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米有多少噸
① 日本大米現在多錢一袋
大米本是平常人家每日消費的產品,但近日大米以每公斤近百元的價格從日本進口,讓消費者嘩然。這也意味著四年前停止對華出口日本大米將重返中國市場。此次日本大米進口的獨家代理商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首次透露,首批日本大米將於本月底在北京伊藤洋華堂、太平洋百貨兩家日資超市上櫃。據中糧集團介紹,此次對華出口的大米品種是日本新潟縣產的「越光」和宮城縣產的「一見鍾情」大米,為日本最好的大米。據了解,本次進口大米共24噸,北京和上海各佔一半,總金額為11萬美元。日本媒體此前報道稱,「越光」及「一見鍾情」大米在中國的零售價預計將分別為每公斤1500日元(約合人民幣93元)和1400日元(約合人民幣87元),價格約為國內普通大米的20倍。 面對如此昂貴的進口大米,中國進口網的總經理董振國先生表示:「日本大米的價格太高,如果讓國民都消費的起實屬不易。就算是泰國香米也就六七塊錢一斤,日本大米是泰國香米的十幾倍。為了讓國民有更多的選擇,中國進口網將陸續收錄其它國家的大米產品在海外產品庫展示。產品的百花齊放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受益。相信過不久,日本大米將不再是一種「奢侈品」。」
② 日本那個縣產大米最多
2005年,日本的大米產量約為906.2萬噸。在日本,大米年產量最多的是北海道,達80萬噸左右,主要的品種有きらら397・ほしのゆめ・ななつぼし等。其次是新潟縣和秋田縣,大米年產量分別為67萬噸和60萬噸左右。
日本新潟的越光米最為好吃,北海道米第二。
據統計,1995年,日本人均大米消耗量為120公斤,如今只有61公斤。與此同時,日本稻穀的年產量約為850萬噸,出口數量並不多,每年約1000噸左右,因此每年剩餘的大米多達幾十萬噸。日本業界認為,如果日本大米能夠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周邊市場,那麼不僅會給日本大米提供一條新的銷售渠道,同時也將有助於日本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資料,2006年日本大米產量為854萬噸,而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大米約為62公斤。
③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將搶的糧食運回國而不分給軍隊
二戰時日本將搶的糧食運回國而不分給軍隊是因為當時日本國內面臨飢荒。隨著戰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被抽調的青壯年勞力也就越來越多,到了太平洋戰爭之後,青壯年勞力幾乎就全部成了壯丁,田裡的莊稼活全部由婦女承包了。
狹窄的日本列島自然條件本來就差,可耕地不多,本來就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壓力,而且當時的農業生產技術還很落後,糧食生產基本上都依靠勞動力,在勞動力不足的時候糧食產量自然就發生了短缺。
相關事件:
1941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的436萬噸。但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後,隨著美軍在戰場上的進展,美國海空力量對日本的絞殺戰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強,日本本土和海外的聯系基本上被完全切斷,1945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只有185萬噸。
從1937年開始到1942年,日本平均每年要進口大米180萬噸,而在1945年只進口了23.6萬噸大米,不是因為日本軍人減小了搶劫的力度,而是美國人展開的海上城管行動掐斷了日本人的脖子。
④ 為什麼日本對大米產業高築壁壘
日本農業以大米為代表,大米已經成了日本農業的全部。按照農林水產省的推算,如果大米完全實現貿易自由化,日本將進口800萬噸大米,占總量的90%。第一是「大米=日本農業」,即「大米自由化會摧毀日本農業」的觀點.主要是因為與產值相比,日本的水稻農戶有116萬戶,占總農戶數的將近一半,其中94萬戶都是以非農業收入為主的「兼業農戶」。民主黨打出的「按戶收入補償」,即不論規模政府都給予補貼的普惠制度,實際上40%的補貼都給了面積不足2公頃的零散農戶手中,這些農戶為了繼續獲得補貼,反對TPP,並給政治施壓,執政黨為了保證佔大多數農戶的選舉票源,一直都把大米作為自由貿易的「禁區」。
日本政府對大米實行保護政策,高築關稅壁壘,作為條件每年允許10萬噸大米進口,主要用於餐飲業,而餐飲業每年大米需求為300萬噸,進口大米占的比例很小;日本消費者喜好短粒粳米,而世界貿易流通的多為長粒秈米,例如美國粳米種植比例僅1%;進口大米的拍賣價格為215日元/公斤,而國產大米的批發價格為250日元/公斤,兩者差距不大;日本農戶正大力降低生產成本,例如山形縣鶴岡農協表示,目前成本約230日元/公斤左右,今後的目標是降低到170日元/公斤左右,屆時日本大米就具備了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不過要說一句,在日本的同學說,日本大米的確很好吃
⑤ 世界大米生產國排行
1、中國是水稻生產的故鄉,擁有悠久的種植傳統,以大米作為飲食的基本組成部分。根據土地面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因此,它提供大面積的農業用地,特別是用於種植的土地。中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喜歡以大米為食。
2、印度憑借著年降雨量,季節變化,季風季節和大面積種植面積等基本因素成為世界第二大稻米生產國,佔世界總產量20%。印度是世界上生產白米和糙米最大國家。由於農業在印度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大米產量較大。
3、印度尼西亞種植大面積水稻,種植面積遍布全國1000萬公頃土地。現在,印度尼西亞政府正在採取許多措施來提高大米產量,以及提倡種植優質生產品種。
4、越南種植面積為3300萬公頃,大部分用於種植水稻。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大部分水稻生產地。越南有1700萬人口,其中近18%參與種植水稻,因為水稻生產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5、泰國是一個稻米高產而聞名的國家,種植面積為920萬公頃。據估計,2017年間大米產量將超過2500萬噸。泰國以優質茉莉香米而聞名,茉莉香米在國際市場上以雙倍的速度出口,但茉莉香米產量相對較小。
6、孟加拉國以大米生產和消費而聞名。孟加拉國非常適合種植,年降雨量很高,並擁有流經這些農田的河流。在孟加拉國,75%農業用地用於種植。
7、緬甸土地高度灌溉和肥沃,環境非常適合水稻生產。盡管緬甸農業部門缺乏資源和投資,但水稻生產表現出色。根據去年最新統計數據,緬甸已生產3425.5萬噸大米。
8、菲律賓在世界稻米總產量中所佔比例為2.8%,呂宋島和西瓦薩亞斯是生產大米的主要地點,大米生產有助於菲律賓經濟增長。
9、巴西是南美洲唯一擁有豐富水稻產量的國家,佔世界稻米總產量1.7%。巴西生產約251種不同類型的大米。
10、日本是一片滿是稻田的土地。但由於農田短缺,日本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產出足夠的產量。日本有230萬個農場,其中將近85%農場種植大米。最近數據顯示,日本去年產量為1157.3萬噸。
(5)日本大米有多少噸擴展閱讀: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
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大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較少,所以不是一種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不上動物蛋白質。但在午餐和晚餐時食用大米,較麵食而言更有利於人們減肥。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一般食用大米作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約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亞油酸含量較高,一般佔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別多2-5倍。
⑥ 中國大米在日本市場上的佔有率是多少
為了保護自國農業,除關貿總協定規定的minimum access【MA米】之外日本幾乎不從國外進口大米。
MA米中國的份額大約是每年數萬噸,日本每年產米大約700數十萬噸,如果算佔有率的話
大約是0.5%~0.6%左右吧。
⑦ 日本大米有多少是從中國進口的
2005~2009年,中國每年出口SBS大米6~7萬噸到日本,約占日本SBS大米總進口量的60~70%。
但從2011年後,日本從中國進口大米量減少,到2015年時只有70~80噸,只佔日本SBS大米總進口量的0.2%左右。
⑧ 為什麼日本飯菜這么難吃
.海風將有機物吹入海洋河流短土壤被沖入海,導致島嶼都很貧瘠,澳大利亞日本台灣都是如此,日台多山少田多石少土土地貧瘠卻人口眾多,糧食自給率都不足三分之一。
吹噓東北大米來自日本是無恥精日謠言,野生稻分布於廣西越南,經中國人上萬年耐寒培育才移栽到大連,再從大連擴散到東北和朝鮮,日本水稻就來自朝鮮。
因人口壓力日本水稻只重產量而不敢追求口感,沒資格也沒條件培育優質大米,日本大米是極其難吃。而因為相同原因日本每畝農田農葯化肥施加量超中國十倍,農葯殘留世界第一。
中國的肥沃富饒是舉世無雙的,我們甚至有八大菜系!
中國糧食產量巨大口感最佳,自古肥美糧食充足我們更重視口感。例如這些年外國豬品種在中國很多,但大家發現遠不如本地黑豬好吃。這是歐美貧瘠被迫產大量玉米,玉米有木質素無法長期直接食用,只好用來做飼料吃肉,他們注重產肉率,故而培育的豬牛羊都很難吃,但出肉率高。
僅黑龍江一省年產大米四千萬噸,1.26億人口的日本全國年產大米只有七百萬噸。
——另外著名的鎘大米,就是日本人發明的啊!!!
⑨ 全球物價上漲,日本大米卻降價,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全球的物價都在上漲,日本的大米卻降價,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事實上一方面是因為供需出現了不平衡,供大於求,所以價格下跌,另外一方面也跟日本人的飲食文化改變有關系導致,供需進一步不平衡,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之所以米的價格下跌,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供需本身是差不多平衡的,但是疫情的影響導致餐飲業對於米的需求量減少,也就導致供大於求,所以價格下跌,另外一方面他們去年還有一些米沒有出去,因此造成進一步的價格下跌,而且他們的飲食文化也發生了改變,導致對於米的需求量減少。
⑩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將搶的糧食運回國而不分給軍隊
日本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就進入了和中國的全面戰爭,隨著戰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被抽調的青壯年勞力也就越來越多,到了太平洋戰爭之後,青壯年勞力幾乎就全部成了壯丁,田裡的莊稼活全部由婦女承包了。狹窄的日本列島自然條件本來就差,可耕地不多,本來就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壓力,而且當時的農業生產技術還很落後,糧食生產基本上都依靠勞動力,在勞動力不足的時候糧食產量自然就發生了短缺。
那個時候日本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進口」,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這個「進口」並不是現在國際貿易中的正當交易,而是當時日本在海外所進行的搶劫,這種搶劫一開始主要是在中國進行。1941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的436萬噸。但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後,隨著美軍在戰場上的進展,美國海空力量對日本的絞殺戰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強,日本本土和海外的聯系基本上被完全切斷,1945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只有185萬噸。從1937年開始到1942年,日本平均每年要進口大米180萬噸,而在1945年只進口了23.6萬噸大米,不是因為日本軍人減小了搶劫的力度,而是美國人展開的海上城管行動掐斷了日本人的脖子。
日軍搶劫中國農民的豬。楊克林提供
而日本國內的糧食產量除了勞動力不足之外,連老天也跑來湊熱鬧,結果是連年減產。1942年日本國內的糧食產量是1002萬噸,日本農水省起先對1945年日本國內糧食產量的估計是840萬噸,而實際上1945年日本國內糧食只有645萬噸。這樣1945年日本的糧食還不到1942年的一半,在這個基數上還必須考慮到消費人口的大量增加,從海外撤回來的幾百萬陸海軍人和一般人一樣,也是張著嘴巴要吃飯的。
所以斯溫少將出動正規軍就只找到了一個雞蛋也是很正常,當時本來就出現了日本全國有1000萬餓死者的預測。
大帥爺在他的回憶錄中是這么說的:「我首先設置了美軍的糧食供應機構,試圖將囤積在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軍糧中的350萬噸糧食加急運到日本來,但是美國眾議院認為使用美軍預算來養活敵人是荒謬的行為。我認為『現代戰爭的勝利並不僅僅是在軍事上的勝利,如果不試圖徹底摧毀企圖發動戰爭的精神性,不在精神上進行改革的話,就無法防止戰爭的再次發生。現在因為我們在軍事上的勝利而使得全體日本人成為了我們的戰俘,在巴丹半島上大量的我軍將士成為日軍戰俘之後受到了虐待和飢餓,現在戰爭已經結束,我們不能進行報復,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會如何對待日本國民,飢餓將危及我們對日本的佔領,如果說我們不應該給日本人麵包的話,那就請給我送子彈過來』。這樣,我得到了麵包,我把向日本人提供糧食作為當時我的幕僚們最重要的工作。」
大帥爺雖然在向國內交涉時說得那麼強硬,但在實際運作上還是動了不少腦筋的,要知道說服幾個議員容易,但要說服被傳媒煽動起來的民眾就不容易了,所以大帥爺決不放棄能做小動作的機會。其中的一個小動作就是「吃空餉」。
歷史上中國軍閥用來聚集財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吃空餉,大帥爺不知從哪兒學來了這一套。佔領日本之後,大帥爺手下的兵力一直在削減,戰爭已經結束了,美軍將士也像春節前中國的農民工一樣要回家,從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埃克爾貝格中將的日記中,就可以知道他那個時候最關心的就是那支部隊在什麼時候回國,首先是先出國作戰的第六集團軍全部撤回了美國國內,第八集團軍也裁減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在1946年3月的時候,佔領軍只有267000人,可是報到五角大樓去的軍糧供應人數卻始終為415000人,多餘出來的佔領軍口糧被大帥爺用來救濟日本人了,這種在五角大樓和大帥爺的GHQ之間心知肚明的暗中交易就是用來糊弄不明真相的傳媒的。
但當時7600萬日本人面臨的飢荒絕不是大帥爺謊報一點軍糧就能夠解決的,他們需要更多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