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淡水養殖在哪裡

日本淡水養殖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1-02 18:37:19

1. 日本的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哪裡,有哪些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2. 漁業的日本漁業

日本習慣上將漁業生產劃分成海洋捕撈(包括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沿岸漁業,實際大致相當於我國漁業劃分中的海洋捕撈和遠洋漁業)、海水養殖、淡水養殖、淡水捕撈等幾部分。
海洋捕撈歷來是日本漁業的主導產業,盡管連續減產,但八成以上的產量仍由海洋捕撈所得。以產量大小排序,漁獲主要品種為金槍魚、鰹魚、鮭鱒魚、沙丁魚、竹莢魚、鯖魚、秋刀魚、鱈魚、鮃鰈類、魷魚等。與2004年相比,2005年,日本的鯖魚產量大幅上升,但沙丁魚、扇貝、鮭魚等產量有所下降;扇貝、鮭魚等生產額有所增長,但鰹魚、秋刀魚和金槍魚等的生產額有所下降。海洋捕撈總產量441.2萬t,比上年減少4.7萬t;生產總額1594億日元,比上年下降0.6%。
日本的海水養殖產量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20萬t以上,2005年海水養殖總產量121.1萬t,比最高年份1994年的134萬t,減少12.9萬t;2005年海水養殖總產值4392億日元,比上年增加49億日元。其中魚類養殖26.9萬t(比上年增加2.7%)、1918億日元(比上年減少2.4%);貝類養殖42.2萬t(比上年減少6.4%)、771億日元(比上年增加6.4%);海藻類50.9萬t(比上年增加5.2%)、1213億日元(比上年增加2.4%)。海水養殖主要品種為鰤魚、真鯛、蝦夷扇貝、牡蠣、海帶、裙帶菜、紫菜,以及牙鮃、河魨、真竹莢魚、日本對蝦以及珍珠母貝等。
2005年,日本的淡水捕撈、淡水養殖總產量9.6萬t,比峰值時1979年產量的一半還少。其中淡水捕撈產量5.4萬t,淡水養殖產量4.2萬t,總產值1021億日元,比上年減少13億日元。淡水捕撈的主要品種為溯河性鮭鱒魚類、香魚、鯉魚、河蜆、鰻等,淡水養殖主要品種為鱒魚、香魚、鯉魚、鰻魚,另外還有鯽魚、甲魚等,單個品種產量通常在千噸以下。 日本水產加工產品主要有鹽藏品、干製品、魚肉調味品、冷凍食品、油脂與飼肥、冷凍生鮮品、罐製品等。2005年食用品加工總量為209.5萬t,比上年減少3.9萬t。主要產品加工量分別為鹽藏品20.9萬t、干製品33.4萬噸、魚肉調味品65.5萬t、冷凍食品28.6萬t、冷凍生鮮品162.5萬t,其他食用加工品為48.4萬t。與上年相比,2005年除干製品加工量略有增加外,其餘如冷凍食品、鹽藏品和調味食品等加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日本是水產品消費大國,2004年國內的水產品消費量為1048萬t,比上年減少5%。其中食用水產品消費量佔80%,約相當於每人每年消費62.7kg。如果把不可食用部分除去,大約每人每年消費34.5kg。2004年,日本食用水產品的自給率為55%,低於2003年的57%,主要原因是國內漁業生產量減少的同時進口量增加。據統計,2005年海藻類自給率為65%。 日本國內有主產地漁港203個,2005年總起水量約288.7萬t,與上年大致相等;起水總額為5255億日元,比上年減少約4%。起水量10萬t以上漁港有6個,燒津22.9萬噸、銚子21.5萬t、石卷15.8萬t、八戶14.9萬t、釧路11.9萬t、氣仙沼11.6萬t,此外起水量較大的港口還有松浦、境、波崎和枕崎。
目前,日本國內大約有900個產地市場,流通量和金額都在減少。針對出現的小規模市場成交量過小、無法發揮市場功能的情況,日本於2001年3月底制定並公布了《水產品產地市場綜合和經營合理化相關方針》,各都、道、府、縣據此開始市場整合,到2005年6月底,39個道、府、縣共減少水產品產地市場33個。
札幌、仙台、東京、橫浜、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和福岡10個大都市均設有中央批發市場,從平均價格的變化來看,成交價格總體處於下降趨勢。2004年交易的水產生鮮品、水產加工品、冷凍品平均價格大致與上年一致,分別為生鮮品770日元/kg、水產加工品730日元/kg、冷凍品791日元/kg。由於秋刀魚和鰹魚量減少,主要產地市場魚類、水產動物類(不含貝類和海藻類)的流通量比上年減少3%,平均價格為182日元/kg,比上年下降5%。雖然市場成交量減少,但是超市等需求量較大的單位不經市場直接購入的量卻在增加。 日本進口的魚貝類大部分為鮮活產品。2004年,日本進口水產品總量348.5萬t、16371億日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6萬t和679億日元。但是,進口數量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額較過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其中進口額1000億日元以上的有:蝦2380億日元(約占進口總額15%)、金槍魚2337億日元(約14%)、鮭鱒類1036億日元(約6%),其他進口額較大的還有蟹807億日元、鰻魚製品657億日元、鱈魚籽598億日元、蝦製品522億日元和魷魚437億日元。
2004年,日本出口水產品42萬t、1482億日元,分別比上年增加5400t和129億日元,出口量12年來首次突破40萬t大關。其中,貝類製品出口量和出口額都在減少,但金槍魚、鱈魚等近5年呈成倍增長態勢。出口量以中國(除香港、澳門外)為最多,主要品種是鮭鱒類和鱈魚;出口金額則是香港為最多,以珍珠、貝類干製品、干海參為主。出口的平均單價為350日元/kg,較上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
2004年,日本進口水產品數量和金額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大陸66.5萬t、3357億日元(除香港和澳門,以鰻魚加工品、蟹加工品、冷凍蝦為主)、美國39.2萬t、1477億日元(以鱈魚籽、冷凍鱈魚肉、鮭鱒類為主)、俄羅斯19.9萬t、1170億日元(以冷凍蟹、鱈魚籽、冷凍鮭鱒類為主)、泰國24.8萬t、1103億日元(以蝦製品、冷凍魷魚、鮮活及冷凍蝦)、台灣18.6萬t、1085億日元(以冷凍金槍魚、活鰻、鰻魚加工品為主)。 日本於1996年批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隨之導入了TAC制度和出口規制制度。2001年,日本制定了《水產基本法》,開展了資源恢復計劃,並導入了漁獲努力量的總體規制(TAE)制度。
日本除了通過法律法規和漁協漁民的自主規制,設置可捕量、漁獲努力量、漁船數和馬力數限制、禁漁區和禁漁期限制、漁具漁法限制、可捕尺寸限制等以外,非常重視漁業資源保護與增殖,不斷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並投入巨資建設人工魚礁。
日本有比較完善的增殖放流體制。以靜岡縣為例,其建立了資源增殖推進協議會的體系,由縣溫水利用研究中心(種苗生產與增殖放流指導)、縣漁業振興基金(提供必要經費,監督放流活動)、縣水產試驗場(指導放流活動和檢驗放流效果)組成,下面分成伊豆、榛南和濱名湖三個地區協議會,其下再由各市、鎮等漁協承擔具體放流、統計、經費募集等任務。日本每年都有全國和地區性的增殖漁業會議,對漁業資源情況、增殖放流實施情況、放流效果評估情況和相關研究等進行交流。日本每年放流增殖的,主要是洄遊小、固著性大的魚礁性品種,近年來,放流種苗均在50億尾以上,其中有鮭、真鯛、黑鯛、鰈類、牙鮃等魚類,日本對蝦、獨角新對蝦、三疣梭子蟹等甲殼類,鮑魚、魁蚶、蝦夷扇貝等貝類以及海膽等。2004年放流主要品種為白鮭18.5億尾、真鯛1980萬尾、黑鯛328.1萬尾、鰈類308萬尾、牙鮃2461.3萬尾、車蝦13464.5萬尾、蟹2701萬尾、鮑魚2391.1萬尾、赤貝63.8萬尾、海膽7464.3萬尾等,放流數比上年略為減少。
日本是較早開展人工魚礁建設的國家之一,自195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各種人工魚礁。1975年出台《沿岸漁場整各開發法》,要求大力發展魚礁設置事業、水生動植物的增殖場、沿岸漁場保全事業等三項公共事業。由中央政府每年下達計劃,給予財政補助,分別由農林水產部和各都、道、府、縣按規定執行。經過30多年的建設,目前全日本漁場面積十分之一以上已經設置了人工魚礁,年均投入近30億人民幣。日本人工魚礁的類型多樣,結構差異大,根據不同海區的情況設置人工魚礁,現已經掌握在深水區投放特大型魚礁的技術。近年來,日本對天然海底藻場的保護和恢復也非常重視,包括政府部門、漁協和漁民都承擔了相應的工作,如保護、調查、分析、恢復試驗等。
漁業勞力與個體經營者收益
截至2005年11月1日,日本漁業就業人數為222510人,比上年減少8490人,減幅3.7%。漁業捕獲量的減少、生產規模的縮小,都是導致漁業就業人數降低的原因。按性別來劃分,男性186350人(佔83.7%)、女性36160人(佔16.3%),分別比上一年減少3.7%、3.8%。按年齡層劃分,60歲以上的為最多,佔46.9%,40—59歲的佔38.6%;25—39歲的佔11.8%;15—24歲的佔2.7%。年輕人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而減少的幅度卻越來越大。
2005年,日本海上漁業每戶平均收入為526萬日元(約相當於人民幣34.2萬元),比上年減少0.6%。支出額為305萬日元,同比減少1.2%。個人所得為221萬日元,減少2.0%。支出明細表裡,燃料費用佔18.1%,折舊費16.2%,員工費用佔12.7%。小型定置網漁業收入為594萬日元,支出額為346萬日元,個人所得額為248萬日元。支出費用中,折舊費佔18.6%,員工費用佔12.5%,各種手續費佔11.5%。據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石油價格的飆升,使燃料費比前一年增加13.1%。但私營企業支出額未增反降的原因主要是企業為了節減經費,紛紛下調了員工工資。

3. 人工養殖珍珠有哪些種類 人工養殖珍珠主要產

(1)海水養殖珍珠

①海水養殖黑珍珠 目前已知的黑色珍珠,主要產地有夏威夷、大溪地、法屬波利尼西亞,中國海南陵水、三亞等地。這些地區用於養殖黑珍珠的黑碟貝類的個體相當大,身長可達300 mm以上,重量達3-4 kg,因而養殖出的珍珠顆粒大,一般在10 mm以上。法屬波利尼西亞產的一般為12-15 mm,最大者達20.8 mm,珠層厚、光澤強,呈深藍黑色,外形圓,屬極優質珠。

②海水養殖白色珍珠 白色珍珠產洲較多,但產量很低。主要是日本、中國,兩國產量能佔世界產量90%以上。

日本海水養殖珠的產地主要分布在三重、高知、愛媛、長崎、廣島及熊本等縣,其中三重所產珍珠,屬優質珠。日本海水養殖珍珠年產量40餘噸,居世界首位,大部分品質較佳。

中國海水養殖珠的產地主要分布在廣西防城、欽州、合浦、北海,廣東海康(今稱雷州市)、徐聞,海南陵水、三亞等海域。以合浦珠、海南珠品質較好,年產量約14t左右。

③半邊珍珠 半邊珍珠並非由圓珠剖開兩半而成,它們也是珍珠的一大種類。以人們的傳統觀念,珍珠都應該是圓的。通常我們所見的海水珍珠直徑5-7 mm,產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南洋珍珠直徑均在10mm以上,不但價格十分昂貴,而且鑲嵌、佩帶均很不方便。因此,半邊珠應運而生,在世界珍珠養殖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日本人首創了這項技術,所以,半邊珠的英文學名「Mabe」也源於日文。

這種半邊珠除了日本、澳大利亞及南太平洋各國出產外,中國海南省三亞、陵水等地也有養殖。

④像形珍珠 像形珍珠是將人們喜聞樂見的形象(如觀音、壽星、佛像、動物、走獸、仕女等)製成相應形狀的珠核,植入珠母貝(蚌)的外套膜與內殼之間,然後將珠母貝(蚌)放回水中生活一定時間(2—3年)養殖而成。

⑤細胞片珠(亦稱客旭珠—Keshi) 細胞片珠的形成主要是由於養殖珍珠的過程中,所插入的珠核與細胞片分離脫落後,細胞片就和母貝外套膜長在一起形成珍珠囊,母貝分泌的珍珠質在囊內逐漸生長形成不規則的異形珍珠,實質上屬於海水無核養殖珍珠。這種珍珠形狀變化多端,尺寸由幾毫米到8 mm不等。

⑥養殖過程中的小型天然珍珠(亦稱籽珠) 在採收養殖珍珠時,偶爾會得到一些個頭極小、半透明、形狀多樣(圓、橢圓、不規則等)的小型天然珍珠。這種像米粒一樣大小的籽珠是在養殖過程中形成的,品質很高,是很珍貴的中葯原料,其粉末是保健、美容的佳品,若口服效果更佳,因而極受歡迎。

人工養殖珍珠

(2)淡水養殖珍珠

淡水養殖珍珠一般為無核珠,而海水養殖珍珠一般為有核珠。中國的淡水珠業在世界珍珠市場中占據極重要地位。日本淡水珠在世界市場中也佔有一定地位。

中國的淡水養珠,雖然從宋朝起就已養殖成功,但長期處於封建社會,養珠業停滯不前,直至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近20年來,才得到了迅速發展。淡水養珠產地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省,其中以浙江最為興盛,幾乎遍及全省,僅年產100 kg以上的養殖單位就有150多家。最主要的珍珠產地分布在湖州、紹興、德清、溫嶺、舟山、餘杭和諸暨等。所產珍珠除少數屬優質外,多為個體較小、形狀不規則的劣質珠。這種珍珠,通常稱商業珍珠,多半用以製作珍珠粉。少數7-8 mm的優質珍珠製成項鏈,每條售價在千元以上(2000-5000元)。

日本淡水養殖珍珠產地,分布在日本列島中部的琵琶湖和霞浦湖(前者年產盆6.5 t,後者約3.5t,總產量約為10 t,遠銷德國、瑞士、黎巴嫩、敘利亞、美國、印度、中國香港等地。

4. 日本是世界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哪裡請分析其成因。

1、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
而且我個人認為除了自然環境比較有利之外,我認為日本的科技力量發達是關鍵。主要表現在漁船建造,首開遠洋和公海捕撈的先河,而大獲成功。二是漁業技術的推廣也是走在世界前列,比如魚蝦貝藻類新品種的開發、養殖,目前在我國沿海有相當數量的新品種引自日本。比較有名的有日本對蝦等。三是水產品的精細加工,更是世界一流。

5. 日,小日本的農業主要分布在哪裡主要是什麼

主要有北海道,新潟,和一些較鄉野的地方,主要是種植稻米,養殖牛羊等等

6. 日本排水溝為什麼能養錦鯉


這樣說來的話,日本排水溝里能養錦鯉也是有原因的。

7. 日本的淡水資源都來自哪裡,光靠進口能解決這么多人的需求嗎

日本不需要進口淡水,本身他們的淡水資源就夠用的。河流湖泊很多,又是海洋性氣候,季風季和台風季都有大量的降雨。也沒聽說他們需要用海水淡化。

8. 日本的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哪裡,有哪些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9. 日本的淡水來源在哪裡

水源如下:

日本雖然周邊都是海水,被海水所包圍,但由於大氣降水的存在,使得這些島嶼淡水資源豐富,加之外於太平洋板塊交接地帶,構造運動活躍,有了非常好的形成湖盆條件,所以形成了很多湖泊。日本多火山,也會形成一些火山湖。而且海水的處理和地下水的利用都能形成有效的水資源。

簡介:

淡水是漢語詞彙,拼音是dàn shuǐ,意思是含鹽量小於0.5 g/L的水。 地球上水的總量為14億立方公里,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儲量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3%。還有68.7%很難開采,所以要節約用水。

10. 日本的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哪裡,有哪些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