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吃得咸
㈠ 日本菜大多清淡,為什麼唯獨日本拉麵卻特別咸
所謂日本餐食口味清淡的說法。。。這個我去了四次日本了,感覺這個說法越來越不靠譜。日餐里確實有很多輕烹調的菜品,比如海鮮刺身等。
京都
豆腐也確實很糯很爽口,但也有很多重油重鹽的菜品,可能只是相對其他菜系來說,健康一點。
說到拉麵的話,日本拉麵和蘭州拉麵是兩個相反的方向,蘭州拉麵基本就是清湯了。而日本拉麵最講究濃湯, 必然是裡面重油,其次,鹽也放得不少,很多拉麵還要有些漬菜,就更咸了。
京都
拉麵相對來說已經不算咸了,如果去到四國一帶,基本上感覺就是碗里放了好多鹽,配菜也多是腌菜,吃完一碗面嘴裡都快鹹得沒有知覺了。日本東北也是重口味,所以日本東北地區的胃癌發病率在日本算是比較高的。
另外,很多日本拉麵館,是可以在吃面的時候同時點一碗米飯的,這樣既能吃飽,也就不那麼咸了。
㈡ 大阪人吃咸感覺辣的原因,在柯南里大阪人喝加很多鹽的味增湯卻感到非常辣,因此找出東京人中混入的大阪人
因為日語里,「鹹的齁嗓子」就寫成「塩辛い」。
日本人認為,鹽吃多了就會感到嗓子很乾,就會不由自主的伸舌頭,這種動作跟吃了辣椒一樣。
㈢ 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相似方面:
1、中日兩國的主食都以大米為主,大米在中日兩國飲食文化中均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日兩國均認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中國是農業大國,南北方人都喜歡吃大米,特別是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而且這一習俗歷史悠久。北方人由於自然條件所限制,雖以小麥、小米、大豆等雜糧為主,但如有大米也很愛吃。而日本自古以來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加之氣候土壤適宜稻米生長,所以整個大和民族一直食用大米,並把大米品種改良得好吃、好存,使日本民族以大米為主食,並鍾情日本大米。
2、對於麵食,中國人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地方,而各種麵食又源於小麥,小麥種植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對麵食也是由衷的熱愛,特別是面條,中日兩國人都很愛吃,但由於日本的水質好,有豐富的海鮮,使得面條特別好吃。如果說面條源於中國卻盛於日本,是一點也不過分的(最常見的速食產品-方便麵就是日本人發明的),提到麵食,不得不提餃子,對於中國北方人,特別是逢年過節,是必備之選,日本人也很喜歡吃餃子。
二、差異方面。
1、中國人飯菜量大,日本適度。中國人在家吃飯或請客吃飯,只要有客人,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要講究要有剩餘,不能依照主客雙方實際飯量准備,家庭也是如此,這一觀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不無關系。與日本飯菜相比,日本則適度。當然這指一般在家庭用餐或在餐館被請去吃飯,特別是定食(或份飯),對一般食慾好的人恰好,對飯量大的人,少一點,對食慾差點的,偏多一點,即使剩一些,也浪費不多,這種適度的飯菜有利於健康。
2、中國人喜吃熱菜,日本人喜歡冷餐。這與兩國的風土也有很大關系,中國的不少食品原材料是曬干保存的,待食用時浸水復原,易失鮮味,需要過油加工,油性食物吃方有味道,且容易消化。日本與中國比較日本的凍食量遠比中國多,因為日本食物中海鮮多,不經加工或減少加工,可更多保持鮮度,且不損傷維生素。海產品本身含鹽分有一定滋味,而且鹽有消毒功效,生吃無妨(生魚片在日本就很流行)。加之日本的水質好,溫差變化小,寒冷地區不多,適於食用凍食。
3、中國飯菜偏咸,日本飯菜偏甜。鹹味菜餚適合大陸性氣候的中國風土。而日本氣候溫和,四周環海,降水量大,空氣濕潤,除酷暑外,不會大量出汗,所以甜食適於日本人的胃口。
4、中國人重視「吃」,日本人重視「看」。世人經過長期實踐和體驗,總結出一些「名言」,也充分證明了中國人重視「吃」,日本人則重視「看」。如:中國認是用舌頭吃飯——品其味,日本人是用眼鏡吃飯——觀其行。
㈣ 日本美食如此高「鹽」值,為什麼日本人血壓普遍偏低呢
那麼日本人為什麼能吃那麼多鹽呢?其實有三個原因。
㈤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日本料理以魚、蝦、貝等海鮮品為烹飪主料,並有冷、熱、生、熟各種食用方法。
日本人講究食品營養學,講究菜點的色澤和形狀,口味多為咸鮮,清淡少油,稍帶甜酸和辣味。
日本人愛吃魚以及各種海味、瘦豬肉、牛肉、雞、鴨、雞蛋和各種野生禽類及蔬菜、豆腐、紫菜,但不吃羊肉、豬內臟及肥豬肉。
日本人很講茶道,餐前餐後都喜歡喝茶,特別喜歡喝清茶。
根據國際肥胖問題小組最新的統計數字,在發達國家中,法國婦女的肥胖率是11%,美國是34%,日本只有3%,是最低的。此外,日本婦女的平均壽命是85歲,也是最高的。
義大利和法國是84歲,瑞典、瑞士和澳大利亞是83歲……
考慮到日本人對食物的迷戀程度,其肥胖率之低是很奇怪的。森山直美說,大部分原因在於日本傳統飲食的營養價值。
秘密一:傳統飲食熱量小(食物新鮮至上)
森山直美說,當她在美國上大學時,足足胖了12公斤,但是,畢業回到日本後,她很快就恢復到以前的樣子。她把這歸功於母親烹飪的可口食物。
森山直美介紹說,傳統的日本飲食包括魚、蔬菜、水果、大米和大豆。森山直美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東西方購物習慣的不同。她說:日本傳統文化推崇「新鮮至上」,因此日本婦女通常喜歡多買一些魚、蔬菜和水果等,紅肉、糖果、餅干以及加工好的食品則買的比較少。日本人的廚房都不大,沒有太多地方儲存食物,因此我們去超市買新鮮菜的次數比較多。相反,在美國,人們喜歡一次買幾個星期的食物放在冰箱里。
附:健康菜單
主食 魚、蔬菜、水果、大米、大豆
配菜 沙拉,開胃菜
忌口 紅肉、糖果、餅干
秘密二:吃飯要吃八成飽(菜式份量少)
談到吃東西,森山直美提到一句俗語:「吃飯最宜八分飽」,簡單說,就是不要吃得太飽。此外,東西方食品分量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森山直美說:「在美國,食物的分量在過去幾十年裡越來越多,這間接導致了肥胖人數的增多。日本人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日本人平均每天吸收2700卡路里,而美國人每天平均吸收3700卡路里,兩者差了1000卡路里
森山直美建議對食物採取中國禪宗式的態度:選取最新鮮的材料,精心烹飪。吃飯時不要狼吞虎咽,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要學會欣賞美麗的菜式。美麗的外觀是日本烹飪的生命之源。
秘密三:散步、騎車很重要
在寫作過程中,森山直美和丈夫采訪了30位研究壽命、健康和營養學的專家。她說:「他們把日本人長壽歸功於幾個主要因素:飲食和生活方式、緊密的社會和精神紐帶、發達的保健體系,此外,可能還有一點遺傳以及鍛煉原因。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更喜歡散步或騎自行車。
㈥ 為什麼日本人頓頓都吃鹹菜
日本料理裡面常見的一小碟「鹹菜」在日語里叫做「前菜」,其實是一種開胃小菜,日語又叫「漬物」。
日本的「漬物」和中國的「鹹菜」並不一樣,鹽份要比中國的鹹菜少得多,腌漬時間也短很多。
日本的「漬物」作為前菜,起到開胃的作用,是等候主菜的時候的一種小菜,相當於西餐的沙拉。
㈦ 為什麼日本鹽那麼咸
因為鹽加多了,或者是因為你是跟團玩的,正常的日本菜都很淡
㈧ 為什麼日本人頓頓都吃鹹菜
在現代農業技術之前,深秋至初春這一段很長的時間(尤其北方)都沒有新鮮的蔬菜吃,腌制可以利用鹽份保存一些不易保存的菜品。
2.那個時候農業不發達,糧食供應都不足,哪有多餘的地來種蔬菜,所以用鹹菜來代替很大一部分蔬菜也是無奈之舉(或說勞動人民的智慧)。
3.有工業化之前,絕大多數人口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就需要補充比較多的鹽分,所以鹹菜比較受歡迎。
近代之後,日韓富了之後尋思著把鹹菜作得好吃一點兒;中國人富了之後那種窮怕了又自尊異常敏感的心理就導致了鹹菜沒有被發揚光大。
㈨ 為什麼日本料理都很咸
那你應該吃的不是正宗的日本料理,日本料理大多很少用調味料的,所以一般味道都比較淡的。只有個別的比如拉麵等會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