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春節怎麼過的

日本春節怎麼過的

發布時間: 2022-11-06 14:14:26

①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② 日本的過年習俗是什麼

日本的過年習俗有很多,比如:

  1. 到寺院去抽簽,許願,聽新年的鍾聲

  2. 元旦的凌晨去看日出

  3. 打年糕,吃年糕,吃橘子
    吃新年料理(通常有:昆布,年糕,鯛魚,魚丸等)

  4. 買一大木桶的清酒,然後將木酒桶的蓋子砸開,喝酒慶祝預示著開運大吉。

  5. 門口擺放或懸掛門松(一種用松枝竹筒做的裝飾)

  6. 到寺院送走舊的達摩像,祈福,然後請回一尊新的達摩像

  7. 小孩子打羽板球

  8. 走訪親友,互致新年問候和禮物,可口頭可信函。

  9. 穿和服

  10. NHK電視台將舉辦一年一次的《紅白歌會》相當於中國的「春晚」電視節目。

③ 日本也過春節嗎

日本不過春節,日本過的新年是公歷1月1日。
日本新年指的是公歷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其他東亞地區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歷修改而來的陰陽歷計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歷之後,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除沖繩縣、鹿兒島縣的奄美諸島等地外)。普通的企業在新年期間一般都休息。
日本除夕:
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

④ 日本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人們也用敲鍾的方式辭舊迎新。但是不是敲12下。這個取名為joya no kane的習俗,要求在除夕與新年交際之時敲擊寺院大鍾108下。每一聲的鍾鳴就代表人內心中的一種煩惱罪過的消除,以避免被誘惑拖入深淵。這些罪惡可能包括憤怒,嫉妒或者慾望。至於飲食方面,在傳統上人們要吃一種名為toshikoshi-soba的食物(面條),來期待來年的財富就像面條一樣綿長。
日本人稱河豚為「珍味」,不是誰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會做一頓非常豐盛的年飯。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日本料理中熱食不是很多,吃時大都不用加溫,拿來即食。他們把年飯盛在雙層漆盒裡,每層中又分出兩個或者4個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裡面。年飯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與「辛苦、認真」諧音。還有一種小魚的名字叫Tasaku,諧音「多作、豐收」,也是年飯中必定出場的一道菜。
過年蕎麥面條:如同中國在除夕夜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年糕一樣,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裡有吃「過年蕎麥面條」的習俗。據說蕎麥面條必須在零點前吃完,吃不完的話,第二年就不會有金運。之所以是吃蕎麥面,據說是因為蕎麥面又細又長,在日本文化里代表著細水長流與健康長壽,人們希望像蕎麥面條般活的長久。另外,因為蕎麥面條易斷,日本人希望將一年的辛苦與煩惱做一了斷,不帶到新年裡。還有一點是希望像蕎麥這種植物那樣,生命力頑強,不畏貧瘠,不怕風雨。
同中國一樣,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日本人過年也給孩子壓歲錢。過去人們認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為邪所傷。為了驅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長,大人將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來後分給孩子們,後來逐漸演變為壓歲錢。祈望發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盞」。漆器製成的盛酒的小盤,三個一摞放在一起。屠蘇酒也是裝在漆壺中。主客從上至下拿出小盤,主人便在盤上點一些屠蘇酒,客人喝下後再點一次,一個盤子飲用三次,最後完成「三三九盞」的儀式。剛剛用過的盤子經簡單擦拭後,下一位客人接著用,包括孩子在內,喝屠蘇酒也是每年過年的一個重要內容。

⑤ 日本有春節么

日本不過春節,日本過的新年是公歷1月1日。日本新年指的是公歷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其他東亞地區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歷修改而來的陰陽歷計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歷之後,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全國休假日。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除夕午夜,各處寺廟鍾聲響起108下,象徵驅除108個魔鬼和煩惱,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則意味著新年到來。

⑥ 日本過年是什麼時候

日本過年是在一月一日。
日本人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同我國現在的情況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為過新歷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歲的風俗,人們一邊吃蕎麥面條,一邊觀看電視台為新年編排的節目,男女歌星獨唱比賽最受歡迎。
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鍾聲齊鳴,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據說這是因為《佛經》里有「聞鍾聲,煩惱清」之句。日本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鍾聲響後,人們湧向神社和寺廟,燒香拜佛,點簽算命,稱為「初詣」(意即第一次參拜)。據估計,每年從午夜到元旦,約有近8000萬人參加參拜。元旦早晨,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干魚等,據說這些象徵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
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元月1至3日,稱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按習慣要吃年糕湯,日本人叫做「御雜煮」。

⑦ 日本、韓國的春節是怎麼樣的

日本過聖誕節,不過春節。明治維新後就取消了傳統春節,韓國人和咱們一樣,年輕的過聖誕,全家人過春節。 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韓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政府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徵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裡過年,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

⑧ 日本過年有什麼習俗

日本人從前一年的歲末就開始准備迎接「年神」,這些准備活動逐漸演變成各種儀式和習俗,流傳至今:

1、大掃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對神龕、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間進行清掃。各個角落都要清掃,除去一年中積下的塵埃,乾乾凈凈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賜予更多的保佑。大掃除通常在新年前兩周開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稱作「開始正月准備的一天」。

2、門松

為了將「年神」迎進家門,而不至於「迷路」,人們通常會在家門口擺放、懸掛各種飾物作為標識,門松便是主要標識之一。松樹在日本也被視為吉祥的樹,傳說松樹是神靈寄宿的樹,因此日本人喜歡在院子里種植松樹。

於是松樹也被作為新年飾物擺放在家門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門口各擺放一顆(枝)。現在,人們為了好看也會在松樹邊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門松擺放期間,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間。

3、注連繩

注連繩是一種用於祭祀的草繩,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種標識,通常和注連飾一起懸掛在門上,兩者均是為了標明迎接神靈的神聖場所。注連繩被當作連接神界和人間的「結界」,可以防止「不凈」的東西進入。注連飾有很多種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飾。正月結束後,人們會把注連繩、注連飾以及門松等新年飾物一起拿到神社燒掉。

4、鏡餅

鏡餅是新年作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種餅,因形狀像古時候的銅鏡,故名鏡餅。通常為大小兩塊餅堆疊而成,兩塊餅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意為圓圓滿滿。也有鏡餅代表靈魂的說法,是「年神」被請進家門後居住的地方。此外,鏡餅比較硬,古時候的傳說稱正月吃硬的餅,牙齒會更堅固。

5、跨年蕎麥面

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吃蕎麥面是日本人的跨年習俗之一,又細又長的蕎麥面代表著健康長壽。據說這一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那時候的商販們年底非常忙,大家經常會吃比較好做的蕎麥面,後來成為跨年必吃的一種食物。吃跨年蕎麥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放蔥,因為蔥的日語發音與「犒勞」、「祈福」等詞語同音。

6、初詣

正月期間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過年習俗。所謂初詣,即新年第一次拜詣祈福。原則上來講,整個正月期間都可以前往神社進行初詣,但大多數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氣比較高的神社則從12月31日晚上就開始出現大量的人排隊初詣。寺院則會在零點跨年的時候敲108下鍾,即「除夜之鍾」,以祈福消災。

(8)日本春節怎麼過的擴展閱讀

位於東京澀谷區的明治神宮人頭攢動,來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祈福,日本稱為「初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廟去參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謝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

明治神宮創建於1920年(大正9年),供奉著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憲皇太後(1914年去世),佔地約73公頃,種植了247種17萬棵樹(1970年統計),是多種生物的樂園。

據統計,2017年的「初詣」人數排行榜中,明治神宮約為317萬人,為日本全國第一位。

⑨ 日本人過春節嗎

不過春節,日本人只過元旦,也就是新年。

日本由於明治維新時期廢除了農歷,造成許多東亞共通傳統節日與中國、韓國、越南等國時間的錯位。比如過年,中韓越三國都是在農歷正月初一過,但日本改到了新歷的1月1日過。

日本新年指的是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是大和族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しょうがち)。正月本來是農歷的一月,明治維新後改用公歷,則用於稱新歷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稱為正月。

日本還有許多時間錯位的東亞傳統節日,如端午、七夕,分別從農歷五月初五、七月初七,改到了相應的新歷日期。端午的習俗是升鯉魚旗 、七夕的習俗是許願乞巧 。

唯一的例外是盂蘭盆節,也就是常說的鬼節、中元節,日本稱之為お盆。明治時期政府曾嘗試過把盂蘭盆改成新歷的7月15日,但由於佛教界的不配合,以及民間固有習慣的抵制,改回了農歷的七月十五左右。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