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運送物資上寫的什麼詩句
❶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看日本捐贈物資的標配,網友直呼詩詞白學了
文|顧子魚
這次疫情中,日本捐贈的物品包裝上,都印有幾句中國古詩詞,被網友稱為標配。讓我們在感動之餘,也領略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可也讓我們感到慚愧,有網友直呼:我的古詩詞白學了,我的大學白讀了。
在一批日本捐贈湖北的物資上印著的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01.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來源於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唐朝是世界上最強盛的王朝,疆域空前遼闊,軍事空前強大,經濟空前發達,文化空前繁榮,向唐朝進貢的國家多達300多個。
當時,日本遠遠不及唐朝強大,還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包括唐朝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
在公元7世紀時,日本有一個長屋王。長屋王生於684年,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孫子、高市皇子的長子。長屋王愛好文藝,擅長詩詞,對佛法有一定研究。
他非常羨慕唐朝發達的文化和佛教,製造了1000領袈裟,派人送給唐朝的僧人們。這些袈裟上綉著四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遺憾的是,長屋王沒能親自前來唐朝。729年,長屋王因為遭人陷害,被迫與妻子一起自殺,史稱「長屋王之變」。
733年,日本派遣僧人榮睿、普照隨著遣唐使來唐朝。榮睿、普照來到揚州大明寺,誠邀唐朝高僧前往日本傳播佛法,傳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都沉默無言,沒有答應。因為唐朝與日本隔著汪洋大海,在航海技術很不成熟的唐朝,從唐朝前往日本要冒很大的危險。
此時,鑒真站出來,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決定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
鑒真和尚
743年,鑒真和他的弟子祥彥、道興等人打造船隻,計劃從揚州出發東渡日本。可是,與鑒真同行的一個徒弟跟一個和尚開玩笑,那個和尚惱羞成怒,誣告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地方官員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人。鑒真第一次東渡日本的計劃落空了。
鑒真沒有放棄,接二連三籌措東渡日本的事情。但是,由於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等原因,前五次東渡日本都無功而返。鑒真第五次東渡日本時,已經60歲了。
他3次出發,均遭遇狂風,船隻在海上漂流了14天,竟然被吹到海南島。鑒真從海南島回來時,因長途跋涉,過度操勞,不幸身染重病,雙目失明。
這時候,鑒真的大弟子祥彥已經圓寂,連邀請他去日本的日本僧人也病逝了,可鑒真依然沒有改變東渡日本的決心。753年,鑒真帶著40多個弟子,從揚州出發,啟動他的第六次東渡日本。
這次出發,也不是一帆風順。當船隻楊帆出發時,一隻野雞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頭,日本遣唐使認為這不是吉兆,掉頭返回,第二天才重新出發。好在這次鑒真終於到達了日本,了結了東渡日本的夙願。經過六次磨難,鑒真終於到達了日本,鑒真在日本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歡迎。
鑒真還把唐朝先進的醫學帶到了日本,被尊稱為「日本神農」,在日本享有極高的聲譽。日本天皇任命他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的僧侶。鑒真在日本宣傳佛法,傳播文化,被日本人民譽為「律宗之祖」「文化之父」。
鑒真大師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標志性的偉大實踐之一。
02.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據日媒報道,今年是大連市與日本舞鶴市結為友好城市的38周年。舞鶴是京都府下轄的次級行政區之一,目前人口不足10萬,早在1982年5月8日,便與大連成為友好城市。
在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詩詞的大意是:
沅江四處水路相通連接著武岡,送你遠行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兩地的青山同承雲朵蔭蔽、雨露潤澤,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這首詩通過想像來創造各種形象,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詩中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03.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在日本醫葯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來,我們同穿一件。」
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譯文:
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戰袍。君王征師作戰,修整我們的戈與矛,與君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衫衣。君王征師作戰,修整我們的矛與戟,與君上陣殺敵。
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裳衣。君王征師作戰,修整我們的甲與兵,與君共赴國殤。
全詩共三章,章與章句式對應;詩句大同而小異,在重章復唱中詩意遞進。一邊歌唱,一邊行軍,一往無前。
這首戰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別與「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寫「同仇」、「偕作」,表現戰士們愛國的情感與大無畏的精神。這是一首賦體詩,用「賦」的表現手法,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層層遞進地提示戰士們崇高的內心世界。
《無衣》表現了奴隸社會時期人民保家衛國、團結對敵、英勇獻身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慷慨雄壯,確是一首充滿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藝術魅烽的古代軍歌。
04.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日本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了1萬枚口罩,而裝滿口罩的箱子上則印著:「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據悉,這首詩引用了南朝梁·周興嗣的《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詩中,「同氣連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呂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漢.蘇武《詩四首》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後用「同氣連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
日本《朝日新聞》也表示,詩句有中日雙方一同期盼春天的到來之意。富山縣綜合政策局長藏堀祐一說:「我知道目前當地對口罩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遼寧省的各位正在面臨著困難,我們將給予支持。」
這些暖心的詩句感動了很多中國網友,有人表示,日本在物資箱上印詩詞似乎已成「標配」。而且這些詩詞用的是那麼貼切,那麼暖心,除了表示了謙遜,體現了感情,還有對將來的希望與憧憬。
有網友感嘆,這些雋永詩意的詩句運用的恰到好處,「很美,很有力量!」
多少年來,中日兩國恩怨不斷,對於如今的種種善行和義舉,我們應該心存感恩。微博上有評論說得好:
我們無法代表過去原諒日本。
但可以代表現在感謝日本。
可不管怎樣,這一次捐贈標配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中日友誼的溫暖和美好,還有詩詞的古典美。
中國古今上下向來喜歡詩,有「詩國」之稱。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對詩的普遍性、普及性那麼深從《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到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再到唐初,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出現,詩句開始形成講究平仄和押韻的規范,篇幅字數固定,結構規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
最終,講究形式和音韻的格律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基本形式,之後宋代的詞、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統一的詞調和曲牌,依據不同的詞調曲牌來表意。詩詞的形式和格律,重緩急相間,長短有致,抑揚頓挫,韻調諧和,大大豐富了詩詞的表現力和藝術美。
近幾年,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對古詩詞的熱愛也越來越濃了,特別是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更是備受關注。
董卿說:詩詞一直浸淫在我們的血脈里。
詩詞會讓我們淡泊名利,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放,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有了詩意,我們的生活不再枯燥,就有了一雙發現美,感受美的眼睛,也會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希望有一天,我們看到湖邊有一群鳥,不是說:這霞光真特么漂亮,還有鳥!而是會說: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看到桃花時,不會再說:哎呀媽呀,這花真好看,而是說:「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THE END
參考資料:《長屋王》《鑒真東渡》
作者簡介:顧子魚,自由撰稿人,一個溫暖的人,寫溫暖的字。
❷ 武漢疫情日本援助中國的詩句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在日本捐贈武漢的物資的包裝寫著這么兩句寄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思是山川雖然各有疆界,屬於不同的國家,但風月無界,人們生活在同一個藍天下。今天,我們在捐贈的物資紙箱上看到這八個字,知道這段歷史的人,思緒即刻飛越千年,穿越到了大唐盛世。
❸ 武漢疫情日本援助中國的詩句
1、武漢疫情日本援助中國的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實施委員會(日本青少年育成協會)向湖北高校捐贈物資的包裝箱外,附上了一句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寓意中日兩國的友好交流。
這句詩由日本人長屋王所寫,意思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奈良時代,為邀請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長屋王派遣唐使帶去千件袈裟,上面便綉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青少年育成協會事務局長本田惠三表示,這兩句漢詩最能表達我們此刻的心情。日本大阪府枚方市向上海市長寧區捐贈醫療物資時,也借用了這兩句詩。
2、武漢疫情日本援助中國的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京都府舞鶴市政府在捐贈給大連的防疫物資上,寫上了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送柴侍御》是王昌齡為友人送行時而寫的作品,前兩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三四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意為雖與友人分別,但青山相連,同承雲雨,頭頂同一輪明月,又怎能說是分處兩地。據《京都新聞》報道,建議挑選這兩句詩的,是在舞鶴市政府工作、來自大連的國際交流員曲振波。
❹ 日本捐贈物資寫的兩句話是什麼
1、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源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一詩。王昌齡有「七絕聖手」之譽,開元間進士,數次任官,多次被貶。被貶龍標(今湖南黔陽縣)期間他共寫有8首詩,這是其中之一。當時友人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臨行前,王昌齡以這首詩為他送行。
2、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就算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卻還是在同一個天地之中)。
這句偈語曾連接起一段中日交往大事件。大概在1300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綉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鑒真和尚聽聞,很受觸動,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這件事《唐大和上東征傳》里有記載。
❺ 為何日本對我國的救援物資上有「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故鄉」這句詩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是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是王昌齡送別詩中的佳句,但是與別的詩人寫離愁詩不同,王昌齡在這首詩裡面一反常態,同樣是離別寫的卻一點都不悲傷,在送別中含有激勵之意。
這些詩句貼切而不失格調,更加增添了一份文藝氣息,也是因此引發了熱議。詩歌的祝福語讓人感受不一樣從而迎來了更多的熱議正是代表了詩歌的魅力所在,詩歌比一般的詞彙顯得更加有力,也是獨特的東方文化的一種特點。
❻ 1.日本這次的捐助物資上的應援詩詞此次上熱搜,分別是哪四句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 日本長屋親王偈語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詩經·秦風·無衣》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
❼ 日本援助武漢的物資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日本和我國雖然在歷史上有著14年抗日戰爭,但終究是軍國主義一手造就的,日本人是還是非常友好的,在汶川大地震時,日本是第一個派遣救援隊抵達中國的外國隊伍,這次的武漢危機,日本同樣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而這次捐贈,林隆樹也表示詩詞的含義非常契合,就在募捐活動當中宣傳使用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連他也沒有想到會在中國引起熱議,他也表示,能夠將日本的心意傳遞給中國人民,這就已經足夠了。
❽ 日本捐贈物資上的4句古詩詞
1.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出處: 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綉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後來,鑒真和尚聽聞此偈,很受觸動,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意思: 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
原文: 《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述:「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綉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2.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出處: 出自《詩經·秦風·無衣》。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原文: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意思: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分明與你同穿一件長袍!國王發兵要打仗時,修整好我們的戈與矛,我與你面對同一個敵人。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分明與你同穿那件襯衫!國王發兵要打仗時,修理好矛和戟,我與你同把敵人殲滅。
誰說你沒有軍裝啊?我與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鎧甲與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殺敵。這是戰士們慷慨、勇敢、互助的請戰書,被秦人記錄了下來,流傳成鼓舞鬥志的詩歌。
3.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出處: 「同氣連枝」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意思: 比喻親生的同胞兄弟。
4.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出處: 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意思: 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這些文字,也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樣美。
5.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出處: 南宋詩人陳剛中《陽關詞》。
原文:
客舍休悲柳色新,東西南北一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意思: 在客店旁邊不要因為柳樹新生的枝丫而感到悲傷,大地的各個角落現在都是一樣的春季。五湖四海都是兄弟,無論在哪相逢,無論在何地相逢,並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應該像兄弟一樣親密。
6.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出處: 出自唐朝張九齡《答陸澧》
原文: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意思: 清香的松樹葉可以用來釀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經來臨,不知這種美酒你到底釀造了多少呢?雖然山路崎嶇遙遠,縱使大雪厚積,也要前往拜訪。
7.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出處: 唐代韋庄的《送日本國僧敬龍歸》。晚唐時期,日本因唐朝國內動亂,於公元838年(文宗開成三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隨遣唐使舶來華學佛求經的請益僧和學問僧,此後便改乘商船往來。敬龍便是這些僧人中的一個。他學成歸國時,韋庄為他寫詩送行。
原文: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意思: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邊,而您的家還在更遠的地方。這次回日本,誰與您共到呢?但願明月陪伴您,一帆風順地回到您的家吧。
8.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出處: 《詩經·衛風·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意思: 她將木桃贈送我,我拿瓊瑤回贈她。此非回贈想報答,欲結深情永愛她。她將木李贈送我,我拿瓊玖回贈她。此非回贈想報答,欲結深情永愛她。
❾ 日本在給中國捐贈的物資上分別寫了哪些詩句,分別表達什麼情感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日本在捐給中國的物資上面寫了幾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大致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但是呢我們屬於同一片天地。用現在的話理解就是生活在世界同一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