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戰車多少錢

日本戰車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11-06 00:06:02

⑴ 游戲當中,一百個金幣是一塊,那一萬個金幣是多少錢

1元=40金幣,10000金幣=250元。《坦克世界》(World of Tanks)是一款在2010年由Wargaming公司推出的戰爭網游。玩家會扮演1930到1960年代的戰車進行對戰(PvP),高度要求戰略和合作性。目前已有蘇聯、德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日本的戰車可供玩家選用,預計未來版本會推出歐洲聯合,義大利,以色列等國家戰車,游戲中的戰車根據歷史高度還原,預計將有合共約500台戰車。游戲2010年10月30日在俄羅斯首發,2011年4月12日在北美和歐洲推出,在中國由空中網代理,於2011年3月15日推出。目前全球用戶超過6000萬,中國坦克於2013年1月17日國服全球首發

⑵ 豐田汽車製造過戰車么日本都有哪些戰車是豐田製造的

戰車是什麼??是打仗的么?那有,,陸地巡洋艦是日本自衛隊的車,,現在是聯合國專用車,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只有他,普拉多霸道,也是以前自衛隊的,,中國的軍隊里超多霸道

⑶ 二戰時日本有什麼戰車

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主要裝備以下型號坦克並參加了與蘇蒙的諾門坎沖突: 九五式輕型坦克(豆戰車)及九五式「北滿」型輕型坦克 九七式 八九式「奇哈」中戰車(事實上只能算作輕型坦克)。此外,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還使用過III型坦克和III型改(500輛左右),以及IV型戰車(18輛)。

⑷ 誰能介紹一下日本的89式步兵戰車啊大神們幫幫忙

在當今世界各國的步兵戰車中,日本的89式步兵戰車多少帶有一點神秘的色彩。盡管它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已經有8年的光景,但是,由於日方公開發布的信息十分有限,以至於人們對89式步兵戰車的了解仍然是若明若暗。像車載機關炮的彈葯基數是多少?車上裝多少枚導彈?不要說兵器愛好者,就是一些行家也很難說清楚。這也難怪,因為不允許日本向國外推銷武器,這樣一來,日本軍方在一些新式武器裝備的性能上"留一手",也就不足為怪了。在這里,筆者根據近來搜集到的一些外刊資料,對89式步兵戰車做較全面的剖析,看一看它的"廬山真面目"。 89式步兵戰車,日本人稱它為"89式裝甲戰斗車"。日本軍方於1980年開始研製步兵戰車。1984年,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製成了第一批兩輛樣車。1986年起,開始了技術試驗和部隊的使用試驗。原打算於1988年設計定型,並定名為88式步兵戰車。然而,由於研製進度略有推遲,直到1989年才設計定型,88式也就變成了89式步兵戰車。 ◎世界上最貴的步兵戰車 89式步兵戰車有許多特點。但是,最令人驚異的是它那高得嚇人的采購價格。1993年~1997年的采購單價為6.68億~7.1億日元,相當於500多萬美元一輛,比美國最新式的m1a2主戰坦克(440萬美元)還貴!不過,如果你知道了日本陸上自衛隊的采購計劃,自然會茅塞頓開。原來,問題的關鍵是采購的數量太少。1993年,采購了7輛;1994年,6輛;1997年,7輛。這樣看來,日本陸上自衛隊現裝備的89式步兵戰車,也就是50輛左右的樣子。 89式步兵戰車的戰斗全重為26噸,乘員3人,載員7人。從總體布置上看,車體前部左側為動力艙,右側為駕駛室,車體中部為戰斗室,車體後部為載員室。 89式步兵戰車尾部 從外觀上看,整車的高度較高,車全高為2.5米,比90式主戰坦克還高出0.2米,再加上它那長長的炮管和整齊的側裙板,使它很像一輛現代坦克,只是火炮的口徑小一些罷了。車體的首上甲板的傾角較大,炮塔的形狀復雜,炮塔兩側有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則構成了89式步兵戰車有特色的外部特徵。車體後部有兩扇尾門,再加上車體前部及炮塔頂部的艙門,可以使乘(載)員迅速上下車。 89式步兵戰車kda35毫米機關炮 89式步兵戰車的主要武器為1門kda35毫米機關炮。這種機關炮是瑞士厄利空公司的著名產品,日本的87式自行高炮及l90牽引式高炮上用的也是這種35毫米機關炮。火炮的身管長為90倍口徑,所以炮管顯得格外修長。火炮俯仰角一10度~+60度,方向射界360度,可以高平兩用,除了打擊輕型裝甲目標外,還可以攻擊3000~4000米遠的飛機。所採用的彈種有燃燒榴彈、曳光彈、穿甲榴彈、脫殼穿甲彈4種。脫殼穿甲彈的炮口初速為1385米/秒,在400米的距離上,可以穿透70毫米厚的鋼裝甲;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穿透40毫米厚的鋼裝甲。炮彈的彈葯基數為215發 89式步兵戰車反坦克導彈 89式步兵戰車反坦克導彈架尾端 89式步兵戰車上,還裝有重型反艦-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反坦克導彈全長1570毫米,彈徑150毫米,最大射程4000米,採用有線半自動指令制導方式。由於這種導彈的飛行速度只有200米/秒,射手如用它來攻擊4000米遠處的敵坦克,就要跟蹤瞄準20秒鍾的時間,這樣,很容易受到敵方高速反坦克炮彈的攻擊。所以,它的反坦克導彈只在緊急情況下才使用。據說,車上只攜帶2枚待發導彈。 機關炮左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 89式步兵戰車射擊孔打開狀態 89式步兵戰車射擊孔關閉狀態 輔助武器為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位於機關炮的左側,彈葯基數2000發。車上開有7個射擊孔,車體兩側各3個,後門上1個。載員所用的步槍為89式5.56毫米突擊步槍,全長916毫米,重3.5千克,槍托可折疊,最大射速為750發/分,是一種小巧、輕便的步兵武器。不過,乘車向外射擊的殺傷效果究竟如何,軍界一直有爭論。 89式步兵戰車的動力裝置為三菱重工業公司製造的水冷、4沖程、直列6缸、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600馬力(441千瓦)。其傳動裝置為帶閉鎖離合器的液力-機械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行動裝置中,採用扭桿式懸掛裝置,每側有6個鋁合金制的負重輪、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車輛的最大速度為70千米/小時。89式步兵戰車不具備浮渡性能,這可能跟日本境內多湍急河流不利於車輛浮渡有關。 關於89式步兵戰車的防護性能,外界所知甚少。據悉,車體正面和炮塔正面採用間隔裝甲,車體兩側有5毫米後的側裙板。從整車的戰斗全重、復雜的炮塔形狀以及車體首上甲板的較大傾角來看,89式戰車的防護性能應該是不錯的。炮塔兩側裝有煙幕彈發射器,炮塔頂部裝有激光探測報警器,車內有個體式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整個看來,89式步兵戰車是一種性能相當不錯的戰斗車輛。 日本89式步兵戰車 車長:6.7米 車寬:3.2米 車高:2.5米 乘員:三人,載員七人 戰斗全重:25噸 武器裝備:一門35毫米機關炮,高平兩用,有效射程3000米,可攻擊3000米-4000米距離的空中目標。彈葯基數215發,最大射速200發/分鍾,配有火炮穩定裝置。 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雙人炮塔兩側各安裝有三具煙幕彈發射器 車體兩側各裝有一具79式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有效射程4000米,配有五枚導彈。 發動機:一台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441.2千瓦,單位功率17.65千瓦/噸。行動裝置為扭桿式懸掛裝置。 最高時速:70千米/小時(公路) 最大行程:400千米(公路) 簡介:89式步兵戰車是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研製的一種履帶式步兵戰車。研製工作從1980年開始,1989年定型,1990年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計劃裝備300輛,主要用途是協同日本90式主戰坦克作戰。 戰車車體由鋁合金裝甲板焊接而成。車體正面和炮塔正面採用間隔裝甲,車體兩側有五毫米厚的側裙板。 戰車的駕駛艙位於車體前右側,發動機位於車體前左側,載員艙位於車體後部。車頂有兩個艙蓋。戰車上共有七個球形射擊孔,車體兩側各三個,車後部右扇尾門上有一個。 步兵戰車的火控系統包括熱成像瞄準鏡、炮控裝置、激光探測器、激光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等。夜間採用微光電視觀察、瞄準目標。 車內還配有三防裝置,無水上浮渡能力。

⑸ 二戰日本坦克都有哪些型號

日本95式,97式坦克,,89式坦克,94式小豆超輕坦克, 日本三式中型坦克
在二戰的初期和中期,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但是,由於日本在戰爭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作戰,作戰對象基本上沒有坦克部隊或僅裝備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較弱,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揚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發展。二戰的中後期,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面對美軍強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顯得不堪一擊,使日軍感到「切膚之痛」。痛定思痛的結果,是緊急研製能與對方坦克作戰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於1943年開始研製,1944年研製成功,共生產了約150輛(一說60輛),成為日本的最後一張「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繼續和發展。
從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中日本軍方在坦克的研製思想上的重大轉變。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後者才是能與敵方坦克作戰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只有18.8噸,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戰斗全重卻達到了約30噸和約35噸。也就是說,只有四式和五式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過,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秋後的螞蚱」,四式坦克僅造出幾輛,五式坦克僅造出樣車,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露臉」,日本就戰敗投降了,因此,這兩種坦克就成為日軍手中未打出的「王牌」。
下面這些是日軍最後的量產戰車——三式中型坦克,重約18噸。使用一門由75毫米野戰炮改進而來的戰車炮。初速680米/秒,100米內的穿甲能力為90毫米,1000米內則減為65毫米。所用炮彈為95式穿甲榴彈,中空彈體內裝65克炸 葯。威力等同於德軍3號J型坦克的60倍徑KwK39型50毫米坦克炮。3式坦克備彈共70發。(炮塔內40發,車內30發)
「真正」的日本坦克——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製代號為「奇托」(日文假名為チト),研製工作於1942年9月開始,此時美軍已經攻佔了瓜達爾卡爾納島,戰局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利於日軍的局面。試制一號車上,裝的是長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穿甲威力明顯不足。所以,一號車僅製成一輛,未能定型。後來所說的四式中型坦克,實際上是由「奇托」二號車發展而來的。在二號車上,最重大的變化是,火炮的口徑達到75毫米。戰斗全重也由一號車的不足20噸增加到二號車的27.3噸。控制研製進度的關鍵部件是火炮。新研製的火炮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這種火炮與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於研製火炮耗費了時間,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製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
四式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30.8噸,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噸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四式坦克車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乘員為5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副駕駛員。其整車的內部布置如圖所示。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中部為戰斗室,後部為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種總體布置方式,在二戰中的坦克上相當普遍。其主要優點是坦克的縱向布置較合理,縱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點是使整車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來是准備用於五式中型坦克的,並准備採用自動裝彈機。由於研製時間緊急,被迫去掉了自動裝彈機裝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說明,在二戰期間日本已經開始研製了用於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
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試制四式榴彈。發射一式穿甲彈時,在1 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厚的鋼裝甲。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 葯。彈葯基數為77發。
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5 400發。
四式中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V型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12馬力(303千瓦)。採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為二戰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點。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外,還具有啟動性好、保養容易等優點。行動裝置採用混合平衡式懸掛裝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負重輪兩個為一組,第5負重輪為獨立的。每側有7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其實,區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單看負重輪數量即可,分別為6個、7個和8個。由於車重增加,履帶板的寬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為43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
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毫米。
四式中型坦克僅製成6輛,還沒等拿到戰場上一試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戰後,美軍曾將1輛繳獲的四式中型坦克運回美國,拿回去「研究研究」。
五式中型坦克——日軍最後的決戰兵器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為「本土決戰兵器」而研製的。研製大綱中要求,首先要增強火炮威力,其次要強化裝甲,隨之而來的必然要增大發動機的功率。研製的代號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試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還是長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陸軍造兵廠研製。試制的樣炮於1944年8月完成,8~10月間進行彈道性能試驗,10~11月間在陸軍戰車學校先裝到四式坦克上進行實用性試驗,12月至1945年1月在中國東北北部(日本人稱為「北滿」)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原計劃裝自動裝彈機,由於「戰局迅速惡化」,不得不取消自動裝彈機,以求盡快裝車。射擊試驗表明,這種火炮的射彈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種性能不錯的火炮。然而,由於日軍節節敗退,美軍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這樣,五式中型坦克僅製成1輛樣車,停留在樣車研製階段,最終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車體加大、加長,每側有8個負重輪,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這些成為識別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徵。其戰斗全重達到了約35噸,比四式坦克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車長7.307米,車寬3.07米,車高3.049米。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但車體前部側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從外觀上看,已經具有戰後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徵,但整車的高度較高。
其主要武器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彈葯基數78發。車體上還裝有1門37毫米火炮,彈葯基數為124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重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葯基數3 000發以上。另有2支沖鋒槍,攜彈葯300發。動力裝置為500馬力風冷柴油機,並准備在Ⅱ型上加增壓器。還有一個方案是安裝研製中的98式800馬力的液冷汽油機,由德國的BMW航空發動機改裝,但裝車的還是風冷柴油機。每側有8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為平衡式懸掛裝置。五式坦克的履帶較長,即長寬比較大,轉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2.8米。

⑹ 二戰中的日本坦克比手機還要薄,為什麼能在中國無人能擋

有了解過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對中國的戰爭中,我國軍隊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裝備都遠遠比不上日本,甚至部分軍隊連“一人一槍”的軍隊標配都不能滿足。可反觀日本那邊,不管是飛機、坦克甚至步槍以及後勤都勝過我軍一大截。

而抗日戰爭能贏下來,除了我軍堅定的意志外,背後還隱藏著驚人的戰損比。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軍隊可能要用3個人的生命才能換日軍1日人的傷亡,正是依靠著龐大的人口數量,以及我國的戰略縱深才勉強贏下了這場抗日戰爭,所以說那些抗戰神劇簡直是在污衊歷史。

可你不會想到的是,能在我國戰場中時叱詫風雲的日軍,要真放到了歐洲戰場,那絕對就是個渣渣。除了輕裝備的日軍遠差歐洲軍隊外,就連飛機和坦克這種大殺器,日本造的放在歐洲就是個紙糊的貨色。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日本的坦克——比你手機還要薄的坦克裝甲,日本著名的豆丁戰車。

1,肆虐中國戰場的豆丁戰車

1930年,日本陸軍從英國人手裡買下了一輛名為卡登羅伊德的輕型坦克,這玩意放在歐洲戰場基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別說正面懟德國坦克了,就是面臨輕武器齊全的德國步兵都得慫。

而日本在經過幾個月的測試表明,這種輕型坦克不適合正面作戰,更適合運用於戰場運輸物資等後勤工作上。

而日本軍方起初也是這樣看,於是在1932年日本陸軍的相關研究部門,以卡登羅伊德為藍本,改造出了一款名為“TK”為代號的輕型運輸車,該運輸車最大載重為750kg,最終被命名為九四式牽引車。


不管怎麼說,中國的勝利都是建立在龐大數量的士兵生命犧牲上換來的,我們可以為抗戰勝利自傲,但絕對不能以抗日神劇那種場景為傲,這是對歷史的侮辱!

⑺ 小日本日產GTR怎麼能跑那麼快,連蘭博基尼都虐下來了 況且價格還不同 怎麼可以這樣啊

日本車底盤比較輕,機身發動機引擎做的好,再加上GTR在日本跑車界的沉澱下的歷史經驗,百公里加速很牛。其實歐美跑車歷史也很悠久,而且比較注重企業文化,像法拉利和蘭博基尼基本上都是手工打造。這類車在國內也不稀奇,但GTR作為日本賽道傳奇,在國內卻很少,
要知道你在路上看見法拉利、蘭博基尼、保時捷等超跑並不稀奇,能親眼看見一輛日產的GTR(BNR系列)那可就有眼福了;要知道在以前GTR是從不生產左舵車的,在國內GTR的數量完全就只有那麼稀少的三、四台,而且是因為比賽需要專門定製的。

當年在的澳門東望洋大賽日籍車手長谷見昌弘駕駛著600匹以上馬力的「日產」Skyline GTR (R32)戰車挑戰當時號稱房車一級方程式DTM級別的BMW M3,DTM規格的賽車容許有更多的改裝,例如輕量化車身配件、鈦合金的活塞和連桿、及專門為比賽設置的ABS防抱死剎車系統,而GTR只屬於低一級的A組,很多配置都比較街車化。當時的BMW車隊派出的都是歐洲的頂級車手,BMW征戰東望洋已多年,車手和車隊對東望洋的賽道數據掌握很多,戰車是精心調教出來跑東望洋的,所以對GTR根本看不上眼。。。。但賽果竟然是GTR以圈速2分32秒激破過往記錄,比當時任何的一部房車組賽車都最少快上10秒以上,乃當時的超班之作!外國的車隊總是想不明白這台外形無流線感並不太起眼只有2600CC的A組車怎麼有如此大的威力,GTR震驚了當時的車壇,歐洲車再也不敢看不起GTR了。GTR還派車參加歐洲A組房車賽,憑著TWIN TURBO、四輪驅動、四輪轉向、空氣套件等武器,擊敗了當時稱霸車壇的SIERRA告士禾夫RS500。世界開始注意起了GTR,特別是FIA。91年的東望洋賽車,FIA在比賽前的兩天突然通知GTR要負重多100公斤!那是多麼的不公平啊!明明是A組車還要比高級別的DTM規格車多負重100公斤,是FIA怕GTR氣勢太猛實力太強怕再次蟬聯冠軍。GTR的車隊理論上引擎的馬力能抵消這100公斤的負重,但帶來的逼震彈簧卻抵受不了,由於沒有辦法及時得到更硬級數的彈簧大大減少了爭勝機會,雖然最後屈辱只得了第3名,但在眾人雪亮的眼中已經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冠軍,「戰神」的稱號就從此時流傳開了。FIA見日產的GTR風頭實在太勁了,歐洲車廠實在沒有一部戰車能向他們反擊了,最後惟有修改賽例,在94年開始停止舉辦A組賽例的比賽,那就逼使GTR再也沒有機會參加國際大型賽事,日產賽車以後就只有把GTR專注於日本國內的超級耐久賽和JGTC了。

簡單來說一下GTR這三個字母的意思;G(Grand):性能優越的車、T(Touring):能夠長途賓士的車、R(Racing):適合用來比賽的車,由此許多的汽車廠家都會推出一些GT版的汽車,當然加了GT兩字母的汽車性能絕對是要比原車型的性能好上很多,但無可否認的就是如果哪天吉利出了美人豹GT那就另當別論。

⑻ 一炮未發就被回爐重煉:二戰日本二式炮戰車到底有多奇葩

大家都知道,二戰中的德國有突擊炮作為步兵支援武器。而長身管的突擊炮,更是能承擔反裝甲任務,去消滅成群的謝爾曼、T-34.不過,在地球的另一邊,日軍實際上也有自己的「突擊炮」。只不過比起規模化、建制化的德軍,名為「二式炮戰車」(Ho-Ni)的它實在是讓人不堪入目。



▲這些裝備破甲彈,據說能『抗擊』謝爾曼坦克的炮戰車,最終在一炮未發的情況下,成為了勝利者的囊中之物,除了被用作各類的射擊測試外,最終結果只有回爐重造。

本文參考資料:

擋車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反坦克戰(上冊) 王法 長安出版社

Tank Encyclopedia:Type 2 Ho-I

Wikipedia:二式炮戦車、九九式七糎半戦車炮、Type 41 Mountain Gun

⑼ FC重裝機兵第3個戰車需要多少錢買

80000-90000,有一定幾率的。

《重裝機兵》(メタルマックスシリーズ,Metal Max series)是由宮岡寬及其游戲開發公司Crea-Tech出品的一款角色扮演游戲系列,於1991年在日本FC游戲機平台發行。為《重裝機兵4月光的歌姬》和《重裝機兵~荒野的方舟~》 的初代產品。

游戲簡介:

重裝機兵,簡稱MM1,作為重裝機兵系列的始作,在DQ式RPG當道的年代,以其末世科幻+西部劇的風格、人與戰車雙系統、超高的自由度、獨特的世界觀和開放式的結尾,開創了RPG游戲顛覆性的革新。

獲1991年度FAMI通系統製作賞,1991年度FC部原創作品第一位。銷量約為15萬。

⑽ 日本八九式步兵戰車為什麼采購價高的驚人

工業品都是這樣,成本一定的情況下,采購價和采購量是成反比的。89式性能在當時還算可以,不過那是日本自己研製的,雖然可能有進口的子系統,但整體的設計和製造都是他們自己弄的。再加上當時日本的人工成本已經很高,所以89式的成本也就上去了。但這種型號連同原型車都沒到八十輛,又不能出口(至少當時對於日本軍售要求還是挺嚴的),為了回本可不就得加錢賣了么。其實日本自產的很多武器都有單價高的問題,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研製成本高而采購量低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