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兵的用途有哪些

日本兵的用途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1-03 21:02:00

㈠ 日軍分為幾類

1:戰前的日本陸軍常備軍一共有十七個師團(稱為常設師團),番號依次為近衛、第一至二十師團(內欠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2: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101-120)。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3:日軍要稱機械化還差得遠,光是有戰車不算,還要看其它車輛的配屬。日本部隊連一般卡車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輪型或履帶載具。二戰時日軍的師團主要是以步兵為主,坦克是按需要臨時配置。常設師團的騎兵聯隊為戰車搜索聯隊,由1個戰車大隊2個乘車步兵大隊1-2個騎兵炮或自走炮中隊組成。特設師團的騎兵聯隊則是清一色的乘車步兵大隊稱快速打擊聯隊。常設師團為全機械化步兵師團,特設師團則只有所轄的騎兵聯隊算機械化部隊。常設師團的裝甲力量來自所屬騎兵聯隊騎兵旅團或戰車聯隊,特設師團一般沒有裝甲力量。(而後續動員起來的兩百多個師團基本上沒有機械化力量)
4:日本陸軍在最初結構設計上以師團為最大的獨立作戰單位〔地位相當於我軍的集團軍〕,而軍則是戰區陸軍的指揮機構。師團與獨立旅團沒有固定的規模建制,按照用途分類有作戰型與治安型兩類(作戰型師團主要指常設師團和特設師團)。作為日軍核心力量的常設師團的基本建制是步兵旅團2個,每個步兵旅團的基本兵力是2個步兵聯隊,1個師團至少4個步兵聯隊,戰爭初期常設師團基本都是4個步兵聯隊,戰爭末期一些常設師團的步兵旅團轄5個以上的步兵聯隊,師團依然只轄2個步兵旅團,但步兵聯隊數量增加到了10多個。常設師團的配屬力量最低配置為師團野炮聯隊1個,輜重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1個,最高沒有上限。總之,常設師團只有最低基本編制(4個步兵聯隊加炮兵、工兵、騎兵、輜重兵聯隊各1)沒有統一編制。常設師團的步兵聯隊從來就沒有削減過數量,相反隨著戰爭繼續步兵聯隊的數量還在不斷的擴大,常設師團可以分出部分步兵組建其他的特設師團,但本身還會加倍擴充,日軍21-30番號內特設師團多數是由獨立野戰步兵旅團擴充,101-120轉現特設師團則是後備役步兵旅團轉現役,不管是旅團師團都沒有什麼標准規模可言,旅團與師團都是戰斗群一類的建制,規模大的與規模小的兵力相差10倍都有可能。按規模來看常設師團在1937年兵力都在25000-50000之間,到1945年則是35000-100000,特設師團不算少數幾個超級特設師團在1937年為22000(轉現師團)-15000人,1945年為35000-9000人(治安師團)。(常設師團是1936年以前非標准建制師團,而且此後再也沒有標准過。到戰爭結束時常設師團兵力更大,第7師團兵力由3萬跳到10萬,近衛師團從5萬跳到了8萬,大部分常設師團的兵力都在35000以上,戰前各常設師團則是25000-50000人的規模。)
5:1937年日軍常設師團的典型編制
第2師團司令部(仙台)
歩兵第3旅團指揮部
歩兵第15旅團指揮部
4-5個步兵聯隊
師團直屬騎兵第2聯隊
師團直屬野戰炮兵第2聯隊
師團直屬工兵第2聯隊
師團直屬輜重兵第2聯隊
(師團的電信兵部隊規模不大一般都是大隊規模,分別由師 團司令部與工兵聯隊掌握)
(常設師團的師團炮兵得到軍炮兵加強後可達到2-3個野 戰炮兵聯隊/重炮兵聯隊的規模)

6:日軍陸軍常設師團本身就相當其他國家軍以上作戰單位,師團長為中將,旅團為師以上單位,旅團長最少是少將,聯隊才相當旅級部隊聯隊長為大佐,步兵聯隊就可以設司令部。按兵力來看日軍步兵聯隊有4000人左右,聯隊直屬炮兵壓制火炮4-12門,步兵聯隊就有獨立的步兵,炮兵,反坦克炮部隊,工兵,輜重兵,通訊兵,醫療,防疫,化學兵單位,已經具備師與旅的架構,硬說是團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步兵聯隊是日軍的基本獨立作戰單位,師團為最大獨立作戰單位。步兵大隊不屬於獨立作戰單位,因為步兵大隊沒有完善的後勤支援部隊。步兵聯隊的步兵單位為3000人左右另外1000人為支援部隊。(旅團與師團根本沒有標准規模可言,大的旅團有30000多人,最大的師團兵力超過10萬,與其他國家的師與旅根本不沾邊。)

㈡ 日本自衛隊有些什麼武器

日本一向十分重視裝備的發展,但由於軍費預算上的限制,加上日本研製的武器裝備一般比較貴,使得裝備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軍方採取了引進、特許生產等多種方式,以加速裝備的更新。陸上自衛隊的各種裝備正是以這種「混合」模式在逐步進行著更新換代。

坦克

在日本軍方人士的眼中,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打擊力量,是「最終阻滯敵人入侵」的主力兵器。

陸上自衛隊的坦克也算是「三代同堂」。1999年,其裝備數量是:61式17輛、74式861輛、90式189輛,總計1 067輛。61式在今年年底就將全部退役,而74式也將加快退役步伐。到2006年,裝備數量將是90式300多輛,而74式不足600輛。

由於90式的戰技性能要比74式高得多,所以,盡管坦克裝備總的數量有所減少,但其戰鬥力還是得到了提高。

目前,日本還在設想研製一種新型主戰坦克,其戰斗全重要求在40噸以下,動力裝置是最大功率為882千瓦(1 200馬力)的陶瓷材料柴油機或燃氣輪機,採用車體姿勢可調的液氣懸掛裝置等。主要武器將是120毫米滑膛炮,可與美軍主戰坦克的彈葯通用(雖然電熱炮被列為候補方案,但研製的難度相當大)。其防護性能要求比50噸級的90式主戰坦克還要高。

由於採用了模塊式裝甲、遙控式觀瞄裝置、盡力降低坦克的外廓尺寸等措施,再加上安裝了自動裝彈機,新型坦克在達到設計要求後,乘員可減少到3名,戰斗全重較輕,機動性將大為提高。

若新型坦克研製成功並服役,隨著74式坦克陸續退役,今後將是50噸級的90式主戰坦克和40噸級的新型主戰坦克並存的體制。

裝甲車輛

2000年,日本陸上自衛隊總共裝備大約1 000輛裝甲戰斗車輛。其中,60式裝甲車150輛,73式裝甲車約330輛,96式輪式裝甲車131輛,89式步兵戰車64輛,87式裝甲偵察車93輛,82式指揮通信車232輛。

到2005年,60式裝甲車將全部退役,73式裝甲車也將加快退役步伐,而96式輪式裝甲車的年采購數量只有30輛,89式步兵戰車一年只採購2輛,裝備的「缺口」較大。不過,4×4小型輪式裝甲車已進入研製的最後階段,不久即將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由於其采購價格較低,估計年采購數量將較大。這樣,年采購數量將大於退役數量,在不久的將來,日軍的裝甲戰斗車輛總數將超過1000輛。

除小型輪式裝甲車外,日本還在研製履帶式裝甲車,但估計近幾年內難以定型。

火炮

迫擊炮的更新,主要表現在64式81毫米迫擊炮更新為L16型81毫米迫擊炮,M2型107毫米迫擊炮更新為RT型120毫米迫擊炮。從64式到L16型,盡管迫擊炮的口徑相同,但最大射程卻從3 500米增大到5 600米,全重則從52千克降低到38千克。L16型是英國皇家軍械廠的產品,日本特許生產。

到2000年底,日軍將裝備424門L16型迫擊炮、363門RT型迫擊炮,再加上原來的64式和M2型迫擊炮約700門,共計1 400門左右。

此外,近幾年新研製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見本刊2000年第2期)也將陸續裝備部隊。

日本陸上自衛隊現裝備75式自行榴彈炮201輛,到2002年將有30輛退役,到2012~2014年,剩下的171輛將全部退役,換裝為新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見本刊2000年第2期「圖片新聞」),裝備的總數將略有減少。

FH70式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的采購計劃已經完成,而後繼炮的研製計劃還沒有確切消息。

目前,最新型的防空高炮是87式自行高炮,L90雙35毫米高炮的性能已經落後,正以每年8%的速度更新為93式近程地空導彈。

在火炮技術的多項研究工作中,以先進的輕量級火炮技術最為成熟,通過採用先進的高強度材料(鈦合金、碳纖維材料等)、電子控制駐退裝置、低姿式炮架等,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先進的輕量級火炮於1998年開始研製,預計將於2003年達到實用階段。

輕武器

作為步兵班的主要輕武器,89式5.56毫米自動步槍將替換64式7.62毫米自動步槍,其重量更輕,射速更高。62式7.62毫米輕機槍將被「米尼米」5.56毫米輕機槍取代。

1998年開始研製的新型自動榴彈發射器也將於2001年後列裝。

下一步的發展目標為「先進小火器」,口徑20毫米,具有晝夜通用電子瞄準裝置,有效射程達1 000米,具體列裝時間不詳。

導彈

日本陸上自衛隊主要裝備的防空導彈為81式地空導彈(通稱「短薩姆」)和93式近程地空導彈(通稱近程SAM)。

新研製的96式多用途導彈系統(MPMS),最大射程可達到8 000米,主要用來攻擊靠岸前的敵登陸艦艇以及遠距離坦克,其後繼產品為XATM-4。

其它在研的導彈還有:

——XATM-5攜帶型反坦克導彈,是84毫米「卡爾·古斯塔夫」無坐力炮的後繼武器裝備,採用非冷卻式的紅外製導,縮短了發射准備時間,適於近距離攻擊敵坦克。1998年開始研製,預計在下一個「中期防務計劃」(2001~2005年)期間裝備。

——XATM-6,將於2000年中開始研製,用以代替87式中型MAT反坦克導彈。預計2004年裝備。它具有「發射後不管」的功能,並能對付反應式裝甲,可以車載發射。

——中程地空導彈(MSAM),是現役地空導彈的後繼型號,為車載式,具有反導彈能力。1996年開始研製,預計2003年定型並裝備。

——未來短程地空導彈(未來短薩姆),是現役「短薩姆」的後繼型號,具有反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並將進一步提高對抗直升機的能力。採用主動制導和紅外/可見光復合圖像制導方式,抗干擾能力強。1999年開始研製,預計2003年定型。

此外,88式岸艦導彈的改進型及新型XSSM岸艦導彈的研製工作也正在進行之中,預計將於2001年完成研製工作。

陸航飛機

日本陸上自衛隊陸航部隊的大型運輸機為V-107A和CH-47J「支奴干」直升機。其中,V-107A僅剩下數架,不久將全部退役。

CH-47J為陸上自衛隊的「長官直轄部隊」的直升機,以第1直升機團為中心,配備了34架CH-47J。從1995年起,以每年2架的速度開始從美國引進它的改進型CH-47JA。

多用途直升機為UH-1H型,裝備數量約為80架。從1993年起開始引進其改進型UH-1J,以每年引進8架的速度進行更新。

日本自己研製的OH-1直升機准備替換現裝備的武裝偵察直升機OH-6D,第一架樣機不久將開始試飛。今後更新速度將是每年5架。

現裝備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為AH-1S,它的換代產品可能是:AH-64D「長弓阿帕奇」、不帶毫米波雷達的AH-64A、AH-1S的改進型AH-1W「超級眼鏡蛇」或OH-1變型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等。也有可能採用「阿帕奇」和OH-1變型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混合編配。

通信聯絡機LR-1的後繼機型為LR-2,1998年起開始換裝。這種LR-2飛機以民用機型「空中霸王」350為基礎,通過加裝必要的偵察聯絡用儀表和儀器改裝而成。

總之,在上述換代武器裝備中,各種新型導彈引人注目。尤其是引用日本先進的民用電子技術,使得新型導彈的效費比相當高。
空軍編為1個航空總隊(轄北部航空方面隊、中部航空方面隊、西部航空方面隊、西南航空混成團)、1個航空支援集團、1個航空教育集團、1個航空開發實驗集團等。設北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四個防空區,其兵力均部署在這四大防區內。

空軍參謀部設在東京都港區赤坂(將與陸、海軍參謀部同時遷往市谷)。

航空總隊司令部、航空支援集團司令部設在東京都府中市。

空軍北部航空方面隊司令部設在三澤。在北部防空區內部署有2個航空團、2個防空導彈群、1個航空警戒管制團、1個警戒航空隊、1個基地防空群。其中第2航空團、第3防空導彈群、第1基地防空群部署在千歲,第3航空團、第6防空導彈群、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團、警戒航空隊部署在三澤。

空軍中部航空方面隊司令部和航空開發實驗集團司令部設在入間。空軍航空教育集團司令部設在濱松。在中部防空區內部署有4個航空團,2個防空導彈群、1個航空警戒管制團、1個飛行開發實驗團、1個航空救護團、1個偵察航空隊。第1和第4訓練航空團、第6航空團分別部署在濱松、松島、小松;第7航空團、偵察航空隊部署在百里;第1防空導彈群、中部航空警戒管制團、航空救護團部署在入間;第4防空導彈群、飛行開發實驗團部署在歧阜。

空軍西部航空方面隊司令部設在春目。在西北防空區內部署有2個航空團、1個防空導彈群、1個航空警戒管制團。其中第5和第8航空團分別部署在新田原、築城;第2防空導彈群、西部航空警戒管制團部署在春目。

空軍西南航空混成團司令部設在那霸市。在西南防空區內的沖繩島那霸市部署有第83航空隊、第5防空導彈群、西南航空警戒管制隊。

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由航空兵、防空導彈及雷達警戒部隊組成。編制定員4.72萬人,實有兵員4.53萬人。航空自衛隊裝備各型飛機上千架。其中有F-15J戰斗機、F4-EJ戰斗機、F-1戰斗機;運輸機主要有C-130H、YS-11運輸機、CH-47運輸直升機等。現有飛行員1800餘人,戰斗機飛行員年均飛行時間160小時以上。

美國在1980年就將當時先進的F-15戰斗機出售給日本,並提供技術讓日本自行生產F-15。到目前為止,日本共有F-15戰斗機200餘架,是除美國之外裝備這型飛機最多的國家。

日本裝備的F一15分為兩型,F一15J和F—l 5DJ,其中F一15DJ是雙座教練型。F一15J相當於早期F一15C的水平。

F一15C是F一15A的改進型,主要改進在於:發動機由F100一PW一100換裝成F100一PW一220;利用內部的剩餘空間,增加了900千克的內部燃油;在機身兩側加掛保形油箱,可以多裝2200千克的燃油;最大起飛重量增加N30噸。除此之外,早期的F-15c相對於F-15A在航電設備和火控系統方面沒有什麼變化。F-15J和F15C相比,去掉了投擲核武器的能力,雷達告警設備、通信設備和電子干擾設備換成了日本專用的型號。

F-15戰斗機的氣動設計很成功,推重比高,機動性好,雖然是上世紀60年代的設計,但是時至今日仍然不落後。不過由於數字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F-15J在航電設備和火控系統上就顯得落後了。

F-15J的座艙顯示仍然以機械儀表為主,只有一個垂直狀態顯示器,用來顯示雷達探測信和光電制導武器傳輸回來的圖像。而現代戰斗機的座艙都是以大屏幕的多功能彩色顯示器為主,可以綜合顯示雷達、導航、武器系統、飛機管理、戰場態勢等多種信息。F-15J裝備的PG-63雷達對地功能比較簡單,只有對地測距和地形測繪兩種功能。而現代戰斗機的火控雷達具有合成孔徑地形測繪、多普勒波束銳化等對地功能,可以精確發現地面目標。APG一63雷達在對空方面不具備多目標跟蹤的能力。F-15J的攻擊瞄準系統比較簡單,只能投放航空炸彈,不能發射空對地和空對艦導彈。也沒有紅外夜視導航系統,夜間AIM-7半主動雷達導彈,不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沒有數字飛控系統,而是老式的模擬式控制增穩系統。

因此,日本計劃為F-15J進行升級改裝,目前正在進行飛行試驗。改進的內容主要包括: 把雷達換成APG一63V(1):這種雷達採用了APG一70雷達的處理軟體,而處理器速度是APG一70的3倍,存儲容量是APG-70的9倍。APG-63V(1)雷達基本具有APG一70雷達的全部功能,在處理速度上更有優勢,因此還有改進的餘地。這是2001年美國空軍才剛剛裝備的新型雷達。

改進原有的電子戰設備,加裝綜合電子戰系統。

加裝戰術數據交換系統,使飛機之間以及和地面指揮系統之間可以直接傳輸戰術數據。

掛載日本自行研製的主動雷達制導的AAM一4型空空導彈,此導彈技術上略遜於AIM-120導彈。

還可能給F-15助口裝被動紅外探測系統,以提高探測隱形目標的能力。

經過這些改進的F一15J,可以達到美軍現役F一15C的性能水平。

日本的攻擊機是自行研製的F-1,這種飛機載彈量小,作戰半徑短,在技術上已經過時。為了取代F-1,日本自行研製了F-2戰斗機,實際上是從F-16C戰斗機改進而來。這種飛機的外形基本與F-16一樣,但是大量採用復合材料,而且還採用了日本自行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局部技術上不乏先進之處,但是總體戰術性能相比F-16C沒有什麼超越。日本在2004年終止了F一2的采購計劃。目前F-2一共生產了60多架,其中一半是F-2A單座型,另外一半是F-2B雙座教練型。

日本終止F一2的采購計劃,有經濟、技術和戰術等多方面的考慮。首先,這種飛機單價高達8000萬美元,而在總體性能上相對F-16C又沒有什麼超越,F-16C在目前已經為很多國家所擁有,日本繼續發展這樣一種中檔的飛機,沒有什麼技術前途,在經濟上也不劃算。其次,日本以前研製F一2是為了替換F-1和F-4EJ,而F-1的主要用途是在抗登陸作戰中執行攻擊任務,並封鎖對馬、宗谷、輕津三個海峽,所以兩個飛行隊部署在北部的三澤基地,一個飛行隊部署在西部的築城基地。從部署的位置就能明顯看出它的作戰用途。目前,這兩個基地的F一1分別各有一個飛行隊換成F-2飛機,這些F一2替代F一1已經綽綽有餘。

但是如果想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執行攻擊任務,則F一2的作戰半徑遠遠不夠。即使從沖繩基地起飛,到中國沿海也有600—800千米。F-2的帶彈作戰半徑設計指標為800千米,但這是最理想的狀況,飛機在實戰中執行攻擊任務採用低空航線比較多,航程會大大縮短,為了應付緊急情況,還要留有餘地。F-2沒有遠程攻擊能力,對於日本將來的作戰重點沒有太大用處,所以再繼續購買也沒有必要。

日本還十分重視預警機的作用,目前一共引進了13架E一2C預警機和4架E-767預警機。其中E-2C預警機已經開始按照美軍的E一2C「鷹眼2000」標准進行改進。E-767預警機和美國的E-3預警機相似。由於E-3預警機的載機波音707已經停產,所以改用波音767作為平台。

波音767的續航力、內部空間都比波音707大,所以E-767比E-3可以多安排乘員,空中指揮能力更強,續航力也長。E-767裝備的是AN/APY-2型雷達,和E-3C上的雷達是一樣,比早期的E-3上的AN/APY-1型雷達要先進,主要是對海控測功能更好。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地空導彈群全部裝備「愛國者」防空導彈。已經在東京地區部署了「愛國者」導彈的改進型PAC一2型,正在引進最新的PAC一3型,這種導彈具有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配合金剛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系統以及「標准一3」導彈,將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戰區導彈防禦體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充當美國在東亞的防空前鋒的角色。

航空自衛隊在冷戰時期主要承擔國土防空的任務。以F-15戰斗機為外層防禦,中遠程防空導彈為中層防禦,野戰防空導彈、高炮為內層防禦,構成了一個看似嚴密的防空網。不過日本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機場、雷達站和指揮系統很容易被對方摧毀,戰時補充能力也較差。所以日本在作戰上主要依賴美國的支援。

日美空軍在作戰上的分工是:日軍主要負責防禦作戰,美軍主要負責進攻作戰。日本 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防禦蘇軍的首輪空襲,為美軍贏得部署時間。而美國在1978年就同意向日本出售當時最先進的F-15戰斗機,並允許日本自行生產200多架,說明美國希望日軍具有較強的防空作戰能力,能夠承擔「首當其沖」的角色。

這個分工在當前的形勢下被延續下來。美軍戰斗機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分布基本呈現如下特點: 在韓國和日本北部主要部署攻擊機,比如F-16,另外F-117也進行訓練性的部署。這是第一線基地,主要擔負對朝鮮、俄羅斯和中國淺近縱深的攻擊作戰任務。

在沖繩部署F一15戰斗機和E-3預警機。這是第二線部署,主要承擔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將來在戰時還可能進駐F一22戰斗機。

在關島部署B一52戰略轟炸機和巡航導彈,今後還可能部署B-2轟炸機,主要承擔戰略空襲任務。

按照飛機的作戰半徑,由近到遠,層次十分清晰。
日本海上自衛隊編制員額45752人,實際兵力 43668人,其中包括約3000名女軍人。海上自衛隊由海上自衛隊參謀部、1個自衛艦隊、5個地方隊、1個教育航空團、1個練習艦隊和其他直屬部隊(通信、後勤和院校)等組成。

自衛艦隊由護衛艦隊、潛艇艦隊、航空隊和直轄隊組成。其中,護衛艦隊下轄4個護衛隊群;潛艇艦隊下轄2個潛艇隊群;航空隊下轄10個P-3C航空隊、5個 HSS-2B航空隊、6個航空訓練隊、1個航空訓練支援隊、1個航空運輸隊、1個航空掃雷隊;直轄隊為自衛艦隊的直屬部隊,包括掃雷隊群、運輸船隊和補給部隊。地方隊共有5個隊,每隊通常編有2個護衛隊、1-2個掃雷隊及警備隊等。

海上自衛隊參謀部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管理機關,主官是海上自衛隊參謀長(上將軍銜)。自衛艦隊是日本海軍第一線機動作戰部隊,是日本海軍的主力,它可以進行海上、空中和水下立體的聯合作戰。艦艇噸位占其海軍總噸位的2/3以上,飛機占其海軍總數的60%以上,人員約占海軍總數的40%。地方隊是日本海軍的地方性防禦部隊,直屬海軍參謀長領導,主官為地方總監(中將軍銜)。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共有各型艦艇163艘,約40萬噸,大中型艦艇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驅逐艦和護衛艦58艘,這些艦艇裝備先進,均採用了隱形、新材料、電腦、垂直發射等一系列高新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大部分軍艦是近10多年裝備的新艦,有的艦艇甚至比美國的艦艇還新。潛艇19艘,有最新的「大潮」級1艘、「春潮」級 6艘、「夕潮」級10艘、「渦潮」級2艘(訓練)。潛艇均設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配備日89制式重型魚雷、「魚叉」式反艦導彈共20枚。飛機330架,其中85%為岸基飛機,約280架。岸基飛機中,反潛機158架(P-3C反潛巡邏機100架),各種支援飛機120全架。日本海上自衛隊固定翼反潛飛機和反潛直升機的配置數量,除美國海軍外,其他國家海軍難以比擬。

日本海上自衛艦隊主要擔負海上機動作戰任務,地方隊則擔負近海防禦任務如沿岸防禦、基地警戒、反潛護航、掃雷、後勤補給、裝備維修等。海上機動作戰包括反潛護航、海峽封鎖、保護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水面打擊、掃雷布雷等。這些作戰以海上自衛隊為主,其他軍種協同實施。根據本國南北狹長的地理特徵以及考慮到未來海上作戰的需要,日本將海上自衛隊的主要作戰兵力相對固定地部署在橫須賀、吳港、佐世保、舞鶴、大湊五大海軍基地和鹿屋、八戶、厚木、岩國、館山和那霸六大航空基地,其中尤以橫須賀和佐世保是兵力部署的重點。日本海軍一半以上的主戰艦艇和3/4的反潛作戰飛機都部署在橫須賀和佐世保基地以及周圍的航空基地內。橫須賀是日本海軍艦艇部隊的指揮中心,設有聯合艦隊司令部、護衛艦隊司令部和潛艇艦隊司令部,同時它也是美國第7艦隊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日本首都東京以及橫濱、名古屋等大商港都在橫須賀警備區內,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日本海軍的重點設防區。橫須賀地處日本列島的中部,平時部署兵力,戰時可南北支援和東西機動。日本1000海裏海上航運帶的東側列島屏障,也在橫須賀警備區內,至美國的東南海上航線的反潛護航任務也將主要由部署在橫須賀的部隊承擔。佐世保位於對馬海峽的出口處,在佐世保部署重兵力,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戰時控制和封鎖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同時也是為了確保日本通向東南亞的西南航線的安全。

㈢ 日本兵是什麼意思

鬼子兵畜生都不如的垃圾,日本鬼子殺人放火強奸,731細菌人體活人試驗,慰安婦,強征勞工迫害致死,這就是日本鬼子做過的壞事,南京大屠殺,萬人坑殺無辜群眾,永遠恥辱,背負著,日本就是畜生

㈣ 小日本的軍帽上多出的兩塊布有什麼用途

日本軍帽為什麼後面耷拉兩塊布

一、主要用途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現代的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因此也有人說那個「屁簾」是遺傳自法軍軍帽的。

二、主要用途是防蚊蠅叮咬的。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三、主要用途是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四、主要用途是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

五、主要用途是提防日軍士兵被中國的大刀隊直接砍掉脖子。這是日軍的傳統,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們所看到的」屁簾」結構式軍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喜峰口日軍被我們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擋一下.其實,在侵華前,日軍軍服就已經定製了.但大刀仍然是他們最怕的東西.

六、主要用途是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㈤ 日本戰國時期有哪些兵種

足輕(農民兵),步兵,洋槍兵,騎兵,步弓手,馬弓手,忍者(斥候的作用),雉刀隊,雉刀騎兵,僧兵,,,,各種各樣多的很,
日本各種「第一」、「最強」雖然很多,但是有實際突出能力似乎只有信長的洋槍隊和武田的騎兵隊

㈥ 日本士兵每人都背著一個背包,有什麼用

背包里邊的東西太多了,一般來說背包里邊的補給物資是要能夠3天的消耗,包括食品、水、寢具、換洗衣服、鞋、餐具、還有一些個人用品什麼刷牙洗臉的,有的時候還要有一些備用的彈葯。就算現在的各國的機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單兵攜行裝具+大背包的做法依舊是普通步兵攜帶物資的做法。

二戰時期,美軍的東西也背了不少,在電影《兄弟連》里邊,E連在諾曼底跳傘前,曾經稱過他們自己的負重,結果是這些負重比他們自己的體重還要重。當然,傘兵要帶的東西要比普通步兵更多,像什麼炸葯普通步兵用不著帶,但是傘兵要帶。

現在的影視劇里邊,步兵一出動,就是把這身行頭穿上,這種情況就是執行一次戰斗的,所攜帶的物資連一天都支持不下來。美國人曾經出過一個戰術設定,就是一個步兵排沒有背包,出現了一個突發情況,美國人認為,這種情況還是盡量避免交火,因為身上沒有任何的物資儲備。

㈦ 日本軍人腦袋後的兩片布是什麼東西雖然樣子醜陋,但卻有大用處

相信許多熟悉抗戰歷史或者是看多了抗日題材影視劇的小夥伴,對日本士兵的形象肯定有很深的印象,和我軍精煉的服裝不同,日本軍人形象往往會顯得十分猥瑣,除了龍套演員的演繹效果,這日本人的軍服也為猥瑣氣質增添了不少色彩,而日本軍服中最難看的無疑就是軍帽後面的那兩片布了。

戰爭時,屁簾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日軍在南方作戰,屁簾一定程度上讓日軍避免了暴曬、雨淋和蚊蟲叮咬的困擾,而到了北方,屁簾也能有一定的保暖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汗水和鋼盔的接觸,防止驟冷驟熱,發生凍瘡的病症,雖然屁簾在戰場上不能防彈,但卻有效的避免碎石和塵土的困擾,對士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除此之外,屁簾還可對劇烈的震動起到一定程度的緩沖作用,減少耳朵的受損幾率,當然,日軍的屁簾樣子實在是太過醜陋,不過日本人壓根不在乎,因為它的實用性一直裝備到部隊,直到二戰徹底結束。

㈧ 二戰日軍的行軍背包到底有多重要,裡面都有什麼

近年來,電視屏幕上,抗戰劇可謂鋪天蓋地。常看抗戰劇的人往往都會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劇中的日本兵無論行軍打仗都會背著一個行軍背包。這不免讓人疑惑,這樣的背包有何作用?為什麼日本兵作戰時也不將它放下?

電視劇中日本兵的行軍背包並非虛構,在真實歷史上,日本軍隊曾經裝備過多種型號的背包和背具,不同的背包有著不同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那麼,日軍的背包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戰場是殘酷而又多變的,要想在戰場上生存,士兵需要的裝備比普通人所認為的「一身迷彩一桿槍」要多得多,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美國,士兵也至少需要背負四五十斤的重量。要帶著這么多的裝備作戰,並不像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輕松。日軍的行軍背包,也算是這種不易的一種體現吧。

㈨ 日本軍隊打仗時,士兵背後插的旗子有什麼作用

打仗的雙方是有很大矛盾的,在背後插旗子就可以很好的辨別對方是敵是友,不會殺錯人。因為日本的國土面積是比較小的,也經常會發生地質災害,很多士兵在平常的時候就是農民,有事的時候才會上戰場。不過由於製造裝備的費用很貴,所以就沒有辦法讓士兵穿著整齊劃一的服裝,他們就發明出這種小旗子,這樣就能很好的辨認。除了這個原因,插著旗子也是有利於整頓隊形的,給人一種很整齊的感覺。

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士兵插旗子不是為了裝帥,就是為了辨認對方,也表示他們的軍隊是很窮的。

㈩ 日本兵的旗兵是干什麼用的

在過去無線通信能力還比較差的時代,用旗字進行聯系,傳達信息。這樣的聯系方法種類角度,日本的旗兵就是專職的採用旗子使用旗語進行互相聯系。下過去古代中國採用狼煙傳達戰爭信息,現在軍艦上還在使用旗語。夜晚使用燈光語進行聯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