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日本的神話有什麼不一樣
㈠ 中國的民間故事和外國的民間故事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國的民間故事和外國的民間故事區別在於他們的童話
中古時代與基督教世界並立的是伊斯蘭世界。伊斯蘭歷史學家在編纂[ zuǎn]他們當時已知的世界歷史時,和同一時代基督教歷史學家一樣,往往也受宗教意識的支配。如塔巴里(838~923)所著《歷代先知與帝王年代記》,伊本·赫勒敦(Ibn Khaln1332~1405)所著《阿拉伯人、波斯人及柏柏爾人史》,都以當時最淵博的「世界史」著作見稱,其內容則是以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諸國為主體。伊斯蘭歷史學家心目中的世界,實際是伊斯蘭教傳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圍地區,不過是這個世界的化外而已。
中國自司馬遷之後,從班固的《漢書》開始,所修的正史都屬中國的斷代史。但是歷代史家大都繼承了司馬遷的傳統,在撰寫該國史的同時,還記敘了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他們著述的范圍固然詳於該國,薄於「蠻夷」。但畢竟包括了同時代已知的世界。而且與中古西方基督教史學不同,中國史學著作所記述的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人在一定社會環境里的個體和群體的活動,可以稱作以人為本的歷史。它們所記敘的世界或"天下",是個體或群體的人從事活動的世界或「天下」。這種把當時已知世界歷史視為人的活動過程而非神意展現過程的思想,是中國古代史學的優良傳統。
在15、16世紀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空前擴展之前,歷史學家們所寫的已知世界的歷史,無論是古代的還是中古時代的,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局限。
首先是地理知識上的局限。當時歷史學家所知道的世界遠非16世紀以後人們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圍,或者是亞洲東部和中部,或者是亞歐大陸及其附近的北非等等。總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因此,他們沒有也不可能寫出世界范圍內的世界歷史。
其次是民族或宗教意識上的局限。歷史學家把屬於本民族的或屬於同一宗教地區的歷史作為歷史的主體或中心,忽視或蔑視甚至敵視所知的異族或異教地區的歷史。於是或以羅馬為中心,或以漢帝國為中心,或以基督教世界為中心,或以伊斯蘭教世界為中心,如是等等。就中古西歐史學和阿拉伯史學而言,所受宗教意識的局限尤為明顯。
新航路開辟後
具有近代意義的世界歷史著述開始於西歐文藝復興時期和稍後的啟蒙運動時期。這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的發生和迅速發展以及由此出現的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一系列歷史性的重大轉折相聯系的。
15、16世紀以後海上交通的空前開闊,東西方之間和各大陸之間閉塞狀態的打破,大大豐富了人們的地理知識,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為開闊。對中世紀教會和神學思想的批判以及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又逐步把人們從宗教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這些都為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克服前人的某些局限,把世界歷史著述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創造了條件。
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人文主義歷史學家A.薩貝利科(1436~1506)著《恩奈阿德》,記述了古代到16世紀的世界歷史。這是具有近代意義的世界史著述的開端,特點是一反歐洲中世紀史學的神本思想,開始把世界歷史理解為一個世俗的、以人為本的演變過程。到了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著《風教通義》(或譯《論各民族的風格與精神》),不僅進一步突破基督教神學對史學的束縛,而且突破自古以來傳統史學以局部世界為全部世界的局限,試圖勾劃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歷史圖景。從縱的方面說,伏爾泰廢洪水創世之說,從他當時認為最遠古的中國講起。從橫的方面說,他跨出歐洲的狹隘范圍,把歐、亞、非、美幾個大洲的國家和民族都寫入歷史。他嘲諷西方的傳統史學,說「歷史號為世界史」,而實際是"在我們西方造作的"。在這些方面,伏爾泰確實為後來世界史的編著開辟了道路。繼此之後,德意志受啟蒙運動理性主義思潮影響的格丁根學派歷史學家,也致力於世界歷史的著述,如J.C.加特勒爾(1727~1799)的《世界歷史要覽》以及 A.L.von施勒策爾(1735~1809)的《世界歷史概略》等等。19世紀中葉,德國興起了由 L.von蘭克首倡的客觀主義批判史學。蘭克晚年編著、身後由其弟子據遺稿補足的《世界歷史》7卷,是一部以拉丁、日耳曼六大民族為主體的世界史。這部世界史反映了西方殖民大國在近代世界日益上升的支配地位,由此形成西方史學中的「西歐中心論」,借蘭克批判史學的權威而廣泛擴散影響。把各國歷史匯編為世界史的作法,開始於18世紀中葉。1736~1765年,英國J.坎普貝爾等人輯集了一部《自遠古迄今的世界歷史》,全書多達38卷。德國格丁根學派曾譯出30卷,終因其體例駁雜而中止全譯。此後,新的大型匯編相繼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國的"劍橋三史",即《劍橋古代史》、《劍橋中古史》和《劍橋近代史》以及法國的《人類文明進化史》等。參與這類新型匯編的歷史學家,既有近代發現和搜集的大量文物遺跡和文獻為依據,又重視和運用近代實證科學的方法。由他們的著作輯集起來的大型匯編,在學術界有很大影響。但也存在著缺陷:第一,在總的傾向上,仍然以歐洲尤其是西歐為世界歷史的中心,把歐洲以外的地區視同陪襯;第二,沒有把世界歷史作為一個由分散發展為整體的過程,分區分國的編列體系在專題專章的記述中依然可見;第三,忽視物質生產是歷史發展的基礎,因而也就難以從最根本方面探索和闡明歷史發展為世界歷史的規律和趨向。
㈡ 中國和西方神話的區別是什麼
一、體繫上不同
1、中國神話
中國神話很零散,篇幅都很短小,對神的事跡記載非常簡略,故事性不強,沒有古希臘神話那樣的長篇巨制和曲折生動的情節。
2、西方神話
西方神話有嚴密的體系,神與神之間是有著緊密的聯系的,例如宙斯(Zeus):眾神之王,奧林匹斯的主宰,波塞冬(Poseidon):統治一切宇宙海域的最高神祇,他是克洛諾斯和瑞亞之子,宙斯和哈迪斯的兄弟。手持巨大三叉戟,統領一切海域與海族。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的
二、與人的聯繫上不同
1、中國神話
中國神話中的神具有「不食人世煙火,沒有平凡人的情慾」的性格特徵。如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干凈的。例如:女媧神話,傳說女媧揉團黃色泥土創造了人類。後來因為繁忙便引繩入泥漿拖拉甩動 ,飛濺的泥點變成了很多的人。
傳說上古時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燒,洪水泛濫,惡禽猛獸殘害人民。女媧就熔煉五色石塊去修補蒼天;斬斷鱉足樹立在大地的四周,將天撐起來,還殺死了興風作浪的黑龍,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後把蘆葦燒成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神話中的女媧是為了人在做著崇高的事情。
2、西方神話
西方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西方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慾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西方神話的美麗就在於神依然有命運,依然會為情所困,為自己的利益做出壞事。
三、記載的書籍不一樣
1、中國神話
關於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在《尚書》、《禮記》、《左傳》、《列子》、《莊子》、《楚辭》、《國語》、《緯書集成》、《呂氏春秋》、《山海經》、《楚帛書》、《淮南子》、《史記》、《水經注》等古老典籍中發現。
2、西方神話
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
除了《荷馬史詩》之外,還可以從《史詩集成(英語:Epic Cycle)》(抒情詩,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作品)、希臘化時期的學術作品和詩歌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如普魯塔克和保薩尼亞斯的作品中發現希臘神話的蹤跡。
㈢ 中國的神仙和日本的神靈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中 國信仰的道教,什麼三清,原始,通天,應該都屬於道教!現在的道教都以修身養性為主,而日 本 呢信仰的就是一般信仰神道,根據日本古神道的理論。宇宙由三個世界組成。「上天」即天國,是諸神居住的地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地下」即陰間,是惡鬼們居住的黑暗世界。處於兩者之間的「地上」即人間,是光和暗、野和晝、吉和凶、善與惡相互交錯存在的世界。
神道教,這是一個綜合了中國道教和日本東密教的一個日本本土化的宗教.主要以修行符咒,法術,神通等等為主的一個宗教。
而道教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
而兩者的區別就是:
神道以自然崇拜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只,以日照大神為最高神。
道教以道為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以三清為最高神,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也是道教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稱。
所以中國的神追求本源,從而不死不滅,而日本的神則是以大自然各種動植物的神,什麼八歧大蛇,日照大神什麼的。
㈣ 中國,印度,美國的創世神話有什麼不同點呢
中國美國和印度的創世紀神話有什麼不同點?中國的神話都是傳說,美國的這個創世紀神話它是來源於基督教和希臘傳神話印度,他現在對這種上古的神話,他他基本上都是。主要是來源於印度教的這個交易。
㈤ 日本傳說和中國傳說有哪些區別
區別不大,都是創世造人斬妖除魔一類,只不過中國神話更便重於神性和天理,而日本神話里人性更多一樣,類似希臘神話,家長里短的事情不少,日本人自認是神之後裔,天皇就是神留下來的血統,中國的炎黃子孫的說法其實也比較類似,只不過日本的神明數量算是世界之最了,中國大量神來自於真實存在的人物,日本差不多也是這樣。日本崇拜各種山精樹鬼,大部分神的外形都比較詭異,中國也有這種類型,比如黃大仙。
㈥ 中國神話與日本神話比較
中國神話和日本神話其實非常相似的,他們認為世間萬物只要有靈性的都可以是神,中國也一樣,不過更多的認為是妖精= =#還有他們國家信奉的也是佛教。。。其他的細節自己注意看下就能知道的了~~~
㈦ 外國神話故事有什麼特點
例如伊斯蘭、希伯來、巴比倫、埃及、印度、韓國等等。這些國家也有些神話,例如:巨蟒與龍、通往神界之路、地獄、有生死的神靈、神話中的山、錫山卡、毗濕奴的化身、聖河、母親神等等同時東方神話也是一本書:書名《東方神話》匯集了伊斯蘭、希伯來、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日本等東方諸國膾炙人口,以及鮮為人知的神話故事,帶領我們進入包羅萬象的神話世界,並從中領略東方不同文明和種族對宇宙、人類起源充滿激情與想像的闡釋。這里既有對神明的崇拜,對山川風物的贊美,也有對那些帶有鮮明民族烙印的傳世英雄的頌揚。古老的東方文明在各自的神話中折射出獨特的光彩,並通過它們不斷警世後人--請對上天保有一顆敬畏之心。西亞神話:影響古埃及、波斯、小亞細亞、蘇美爾及巴比倫等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諸神傳說。中亞和南亞神話:亞洲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其中以印度神話最為絢爛多姿。東亞神話:以中日兩國為代表,吸收了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宗教傳說,並增添了具有本國特色的新詮釋。2、西方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人類的時代 、丟卡利翁和皮拉 、伊娥 、法厄同 、 歐羅巴、彭透斯、珀耳修斯 、伊翁、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珀羅普斯、尼俄柏、阿克特翁、普洛克涅和菲羅墨拉、冥河河神、泰坦神族等等西方神話基本出自書籍《希臘神話》。希臘神話涵蓋大量神話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通過希臘藝術品來表現,比如古希臘的陶器繪畫和浮雕藝術。這些傳說意在解釋世界的本源和講述眾神和英雄們的生活和冒險以及對當時的生物的特殊看法。這些神話開始於口耳相傳,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除了《荷馬史詩》之外,還可以從《史詩集成(英語:Epic Cycle)》(抒情詩,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作品)、希臘化時期的學術作品和詩歌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如普魯塔克和保薩尼亞斯的作品中發現希臘神話的蹤跡。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
㈧ 英國,美國,日本,各有那些古老的傳說,類似於中國的龍,神仙,鬼怪
英國的傳說有英雄羅賓漢、亞瑟王、斷鋼劍、石中劍;美國的傳說只有原住民的印第安神話(美國的歷史才240年);日本的神話傳說都是記載於《古事記》中,講的都是些八百萬神靈,另外還有不少都神話是源於中國,比如九尾妖狐從中國跑到日本變成玉藻前之類的。
㈨ 中國神話與外國神話的區別
一、體繫上不同
中國神話很零散,篇幅都很短小,對神的事跡記載非常簡略,故事性不強,沒有古希臘神話那樣的長篇巨制和曲折生動的情節。西方神話有嚴密的體系,神與神之間是有著緊密的聯系的、
二、與人的聯繫上不同
中國神話中的神具有「不食人世煙火,沒有平凡人的情慾」的性格特徵。如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干凈的。西方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三、記載的書籍不一樣
關於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在《尚書》、《禮記》、《左傳》、《列子》、《莊子》、《楚辭》、《國語》、《緯書集成》、《呂氏春秋》、《山海經》、《楚帛書》、《淮南子》、《史記》、《水經注》等古老典籍中發現。
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
(9)中國美國日本的神話有什麼不一樣擴展閱讀:
神話是對中國各種文學創作較早發生影響的一種體裁。它的題材內容和各種神話人物對歷代文學創作及各民族史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它豐富的想像和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對後世作家的藝術虛構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淵源關系。
它的口頭敘事形式也成為敘事文學體裁如小說等的先河。不少神話直接為作家 、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題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話,還成為人們經常援引的典故。
神話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與認識作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類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鑰匙。它對研究古代社會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風俗習慣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㈩ 西方文化、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點請盡可能多的列舉一些比較善良的精怪!
就神話的產生而言,中西方神話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是因為原始時代自然條件惡劣,人們生產方式極其落後,而為了維持和延續生命,人們渴望從自然界的諸多不可解釋的現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對自然界的諸多現象和各種生物產生的崇拜和幻想,這就產生了神話。神話的產生無異於原始的宗教信仰,給予原始人們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幫助他們戰勝當時惡劣的生存環境,而且促使他們積極思考,使他們的大腦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而神的形象雖然是他們幻想出來的,但是卻是他們自己的理想狀態,起到了模範作用,使他們不斷追求而不斷進步。在這方面,中西方是沒有太大差別的,但是在神話的流傳中,中西方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在神話的保存和流傳過程中,由於中國古代文明發展較快,文字成熟較早,神話的保存一般採用文字的形勢,而文字在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的作用卻不是用來記載神話,而是作為了諸子百家表達他們哲學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我們早慧而崇尚實際的祖先們很快地就打消了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致力於「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現實理想,因此神話並沒有過多地發揚光大,而是短小、零散、不成體系地散見於一般的文章,在《山海經》、《淮南子》、《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零零散散地有所保留。而在西方,神話卻大部分是由民間唱詩的歌手所傳承的,後來又經過詩人和戲劇家的加工創作,在此過程中他們往往加入個人的想像和潤色,而且由於他們的生活和職責又要求他們必須以故事情節和內容豐富取勝。因而,西方神話中動輒便是長篇大作,如荷馬史詩,包括《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共 279298行,幾乎總匯了特洛伊戰爭的所有英雄傳說,規模宏偉,內容豐富。不僅如此,希臘神話還有一套嚴密的體系,特別是古希臘人赫西俄德專門寫了一部《神譜》,把所有的關於神的各種傳說進行了分類排列,形成了「俄林波斯神系」,在這個神系中諸神各有其位,各司其職,分工甚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