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市農場怎麼樣
① 都市農業裝備應用技術是什麼
都市農業(下面有都市農業的全面介紹),裝備應用技術就是農業生產當中用的設備的技術,例如施肥機、水處理機、旋耕機等的技術。
都市農業
編輯
「都市農業」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首先提出來的。都市農業是指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託並服務於都市的農業。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區和大都市經濟圈以內,以適應現代化都市生存與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現代農業。都市農業是以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匯農業、高科技現代農業為標志,以農業高科技武裝的園藝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產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場需求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於一體,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現代農業。
目錄
1介紹
▪ 簡介
▪ 內容
▪ 特點
▪ 功能
▪ 意義
2都市農業的特點與類型
▪ 都市農業的特點
▪ 都市農業類型
3國外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
▪ 日本
▪ 德國
▪ 新加坡
▪ 荷蘭
4思路與對策
▪ 基本思路
▪ 都市農業發展模式與規劃設計
▪ 都市農業園區規劃設計
▪ 主要對策
1介紹編輯
簡介
「都市農業」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首先提出來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區,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為人們休閑旅遊、體驗農業、了解農村提供場所。換言之,都市農業是將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等「三生」功能結合於一體的產業。
[1]都市農業與城郊農業都是依託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發展要求,納入城市建設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建設的農業。但二者還有不同點,城郊農業主要是為城市供應農副產品,滿足城市商品性消費需要為主,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位置居於城市周邊地區。而都市農業是為滿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務,尤以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功能為主,是多功能農業,發展水平較高,位置在大城市地區,可以環繞在市區周圍的近郊,也可能鑲嵌在市區內部。至於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旅遊農業等,都是都市農業的一些具體經營方式,不能說它們本身都是都市農業,根據經驗分析,只有大城市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左右的時候,就可能進入了都市農業階段。
內容
都市農業是指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託城市的科技、人才、資金、市場優勢,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和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並具有休閑娛樂、旅遊觀光、教育和創新功能的現代農業。
研究內容
我國都市農業的研究類型主要包括:農業公園、觀光農園、市民農園、休閑農場、教育農園、高科技農業園區、森林公園、民俗觀光園、民宿農庄等。[2]
特點
一、它所包括的范圍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區與周邊間隙地帶的農業,不同於一般城郊型農業;
二、都市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農業的空間布局和結構安排,農業與其它產業的關系等,必須首先服從城市的需要並為此服務。這種由城市需要決定農業的發展,體現了大都市對農業的依賴性,並進而實現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關系;
三、都市農業不僅是經濟功能的開發,而且要進行生態、社會等功能的開發,並進而實現全功能性的大農業;
四、農業生產經營明顯的表現為高度集約化的經營方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進而達到高度的農業發展形態和為都市服務的特殊功能。
功能
生產功能,也稱經濟功能。通過發展都市地區生態農業、高科技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為都市居民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農產品,以滿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費需要。
生態功能,也稱保護功能。農業作為綠色植物產業,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組織部分,它對保育自然生態,涵養水源,調節微氣候,改善人們生存環境起重要作用。
生活功能,也稱社會功能。農業作為城市文化與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通過農業活動提供市民與農民之間的社會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觀光休閑農業和農耕文化與民俗文化旅遊。
示範與教育功能。都市郊區農業具有「窗口農業」的作用,由於現代化程度高,對其他地區起到樣板、示範作用。作為城郊高科技農業園和農業教育園,可為城市居民進行農業知識教育。
總之,都市農業的功能主要是:充當城市的藩離和綠化隔離帶,防止市區無限制地擴張和攤大餅式地連成一片;作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環境污染,營造綠色景觀,保持清新、寧靜的生活環境;為城市提供新鮮、衛生、無污染的農產品,滿足城市居民的消費需要,並增加農業勞動者的就業機會及收入;為市民與農村交流、接觸農業提供場所和機會;保持和繼承農業和農村的文化與傳統,特別是發揮教育功能。
意義
都市農業是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產業,它主要是利用農業資源,農業景觀吸引遊客前來觀光、品嘗、體驗、娛樂、購物等一種文化性強、有大自然情趣很濃的新的農業生產方式,體現了「城郊合一」「農游合一」的基本特點和發展方向。發展都市農業具有如下意義:
1、充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2、為農副產品帶來銷售渠道,提高當地農業產品的知名度。
3、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擴大勞動就業。
4、可以疏散城市擁擠人口,減輕城市人口壓力創造條件。
5、擴大城鄉文化、信息交流,促進農村開放。
6、綠化、美化環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環境質量。
2都市農業的特點與類型編輯
都市農業的特點
直接接受大都市的輻射,充分利用大都市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來發展現代農業,如四通八達的交通和通訊網路,以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這些都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
直接吸納大都市工業對農業的投入。由於城鄉之間的滲透和融合,增加了城市工業在現代技術和物質裝備等方面對農業投入的驅動力,可以迅速提高農業的集約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
直接利用大都市的市場優勢,進入和佔領國內外市場,可以利用大都市的信息優勢和輻射功能,開拓國內外市場,有利於提高農業的專業化和商品化水平;
直接受大都市產業結構的布局調整,採取與大都市相適應的農業產業結構和經營管理方式,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快,農業內部經營也普遍引入和採用現代經營管理方式;
直接接受大都市的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建立與大都市市場相適應的現代化、集約化、設施化的農業生產體系,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高。
直接利用大都市的先進科技手段和科技人員指導,有利於發展高科技農業和生態高效農業,實施農業的專業化、規模化、基地化生產。
綜合發揮農業的經濟、生態和社會功能。都市農業不僅具有生產市民喜歡的優質農副產品的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綠化、美化市容,以及為城市居民旅遊休閑提供重要基地的功能,充分利用各種自然景觀,建設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各類農業公園和游樂場所,給城市添加了美麗的綠色景觀。
充分利用城市的優勢,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使農副產品通過加工和流通增值。
都市農業類型
按農業功能劃分
農業公園。這種類型的特點是把公園與農業生產場所、消費場所和休閑場所結合起來建設,利用農業生產基地來吸引市民游覽,主要是供觀賞和旅遊,面積比較大。一般選擇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農產品種類而成自己的風格特色。農業公園分專業性農業公園和綜合性農業公園。
觀光農園。這種類型的特點是,開放農業園地,讓市民觀賞,採摘或購置。有的主要是供觀嘗農村景觀或生產過程,有的可以購買新鮮產品(如花卉),有的還可以參加採摘果實。有的農戶開放自家的花卉種植溫室,有的觀光農園集中區建立了展覽室,讓遊人在觀賞之餘還能增長知識。
市民農園。這種類型特點是,讓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市民承租農地,直接參與農業植栽,親身體驗農業勞動過程。市民家園一般設在市區較近、交通、停車都便利的地方。農園經營者把整個園地劃分若干塊,分別租給不同的市民,供他們進行耕作體驗,有的可以解決一些吃菜或就業問題。
休閑農場。這是一種綜合性休閑農業區,以吸引旅客住宿為特點。農場以生產果、菜、茶等農作物為主,經過規劃設計,充分利用農場原有的多種自然景觀資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動物、昆蟲,引進一些游樂項目,開發為休閑農場(或度假農庄),把市民的觀賞景觀、採摘果實、體驗耕作、住宿餐欽和娛樂等多種活動結合在一起,適應他們度假游樂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農場」,澳大利亞的「度假休閑農場」。
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即利用農園中所栽植的作物、飼養的動物以
及配備的設施,如特色植物、熱帶植物、農耕設施栽培、傳統農具展示等,進行農業科技示範、生態農業示範,傳授遊客農業知識。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台灣的自然生態教室,北京的少兒農庄。
高科技農業園區。這是採用新技術生產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產加工、營銷、科研、推廣等功能等於一體,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農業種植區或養殖區。這些園區有的可以對外開放,接受遊人的觀嘗,有的屬於封閉型,不接待遊客。
森林公園。這是一個以林木為主,具有多變的地形,開闊的林地,優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觀的大農業復合生態群體。以森林風光與其他自然景觀為主體,在適當位置建設狩獵場、游泳池、垂釣區、露營地、野炊區等,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旅遊、野營、避署、科學孝察和進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民俗觀光園。選擇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莊,稍加整修提供可過夜的農舍或鄉村旅店之類的遊憩場所,讓遊客充分享受農村濃郁的鄉土風情和濃重的泥土氣息,以及別居一格的民間文化和地方習俗。
民宿農庄。主要是為已退休或將退休的城裡人租住農村房屋,遷居農家。這些人中有教授、導演、設計師、工程師等,他們在城裡均有較好的樓房,但非常嚮往農村的風光,游覽田園景觀,希望在林間散步,呼吸著農村新鮮空氣,過著寧靜淡泊、無噪音、無污染的世外挑園式生活。
按區域劃分
中心區農業。本類型位於城市中心地區,人口和建築密度高,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和集約程度最高,通常以公務和商業零售活動為主。這里的農業主要分布於屋緣(屋頂、陽台、宅院)、閑置地、院區和園區,具有較高價值和需要較多投資的農業。其中很多採用小型溫室農業系統的形式。這類農業最容易受到城市改造的吞噬。
走廊區農業。本類型是位於高速公路或鐵路兩側的交通地帶的農業,屬於高集約發展地區。這類農業處在交通設施發達、與市場聯系便捷、居民密度較高的有利環境;走廊地區的農業結構,可以經營觀賞性園藝、溫室蔬菜和花卉、放牧、家禽、微型動物,以農家產品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為主。這類農業容易被城市和交通設施的建設所取代。
隔離區農業。本類型農業地處交通走廊之間 ,呈楔式地分布,是都市農業土地、就業、產出集中地區之一。在城市化迅速成長的時期,這里往往是城市住宅、工業、綠化等建設發展的主要區域,土地利用類型有可能從農業用地大量轉為建設用地,所以要注意保護農業。
外緣區農業。本類型是相對穩定的農業區,也是都市農業土地、就業、產出集中地區之一。外緣農業區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交通運輸效率和自然條件特徵。外緣區農業的特點是以大量中小型農場的形式,按照都市區市場的需要,要以生產鮮活農產品為主;這一帶的農業家庭比一般農區有更多的非農業就業機會和收入。
3國外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編輯
日本
[3-4]日本的都市農業,指包含在都市內的農業及都市近郊的農業。日本是一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島國,經過20世紀60-70年代經濟的高速增長之後,城市擴張迅猛,城市周邊地區的地價不斷上漲。由於土地屬私有制,為保留土地以達到增值的目的,一些農戶不願過早出賣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於是將繼續耕種的土地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內保留了下來。
以後人們發現,在城市星星點點的耕地上生產的嫩綠的蔬菜、鮮艷的花卉,不僅為城市增添了綠色,增加了觀賞的景點、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有不可忽視的存在價值。
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發展出3種主要的都市農業模式:
(1)觀光型農業,即設立菜、稻、果樹等田園,吸引遊人參觀體驗,其實質是農業與旅遊業的結合;
(2)設施型農業,即在一定范圍內運用現代科技與先進的農藝技術,建立現代化的農業設施,一年四季生產無公害農副產品;
(3)特色型農業,即通過有實力的農業集團建設一些有特色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並依託先進的科技進行深層次開發,形成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特色農業。
日本都市農業的發展趨勢:一是生產逐漸規模化,以提高都市農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二是農業結構逐步調整。逐漸淘汰效益低、成本高的農產品,綠色保健品大量生產;三是生產手段向全自動化、設施化、智能化發展,尤其是蔬菜、水果特別明顯;四是農產品批發市場逐步完善;五是生產經營管理向網路化方向發展。
日本都市農業發展的經驗:一是各級政府給予保護政策;二是模式多樣化;三是政府關注農業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德國
[3-4]德國都市農業以市民公園為代表。市民公園起源於中世紀德國的KlienGorden。那時德國人多在自家的庭院里劃出一小部分作為園藝用地,享受親手栽培作物的樂趣。而德國都市農業的真正發端一般認為始於19世紀。19世紀德國政府為每戶市民提供一小塊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園」,實現生產自給自足。19世紀後半葉,德國正式建立了「市民農園」體制,其主旨是從建立健康的理念出發,讓住在狹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夠得到充足的營養。建立市民公園的主旨已發生很大變化,轉向為市民體驗農家生活的機會,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園之樂。
市民公園的土地來源於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鎮縣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每一市民農園的規模約有2公頃。大約50戶市民組成一個集團,共同承租市民農園。租賃者要與政府簽訂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決定如何經營,種花、植草、種菜或栽樹、養花等,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產品卻不能出售。如果承租人不想繼續經營,可以中途推出或轉讓,市民農園選出的管委會選出新的承租人繼續租賃,新承租人要承擔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的費用。德國市民農園呈興旺之勢,其產品總產值佔到全國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
[3-4]]新加坡是一個城市經濟國家,面積只有556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農產品不能自給,甚至連沙石、水、食品都需要進口,本地只生產少量蔬菜、花卉、雞蛋,水產品和乳製品等,加上城市化發展後耕地不斷減少,因此非常重視都市農業向高科技、高產值發展。
新加坡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有:
(1)現代化集約的農業科技園(Agrotechnology Parks),這是新加坡重點的都市農業模式。新加坡都市農業的發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產值為目標,以建設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園為載體,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生產力。農業科技園的基本建設由國家投資,然後通過招標方式租給商人或公司經營,租期為10年。其中有一個用氣耕法(即在有空調設施的溫室內種植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氣中,每隔5分鍾噴灑含營養物質和肥料的製成霧水的冷水,不噴農葯)種植蔬菜的農場,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熱帶國家以氣耕法來種植蔬菜、生產富有營養而安全的新鮮蔬菜。蔬菜的生長期由土耕法需要60天縮短到30天,只是此種方式成本較高,當然如果生產高檔蔬菜則優於進口;
(2)農業生物科技園。佔地10公頃,擁有現代化先進設備,進行新農業技術(如動植物基因研究、新品種選育等)研究開發工作。
荷蘭
[3-4]荷蘭是一個歐洲小國,其面積約為河南省的四分之一。荷蘭自己沒有都市農業的說法,但荷蘭人口密度大,農業緊靠大中城市,特別是其園藝業和奶牛業,位於大中城市的「都市圈內」。荷蘭是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發展目標不再是追求產量,而十分強調農業與環境、自然的協調發展,重視農業的社會責任,這為荷蘭形成「綠色生產力」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在荷蘭都市農業中,花卉業和奶牛業是特別重要的產業。荷蘭以「歐洲花園」和「花卉王國」而馳名於世。荷蘭花卉業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淵源,且土壤和氣候條件比較適宜。
加之荷蘭工商業發達,城市繁榮,人口密度大,園藝業產品從農村(相當於郊區)到城市不但距離短,而且不愁銷路。這為荷蘭的花卉園藝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經濟利用土地問題上,以花卉為代表的園藝業要優於一般的大田種植業,而溫室園藝業又優於露地園藝業,且農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荷蘭溫室產業具有高度工業化的特徵。由於擺脫了土地的約束和天氣的影響,溫室園藝產品可以實現按工業方式進行生產和管理,其種植過程不僅可以安排特定的生產環節和生產周期,在產後的包裝、銷售方面,也同工業生產如出一轍,真正成了「工廠化農業」。
荷蘭園藝業和奶牛業的發展又帶動了農村合作社和加工業的發展。在「單干」的情況下,每個奶農必須自己把擠出來的奶運送到城市去賣,費時費力,因此奶農特別需要合作銷售。花卉業也是一樣,需要把大量的鮮切花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城市消費者手裡,沒有合作社也是難以辦到的。
4思路與對策編輯
基本思路
都市農業是隨著城市化水平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它是依託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滿足城市人們各種需要的現代農業。因此,城市發展規模和城市收入水平,決定著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和水平。根據中國國情,城市化水平還不高,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剛剛解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因此,都市農業的發展應堅持生產鮮活農副產品、觀光休閑、改善生態環境三功能相結合,根據區位特點及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確定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形式、規模和布局,建設綠色無污染型、觀光休閑型和生態環境型的現代農業。
要正確處理發展都市農業與搞好農產品生產的關系,即不能設想把整個郊區都開發成觀光休閑農業區,因而忽視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也不能借口只滿足城市對食品的需求,而不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和生態綠色農業。要從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合理安排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
要注意發展都市農業與全市、各縣區發展旅遊業密切結合,以旅遊業發展帶動都市農業發展,以都市農業促進旅遊業發展。為便於組織客源,新開發的都市農業景點,最好配置在旅遊區內或旅遊熱線上,以形成規模優勢。
要豎都市農業以農業經營為主,促進農業和旅遊業結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城市與郊區結合,要把開發農業和保護農業結合起來,防止把發展都市觀光農業變為娛樂性開發性行為。
都市農業發展模式與規劃設計
農業圈層模式。以市區為中心,向外遞延,以距離市區的遠近為主要分區標志。把都市農業布局分為近郊農業圈、中郊農業圈、遠郊農業圈。
農業區域模式。按照大城市和都市地帶的不同功能分為四類區域,即中心區農業,交通走廊區農業、隔離帶地區農業、邊緣遠郊區農業。
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按照農業生產經營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種植區、養殖區、水產區、林業區、花卉區、蔬菜區、綠化隔離帶。還有的分為蔬菜高科技示範區、特色糧油示範區、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
農業旅遊模式。按照農業觀光、旅遊、休閑之功能,可以分為觀光農業區、休閑度假區、農業經營體驗區、農業景觀及自然生態區、公園綠化區。
都市農業園區規劃設計
農業資源要轉化為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產品,就要按照農業、文化、旅遊等領域的規律性加以藝術創意,這種創意過程,就是農業項目的規劃和設計過程。都市農業是產生於農業產業和農村區域,是以農業和農村資源為基礎,以依託城市、服務城市為主要目的。
都市農業園區分二類,一種是開放性的非主題公園類型的都市農業區,一種是封閉性的主題公園式的都市農業園或休閑農場,前者屬大地域、大范圍、大景觀的都市農業規劃,景觀規劃要體現地方的農田、農村、農業風光,農業產品。後者除生產活動外,有吃、住、行、游、購、娛等多種活動。在規劃設計中要注意6個結合:農業經營與綠色食品生產相結合;農業經營與康體健身相結合;農業經營與農業體驗相結合;農業經營與農業文化展示相結合;農業經營與別墅建築要求相結合;靜態項目與動態項目相結合;農業發展與農村建設相結合;農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
主要對策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切實加強政府對發展都市農業的領導。特別要加深認識郊區發展農業對城市發展的作用,認識農業的多功能開發及其綜合效益。政府各級有關領導、城市市民、城郊農民都要把創建都市型農業作為自己的職責,使農業充分發揮滿足城市人們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多種需求,以及綠化、美化城市生態環境的需要。
全面規劃,確保重點。對都市農業的發展要在全市郊區或一個區域內全面規劃,選准重要項目,集中資金,重點開發。不宜過多地發展自行採摘、承租農地等體驗型項目和休閑娛樂為主的游樂項目,以防投資、管理和經營帶來的困難和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對開發項目要注意整體規劃,分步推進,使都市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具有豐富內容,才能有經常性的吸引力。一些縣區把若干鄰近的景點連成片,成為一條專線或一片專帶,這是很有前途的。這就特別需要有一個通盤的規劃,合理解決農產品的季節生產與全年觀光經營的矛盾,搭配不同季節的品種,盡量延長可觀賞期。規劃中要正確實行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同時要把都市農業規劃與農村現代化、城市化規劃結合起來。
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發展都市農業要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充滿綠色、環境優美、對遊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觀光農業園區,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不同地區、不同項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標市場。要根據旅遊客源市場,確定都市農業發展的功能和規模。積極發展市場農業和創匯農業。
都市農業要體現農業特色,突出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鄉土文化內涵。發展都市觀光農業,要揚長避短,表現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遊客每到一處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收獲。在都市農業發展中,切忌建造過多的人文景觀,使環境和設施過於人工化、商業化,也不要追求大投資、大規模、高檔次、高消費。從發展趨勢看,要注意開發農業對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功能。開發農村民俗文化,發展民俗民風文化旅遊。
增加資金和科技投入。廣開渠道,多方籌集建設資金。要在穩定現有農業投入的基礎上,逐漸提高財政資金、借貸資金對農業投入的比重。除農民自籌和政府扶持外,還可通過搞投份制、設立基金、吸引外資等形式廣開財源。建立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多元化投資機制。除生產性投資外,對發展旅遊、休閑、觀光農業的工程,也應加大投資力度。其次科技投入,以高科技武裝農業,重點實施種子工程、溫室工程、生物工程、綠色工程,形成都市農業科技配套工程。建設高科技園區、高科技設施、高科技產品、高市場佔有率。
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建設。要加強農村道路、水電、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建設,建設相適應的飲食、住宿、休閑、度假等多方面設施,為遊客提供方便、衛生、舒適的條件。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實行引進來和送出去培養相結合,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管理技術。
制定法規政策,加強科學管理。實行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的政策。政府調控主要表現為對發展都市型農業的政策扶持和社會傾斜。要制定都市農業保護法,首先要制定保護農田的基本條例,建立農業生產資料最高限價、農產品最低保護價和生產風險基金、市場風險基金。制定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要明確主管機構,專門研究、規劃指導和監督管理。可考慮由農業、旅遊、文化、工商、價格等部門協同運作。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也是一個城市化發展的國家。中國即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和農業景觀,也具有中國特色的農耕文化和民俗風情人文景觀,還有獨特的城郊農業景觀,今後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對綠色食品和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增強,因而發展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具有廣闊的前景。展望未來,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在中國大地上已顯示出它的勃勃生機,發展成為一項很有生命力的新型產業。
參考資料
② 這怎麼不是都市農場的作文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初春時節的某一個周六,我和朋友來到了農場,感受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走過一條小路,我來到了農場的木門。透過木門,可以看見一大片菜園,讓我浮躁的心平靜了許多。走進木屋,放下包,我便開始追尋「都市中的田園」風采。我們迫不及待地奔赴菜園,與這里與陽春三月的菜園來一場浪漫的邂逅。
穿過石徑,就到了一片農田。遠遠望去,農田一道一道的,十分整齊。土地里種著一些菜,點綴著農田。菜已經開花,一些蜜蜂正辛勤地采蜜,真是「無論平地與山間,無限風光盡被占。」在菜地的右邊,有一片果園。果園里有一排架子,架子上纏著綠色的藤蔓。再遠處,是一片農場。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不時有幾朵雲在飄動,使人身心舒暢。
沿著平坦的小路向前走,就來到了溝渠。溝渠左邊有一排番茄架和茄子架,濃綠色的莖縱橫交錯,繞滿了架子。葉子從莖上垂下來,密密麻麻,斑駁的日影從柔軟的莖葉空隙投下。掛在上面的西紅柿隨著風左搖右擺,就像小姑娘投入媽媽的懷抱。茄子也在旁邊,青紫色的葉子像紫色的小船,搖啊搖啊,飄向遠方。辣椒彎彎的,低垂著頭,真是「千根萬根壓枝低」啊,架子都快塌下來了。捲心菜葉片一塊塊的,層層疊疊,像士兵穿著厚厚的盔甲,正整齊地排隊呢;像一個個綠皮球;又像一顆顆陳列在地上的綠色鑽石。
回到木屋,四周一片綠色的海洋,落日依舊可見,我喜歡這「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風光!
③ 請問北京都市農夫休閑農場怎麼樣
北京都市農夫休閑農場,坐落於朝陽區東五環外,是離市區最近的生態農場。農場擁有綠色蔬菜、生態果樹、露天垂釣、一畝農庄、棋牌游藝等項目,是集養生、休閑、娛樂、服務於一體的全新項目。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無論從健康鍛煉的角度、還是自享綠色果蔬的角度,都是一種非常益於身心健康的一種綜合體驗和運動。趕緊行動起來,周末與家人來這里當一個都市農夫,工作休閑倆不誤,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收獲健康有機的蔬菜。
有機美味,新鮮到家!我們帶給您的不僅僅是健康、無化學肥料的蔬菜,從源頭對蔬菜品質的監控,同時,在這里您可以享受到田園的樂趣,自己豐衣足食,趕快認養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家的菜園子吧!
一、菜園口號:鄉下有我一分田,我到地頭來休閑
二、菜園認養流程:土地資源有限,先到先得
1、實地考察農場、選擇區域面積。
2、簽訂協議、為自己的菜地命名。
3、選擇種植。
選地→確定租賃周期→簽訂租賃協議→支付菜地租金→領取農場主身份標識→自行設計簽名並插入自己菜地→完成
三、菜園認養規則:
A、自耕自種型:以20平方米為最低認養基本單位,每年每塊地1000元。有20平米、40平米、60平米三種面積供選擇。農場免費提供農具、技術咨詢和水電,有償提供種子、種苗、澆地、除草、施肥、病蟲防治等田間管理服務。您需要每周不定期到農場管理菜園,承擔種植管理任務,遵守農場有機耕作及相關管理規定。
B、園區託管型:以20平方米為最低認養基本單位,每年每塊地1500元。有20平米、40平米、60平米三種面積供選擇。農場免費提供農具、技術咨詢和水電,免費提供種子、種苗、澆地、除草、施肥、病蟲防治等田間管理服務。您需要不定期到農場收獲農產品,如無法及時到農場,我們可快遞蔬菜到您家,快遞費另行收取。
四、租地種菜的六大益處:
1、因農場距離城區較近,方便您和家人及時打理菜地和收獲農產品,吃到新鮮蔬菜。
2、周末到自己的菜園子里種菜、澆水、採摘,呼吸新鮮空氣,享受人生愜意。
3、有勞動強度,但又不太大,也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
4、如今蔬菜安全問題嚴重,自己選擇菜地,自己施肥,種的菜無公害、健康,吃起來放心。
5、有孩子的家庭,除了能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和鍛煉身體外,通過學習種植、照料農作物,還可以培養他們愛科學、鑽研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意識!
6、一家人和朋友共同在田園勞作,增進感情,比任何娛樂都健康實惠。
無花果採摘:農場種有布蘭瑞克、波姬紅、馬斯義陶芬等法國、日本進口品種無花果樹,7月-11月可以採摘。
露天垂釣:農場有1500平米露天魚塘,有鰱魚、鱅魚、鯉魚、鯽魚、草魚等品種。本農場池塘養魚的目標不在於魚類品種多和名貴,而是給喜愛垂釣的普通愛好者提供一個離家較近的、垂釣休閑的場所。
一畝農庄:即菜園式公寓,年租金3.6萬元(長期租用可優惠),公寓面積50平方米,獨立衛浴,開放式廚房,網線,暖氣入戶。公寓連接一個佔地300平米的蔬菜大棚,大棚前是一個150平米的露天庭院,大棚和露天庭院可自己打理種植蔬菜、果蔬等。(水、電、網費、取暖費自理)
更多關於北京都市農夫休閑農場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7a85a161573152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④ 成都天空農場哪家好環境好,適合一家人帶小孩出遊的
推薦夢田都市農場,成都目前最大的屋頂農場,小孩可以磨豆漿,摘蔬菜,大人可以喝茶閑聊吃火鍋,上面還有陶藝館,書畫館等等,老少皆宜!很適合一家人出遊,希望能幫到你,求採納!!!
⑤ 北京都市農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都市農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2016-07-12在北京市朝陽區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民族園路2號3幢東方快捷酒店內六層H1。
北京都市農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MA006W5P35,企業法人魏靈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都市農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技術推廣服務;經濟貿易咨詢;餐飲管理;銷售花卉、新鮮水果、新鮮蔬菜、日用品、傢具(不從事實體店鋪經營);翻譯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銷售食品。(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銷售食品以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7731346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9080家。
北京都市農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都市農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研究休閑農庄發展模式 探索未來兩大新趨勢
從國外來看,休閑農庄最早出現在歐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發展 歷史 。1855年,巴黎的貴族就有專門到郊外度假遊玩的習慣。1865年,義大利成立「農業與 旅遊 協會」。到上世紀60年代,西班牙休閑農庄快速發展,出現一批為遊客提供登山、騎馬、徒步、劃船、農事體驗休閑服務的農庄,同時還提供農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服務,開創全球休閑農業的先河。之後,在其他歐洲吲家、美國以及日本等都出現了經營服務內容相似的休閑農庄。總體來說,國外休閑農莊主要有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日本模式:日本都市農場主要為遊客提供務農式休閑體驗服務,遊客在農莊裡可以從事插秧、收割、放牧、擠奶、捕魚等農事活動,十分受都市居民喜愛,發展了相當大規模的遊客。
韓國模式:韓國農莊主要出現在一些大城市周邊地區,主要以「觀光農園」、「周末農場」為主,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農事體驗以及休閑 娛樂 等多種服務。韓國政府為休閑農庄提供資金、政策支持,形成一種較大規模的農業 旅遊 經濟。
美國模式:美國休閑農莊主要利用郊外廣闊的土地空間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開設露營地、垂釣、騎馬等休閑 娛樂 服務項目,同時利用家庭農場開辟特色休閑 旅遊 項目,每年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
法國模式:法國成立休閑農業行業協會,在城市周邊農村、農場提供 美食 、觀光、品酒等休閑 娛樂 活動,休閑農業經濟年產值超過700億法郎。
德國模式:德國城市周邊以及遠郊分布大量的「度假農庄」主要為城市居民提供農場度假服務,遊客在這里不僅可以體驗農家生活,還可以與人自然親密接觸,領略鄉村特有的田園風光。有1/2以上遊客單次逗留時間超過1周,每年去休閑農庄遊玩的次數為2-3次的遊客佔60%以上。
隨著 社會 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鄉村 旅遊 市場逐漸形成並快速發展壯大,休閑農庄數量和規模也在顯著擴大,並形成以下幾種比較常見的發展模式。
北京模式: 北京模式主要是通過更加舒適的休閑度假環境和場所、有文化內涵的休閑 娛樂 活動以及有教育意義的休閑農業體驗等方式多方面滿足居民對休閑度假的需求。上世紀90年代,北京市朝陽政府提出「農業發展戰略」明確大力發展都市農業。1996年,北京市將觀光農業納入到本市6大農業重點發展產業中。目前,北京市比較有代表性的休閑農庄有「小湯山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錦綉中華農業 科技 展覽館」、「龐各庄西瓜採摘園」、「妙峰山櫻桃園」等,這類農業園區主要為遊客提供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等休閑 娛樂 項目。除此之外,北京市還打造了諸如密雲遙橋峪村、懷柔神堂峪村、昌平菩薩鹿村等民俗文化 旅遊 村,為遊客提供住宿、 美食 、觀光、 娛樂 等一條龍休閑 旅遊 服務。
上海模式: 上海多通過休閑農場、觀光農園等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參觀、體驗、購物和遊玩。目前,上海休閑農庄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浦東孫橋現代農業園區,主要提供農業 科技 展覽、果園採摘體驗、觀光游覽等服務;崇明島綠色農業生態園,主要提供農事體驗、觀光、農家樂等服務內容;康登園藝場和中華花卉培訓基地則以花卉為主體,提供園藝、觀賞、休閑 旅遊 ;松江菜園打造田園景觀游覽和綠色蔬菜銷售,吸引了大量遊客。
廣州模式: 以參與、體驗、采購為主題,以農、林、果等休閑農業資源為基礎開展採摘、品嘗、觀光等活動。90年代以來,廣州市政府制定多項鼓勵和扶持休閑農庄發展的政策和文件。比較有代表性的休閑農庄有以下幾類:順德陳村花卉世界推出的以花卉為主體的農業觀光和休閑 旅遊 ;番禺的百萬葵園主要提供農業觀光、休閑和採摘 娛樂 項目;從化打造的農業大觀園,是現代農業綜合型觀光休閑 旅遊 項目。此外,番禺橫櫪度假農庄為遊客提供住宿、 美食 、觀光、休閑 旅遊 項目。
成都「農家樂」模式: 成都的「農家樂」主要以城市周邊農村人文、自然資源為基礎發展休閑農庄,主要為城市居民提供周末休閑度假服務。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郫縣友愛鄉農科村以本地花卉、盆景、苗木生產資源為基礎,開發觀光、休閑 旅遊 項目;果園休閑農庄,例如龍泉驛書房村的桃園、梨園,為遊客提供採摘、觀光和果品銷售服務;自然風景區旅舍型,例如都江堰、青城山等風景區內的村莊開發出的鄉村旅館等。
我國的休閑農庄融合了國外休閑農場、主題樂園、露營地、花園、微型度假村等多種業態,是我國的一個特色行業。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農庄融合教育、養老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1 農業+教育
大量實踐證明,開發和建設農業科普教育研學基地是強化我國農業科普教育與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日益受到中小學校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親子游家庭受眾群體的青睞,因此「農業+教育」是今後休閑農庄的發展趨勢。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是利用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動物植物、農村生活文化等資源來設計體驗活動的休閑農業基地,以休閑的形式和輕松心態來完成農業科學技術和知識的普及。主要以兒童、青少年學生及對農業知識、科學自然知識感興趣的城市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兼顧了知識傳播與休閑 娛樂 雙重功能。科普教育主題休閑農庄根據其內部景區教育主題不同,一般可分為德育和鄉土教育類、文化藝術展示類、動植物認知展示類、素質拓展類等。以德育和鄉村文化教育為主題,如鄉土鄉村 歷史 文化、古農機具展示、特色產品展示、農事操作、環境保護、文化教育、徙步旅行、團隊探險等。以鄉土文化藝術教育為主題。如藝術作品展覽、插花、壓花、編制、陶藝、根雕、異石、瓜果雕刻,觀賞魚缸設計、民居設計與裝飾等。以生物認知和技能訓練教育為主題,包括各種動物與植物的認知及室外拓展訓練。
2 農業+養老
伴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農業+養老」將成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向。「康養農庄」將會以 健康 養生 、休閑度假為的核心,開發休閑農業、 健康 娛樂 、醫療服務、 養生 度假等功能。首先,住房根據老年人需要,規劃相對靈活的度假房,配備老人所需要的生活設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租給都市中想要進行 養生 、度假的老人。其次,提供耕地出租體驗,預留部分農業用地,根據需求,進行耕地出租,並向有耕種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再次,開展參觀、果實採摘等活動,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此外,還可以根據老人具體狀況,針對有需要的老人指定 養生 食譜。
作者丨柳志華、田乙慧、關海燕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綜合服務平台
中農大農業規劃設計院
⑦ 都市型現代農業有什麼好處
「都市農業」的概念,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首先提出來的。都市農業(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農地作業。它是指靠近都市,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都市農業不僅可以提供農業產品,還可以為為人們休閑旅遊、體驗農業、了解農村提供場所。
都市農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它所包括的范圍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區與周邊間隙地帶的農業,不同於一般城郊型農業;
(2)都市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農業的空間布局和結構安排,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等,必須首先服從城市的需要並為此服務。這種由城市需要決定農業的發展,體現了大都市對農業的依賴性,並進而實現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關系;
(3)都市農業不僅是經濟功能的開發,而且要進行生態、社會等功能的開發,並進而實現全功能性的大農業;
(4)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明顯地表現為高度的集約化的經營方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並進而達到高度的農業發展形態和為都市服務的特殊功能。
都市農業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觀光農園。開放成熟的果園、菜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采果、拔菜、賞花,享受田園樂趣。
2.市民農園。這是由農民提供農地,讓市民參加耕作的園地。
3.休閑農場。這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
4.除上述類型外,還有假日花市、農業公園、教育農園等其它類型。
我國加入了WTO,傳統農產品的生產將受到相當大的沖擊,如何在保證貿易自由化的前提下,確保農民收入的提高,是當前的一個工作重點,而興辦市民農園和休閑農場,將是農民增收的一條思路。
⑧ 都市農業,前景如何
都市農業出現了這么久,大家都是個模糊的印象。國外都市農業花樣百出,高科技、新模式層出不窮,國外經驗國內能否成功借鑒?到底什麼屬於都市農業,前景如何?
華潤置地宣布創立耕雨品牌,進軍現代都市農業。以智慧農業為內容,從涉及到消費者的各個生活場景出發,規劃了「農夫計劃」、「農園計劃」、「田
園計劃」三大產品線。
此外,華潤置地與中國農科院中環易達成立了「城市農業研究院」,未來將共同研發高新農業技術,探索全新商業模式並積極孵化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落地項目。
無獨有偶,2014年中糧就聯手中國農科院中環易達建設中糧智慧農場,打造現代都市農業、品牌食品及健康產業、田園生活於一體的生態城。
此外,在去年建立合作的基礎上,今年4月,珠光集團和艾米會合作的珠光艾米定製農場揭牌。
「隨著一些大城市住房需求的滿足,新的需求會衍生出來,而和大自然有更好的接觸,恰是一個較好的需求接入點。」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
進表示,房企通過對部分土地進行投資,開發出較好的商業項目,進而有利於以文化旅遊消費等概念來做營銷,也體現了當前土地投資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
都市農業是什麼?
都市農業不等於現代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現代化程度高的農業園區、產業園、農場等,是現代農業的集中體現,但不是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不是城郊農業,都市農業是從功能上定義的,而城郊農業是從區位上定義的。城郊農業主要是為城市供應農副產品,滿足城市商品性消費需要為
主,屬於傳統農業范疇,只是位置居於城市周邊地區;而都市農業是為滿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務,尤以市民體驗為主。
都市農業也不是工廠化農業,工廠化農業是一種機械化、自動化技術高度密集型生產方式,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連續作業、擺脫自然界制約一
種農業生產方式。
都市農業主要功能是休閑體驗,但其生產功能也非常可觀。我國現有陽檯面積約11億平方米,屋面面積約98億平方米,約1500萬畝,相當於幾個農業大縣
耕地面積。
同時都市農業種植品種以蔬菜瓜果為主,種植方式以設施為主,種植效率為大田的3-6倍,而且蔬菜瓜果生產為勞動力密集型,這與大宗農作物不同,將
勞動密集型農業分散到城市市民休閑體驗之中,不佔用農業產業勞動力。蔬菜瓜果含水量74%-96%,向城市運送1噸蔬菜瓜果,就相當於通過車輛向城市運
送約0.85噸水。都市農業相當於節省了這部分資源。所以都市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社會資源合理利用,以及節約耕地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發揮著重要
作用。
都市農業八大類
按照都市農業內涵與功能,都市農業系統設計應遵循最大化為都市市民提供體驗、消費的條件、環境和產品,讓市民能夠長期、持續參與農業。
所以,都市農業系統應考慮日常性農業體驗和階段性農業體驗。日常性農業體驗包括陽台農業和社區農業,市區農業主題公園和農業城市綜合體;階段性
農業體驗包括農業嘉年華、採摘園、農家樂、特色農業主產區體驗園。日常性農業體驗與階段性農業體驗互為補充。
陽台屋頂農業
陽台農業是以家庭為對象,利用陽台光和熱種植適合小空間生長的作物,目前有傳統的土培和較先進的水培、霧培模式。土培模式效率低,對室內清潔有
一定的影響,土傳病蟲害嚴重;水培、霧培比較適合室內種植,但技術要求較高。陽台農業適合出行不便,但對農業有興趣的老人,以及有經常性參與農
業生產慾望的市民,特別是對於有大陽台或大露台的居民尤為適合。
社區農業
社區農業是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如社區室外公共場地、屋面和地下室人防空間建設社區小菜園。通過挖掘社區閑置空間,因地制宜構建溫室、植物工廠以
及露天菜園,搭建社區交流平台,增進鄰里關系。社區農業需要社區與物業管理機構共同推進,規模較小的社區農業可由社區成立自發組織管理、運行,
較大規模可由相關企業負責開發管理。社區農業與陽台農業實現聯動與互補,社區農業為陽台農業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
農業主題公園
農業主題公園是從城市層面布局專門農業題材公園,也可局部布局農業題材園區,特別是郊野公園。主要功能是在城市中傳播農耕文化,對青少年進行農
業科普教育。北京市的北塢公園是以水稻為題材的典型農業主題公園,市民參與度極高,不僅傳播了農耕文化、豐富了公園內涵,而且稻米收入也補充了
公園管理支出。結合城郊農業。
農業城市綜合體
農業城市綜合體就是在市區或近郊區以垂直農業為載體,建設以農業為元素,從生產到消費的綜合體建築,供市民休閑、餐飲、娛樂。在這里既能體驗農
業生產的艱辛、又能感受豐收的喜悅,既能目睹食品來源、又能品嘗食物美味。
農業城市綜合體建築功能以農業生產過程和農產品消費體驗為主線,涵蓋典型農作物、畜牧和水產生產,既有傳統方式,也有現代高科技模式,既可參與
體驗,又可目睹參觀。農業城市綜合體不僅為農業生產提供全天候縮微生產環境,也為城市市民提供全天候休閑娛樂消費場所。農業城市綜合體也可以為
農業科研活動提供試驗場所。
農業嘉年華
農業嘉年華在幾個一線城市效果比較好,對都市農業啟蒙起到了較大的推進作用,但是目前規模小,城市覆蓋面有限,且為階段性,市民不能持續體驗與
消費。
未來向郊區進一步拓寬,在以生產為主要目標的前提下,在每一品種收獲季開展一次嘉年華。如草莓熟了就以草莓為題材開展嘉年華,西瓜熟了就以西瓜
為題材開展,還可以推廣到大宗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一個城市在不同區域布局幾個農業嘉年華,每年開展3-4次,對促進都市農業發展將起到
較大作用。結合城郊農業。
採摘園
採摘園是最接地氣一種都市農業,但是普遍存在規模小,採摘品種單一,季節性強,消費時間短,不能形成規模效應,難以持續深度吸引市民體驗與消費
。
未來需進一步擴大採摘種類。一般採摘多為瓜果類,一個時點上通常只有一種瓜果可被採摘,但蔬菜通過設施化種植基本可以實現常年供應。所以,採摘
園可以增加蔬菜採摘,一方面增加市民單次採摘數量,另一方面增加來園採摘次數。
應與「農家樂」「特色農業主產區體驗園」「農業主題公園」相結合。結合城郊農業。
農家樂民宿
農家樂起步早,發展快,但以提供農家飯和民宿為主,沒有深度挖掘對農家生活、勞作方式以及農家文化的體驗,消費模式單一;同時,由於農家樂經營
管理還不規范,農家樂發展後勁不足。
城市市民嚮往返璞歸真田園生活,但又離不開城市便捷生活、工作環境,農家樂是市民體驗農業及農村生活最切實可行的途徑,也是都市農業發展的重要
內容。它不僅能夠拓展農業農村就業和收入,更重要的意義是通過都市市民的深度介入,為農村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活躍農村氣氛。目前農家樂還處於
初級階段,需要在規范性、延伸經營范圍上下功夫,特別是農家文化和生活、勞作方式體驗。
應與「採摘園」「特色農業主產區體驗園」「農業主題公園」相結合。結合城郊農業。
⑨ 北海道的民風怎麼樣
北海道人較東京人比起來對外國人要熱情友好。因為北海道一開始是阿依努人的家,後面才漸漸有日本人進去開墾,所以有些不太像日本。
從事服務業人數多那是必然的,地廣人稀,自然風光優美,大量人從事旅遊業和畜牧業,有很多農場,這是地理條件決定的。
北海道首府札幌是日本第五大都市。
但除了札幌市以外,特別是道東地區地廣人稀人煙稀少。
至於豪爽么,遠沒有關西人豪爽。關西人就像中國人,討厭規則,聲音洪亮。
至於開放么,沒睡過,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