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爛槍有哪些

日本爛槍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1-12 21:38:20

『壹』 二戰最好和最差的手槍分別是什麼

二戰時期最好的手槍是美國的M1911半自動手槍,M1911半自動手槍研製與上世紀初期,在1911年被美軍選定為制式武器,並且在第二年開始大量裝備美軍。M1911手槍採用了11.43mm的手槍彈,威力和穿透性都十分的出色。在實際使用中,M1911手槍的表現十分出色,故障率低於同時期的其他手槍,可靠性和耐用性都屬於同時期手槍中的佼佼者。

二戰後期日本大量採用萬歲沖鋒,美軍使用的步槍比較短,在近身拼刺的時候不佔優勢。而美軍通過大量裝備M1911手槍,在近戰的時候能夠連續射擊日軍,讓日軍的拼刺戰術無法發揮威力。因為M1911手槍的性能優秀,在二戰結束之後,M1911手槍仍然被廣泛使用,一直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新式手槍被取代掉。

『貳』 二戰時日本軍隊使用的手槍有哪些

1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二戰時日軍主要裝備便衣偵察部隊和特高科。
2 南部式16連發自動手槍
3 一式將佐手槍,這種手槍是日陸軍高級軍官出席重要禮儀場合時配戴的禮儀手槍。
4 二式將佐手槍,日軍中高級軍官的禮儀手槍,使用南部子彈,裝彈8發,有效射程50m,最大射程600m。服役時間1943年-1945年。
5 杉浦式將佐手槍,同為日陸軍高級軍官禮儀槍。性能幾乎和一式將佐手槍相同
6 稲垣式將佐手槍,使用南部子彈,也是禮儀手槍
7 南部26年式轉輪手槍,於1893年研製成功,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為日本第一種自製的制式手槍,口徑為9mm,裝彈6發,有效射程50m,最大射程700m。日軍共生產了6萬多支。
8 南部十四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二戰時日軍主要裝備將校級軍官,它的外形幾乎模仿德國的魯格手槍。該槍是二戰時最爛的手槍。服役時間1925年-1945年
9 南部九四式手槍,由南部麒次郎設計,服役時間1934年-1945年。該槍日軍大概生產了72000多支。
10 二戰末期,日本為了本土決戰的需要,生產了一批簡陋的手槍發給民眾。這種手槍只有一個特點-簡陋。據說還有一種容彈量50發的沖鋒手槍。

『叄』 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的王八盒子性能怎麼樣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步兵制式裝備當中,除了三八式步槍堪稱經典栓動步槍以外,其它槍械的質量都相當堪憂。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抗日軍民稱之為「歪把子」或「歪脖子」輕機槍,採用漏斗供彈,6隻5發彈夾,一次性壓進漏斗,由於全槍供彈系統存在嚴重缺陷,需要副手提個刷子,不斷地給子彈上油,否則,歪把子輕機槍在射擊時極易發生卡彈故障。

九二重機槍,份量死沉死沉,高達55公斤和63公斤兩種型號,採用30發保彈板供彈,持續射擊能力較差,且故障率極高,也需要副手拿把刷子,不停地給保彈板刷潤滑油,採用工具校正極易損壞的保彈板。

至於本文的主角王八盒子手槍,都已經稱作「王八」了,這把手槍的性能,就可想而知了。

至少在老美眼中,與伴隨他們的親密夥伴M-1911A1式手槍一比較,就認為日軍的王八盒子就是垃圾貨色,說是有時想自殺都困難。

原來此王八盒子槍故障率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非常高,朝自己腦袋開一槍,還不一定會打響,因為撞針說不定恰巧就斷了,且常常發生卡殼,擦槍走火,真是一把令人匪夷所思的槍械。

王八盒子,是抗日軍民的叫法,蓋因皮質槍套非常像甲魚,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圓鼓鼓的槍套蓋子外型,真的挺像王八模樣,當然,王八的詞彙明顯有對侵華日軍的鄙視成分在裡面。

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的王八盒子,即大正十四年式手槍,仿德國P-08魯格手槍,以日本當時的工藝,仿製出來絕對粗糙,槍重不足1公斤,口徑8毫米,彈容量8發,有效射程50米,盡管有空倉掛機結構,但其性能並不穩定。

不可否認,王八盒子的指向性不錯,能提高持槍者的反應時間和射擊精度,威力不是很大,只能當軍官佩槍,用於自衛而已,當作進攻武器就欠缺了,但射擊精度尚可。

王八盒子存在的毛病就是撞針容易折斷,佩此槍者,需要多帶幾根擊發撞針,以防萬一,且常發生卡殼事故,容易擦槍走火,不僅日軍,就是缺槍少炮的中國軍隊,也非常嫌棄中看不中用的王八盒子。

在國內抗戰劇中,表現威風凜凜的王八盒子,其實是把差勁的手槍,距離稍遠,即便是連一塊木板都打不穿,《亮劍》中獨立團團長李雲龍說打不透門板,擊殺人員就很難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日本王八盒子手槍幾乎可以堪稱二戰最爛手槍,不僅中國士兵鄙視這款爛槍,使用這款槍的日軍上下也是抱怨連連,軍官甚至在危急時刻自殺都不會先考慮用這個手槍,主要是「王八盒子」的性能讓人不敢恭維。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外號「王八盒子」,是二戰日本軍官最常用的一款制式手槍,上到將軍下到基層軍官,「王八盒子」無處不在,這款手槍還廣泛配備與偽軍、警察等部隊。南部式手槍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南部大型十四年式手槍,發射8x22mm南部式手槍彈;而另一種南部小型十四年式手槍口徑較小,發射7x20mm南部式手槍彈,從槍身看,南部式頗有些像德國的魯格P08手槍,所以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又被稱為「東方魯格」。

但「東方魯格」也就僅此而已了,魯格P08身為最早的半自動步槍,射彈流暢,在二戰期間也成為了盟軍士兵爭相拾取的戰利品,而到了地球的另一邊,美軍士兵對「東方魯格」確是另一幅態度,大有放在馬路上都無人問津的感覺,美軍士兵甚至一度嘲笑南部十四年式手槍「自殺都費勁」。

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在撞針上存在重大的設計缺陷,由於在這款武器設計時採用了結構簡單且不成熟的反沖式發射技術,所以經常會出現撞針擊發無力的情況,甚至在潮濕或者寒冷的情況下,撞針還會發生斷裂,至於其他機械故障如卡殼、掉彈匣等,那就數不勝數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遺憾,薩沙寫過王八盒子手槍的文章,但從來沒打過。

這種槍,現在可難找了。

可以這么說,二戰日軍的手槍設計是最爛的。

王八盒子主要問題是設計不合理,故障率高,子彈威力小,人機功效差。

王八盒子的故障率非常高,這主要是設計的問題。

我國在90年代初,東北曾經發生過2個持自動步槍的小子殺人報復,然後拖槍逃走。

在警匪槍戰期間,一個法警正好騎車送愛人下班,路過現場。

這個法警很有正義感,讓妻子先離開,自己拔出手槍摸了上去,參加槍戰。

因為法警是從後面偷偷摸上去的,2個歹徒都沒看見他。

法警突然對准1個人開槍,後者根本沒有來得及反應。

眼見只要打倒這個歹徒,再朝傍邊另一個歹徒開槍,2個小子就都死了。

誰知道,槍卡殼了,子彈沒打響。

2個小子立即開槍還擊,法警身中數彈犧牲。

法警手持的手槍,就是王八盒子,當年日本人留下的槍。

其實王八盒子即便是新槍,也經常卡殼,一般是撞針問題,也有彈匣的問題。

另外就是子彈威力小。

王八盒子的8毫米子彈,穿透力太弱。這種子彈打人體還可以,但穿透力非常弱。

日軍軍官認為,子彈射不穿中國人的門板,也打不穿土牆。

而中國游擊隊常用的盒子炮,威力很大,一槍可以射穿幾毫米的鋼板。

王八盒子威力小,只能用於軍官自衛,不太適合用作軍用進攻手槍。

還有就是人機功效差。

樣式差不多的德國魯格手槍的人機功效很好,射擊的感覺很舒適,握槍也很爽。

但王八盒子的槍把太細,稍微大一些的手掌握起來就非常變扭。

而且手槍的中心不對,射擊的時候槍口會發飄,對於連續射擊非常不利。

等等。

先說下王八盒子(南部手槍)常見的8x22mm有早期和晚期兩種,絕大多數出現在戰場上的都是晚期型的南部十四式。

性能方面的話他用的8x22mm南部手槍彈動能大概是280焦,和美國的.380彈差不多。和當時的一票軍用手槍彈,比如.45ACP、7.62托卡列夫、9mm帕彈他們比起來是弱不少的。

這是和M1911的比較,那第四行是實測動能(換成焦耳的話

335tf.bls

本來吧,考慮他彈頭口徑小,停止力差也就算了,貫穿可能會好點吧。然而松木板貫穿試驗也完全弱於M1911,更不用去和 9mm帕彈比了。

所以,個人傾向於覺得,南部14這王八盒子壓根就不適合作為軍用手槍。相對來說更適合作為自衛手槍,和他動能差不多一水手槍用以貼身攜行自衛是差不多夠用了。

這把手槍的設計上看起來挺像魯格P08的,但實際上他的結構更類似C96盒子炮。可以說是把兩種德國手槍結合起來抄的產物。

人機功效上日本的輕武器一向來淚流滿面,而且勤務性很差,說王八盒子質量差的倒不如說他太吃保養,一但不到位就容易出現擊針斷裂,卡彈之類的故障。但輕武器這玩意本身就不該這么金貴,這是本子腦抽的產物。再者,當年繳獲的王八盒子咱們沒人用不是因為這貨太差,主要是因為8x22mm子彈太難找。

南部十四式,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王八盒子」,因為它的槍套打開,十分像一隻王八,加上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所以叫「王八盒子」。放在皮質槍套里別在腰上個頭精巧的叫「擼子」,而有肩帶,同樣是在皮質槍套里體型大的,則叫「盒子炮」,還有一種雞腿擼子,則是外形像雞腿,所以有了形象的別名。

它是日本陸軍大將南部鱗次郎設計,是以南部陸式手槍為藍本,由名古屋兵工廠製造,由於只有日本將校級軍官才可以配備,所以它非常在我軍以繳獲武器為主的年代非常難得,那麼它的實用性如何呢?

第一,打中非死即殘。

它的瞄準線很長,所以命中率高,子彈傷害非常大,只要被擊中,可不像電視劇里一個窟窿眼就能完事的,非死即殘。

第二,關鍵時刻卡殼。

雖然出身好,但是卻不怎麼好用,關鍵時刻撂挑子,卡殼是家常便飯,它的手槍口徑是日本軍方新制式手槍的標准八毫米,而且子彈可以和其它同等型號的通用,所以繳獲以後多用於便衣偵查和地方武裝。

第三,保險裝置。

南部十四式個人認為最好的優點就是有空槍保險機構,以前的槍支有的取下彈匣後,里頭還保留著一顆,有些新兵不知道或者老兵大意時,一旦不小心扣動扳機,就會發生走火的情況,非常容易誤傷,所以有了這個保險,即便彈夾會稍微往下抽動幾毫米,扣動扳機也射不出子彈,非常安全。

第四,人性化設計。

槍把和槍管之間的軸線夾角,是個鈍角,適應於人的習慣,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提高射擊的准確度,提高持槍者的安全系數。

總結南部十四式,就是設計簡單,容易生產和故障維修,精度高,但是易卡殼。

目前只知道這些,有不足的地道請指正。

我們所說的王八盒子就是,日本南部14年式手槍。這是一種發射8毫米子彈的半自動手槍,一共生產了28萬把。這種手槍從外形看有一點像德國的魯格手槍。

但是,設計完全不同,這種手槍一開始沒有保險機構,後來到了1934年才增加了彈匣保險。隨後解決了擊針設計問題,早期南部14年式手槍的擊針有問題,經常發生斷裂或者擊發無力的情況。

到了後期版本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南部14年式手槍的特點和所有日式武器差不多,都是瞄準基線很長,射擊指向性和准確性比較好。但是,威力比較小,因為選擇的8毫米子彈,初速只有320米,槍口動能338焦耳。而我國使用的毛瑟駁殼槍初速可以達到430米,槍口動能514焦耳。

也就是說南部14年式手槍的威力太小,差了一個檔次。我國雖然在抗戰時期,重武器不好,但是在手槍上面,可是所有世界大廠名牌手槍都有,各種毛瑟,勃朗寧,柯爾特,薩維奇,阿斯特拉和雷明頓等各種名牌手槍,都批量出口。

在手槍方面,我國在抗戰時期,起碼比日本先進了1-2個檔次,日本手槍完全不夠看的。我國當時的主要手槍用戶是,中低級軍官,游擊隊,富裕人群,民團,警衛,甚至是一些虎嘯山林的人物。

在特殊的環境和需求下,我們要求手槍威力大,裝彈量多,可以在短時間內擋得住對手的多人進攻。日本南部14年這種槍套好像王八一樣的手槍,威力小,裝彈少,還經常出故障的手槍,就是游擊隊也不喜歡。

14式南部手槍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8×22mm南部手槍彈威力太差,另一方面是相比於南部A和B型自動手槍,14式南部簡化設計降低成本的設計碰上戰時生產質量下降,最終產生了嚴重的可靠性問題。

作為一款二戰時期的軍用手槍彈,8×22mm南部手槍彈以威力小聞名。該彈的初速在300米/秒以下,但蘇聯方面的記錄認為初速能夠達到350米/秒,但即便如此,該彈是當年少數公認的亞音速彈。戰後蘇聯國內有些黑 社會 專門用14式南部改造消聲手槍,據說聲音很輕,而且後坐力十分舒適,子彈比一般0.22英寸消聲槍威力更大一些,,但穿透性差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殺手經常會對子彈進行改造。當然,考慮到蘇聯自己的托卡列夫彈是有名的一槍兩洞,南部這種打不穿身體的子彈反而有助於提升停止作用。

據說8毫米南部彈是7.65毫米巴拉貝魯姆的仿製型,但後者的動能要高不少。初速過低的問題使得該彈很不適合作為沖鋒槍子彈,蘇聯測試發現該彈在沖鋒槍上的有效射程也很難超過100米,而蘇聯自己的波波莎200米以外精確度和殺傷力仍然十分可觀。

雖然國內一直認為南部是德制魯格的仿製型,但實際上該槍是魯格的臉,駁殼槍的心。整個設計不算先進,但根據日本軍方的需要進行了不少修改,例如增大扳機護圈,以滿足高緯度地區佩戴手套使用的需要。14式南部基本是日本對早期南部式自動手槍進行簡化的產品,要知道南部B的售價大約相當於當時尉官三個月的薪水。

至於該槍到底是不是垃圾,就顯得見仁見智。至少威廉布魯斯等人認為南部自動手槍的設計不算太差。1949年以南部作為模板的魯格Ruger 標准型手槍問世,到現在為止都是相當有趣的0.22英寸手槍型號。

王八盒子的缺點網上已經說的很多了,再說一遍還是炒剩飯。說點我個人的體會吧。七十年代我因為工作關系,接觸過不少舊雜式武器,其中就有王八盒子,當時是有槍無彈,後來費了很大事找到了六發,其中一發還是臭火。又找了一支皮相較好的槍,到靶場上砰砰砰打了出去。五發子彈的體會;第一,威力還是可以的,穿透力,侵徹力比起駁殼槍是差了點,但比起同時期的擼子,一點不輸。第二雖然握持有些別扭,但指向性特別好,幾乎不用瞄準,很容易上靶,短兵相接時可以大大提高持槍者的反應時間和射擊精確度。

五發子彈的體會,只是管中窺豹,肯定不全面,供發燒友們參考。

只是針對武器而言,看官們別往民族感情上扯。

日本王八盒子學名是叫南部十四手槍!是日本當時一個叫南部的大佐仿製的德國魯格p08手槍!只不過學藝不精,很多關鍵零件不過關,比如撞針無力,折斷!也是日本在二戰時期性能最差的手槍,沒有之一!

連咱們當年八路軍繳獲了都不樂意用!十米開外子彈都會跑偏!這么說都不誇張!

謝謝大家,不足之處請指正,我自虛心接受!

如果提起日本大正14式手槍或者南部14式手槍,知道的人也許並不多,但說到「王八盒子」,恐怕可以說盡人皆知,無人不曉,在許多中外二戰題材的影視劇中,它常常作為日本軍官的標配武器登場。

1925年,也就是日本大正天皇十四年,日本軍方為將佐軍官設計了一種制式手槍,並採用了德國魯格手槍的外形設計,當時正值大正14年,因此將其命名為大正14式手槍,也叫南部14年式手槍。1926年由名古屋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在侵華戰爭時期,大量裝備日本部隊。

這種槍是用皮質槍套並用背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槍套的蓋子採用了圓形鼓面硬殼造型,看上去圓鼓鼓的槍套蓋子活像一隻王八的蓋子。在我國民間,王八一詞是罵人的話,帶有絕對的貶義,因此老百姓形象的稱之為王八盒子,以此來表達對侵略者的仇恨和憎惡。

而說到它的性能,遠沒有影視作品中那樣威風。在北方寒冷的地區以及南方潮濕的地區經常會卡殼,導致射擊停頓,而且穿透力極差。抗戰時期我國軍民繳獲了不少王八盒子,八路軍中有種說法是連厚一點的門板都打不穿,甚至五層棉被就能擋住王八盒子的子彈。而且撞針硬度不達標,容易折斷,擊發無力,還經常走火,但它的近距離殺傷力較強。
但總體來說,這實在是一款設計糟糕的手槍。

『肆』 二戰日本的手槍

南部式與南部14式(均被人稱為「王八盒子」,均仿盧格08,被盟軍繳獲後曾被士兵以「東方盧格」的稱號在紀念品市場上大賣。性能格外爛,精讀不高,火力不夠,極易卡彈,還有一個很被人詬病的「假空倉掛機」(就是彈打光時套筒不會復位,但卸下空彈匣後自動復位。另外還有一些士兵裝備M1936(就是毛瑟20響),性能很好,好像我軍一部分這種槍就繳自日軍手裡。

『伍』 世界上最爛的幾種槍械,最後一種士兵們經常

1.Mars手槍,製造結構很復雜,操作起來也很復雜,在開槍的時候頭要離它遠一點,不然彈殼就會彈到射手的頭部。可靠性很差,射擊精準度低,火力很小,是一種很差勁的手槍。由於該槍的各項性能都很差,生產的是數量是很少的,很少有人看到這種手槍。

5.紹沙機槍,槍身很長,製造結構很復雜,非常笨重,攜帶很不方便。半圓形的彈匣只能裝二十發子彈,還經常發生卡殼的現象。火力很小,經常會出現各種故障,在射擊的時候振動很大,精準度很差。在戰場上,士兵們經常破口大罵,被稱為最爛的機槍。

『陸』 世界上最爛的手槍是哪款槍

日本仿製德國魯格P-08的「南部十四式手槍」,這種手槍幾乎沒有什麼優點,缺點倒是一大堆。
1,其撞針脆弱,容易斷,因此士兵有時候自殺都不能如願。有的軍官甚至要多帶一枚撞針在身上。
2,其扳機圈太小,如果帶著手套就無法保證手指能塞進扳機圈並不觸動扳機。因此在寒冷的東北作戰的日軍就蛋疼了,要麼就冒著走火的危險使用手槍,要麼就脫了手套忍受寒冷使用手槍...
3,其使用的8毫米手槍彈口徑獨特,初速低,動能小,侵徹力更差,甚至無法穿透一些較厚的木門。但據說該彈停止作用比較好,殺傷效果類似空尖彈。
4,彈匣解脫鈕太低,有時候打著打著就不響了,一看,靠,原來是不小心按到解脫鈕,彈匣掉下來了...這在近戰中有多危險?
5,可靠性低,經常卡殼。
6,精度差,子彈稍遠一點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
...
雖然缺點很多,但這槍也並非一無是處,近戰時南部十四式可以很方便瞄準,概略瞄準極佳。

『柒』 日本62式機槍很垃圾嗎為什麼都說它不好

談起日本的常規武器,在所難免會想到到抗日神片里的"歪把子"機槍和"三八大蓋"自動步槍。這種二戰前期產品研發的槍支盡管不如那時候最優秀步兵團常規武器,但好賴可堪一用。可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陸地自衛隊武器裝備的下一代62式機槍,基本上是日本常規武器產品研發有史以來的黑料了。在部隊的用戶評價還比不上二戰時應用的"歪把子",更有兵士在應用該槍以前,要求神明庇佑不必出事了。

「歪把子名字」的由來

實際上「歪把子機槍」很多人都是在疑惑既然是機槍,怎麼會有那麼土的名字呢?而這就需要從歪把子的外觀設計談起。1904年,日俄對決,那時候日本和俄羅斯為了更好地在我國東北三省在中國的土地以上暴打,這一戰盡管最終是以日本的獲勝而結束,而日本也由於此役步入帝國主義隊伍。但是這一戰日本的損害並很大,由於這一戰她們看到了機槍針對步兵團的破壞力,而日本在機槍層面便是一個薄弱點,因此就准備產品研發一款歸屬於自身的機槍。

那麼總結一下這把槍的毛病主要就是:

1、槍管壁太薄,熱容差、精度差。

2、膛壁太薄,易過熱導致彈殼黏膛,而且需要過量進氣以及一套復雜的抽殼減速機構來避免抽斷殼的問題。

3、過量進氣導致機框後坐沖量很大,需要加強機匣壁,導致槍管重量白減。

4、後置的扳機阻鐵可能導致一打就停不下來。

『捌』 二戰時期,日本的王八殼子「南部14式」手槍,真的爛到用它自殺都死不了嗎

美國兵說的「南部14式」手槍連自殺都無法保證,就是說這個手槍的質量,性能,都無比垃圾,就這槍還只有日本軍官才能擁有,普通小士兵是用不上的,據說他的射擊精準度非常高,可能是因為比較小巧、比較薄的原因,子彈傷害力也是很強大的,但是前提是手槍在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這把槍是好槍。

我覺得它把所有槍的缺點都統一到了一起,然後自己無優點可言,二戰結束以後對這把槍又進行了改進,不過依舊還是有各種問題,人家都是優秀出名,這把「南部14式」手槍同樣出名,太差出名,自殺卡殼,不想自殺的走火了。

『玖』 歪把子是什麼機槍

在看《亮劍》的時候,李雲龍撤退,李雲龍說不捨得機槍,他的說這個機槍俗稱歪把子,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歪把子是怎麼回事。

歪把子機槍的正名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並不是因為機槍把子是歪的),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實戰證明,槍械的結構越簡單,可靠性也就相對越高;反之,可靠性則越糟。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採用的這種供彈方式和槍械構造,結構與動作過於復雜。自然就存在高故障率的隱憂。

可以說,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一挺獨具特色的機槍,但不是一挺十分優秀的機槍。甚至可以說是一隻爛槍,遠遠不及國民黨中央軍裝備的ZB-26輕機槍。

歪把子讓日本士兵苦不堪言,抗戰至韓戰,中共敵後游擊隊,解放軍都曾大量使用,小鬼子真是不好伺候

總的來說,「歪把子」是一挺獨具特色的機槍,但也的確不是一挺性能良好的機槍。早期曾被日軍步兵視為珍寶,倍受呵護,但最終還是無可奈何地被彈匣供彈的九六式6.5mm輕機槍所取代。

『拾』 二戰日本槍械很差嗎

二戰日本的槍械設計上和幾大強國有著巨大的差距,在設計思想,工藝水平方面均不同程度的落後

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分別看看二戰中日軍使用的手槍,步槍,沖鋒槍和機槍都是什麼水平吧

二戰日軍常用的手槍南部十四式,國內俗稱王八盒子,美國人則叫它假魯格,因為他的設計仿照了德國著名手槍魯格P08,但此槍由於工藝水平達不到德國的高度,從而有著諸如撞針易斷,頻繁卡殼等故障,同時雖然他的子彈採用了加大殺傷的設計,但是卻有著彈道飄忽,穿透力極其低下的缺陷,甚至打不穿稍厚的木門......這種低下的穿透力和差勁的可靠性在日,美,中,士兵中差評如潮.....沒人喜歡這把手槍,即便如此此槍仍然是日本軍官的標配......

二戰日軍常用的步槍三八式步槍和王八盒子剛好相反,它的設計可以稱得上是優秀,槍機僅有五個零件,是當時栓動步槍里最少的,比得過的毛瑟98K還少3個,這種精簡設計提高了槍支的可靠性並降低了維護難度,他的後座力低,精度好,射程遠,另外防塵蓋的設計可以說相當出色,惡劣環境的可靠性很有改善。但是,三八大蓋有個缺陷,他的彈葯穿透力很強,但近距離殺傷力堪憂,這就意味著,如果中近距離戰斗中此槍若不能擊中要害就無法迅速讓人喪失戰斗能力,有人中了好幾槍還能繼續戰斗這種事情時有發生....這就是彈葯設計上的失誤了

二戰日軍常用的沖鋒槍百式,此槍其實是山寨了是幾種外國沖鋒槍(包括斯登,湯姆森和MP18)的設計,加以整合而成的,工藝欠佳造成的質量問題依然嚴重,但他最奇葩的地方說,不但有腳架,還有刺刀座,比同期其他沖鋒槍重很多.....最失敗的地方則是日本人覺得他們不適合用沖鋒槍就沒多造...只少量裝備於特別部隊和將校的護衛中.......等到44年和美國打多了意識到沖鋒槍該怎麼耍的時候,日本才去掉了百式上面沖鋒槍不該有的那些部件,並加緊生產,卻已經來不及了

日軍的機槍同樣惡評如潮,著名的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在設計供彈機構的時候拘泥於步槍時使用的設計,結果弄出來一套復雜的供彈機構,直接導致槍械可靠性極差,大多連續打500發就有卡殼的危險,在氣候變化比如低溫,高溫,高濕度環境中可靠性還會進一步惡化.......他的歪把子更是讓使用這把機槍的人及其別扭,人機工學設計完全沒考慮.....要不是中國軍隊機槍奇缺,也不會去用繳獲的歪把子,實際上八路軍要是有好的捷克機槍用,都會直接把歪把子淘汰給游擊隊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