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海溝地理位置怎麼樣

日本海溝地理位置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1-07 21:43:37

『壹』 馬里亞納海溝有1萬米深,那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其海拔高度為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既然有世界最高點那肯定是也有最低點了!

一般現存海洋的平均深度都在3千米以上,4千米以下,但是世界上卻有一個地方,其深度竟然高達10,000多米,這個地方就是馬里亞納海溝的勇士1號深淵,也就是說這個海溝深度可以放下一座珠穆朗瑪峰。

深海世界,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而現在要講的這個深海世界,迄今為止,只有三個人到達過!

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別稱叫做瑪利亞娜海溝,位於西太平洋靠近日本海域附近左右,全長大約2550千米,呈現弧形狀,平均寬70千米.

它是世界上已知海洋中最深的海溝,經勘查可達6~11千米,由於那裡處於完全黑暗狀態,並且水壓高溫度低,含氧量也非常低,食物資源匱乏.

因此可以大言不慚地說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也有著「挑戰者深淵」之稱。雖然隨著我們人類深海勘探技術水平的提高.

但是人類也只能夠探測到馬里亞納海溝海面下深達11000米的地方而已,不過這已經很了不起了,畢竟海底裡面可怕的壓強並且溫度僅僅只有2 (極少數海底受地熱的影響水溫可高達380 )。

這些外界因素都讓所有人望而卻步,我們人類如果不藉助潛水器的情況下,潛水的最深距離也只能達到332米。在2019年5月美國探險家維克托·韋斯科沃在馬里亞納海溝打破人類最深潛水紀錄下潛深度10928米,這是我們人類 歷史 上對於 探索 深海的一大進步!

最近對馬里亞納海溝探測掀起了一陣熱潮,由於我們人類有深海潛水器的助力,所以科學家們能夠在馬里亞納海溝的8000米以下的地區進行探測,而我們的深海探測器竟然在80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生命的存在。

科學家發現這種生命並不像微生物一樣,是一種簡單的生命,而是一種身體復雜的魚類。要知道在8000米的海底可是具有非常高的壓強,也是很多海洋生物的生命禁區,在這個區域內不應該有海洋生物的存在。

但現在的發現卻打破了我們人類以往的認知,最重要的是深空探測器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底、也就是1.1萬米深處的地方還探測到一個持續的神秘的聲響,有點像「吱吱吱」的摩擦聲音,並且一直持續了20多天甚至到考察結束還沒有停止。

一開始科學家們只是以為這個聲響是海洋漩渦或者海底漏水而發出的聲響,但後來發現附近根本就沒有形成海洋漩渦的條件。

於是經過科學家再次偵聽和分析,認為這是板塊之間的摩擦,而馬里亞納海溝是板塊俯沖地帶,海底地質運動本身也非常活躍,因此科學家們懷疑馬里亞納海溝海底的板塊在緩慢的移動。

日本距離馬里亞納海溝僅有200公里遠,根據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可是處於危險地帶,有可能來一場大地震都能讓日本沉入馬里亞納海溝,與此同時日本還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震非常頻繁,這極大地加深了日本沉入馬里亞納海溝的可能性。

水的三態轉換。

主要是由於在外界因素,比如溫度、壓強的影響下,水分子在空間的排列方式發生變化。

就像在我們常識中的在標准大氣壓下,溫度超過100 時,水就會沸騰,這時水的狀態就由液態轉化為氣態,而當溫度低於0 時,水會由液態轉化為固態。

而水

的轉換歸根結底取決於兩個因素:1.分子間引力傾向於使分子定向(有規則)排列;2.分子的熱運動傾向於破壞這種定向排列。而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強,壓強越低分子平均間距越大,引力作用也越不顯著,這時水分子會比較自由的運動,而氣體就是這樣;

但當溫度降低,壓強增大時,分子間引力就會增大,而熱運動則減弱,這時水分子就會呈現出比較有規則的排列,不過水分子仍有一定的流動性,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液體;

進一步的降低溫度的同時增大壓強,水分子間之間的引力更大,熱運動更弱,分子將呈現規則地排列在一起,盡管分子還有無規則的運動,但主要在某個固定位置(晶格)附近作較小幅度的振動,而沒有明顯的流動性,這種情況下的水就是固體。

每下降十米大約就是一個大氣壓強,簡單計算一下,馬里亞納海溝深處大約為11000米,那麼底部的壓強就會達到1100個大氣壓(110Mpa)。

馬里亞納海溝深處的水依然是液態。

地球的海洋都是由液態水組成的,所以馬里亞納海溝深處仍然是液態水,只不過這種液態水有點不一樣,是水的第四種形態,被稱為「超臨界水」。(超臨界水:是指當氣壓和溫度達到一定值時,由於高溫而膨脹的水的密度和由於高壓而被壓縮的水蒸氣的密度正好一樣時的水,此時水的液體和氣體是沒有區別的,完全相融到了一起,成為了一種新的、呈現高壓高溫狀態的流體)。

其實「超臨界水」也是「液態水」,而形成這種水所需要滿足高溫高壓。而海底一般都是比較冷的,雖然馬里亞納海溝的10000多米滿足了高壓,但是高溫海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經過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馬里亞納海溝的深處不僅是地殼最薄弱的地方,還是最接近地幔的地方。在地球的內部結構中,地幔是所有岩漿產生的地方,因此才導致了馬里亞納海溝深處的環境溫度保持在高溫的狀態,甚至超過了400 ,於是就滿足了超臨界水所需的高溫高壓的條件。

至於馬里亞納海溝的溫度,在2012年,好萊塢導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用了兩個小時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深處,當時測量的海底溫度是4 。

超臨界水的發現讓更多的科學家認為,在地球早期的時候,海底就有大量的超臨界水存在,因此地球早期的生命是地球自己孕育而生的,而誕生之地就是海洋。

科學家通過研究還發現,超臨界水有兩個顯著的特性:1.具有強的反應活性也就是極強的氧化反應;2.可以和油等物質混合,具有較廣泛的融合能力。

『貳』 馬里亞納海溝有1萬米深,那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溫度是多少

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2012年3月隻身一人潛入到馬里亞納海溝10929米深處。這是人類 歷史 上第二次載人潛水器探底馬里亞納海溝。在返回海面後,詹姆斯卡梅隆不無感慨的說:海溝極其荒涼,黑暗,這里是地球上最像外星球的地方!

圖示: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下潛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深的地方是斐查茲海淵,深度為11034米,詹姆斯卡梅隆下潛的地方只比最深的地方淺105米。這算是已經非常接近海溝的最深點了。 這里的海水壓力相當於大約1100個大氣壓,然而這里的海水仍然是液態的,溫度只有2℃。 這里是一個高壓,低溫、黑暗的世界。這里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高壓、和高溫並存。

圖示:馬里亞納海溝

卡梅隆下潛的馬里亞納海溝海底沒有海底火山和海底熱液噴口,因此海水的溫度很低。然而在一些極少數的海域,受到地熱的影響,海洋底部有熱液噴口的存在。 在這些熱液噴口的周圍,水溫顆高達380℃。 在正常的壓力下,水在100℃的時候就會沸騰。然而這里是萬米深的海底,水壓是地球標准大氣壓的1000倍以上,因此即使是水溫早已遠超出了正常水的沸點,這里的海水還是不會沸騰的。

海底的熱液噴口是海底生物賴以生存的能量獲取地點。它們就像太陽一樣為海底生物提供著生命所需的能量。

圖示:深海熱液噴口

因此,在馬里亞納海溝深度1萬米的海洋底部,那裡雖然海水壓力極大,但是海水還是液態的;這里終年見不到陽光,海水的溫度只有幾攝氏度。只有極少數受地熱影響的海洋底部,水溫可高達300℃以上,但由於海水壓力的影響,水還是液態的。

這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點評!

馬里亞納海溝是已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深處,深度超過11000多米,人類目前有能力載人下潛到這個深度的只有美國一家,其他國家最多是使用無人潛水機器人,活人根本下不到這個深度,有能力搞深海研究的國家不超過十個,我國的深海研究載人潛水最大深度7000多米不到8000米,深海潛水機器人可以下潛到接近11000米。

馬里亞納海溝的地理位置是在日本南邊,日本本土剛好在馬里亞納海溝邊上不遠,與之相鄰,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島國,為什麼日本地震多發,其實就是跟日本的地理位置有關,剛好在地殼板塊邊上,板塊活動導致產生地震,而馬里亞納海溝和日本海溝相連緊挨這里,日本的多發地震跟馬里亞納海溝有一定的關系,這個平均深度超過6000米,最深深度超過11000多米的海溝讓日本寢食難安。

已知測量的數據來看,一萬一千米左右的地方大約擁有1100多個大氣壓,超出我們地表1000多倍,普通人造設備下去就直接被壓成鐵餅,但是在已知的條件下,人類在海底8000米左右的地方還發現了有海洋生物存在,這個發現讓人類徹底認識到了生命的頑強定義。

海洋深處超過1000米以下陽光的光線就會完全消失,剩下的就是無盡的黑暗和寒冷,距各國調查發現,海洋深處越深的地方海水就會越冷,馬里亞納海溝海溝深處的海水水溫大概是2度左右,離形成冰點其實只有一步之遙而已,部分特殊的海底會有冰塊的存在,但是那些冰塊並不是普通海水,而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氣體在海底高壓低溫的環境下形成的固體。

目前在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海溝沒有發現海底溫度和壓力能使海水固化結冰的條件,馬里亞納海溝深處仍然是液態的海水,這是水壓遠遠超過淺的地方,而且馬里亞納海溝是地殼運動非常頻繁的地區,這個地區還有海底火山活動,所以會有不少的地方水溫會達到網路以上的高溫。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是比較小的,在廣闊的海洋下面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東西,人類目前的能力也只能了解海洋的皮毛,都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的確沒錯,8300多米的海底還有一些小型魚類生存,不得不說在那種環境下能生存的生物就是奇跡。

基本上海水深度每下降10米,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所以,馬里納亞海溝底部的壓力足夠有1000多個大氣壓。不過,即便壓力如此巨大,海溝下面的水仍然是液態水。

由於陽光的穿透能力有限,所以500米以下的海水深度,基本上就沒有陽光可以達到了。而馬里納亞海溝有10000多米,所以更是沒有陽光可以達到。故而海溝底部是一片漆黑,根本沒有任何光明可言。而沒有陽光,在加上壓力巨大而缺少對流,所以這里的海水溫度極地,雖然沒有達到0度,但是也相差不遠。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先生增加獨自一個人駕駛潛艇到達過馬里納亞海溝底部,他所看之處除了荒涼和黑暗之外,並沒有其它東西。這里沒有任何生命,就像是孤寂的宇宙中一樣,充滿了荒涼的感覺。

水有固態、液態、氣態和超臨界流體四種狀態。在正常的大氣壓下(一個標准大氣壓),0度時水結冰,100度時沸騰。但是,這些理化參數卻是隨著壓力變化而變化的。比如說沸點,大氣壓越高,沸點也越高。大氣壓越低,沸點也越低。不過不論怎麼變化,水都以這四種狀態存在。而通過查詢水的溫度-壓力和各個態之間的關系圖可知,1000個大氣壓、1-4℃左右的水,狀態仍然是液態。

所以,別看馬里納亞海溝很深,但水還是水,沒事變化。

馬里亞納海溝可不止1萬米深啊,那是一個陸地上生存的同學們絕對想像不到的世界。

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名字是查林傑海淵。1995年,日本海洋 科技 中心「海溝號」無人潛水器對其進行了第一次完整的測量。由於深海中光波及無線電波均無法應用於通信,「海溝」號採用光纜通信。操作人員在母船上對「海溝」號進行操作。「海溝」號進行了試樣採集及拍攝等考察活動,最後將一塊書有「海溝」字樣的紀念碑樹立在海底。

至今為止,直到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位深海探險者(瑞士工程師Jacques Piccard、美國海軍上校 Don Walsh、大導演James Cameron),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史詩之旅:成功探底11000米深的最深海底。客觀的說,還不如登上月球的人類個數多。

深海之所以讓人望而卻步,在於它巨大的水壓。陸地上的同學們,身上承受著1個大氣壓的壓力,相當於一平方厘米的面積上承受1.034公斤的壓力。馬里亞納海溝最深的地方海水的壓力相當於1100個大氣壓。當你在馬里亞納海溝底部行走時,你身上等於壓上了275000個人的重量。

而在馬里亞納海溝永恆般黑暗而安靜的世界中,溫度只有2℃。對於人類來說,這里不比地獄的環境舒服多少吧。

當然,不是所有的海底都是如此高壓、黑暗、寒冷,是生命望而卻步的深淵。

受到地熱和海底火山等的影響,海洋底部有熱液噴口的存在。在這些熱液噴口的周圍,水溫顆高達380℃,這是一種特殊狀況,被稱為超臨界水。當海底溫度、壓強達到臨界點後(T≥374.3℃,P≥22.1MPa),海水將處於特殊狀態,此時的液態水和水蒸氣將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道熱泉。

海底熱泉的出現,同時也帶來大量的硫化氫和硫酸鹽類。硫化細菌可以通過化學能進行有機物合成作用,為沒有陽光的海底,帶來一片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難得的深海生命綠洲。

按照生態學的觀點,一個完整的食物鏈中最重要的就是自養型生物,簡單的說就是綠色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等,它們可以通過日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機物,滿足自我生長繁殖的同時,順便提供免費的午餐給異養型生物。

深海這些都一無所有。當然對於只吃核輻射的哥斯拉等狂暴巨獸們,這都不是事,現不現身,就看它們的心情啦。但願人類好運吧!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如果說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那最深的溝就是——馬里亞納海溝了!這個海溝位於北大西洋西部海床,是兩個板塊的俯沖帶,太平洋板塊在這里俯沖到菲律賓板塊之下。

最高的山,有無數登山家成功登頂過;但是最深的溝,卻是很少有人能夠涉足。

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為11034米。所以,馬里亞納海溝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遠遠超過了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么深的水下面,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呢?待有書君一一道來!

一、水的狀態

有書君從小就學過,水的形態有三種:固態、液態、氣態!所以說,在一萬多米的海底,水自然而然肯定還是液態,因為水分子的結構還是及其的穩定的。

但千萬不要小看那裡的水,海水的壓強將達到1100個大氣壓,十分恐怖!那種恐怖是什麼概念呢?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突然出現在那裡,那麼在一瞬間,就會被水壓的粉碎。就相當於在一個成年男子身上,每平方厘米都有一隻大象在上邊趴著!

其次,由於光線只能穿透海面200米左右的深度。所以在一萬多米深處的水中,那裡可是真正無窮無盡的黑暗。要想見到陽光的影子,得往上游十公里左右。可以說,那裡的黑才是真的黑。

二、水的溫度

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水下,水的溫度基本穩定在3攝氏度左右,最低溫度也有1攝氏度,不會低於零度的。但水底就像陸地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黑暗、寒冷。

有些地方會受到地熱和海底火山的影響,有地熱噴口的存在,就像地面的火山口一樣。在這些熱液噴口的周圍,水溫就會高達380℃左右。

海底火山的出現,帶來大量的硫化氫和硫酸鹽類。硫化細菌通過有機物合成,為沒有陽光的海底,帶來一片難得的深海生命綠洲。也海底生物賴以生存的能量獲取點。就像太陽一樣為海底生物提供著生命所需的能量。

綜上所述,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處,水仍然是液態水,就是溫差和氣壓有些大。其它方面與我們常見的海水並沒有多大差別。但有書君認為,在這個海底世界中,就像茫茫太空一樣,仍然還有太多太多我們未知的東西等待人類去 探索 。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 情感 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超過11000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的海洋最深處。海水和空氣不同,這么深的海水,下面的海域壓力大的驚人,在最深處,甚至超過了1000個大氣壓。

而人類不藉助設備,一般也就能下潛一百多米,再深入一點,會面臨諸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身體不能正常供血,造成心臟衰竭、昏厥等情況。那麼,在這么深的海水裡,如此高的壓強下,最深處的水還能以液態的形勢存在嗎?

化學知識告訴我們,隨著氣壓的升高,水的冰點會有所提升,也就是說,氣壓高到一定程度後,就算是零上好幾度,都可能結冰,所以,在超過1000個大氣壓的海底,我們有理由相信下面已經結冰。

1960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坐了特製的潛水器,終於下潛到了這片海域的最下端,這里的氣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但是在下面並沒有發現什麼冰塊。對這一區域的海水測溫後,大家發現這里的水溫在2度左右。也就是說,起碼在這次的 探索 中,我們並沒有在這片海域中發現冰塊。

如此深的海域,下面處於絕對黑暗的狀態,根本沒有任何光線能夠照下來。所以下面的海水得不到任何的溫度補充,幾乎永遠處於一片冰涼的狀態。但是兩度的水溫,為何能保證海水不結冰呢?按理說,這么高的氣壓,很可能會結冰了。

韓國的科學家曾經對常溫下的水做過實驗,在1萬倍的氣壓之下,常溫下的水有了結冰的跡象。那麼,2度左右的水,確實是有可能結冰的。但是,別說在1960年沒發現,在後來的 探索 中,也從未發現下面有冰塊的存在。

原來,水在高氣壓下會結冰,但是像韓國的那個實驗,是用純水測試的,一旦在水裡融入一些雜質,結冰溫度也會受到改變。我們知道冬天下雪以後會撒鹽來融雪,就是因為氯化鈉易溶於水,而含鹽的水是不能結冰的。

相信大家也知道,海水裡面含有大量的鹽分,我們吃的鹽以前有很多都是從海上曬出來的。所以海水裡面含有大量的鹽,當然還有其他的金屬離子,最終就導致了,即便是氣壓很高,溫度很低,海水都不容易結冰。

這片海溝的形成,和大陸板塊撞擊有關,而因為這樣的撞擊,導致在這片海域中不斷發生著強烈的火山噴發。

在靠近火山口的地方,因為熾熱的岩漿的作用,這里的水域常年處於「燒開」的狀態,溫度達到可怕的300多度。所以,究竟下面的海水有多少度,這個問題是不好回答的,低的地方有兩度左右,高的地方有幾網路,那處於這兩者之間的海域,顯然溫度處於一個中間的水平。

當然,我們對海底的探測,甚至還不如對月球的探測來的多,在那些為探測到的區域,究竟有沒有冰塊,這個誰也說不準。

馬里亞納海溝就位於西太平洋,在關島附近,全長2500多公里左右,寬只有70公里左右,非常狹長。

這條全世界最深的海溝,水深大部分都超過了8000米.

最深的地方——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的深度達到了10000米以上,也是世界的最低點。是把珠穆朗瑪峰扔進去也露不出頂的水平。

轉換關系如這張圖所示:

橫坐標是溫度,縱坐標是壓強,藍色、綠色、黃色的區域分別代表著水的固態、液態和氣態形式。當氣壓為一個標准大氣壓時(~100kPa),液態水在0℃時凍結成冰,100℃時達到沸點,這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況。

當壓強增大但不超過100MPa時,水在固液態之間轉換的臨界溫度其實變化並不大,基本還在0℃左右。但是當壓強增加到一定程度,達到10GPa以上時,水就難以再以液態形式存在了。另外隨著壓強升高,水的沸點也隨之升高,當壓強達到10MPa時,要到300℃的時候水才會沸騰。

然後就來看,海溝底部的溫度到0℃了嗎?沒有。

由於陽光無法抵達海洋深處,在海表面到海洋1000米左右深度的水溫是逐漸降低的,但到1000米以下溫度變化就不太大了。

另外呢,海溝底部也不是處處溫度都這么低。有一些地方存在著熱液噴口(通風口),這些噴口附近的溫度能達到300℃甚至更高,但是因為海底壓力大,噴出的物質也不會沸騰變為氣態。熱液噴口的存在還是很重要的,排出的礦物質能夠讓深海的生物維持生命~。

馬里亞納海溝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溝,最深可達—11034米。那麼在那麼深的地方水還是液態嗎?當然,水當然是液態,即使在那麼深的地方壓力是那麼的強大,但是水分子的性質是及其的穩定的,液壓機就是利用的這個原理。

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馬里亞納海溝的海低溫度一般為2℃左右,但是也有的海域受地熱的影響,溫度可高達380℃左右。

地熱就是海底火山,水流進火山裂縫,溫度被極速升高變成高溫氣態。而後從裂縫中再次噴出來,這時高溫氣體的溫度會被周圍的海水吸收中合重新變成液態。如此反復,海底的溫度就變的非常的高。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種溫度下居然還存活著小魚和小蝦。
水的沸點其實與壓力有關,在我國青藏高大氣壓稀薄,水只能上升到84℃~87℃就被蒸發了,而在珠穆朗瑪峰水的沸點只有73.5℃。這說明在高的地方是燒不開水煮不熟飯的。

而在深一萬米多的海溝里,可以想像得到,大氣壓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水的沸點是非常高的,不像在地面一樣水最高加熱到100就蒸發了,而在深一萬多米的海底,水的溫度則可以達到很大很大。所以說:在海底可以把東西煮的徹底熟透了。

先放結論:水深超過1500米之後,海水的密度就不再會有多大的變化了,即使是10000米深,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10000米深處的水的密度情況與1500米深處的水的密度是相似的,所以10000米深處的水當然還是液態的,本人還從未聽說過固態的水。

這並不是說水不可被壓縮,只是水的可壓縮性很小很小,特別是液態水與固態水分子的分子間距相差不大,所以水很難被壓縮。

通常我們說的是海底的水壓大,並不是說海底的水密度大,這個要搞清,通常情況下,隨深度每下降10米,水壓增加一個大氣壓,那麼在海底10000米深處,大約相當於1000個標准大氣壓,這樣的水壓不足以使液態水的分子間距變小,故而在10000米深處,水依舊是液態。

隨著深度的增加,陽光無法進入,溫度開始下降,到了深海處,陽光已經不可能進來了,海底的溫度大部分是由地熱供給,溫度大概在2-4攝氏度之間,在少數的地熱富集的地域,水的溫度非常高。

文/科幻船塢

圖/源自網路,侵刪

一家之言,歡迎您們的補充!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深度達到11034米深,整體寬度大約70公里,最深的地方位於斐查茲海淵。

大導演卡梅隆曾拍攝一個紀錄片親自駕駛下潛器下潛到10929米深的海底,下潛了大約兩個小時之後在海底探測三個小時作用,海溝底部漆黑寒冷測得溫度大約是4攝氏度。不僅寒冷而且高壓,簡單計算一下每下降十米大約是一個大氣壓強,那麼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壓強達到1100個大氣壓大約是110Mpa。

陽光穿過海面最多也就作用到一二百米的深度,在這個層次有植物類可進行光合作用。繼續往下沒有陽光照射,溫度會越來越低。到達海底大約溫度是4攝氏度左右。如果海底有火山或者熱泉,那麼溫度就不一樣了,這里的熱量來源就是地球給提供的了。

海底熱泉周圍的溫度一般處在300~400攝氏度中間,有的地方會超過400攝氏度。有的人可能會問400攝氏度的水不早都成了水蒸氣了嗎?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狀況,被稱為超臨界水。當海底溫度、壓強達到臨界點後(T≥374.3℃,P≥22.1MPa),海水處於特殊狀態,這個時候水在高溫下膨脹的密度與水蒸氣在高壓下被壓縮後的密度相等,這意味著此時的狀態就是液態水和水蒸氣的融合狀態,性質也變得特殊。

海底熱泉的出現會從地球內部帶上來大量的硫化氫和硫酸鹽類,硫化細菌可以通過化學能進行有機物合成作用,這樣在沒有陽光的海底,也有了類似於植物的生物鏈基礎。一些濾食性動物也有了食物來源。

有生物學家認為海底熱泉很可能是地球生命的搖籃,一切都是從海底黑煙囪起步的。

『叄』 離日本最近的海溝是什麼

離日本最近的海溝是日本海溝。

日本海溝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本州之東。深度超過6000米;最深處在伊豆諸島東南側,深達10374米,是世界上深海溝之一。向南艇琉球海溝同已知的世界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相連。

位於西北太平洋、日本列島東面深邃海底窪地。是從千島海溝,經小笠原海溝,延伸到馬里亞納海溝的一系列窪地之一。其北部的塔斯卡羅拉海淵(Tuscarora Deep,8513公尺。一度被認為是世界的最深點,已知最深點在馬里亞納海)。


成因

板塊理論(當今主流地質理論)的觀點認為,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碰撞,太平洋板塊俯沖在亞歐大陸板塊下面,俯沖處形成了日本海溝,亞歐大陸板塊被抬升形成了日本島弧。

日本列島位於西太平洋中,它所在的位置正是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的地方,基本上全部位於三者交界的亞歐板塊之上。在日本列島的東邊,緊貼著日本列島的位置都是很深的海溝,從北到南分別有千島海溝日本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和沖繩海溝。

這四大海溝中最深的是馬里亞納海溝,已知最深處深達11,034米,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要多出2000多米,但實際上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也都是極深的海溝,平均深度和馬里亞納海溝差不多。沖繩海溝稍微淺一點,但平均深度也在5千米左右,最深度則超過了7500米。

『肆』 每天了解一點地理知識-世界十大海溝

海溝是位於海洋中的兩壁較陡、狹長的、水深大於5000m(如模里西斯海溝5564m)的溝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到10000米以上(馬里亞納海溝11034m)。

海溝是岩石圈板塊的匯聚型板塊邊界(消亡邊界),大洋岩石圈板塊在此俯沖、消亡。主要分布於環太平洋地區,也見於印度尼西亞以西的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海溝與島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東部,海溝與陸緣火山鏈相伴隨。

海溝有以下特徵:

1:海溝長一般在500~4500千米,寬40~120 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海溝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橫剖面呈不對稱的V字型,近陸側陡峻,近洋側略緩。

2:海溝兩側普遍具有階梯狀的地貌,地質結構復雜,發育藍閃石片岩相高壓低溫變質帶。海溝中的沉積物一般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濁積岩。海溝是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之間的接觸過渡帶。

3:海溝的兩面峭壁大多是不對稱的"V"字型,溝坡上部較緩,而下部則較陡峭。平均坡度為5度到7度。偶爾也會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4:沿海溝分布的地震帶是地球上最強烈的地震活動帶。震源通常自洋側向陸側加深,構成自海溝附近向大陸方向傾斜的震源帶。

海溝分布在活動大陸邊緣,主要見於環太平洋地區。在太平洋西部,海溝與島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東緣,海溝與陸緣火山弧相伴隨。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有少數海溝。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也都位於海溝附近。海溝與島弧緊密共生構成統一的弧溝系。大多數海溝位於島弧向洋一側;也有少數海溝見於島弧陸側的邊緣盆地中,如南海東緣的馬尼拉海溝、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和珊瑚海的新赫布里底海溝等。這些海溝除長度較小外,其他形態特點與一般海溝無異。

1:馬里亞納海溝

最深11034米,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溝,也是地殼最薄之所在。該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方海床,即靠近關島的馬里亞納群島的東方。此海溝為兩大陸板塊輻輳之潛沒區,太平洋板塊於此潛沒於菲律賓板塊之下。海溝底部於海平面下之深度,遠勝珠穆朗瑪峰海平面上之高度。

最深處在斐查茲海淵,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這條海溝的形成據估計已有6000萬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溝的一部分。

2012年3月,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獨自乘坐潛艇「深海挑戰者」號,下潛近11千米,探底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關島當地時間26日7:52,即北京時間5:52,卡梅隆成功下潛至世界海洋的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海淵底部,當地時間26日上午返回水面。這是人類第二次探底馬里亞納海溝,卡梅隆是單槍匹馬潛至這一「地球最深處」的第一人。

2:湯加海溝

最深10882米,在太平洋中南部湯加群島以東,北起薩摩亞群島,南接克馬德克海溝,全長1,375公里,寬約80公里。平均深6,000米,最深達10,882米。

太平洋板塊在澳大利亞板塊的東北角潛沒於湯加板塊,湯加海溝及其弧前在兩塊板塊之間的岩石圈形成了活躍的潛沒帶。湯加海溝從在紐西蘭北島以北的克馬德克群島伸延至湯加板塊以北,成為轉形斷層。兩塊板塊以每年約15厘米的速度聚合,但最近全球定位系統量度得出海溝北部的速度是每年24厘米,這是全球板塊移動最快的速度。

3:日本海溝

最深10682米,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群島東側南北分布的海溝。北連千島海溝,南接伊豆諸島東側小笠原群島附近的海溝。

長890公里,寬100公里。平均深度6,000米。本州島鹿島灘東部深8,412米,最深處在伊豆諸島東南側。

4:千島海溝

最深10542米,是在太平洋千島群島附近的一個海溝。位於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以及日本的北海道東側。千島海溝是一系列海溝的起點,從白令海的西南邊緣延伸到菲律賓海溝(民答那峨海溝)的南端。

5:菲律賓海溝

最深10497米,位於菲律賓群島以東的海溝,從呂宋島之東北方伸延至印尼哈馬黑拉的摩鹿加群島,長約1,320公里,寬約30公里。

菲律賓海溝形成的原因是板塊的碰撞,由玄武岩組成的較重的菲律賓板塊以每年16厘米的速度沉到由花崗岩組成較輕的歐亞板塊之下。兩塊板塊的交匯之處就是菲律賓海溝。

6:克馬德克海溝

最深10047米,長約1500公里,平均寬度60公里。克馬德克海溝是南太平洋底的溝槽,位於太平洋南部克馬德克群島以東,與湯加海溝相接。

7:波多黎各海溝

最深9219米,位於大西洋北部,波多黎各島北9218公里,長約1550公里,平均寬度120公里。此海溝與兩個地帶的相互作用有關。

一個是沿著小安的列斯群島的火山島弧向南的隱沒帶;另一個地帶是一個主要的轉換斷層或板塊邊界區域,位置在古巴與伊斯帕尼奧拉島之間,穿過開曼海溝直至中美洲岸邊。科學研究得出如果在斷層沿線發生地震可以產生顯著海嘯的結論。

8:新赫布里底海溝

最大深度9174米,為珊瑚海的最深點。海溝長1200千米,寬約71千米,面積84,000平方千米。在新赫布里底群島南端呈螺旋狀彎曲,與湯加海溝的北端形成一斜對稱。該海溝是等深特性的一例,它的存在可從新赫布里底地震帶得到證明。由德國海軍艦只於1910年首先發現。

9:布干維爾海溝

最深:9140米,位於太平洋西南面,布干維爾島以西9140公里。

10:阿米蘭特海溝

最深9074米,印度洋最深海溝。位於塞席爾群島之南,切割了連接塞席爾諸島、普洛比頓群島、馬達加斯加島的洋脊頂部。最深點位於阿爾澳悉斯島西方。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