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木刻版畫什麼意思
Ⅰ 日本版畫的介紹
日本版畫(Japanese Prints),彩繪版畫是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603-1868年)的一種流行的藝術形式,繁榮於中下階層,被稱作浮世繪的版畫派別是順應日本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產生的。浮世繪版畫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映出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交際花、藝妓、街頭會演、著名旅遊景觀以及熱門戲劇中的演員和場景,都被描繪在演出海報、茶館廣告和個人印刷單上。盡管日本人不把這些版畫看作高雅的美術,它們卻對西方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19世紀晚期,擯棄當時僵硬和具象派風格的歐洲藝術家們正在尋找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日本版畫以其簡潔的設計、裝飾性花色圖案和非自然的線條輪廓,影響了諸如莫奈、梵·高、惠斯勒和土魯斯·羅特列克這樣的藝術家。製作一張版畫需要出版人、設計者、刻版工和印刷工的共同努力。出版人把一套圖畫委託給工匠們製作並監督他們的工作。設計者在透明的紙上繪制出毛筆畫,將其貼在一塊木版上。透過紙張,刻版工沿著圖案刻掉周圍的木頭,留下凸起的表面,即木質浮雕。接下來,印刷工把用米糊調稠的油墨刷在浮雕上。版畫是用濕潤的紙張放在著色的木塊上,用拓寶(一塊覆蓋著竹葉的硬墊)壓擦製成的。單塊木版用來製作黑白版畫。一套木版,每塊一種顏色,則用來製作彩色版畫。
Ⅱ 木刻版畫的介紹
繪畫種類之一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圖像,再印在紙上欣賞的一種版畫藝術。版畫,也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Ⅲ 木刻的基本概念
即「木版畫」,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是中外版畫的最早形式。使用的木版有梨木、黃楊木、白桃木等。用縱剖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橫斷板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線為主構成白多於黑的畫面者,叫陽刻,以凹線為主構成黑多於白的畫面者,叫陰刻;也有陰刻、陽刻混用者。運用多塊木版套印出兩種以上顏色的作品,稱為套色木刻。又因拓印使用的顏料性質不同,分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等。過去木刻多用以復制繪畫作品,繪、刻、印三者分工,稱為復制木刻。現代木刻由作者自畫、自刻、自印,充分發揮刀木所特具的藝術效果,稱為創作木刻。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類型刀具,根據畫稿進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滾以油質或塗以水性等顏料而後拓印於紙上的畫面,概稱「木刻」,是中外版畫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黃楊木、白桃木或表層細潔的三夾板、五夾板等。 德國 凱綏·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 巴伯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國 改琦陳洪綬(1588年-1652年)
(1774年-1829年)
葉淺予(1907年-1995年)
陳煙橋(1911年--1970年)
彥涵(1916年-)
古元(1919年-1996年)
朱宣咸(1927年——2002年)
日本 東洲齋寫樂(生卒年不詳)
鈴木春信(1725年-1770年)
鳥居清長(1752年--1815年)
溪齋英泉(1791年--1848年)
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
歌川廣重(1797年--1858年)
Ⅳ 什麼是木版畫
木版畫作為以紙為媒介的藝術,它的發展與普及又與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民間年畫中,木版畫指完全由木刻雕版印刷的年畫,或以木版印刷為主,兼以手工塗色(俗稱半印半畫)的年畫。
Ⅳ 木刻就是版畫嗎
你好。
木刻是版畫的一種,版畫有銅版、鋅版、木版多種,兩者是包含關系。
Ⅵ 什麼是木刻木刻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有哪些
木刻俗稱「木版畫」。為最普及的版畫種類。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是中外版畫的最早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黃楊木、白桃、白果木等,用樹的縱部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橫斷版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線為主構成白多於黑的畫面叫陽刻;以四線為主構成黑多於白的畫面叫陰刻;一顆陰刻,陽刻交替混合使用。
木刻的材料包括製版材料和紙張顏料,製版材料除了梨木、白果木等外,質量較好的白楊三合板,五合板均可使用,主要以木質細而不松,軟而不脆的為好。油印木刻的顏料以膠版油墨為主,套色可適當用油畫顏色調配,油印用紙一般宣紙、皮紙、道林紙均可,宣紙易於保存,道林紙色彩響亮、效果雖佳,但日久會發黃、變脆,不易久藏。水印木刻的顏料一般國畫色、水彩色、水粉色均可,還可以用墨汁及民間染料,用紙一定要選擇能吸水暈化的、紙質要厚實,一般吸水紙、過波紙、夾宣都比較理想,民間的土紙、皮紙亦可使用。
Ⅶ 木刻版畫的簡介
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經歷了由復制到創作兩個階段。早期版畫畫、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畫稿刻版,稱復製版畫;後來畫刻印都由版畫家一人來完成,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創作版畫。中國復制木刻版畫已有上千年歷史,創作版畫則起自20世紀30年代,經魯迅提倡,後來取得了巨大發展。在西方,16世紀的A.丟勒以銅版畫和木版畫復制鋼筆畫,到17世紀,倫勃朗則把銅版畫從鏤刻法發展到腐蝕方法,並進入到創作版畫階段。木刻版畫進入創作版畫階段是在19世紀。
Ⅷ 木刻畫是什麼
從傳統工藝來說,木刻畫屬於版畫的一種形式。是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使用的木版有梨木、黃楊木、白桃木等。用縱剖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橫斷板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線為主構成白多於黑的畫面者,叫陽刻,以凹線為主構成黑多於白的畫面者,叫陰刻;也有陰刻、陽刻混用者。又因拓印使用的顏料性質不同,分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等。過去木刻多用以復制繪畫作品,繪、刻、印三者分工,稱為復制木刻。現代木刻由作者自畫、自刻、自印,充分發揮刀木所特具的藝術效果,稱為創作木刻。
Ⅸ 版畫是什麼意思 版畫的含義
1、版畫(print),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化以前所印製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
2、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的。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的。
3、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版畫仍然是復製版畫,自1931年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始有了我國創作的版畫。新興版畫和古代復製版畫不僅在製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在作為藝術的功能與現實意義上也有質的區別。新興版畫從它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它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版畫家是以藝術家和革命戰士的雙重身份出現在歷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藝術作為戰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Ⅹ 版畫是什麼意思
版畫,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版畫是以"版"作為媒介來製作的一種繪畫藝術。只要藝術家運用刀、筆或其他工具,在金屬、石板、木板、紙板、麻膠版、塑料板、絹網等不同板材上,進行繪制、雕刻、腐蝕等方法的製版過程,再通過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藝術作品均被認為是版畫。
藝術特點
1、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木刻)。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風格。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版畫具有可視性審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純美術的功用。版畫有藝術表現過程的間接性,藝術結果的復數,印痕藝術的審美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