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四平哪裡日本人多

四平哪裡日本人多

發布時間: 2022-11-07 04:28:38

1. 四平市是哪個省的省會

截至2019年8月,四平市不是哪個省的省會,四平市屬於吉林省,吉林省的省會是長春市。

四平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地帶,位於東北振興哈大發展軸上,是哈長城市群向南開放的橋頭堡,吉林省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主要支點城市。全市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320萬,其中市區面積1100平方公里,人口68萬。

轄公主嶺(省直管)、梨樹、雙遼、伊通四個縣(市),鐵東、鐵西兩個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解放戰爭時期因「四戰四平」戰役而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馬德里」,是全國紅色旅遊第26條線路的第1站。

(1)四平哪裡日本人多擴展閱讀:

四平市的歷史沿革:

燕國遺址表明漢族在春秋時期已開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

在漢魏至兩晉十六國時期(206-420年)屬扶余國地,南北朝至唐初為高句麗境地。

唐中葉以後屬渤海王國扶余府的扶州,遼代屬東京道通州,金歸咸平路韓州,元屬開元路。

明屬遼東都司北境,清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

清代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道光元年(1821年),昌圖廳於買賣街(今梨樹鎮)設分防照磨屬,轄四平境地。光緒四年(1878年)始設奉化縣,縣下設九社。其中新恩社轄今四平市區的大部村社。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日俄戰爭結束,沙俄戰敗。日本帝國主義從沙俄手中接管南滿支線,並將沙俄時代「鐵路租借地」改為「滿鐵附屬地」,並由日本人掌管「附屬地」內一切行政、經濟、街政建設、土地、房屋建築、文教衛生、稅收等事務的管理權。四平至此實行一地兩治。

民國五年(1916年)3月,交通部東北交通委員會四鄭鐵路局在四平街設置「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戶籍、民事、建築、公安事宜,不受「附屬地」及梨樹縣轄治。

民國十一年(1922年),此地設立四平街村(隸屬梨樹二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站」地立行政權被「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取而代之。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州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直接隸屬奉天省。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1日,偽滿洲國肢解東北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縣肢解出來,建置偽四平省。偽四平省公署設在原四洮鐵路局辦公樓(今四平市愛齡奇醫院內)。偽四平省領四平市、公主嶺市、通陽縣、梨樹縣、雙遼縣、東豐縣、懷德縣、長嶺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偽四平省撤銷。11月5日在四平組成了遼北省自治政府。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副主席栗又文。遼北省政府下轄遼源(遼源、雙遼、長嶺等縣)、西安、懷德(懷德、梨樹等縣)3個專署、四平市及13個縣政府。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省主席劉翰東。遼北省下轄四平市、通遼、雙遼、梨樹、早圖、開原、西豐、東豐、北豐、海龍、長嶺、科爾沁左翼前、中、後旗、科爾沁右翼前、中、後旗、庫倫旗、扎魯特旗1市10縣8旗。四平市曾為中共、國民黨兩個遼北省府駐地。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垮台。

1949年5月,中共遼北省撤銷,四平隸屬遼西省。

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撤銷遼西省;8月,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

1958年10月起,吉林省設四平專(地)區,四平市歸四平地區管轄。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另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

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省直轄地級),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四平市轄梨樹、雙遼2縣。

1986年1月,公主嶺市改設為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

1996年5月,雙遼縣撤銷設雙遼市。

2000年6月,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增設遼河農墾管理區。

2013年9月18日,公主嶺市正式成為吉林省省管縣試點城市,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

2. 四平簡介

【四平簡介】
[編輯本段]
四平市位於松遼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堪稱松遼平原的一顆明珠。現轄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鐵東區、鐵西區、遼河農墾管理區和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四平經濟開發區、四平紅嘴高新技術開發區、范家屯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41平方公里,總人口332萬人,市區人口60萬人。

【自然概況】
[編輯本段]
四平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遠在殷、周時代就有先人在這里生存繁衍,距市區50公里的二龍湖畔燕國古城遺址,是漢民族最早開發東北的見證。歷史上的夫余、高句麗、契丹、女真、蒙古、滿族、朝鮮族都在這里生活過,留下了諸如遼代韓州、金代信州、明代葉赫部落等文化古跡,加之鍾靈毓秀的山川地貌,更為這塊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四平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距市區30公里的葉赫滿族鎮,是清代孝慈高皇後的出生地;慈禧、隆裕兩皇後的祖籍地。文有翰林,武有將軍。清末著名愛國將領依克唐阿將軍、打響中華民族抗戰第一槍的馬佔山將軍、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先生、張學良將軍的夫人於鳳至女士都出生於這塊土地。四平是東北的軍事重鎮,解放戰爭期間,「四戰四平」名遐中外,被史學家譽為「東方馬德里」。

四平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四平工業基礎雄厚、體系完備。四平農業發達,素有東北三大糧倉之一的美譽,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和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四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初春楊柳吐綠、仲夏百花盛開,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四平市是國家級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省級園林城市。

近年來,許多歐、亞等國家和地區都與四平進行了各種友好往來,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也紛紛來平旅遊觀光、投資辦廠。四平市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各種聯系,並與俄羅斯白山市、日本須坂市、美國沃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四平投資環境寬松,政策優惠。為提高政府服務的行政效率,專門成立了政務大廳,實現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和行政審批時限制,努力為來平投資興業的有識之士,提供最優質服務。

昔日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正是今日商賈青睞的經商寶地。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四平地方古代漢魏至兩晉十六國時期(公無206年至420年)屬扶餘地,南北朝至唐初為高句麗境地,唐中葉以後屬渤海王國扶余府的扶州,遼代屬東京道通州,金歸咸平路韓州,元屬開元路,明屬遼東都司北境,清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

1821年(清道光元年),昌圖廳於買賣街(今梨樹鎮)設分防照磨屬,轄四平境地。

1878年(清光緒四年)始設奉化縣,縣下設九社。其中,新恩社轄今四平市區的大部村社。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沙俄修建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時,從長春向南每隔30公里設置一站地,經范家屯、公主陵(嶺)、郭家店到今四平為第五站,故俗稱四平為「五站」。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7月,南滿支線全線通車,沙俄將「五站」定名為「四平街站」。並在站前開始修築南北向的一、二、三馬路,鐵路租借地區域略見雛形。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9月,日俄戰爭結束,沙俄戰敗。日本帝國主義從沙俄手中接管南滿支線,並將沙俄時代「鐵路租借地」改為「滿鐵附屬地」(即今四平市區東起道東一馬路,西至道里兒童公園西側,南至南河,北至北河的大部分地區),並由日本人掌管「附屬地」內一切行政、經濟、街政建設、土地、房屋建築、文教衛生、稅收等事務的管理權。四平至此實行一地兩治。

四平街東部(梨樹縣所轄區的一面城、黃家屯等幾個自然村屯),為抵制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操縱,與「附屬地」進行經濟抗爭。經奉天省批准,梨樹縣知事尹壽松於1921年(民國10年)5月13日發布告,開辟新市場。商民爭先恐後領地號、建房屋,先後有八家糧棧和數十家雜貨商號開業,梨樹縣在此設「四平街新市場辦事處」兼管此地行政。1922年此地設立四平街村(隸屬梨樹二區)。1924年民族電氣事業四平街電燈公司向域內送電。

與此同時,1916年3月,交通部東北交通委員會四鄭鐵路局在四平街設置「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戶籍、民事、建築、公安事宜,不受「附屬地」及梨樹縣轄治。1922年以後,四洮鐵路通車,四平街的交通愈益方便,老四平、梨樹縣、八面城等地商賈紛至沓來,大量建築接踵而起。四平呈「三足(附屬地、梨樹縣、四洮鐵路)鼎立」之勢。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站」地立行政權被「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取而代之。

1937年12月1日,根據日本和偽滿洲國締結的《關於撤銷在滿州國治外法權和轉讓南滿鐵路附屬地行政權條約》,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州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直接隸屬奉天省。

1941年7月1日,偽滿洲國(1940年6月24日令)肢解東北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縣肢解出來,建置偽四平省。偽四平省公署設在原四洮鐵路局辦公樓(今四平市愛齡奇醫院內)。偽四平省領四平市、公主嶺市、通陽縣、梨樹縣、雙遼縣、東豐縣、懷德縣、長嶺縣。偽四平省首任省長徐家桓(1944年任偽吉林省省長,1943年曲秉善接任至偽四平省解體)。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偽四平省撤銷。

1945年11月5日在四平組成了遼北省自治政府。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副主席栗又文。遼北省政府下轄遼源(遼源、雙遼、長嶺等縣)、西安、懷德(懷德、梨樹等縣)3個專署、四平市及13個縣政府。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省主席劉翰東。遼北省下轄四平市、通遼、雙遼、梨樹、早圖、開原、西豐、東豐、北豐、海龍、長嶺、科爾沁左翼前、中、後旗、科爾沁右翼前、中、後旗、庫倫旗、扎魯特旗1市10縣8旗。四平市曾為中共、國民黨兩個遼北省府駐地。

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垮台。1949年5月中共遼北省撤銷,四平隸屬遼西省。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撤銷遼西省,8月,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1958年10月起,吉林省設四平專(地)區,四平市歸四平地區管轄。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市區人口為347931人、93167戶。四平市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省直轄地級),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四平市轄梨樹、雙遼2縣。

1986年1月,公主嶺市改設為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1996年5月,雙遼縣撤銷設雙遼市。200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增設遼河農墾管理區。

2005年,全市(兩區、兩市、兩縣)總人口330萬,其中四平市區58萬人。全市幅員面積為1408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為407平方公里。四平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36個民族,漢族人口約佔91.6%。在35個少數民族中,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人口較多。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四平市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741平方公里,總人口332萬,其中市區人口為60萬人。現轄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和鐵東、鐵西區。48個鄉、59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618個居民委員會、1216個村民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駐鐵西區,郵編:136000。代碼:220300。區號:0434。拼音:Siping Shi。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四平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

四平市 面積14323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2004年)。
鐵西區 面積 162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136000。
鐵東區 面積 945平方千米,人口 26萬。郵政編碼136001。
雙遼市 面積3121平方千米,人口 41萬。郵政編碼136400。
公主嶺市 面積4027平方千米,人口104萬。郵政編碼136100。
梨樹縣 面積3545平方千米,人口 85萬。郵政編碼136500。縣人民政府駐梨樹鎮。
伊通滿族自治縣 面積2523平方千米,人口 47萬。郵政編碼1307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伊通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行政區變更】
[編輯本段]

四平因是長春往南鐵路的第五站,民間曾俗稱為「五站」。因此處是哈大線、平齊線和四梅線的交叉點,有四通八達的意思;在此站西二里半的地方有一村落叫「四平街」,因此就命為四平街站。建立市制後又叫四平街市,直至改為四平市。
1954年以前,四平市及轄區的部分縣不屬吉林省。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四平開始組建民主政府。 1945年9月下旬,按東北行政委員會指示,在四平街市籌建遼北省政府。 1945年10月,四平市民主政府成立。遼北省建制,經歷了三建三撤。國民黨政府在日本投降後設立了遼北省,省會設四平街。中共中央東北局沿用了這個區劃。省會亦駐四平街。轄3個專區、1個市、13個縣(旗)。成立不久,省、市政府機關從四平街轉移到梨樹。12月初,省政府撤到昌北八面城,年底又向北轉移。 遼北省設立時轄3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遼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駐鄭家屯,轄遼源(今雙遼市)、雙山、長嶺、通遼4個縣和東科中旗(今科左中旗);懷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12月成立,駐梨樹鎮,轄懷德、梨樹、昌圖3個縣;西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駐西安(今遼源),轄西安(遼源)、西豐、東豐、海龍4個縣。
1946年1月初,四平市政府撤銷。1月12日,遼北省政府在轉移過程中撤銷。這是第一次建制、撤制。遼北省撤銷以後,原轄中長路以東4個縣劃歸中共吉遼省委遼北分省委領導,中長路以西9個縣歸遼西省領導。四平街歸遼西省管轄。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東豐會議決定,恢復遼北省建制,管轄4個專區、2個市、13個縣。其中4個專區設在今吉林省境內。西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西安、開原、西豐等4個縣。海龍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海龍、東豐2個縣。昌圖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昌圖、昌北、梨樹3個縣。遼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遼源、雙山、長嶺、通遼4個縣。6月,遼北省各級機關轉移到通化.並入通化行署,另一部分與遼西行署合並,成立遼吉行政區,遼北省建制實際不存在了,這是第二次建制、撤制。1946年6月初,遼西省撤銷。四平劃歸遼吉行政區管轄。
1946年12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行民字第8號令],將遼吉行政區改為遼北省.恢復遼北省建制。12月24日,將遼吉行政公署改為遼北省政府。 1947年1月,遼北省在白城子正式成立.全省設5個專區、28個縣(旗),2月18日發布通告,又改劃為3個專區。其中設在吉林省境內的有2個專區: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乾安、長安、雙遼、賚廣、開東、長嶺6個縣,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鎮東、洮南、洮北、洮安、賚北、通遼、東科中旗、瞻榆、開通9個縣。 1947年6月,四平街市改稱四平市。 1947年8月以後,這兩個公署中有11個縣劃為省直轄縣。
1948年2月15日,遼北省政府駐地從白城子遷到鄭家屯,在白城子成立後方辦事處。調整轄區,省直轄縣洮南、洮安、洮北、瞻榆、開通、鎮賚、安廣、大賚、乾安、郭前旗。 1948年3月,四平市解放,成立四平市政府。
1948年7月,隨著東北解放戰爭勝利發展,被國民黨政府軍隊佔領的遼北省區域相繼解放。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遼吉省委改為遼北省委,駐地鄭家屯。11月,遷駐四平市。中共遼北省委領導一地委(法庫)、二地委(長嶺)、三地委(西安)、四地委(哲里木盟)、五地委(華新)、四平市委。其中遼北二地委是1948年7月遼吉二地委改名,駐地長嶺,轄長嶺、懷德、梨樹、雙遼、長農等縣委和公主嶺工委、四平市委。1948年11月撤銷。中共遼北三地委是從遼寧省劃入的二地委改名,駐地西安。轄西安、東豐、海龍等縣和西安市。1948年11月撤銷。
1948年7月1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東民字第26號]令調整遼寧、遼南、遼北、安東等地方行政區劃。決定,原遼寧省所屬瀋海路以西、以北地區劃歸遼北省,原遼北省所轄的白城子地區各縣,劃歸嫩江省管轄。第二專署於1948年9月從長嶺遷駐公主嶺。轄長嶺、懷德、梨樹、雙遼、長農等縣。10月29日,撤銷第一、二兩個專署,所轄的各縣市改為省直轄市縣。 1948年11月7日,遼北省政府駐地從鄭家屯遷至四平市。
1949年1月10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建民字第l號]令,組建遼西省,省政府駐錦州市,轄9個縣。3月31日,公主嶺鎮劃為丙等市。 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建民字第15號]令,撤銷遼北省建制。長農縣、懷德縣、公主嶺市劃入吉林省區域;西安、海龍2個縣和西安市劃入遼東省區域;四平市、梨樹、雙遼、長嶺3個縣劃人遼西省區域。這是遼北省第三次建制、撤制。是時遼西省共轄4個市、21個縣。5月15日,撤銷後的遼北省各機關遷往錦州市,與遼西省合並。6月,四平市政府更名為四平市人民政府。(以上出處)
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東辦字1336號]文件,東北由6省改為3省,決定撤銷遼西省。將四平市、雙遼縣、梨樹縣由遼西省劃歸吉林省,四平市為吉林省直轄市,不管縣。
1955年2月8日,根據《憲法》規定,將四平市人民政府更名為四平市人民委員會。 1956年7月3日,國務院[國內字117號]文件批准,成立懷德專區,專員公署駐公主嶺鎮,轄懷德、榆樹、扶余、梨樹、九台、德惠、農安、雙陽、伊通、東遼10個縣。 1956年10月6日,國務院[國內字第180號]文件批准,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10月12日,公主嶺鎮升為公主嶺市(縣級)。 1958年10月23日,國務院[國政內148號]文件批准,撤銷公主嶺專區。設立四平專區,將原省直轄的四平、遼源、公主嶺3個市和原公主嶺專區的懷德、梨樹、伊通、東豐、雙遼、東遼,6個縣劃歸四平專區管轄。專員公署駐四平市,改四平市為專區轄市。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國議字第8號]決定:撤銷公主嶺市,恢復公主嶺鎮,劃歸懷德縣管轄;撤銷東遼縣,將原東遼縣的行政區域劃歸遼源市管轄。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到郭家店鎮。 1962年6月9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吉民依字266號]文件通知,6月1日,國務院[國議字第13號]決定:恢復東遼縣,以原東遼縣並入遼源的行政區域為東遼縣的行政區域。 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郭家店鎮遷回梨樹鎮。
1968年,撤銷四平專區公署。成立四平專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5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員會[吉革發(69)121號]文件批准,撤銷東遼縣建制,其行政區域劃歸遼源市管轄。 1971年2月4日,四平專區更名為四平地區,專員公署改為行政公署。轄2個市、5個縣。 1976年1月22日,中共吉林省委員會[吉發(76)4號]文件通知:省革委會決定,恢復東遼縣,以原東遼縣並人遼源市的區域為東遼縣的行政區域。
1980年初,四平地區轄2個市、5個縣。四平市轄11個街道、144個居民委員會:4個公社、32個生產大隊、225個生產小隊。 1980年4月,撤銷四平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四平地區公署。
1983年9月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發(83)第202號]文件通知,根據國務院8月30日[國函字(83)第173號]批復:撤銷四平地區,設立四平市(地級市),原四平地區所轄的懷德、梨樹、伊通、雙遼縣劃歸四平市管轄。設立遼源市(地級),將原四平地區的東豐、東遼2個縣劃歸遼源市管轄。
1983年12月22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鐵東、鐵西兩個區,為四平市轄區。根據中共吉林省委決定:將農村人民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5年3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發(85)47號]文件通知,國務院2月4日[國函字(85)第17號]文件批准: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地級),以原懷德縣行政區域為市區,將四平市的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12月,四平市轄2個區:鐵東、鐵西;2個縣:梨樹、雙遼。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發(86)9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復:將公主嶺市改為縣級市,將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公主嶺市由四平市代管,計劃由省單列。 1988年1月,四平市轄公主嶺市,梨樹、雙遼、伊通3個縣;鐵東、鐵西2個市轄區。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77號]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7號]文件批復,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原伊通縣的行政區域為伊通滿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伊通滿族自治縣設立後,仍由四平市直接領導。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原伊通縣的行政區域為伊通滿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復【民[1988]行批17號】,吉林省人民政府1988年9月15日通知【吉政發[1988]177號】)
1995年12月,四平市轄1個市、2個縣、1個自治縣、2個市轄區。
1996年6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63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雙遼縣,設立雙遼市(縣級)。以原雙遼縣的行政區域為雙遼市的行政區域。雙遼市設立後由四平市代管。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四平市總人口3292326人。其中:鐵西區 228684人、鐵東區 264157人、梨樹縣 871117人、伊通滿族自治縣 482134人、公主嶺市 1041735人、雙遼市 404499人。
2002年12月,四平市轄2個區、2個市、1個縣、1個自治縣和24個街道辦事處、58個鎮、2個民族鎮、25個鄉、2個民族鄉。
2003年,四平市總人326.7萬人,市區人口51.1萬人。面積14080平方千米。轄6縣(市、區),24個街道、60鎮、27鄉。
2005年,調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區劃(四政發[2005]19號):將梨樹縣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調整後,四平市區面積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萬增加到58.2萬;鐵東區面積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萬人增加到31.2萬人;鐵西區面積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萬人增加到27萬人。
截至2006年1月,四平市共轄102個鄉鎮街(其中17個鄉、56個鎮、29個街道),192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135個)、1164個行政村。其中:鐵西區轄6個鄉鎮街(其中1個鄉、5個街道),38個社區(全部是城鎮社區)、19個行政村;鐵東區轄11個鄉鎮街(其中1個鄉、2個鎮、8個街道),39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38個)、36個行政村;公主嶺市轄30個鄉鎮街(其中2個鄉、18個鎮、10個街道),34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18個)、406個行政村;雙遼市轄18個鄉鎮街(其中4個鄉、8個鎮、6個街道),29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22個)、190個行政村;梨樹縣轄21個鄉鎮(其中6個鄉、15個鎮),33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99個)、313個行政村;伊通滿族自治縣轄15個鄉鎮(其中3個鄉、12個鎮),14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5個)、189個行政村;遼河農墾管理區管理1個鎮(孤家子鎮),共有5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5個)、9個行政村;四平經濟開發區管理2個行政村。註:按吉民行批[2005]7號,梨樹縣的石嶺鎮已經劃入四平市的鐵東區,但沒有操作,仍統計在梨樹縣內;按吉民行批[2005]7號,雙遼市的向陽鄉已經合並到服先鎮,但雙遼市沒有操作,此表中向陽鄉未在統計在內。

【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計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落實工業立市的戰略方針,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拚搏,銳意進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加強,實現了年初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一五」經濟的良好開局。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據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38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 億元,增長10.0%;第二產業增加值119.7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21.5億元,增長13.5%。人均生產總值達11461元,比上年增長14.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38.2:29.7:32.1調整為36.5: 31.5: 32.0。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2%;第二產業貢獻率為 41.1%;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1.7%。

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達22.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億元,比上年增長32.2%。支出結構進一步改善,重點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支出41.3億元,比上年增長24.5%。農業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支出分別為27365萬元、69653 萬元、1166萬元,增幅分別為41.3%、13.5%、84.8%。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為28053萬元,比上年增長37.8%;社會保障補助支出44510 萬元,比上年增長 3.4 %。
市場物價總體水平保持小幅上漲,上漲幅度不大,有的明顯低於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62,漲幅比上年回落1.48個百分點;全市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0.82,漲幅比上年上升0.2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1.26,漲幅比上年上升0.02個百分點。

就業渠道拓寬,就業規模擴大。年末,全市單位從業人員達到 20.5萬人,比上年下降2.4%。全年城鎮創造就業崗位5.77萬個。城鎮新增就業4.9萬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鎮失業人數21973人,登記失業率為4.1%。培訓農民80萬人。全市有45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過去的一年全市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產業綜合競爭力較弱。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就業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夠完善。

【資源物產】
[編輯本段]
四平市自然資源、物產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地貌類型多樣,地域性差異明顯。山地約占總面積的6%,丘陵占總面積的15%,平原約占總面積的79%。全市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47312公頃,其中水田37962公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生長多種農作物。公主嶺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雙遼市均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市)。在農作物中,以玉米、大豆、水稻最為著稱,其次為高粱、穀子、小麥等。在經濟作物中,葵花籽和甜菜產量較多,其次是花生、蓖麻、烤煙、瓜果等。

森林資源 四平市森林總面積為30.65萬公頃。其中人工林佔一半以上。四平市東部分布著大面積森林,中西部以農田防護林為主,有小面積片林。東部低山丘陵生長著茂密的天然林。主要樹種有蒙古柞、山楊、春榆、白樺、水曲柳等。2001年造林面積12139.2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0400公頃。

草地資源 四平市草地資源總面積14.4萬公頃,其中放牧場8.92萬公頃。采草場3.7萬公頃。雙遼市和公主嶺市北部的部分鄉鎮因位於松嫩平原的南緣而具有大面積的草原,伊通滿族自治縣和梨樹縣南部有較大的荒山草坡。

野生動植物資源 四平市的東部、南部和西部的半山區、丘陵地帶,山巒起伏,草木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

野生動物獸類有黃羊、狐狸、狼等。鳥類有野雞、啄木鳥等178種。

魚類有鏈、鋰、鯽、鯰、草根魚等27種。兩棲類有黑斑蛙、大蟾蜍、東北雨蛙等3種。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食用野生植物有蕨菜、蘑菇、山裡紅等50多種。葯用植物有人參、甘草、五味子、枸杞子、黃麻等293種。

礦產資源 四平市東部和南部山區、半山區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含礦現象普遍,有10餘處貴金屬產地,其中50%有開發利用價值。能源礦產有劉房子煤礦、伊通煤礦、梨樹縣五家戶天然氣等11處。在金屬礦產中,發現金鋁等礦產10多個。放馬溝礦山販鋅儲量可達40萬噸左右。在非金屬礦產中,大頂山硅灰石礦、哈福陶石礦、梨樹縣石灰石礦產量較大、質量優、經濟價值高。鈉基膨潤土、石英砂和陶石是外貿中的暢銷品。

水資源 四平市水資源總量為23.99億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徑流量為12.5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1.43億立方米。

3. 日本人都侵略過中國哪些省

台灣省、東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雲南省。

1、東三省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2、熱河省

由於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東北大部時,傀儡政府的「《滿洲國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所謂的「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也包括在內。

於是日本即以《日滿議定書》,積極侵略熱河。因為國內輿論普遍反對承認偽滿洲國, 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宋哲元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

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淪陷,至此東北全境淪入偽滿統治之下。

3、台灣省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翌年清朝戰敗,派遣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在北京會試的包括台灣在內的18省千餘舉人公車上書,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

台灣人民不願淪為亡國奴,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浴血奮戰、抵擋到底。1895年5月25日,為了免於被割讓,丘逢甲等台灣士紳建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原台灣巡撫唐景崧任大總統,清軍將領劉永福任大將軍, 率黑旗軍和以徐驤為首領的義軍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佔。

堅持了5個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因武器落後和後援不繼終遭失敗。

6月7日日軍佔領台北。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6月17日在台北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建立起在台灣的殖民統治。10月21日日軍佔領台南。10月23日台灣全島淪陷。

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重新恢復了台灣省的行政管理機構;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據台灣,1954年美國同台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造成台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狀況。

(3)四平哪裡日本人多擴展閱讀: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蓄謀已久的。1894年,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至1905年,又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

通過這些侵略擴張行動,日本迫使清政府訂立不平等條約,不僅侵佔了中國台灣,還把中國東北的南部地區強行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

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殖民機構,如關東都督府、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駐奉天總領事館等,建立關東軍,對東北進行全面的政治、軍事控制和經濟掠奪。

1929年秋,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空前尖銳。

為了擺脫危機,帝國主義各國政府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受到這次經濟危機的猛烈沖擊,日本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

面對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日本統治集團更急於發動侵華戰爭,以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擺脫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國東北的殖民機構加緊進行武裝侵略的一系列政治、軍事部署。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劃下發動的。

日本大舉入侵東北以後,中國的政治形勢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日本竭力用武力擴大在中國的獨占范圍,日益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敵人。同時,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爭,也日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主要任務。

中國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階級、階層,不斷地加入到這一斗爭行列中來,民族革命的陣營日益壯大。中國的民族斗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來不曾有過的新形勢。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駐中國東北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

9月19日晨,日軍侵佔沈陽,隨即在幾天內侵佔安東(今丹東)、海城、營口、遼陽、鞍山、鐵嶺、本溪、撫順、四平、長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圍廣大地區。

9月,遼寧(除錦州及遼西)、吉林兩省淪陷。11月,黑龍江省基本淪陷。1932年1月,錦州及遼西地區淪陷。2月,哈爾濱淪陷。至此,在短短四個多月內,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佔領地。

日本侵佔東北三省以後,又很快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以轉移國際上對中國東北問題的關注,迫使國民黨當局承認其佔領東北的既成事實,並把上海變成它侵略中國內地的新基地。

同在東北一樣,日軍事先製造了一系列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於1932年1月28日夜發動了對上海閘北區的進攻(即一·二八事變)。

蔡廷鍇、蔣光鼐率領的第十九路軍進行了英勇抵抗。上海各界民眾紛紛組織義勇軍、敢死隊、救護隊協助作戰,護理傷員,捐獻慰勞金和慰勞品。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軍和隨後參戰的第五軍一部,不顧武器裝備和兵員數量遠不如日軍等困難,頑強戰斗、不怕犧牲,堅持抵抗一個多月,取得重大戰果。

日本侵略軍被迫三易主帥,數度增兵,結果是損傷1萬餘人仍無法實現其速戰速決的迷夢。上海數十萬軍民同仇敵愾,齊心禦侮,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事跡。

1935年駐華日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而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國民政府,實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華北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之一,當時包括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和北平、天津兩市。通過華北事變,日本輕而易舉地控制了華北大部分地區。

從關外到關內,中國人民不僅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殘酷蹂躪,還被大大小小仗勢欺人、狐假虎威的漢奸賣國賊欺凌,有人悲憤地寫下這樣的句子:「愛國有罪,冤獄遍於國中;賣國有賞,漢奸彈冠相慶。」日本對華北的侵略,使中華民族陷入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引起了社會各階級、階層的關注,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1935年12月在北平發生的「一二·九運動」,是這一高潮到來的重要標志。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東北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學的學生湧向北平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遊行。遊行遭到了軍警的殘酷鎮壓。在北平學生英勇斗爭的影響下,全國各地民眾紛紛行動了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一八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熱河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日本侵華歷史回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淪陷區

4. 四平青年日本鬼子哪部

是《二龍湖浩哥四平青年》這部電影。

《二龍湖浩哥》是《四平青年》系列電影的第一部,該片由張浩執導,張浩、藍波領銜主演。

《二龍湖浩哥之四平青年》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VTsMdOSRmnAGoMLOV_VSgQ

?pwd=j9q4 提取碼:j9q4

5. 中國和日本目前一共有多少對姐妹城市

網上找了一篇相關資料 不確定是否足夠完整 僅供參考
以下姐妹城市列表不僅包括城市之間
還包括區與區之間、中國的省和日本的縣、中國的縣和日本的町的友好關系

這里還有日本國際文化振興協會網站所製作的列表(日文)
http://www.npo-icpa.or.jp/db/kokusai/yuukoutosi.htm
抱歉沒有進行一一核對 所以不確定兩個列表的一致性
至於哪個更詳細也只能麻煩樓主自己查閱看看了

中國北京市 〖top〗
西城區 ...... 中野區(東京、86年)
崇文區 ...... 目黑區(東京、91年)
海淀區 ...... 練馬區(東京、92年)
豐台區 ...... 葛飾區(東京、92年)
宣武區 ...... 北區(東京、93年)
昌平縣 ...... 板柳町(青森、93年)
通縣 ...... 伊那市(長野、94年)
東城區 ...... 新宿區(東京、95年)
順義縣 ...... 深谷市(崎玉、95年)
房山區
寶店鎮寶店村 ...... 泉崎村(福島、96年)
石景山區 ...... 墨田區(東京、97年)

中國浙江省 〖top〗
浙江省 ...... 靜岡縣(82年)
福井縣(93年)
厲木縣(93年)
杭州市 ...... 岐阜市(岐阜、79年)
向日市(京都、85年)
福井市(福井、89年)
紹興市 ...... 福光町(富山、83年)
蘆原町(福井、83年)
西宮市(兵庫、85年)
寧波市 ...... 長岡京市(京都、83年)益田市(島根、91年)
上田市(長野、95年)
溫州市 ...... 石卷市(宮城、84年)
湖州市 ...... 島田市(靜岡、87年)
嘉興市 ...... 富士市(靜岡、89年)
金華市 ...... 厲木市(厲木、90年)
上山市 ...... 山梨市(山梨、93年)
餘姚市 ...... 常陸太田市(茨城、95年)
海鹽市 ...... 富岡町(福島、95年)
麗水市 ...... 三島市(靜岡、97年)
舟山市 ...... 氣仙沼市(宮城、97年)
溫州市 ...... 佐野市(厲木、97年)
安吉縣
(湖州市) ...... 宮之城町(鹿兒島、99年)

中國天津市 〖top〗
天津市 ...... 神戶市(73年)
四日市(三重、80年)
千葉市
和平區 ...... 播磨町(兵庫、93年)
薊縣 ...... 西鄉村(福島、95年)

中國河北省 〖top〗
河北省 ...... 長野縣(83年)
島取縣(86年)
石家莊市 ...... 長野市(長野、81年)
秦皇島市 ...... 富山市(富山、81年)
宮津市(京都、87年)
苫小牧市(北海道、98年)
承德市 ...... 柏市(千葉、83年)
高崎市(群馬、87年)
唐山市 ...... 酒田市(山形、90年)
保定市 ...... 米子市(島取、91年)
西條市(愛媛、94年)
三河市 ...... 大信村(福島、92年)
邯鄲市 ...... 佐伯市(大分、94年)
撫寧郡牛頭崖鎮 ...... 都萬村(島根、94年)
廊坊市 ...... 松本市(長野、95年)
新樂市 ...... 綾南町(香川、95年)
徐水縣白塔鋪村 ...... 浪合村(長野、96年)
徐水縣南徐城村 ...... 根羽村(長野、96年)
徐水縣沿公村 ...... 下條村(長野、96年)
安國市 ...... 串間市(宮崎、97年)
東營村 ...... 北御牧村(長野、97年)

中國安徽省 〖top〗
安徽省 ...... 高知縣(94年)
合肥市 ...... 久留米市(福岡、80年)
蚌埠市 ...... 攝津市(大阪、84年)
蕪湖市 ...... 高知市(高知、85年)
安慶市 ...... 茨木市(大阪、85年)
馬鞍山市 ...... 伊勢崎市(群馬、89年)
黃山市 ...... 藤井寺市(大阪、94年)
宣州市 ...... 川之江市(愛媛、95年)
毫州市 ...... 中村市(高知、97年)

中國江西省 〖top〗
江西省 ...... 岐阜縣(88年)
岡山縣(92年)
南昌市 ...... 高松市(香川、90年)
景德鎮市 ...... 有田町(佐賀、96年)
瀨戶市(愛知、96年)
九江市 ...... 玉野市(岡山、96年)

中國福建省 〖top〗
福建省 ...... 長崎縣(82年)
沖繩縣(97年)
福州市 ...... 長崎市(長崎、80年)
那霸市(沖繩、81年)
廈門市 ...... 佐世保市(長崎、83年)宜野灣市(沖繩、95年)
泉州市 ...... 浦添市(沖繩、88年)
嫩州市 ...... 諫早市(長崎、91年)
南安市 ...... 平戶市(長崎、95年)

中國山西省 〖top〗
山西省 ...... 崎玉縣(82年)
大同市 ...... 大牟田市(福岡、81年)
太原市 ...... 姬路市(兵庫、87年)
臨汾市 ...... 秩父市(崎玉、88年)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 〖top〗
呼和浩特市 ...... 岡崎市(愛知、87年)
赤峰市 ...... 稻澤市(愛知、89年)

中國山東省 〖top〗
山東省 ...... 山口縣(82年)
和歌山縣(84年)
青島市 ...... 下關市(山口、79年)
濟南市 ...... 和歌山市(和歌山、83年)
山口市(85年)
濟寧市 ...... 足利市(厲木、84年)
煙台市 ...... 別府市(大分、85年)、宮古市(岩手、93年)
淮坊市 ...... 日向市(宮崎、86年)
泰安市 ...... 橋本市(和歌山、87年)
威海市 ...... 宇部市(山口、92年)
德州市 ...... 新居濱市(愛媛、92年)
棗庄市 ...... 美禰市(山口、93年)
淄博市 ...... 加茂市(新瀉、93年)
曲阜市 ...... 多久市(佐賀、93年)
諸城市 ...... 一宮市(山梨、94年)
沂水縣 ...... 泗水町(熊本、94年)
榮成市 ...... 浜田市(島根、95年)
長清縣 ...... 南鄉町(宮城、96年)

中國遼寧省 〖top〗
遼寧省 ...... 神奈川縣(83年)
富山縣(84年)
大連市 ...... 北九州市(79年)
舞鶴市(京都、82年)
大連市金州區 ...... 七尾市(石川、86年)
葡陽市 ...... 扎幌市(80年)
川崎市(81年)
撫順市 ...... 磐城市(福島、82年)、夕張市(北海道、82年)
鞍山市 ...... 尼崎市(兵庫、83年)
錦州市 ...... 高岡市(富山、85年)
營口市 ...... 太田市(群馬、87年)
盤錦市 ...... 礪波市(富山、91年)
丹東市 ...... 德島市(德島、91年)
鐵嶺市 ...... 鹿沼市(櫪木、92年)
興城市 ...... 川北町(石川、92年)
瓦房店市 ...... 玉名市(熊本、94年)
本溪市 ...... 小山市(櫪木、94年)
五三鄉 ...... 三鄉村(長野、98年)

中國河南省 〖top〗
河南省 ...... 三重縣(86年)
洛陽市 ...... 岡山市(岡山、81年)
須賀山市(福島、93年)
鄭州市 ...... 浦和市(崎玉、81年)
鄭州市陽水區 ...... 河芸町(91年)
鄭州市金水區 ...... 鹿島台町(宮城、94年)
開封市 ...... 戶田市(崎玉、84年)
三門峽市 ...... 北上市(岩手、85年)
南陽市 ...... 南陽市(山形、88年)
新鄉市 ...... 柏原市(大阪、90年)
信陽市 ...... 新見市(岡山、92年
安陽市 ...... 草加市(崎玉、98年)

中國吉林省 〖top〗
吉林省 ...... 宮城縣(87年)
長春市 ...... 仙台市(80年)
金崎町(岩手、89年)
吉林市 ...... 山形市(山形、83年)
梨樹縣
葉赫滿族鄉 ...... 西目屋村(青森、85年)
琿春市 ...... 境港市(島取、93年)
上越市(新瀉、96年)
四平市 ...... 須板市(長野、94年)
集安市 ...... 船岡 町(島取、96年)
吉林市 ...... 松江市(島根、99年)

中國黑龍江省 〖top〗
黑龍江省 ...... 新瀉縣(83年)
北海道(86年)
山形縣(93年)
哈爾濱市 ...... 新瀉市(新瀉、79年)
旭川市(北海道、95年)
哈爾濱市方正縣 ...... 泰阜村(長野、97年)
齊齊哈爾市 ...... 宇都宮市(櫪木、84年)
佳木斯市 ...... 菲崎市(山梨、84年)
牡丹江市 ...... 大津市(滋賀、84年)
方正縣 ...... 大石田町(山形、90年)
五常縣 ...... 酋葉町(福島、92年)
雙鴨山市 ...... 長井市(山形、92年)

中國湖北省 〖top〗
武漢市 ...... 大分市(大分、79年)
武漢市花山鄉 ...... 緒方町(大分、80年)
襄樊市 ...... 會津若松市(福島、91年)
鄂州市 ...... 三條市(新瀉、94年)
江陵縣 ...... 三重町(大分、94年)
京山縣 ...... 二本松市(福島、94年)
黃石市 ...... 關市(岐阜、97年)

中國湖南省 〖top〗
湖南省 ...... 滋賀縣(83年)
兵庫縣(90年)
長沙市 ...... 鹿兒島市(鹿兒島、82年)
岳陽市 ...... 沼津市(靜岡、85年)
方陽市 ...... 瑞浪市(岐阜、87年)
湘潭市 ...... 彥根市(滋賀、91年)
衡陽市 ...... 栗東町(滋賀、92年)
常德市 ...... 八日市市(滋賀、94年)
邵陽市 ...... 大野町(岐阜、96年)

中國上海市 〖top〗
上海市 ...... 大阪府(80年)
橫濱市(73年)
大阪市(74年)
嘉定區 ...... 八尾市(大阪、86年)
和氣町(岡山、92年)
長寧區 ...... 枚方市(大阪、87年)
寶山區羅店鎮 ...... 金木町(青森、90年)
普陀區真如鎮 ...... 金城町(島根、91年)
閔行區 ...... 大村市(長崎、93年)
廬灣區 ...... 寢屋川市(大阪、94年)
徐祉區 ...... 泉佐野市(大阪、94年)
蜇濱鎮 ...... 入來町(鹿兒島、95年)
青浦縣 ...... 前原市(福岡、98年)

中國廣東省 〖top〗
廣東省 ...... 兵庫縣(83年)
廣州市 ...... 福岡市(79年)
佛山市 ...... 伊丹市(兵庫、85年)
中山市 ...... 守口市(大阪、88年)
汕頭市 ...... 岸和田市(大阪、90年)
三水市 ...... 加美町(兵庫、96年)
東莞市
望牛敦鎮 ...... 和泊町(鹿兒島、97年)

中國江蘇省 〖top〗
江蘇省 ...... 愛知縣(80年)
福岡縣(92年)
南京市 ...... 名古屋市(78年)
蘇州市 ...... 池田市(大阪、81年)
金尺市(石川、81年)
龜岡市(京都、96年)
蘇州市吳縣 ...... 大山町(大分、92年)
蘇州市滄浪區 ...... 廣川町(福岡、93年)
無錫市 ...... 明石市(兵庫、81年)、相模原市(神奈川、85年)
揚州市 ...... 唐津市(佐賀、82年)
厚木市(神奈川、84年)
揚州市灣頭鎮 ...... 入廣瀨村(新瀉、89年)
連雲港市 ...... 界市(大阪、83年)
鎮江市 ...... 津市(三重、84年)
倉敷市(岡山、97年)
常州市 ...... 高規市(大阪、87年)
所澤市(崎玉、92年)
南通市 ...... 豐橋市(愛知、87年)
和泉市(大阪、93年)
常熟市 ...... 綾部市(京都、89年)
川內市(鹿兒島、91年)
崑山市 ...... 赤羽根町(愛知、93年)
徐州市 ...... 半田市(愛知、93年)
吳江市 ...... 內灘町(石川、93年)
千葉市(96年)
丹陽市 ...... 柴田町(宮城、94年)
江陰市澄江鎮 ...... 穴道町(島根、94年)
淮陽市 ...... 松任市(石川、95年)
慘安市 ...... 西山町(新瀉、95年)
賀陽町(岡山、99年)
大倉市 ...... 青谷町(鳥取、95年)
興化市 ...... 浪江町(福島、96年)
張家港市 ...... 松岡町(福井、97年)
丸龜市(香川、99年)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top〗
廣西壯族自治區 ...... 熊本縣(82年)
桂林市 ...... 熊本市(熊本、79年)
北海市 ...... 八代市(熊本、96年)

中國重慶市 〖top〗
重慶市 ...... 廣島市(廣島、86年)
都城市(宮崎、99年)

中國四川省 〖top〗
四川省 ...... 廣島縣(84年)
山梨縣(85年)
樂山市 ...... 市川市(千葉、81年)
成都市 ...... 甲府市(山梨、84年)
都江堰市 ...... 中巨摩郡9町2村
(山梨、89年)
綿陽市 ...... 庄原市(廣島、90年)
雅安市 ...... 三次市(廣島、92年)
德陽市 ...... 東廣島市(廣島、93年)

中國雲南省 〖top〗
昆明市 ...... 藤澤市(神奈川、81年)

甘肅省 〖top〗
甘肅省 ...... 秋田縣(82年)
蘭州市 ...... 秋田市(秋田、82年)
敦煌市 ...... 臼杵市(大分、94年)鐮倉市(神奈川、98年)

陝西省 〖top〗
陝西省 ...... 京都府(83年)
香川縣(94年)

咸陽市 ...... 宇治市(京都、86年)
成田市(千葉、88年)
漢中市 ...... 出雲市(島根、91年)
寶雞市 ...... 八幡市(京都、92年)
洋縣 ...... 新穗村(新瀉、98年)
西安市 ...... 奈良市(奈良、74年)
京都市(74年)
船橋市

海南省 〖top〗
海南省 ...... 兵庫縣(90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 〖top〗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島根縣(93年)
石嘴山市 ...... 浜田市(島根、94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top〗
哈密市 ...... 入善町(富山、97年)

6. 四平是日本人修的堡壘嗎

四平因是長春往南鐵路的第五站,民間曾俗稱為「五站」。五站是日本人修鐵路時候給取的名字,還有就是與日本人打了四場戰役,雙方勢均力敵!~不分高下! 四戰四平 ~因此得名為四平!~

7. 「四平市」市名的由來

名字由四平街村發展而來。

民國十一年(1922年),設立四平街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洲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接隸屬奉天省。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另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

(7)四平哪裡日本人多擴展閱讀:

四平歷史悠久,距市區50公里的二龍湖畔燕國古城遺址,是漢民族最早開發東北的見證;歷史留下了諸如遼代韓州、金代信州、明代葉赫部落等文化古跡,存有大青山村文化遺址,葉赫古城遺址,遼、金時代的昭蘇城遺址等古跡多處;葉赫滿族鎮是清代孝慈高皇後的出生地,慈禧、隆裕兩皇後的祖籍地。

四平市位於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是吉林省的「南大門」。位於東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東遼河下游,遼寧省與吉林省的交界處,地處吉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過渡地帶,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北臨長春,南近沈陽,全市幅員1.47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480平方公里。

8. 四平城市街區發展歷史(三)——四洮鐵路區域1

圍繞四洮鐵路是四平產生的第二塊街區,因為在附屬地北面,其西側附著四洮區域,也漸發展成民居。其外圍統稱叫北溝。

1898年(光緒24年),由於帝俄修建東清鐵路,在荒無之地建了火車站,並規劃街道,既一、二、三馬路。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日本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附屬地開辟中央通街基(今英雄大路東段),向西又開辟三條南北走向的馬路——四、五、六馬路。在四平站西逐漸形成了街區的雛形,此時四平街南滿洲鐵道株式會附屬地面積為5.3平方千米,是四平的第一塊街區。

而四洮鐵路建成,使得四平有了第二塊街區。

關於四洮鐵路,據有關資料表明:「日本與北洋政府訂立《滿蒙五路借款修築預約辦法大綱》,取得四洮(四平—洮南)、長洮(長春—洮南)、開海(開原——海龍)三路的借款權以及洮承(洮南—承德)、吉海(吉林—海龍)兩路的優先貸款權。1915年12月17日,北洋政府與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簽訂《中華民國政府五厘利息四鄭鐵璐公債》,即借款500萬日元,年息五厘,期限四十年,以四洮鐵路全部財產和收入為擔保。四鄭鐵璐1917年4月15日正式開工。」

四洮鐵路由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承辦,先修四鄭段(四平街至鄭家屯)。1916年7月8日開始實測,於10月20日完成測量工作,然後進行設計。1917年4月15日,鐵路動工修建。10月31日,完成路基工程。11月末,軌道鋪設工程完工。1918年1月11日,鐵路開始臨時營業。同年9月25日,四鄭鐵路正式通車。四鄭鐵路建成時全線長87.9公里,開通時共設四平街站、泉溝站、八面城站、曲家店站、傅家屯站、三江口站、金保屯站、鄭家屯站等8個車站。四鄭鐵路不置備機車和車輛,全部向南滿鐵路租借使用。四鄭鐵路正式通車後,就與南滿鐵路辦理客貨聯運,行車指揮大權也操在日本人手中,名義上是中國國有鐵路,實際上是南滿鐵路的支線。

四洮鐵路局屬地也發展得很快,辦公區和生活區是截然分開的,生活區里建有數十棟住宅樓。四洮鐵路局還有自己的發電廠,為豐富員工生活,還蓋有俱樂部。北站的最著名的當屬圈樓,它與路局的辦公大樓相對,中間是一大廣場。馬龍潭公館也建在北站,是一座漂亮的兩層小樓。但此時馬龍潭不常住這里。

馬龍潭,字溪騰,號靈源。馬龍潭的事跡網上介紹很多,這里不再贅述。只叨咕一下在四平這疙瘩時的事。他於1922年1月來任四洮鐵路工程局督辦,7月督辦改稱顧問。後又加任東三省巡閱使署一等顧問。1927年特授馬龍潭龔威將軍銜。

馬龍潭小樓

以下是四洮路局附屬建築

四洮鐵路局員工俱樂部

四洮鐵路卡子門(已拆)門的南面就是南滿附屬地的五站

四洮鐵路四平街火車站——俗稱小北站,主要是為方便四洮鐵路員工上下班而設。

四洮鐵路郵政支局

問恥鍾亭

這個問恥鍾建於九·一八前夕,是四洮鐵路局扶輪小學為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建。每天早上敲鍾問恥是必修課。

西安里

由於四洮鐵路局在附屬地北面,佔了附屬地的部分土地,由此把後索家窩棚東邊的土地,原公園那塊土地置換給滿鐵附屬。日本附屬地當局就把那裡建成了公園。

9. 吉林省四平市外環爭地嗎

四平市為吉林e米量a量聯e量a電ad曉電曉受曉受曉曉曉多曉電曉米曉受曉聯曉受曉零曉電曉受曉米曉多曉曉曉受曉曉曉電曉受米電曉米曉曉省轄地級市,四平市位於東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東遼河下游,遼寧省與吉林省的交界處。地處吉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過渡地帶,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北鄰長春,南近沈陽,以京哈鐵路為界,東部屬丘陵地區,西部為松遼平原的一部分,地勢稍有起伏,吉林哈達嶺在境東部。境內主要河流為東遼河及其支流,邊緣地區還有西遼河、伊通河、輝發河等。四平市區處市域南部端點,北臨條子河,東有大黑山,中部地勢十分平坦;東南高,為低山丘陵地帶,西北低,為波狀平原地帶,城區被北、東、南三面丘陵環繞,形成簸箕形盆地,「簸箕口」朝西。市區分為鐵東、鐵西兩個區。轄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

四平居東北交通中心,公鐵交通十分發達,是哈大、平齊、四梅鐵路交匯處。四平車站是東北十大客貨混合編組站之一,一晝夜編組和通過客、貨列車百餘列,並有京哈、集錫、明沈三條干線公路由此經過。是東北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四平戰役發生於此,有「英雄城」之稱。又是吉遼兩省經濟交流的「橋頭堡」。

追溯四平市的歷史,兩漢至西晉時期屬古夫余國境域。南北朝時期東境臨近高句麗地,西境為契丹地。唐朝大部分屬渤海國夫余府,設夫州,治夫余縣,即今四平市西的一面城。遼代屬東京道,改夫州為通州,夫余縣改稱通遠縣,仍為州治所在地。

可以說,一面城是四平最早的名稱,在今東城鄉仍有一面城村,尚有遺址。

金代為咸平路韓州。元朝屬開元路。明朝屬遼東都司賈道站、漢州站。到了清朝,屬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札薩克領地。乾隆年間,「民人」越邊潛入蒙旗,私墾蒙荒,蒙旗札薩克並不驅逐,而且「違禁容留,收租自養。」受量零曉年(清嘉慶八年),清政府准許「民人」出邊在禁地墾荒,使這一片游牧地被開墾出來。由於「民人」日眾,漸成村落,在這一帶便形成許多小屯子,後來這些小屯子都劃歸昌圖廳管轄。受量電受年(清道光元年),在麥蕒街(今梨樹鎮)設分防照磨,轄一面城一帶,仍隸屬於昌圖廳。受量少少年(清光緒三年),置伊通州。受量少量年(清光緒四年),在開發地段上設奉化縣,縣衙署設在麥蕒街,劃歸盛京將軍管轄。在奉化縣下設惠個社,今四平市區是新恩社治所,到受量惠量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今四平市區還只是個幾十家農戶的小屯子,當時周邊的村屯還有海豐、藺家河口、四門苗家、張家窩棚、一面城等。當年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既今遼寧省昌圖市老四平鄉。新恩社所轄的電零幾個自然屯平安堡、條子河、雙樹林、學家窩堡、小邊、亞胡蘆泡、義和屯、程家窩堡、薄落林子、六家子、老爺廟屯、遮馬背、河夾信子等,在四平市設治前一直隸屬於梨樹縣。這些村屯今天多已擴入四平市區或郊區。

受量惠量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沙皇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東省鐵路公司續訂合同》,決定修築哈爾濱至旅大的支線。當年即進入四平地段實地勘察,並決定在此設站。受惠零電年(清光緒二十八年),中東鐵路南滿支線旅順口至公主嶺區間通車,四平始稱「五站」,這是四平的第二個名字。

「五站」之名的由來,得從沙俄修建中東鐵路南滿支線說起。當時火車站按序號排列和稱謂,從寬城子(今長春)為起點,向南算起,每隔曉零公里設一個火車站,范家屯為第二站,公主嶺為第三站,郭家店為第四站,因此,排到四平為第五站。火車站名叫開之後,地名也隨火車站名,人們也稱四平為「五站」。

五站叫了一段時間以後,又改成「四平街站」。過去,在東北地區的地名中叫四平街這個名的地方竟有十幾處。在淪陷時期出版的《滿洲地名大辭典》中,便載入了多處:西豐縣(今東豐縣)有個四平街,桓仁縣有個四平街,梨樹縣有個四平街,昌圖縣有個四平街,還有個四平街驛。這其中,梨樹縣的四平街和四平街驛即是今天的四平城區,前者是指四平道東區,即今天的鐵東區;四平街驛是指當年的「滿鐵附屬地」,即今之鐵西區。後來為了避免混亂,人們把昌圖縣的四平街改稱「老四平」,將東豐縣的四平街改稱「小四平」,以示區別。二十世紀量零年代地名普查時,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分別給以確定,「老四平」、「小四平」便成為那兩個地方的正式地名了,這樣一來,在四平附近,便只有一個「四平」了。

當年設火車站時,周圍的村屯很多,為什麼選擇了四平街這個名字呢?前邊說的老四平,距四平火車站少.多公里,在車站的正西方,那時老四平已是這個地方最大的集鎮,它下轄電零個自然屯,為附近村屯政治、經濟、墒貿的中心,糧食、土特鏟品的集散地。因此,中東鐵路雖然在一面城設了五站,後來還是用了「四平」這個知名度較高的名字作為最終的選擇。這是四平的第三個名字。

五站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改稱四平街的呢?有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受惠曉受年四平街正式用於火車站名,稱四平街站,廢除五站名,將原四平街屯改稱老四平。」第二種說法:原叫五站,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將五站改叫四平街站。第三種說法: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時,正式站名就叫四平街站了。有這么一個故事,有個日本人叫安藤岩喜,他寫了一本書,名叫《四平街的趣味》,在此書中他寫道:在日俄戰爭後不久,作者來到四平街,在火車站的站長辦公室里,作者驚奇地發現,牆角放著一個俄國人留下的站牌,在這個惟一的紀念品上,用俄文書寫的站名恰恰是「四平街站」。作者由此推斷,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時,也就是說在日俄戰爭之前,正式站名就改叫四平街了。退一步說,這個俄國站牌至少可以說明,早在日本人接管中東鐵路之前,俄國人已經稱五站為四平街站了,而且已經掛上了俄文的站牌子。

受惠零電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沙俄在火車站前開辟了一、二、三馬路街基,市面上小墒小販、小作坊逐漸增夾,陳家館子、吳家館子、廣和棧旅店等均在本年開業。受惠零曉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四平街站正式售票。受惠零少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據《滿鐵統計》記載:本年末四平街滿鐵附屬地居住人口共米電戶米多量人。次年日本人在「滿鐵附屬地」開辟中央通(今英雄大街東段)街基,在火車站周圍逐漸形成了街區的雛形,此時四平街「滿鐵附屬地」面積為多.曉平方公里,這是四平的第一塊街區。

火車站從老四平那裡借用了四平街的名字後,不僅五站改名為四平街站,以火車站為中心不斷擴大的新街區也隨著叫四平街了,「一面城」、「五站」這兩個名字漸漸被人忘卻了。四平街的工墒業越來越繁華了,新「四平街」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而「老四平街」則變得默默無聞了。

這里還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老四平究竟距火車站多遠?有幾個資料都稱「在此站西二里半的地方有一村落叫『四平街』,因此就命為四平街站。」「五站正西二里多地有一自然屯,名四平街,稱五站的同時,移四平街名代車站名,五站與四平街站同時並用。」另有資料載:「四平這片土地隸屬奉化縣新恩社,治所即今老四平街,……該地距四平街站受多華里。」在近期出版的地圖上,我們不難找到四平與它正西的老四平,從四平火車站到老四平的直線距離約量公里左右。如果當年那個叫四平街的自然屯距車站僅「二里多地」,那麼從火車站向西,不會超過條子河,因而它早已被包容在鐵西區英雄大街南側老街區的什麼地方,不會是今天的老四平。當年那個新恩社駐地的老四平,今天究竟在哪裡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事實上,早在此地還是個只有幾十家農戶的小屯子時,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就已經使它成為當時昌圖府和科爾沁左翼各旗糧食、牲畜等鏟品的集散中心,因此中東鐵路才在此設站,而且民國年間平齊線、四梅線鐵路修築時,均在這里與中東鐵路接軌,於是四平街成為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無論在交通上還是在戰略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隨著各行各業的興起,四平街的城市范圍以鐵道為軸向兩側擴展,除主要墒業街的興建之外,還興建了許多市政設施,如受惠電少年(民國十六年)興建橫跨鐵路、連接道里和道東的昭平橋(今天橋)等。

道東原本是一面城、黃家屯等幾個自然屯,受惠電受年(民國十年),經梨樹縣公署知事尹壽松開辟為新市場,由「四平街新市場辦事處」兼管行政。翌年設四平街村。受惠電電年(民國十一年),梨樹縣第二區從八盤碾子遷至道東,道東便成為區級政府所在地,這是四平的第二塊街區。

新市場街區夾上「附屬地」的面積,此時四平街的總面積達到米.少惠平方公里。受惠曉受年「九一八」事變後,由日本軍方策劃、導演,於受零月受多日成立「四平街市政公所」作為偽政權主掌道東的行政機構。受惠曉電年道東、道里總面積約惠.惠惠平方公里。受惠曉曉年,偽滿洲國認為該地「墒業人口未臻繁盛,不易設市政公所」,便取消了市制,仍歸梨樹縣管轄。繼之,成立梨樹縣四平街聯村辦事處,受惠曉米年改稱四平街公所。

四平的北站為四洮鐵路局駐地,此前稱四鄭鐵路工程局,創建於受惠受米年(民國五年),隸屬交通部東北交通委員會。北站未專設行政機關,戶籍、民事、建築、公安均由四洮鐵路局直接管理,不受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和梨樹縣第二區轄治。受惠曉受年「九一八」事變後,四洮鐵路經營權被「滿鐵」吞並,行政管理權自受惠曉電年由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取代。這是四平的第三塊街區。

受惠曉少年少月受日,偽滿洲國國務院設四平街市。同年受電月受日,日本宣布「治外法權」撤銷,將「滿鐵附屬地」行政權所謂「移讓」當地「政府」,原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變為偽四平街市公署。至此,四平的三塊街區合為一體,由偽四平街市公署統一管轄,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

四平街名是借昌圖縣四平街(今老四平)之名,先為火車站名,後演變為市區的總稱。這些今天已基本達成共識。那麼「四平街」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

公認的一種說法是,老四平距四周幾個較大的集鎮距離相同:東至半拉山門,西至八面城,南至鴜鷺村,北至麥蕒街(今梨樹鎮),距聯個集鎮皆為電零公里,故名四平。《昌圖府志》中對此有相同的記載:「其道里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

第二個說法接近前一個,因此地是哈大線、平齊線和四梅線的交叉點,有四通八達的意思。按這個說法「四平」之名是產生於這些鐵路建成之後,而不是在此之先,而且「四通八達」與「四」、「平」也有些牽強。

第三種說法是,受少多聯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弘歷巡幸吉林途經四平街(老四平)時,見此處地勢平坦,四望無垠,因此以「四平街」名之。

第四種說法,二十世紀量零年代有專家考證,說四平系滿語,直譯為錐子,指此地一條河流又細又直,象錐子一樣。

受惠聯受年偽滿洲國成立四平省,四平街市為省會,轄四平街、公主嶺、通陽三縣。受惠聯多年四平街為遼北省省會。受惠聯少年米月將四平省、興安南省合並,稱遼北省,仍存四平街市,但略去「街」字,改四平街市為四平市,省公署駐四平市。四平街站亦改為四平站。此後,市郊再度擴延。到受惠聯量年四平解放前,城鄉總面積達到電聯平方公里。受惠聯惠年撤銷遼北省,改屬遼西省。

新中國成立後,受惠多聯年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受惠多量年設立四平專區,專員公署駐四平市,為專區轄市。受惠量曉年量月曉零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設立省轄地級四平市。四平地區撤銷後,所轄懷德、梨樹、伊通、雙遼聯個縣劃歸四平市管轄。同年受電月電電日,四平市下設鐵東、鐵西兩個區

10. 老四平鎮的四平街和四平、老四平

在吉林省四平市西8公里平齊鐵路線上有一個毫不引人注意的火車站,名字叫做「泉溝」,是老四平鎮的所在地。別看車站不大,客流量也不多,可它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科爾沁左翼後旗、中旗的王公們先後招民開墾荒地,致使大量山東、河北的窮苦農民背井離鄉到關東來逃荒。 在昌圖府城以北100里處,有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地方,經過十數年的商賈流通,不經意間,成了周邊百里聞名的商貿集散地。這個地方就叫做四平街,也就是今天的老四平鎮。
四平街的起因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說四平街本是一處貿易集市,東至半拉山門,西至八面城,南至鴜鷺樹,北至奉化縣(梨樹城),距離都在40至50里之間,而且地勢空曠,平坦一馬平川,人們呼之曰:四平街。根據是清宣統年間編撰的《昌圖府志》有記載:「其道里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而在民間的傳說中卻另有一種說法,說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弘歷巡幸吉林途徑老四平地區,見該處地勢平坦,一望無垠,就贊嘆了一句:真乃四平之地。皇帝是金口玉牙,此地形成村落後,人們就稱呼為四平。再後來成為集市後就又升格為四平街。
四平街的地理位置的確特殊。清光緒初年(1898)以前,鐵路尚未修建,當時的運輸以陸路為主。昌圖府作為柳條邊外第一府,在府直轄區域(今昌圖縣)外還管理著奉化縣(今梨樹縣)、懷德縣(今公主嶺市)、康平縣和遼源州(今雙遼市)。由於府城地理位置偏南,昌圖府境內的官道只有3條。一條是過境路,由康平縣小城子塔子過遼河經三家子、新立屯、金家屯、寶力屯、大窪、八面城出境到奉化縣;一條是由府城出發西去直達同江口碼頭;一條是出府城北走經興隆溝、興隆泉、鴜鷺樹到四平街。四平街地處昌圖府直轄區域的北部邊緣地區,北為奉化縣城梨樹城,東北東南隔奉化縣分別為昌圖府屬的遼源州和懷德縣,是這一地區的貿易中心且名聲在外。
時光到了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東省鐵路續訂合同》,決定修建哈爾濱至大連的鐵路支線,俗稱南滿鐵路。從寬城子(長春)起每隔30公里設立一個車站,經范家屯、公主嶺、郭家店到現在四平市正好是第五站,當時的四平就叫五站。五站什麼時候改稱四平?為什麼改稱四平?到現在歷史學家們也沒有找到太多的文字記載。據清宣統二年(1910年)編撰的《昌圖府志·疆土篇》載:「自南滿鐵路告成,商賈多徙於奉化縣屬之五站,至今猶沿四平街舊名,舊四平街則幾有蕪城之感。」從《昌圖府志》記載來看,五站沿用四平街的名字應該是1910年之前的事情,因為當時四平街距五站較近,且是商貿重鎮,借當時四平街的名氣,改五站為四平街也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也得到了歷史學家們的公認。據一則網上資料說,有本書叫《四平街的趣談》,作者是一個叫安藤岩喜的日本人。據他說,他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到了四平,在火車站長的辦公室里看到了一塊用俄文書寫的站牌,站牌的名字就叫四平街。如果屬實,說明在日俄戰爭之前,俄國人就把今天的四平市由五站改為四平街站了。
五站改為四平街之後,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和昌圖府的四平街是並存的。昌圖府的四平街是什麼時候改稱老四平街,為什麼改稱老四平街在昌圖的志書上沒有準確的記載。
在中華民國五年編成的《昌圖縣志·地理篇》中仍然稱老四平為四平街,而對於今天的四平市則時而稱為五站,時而稱為四平街。偽滿洲國康德二年編撰的《續修昌圖縣志·疆域篇》中也稱老四平為四平街。但在《續修昌圖縣志·自治篇》中卻記載清宣統元年實行城鄉議事參事董事自治選舉劃分選區時,老四平所在的積金社社址稱作老四平街,這也是在昌圖地方誌中第一次出現老四平街的稱謂。又如《續修昌圖縣志·區村篇》中關於中華民國十九年實行區村制,全縣設十區百村,老四平地區為平等村,村公所的所在地也稱為老四平街。綜上所述,四平街改稱為老四平街的時間大體應該在中華民國五年以後。至於《續修昌圖縣志》中有記載四平街改稱老四平街的時間為中華民國十九年或者更早的清宣統元年,應該是後來的編撰者以當時的稱謂來記述歷史上的地理名稱,是一種誤記。
昌圖的四平街為什麼改稱為老四平街道理很簡單。五站沿用了四平街的地名後,由於地處鐵路干線,交通便捷,商家雲集,成為新的貿易集散地,名聲越來越大。可在不到10公里的距離內有兩個四平街,為交通、生產、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區別兩個四平街,就把昌圖原有的四平街改為老四平街。
老四平街的街字是什麼時候去掉的,因為史料匱乏,就無從查找了。但四平街的稱謂一直叫到東北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6月國民黨將四平省和興安省合並為遼北省,確定四平街為遼北省省會時,將街字去掉,簡稱為四平市。老四平街的街字是否也是同時簡化掉的,到目前為止,也只能是一種猜測。
其實四平最有名氣的還是東北解放戰爭中的四戰四平。這留待以後再說吧!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