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每天洗手
①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
日本人給人印象比較深的生活習慣有以下這些:
勤洗手
日本人喜愛清潔,從洗手做起。飯前便後洗手、回家之後要洗手,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日本自來水的潔凈標准高,飲用生水不擔心病毒或者細菌感染。
勤刷牙
日本人愛護牙齒,每次飯後有刷牙的習慣,不少日本人辦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還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東西就會漱口刷牙。飯後刷牙,清除牙齒中食物的殘留,對保護牙齒相當有益。
勤洗澡
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臨睡前泡澡,有助於晚上睡眠好,有的人還會在早上起床之後洗澡,甚至是留長發的女性,這樣能在早晨出門時保持精神煥發。日本人喜歡泡溫泉也是出了名的。去泡溫泉前,大家都會自覺地在淋浴下把身體洗得很乾凈,然後再去溫泉內浸泡。
勤換衣
日本的上班族,特別是女性,每天都要換內衣和外套,否則會被懷疑沒有回家過夜。
不隨地吐痰
研究證明,很多病毒和細菌藏在痰里。日本人認為,不隨地吐痰,是尊重他人、同時也對社會負責的表現,代表著個人教養水平。日本人一般吐在隨身帶的紙巾上,然後扔進垃圾桶。在東京,地上很少看得到痰跡,十分干凈。
不邊走邊吃
在地鐵、公共汽車等公共場所吃東西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街頭食攤出售快餐食品,但買下後吃完再走才是有禮貌的。
鞠躬代替握手
鞠躬是日本人通行的禮節,國人之間幾乎不握手,只有和外國人見面是才偶爾握握手。
說話輕聲細語
日本人在公共場合一般不大聲喧嘩,說話輕聲慢語,因此減少了唾沫橫飛的現象。飛沫,可是傳播不少呼吸道疾病的「兇手」呢,當然也是「非典」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
香煙灰有專用袋
在日本,買香煙的同時還會收到店員附送的煙灰袋,有些商店中也會出售煙灰袋。這種小袋內有隔熱鋁膜的,可以放在衣袋裡隨身攜帶。在公共場所吸煙的時候,把煙灰煙蒂彈入袋子內,收集起來,然後再扔掉。
垃圾分類盛放
垃圾分類在日本尤其細致,住戶必須按可燃和不可燃分別裝入垃圾專用袋,垃圾也不是隨時可以往外扔的,哪天可以扔可燃垃圾,哪天可以扔不可燃垃圾,每個街區都規定了時間和地點,然後由環衛工人收走後,送到垃圾處理廠,或再利用、或掩埋和焚燒。
朋友親友串門較少
跟熱情好客的中國家庭相比,日本人互相串門的情況相對少一些,也不太在家中接待客人,這大概是因為一般日本人的住房比較狹小的緣故吧。
主婦每日打掃衛生
日本一部分婦女婚後在家做全職主婦,她們日常活動范圍不廣,灑掃庭院就是重要的工作。房間里或是榻榻米或者是地板,主婦每天都會認真擦洗,就像《聰明的一休》里那樣。
日本人有送禮習慣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於是收禮人可以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和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團結和堅忍不拔
大多日本人都有較強的個人能力與團結能力。這讓世界多國的人羨慕。——賣力工作的人們、努力學習的青少年、他們有夢想,團結、意志堅強、不屈不饒。
善於學習與汲取
日本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與汲取的民族,公元646年,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大量吸收中國文化,派遣「遣唐使」前往中國唐朝進行學習,促進日本氏族制度瓦解,為日本的封建化奠定基礎。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維新」,在「文明開化」「和魂洋才」的思想指導下,大量吸收歐美文化,為日本迅速轉變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基礎。
②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鞠躬禮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二、稱呼
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2)日本人為什麼每天洗手擴展閱讀
日本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待人處事彬彬有禮, 微笑相迎精神歡喜; 見面問好鞠躬行禮, 謙讓禮貌講求規矩; 語言文明說話客氣, 交談樂於輕聲細語; 白色、黃色受人愛昵, 綠色、紫色民間為忌;烏龜、鶴類長壽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厭棄。
日本人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1、日本人在社交活動中,愛用自謙語言,並善於貶己怡人。「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是他們經常使用的客套話。
2、他們很重視衣著儀表的美觀,在公開場合,一般都要著禮服,以西裝套服較為常見。他們最喜愛的服裝是和服。
3、他們有崇拜、敬仰「7」的風俗,據說這與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給人間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生命有關。
③ 日本女人在換衛生巾的時候都會有哪些習慣讓你遠離婦科問題
有相關的數據說,日本女人患婦科病的概率比較小,可能是因為她們對於婦科問題比較重視,而且她們不會有以下的一些壞習慣,第一:在換衛生巾前不洗手;第二:沒有用完的衛生巾放廁所;第三:使用網狀衛生巾。
最後就是選擇衛生巾的問題。很多女孩子為了讓私處更加的爽快會去選擇一些有化學用品的網狀衛生巾,但是這些化學物品始終是不好的,要是和女孩子的私處一直接觸,很有可能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毛病,所以說挑選衛生巾也是一門學問。
最後希望大家在看到這篇文章以後,及時改正這些壞的小習慣,讓你的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
④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1、強烈的集團意識
集團意識可以說是日本人最具特點的國民性。日本人的集團性特點起源於其稻作文化。而日本社會傳統的家族制度(武士階級的家族制度和民眾的家族制度)也是產生日本人集團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無論是哪一種家族制度,家長的權威是需要家族成員絕對服從的。
2、序列意識和等級觀念
日本人重視「縱式」關系,他們趨向於把人、社會集團、國家等一切事物想像成一個序列。因此,他們對於自己以及自己在集團和國家在等級序列中的地位比較敏感。所以,日本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對權威有極大的敬畏和服從。他們性格上傾向於媚上傲下,對強者盲目崇拜和服從,對弱者缺乏同情心,甚至鄙視弱者。
3、自卑感與優越感並存的心理特徵
這是日本人性格中多種矛盾組合中的一種。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自卑感與優越感並存是一事物的兩種面孔。因為自卑感會經常地造成一種緊張狀態,人不可能長期忍受這種狀態,因此,為了達到內心的平衡,人們會從相反的方面,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調節。
4、至上信念和對天皇的崇拜
日本人信奉精神至上的原則,他們追求精神的超越,他們對精神的追求超過了對物質的追求。在戰爭中,日本人的這種性格表性的極為突出。
日本人認為,精神就是一切,精神是永恆的。物質當然也必不可少的,但那卻是次要的,短暫易逝的。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
1、勤洗手
日本人喜愛清潔,從洗手做起。飯前便後洗手、回家之後要洗手,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日本自來水的潔凈標准高,飲用生水不擔心病毒或者細菌感染。
2、勤刷牙
日本人愛護牙齒,每次飯後有刷牙的習慣,不少日本人辦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還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東西就會漱口刷牙。飯後刷牙,清除牙齒中食物的殘留,對保護牙齒相當有益。
3、勤洗澡
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臨睡前泡澡,有助於晚上睡眠好,有的人還會在早上起床之後洗澡,甚至是留長發的女性,這樣能在早晨出門時保持精神煥發。日本人喜歡泡溫泉也是出了名的。去泡溫泉前,大家都會自覺地在淋浴下把身體洗得很乾凈,然後再去溫泉內浸泡。
4、勤換衣
日本的上班族,特別是女性,每天都要換內衣和外套,否則會被懷疑沒有回家過夜。
⑤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1、日本街道沒有垃圾桶,垃圾處理嚴格分類。
日本人為了解決隨地扔垃圾帶來的煩惱,不在城市設立垃圾桶。以此來解決街道扔垃圾的習慣,並進行了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並且讓每個生活在日本的人們遵守這項規定。久而久之,日本的街道變得非常整潔。
2、日本人不會穿拖鞋去時尚的地方。
日本人通常到時尚的地方,比如咖啡廳、影院、茶道室、花道室等等地方,盡量不穿拖鞋去,因為他們覺得在這么高雅的地方,穿拖鞋去是對人的不尊敬。
3、日本人通常不會邊走路邊吃東西,或者哼著小曲。
4、日本人卡拉OK,一般一個人輪流點歌。
5、日本人在室外的水龍頭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
在日本經常會看到電車的月台和公園,以及機場的洗手間會設置著許多個水龍頭,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人直接在上面接水,或者喝水。這些水龍頭出來的水真的可以直接喝的,完全免費。
6、日本的所有餐廳,不管春夏秋冬都會先來一杯冰水
送上冰水給客人有向客人表示尊敬的意思。
7、日本的自行車需要登記,且必須有車燈。
日本的自行車在買的時候,店家會要求你填寫一張登記信息。所填的內容非常基本。日本的自行車管理非常的嚴格,該放在哪,不該放在哪都有明確的規定,千萬不要隨便停車。
自行車必須有車燈,這是銘文規定的,如果在夜間騎自行車必須要開燈(被發現之後處5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⑥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愛干凈,那麼日本人愛干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愛干凈,那麼日本人愛干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有很多人喜愛走向世界,看一看精彩的世界,例如日本,我們都知道日本人是最愛干凈的,在日本人去看電影的時候如果吃零食的時候,那樣到結束之後地上是不會出現一點垃圾的,很多人多日本充滿了好奇,究竟日本人干凈到都什麼水平,那樣接下來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01打理房間
日本人十分重視城市的綠化,那樣就會降低了沙塵,站在日本的街道上,即便走一周鞋底子都不會臟。除了這些,還有一些上也反映了他們愛干凈,並且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借鑒的。對此,大家對於日本人這種愛干凈是怎麼看待的?
⑦ 日本為何如此干凈,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你知道嗎
大多數第一次到日本來的旅遊者對日本的清潔程度印象深刻。但遊客很快注意到,街上很少能見到垃圾箱和清潔人員。人們不禁要問,日本為什麼能保持如此干凈呢?簡單的回答是,日本居民自覺做清潔。他們這一習慣是從小養成的。
1969年在紐約舉辦的胡士托(Woodstock Festival)音樂節上,垃圾成山
日本辦公室的職員和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也都非常自覺打掃衛生。例如,每天早晨8點鍾左右,辦公室職員和商店店員會自動清掃工作地點及周圍的街道。孩子們會參加每月一次的社區志願清潔活動,他們幫助清理學校附近的垃圾。街道社區里也會經常組織清掃活動,因為平時人們已經非常注重保持衛生,所以清潔起來也十分簡單。
悠久歷史
為什麼日本人這么愛清潔,他們是怎麼養成這一好習慣的呢?
威廉·亞當斯是最早到訪過日本的英國人。他在1600年踏上日本國土時就發現日本非常干凈。日本人如此愛清潔部分原因是出自實際考慮。比如,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食品很容易變壞,導致細菌和病毒的滋生泛濫。因此,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意味著少生病。
宗教文化
當然,不僅僅是這么簡單。日本人愛清潔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佛教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潔凈。佛教在六至八世紀之間從中國和朝鮮傳到日本。禪宗佛教中講究的就是清潔,每天的日常清潔就是一種精神修煉,和打坐修煉沒有什麼區別。
那為什麼其他一些信仰佛教的國家不像日本那麼干凈呢?
其實,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已經有自己本土的宗教:神道。而潔凈是神道的核心。因此,佛教強調清潔進一步加強了日本人已經格守的清潔之道。根據神道, 如果個人不潔凈,會給社會以及整體帶來傷害。日本人的清潔理念無處不在。他們在進入神社時要洗手和漱口。許多日本人在購買新車後,也會讓神職人員給全車做“凈化”儀式。
這可能是為什麼日本如此清潔的原因。
⑧ 日本人為什麼很乾凈
日本人愛干凈的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的自然環境使這個國家能保持干凈。日本是一個島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豐沛。由於是一個島國,多山,從太平洋吹拂過來的暖濕氣流遇山會形成地形雨。所以,經常受到雨水的沖刷的國家,不論是空氣,還是地面環境,都會要干凈一些。此外,日本的森林覆蓋率超高,達67%,位於世界第一。
第二,日本的教育重視對衛生習慣的培養。日本的學校會組織學生進行每天和每周的公共衛生的打掃,甚至需要去打掃廁所。同時,學校還會教會學生垃圾分類的方法。正是這種愛護公共衛生從娃娃抓起的意識,使一代又一代日本人都具備這種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三,日本人有愛洗澡的習慣。日本由於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氣候濕熱,所以人體需要通過洗澡來緩解悶熱不適的感覺。並且,日本由於位於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形成的溫泉特別多。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的溫泉大概有3500多處,大大小小分布在全國各地。這也給日本人洗澡和泡溫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四,盡管日本人擁有愛衛生的好習慣,但日本在環境污染和公共衛生上也有過不光彩的歷史。這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開始工業革命,環境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比如水源的污染問題,甚至是傳染病和瘧疾的肆虐。並且,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國民素質的提高,《醜陋的日本人》一書裡面就揭露了工業革命後日本人的種種飽受他人詬病的不良習慣;富裕起來的日本人也被成為「暴發戶」。不過到了70年代初,日本的重工業被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代替,且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環境法規,日本這才又成了一個山美水美,市容整潔的國家,日本民眾的素質也逐漸提高。
⑨ 日本人····
吃屎並日 他們本人(所以日本人嘛)
如果要問什麼是日本人的話:
日本人,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或有大和族血統的人。其主要由大和族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沖繩地區亦有琉球人居住。日本人通用日語,漢字亦是日本流行文字。日本人在古代隋唐時期深受我國漢唐文化的熏陶,不管在朝廷制度、禮儀,還是服飾、茶道等各方面都有著濃厚的華夏元素。日本自己亦以「小中華」為榮,視其他各國(如荷蘭、西班牙等)為蠻邦。同時,日本人自古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有著對外侵略的本性。最近的是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菲律賓等國的戰爭。
東亞日本的基本居民。主體為和族。另在北海道有2萬5千多阿伊努族人,沖繩地區亦有部分琉球人
日本人
。屬蒙古人種 東亞類型。日本人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太湖,稱漢字為吳字, 和服為吳服。使用日語,語言系屬未定,屬古代漢語和阿爾泰語系的某些語言的混合,受漢語影響極大。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語借用了大量漢語詞彙。以東京話為標准語,在全國推廣。信仰比較普遍,流行多種宗教 。大乘佛教自6世紀經朝鮮半島傳入後,迅速普及全國。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維新以後曾被定為國教,全國城鄉皆有神社。同時受到明朝儒教、陽明學的深刻影響。很多人都有神、佛並重的雙重信仰,或同時兼信幾種宗教。一般在生育、婚姻、節慶等現實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儀式;對喪葬、祭祀、法事等方面則遵照佛教信仰。民間多流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基督教於16世紀40年代傳入日本,信徒約佔全國人口1%。此外還有新興宗教二、三百種。
日本人的由來
在中國的古代典籍特別是《山海經》中有著若干記載。《山海經》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獻典籍之一,它記錄了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山川地形地貌、物產和民族分布,以及相應的歷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時期(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其中周朝文獻《海內北經》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詳情請參閱《日本人是炎帝的後代嗎》一文。考古研究發現,在幾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很少量人在大概十萬年前開始又遷徙到日本,日本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十萬年前[1],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東北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2-3]、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混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混合衍變而來。自從春秋戰國後期,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越國人為躲避戰亂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以後到清朝時當中國北方出現戰亂和災害時,陸續有中國人移民朝鮮半島,後來又從這里向東向南到了日本。
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人古代使用和語,日語借用了大量漢語詞彙,日語中的漢語借詞超過30%,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
日本人是炎帝的後代嗎?
中國人從亞洲大陸向日本島的遷徙有許多次,其中徐福東渡日本是最著名的一次。在此之前,帝禹時代曾考察過日本列島,黃帝時代曾接近或抵達日本島,炎帝時代的女媧部落曾遷徙、避難到日本列島,她們構成日本大和民族的基因來源的主體,女媧則成為日本天皇家族尊崇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原型。
眾所周知,關於日本人及其文化發展的歷史事件,首推徐福東渡的故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至山東半島,命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攜帶眾多器物、食品、農作物種子等,渡海求仙。徐福一行,抵達日本島,遂滯留不歸,華夏文明、文化與科學技術由此而植入日本,並促成日本由繩紋式文化時代進入到彌生式文化時代。
不過,關於日本島居民的民族來源,學術界通常的說法是,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日本島才開始有居民,最早的日本居民是從北方大陸移來的大量通古斯人,以後有少量馬來人從南方渡海而來,大約從公元前一千紀後半開始,就不斷有中國人和朝鮮人移居日本。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到公元前2世紀的日本,考古學上稱為繩紋式文化時代,使用石器、骨器,捕獵、捕魚,居住在豎穴中,出土有女性土偶(《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周一良等主編,1962年)。
我願意指出的是,歷史上中國人從亞洲大陸向日本島的遷徙活動,並不限於一次,而且也不限於公元前一千世紀後半才開始。事實上,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在中國古代典籍特別是《山海經》中有著豐富的記載。《山海經》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獻典籍之一,它記錄了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山川地形地貌、物產和民族分布,以及相應的歷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時期(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其中周朝文獻《海內北經》明確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而《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根據上述我們目前能夠見到的並且能夠解讀的遠古信息來說,華夏居民向日本島遷徙的重大活動,至少有如下數次。一 、帝禹時代的遷徙活動:對東海島嶼的考察
我在《山海經地理復原圖注》(待出版)、全彩繪大畫冊《經典圖讀山海經》(孫曉琴圖,王紅旗文,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等專著中指出,《山海經·五藏山經》乃是帝禹時代(公元前2200年)的國土資源考察白皮書,其中《東山經》的第三條考察路線,記述的是今日山東半島的膠萊平原(當時尚被海水淹沒),以及東海的一系列島嶼,它們包括今天的大黑山島、濟州島、福江島、下甑島、鹿兒島、琉球群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42平方米的巨畫《帝禹山河圖》(縮印在《經典圖讀山海經》的扉頁)。
顯然,帝禹時代的地理大發現壯舉(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規模最大的地理考察活動),不能排除伴隨有華夏居民向東海諸島嶼(包括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遷徙的可能。最好不是中國遷徙,太狠毒了。
二 、黃帝時代的遷徙活動:流動的島嶼
我在1983年撰寫《追尋遠古的信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年)一書時,指出遠古神話傳說是人類在發明並廣泛使用文字之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信息載體之一。其中,遠古傳說是對那個時代自然和社會事件的記錄,遠古神話則是當時的人及其後世的人對遠古傳說記錄信息的理解和解釋。因此,利用信息傳輸學、符號學、密碼解讀學的原理,對遠古神話傳說進行信息解讀和復原再現,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為此,我曾經專門研究過符號學,並撰寫出版了《生活中的神秘符號》(1992年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6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更名為《符號之謎》)、《生活中的神妙數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年)等專著。
例如,女媧補天、後羿射日、誇父逐日、共工撞倒不周山、嫦娥奔月、顓頊絕地天通等遠古神話傳說(包括由此而演化的民間故事),我將它門解讀為遠古發生的「天地大沖撞」事件。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經典圖讀山海經》、《追尋遠古的信息》、《神秘的星宿文化與游戲》(王紅旗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1年)、《新繪神異全圖山海經》(孫曉琴圖,王紅旗文,昆侖出版社,1996年)等書,以及長篇論文《我們遠古祖先經歷過的天地大沖撞在民間留下的不滅印記》(待發表)。
關於日本人自稱和族(大和民族)的來源,《辭海》注謂:大和,日本之別稱,簡稱和,本畿內五國之一,在今奈良縣轄境平安奠都,(公元794年)以前世世都此,故名。
「和」的字義甚多:《實用漢字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解釋為:溫和,和諧,講和,古代車上的鈴鐺,古代軍隊的營門,棺材兩頭的板,兩數相加之數,衣帶,跟隨,相同,連,指日本(和族,和服),姓氏,跟著唱,詩詞的一種格式,和牌(麻將術語),和泥,和葯,量詞(煎葯的次數)。《辭海》(中華書局)解釋為:相應也,平也,調也,解也,不剛不柔曰和,心不爭也,溫也,與也,小笙也,軍門也,鈴名,棺題曰和,和數,日本之別稱,姓氏,聲相應也,調合也,和味也。綜上所述,「和」的本義為相應,它是形聲字,意為聲相呼應。
「和」為姓氏用字著名者有羲和、和仲、和叔,他們是古代負責天文歷法的官職。羲和的「羲」字,與「姜」字上半部分相同,可能有著共同的族意淵源(伏犧,亦稱伏羲、羲皇,可能也與天文觀測有關)。《堯典》記有天文總管羲和,他手下有四名天文官,分別觀測四方、四時、四季,他們是:羲仲(東、晨、春),羲叔(南、午、夏),和仲(西、昏、秋),和叔(北、夜、冬)。據此可知,羲有晨意始意,和有昏意隨意(四時相應),羲和即日出日落、春來秋往,而日本人自稱和族,當亦有著上述天文歷法淵源,只是恐怕今天的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罷了。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
日本人給人印象比較深的生活習慣有以下這些:
1、勤洗手
日本人喜愛清潔,從洗手做起。飯前便後洗手、回家之後要洗手,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日本自來水的潔凈標准高,飲用生水不擔心病毒或者細菌感染。所以,在日本的住宅、飯店或公園里,人們口渴時就擰開水龍頭解渴。
2、勤刷牙
日本人愛護牙齒,每次飯後有刷牙的習慣,不少日本人辦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還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東西就會漱口刷牙。飯後刷牙,清除牙齒中食物的殘留,對保護牙齒相當有益呢。
3、勤洗澡
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臨睡前泡澡,有助於晚上睡眠好,有的人還會在早上起床之後洗澡,甚至是留長發的女性,這樣能在早晨出門時保持精神煥發。日本人喜歡泡溫泉也是出了名的。去泡溫泉前,大家都會自覺地在淋浴下把身體洗得很乾凈,然後再去溫泉內浸泡。
4、勤換衣
日本的上班族,特別是女性,每天都要換內衣和外套,否則會被懷疑沒有回家過夜。
5、不隨地吐痰
研究證明,很多病毒和細菌藏在痰里。日本人認為,不隨地吐痰,是尊重他人、同時也對社會負責的表現,代表著個人教養水平。日本人一般吐在隨身帶的紙巾上,然後扔進垃圾桶。在東京,地上很少看得到痰跡,十分干凈。
6、不邊走邊吃
在地鐵、公共汽車等公共場所吃東西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街頭食攤出售快餐食品,但買下後吃完再走才是有禮貌的。
7、鞠躬代替握手
鞠躬是日本人通行的禮節,國人之間幾乎不握手,只有和外國人見面是才偶爾握握手。
8、說話輕聲細語
日本人在公共場合一般不大聲喧嘩,說話輕聲慢語,因此減少了唾沫橫飛的現象。飛沫,可是傳播不少呼吸道疾病的「兇手」呢,當然也是「非典」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
9、香煙灰有專用袋
在日本,買香煙的同時還會收到店員附送的煙灰袋,有些商店中也會出售煙灰袋。這種小袋內有隔熱鋁膜的,可以放在衣袋裡隨身攜帶。在公共場所吸煙的時候,把煙灰煙蒂彈入袋子內,收集起來,然後再扔掉。
10、垃圾分類盛放
垃圾分類在日本尤其細致,住戶必須按可燃和不可燃分別裝入垃圾專用袋,垃圾也不是隨時可以往外扔的,哪天可以扔可燃垃圾,哪天可以扔不可燃垃圾,每個街區都規定了時間和地點,然後由環衛工人收走後,送到垃圾處理廠,或再利用、或掩埋和焚燒。
11、朋友親友串門較少
跟熱情好客的中國家庭相比,日本人互相串門的情況相對少一些,也不太在家中接待客人,這大概是因為一般日本人的住房比較狹小的緣故吧。
12、主婦每日打掃衛生
日本一部分婦女婚後在家做全職主婦,她們日常活動范圍不廣,灑掃庭院就是重要的工作。房間里或是榻榻米或者是地板,主婦每天都會認真擦洗,就像《聰明的一休》里那樣。
13、日本人有送禮習慣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於是收禮人可以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和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14、善於學習與汲取
日本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與汲取的民族,公元646年,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大量吸收中國文化,派遣「遣唐使」前往中國唐朝進行學習,促進日本氏族制度瓦解,為日本的封建化奠定基礎。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維新」,在「文明開化」「和魂洋才」的思想指導下,大量吸收歐美文化,為日本迅速轉變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基礎。 (看不慣這些東洋豬猥瑣樣)
⑩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講禮儀
咱中國人是他日本人的祖宗是有根據的。自從咱中國人到日本去開花結果後,就把中國的禮儀帶過去了。特別是唐朝時,咱的經濟文化已經是相當的強盛了,日本那時候就派了好多學生來中國留學,帶回他們日本去的除了文化等東西當然還有禮儀。因為唐朝的強大,日本對唐朝的一切都有點「盲從」,所以唐朝那時候的禮儀在日本一直傳到今天,而我們自己就丟掉好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日本人很講禮儀也不見得,他們講禮儀是表現在一些方面,另一方面比如說他們對待婦女的態度是相當野蠻和粗暴的,男人下班回家,婦女要跪迎,婦女在家庭中根本沒任何地位可言,就連曾經紅極一時的山口百惠都是一樣,還有,日本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女體盛」,著難道也是禮儀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