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麼做快遞員的
❶ 想做個快遞員,需要些什麼
想做個快遞員,首先需要知道哪家快遞公司在招聘快遞員。
❷ 為什麼有人說去日本旅遊時,有人敲門千萬不要開門
日本風景優美,氣候也跟我國差不多。一直是大家比較喜歡去旅行的地方,但卻有不少人說,在日本,要是碰到有人敲門,千萬不要去開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稍微了解日本的都知道,日本人是很怕給別人添麻煩的。很多去了日本的,甚至會覺得他們缺少些人情味。平時都是各顧各的,一般不會輕易去打擾別人。即使是有事要來造訪,他們一般也會提前通知,不會貿貿然地敲門。
而且,日本大部分的家庭一般都裝有可視化的門鈴。正常情況下人們都會按門鈴,讓房主能看到屋外人的樣子。如果來人直接敲門,讓你看不到他的樣子,那你可就要小心了。雖然有時候,門外站著的可能是電視台的收費員,送包裹的快遞員,前來賣東西的推銷員,或者是查水表的工作人員,但這畢竟是概率比較小的情況。
很多時候,這些潛藏在門後的人,可能是難以預知的危險。因此大家要是在日本聽到敲門聲,可得提高警覺。不要沒多想就跑出去開門。如果敲門的人,一直在你門口徘徊,又不去按門鈴,讓你能在監控里看到他的臉。那你可得抓緊時間報警,並及時通知給靠得住的朋友~
在日本大街上會讓人感覺很沒有人情味,自己做著自己的事情,沒事別人不會打擾你,那是因為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著自己的習慣,在日本人眼裡下班後好不容易回到家就是休息的,不會去打擾別人,別人也不會去打擾你。所以在日本 旅遊 或留學的人要注意了敲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意圖。
如果你回到家,有人敲你的房門,千萬不要隨便開門。因為日本人習慣了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事絕對不會打擾你的。敲門的人只有快遞小哥是安全的,在晚上敲門的有可能是傳教士,具體他們是干什麼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的就是這些教會和我們中國的基督教,佛教等這種正式的教會有所不同。他們的教會大都是迷惑人的心智,就是毀滅正常人三觀的一些惡毒的教會組織。要麼就是一些死纏爛打的推銷員,如果你不想被他糾纏的話,最好不要輕易給他們開門!
在日本的住房,大多都會裝上「貓眼」或者門鈴,再不濟的也會裝個門鏈,並不會讓陌生人、警察、甚至是客人隨意進入,所以當有人敲門時,必定是「來者不善」,屋主一般不會主動開門,而是會通過貓眼等等與陌生人溝通,在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另外,日本人是一個注重隱私的民族,其住房內的環境屋主並不會想讓別人知道得太多。
那如果敲門的是你的朋友,如果敲門的是你的父母,同學,或許是快遞員,維修工呢?為什麼不開門?有人敲門,也得看看是誰吧?
去日本 旅遊 ,有人敲門,你肯定是先確定身份,不管去哪不都這樣?難道你會給一個陌生人貿然開門?
我想題主應該是想表達一個意思,日本人很靦腆,非常怕給別人帶去麻煩
的確我們也知道,日本相比於中國來說,很多地方都少了很多人情味,有那麼一瞬間,感覺他們的微笑都是刻意的,讓人好不舒服
他們比中國人更加怕給別人帶去麻煩,像我們可能喜歡去別人家做客,好朋友一起去家裡玩玩,但是日本人沒有特別的事,都不願去別人家裡,他們覺得去就是給人帶去麻煩
日本人似乎比我們更加警覺,他們遇到陌生人,防備心理重,看見陌生人來家裡,就不願意開門
還有一點,東京那麼熱,怎麼能亂開門,不怕出事的嘛
最後一點,上一點我就是開個玩笑
為何說去日本 旅遊 ,聽到有人敲門,不要去開門?良知導游說出真相
從中國人的角度出發的話,日本這個國家,真是又愛有恨的。每當每個中國人想起, 歷史 上日本對中國的次次侵略,對中國人民的屠殺和侵害,都讓人恨的咬牙切齒,恨不得把他們的國家滅亡。
但是,從其它的方面來看,比如說日本的 科技 發展,真的是非常值得國人學習和借鑒;日本的環境,處處都非常干凈,讓人覺得非常舒服;日本的商品,也都稱得上物美價廉,性價比很高。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好處,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現在有更多的人選擇去日本 旅遊 ,購物,賞景。可是, 旅遊 的人總結出了這么一個經驗,當去日本 旅遊 的時候,如果聽到敲門的聲音,千萬不要隨便開門。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導游告訴我們,事實上,實情是這樣的!
日本這個國家,在其它國家的印象中是一個非常沒有人情味的國家,因為日本人即使非常的熟悉,在大街上碰到彼此的時候,也不會像別的國家一樣,相互打招呼,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打擾。在日本,他們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情,該幹嘛就幹嘛。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日本人。尤其是年輕的日本人,在世界壓力排行榜都名列前茅,所以說,許多的日本人在上一天班以後都會選擇回到家中好好的休息,或者忙一些私人的事情,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他們是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去別人的家敲門打擾的。
在日本,最有可能敲你家門的就是快遞員,除了快遞員,敲你家門的人就非常的可疑。雖然說,日本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國家,可是人心背後一把刀,誰也不知道一個人到底在想什麼。所以說,除了特殊的情況,敲你家門的不是推銷員就是傳教士。推銷員會像狗皮膏葯一樣粘著你,傳教士則會向你傳達一些非常黑暗的思想。
另外,日本人非常的不會輕易的去打擾別人,所以,他們也不喜歡被別人打擾。所以,日本人普遍的會在自己的門口安上一個貓眼,當有人敲門的時候,通過貓眼看是誰在敲門,再決定開不開門。即使是沒有安裝貓眼的,也會安裝一個鐵鏈子,可以保證即使自己開了門,也不會被外面的人用蠻力推開。這是日本人的本能警惕,因為他們知道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被別人打擾,所以,敲門的人一定不是什麼好人。
雖然隨著 科技 的進步,幾乎每家每戶安裝了可視門鈴,安裝的門鈴雖然變了,但門後的危險誰也不可預料。所以,去日本 旅遊 的朋友,聽到有人敲門,一定要聽導游的話,不要隨意的打開門!
日本人的素質非常的高,一次我在日本京都看見一個年輕人敲門,他站在離門一米多遠的距離,然後向前邁一步,輕輕敲幾下門之後又退回來等著,過了一會兒沒反應又上前一步輕輕敲幾下之後又退了回來,當門開了之後,年輕人向主人鞠躬,主人也鞠躬之後把年輕人讓進屋裡。
前面的回答有點跑題,這個問題的前提是說來日本 旅遊 ,這樣的話一般住的地方就是酒店或是民宿,這兩個地方一般都不會有人主動敲門,住酒店的話你不叫服務員的話服務員不會主動去敲門,民宿的話更是不會有人敲門,除了民宿的管理員或是主人,如果還是有人敲門就肯定有什麼問題,也分情況,不用理會,不用開門。
當然上述只是基本情況,如果碰到災害,比如火災,地震之類的會有可能為了通知你去避難或是什麼的,這時候就有必要開門了,所以沒有什麼千萬不要開門,最好的做法就臨機應變。
不懂為什麼怎麼說?日本治安挺好的,正常沒有事不會被打擾,一般敲門的肯定是有事的,比如快遞。
而且在日本,很多人家門都不關的,我曾經走錯了樓層不小心走進了別人家,對的,人家家裡好像還沒人,門是開的,我一進玄關就出來了。
而且我在日本呆的時候,也沒聽說過這種說法,希望有懂的小夥伴告知聲。個人認為,如果是怕不法分子,他們完全可以進那種門開著的人家啊,這樣不是更省事了?
熟悉日本文化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日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他們寧願去自殺,也不要麻煩別人。所以,你會看到日本人在日常交往過程中,極其注意人跟人之間的邊界,別說去敲人家的門了,就算你家門大敞八開,他們也不敢隨便往裡面瞄一眼。
第一,日本民族風俗里有不要隨便開門的傳統,至於說為什麼,日本人心裡有鬼唄!一般文明開化較晚的民族或者說開化不完全的民族,鬼神觀念都有點重!日本人心裡的鬼主要來自於古代統治者製造出來的神怪觀念,搞得人心惶惶,久而久之,不要隨便開門的習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第二,日本治安挺好的,入戶搶劫或者行凶的案例不是完全沒有,但是極為極為罕見,一般沒有什麼「別人敲門千萬不能開」的說法。而且日本人不喜歡進別人屋子,鄰里之間有個什麼事,一般也就站在門口就說完了,至於兩老太太隔著窗戶,一位在屋裡,一位在屋外聊天更是常見。
第三,日本人之間非常注重禮節,無論再好的親戚朋友要來造訪都會提前通知,並且都會按照約定準時到訪。所以,直接敲門的不會是親朋好友;日本不像中國設有居委會、街道辦等,不會有熱心腸的大媽上門提供關愛;日本水電氣費都是自己去24小時收費店自己交,所以,直接敲門的也不會是查水表的之類的。
第四,人什麼事情都找警察,就像我們有困難找警察一樣,日本人更甚,比如車放在門口了,要是我們國人呢,基本上按喇叭,在不計扯脖子喊,日本人直接報警,你說你按喇叭,就出來給諾了,日本警察來了,不還是得找我嘛,他們也不能自己開,而且他們過來不是更耽誤時間,所以很多時候日本人辦事,你真是覺得很教條啊。
第五,就是在日本,如果有人敲門,那可能是送外賣的小哥、上門收費的、推銷各種產品的、傳播非法教會的,日本人都非常謹慎小心,不要隨便開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慣。
不開門,保持冷靜。必要時可以報警
就是在中國,遇到敲門也是要注意,前不久有人敲門,我一開門,一位美女手持一把菜刀,說免費試用,不好用不要錢。然後把菜刀塞在我手上就走了。我好奇地用菜刀切菜,發現完全切不動,而且刀刃很快就劈了。現在想起來後怕,如果當時是一位女性在家,甚至年紀大了一點,豈不是要被訛詐。至於在日本,聽說法律規定是很苛刻的。不僅有可能敲門者是不良之徒,而且被敲門的人有權報警抓你。
❸ 日本的快遞服務怎樣
日本物流的歷史並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如今憑借先進的物流技術、管理方式等,很好的控制了成本費用,成為世界物流領域先進國家。相對美國,日本物流行業的起步較晚,但仍早於中國。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的物流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很多技術和衡量物流行業的指標數字都非常亮眼。
在國際上,通常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來衡量一個國家物流的發展水平,用企業物流成本占產品銷售額的比重來衡量行業的物流發展水平。關注成本也是日本企業幾十年如一日在做的事情,日本物流成本約為每年GDP的11%至9%之間。
日本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1.依託交通發展,建設都市物流圈的策略
日本在交通發展方面,實行了以都市交通圈帶動都市圈發展的策略。都市物流圈不局限於行政區劃,而是以地域經濟地理和交通運輸地理特徵為出發點,以海運、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依託,在盡可能靠近消費地的地方構築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貨運站等物流基礎設施。
都市物流圈的建立縮短了運輸距離,使港口物流成本降低30%。
2.整合物流資源,促進綜合運輸發展的策略
在推進實施主體方面,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等政府部門,以及日本物流團體聯合會、全日本卡車協會等行業協會和許多研究機構、地方團體,發揮各自優勢,促進物流資源整合。
物流據點布局更加符合產業發展和布局調整的變化,服務也更加到位,吸引了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
3.推進共同配送,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的策略
日本雖然不限制卡車進入市區,但卡車由於裝卸貨物等原因,在城市中心區長時間停放,勢必造成對交通的負面影響。
不過地方政府會對卡車共同配送的專用停車場給予建設經費的資助,警察署通過對路外交通標志線的調整,允許配送卡車在商業店鋪門前路邊短時停放裝卸貨物。
關於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公里」
日本快遞行業能一次次推出挑戰極限的服務,源於成熟發達的業務體系。不管在態度、速度、種類,甚至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等,都有太多值得借鑒之處。
1.包裹包裝
很多朋友在國內寄包裹的時候,都里三層外三層的將紙殼箱用膠帶纏了好幾圈,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包裹破損。但是這樣不但浪費資源,還對環境造成污染。
在日本絕對看不到「五花大綁」的包裹,普通包裹都是貼一道膠帶就完事了。因為根本不用擔心包裹會破損,也方便收件人拆開包裹。
易碎品的話就會非常細致地包裝,不僅貼上易碎品標識,甚至葡萄酒還會標出方向,確保酒瓶口一直朝上。
2.分揀包裹
在國內的許多大型快遞中轉站,目前還是靠人工分揀包裹,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有包裹滿天飛的情景出現,類似的情況在快遞行業里很普遍。
在日本,一般除了北海道和沖繩一些「偏遠地區」以外,日本的快遞基本上可以保證2天以內就到收件人手中。速度快的話次日就能收到。
日本的大型快遞中轉站幾乎已經淘汰人工分揀包裹了,都是用機器完成,這樣的效率高又不會出錯。全自動化智能交叉分揀帶最快1分鍾可以分發800個包裹。這也是日本快遞速度快的原因之一。
3.快遞員
在中國快遞小哥是非常辛苦的,風吹日曬,奔波在城市間。之前還有爆出快遞小哥的小貨車不小心和轎車發生碰撞,還被轎車司機扇耳光的新聞。工作辛苦,地位還低,所以在國內的這個行業很少看到女性快遞員。
日本雖然也是男的快遞員佔多數,但是女性快遞員也不少見,因為日本的快遞行業對貨物分類很細,她們不用負責重物,騎著自行車在自己負責的區域運送一些文件以及小型的包裹就可以。
4.人性化配送時間
日本的快遞還有一項貼心服務,即寄件人可以指定送達時間段,可選項包括上午,12:00-14:00,14:00-16:00,16:00-18:00,18:00-20:00、20:00-21:00,這樣可以減少投遞時收件人不在的幾率。
日本的快遞員配送的時候不會主動打電話給收件人,如果投遞時收件人不在,快遞員會在收件人的門口或信箱留下上圖這樣的不在票,收件人可以打電話指定再派件時間。
中國的是全世界最大的快遞市場,但是2015年的世界快遞前十強只有順豐一家,並且排在第九名,而日本的三大快遞公司都榜上有名。
國內的快遞公司的服務項目目前還可能只局限於國內普通的包裹物流,但是日本的快遞行業已經開展各種各樣的業務。比如:搬家,機場行李快遞,生鮮冷凍快遞,甚至國際搬家業務等。
無論是對物流成本的控制,還是送貨到家的服務中,以大和運輸為代表的日本物流企業都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即使日本人工成本如此之高,但隨著科技發展,機器逐步取代了人工,從而降低了整個行業的運營成本,這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地方。人口紅利期一旦過去,我們靠什麼來保持高效運營呢?
整體來看降低物流成本不僅是行業內的事,還需要社會相關團體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制定合理的策略,而不是一味的去逃避、否認甚至擱置問題。大環境改善了,物流從業人員的生態環境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❹ 怎麼做好快遞員
快遞員是快遞業中的主角,他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物品或信件快速、安全交送到客戶所指定的接收方手中。因為工作的性質,一名好的快遞員不僅需要責任心強,還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適應緊張、快捷的工作節奏,才能有高效率的工作效果。
熟悉交通路線對於快遞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選擇最佳的工作線路不僅可以省時省力,而且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快遞員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較強的服務意識,能夠有效的服務大眾;由於快遞員是快遞公司的門面,因而,快遞員應隨時保持著裝干凈整潔、注重禮儀,給客戶留下良好的印象。快遞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當貨物或信件進行交接時,快遞員應按章辦事,仔細核對,做到手續齊全,准確無誤,這就要求快遞員工作細心,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總起來說,作為一名稱職的快遞員應具備這樣一些基本素質與要求:
身體健康,能夠適應長期的戶外工作及出差;
有較強的時間觀念;
為人誠實,守信;
熟悉交通路線;
有較強的安全意識;
儀表大方得體,注重禮儀禮節。
❺ 在日本簽收快遞需要什麼。
需要簽名(蓋章亦可以)。
如果不在,之後去取,需要留置單以及簽名或蓋章。
其實日本人原則上是沒有類是身份證的東西的,他們要證明身份,要麼拿駕照/護照,要麼就去區/市役所(相當於我們的區/縣政府)去開具證明。
❻ 快遞員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即包裹上的字你要會認識,到時去應聘人家會先問你學歷的,當然,學歷也是可以做的,所以,筆試也是難免的。
其次就是熟悉地形,一般面試的都是本地地形,一個縣或一個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某個區域,這點很重要,人家快遞公司是不會花錢去帶你熟悉地形的。
會騎電動車,交通工具嘛,必須的。
個人品行、相貌、腦子靈不靈活、勤不勤快呀等都會在面試的項目中,但對這些要求不會太苛刻,一般及格就可以了。
總之,想做快遞不是什麼難事,有點辛苦,但你若覺得你個人很有「撈單(能攬到很多客戶)」潛質的話,不妨試試,撈單越多,提成越多,運氣好的話,拿不成還能撈個經理什麼的當當。
❼ 順豐快遞是怎麼起家的
順豐小公司創業初期只有5個人,包括創始人在內,沒有人知道會走向何方。沒有錢買貨車送快遞,靠租別人摩托車起家。
順豐是個民營快遞公司,最早發家在珠三角,靠在香港和廣東之間幫人夾帶包裹、商務信函合同等送快件起家。那時候,電商還沒有這么發達,所以,順豐的全名叫順豐速運,而不是順豐快遞。
發明了兩個方法:
1.承包。每個快遞員在城市裡有自己的片區,別人不會來搶你的。
2.就是計件工資。
❽ 日本快遞機器人「上崗」了,它未來會不會取代快遞員職位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我們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就如我們不知道未來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人類,成為人類的領導者。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的科技發展的水平來看,國家對機器人的研究越來越透徹,機器人在不斷發展創新,它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有很多機器人已經融入到人類的生活當中。而日本快遞機器人的“上崗”也說明了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很有可能會取代現在的快遞員。
機器人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而且毫無怨言,相信在未來機器人會取代快遞員。
❾ 快遞員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一、業務員對於初步確認可以攬收的快件在約定的時間內提供上門取件服務。
(一)、工作準備:1、確保通訊工具、交通工具的工作狀態良好。2、確認面單、封裝物、膠帶、電子稱、工具刀等以及價目表、宣傳冊、發票等物料票據准備齊全。3、確認工作證件、駕駛證件、車輛證件攜帶齊全。4、保證個人儀容儀表,調整好工作狀態。5、熟知最新的公司業務動態。6、至客戶處要確保交通工具停放妥當,不違章,不影響他人。7、妥善放置已攬收快件。8、進門先整理好個人儀表,主動向客戶表明身份,並出示證件,說明來意。
(二)快件核查:1、確認客戶寄遞的快件是否在匯通網路派送區域之內,對不在服務區域內的快件可向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或不予收寄。2、嚴格按照《快遞寄遞物品安全管理辦法》的要求對快件驗視,若屬於禁寄物品或限寄物品的,則不予收寄,若發現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物品必須及時向公司及國家相關部門報告。
(三)快件包裝:指導或者協助客戶使用規范包裝物料和充填物品包裝快件,使快件符合中轉運輸的要求,確保寄遞物品安全。
(四)運單填寫及稱重收費:1、告知客戶閱讀運單背書條款,並提醒客戶貴重物品建議保價。2、對運單客戶已填好的,對填寫內容進行檢查;.若客戶未填寫運單,則指導客戶填寫或代為客戶填寫,並讓客戶在指定的位置簽名。3、對已包裝好的快件進行稱重,確認支付方和支付方式,並在運單指定的位置註明。4、將填寫好的運單、標識等規范貼在快件的合適位置。5、將運單客戶聯留存給客戶,並為客戶開具票據。6、對已攬收的快件做信息採集,並上傳至系統。
(五)將攬收快件在規定的時間內運回處理點,並將運單公司留存聯及費用交給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客戶上門交寄的快件參照以上流程處理。
二、 快件分揀
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對快件進行分揀封發工作,包括到件接收、分揀、封裝、發運等。(一)工作準備:1、熟知最新的操作處理通知。2、領取操作工具包括掃描設備、拆剪封裝工具、筆、包簽、防護工具等。3、檢查掃描設備、傳輸設備是否正常。
(二)快件接收:1、引導快件運輸車輛准確停靠,核對車輛及押車人員身份。2、檢查車輛封簽是否完好,對完好封簽進行拆解。3、將快件從車廂卸出,並查驗,對破損及禁寄等異常快件交相關人員處理。4、對快件進行到達處理中心稱重掃描,並對問題件進行登記。
(三)、按快件流向對快件進行分類分揀;
(四)、快件封發:1、對快件進行發往下一站點掃描。2、根據快件屬性進行裝包並封口、貼包簽。3、依照發運車次、方向,正確合理裝載快件。4、對裝載完畢的車輛加封,並裝好交接手續。5、依次引導快件運輸車輛安全離開。
三、 快件投遞
快遞員對於本區域的快件提供上門投遞服務,在投遞過程中要確保人員及快件的安全。(一)派件准備:准備好需使用的交通運輸工具、操作設備、各式單證、證件等,整理好個人儀容儀表。
(二)、快件交接:1、領取屬於自己派送范圍內的快件,與處理人員當面確認運輸方式。2、對快件進行檢查,確認核對是否有外包裝破損、超范圍、地址錯誤、件數有誤、到付價格有異等問題的快件,並及時交與處理人員。3、與處理人員確認件數,利用掃描工具,逐個對快件進行掃描。
(三)、快件派送:1、根據快件屬性、目的地、時效等要求,合理安排派送順序。2、到達目的地妥善放置交通工具及快件。3、進門前先整理好個人儀表,進門後主動表明身份,並出示相關證件。
(四)、快件派送:1、根據快件屬性、目的地、時效等要求,合理安排派送順序。2、到達目的地妥善放置交通工具及快件。3、進門前先整理好個人儀表,進門後主動表明身份,並出示相關證件。
(五)、快件簽收:1、核查客戶或者客戶委託人的有效證件。2、提示客戶檢查外包裝是否完好,對於因外包裝破損的快件,應禮貌做好解釋工作,並根據公司要求,做拒收或者查驗處理。3、對於到付或者代收貨款的快件,向客戶收取相關費用,並開具相關票據。4、派件員在運單上填寫自己的工號或姓名,並指導客戶在指定的位置簽字;採用電子簽收的,則請客戶在簽收設備上簽字。5、客戶簽收後,有條件的網點的派件員立即使用掃描工具,對快件簽收信息進行上傳,並妥善放置運單簽收聯。
(六)交接:正常簽收的快件,將快件簽收回單交給公司相關工作人員,涉及相關費用的,一並上交。
(七)無法正常投遞的快件處理:對無法正常簽收的快件做好登記,並妥善放置,安全運回處理點,將快件交給快件處理人員處理。1、首次投遞不成功,工作人員應主動聯系收件人,確認再次投遞時間和地址。2、再次投遞不成功,可告知公司地址和工作時間通知客戶自取,若客戶仍需要投遞的,應告知額外費用。3、對於聯系不上收件人和發件人的快件,除不易保存快件外,在妥善保存3個月後,可按相關規定處置快件。
❿ 世界快遞哪家強看看各國快遞小哥如何送快遞
雙十一「剁手」是快樂的,等待收貨是焦急的,收到快遞是開心的。今年雙十一,由於啟用了機器人、智能分揀、大數據等智能物流,讓快遞的消化處理能力得到提升,在成交額大增的情況下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爆倉,消費者的幸福感比以前要高很多。那麼,世界各國的快遞業又是怎樣的呢?
美國快遞員邊工作邊和住戶家的狗狗玩耍,職業幸福感爆棚;英國快遞員送件時需要大開腦洞,人人都儼然福爾摩斯;日本快遞小哥則是女性結婚的首選對象,在全社會人氣極高;印度快遞小哥最不容易,一不小心就迷路,還很有可能掉進沒有蓋子的井裡……然而,經過千山萬水的距離和長久等待的時間,各國快遞小哥最終會把包裹妥妥地送到你的手中:「嘿,你有個快遞需要查收!」
美國:臨時工救場,美國郵政妙對黑色星期五
在美國,人們會在這三家快遞公司之間進行選擇:國營企業USPS、私營企業UPS和FedEx。USPS(美國郵政)由美國國會創建,第一任郵政部長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郵政還曾被媒體評為擁有「最親民的服務和價格」,也是美國人郵寄業務的首選。比如,「標准郵寄」適用於非緊急和超大包裹,寄出價格為5.6美元起,可以在2至8個工作日送達;「普通郵寄」適用於信件、手冊、賀卡等輕量物品,可以在1至3個工作日內送達,郵票價格為0.49美元。
美國郵政還有一點特殊性,就是它有每位住戶郵箱的鑰匙,會直接把快遞放進郵箱里。如果快遞太大塞不進去,美國郵政會給住戶留一個紙條,告知住戶去郵局取。因此,相比於UPS和FedEx送貨上門時遇到住戶不在家、不得不把快遞放在家門口的情況,美國郵政丟快遞的概率極低。即使有時會出現快遞員把包裹塞錯郵箱的意外,也會被友好的鄰居送回。
然而,面對感恩節之後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節,即使作為美國快遞業的領頭羊,美國郵政也曾束手無措。2012年感恩節前後,電商包裹數量激增,又恰逢暴風雪,美國郵政的快遞服務出現了大面積延誤,妥投率僅為94.1%;到了2015年感恩節前後,美國郵政的妥投率為97.2%,整體看有所增長,但仍有許多住戶反映快遞包裹丟失,《財富》、加州新聞網站等媒體報道時稱「延誤比比皆是,用戶體驗差」。
為了徹底應對從感恩節、聖誕節到新年的年末快遞旺季,美國郵政進行了大范圍整改。他們把旺季定為年末,前後共兩個月,即感恩節前到新年後。硬體設施方面,美國郵政在2015年增加了預算,投資分揀中心、自動化設施、快遞車輛;人力資源方面,美國郵政在2016年僱傭了約2.5萬名臨時工,投遞次數從每日一次增加到每日三次,單日最高投遞快遞數量為3400萬個,投遞路線從平日的幾千條增加到上萬條。由於人力充足,美國郵政還採取了七天24小時的全天候投遞模式,因此,員工的加班時長不斷上漲。相對應的,快遞妥投率提高至99%,受到了《紐約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這其中的關鍵是臨時工的選擇,美國郵政主要從退休員工中招募臨時工。這些退休員工經驗豐富、人脈資源廣泛,可以在年末旺季時為美國郵政帶來巨大效益。相對的,美國郵政的臨時工工資可觀,例如,拖掛車運輸人員每小時18美元;機動車運輸人員每小時17.8美元;郵局分揀、收件等窗口服務人員每小時16.5美元;快遞員每小時16美元。
幸福感爆棚,與住戶家萌寵結為好友
不少美國人認為快遞員是個辛苦的工作,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他們總要挨家挨戶地送件。然而,在UPS工作將近20年的肖恩·邁凱倫並不這么想。他發現每次送快遞的時候,住戶家的萌寵都會跑過來跟他打招呼,無論是哈士奇,還是金毛,品種不同,但這些狗狗都非常友善,它們能很快地成為好朋友。慢慢地,肖恩竟然和全小鎮住戶的狗狗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此,他特意在社交平台上開辟了一個群組,名為「UPS和狗狗」。
肖恩在「UPS和狗狗」群組里發的第一張照片就是拼圖,拼圖里是每家每戶狗狗的大頭照。這些聰明的狗狗們算準時間,守在家門口等著他來送快遞。肖恩寫道:「每當我在一戶人家停好棕色的貨車,蹲在門口的狗狗都會沖過來跟我打招呼,我就和它玩一會兒。有的狗狗是『自來熟』,會直接跳到我的貨車上不下來,大概是想當司機。不僅是我,我的同事們也會抽空和它們玩一會兒,正好能在繁忙的派件中休息一下!」
這個群組在美國UPS快遞員內受到了熱烈響應,大家紛紛上傳照片。比如,一位快遞員和叫「趕趕」的黑貝相熟,趕趕見了她會叼著網球過來,央求快遞員和它玩會兒扔球游戲;另一位快遞員十分偏愛一隻名為「魯迪」的拉布拉多。魯迪雙目失明,但聽力很好,總能分辨出快遞貨車的聲音。每當這時,魯迪就會跑出來迎接快遞員。如果恰逢周末,住戶也在家,就帶著自家萌寵一起來取快遞,順勢把快遞員和狗狗友好互動的場景拍下來。其中一位住戶上傳照片後在群組里寫道:「我很放心。快遞員很友善,經常會給我家狗狗帶小餅干。我也會送給快遞員一些小零食,感謝他們的付出和用心。」
雖然「UPS和狗狗」群組是快遞員們自發在社交平台上互動的行為,但UPS公司完全支持員工們的決定。UPS發言人說:「這是很好的現象,人們和狗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肖恩得知後第一時間在群組里告訴大家:「嘿,伙計們,我們被肯定了!加油干吧!」
日本:「佐川萌」熱潮不減,嫁人就嫁快遞小哥
日本的男快遞員享有超高人氣,日本媒體認為,這個職業代表了日本社會引以為傲的辛勤和活力。另一方面,男快遞員的高人氣源自「佐川萌」這一現象。2011年,日本雜志上有一篇小說,講的是在證券業工作的女白領邂逅了日本最大快遞公司佐川急便的快遞員,並與之戀愛結婚,女白領稱快遞員是「每天帶著微笑准時到達的王子殿下」,這篇小說收獲了極高的關注度。隨後,日本NHK電視台的綜藝節目里,有著名演員公開贊揚佐川急便:「佐川急便的帥哥特別多!」
從那以後,「佐川萌」就變成了一個流行名詞。不僅電視台和廣播電台為人們揭秘「佐川萌」的真實工作環境;出版社也邀請佐川急便的快遞員拍攝寫真。公司篩選了幾十位形象良好的快遞員,寫真集出版後立刻售罄;女性還在網上成立了「佐川萌」粉絲俱樂部,「嫁人就嫁快遞員」的呼聲高漲。在「佐川萌」的熱潮下,佐川急便公司的年營業額快速增長,同時公司明確要求,男快遞員在工作場合要維護公司形象,鞠躬的角度、衣服領子是否立起、紐扣繫到第幾個、褲子是否塞到襪子里都有明確規定;如果被表白,他們可以對女性的愛慕表示「非常榮幸」,但不能接受,只能婉拒。
對於這一熱潮,日本社會輿論研究機構專門進行了調查,探究為什麼「佐川萌」能在日本經濟內需不足的前提下,對經濟產生拉動作用。調查發現,日本女性認為,佐川快遞員最大的魅力是彬彬有禮和笑容,他們的鞠躬與「今天一切都好嗎」的問候讓人感到溫暖;快遞員裝束整潔,扛著貨物奔跑的樣子在女性眼裡就是「如沐春風」,精力充沛又富有男子氣概。日本社會評論家表示:「快遞業的繁榮程度寄託了人們對於過去經濟騰飛時代辛勤勞作的美好回憶。大家看到快遞員在忙碌,就會覺得日本的經濟仍然在奔跑。」
英國:機器人快遞員,能送貨還會報警
2017年,由網路電話Skype兩位創始人發明的機器人快遞員在倫敦南華克區進行測試。這位機器人快遞員的名字叫「星際飛船」,由愛馬仕英國公司投資贊助。「星際飛船」高55厘米,長70厘米,它攜帶的安全隔間可承載10千克的快遞,並能以每小時4英里的速度行駛,當然,行駛范圍不得大於控制中心2英里。
使用時,用戶需在APP里控制「星際飛船」,利用綜合導航系統及障礙物避讓軟體,讓「星際飛船」避開行人和建築物。這位機器人快遞員也有後台維護人員,它自身攜帶六個攝像機,如果發生被盜行為,能迅速報警。然而在測試中總有意外發生,由於「星際飛船」個頭小巧,不少居民家的狗狗都會跑過來圍觀,直接把機器人快遞員給包圍了。狗狗們會用爪子去碰機器人,機器人會立刻發出報警聲,後台維護人員也不得不解決這次「誤報警」。
即使還在測試階段,愛馬仕英國公司發言人卡羅爾也非常激動,他說:「我們的機器人快遞員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機器人和快遞員的組合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便利。這樣的送貨上門方式希望被廣大企業採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快遞派件效率。」
皇家郵政快遞員:捉迷藏式投遞包裹,福爾摩斯般破譯地址
皇家郵政是英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之一,由14500個郵局組成了密集的郵政網路,他們的宣傳語是「全英94%的人口在居住地1英里內可以找到我們」。然而,與宣傳語不太相符的是皇家郵政快遞員的英式幽默,他們本著「一定要把快遞送到」的原則,其投遞方式讓人們意想不到,經常要腦洞大開才能找到被藏起來的快遞。
對於上班的白領和上學的學生,白天肯定不在家,這時,皇家郵政快遞員會盡責地將快遞「藏好」。他們會首選垃圾桶,快遞要麼在垃圾桶下,要麼在垃圾桶里,甚至有的時候,快遞員謹慎到在地上挖個坑,把包裹埋在坑裡,再用垃圾桶扣上。皇家郵政快遞員認為,垃圾桶可以防止快遞被雨淋到。除此以外,他們還會將快遞藏在門口腳墊下、電表箱、門外的灌木叢。如果住戶家一樓的衛生間沒有關窗戶,快遞員則直接從窗戶把快遞投進去,簽收人寫「衛生間」;如果住戶在二樓且開著窗戶,臂力好的快遞員還會將快遞直接扔進去。即使住戶在家,也會被突然飛進來的快遞給嚇到。
住在英國東薩賽克斯的沃德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兩次「糟心」的收快遞經歷。第一次是快遞員將快遞藏在了家門口一輛車的下面,恰巧那輛車不是沃德的車,等車開走後,沃德下班回家發現路邊有一個快遞,再一看時間,這份快遞應該是三天前送達。沃德在社交平台上無奈地說:「我收到了皇家郵政快遞員的字條,告訴我快遞藏在了車下。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輛車下!下次能不能藏個我可以找到的地方呢?」最「糟心」的是第二次經歷,沃德在網上買了許多衣服,快遞員發現沃德家二層的窗戶開著,於是用力一扔,直接將快遞扔到了房頂上。沃德回家後,發現自家房頂上有個大包裹,他取了梯子卻依然爬不上去。不得已,他在社交平台上發照片求助。短短的半小時內,收到了3000個回復,其中就有皇家郵政。後來,皇家郵政安排了一個身手敏捷的快遞員專門去沃德家,爬上屋頂幫他把快遞取了下來。
英國皇家郵政快遞員還得當福爾摩斯,他們執著於把每一個快遞送到人們手中,即使快遞上的地址和人名都模模糊糊,他們也會邊動腦筋邊打聽,最終完成任務。2016年,英國格羅斯特郡的快遞員羅查得需要派送一個來自德國的包裹,包裹的地址可能是被寄件人和收件人貼上去的,在來到格羅斯特郡的路上就掉了,只剩下一個「英格蘭」的筆跡。於是,對於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包裹,羅查得挨家挨戶地打聽,首先篩選住戶們是否有德國朋友或親戚;其次篩選寄件人的字跡,憑借著對這片區域住戶的熟悉,羅查得最終找到了收件人,將包裹艱難又准確地派送到家。
羅查得的經歷只是皇家郵政快遞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們總能收到稀奇古怪的包裹和信件。例如,約克郡的皇家郵政快遞員艾德蒙每天都要絞盡腦汁,他派送過猜詞填字組成收件人姓名的包裹,也派送過把每個單詞的首字母拼起來組成收件人地址的包裹,甚至還要認真讀包裹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這篇小故事裡找到地址。艾德蒙對他的同事們感慨:「這都不算什麼,我還派送過一個土豆呢!土豆上貼著郵票,寫著邀請親戚來參加以『土豆』為主題的婚禮。」艾德蒙的同事彼得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的經歷:「作為快遞員,沒想到我曾經學過的摩斯電碼竟然能派上用場!有位寄件人將收信地址全都用摩斯密碼表達,我很容易地破譯了!我感覺自己可以去當皇家郵政版福爾摩斯了!」
印度:摩托車送件 不迷路才是王道
全球投資者對於印度本土電商都很感興趣,如Flipkart和亞馬遜印度分公司。投資者們相信,印度人口眾多,對電商的需求和購買力會持續增長。如今,印度的網路訂單數量的確激增,2013年全年網上商品銷售額為30億美元,但到了2016年,網上商品銷售總額增加到了360億美元。網購需求空前高漲,印度快遞業自然壓力山大。
Flipkart是印度最大的本土電商企業,由亞馬遜前員工創立。鑒於印度本土郵政服務的緩慢,Flipkart擁有自己的快遞物流,他們的快遞員年齡都在25歲以下,要求有駕駛技術,受教育程度不限,簡單培訓後立刻上崗。這些年輕的快遞員們背著大包裹、騎著摩托車大街小巷地派件,完全不用擔心堵車狀況。例如,作為首都新德里的快遞員,庫瑪爾每天早晨背著45.3公斤的包來派件,裡面裝滿了各式的包裹,還有他自己的隨身物品。庫瑪爾覺得自己是印度電子商務行業的排頭兵,他說:「我的工作充滿冒險,騎摩托車要避開泥窪路,要小心從路邊沖過來的大卡車,還要躲避橫沖直撞的牛。我永遠都不知道,我前面的車子什麼時候停下來。我也不知道,哪個丟失了井蓋的下水道會把我的摩托車給卡住。」
庫瑪爾覺得這還不是最大挑戰,派件時最艱難的是迷路。新德里擁有1670萬人口,收件人的地址冗長繁瑣,庫瑪爾和他的同事往往要花很長時間找路和問路。在新德里,標准地址的格式由人名和房屋號組成,然而,即使找到了相應的區域,也會發現門牌號並不是按規律排列。庫瑪爾講述了他最漫長的一次找路經歷:「我問了至少四個人,保安和理發師都跟我說一直往前走,可收件人根本不在那裡啊!」在新德里的東部遠郊,庫瑪爾更容易迷路,他說這里的人都用收件人父親或祖父的名字來區分地址:「我問他們『這個地址怎麼走』,他們會問我收件人的父親名字,但是我怎麼可能知道收件人的父親叫什麼名字?」
不得不感慨,每個國家的快遞員都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