美國該了主義,絞死了幾個替罪羊,他啥事兒沒有,繼續做天皇,1989年死去。
F. 二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什麼最終沒有退位
沒有麥克阿瑟這樣的鐵桿兒人物撐腰,11月,消息傳回木戶那裡,天皇正認真考慮退位,並且再次受到周圍人士的鼓勵,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在迎接盼望已久的主權回歸的致辭中,天皇表明了他繼續在位的意向,絲毫也沒有提到他個人的戰爭責任,盡管在原先的文本中包含了「朕為敗戰的責任向國民深為致歉」的表示。
G. 日本二戰投降,天皇受到了什麼懲罰
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內部原因:因為是天皇,所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上武士道精神,他可以使軍部「心甘情願」的當自己的替罪羊而自己免於懲罰。
外部原因:1.君主立憲制是比較「落後」的國家體制,當時美國幾乎享有日本二分之一的掌控權,你希望日本是走「落後」的君主立憲制,還是進化為較「先進」的聯邦制抑或是其他的體制呢?
2.天皇是日本最重要的實體和精神領袖,日本雖然戰敗,但其實力並沒有完全瓦解,美國也被日本自殺式的進攻嚇怕了。要是把日本惹急了,日本就算只剩一個人也會和美國硬拼到底的,要知道武士道在當時的日本可是很盛行的。
最直接的原因你看完當時的事情發展就知道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戰詔書》的播出向日本民眾乃至世界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後,日本國內部分民眾、一些受害國、國際仲裁機構乃至裕仁本人都認為天皇對戰爭應負起責任。日本國內一些進步群眾團體的領袖以及部分深受戰爭創傷的同盟國呼籲:裕仁作為戰爭期間的國家元首是發動戰爭的元兇,理應作為頭號戰犯接受國際法庭的審判與懲罰;並再三提出應廢除日本天皇制,改變日本現存的政治體制。為清演算法西斯餘孽,重建世界和平與公正,戰後在東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澳大利亞法官威廉·維著作為軍事法庭的審判長也認為:「如果不審理天皇,戰犯一個也不能處以死刑。為了維護法律的公正,他應在國內或國外受到拘禁。」甚至裕仁本人也感到理虧,難以面對憤怒的世人,他覺得應理所當然地負起戰爭的所有責任。
於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便決定了裕仁天皇的命運,世界歷史也添上了幾許神秘的色彩。1945年9月27日上午9時,裕仁頭戴大禮帽,身穿燕尾服,親自正式地晉見了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當時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是盟軍駐日本佔領軍的最高官員。在這次具有特殊意義的會見中,裕仁表現得體、態度坦然,勇敢地承認「對於日本政府的每一個政治決定和軍事行動……我是惟一的責任者」。也正因如此,裕仁天皇給麥克阿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若干年後這位上將回憶起裕仁時曾說:「在當時,我感到我面對著日本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有素養的人。」作為盟軍駐日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示裕仁否定日本註定統治世界的「大東亞」觀點,維護世界和平,肅清國內黷武精神,另外否定天皇的神聖性,天皇由神回歸為人。裕仁都一一照辦。
在通盤考慮美國國家利益和盟軍面臨的形勢後,麥克阿瑟在向總統杜魯門的匯報中聲稱,「不能把日本昭和天皇作為戰犯逮捕」。因為基於長久以來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對日本民眾的影響,保留天皇有利於幫助盟國佔領控制日本。根據麥克阿瑟的建議,並考慮到政治上的需要,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員以表決的形式作出了裁決:凡涉及到日本天皇的各類起訴,均不予受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基於國家利益及全球戰略的考慮而給日本天皇的一塊「免死牌」。
第二年4月3日,遠東委員會決定對天皇不予起訴。 6月18日,遠東審判首席檢查官基南在華盛頓宣布對天皇不以戰犯論處。 與華盛頓相呼應的遠東審判日本辯護團一致通過決議:「不追究天皇及皇室。」
H. 日本戰敗後,天皇為什麼不切腹
1945年,對中國人來說是有歷史紀念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打敗了法西斯日本,二戰也最終結束。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心中有一個神,就是「天皇」那麼日本有這一神的保佑,為何在二戰中還是失敗了?筆者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1945年8月,美國的將軍麥克阿瑟去到了日本,打算與裕仁天皇談判戰後的相關事情。這位美國將軍的來歷可不小,他是駐日盟軍司令部的最高管事人,可以說戰敗後的每一個日軍戰士的生死大權都握在麥克阿瑟手裡,包括天皇。
這一結果苦了當初那些為了保存天皇榮譽而選擇自殺的日軍,如果當初知道天皇會有這么一天,許多日軍就不會說為了給天皇謝罪而選擇切腹。
I. 如果日本戰敗殺了了天皇會有什麼後果
應該整個日本社會都會動盪了,日本人把天皇當爸爸
J. 二戰日本戰敗後,為什麼天皇沒有被廢除
已被天皇「感動肺腑」的麥克阿瑟,主動擔起了給裕仁洗地的職責。他通知日本政府准備一份材料,證明天皇是無辜的,然後由他來對這份材料進行確認。 按照這個指示,裕仁與他最信任的五位大臣經過討論,形成一份概要,大意是天皇在戰爭期間一直遠離政治,所有的戰爭行為都是內閣決定的,他本人實際上「像囚徒一樣無力」。 與此同時,盟軍總部的軍官們也在忙著配合。 一方面,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中,將紐倫堡審判時的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中關於國家元首的審判內容刪除,改為模糊用語,且規定被告人選的確定要得到麥克阿瑟的批准。 另一方面,審問時暗示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四十餘名日本戰爭領導人,要他們調整說法,以免天皇受到指控。按照這些人的統一口徑,是天皇頂住巨大壓力,採取英勇行動結束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