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

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4 18:10:22

1. 二戰時期日本的天皇

裕仁 ,日本第124代天皇,昭和軍閥集團的最高領袖,一個綁架日本國家而逃脫了審判的戰犯。一個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的虛偽者。一個以海洋生物學者而聞名的科學家。以他的年號命名的昭和時代(1926-1945)充滿了暗殺,血腥和暴力,以他名義發動的支那事變和太平洋戰爭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2. 二戰中日本天皇叫什麼名字

二戰中的日本天皇叫做昭和天皇、名字叫做裕仁。

昭和天皇名裕仁,稱號迪宮,為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在日本,天皇是沒有姓氏和戶籍,日本的皇室的稱呼都採用的是宮號+名字的方式。比如日本皇太子的女兒被稱為敬宮愛子內親王。其中敬宮是宮號,愛子是名字,內親王是爵位。因此昭和天皇裕仁就只叫裕仁。

(2)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昭和二十年8月14日早上,最後一次的御前會議上,裕仁特別穿上了陸軍元帥服,左胸佩帶象徵皇室的菊花勛章,無可奈何地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

作為決心停戰的理由,天皇在獨白錄中舉出以下兩條。第一,如果這樣下去,日本民族就會以滅亡而告終,就不能保護赤子了。

第二,在捍衛國體這一點上,木戶也與他的意見相同,如果敵人在伊勢灣附近登陸,那麼伊勢、熱田兩神宮就會立即在敵人的控制下,來不及轉移神器,也就沒有確保它們的希望了,這樣就很難捍衛國體了。

所以,當時他想,即使犧牲,也一定要講和。也就是說,估計守住三種神器中的伊勢神宮的八咫鏡和熱田神宮草剃劍無望,是決心停戰的理由。

其中無條件投降暗含一個條件,不廢除天皇。他對堅決反對投降的前侍從官、現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說:你放心,我有把握保持國體。

結果阿南只能去自殺。之後,NHK錄制了裕仁的投降公告。整個錄音為30分鍾,地點是皇宮的進口大廳。裕仁念錯多處,直到第三遍才勉強合格。

次日,又發生了一幕極端分子搶奪錄音的鬧劇。但是其所謂的御音放送的投降詔書錄音還是得以播出,使用大量漢語文言的《終戰詔書》使很多日本平民無法具體理解廣播的內容。

他隻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輸了這場戰爭,他只是說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要求臣民忍受難以忍受的現實。由於首次聽到鶴聲,許多人都放聲哭了起來。

3. 抗戰時期 日本的天皇是誰

抗戰時期日本的天皇是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名裕仁,稱號迪宮,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1926年大正天皇逝世,裕仁登基成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數千萬無辜人民死亡。

1945年8月發布「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免除了審判,天皇製得到保留。

(3)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二戰期間,日本天皇作為軍隊至高無尚的最高統帥,是二戰期間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最高決策者,對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二戰結束後,美蘇戰時同盟關系因雙方根本利益的沖突不復存在,戰時大國合作體制逐漸走向分裂,為藉助日本遏制蘇聯,美國對日本採取扶持的政策,因此沒有徹底追究日本的戰爭責任,對裕仁天皇實行了姑息和包庇,使裕仁天皇不僅逃脫了懲罰,而且仍留居其位。

由於戰後沒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沒有徹底清算日本法西斯的戰爭責任,因此,日本的右翼勢力不僅沒有反省日本的戰爭罪行,而且逐步走向美化和否定侵略歷史。

4. 二戰時侵略中國的是日本哪一個天皇

昭和天皇,名叫裕仁。

昭和天皇(日語:ひろひと,英語: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稱號迪宮。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發布「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免除了審判,天皇製得到保留。

戰後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患十二指腸癌於東京逝世,終年88歲。

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落下帷幕。裕仁對生物分類學很有研究,發表有《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相模灣產海鞘類圖譜》以及《那須植物志》等著作。

(4)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日本明治維新後形成了以天皇為核心,由元老、樞密院、貴族院、陸海軍作輔弼的近代天皇制,天皇集日本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而且根據國家神道的教義,天皇被視為具有神權的超越一切的現人神。

裕仁經過長期的太子教育和5年的攝政經歷,於1926年即位,在向國民發布的詔書中宣示:「明治天皇以他文武兼備的卓越素質,於內廣泛施教,於外屢建戰功,建立了豐功偉業。我將不忘遺訓,繼承遺志。」

裕仁即位後,效法明治天皇,突破大正天皇因為病弱不能理政而受到的權利限制,率領日本走上對外侵略戰爭之路。翌年就兩次同意陸軍向中國的山東派兵,名義是保護日本僑民;

1928年第三次批准向青島派兵,名義是保護那裡的日本紡織資本;接著又批准向濟南派兵,日軍製造了屠殺中國軍民1000多人、殘殺蔡公時等17名中國外交官的「濟南慘案」。

1928年6月,關東軍河本大作大佐炸死了張作霖,裕仁同意陸軍掩蓋真相的做法,使得關東軍更加有恃無恐地以武力推行「滿蒙分離政策」,遂製造了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是軍部及關東軍一些少壯軍人發動的,事發後內閣主張不擴大事態,但是軍部和關東軍並不把內閣放在眼裡,朝鮮軍司令官林銑十郎竟然擅自派兵增援關東軍。

裕仁並沒有制止這些冒犯其統帥權的軍事行動。事變發生兩周後,裕仁知道了策劃者和和指揮者,但是仍然默許這些人擴大戰事,並且批准對錦州的無差別轟炸,在全世界開此惡例。

當關東軍侵佔東北得手後,裕仁不顧元老和外相的反對,追加批准和承認,而且頒布「敕語」表彰關東軍:「或於嫩江、齊齊哈爾地區,或於遼西錦州地區,沖風冒雪,英勇奮戰,以鏟除其禍根,揚皇軍威力於中外,朕嘉許其忠烈。」

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日軍侵佔中國東北的關注,陸軍少佐田中隆吉製造了「一二八上海事變」,裕仁連續批准增兵上海,囑咐統兵的白川義則大將迅速平息上海的戰事並撤軍,同時放手讓關東軍在東北擴大地盤。

關東軍到1932年2月2日攻陷哈爾濱時,已經侵佔了山海關至黑龍江之間110餘萬中國領土,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的3倍。這正是裕仁所期待的。

當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地區及炮製「滿洲國」的行徑在國際聯盟會議上被否決時,裕仁批准日本退出國際聯盟的決定。

國聯和列強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行徑,僅限於道義上的反對,並沒有採取經濟制裁等實質性舉動,使裕仁感到它們接受了既成事實,因此進一步放縱軍部的狂妄行動。

於是日軍侵入關內,製造華北事變,侵略矛頭直指平津。後來,裕仁批准3000軍人和文職官員的受勛和晉升,他們都是侵佔東北、熱河和華北的有功人員,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和海軍大臣大角岑生被授予男爵。

裕仁支持軍隊的領土擴張行動,只要能打勝仗,就會原諒他們的忤逆。裕仁在控制軍隊和鼓舞士氣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他經常派侍從武官向前線將士傳達敕諭。當日軍侵攻得手的時候,裕仁的褒獎敕諭對官兵起到加速劑的作用;當日軍侵攻失利的時候,裕仁天皇的激勵敕諭對官兵起到興奮劑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裕仁天皇並非傀儡 二戰時始終處在決策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昭和天皇

5. 抗日戰爭時日本天皇是誰

抗戰時期,日本的天皇是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日語:昭和天皇/しょうわてんのう,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裕仁/ひろひと),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被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於東京吹上御所,享壽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完結。

(5)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昭和天皇是一個對戰爭非常狂熱的人,昭和有多少指揮權是一回事,但是絕不是什「反戰」派,和軍部的矛盾本質上是狗咬狗而已。這些人只是在爭奪戰爭的主導權和怎麼打的問題,而不是打不打的問題。

1940年3月30日,日本參謀本部聲言「如本年內中國事變仍不能解決,則自1941年初開始,自動撤兵」。6月,裕仁批准參謀本部《加速執行南進政策》,假如英、美干預,「就不惜與美一戰」。

7月30日,裕仁正式批准近衛內閣「南進」國策和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基本政策。

裕仁說:「海軍希望在更遠的地方大幹一場之前,必須解決中國事變;……陸軍想要立即南進,以補救在中國的失敗。」。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夏威夷群島珍珠港海軍基地。翌日,裕仁頒布《對英美兩國宣戰詔書》,致使美國及其盟國加入對日戰爭,開啟太平洋戰爭序幕。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裕仁被要求參加戰時最高國務會議特別會議,以考慮和討論美國及其盟國提出投降條件。

裕仁和當時首相鈴木貫太郎主張日本投降。由於委員會中政治和軍事成員就是否投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首相要求天皇做最後決定。

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裕仁通過無線電廣播,史無前例地向日本民眾解釋投降原因,此段廣播被稱為「玉音放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昭和天皇

6. 二戰時期日本天皇是誰

二戰時期的日本天皇是昭和天皇,名字叫做名裕仁,稱號迪宮,日本第124代天皇,執政長達63年。

裕仁從小就被有意識地培養尚武的性格。其剛剛出生70天,就被寄養在了海軍中將川村純義的家裡長達四年。6歲的時候,裕仁進入了「皇室」學習院,而他的院長則是日俄戰爭中的「肉彈將軍」乃木希典陸軍大將。明治天皇親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將裕仁培養為「質實剛健」之輩。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種下了崇尚武力的禍根。

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裕仁成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1937年,發動中日戰爭,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特。指揮和策劃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6)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1945年8月14日早上,最後一次的御前會議上,裕仁特別穿上了陸軍元帥服,左胸佩帶象徵皇室的菊花勛章,無可奈何地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暗含一個條件:不廢除天皇。

在投降錄音廣播中他隻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輸了這場戰爭,他只是說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要求臣民「要忍受難以忍受的現實。」由於首次聽到「鶴聲」,許多人都放聲哭了起來。

參考資料:

昭和天皇-網路

7. 二戰時期日本的天皇是誰

二戰時期日本的天皇為昭和天皇。事實上,正是由於昭和天皇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才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昭和天皇(日語:ひろひと/英語: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稱號迪宮,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為日本新一任天皇。

因美國的干涉,昭和天皇在二戰後免除了審判,日本天皇製得到保留。

二戰後昭和天皇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他對生物分類學有研究,發表有《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相模灣產海鞘類圖譜》以及《那須植物志》等著作。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於東京逝世,終年88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落下帷幕。

(7)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險些廢黜

據日本媒體報道,1936年在日本發生的「二·二六事件」中,政變軍人曾想扶持裕仁的胞弟雍仁來取代裕仁。這更佐證了當時日本的實質統治者是「天皇」。

雍仁是日本大正天皇的次子,日本親王。1922年便作為陸軍少尉參加日本陸軍。1935年8月被任命為第八師團的少佐大隊長。他長期以來對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日軍中狂熱的法西斯派系之一)少壯軍官持同情態度,支持皇道派要求推翻民選政府、加速實行國家法西斯化和積極准備對蘇開戰等主張。1936年2月26日凌晨,駐守東京的1400餘名日本軍人突然發難,襲擊被他們稱作「奸臣」的政府要員住宅,內大臣、教育總監、大藏大臣等人遇難,連裕仁天皇的侍衛長鈴木貫太郎也差點被叛軍殺死。

政變當日,任第八師團少佐大隊長的雍仁正准備從駐地乘火車趕往東京。在如此敏感時刻,雍仁的這種舉動顯得非常反常。而且就在同時,政變軍人公然打出了「我們的領袖是秩父宮(即雍仁)」的旗號。

裕仁得知上述消息後,感到事態嚴重,先通過宮內省派東京大學著名的右翼歷史教授、曾給秩父宮講過兩年《日本政治史》的平泉澄前去攔截雍仁。然後立刻命令忠於自己的軍警趕往東京上野火車站。秩父宮一下火車,就在大批軍警「護送」下被帶入了皇宮,與叛軍隔離開來。見情勢如此,秩父宮只好在當天晚上拜謁了哥哥,並做出了服從天皇的保證。不久,「二·二六事件」被平息,軍事法庭以「未經天皇批准而擅自動用皇軍之罪」將17名叛亂軍官判處死刑。

不追究責任

美國與盟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為了有效控制日本,美國決定對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發動戰爭的責任,不予起訴和逮捕。

最後,不但戰爭罪行的日本天皇免於正義的審判,連同23名擔任高級將領的皇族親王也受到保護,全體不被起訴。

參考資料昭和天皇-網路

8.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佔領時期時任日本天皇是

昭和天皇裕仁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 ,稱號迪宮。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掌握神權,軍權和政權,處於日本各個階層的的頂點,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
裕仁1901年生於東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長子。1914年學習院初等科畢業,後在東宮學問所讀書。1916年11月被立為皇太子。 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王。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改元昭和。 昭和20年(公元1945年8月)發布「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免除了審判 ,帝統得到保留,戰後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 。他對生物分類學有研究,發表有《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相模灣產海鞘類圖譜》以及《那須植物志》等著作。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死於東京,終年88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落下帷幕。

9. 二戰時日本天皇是誰

二戰時日本天皇是裕仁天皇,裕仁出生於明治34年(1901年)4月29日晚10點10分,父親是皇太子明宮嘉仁親王(後為大正天皇)。明治天皇對於裕仁寵愛有加,此日馬上命令宮內的御用文人為皇孫取名與號。最初的名有三個,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號則是迪宮和謙宮。

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裕仁成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繼承大統的裕仁和良子先後誕下了照宮成子、久宮佑子等4個「內親王」(即所謂公主)。

1937年,中日戰爭開始,日本很快吞並了大部分東亞地區,使其加入「共榮圈」。裕仁被指責同意導致這場戰爭的對外政策,並批准東條英機與納粹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里尼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戰爭,侵略中國等國家。

(9)在二戰中日本天皇年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1945年3月18日,裕仁巡視了遭到美軍大轟炸後的東京市區,不由感嘆其慘象尤勝當年的「關東大地震」。在美軍於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後,裕仁終於意識到了敗局已定。8月9日下午11點50分,緊急於防空洞召開了御前會議,同意外務大臣的意見:投降。

三大軸心國之一日本的領導人裕仁天皇再二戰結束後並沒有上上軍事法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要求廢除天皇。

但是美國為穩定戰後東亞形勢,需要建立一個反共產主義的經濟強國,如果沒有天皇,日本國內秩序將難以協調,因為之前日本長期推行神話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經成為多數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所以因美國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和其他官員共同表示,裕仁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負主要責任。這一觀點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極大歡迎。

10. 二戰時期,日本的天皇是裕仁還是昭和

確切的說是裕仁,昭和是他統治時期的一個年號,特指1926年到1945年。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