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島完了怎麼有長崎
1. 原子彈爆炸半衰期有幾萬年,長崎廣島怎麼現在就能居住了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聯盟取得了這次大戰的最終勝利。這次戰爭的挑起國家就是日本,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日本的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在戰爭剛剛打響的時候,日本可是說得上屢戰屢勝,貪欲也就越來越大,竟然還把目光投向了美國,想著先下手為強,在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做出了震驚世界的行為: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美國被激怒,直接參戰,爆發了太平洋戰爭。其實一開始美國沒想打仗的,只是想發一點戰爭財,結果日本直接把它拉入了戰爭的漩渦,二戰對戰雙方的軍事勢力、對比因為美國的加入徹底改變了。美國的加入也使法西斯滅亡的速度加快了,如果不是日本被美國投了兩顆原子彈,說不定日本還要再魚死網破地堅持一段時間。
2. 原子彈爆炸半衰期動輒幾萬年,廣島和長崎為何現在就能居住
戰爭總是伴隨著人類,曾經二戰給世界人民造成的影響時至今日都還是讓人歷歷在目,作為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全球大混戰,傷亡量簡直就是一場人類清除計劃,人類第一次見識到核武器的強大,就是美國的原子彈。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成了原子彈給世人實戰的演習的基地,城市整個被埋在了歷史的塵埃里,還附帶了大部分的居民,全世界直接就看懵逼了。當然除了這些直觀的破壞力,它的核輻射污染才是一顆無形的炸彈,用一句游戲裡面的術語來說就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原子彈爆炸半衰期動輒幾萬年,不過廣島和長崎可沒有被日本放棄,而是直接進行了「回爐重造」,而且還能繼續住人,所以為什麼會這樣?
3. 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原子彈,為什麼廣島和長崎仍然有人居住
這主要是因為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當量很小,而且爆炸時大量的輻射已經被消耗掉了,所以沒有大規模的污染。加上戰爭後期日本大規模的核污染清除,使核污染的威脅越來越小,廣島和長崎的人民將繼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核污染的風險,因為這個地區的輻射水平仍然高於其他沒有被原子彈擊中的地區。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是同類中的第一顆。它的威力遠不及今天生產的原子彈。
認為原子彈爆炸一百年後不適合居住的想法有點誇張,主要是為了阻止無核國家。除此之外,廣島和長崎也有人居住,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首先,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核輻射量與核泄漏所產生的核輻射量是不同的。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輻射量不到後者的百分之一,而且實際輻射量遠遠低於想像,鑒於當時原子彈的水平,當時原子彈的破壞力主要取決於高溫和強烈的光燃燒。其次,當時”小男孩”和”胖子”都在空中爆炸了,所以這次爆炸會讓原子彈更大更強,但因為它在空中爆炸了,大部分由此產生的
4. 核爆過後一片廢土,但為何廣島和長崎還住了那麼多人
原子彈之所以讓人談之色變,除了其強大的瞬時殺傷力外,所謂「核爆過後一片廢土,百年之內無法居住」的說法也是最主要原因。
近日,有網友提問稱,日本廣島和長崎是唯一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城市,但為何這兩個城市還住了那麼多人?這彷彿與核災害的傳言有所不符啊?
這個問題很簡單,用事實就能說明。
首先,如今廣島和長崎的放射性水平很正常,甚至要低於世界平均。
其次,兩地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也很正常。調查顯示,2014年廣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9.91,女性是86.94;長崎男性平均壽命78.88,女性86.33。這樣的數據,其實已經超過許多高收入國家,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數據顯然不會撒謊,廣島和長崎是否能居住,相信大家已心裡有數。
事實上,美國上世紀60年代發布的《防核手冊》中,已經明確對核爆傷害進行過指正:在核爆發生時,躲在普通的地下雜物間就能免於一死;躲在地下停車場,基本可以安然無恙。而在核爆過後的兩周時間,核輻射塵埃就會衰退殆盡,長時間的工作都沒有問題了。
其實所謂的「核爆過後百年無法生存」,只是當年美日的一場陰謀論而已。
戰後,美國為了彰顯自身實力,日本為了博取國際社會同情,降低賠償,兩者才對核爆威力進行了誇大解讀,捏造出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謠言。
5. 當年美國向日本扔原子彈的廣島和長崎,現在怎麼樣了
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被核彈轟炸過的地方早已經重建和修繕,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也與其他城市無異,恢復了正常的生產和發展。
1945年8月6日,美國空軍派遣一架轟炸機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射了兩個原子彈,一顆名叫「小男孩」,另外一顆名字叫「胖子」。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的上方轟然爆炸,將兩座城市幾乎夷為平地,數十公里以內都遭到重創。
(5)日本廣島完了怎麼有長崎擴展閱讀
廣島市在戰後重建,新式現代建築林立。當時,幾位公民領袖與學者商議重建計劃。1949年,經市長濱井信三(1905年─1968年)倡議,廣島市獲日本議會宣告為「和平都市」。所以,廣島市越來越受國際注視,有關和平、社會議題的國際性會議,也會在此召開。
為了盡一分努力,廣島翻譯和導游協會(HIGA)遂於1992年成立,為會議提供傳譯服務。另外,1998年,廣島和平協會(HPI)在廣島大學成立。1994年,廣島市主辦亞洲運動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城市跟英國的一樣,由於基礎建設受毀,渴望擺脫路面電車(即有軌電車)系統。廣島市因此獲贈大量的路面電車,繼而與其他城市共同重建路面電車系統,成為日本唯一擁有大規模的路面電車系統的城市(同時其他城市也擁有路面電車路線)。
一些從戰禍和原子彈爆炸中倖存的路面電車,再度投入服務,當中四列至今仍運作。但是,廣島市大部分的路面電車早已在數年前更換了。
每年的8月6日,廣島市市長發表和平宣言,以紀念廣島原子彈爆炸。2005年8月6日,上萬民眾見證了廣島60周年原子彈爆炸紀念。2010年8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美國駐日大使約翰-魯斯出席了廣島原爆65周年紀念儀式,為核爆炸中的死難者默哀。這是聯合國歷史和美國外交史上的首例。
6. 核爆持續萬年,為何廣島長崎又住滿了人
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2顆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二戰結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核武器用於實戰,且僅此一次,從此,核武器就成了戰略威懾性大殺器。
遭受原子彈襲擊後,廣島死傷14萬餘人,長崎死傷8.6萬人,兩個城市幾乎都被夷為平地。眾所周知,核武器的殺傷力不僅僅是來源於爆炸產生的能量,還有釋放的強烈輻射,使人致殘致盲,並且受到輻射的人癌症發病率也會大大提高。
圖:核電站
這2個原因,讓很多人認為,核輻射是被故意誇大了,實際上影響遠沒有那麼大,或者說,大自然的修復能力超出我們想像。大家認為這種觀點可信嗎?有懂物理化學的小夥伴,能否從科學角度來分析下,核輻射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7. 當年日本廣島被炸之後又是日本的什麼島被炸了
炸完了廣島後又緊接著炸了長崎。
8. 二戰末期,美國轟炸日本,為什麼選擇廣島長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義大利和德國都已投降,唯有日本法西斯負隅頑抗。到夏天時,日本的敗局已定,但日軍不肯死心,在沖繩等地瘋狂抵抗,導致大量同盟軍傷亡。日本遲遲不願意向同盟國投降,甚至有人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讓日本的男女老幼都變成戰士,與同盟軍同歸於盡。
美國只是想盡快結束戰爭,並不想看到日軍反撲。他們知道天皇對日本人的重要性,也考慮到了轟炸東京所帶來的後果。思考再三,美國才決定避開東京,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逼裕仁天皇投降。
9. 核爆過後一片廢土,但為何廣島和長崎還住了那麼多人
廣島和長崎是日本很重要的兩個城市,所以為了促使二戰盡早結束,美國人分別在這兩個地方投下了原子彈,造成了幾十萬人傷亡。
大家都知道,核爆的威力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國家做核試驗都是在遠離人煙的大漠深處進行,以免傷及無辜,而且國際上也曾經流傳過發生核爆的地區,百年內無法住人的說法,但是現在的廣島長崎卻住了很多人,難道他們不怕核輻射?
當然不是,日本人也是人,怎麼可能不怕呢?只是通過測試,這兩個地區的核輻射水平甚至要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這兩個地區的常住人口壽命也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說到這里大家明白了吧?核爆和核泄漏不是一回事,核泄漏的影響是長期的,而核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卻持續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另外還有一點,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一億多人,在這種情況才,即使廣島和長崎的核殘留物依然存在,恐怕他們也得湊合著住,因為地盤太小了,容不得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