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曹是哪裡人
Ⅰ 軍曹的介紹
軍曹是日本獨有的對中士級別士官的稱呼。二戰時,日軍軍銜分為將,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級。依次為: 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兵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唐朝軍隊的一種職位。696年,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當幕僚,兵敗,陳子昂進言武則天,就曾經被武則天降至軍曹職位。
Ⅱ 二戰時的日本軍人中的軍曹到底是什麼軍銜
在這里本人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軍曹不是軍官!二戰時期,日本對軍官的准入門檻是設置得相當高的,比現在世界各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想要成為軍官,首先必須考入士官學校學習,沒有士兵直接“提干”之說,沒有士官學校的畢業證,永遠成不了軍官。這里有必要說一說,日本的士官學校與現在世界各國、包括我國的士官學校不同,它們不是培養士官的學校,而是正兒八經的軍官學校,大概其就相當於我國現在普通軍校,只是名字上出現了士官二字而已。
這里順帶提一下,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銜體系中有一級非常特殊的軍銜,那就是特務曹長。從名字上看,它和作為士官的曹長非常接近,乍一看還以為是執行特殊任務的曹長呢。可日本的特務曹長卻不算士官過或士兵,但也不算軍官。日本自己給特務曹長的定性是“准士官(軍官)”,一些國家索性直接將日本的特務曹長翻譯為了准尉。
軍曹到底能指揮多少人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隊編制中,分隊長(大致相當於班長)一職是軍曹的“標配”,這一點和世界各國是基本一致的。換言之,日本的軍曹其實就是士官班長的軍銜,能指揮的也就一個班而已。日本的步兵分隊正常編制是十三人,分隊長一人、輕機槍正副射手四人、步兵八人,加強分隊另外再加擲彈筒組二人。一個軍曹能夠指揮的、包括自己在內總共十三到十五個人。日本的小隊副(大致相當於副排長)通常由曹長擔任,偶爾也有軍曹擔任小對副的。可那是給人家當副手,說白了就是幫著小隊長抓抓日常工作,沒有小隊長拍板,他什麼主也做不了……
大致就是這樣一個情況,二戰時期日本的軍曹其實就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中士,一般都是班長的“標配”軍銜之一,日本的軍曹能夠管的也就十來個人而已……換言之,日本的軍曹不僅不是軍官,在士官中也不是軍銜最高的,在它上面還有曹長以及介於軍官和士官之間的特務曹長。日本的軍曹一般都是貧苦人家出身的職業士兵,文化程度有限,很難有機會考入士官學校學習,基本就是一輩子的丘八……
Ⅲ 日本軍曹是什麼級別軍官指揮多少人
我們看抗日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經常會看到日軍軍曹和曹長的身影。這些人一般的形象都是專橫跋扈,對待下級士兵非打即罵。那麼,這些軍曹和曹長到底都是些什麼人。他們為何擁有這樣的權力呢?
其實,這些軍曹和曹長並不是軍官,他們和西方的軍階進行對照,就是士官。對應下士的是伍長,中士是軍曹,上士則是曹長。只不過是在日軍中,給這些士官改了個稱呼而已。他們在部隊中起的作用也是基本相同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對這些軍曹和曹長記憶如此深刻呢?這是因為在我們敵後抗日時期,面對的敵人,主要就是這些軍曹和曹長。當然日軍為了對付我們的抗日根據地,採取了炮樓戰術,用一個個炮樓據點來分割封鎖我們的根據地。
而這些據點,由於條件所限,一般只能駐扎一個班到一個排的鬼子,再配合上一部分的偽軍。那麼,指揮這些日軍的人一般就是軍曹或者曹長。所以,面對面和我們的抗日軍民作戰最多的人,就是這些軍曹和曹長們。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他們最終只有失敗投降的下場。
Ⅳ 日軍軍隊中的軍曹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他能指揮一個炮樓
日軍軍隊中有很多的職位,不過大多數的職位都和西方軍隊職位類似,但其中卻有一個職位和西方有些大相庭徑。
這個職位便是軍曹,其主要的職責就是幫助軍隊進行目標策劃,訓練士兵,以及日常的管理。這些職務看起來雖簡單,但卻舉足輕重,能夠將這三種職務整合在一起讓一個人來負責,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可惜的是,軍曹一職並沒有在日本軍隊的軍銜上出現,且平時擔任軍曹的人也只是穿著士兵的衣服,看起來與尋常的士兵相差無幾。但他們的權利真的和平常的士兵一樣嗎!根據一些電視劇中的描述,日本的軍曹出現往往能帶領著十幾個日本士兵或者是偽軍,更有一些權力大的軍曹可以控制一個炮樓鎮守當地,可見他們在日軍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說了這么多,統籌下來就是如下的一點,軍草的等級雖不高,卻也不低。適合鎮守後方,幫助日本軍隊統帥疆土。縱然等級再低他們也是日本的直系部隊,比起那些偽軍要可靠的太多。且這些軍人在上戰場之前都是受過本土的教育,認為自己的性命是要奉獻給皇帝陛下的,故而他們才會選擇軍曹來管理炮樓。
軍曹是特地歷史下的產物,它既有日本的特色,也囊括了西方的軍銜制度。我們無從探究它究竟是從那裡興起,又是從那裡誕生,我們只需要知道,那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那段戰爭永遠不要再這片土地響起。
國土破碎,山河飄零,沒有一個人願意看見這一幕再次重演。戰爭受害的永遠只是老百姓,得到稱贊的永遠是那些上位者。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人會記得死於戰爭中的那些無辜百姓,人們記得的也只是那位將軍,為他歌功頌德,讓他被後輩銘記,可誰人能知若是沒有那些英烈,那裡會有今日的我們。
Ⅳ keroro軍曹生活在哪個城市
日本東京的內東京市
Ⅵ 請問日本的軍曹、曹長、伍長都相當於什麼軍銜
曹長相當於上士,軍曹相當於中士,伍長相當於下士。
軍曹是日本獨有的對中士級別士官的稱呼。二戰時,日軍軍銜分為將,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級。依次為: 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兵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本軍隊的「軍曹」不是軍官,而是「士官」,屬於部隊中的基層骨幹士兵,或可稱為「職業士兵」,其軍中地位和作戰能力普遍高於徵召來的「普通士兵」。
日軍的士官並非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這是日語翻譯方面的問題,日語中的「士官」是士兵的反義詞,因此士官學校培養的是軍官。士官在中文裡又稱「軍士」,英文為sergeant,而在日語中,軍士的對應軍制就是軍曹,所以「軍曹」這兩個字還有泛指和特指兩層含義,泛指軍士階層,特指中士軍階。
二戰日本軍隊的士官軍銜分為三等:曹長、軍曹和伍長。
對應的職務如下:
曹長:分隊長 小隊副
軍曹:分隊長
伍長:分隊副
(6)日本軍曹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日本軍曹的來源:
首先是「士官候補生」,即普通高中畢業後報考陸軍士官學校時,進校後先要去基層部隊以「一等兵」的身份鍛煉,半年後升為「上等兵」,再過三個月升為「伍長」,又經過三個月後升為「軍曹」,此時才可以回校開始學習。
其次是「陸軍幼年學校」的畢業生,日本在東京和各地都建立了陸軍幼年學校,類似於民國時期各地的「陸軍小學」,畢業後才可以報考或推薦至保定軍校學習。
最後就是戰場提拔,士兵在戰場上表現勇敢或立下戰功的,就可以逐級晉升到伍長、軍曹或曹長。
Ⅶ 日本軍曹是什麼級別軍官指揮多少人呢
在各種講述八路軍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遍布敵占區的日本據點,通常是數十名鬼子配上幾倍於鬼子的偽軍駐守一個據點。一般的日軍據點,甚至不過十來個鬼子和幾十名偽軍士兵,而這個據點的首領,也經常是由日軍的曹長或軍曹擔任,也就是被偽軍漢奸們稱之為“太君”的日軍。
二戰中日本陸軍軍銜
而軍官之下,日軍還分為准士官、曹長、軍曹、伍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等等。軍曹類似大多數國家軍隊中的中士,如果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相比,相當於解放軍中的士官。
軍曹並不是軍官,但是,它一般由軍隊中的老兵擔任,是日軍基層中的骨幹,能夠擔任分隊長。二戰中,日軍的分隊一般滿編為13人,相當於解放軍中的一個班。如果軍曹擔任了分隊長,就相當於解放軍中的班長,能指揮包括自己在內的13個人。
Ⅷ 日軍軍曹是幹嘛的,為何能指揮一個炮樓
日本人本來就少,所以軍曹在日本軍中的地位,連軍官都算不上,屬於類似目前軍方的士官體系,就是職業軍人到達退役年齡之後自願簽約,在軍隊服役的人員地位上僅僅高於普通士兵,日軍體系大概分為三個階級,曹長、軍曹、伍長其中軍曹在級別上可以等同於軍銜中使用,可以擔任部分分隊長。
軍曹就是相當於現在士官兵頭將尾,因為在軍隊里服役過一段時間,屬於基層最有實戰經驗的士兵,在戰場上最急需的人才,當然了,也可以代替基層指揮官直接連排一級作戰部隊,所以能指揮一個普通炮樓,一個普通炮樓里基本都是一些底層的士兵,在士兵里他可以算得上是土皇帝。和新兵相比,他們是老兵,歷經戰場的洗禮,作戰素質高於普通士兵。
Ⅸ 「軍曹」是什麼意思
「軍曹」是日本獨有的對中士級別士官的稱呼,指軍隊的下級軍官。
Ⅹ 日本的軍曹是等於哪個軍銜
1840年,日本從中國鴉片戰爭失利中得到教訓,看到了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
1853年6月,美國軍艦炮擊鹿兒島。第二年,英、美、法、荷聯合艦隊又向下關轟擊。日本蒙受恥辱,決心急起直追,效法歐美,改良兵制。當時日本還處於幕府時期。幕府決定仿照西洋軍隊,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包括步、騎、炮兵共計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設立的西歐式軍銜制度。
舊日軍軍銜等級
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根據兵庫縣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議,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
大元帥為最高統帥銜,授予天皇。當時的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全權"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並宣戰講和及宣告戒嚴,凡有重要之軍事,皆親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決定廢監軍部,改設元帥府為最高的軍事咨詢機關。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幹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擔任軍事顧問及檢閱陸海軍等任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止,日本共授元帥31人,其中,陸軍17人,海軍13人。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宮、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於校官,准士官相當於准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據1906年頒布的《海軍軍人之名稱及階級表》,日本海軍的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6等18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兵的等級比陸軍多兩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新日軍軍銜等級
1950年,日本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重建的日軍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幹部軍銜包括將、佐、尉官3等。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將一相當於上將,將二相當於中將,將補相當於少將。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軍1970年增設了准尉,1980年又增設了曹長(即軍士長)。
目前,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6等18級。
日軍上將是最高軍銜,授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陸、海、空三軍參謀長;陸軍各軍長、海軍艦隊司令、空軍航空方面隊司令為中將;陸軍師長、海軍隊群司令、空軍戰斗航空團團長為少將;陸軍師參謀長、團長,海軍艦長、空軍戰斗航空團副團長等為上校;陸軍副團長、海軍副艦長、空軍飛行隊長為中校;陸車宮長為少校;陸軍連長、海軍分隊長、空軍中隊長等為上尉;陸軍排長、海軍分隊長、空軍小隊長為中尉和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