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裁日本哪些板塊
1. 二戰後,對日本的制裁有哪些
制裁個屁!想起來就窩火!連愛因斯坦都呼籲要制裁日本,至少在經濟上制裁,傻帽美國為了太平洋的軍事政治目的,反而扶植、支持小日本。。。
什麼自慰隊?被制裁的軍隊能這樣么?~~~~
蘭德公司稱日本軍力超過中國,可發動全面進攻:核能力不在中國之下\常規力量已經全面超過中國 \航空自衛隊:遠距離作戰 \海上自衛隊:世界第三\陸上自衛隊:已經完成向「攻擊型」轉變\戰爭潛力:有能力對敵國發動全面進攻
源自鐵血社區http://bbs.tiexue.net/post_3120035_1.html
另:
軍事第二的俄羅斯占著日本北方四島
軍事第三的中國被日本占著釣魚島、澎湖列島
第九的印度占著中國三萬多土地.
沒有排上名次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都占著中國領土。。。
戰爭結束後,反法西斯國家中的蘇聯、荷蘭等國,認為:「天皇很令人擔心,戰爭結束時國民全部服從天皇的命令,如果以後仍服從天皇的命令,可能會發生不測事件,因此,強烈主張廢除天皇制,認為天皇是戰犯。」 而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卻認為:「沒發一槍,沒流一滴血,就佔領了日本,這證明了日本天皇的力量非常強大。對日本來說,天皇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協助日本維護天皇制。」 美國認為利用天皇和天皇制,可以實現在遠東的戰略目的。麥克阿瑟有一句名言:「天皇至少有100萬軍隊的價值。」 迫於國際上要求廢除天皇制的強烈呼聲,美國要求日本早日發表放棄戰爭聲明,制定新憲法。1946年2月4日,麥克阿瑟提出了改正新憲法三原則,即人民主權、放棄戰爭、廢除封建制度。關於天皇,提出「天皇是國家元首,皇位世襲,天皇依據憲法行使職務及權能,根據憲法反映國民的意志」 。
1947年在美國的指導下,日本制定了新憲法。新憲法明確規定保留天皇制,天皇依然是日本的國家元首,內閣總理大臣需由天皇任命。新憲法規定日本天皇不再是神,沒有統帥軍隊、最終決定國家政策的大權,天皇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戰後日本的天皇已經不能與近代天皇同日而語了,但是,由於新憲法中仍然保留著天皇制,這就不利於日本反省戰爭,清除軍國主義和皇國主義的影響。
對日改革與舊金山和約
美國對日佔領初期,在日本曾實行了一系列「非軍事化」政策,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先後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勞動基準法》、《獨立禁止法》、《地方自治法》等法律,著手對日本政治體制進行改革。這些改革對日本走上和平、民主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戰後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東歐出現了八個社會主義國家,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涌。在這種形勢下,1946年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西方國家加強了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警惕與封鎖。1947年反對共產主義的杜魯門主義問世,1948年美國等西方國家結成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同盟。然而,即使在西方視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為洪水猛獸之時,美國仍沒有重新武裝日本的打算。1949年3月3日,麥克阿瑟在接受英國記者威爾普拉迪斯的采訪時表示:「美國不準備重新武裝日本,美國對日本的希望就是它保持中立。」
就在美國構築其在亞洲乃至世界戰略體系之時,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認為北朝鮮的目的在於席捲整個朝鮮半島,在遠東向美國挑戰。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參戰聲明」,派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直接介入朝鮮戰爭。美國認為在太平洋構築防止共產主義勢力蔓延、並與之斗爭的地區性共同安全保障框架非常重要,日本則是美國在遠東封鎖共產主義戰略的防波堤。於是,美國開始改變對日佔領初期的「非軍事化」政策,對日本從改革變為扶植。
朝鮮戰爭爆發後,盡快實現對日媾和,建立比較穩定的日美關系,就成為美國重要的戰略方針。1950年11月24日,美國政府制定了《對日講和七原則》,提出對日媾和的國家是「與日本交戰國家的全部或者一部,在同意提案的基礎上,實行講和」 ,透露出對日媾和可能是對日作戰的一部分國家,如果哪個國家對七原則表示疑義,就可能被排除在外。蘇聯與美國在對日本的領土處理、媾和後的防衛和經濟體制、中國參加媾和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意見分歧。在中國由誰來參加對日媾和問題上,美英的意見也不一致。英國主張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媾和,美國則認為應讓台灣參加。由於在由哪一方代表中國參加對日媾和問題上,美英意見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最後決定既不邀請北京,也不邀請台灣。就這樣,中國雖然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和貢獻巨大,卻被排斥在對日媾和之外。
1951年9月,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對日媾和會議召開,日本與參加會議的48個國家簽訂了《對日和約》,1952年4月28日生效。舊金山《對日和約》的簽訂,標志著盟國對日戰爭處理問題的結束。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1952年5月5日就美國宣布單獨《對日和約》生效,提出了強烈抗議。蘇聯雖然參加了舊金山媾和會議,但是沒有在條約上簽字。蘇聯警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敵國結成軍事同盟,不限制日本軍備規模,是很危險的。
重新武裝日本,右翼團體死灰復燃
美國在積極推動對日媾和的同時,准備重新武裝日本。1950年6月,美國國務卿戴維斯訪問日本,提出日本應重整軍備,保衛自己的國家。麥克阿瑟也開始暗示日本可以重整軍備。7月8日,麥克阿瑟致函日本首相吉田茂,要求日本建成75000人的國家警察預備隊,增加海上保安廳成員。1950年12月29日,日本制定了《關於部隊編成及組織規程》,詳細規定了警察預備隊組織機構、職責。隨後即在全國開始募集警察預備隊隊員,警察預備隊實際是日本重整軍備的預演。
1951年元旦,麥克阿瑟發表的「新年致辭」,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他一方面說日本的和平憲法表現了人類的最高理想,同時又說:「如果國際無法狀態繼續發展而威脅和平,支配人們的生活,當然理想就不得不讓位於保存自己的法則,與尊重自由的人們攜手,在聯合國的原則范圍內,擁有擊退武力的力量,是諸君的義務。」 日本輿論認為「麥克阿瑟元帥的新年致辭,表明新憲法中禁止的日本再軍備,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可能」 。從1951年2月起,日本開始特別募集預備隊幹部,重新使用245名業已被開除的陸軍士官、海軍兵學校的將校,並讓過去軍隊中有訓練和指揮經驗的將校參加警察預備隊,強化預備隊組織。
對在美國支持下重整軍備,日本國內也有不同意見。日本共產黨反對重整軍備。社會黨主張如果是為了維護治安,就贊成建立;如果將警察預備隊軍隊化、特高化則堅決反對。一直站在反戰立場上的日教組,1951年1月24日通過《不要將孩子再送上戰場》的決議,重申「全面講和、堅持中立、反對提供軍事基地的態度,並從這種態度出發,反對重整軍備」 。然而,日本社會中反對重整軍備的勢力並不佔主流。1951年3月《讀賣新聞》作了一次抽樣調查,回答者3070人,其中對日本是否再建立國防軍問題,贊成者為47.3%,反對者為23.6%,不知道者為29.1%。贊成者比1950年11月調查時增加了8.4%,反對者減少了9.1%。在贊成者中,認為為了再軍備應修改憲法的佔68.4%,反對者為8.3%,不知道者為23.3%。認為再軍備僅有陸軍就可以的佔12.2%,也需要有海、空軍的佔60.5%,不知道的佔27.3% 。
吉田茂內閣在戰後確定了「經濟立國」的方針,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經濟自立,以及隨之而來的安定民生。現在對於基礎脆弱的日本經濟來說,如果加上重整武裝的負擔,日本經濟不僅不能自立,而且會在其重壓下崩潰,國民生活貧窮化,給共產陣營予製造社會不安的好機會」,但是,他又認為「須有國家自衛能力」 。
為了使國民接受重整軍備,日本政府除讓警察預備隊參與治安值勤外,還讓他們參加台風等自然災害的救援活動。1950年10月15日,根據《保安廳法》,過去在保安廳管轄下的警察預備隊改為保安隊,這是向重整軍備邁出的第一步,同時成立了保安大學。1954年7月,保安廳改為統帥陸、海、空三軍的防衛廳,保安隊改稱自衛隊,保安大學改稱防衛大學。
美國對日政策的改變,不僅表現在對日講和、重整軍備,還表現在對右翼集團的姑息上。本來1946年1月4日聯合國總司令部宣布解除軍國主義、國家主義等右翼團體,將這些團體的骨幹分子逮捕。但是,朝鮮戰爭爆發後,右翼團體打出了民主主義招牌,奉行「親美」路線。這些新右翼團體支持美國將日本作為反蘇據點、「遠東反共基地」、「遠東兵工廠」的戰略,明確地打出了「反共」口號,其活動得到了美國的默認。
朝鮮戰爭爆發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加強了對日本左翼力量的鎮壓。1950年6月26日,麥克阿瑟致函吉田茂首相,以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歪曲朝鮮戰爭事實,損害韓國人安全和福利為由,要求日本禁止《赤旗》的發行。日本政府立即作出了禁止發行命令。7月14日,日本法務省特審局以日本共產黨幹部德田球一、野坂參三、長谷川浩等9人違反團體規正令第10條為名,向最高檢告發。15日對以上9人發布了逮捕令。這與戰爭剛剛結束時的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軍國主義勢力的存續,使得戰後成立的日本遺族會經常以照顧遺族的感情為由,反對正視侵略戰爭。由於「皇國史觀」的繼續存在,戰後有人開始美化日本近代史上的歷次對外侵略戰爭。總之,「二戰」後美國出於在全球遏制共產主義的需要,控制和壟斷對日佔領,並將佔領政策從「改革」轉變為「復興」,在沒有徹底清算日本侵略罪行的情況下,就開始扶植日本,使軍國主義在戰後繼續存在,至今在日本社會及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甚至妨礙中日關系的正常發展。
2. 中國制裁了哪些國家
美國波音,因為涉嫌像台灣賣武器,越南,菲律賓,小打小鬧,台灣也有過,朝鮮也有過,基本沒了,和諧社會!
3. 為什麼中國不能制裁日本
不是不能,而是不願,中國和日本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中國發起對日本的制裁,勢必會引起日本的報復制裁,那樣雙方經濟都會遭受重大損失。不說別的,就說國內大批的中日合資企業,一旦日本撤資,將會有大批中國工人失業,造成社會動盪。
4. 中國能經濟制裁日本嗎
老百姓可以抵制日貨
5. 有什麼辦法能夠炸沉日本大陸板塊
炸沉整個大陸板塊?你是想毀滅地球嗎?
日本位於太平洋板塊,在同板塊還有(主要是大洋洲的)其他14個國家。如果真有炸沉整個大陸板塊的技術,這一動作會造成1億6千萬人左右的死亡或無家可歸。同時,因為陸地下沉造成的海平面上漲,會給海拔降低的東南亞國家,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毀滅性打擊。
這樣的後果,你付得起責任嗎?
6. 日本地震對中國哪些板塊股票會產生較大影響(不管是利空或者利好)
日本災區是經濟活躍區,對日本經濟會有一定影響。日本是出口型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因此對中國高端製造業公司是利好。同時刺激人民幣升值。而對原料出口公司則是利空,特別出口對象是日本的公司。
7. 中國對日本經濟制裁日本經濟會怎麼樣
這個是互相的,中日都損失巨大,得不償失,無所謂誰能獲勝。
如果單問日本,我可以提提看法:
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國,如果制裁,日本的外貿將受到巨大打擊。這對於本來就萎靡不振的日本經濟無疑雪上加霜。
中國持有大量日本國債,特別近年來買進的數量巨大。如果中國大幅拋售這些國債,導致利率上升,日本政府的融資將因成本提升變得十分困難。考慮到日本負債率處於極其危險境地的現實,屆時不排除發生大的問題。
如果大規模限制原材料出口,並封鎖他國北上運輸線路。考慮到日本資源上的短缺問題,大面積的日本企業停工將成為常態。屆時,日本民眾的生活品質將大幅下降。
由於當今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制裁的後果必然是反制裁,得利的將會是剛來日中訪問過的那個國家。
8. 如果中國制裁日本
首先應該了解一下兩國經濟的大環境比較好,日本在中國出售的東西一類是家電、服裝、化妝品等生活關聯產品,且絕大多數在中國國內生產,如果制裁了將會有至少上百萬的同胞因此失業,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類是類似於晶元、精密儀器、特殊鋼材等高科技產品,如果不買的話,只能去歐美采購替代產品,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時還有可能很尷尬地發現還是日本貨,只不過被歐美商人倒了一手而已。
還有一個很尷尬的事情是日本企業在中國的銷售額並不佔主要份額,海外的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歐美,份額不高的中國市場銷售額即使想要轉會日本國內,也需要向國家上繳15.6%的稅收以後才能執行,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制裁日本等於斷絕自己的稅收來源。
還有,如果制裁日本的話,勢必造成日本的反制裁,中國的農產品出口、服裝加工、製造行業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沖擊;中國所不能生產的訂單勢必轉向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間接造成了這些白眼狼國家的經濟發展。
總之在經濟上制裁日本有百害而無一利,只能是親者痛而仇者快。
在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話,還不失為一個辦法,如今這種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在我們這種全球化經濟食物鏈相對低端的國家來講,實不可取,慎之慎之!
9. 中國如何制裁日本
政治制裁:
日本現在正在謀求外交大國
比如安理會爭常,中國堅決反對即可。
經濟制裁:
對日在中國的企業審批和管理下點黑腿就可
或者對進口加以限制
軍事威懾:
核武器對日本增加
擴大海軍
增加海軍威懾(核潛艇活動次數)
航空母艦加快建設
10. 中國對韓國的5項經濟制裁
中國對韓國的5項經濟制裁主要內容:
制裁接納薩德導彈部署的具體韓國行政郡,制裁與部署薩德導彈有聯系的韓國企業和服務機構,中國不再與它們發生經濟聯系和其他交往,也不再接受它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對參與薩德導彈部署的企業和服務機構進行經濟制裁。
制裁積極鼓吹部署薩德導彈的韓國政界人士,限制他們進入中國,制裁他們的家族企業。對積極參與薩德導彈系統的個人採取制裁。
解放軍研究、制定最大限度降低薩德對我戰略安全損害的應對方案,它們應至少包括對薩德的技術性干擾,以及對該系統進行戰備性導彈瞄準,制定應對薩德導彈系統的方案,盡可能減少薩德導彈系統對我軍的影響。
重新評估制裁朝鮮對東北亞局勢的長期影響,將制裁朝鮮與薩德導彈部署後地區局勢的失衡聯系起來考慮。
探討中俄聯合採取行動抵消美韓部署薩德所產生影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