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偏愛小清新
『壹』 日式妝容從白面黑齒妝到日系小清新經歷了什麼
在中國古代有這么一句話「女為悅己者容」,每個女人的天性都是愛美的,中國女人大多數也會通過化妝來增加自己的自信,放眼看整個亞洲,其實這個現象是很常見的,只是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化妝方式,也有著不同化妝歷史。
但說到當代日本,很多人會想到化妝易容術,通過高超的化妝技巧可以達到化妝前後簡直是判若兩人的效果,但是在古代化妝技術卻是讓人不敢恭維的。走進日本古代的化妝史,了解其化妝背後的故事,或許能探究出不一樣的思想。
深究日本「黑齒」、「引眉」的習俗
1、貴族的做法
在日本古代是以「黑牙齒」為權力的象徵,而引眉,是古代的時候學習中國唐朝,拔掉眉毛然後在上面另外畫眉,從中國學的東西又加了自己的獨特文化,這樣的化妝方式更多是貴族的人會使用。華麗的服飾配上「精緻」的妝容,塗得雪白的臉只是平平無奇,但在微笑時露出那黑黑的牙齒才更能顯出貴族的特質。
並且古代的女人是以黑牙齒為美,黑色的牙齒是已為人妻的標志,會給人一種女性成熟的魅力。製作黑牙齒的染料是將鐵屑浸泡在茶,醋、酒或者淘米的水中製成的鐵漿,為了降低塗在牙齒上的不適感,有時還會加上糖起到緩和作用,可見為了美也是能付出很多代價。
『貳』 為什麼日系照片風格如此受歡迎
因為日系色調在人像攝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追求日系色調的攝影師更是前仆後繼。其主要特點概括為:沖淡平和,自然寫意。傳統的日系攝影,清新的風格中帶著點禪意,精緻中帶著點小生活的文藝,還有種膠片年代古舊的感覺。
『叄』 小清新是什麼風格
小清新(青春與活力的代名詞)「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種以清新唯美、隨意創作風格見長的音樂類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Indie Pop,即獨立流行,之後逐漸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等各種文化、藝術領域。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風格影響的一批年輕人,也叫「小清新」。無論是作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還是個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朴實、超脫、靜謐的特點而存在著的。小清新,似乎已經漸漸成為了青春與活力的代名詞。
小清新是一種音樂風格。就是人們常說的Indie Pop(獨立流行樂),是很清爽的曲風和隨意的創作。
陳綺貞、自然卷、蘇打綠、Owl City的歌就是小清新風格的音樂。
王箏的《越單純越幸福》、《我們都是好孩子》,關於青春與學生時代的校園歌曲,也是80後、90初喜愛的小清新風格音樂。
文學領域
網上有人諷刺小清新們是自詡「寫字的女子」 ,她們65%曾經喜歡或者正在痴迷安妮寶貝或者郭敬明,以及郭敬明的周邊寫手。剩下35%則以杜拉斯,村上春樹為代表的作家為品味標志。「每一個人心中都深藏著一個人,你不知道對方是否生活的好與不好,但有時候,你懷念的卻只是一個簡單的名字,一段簡單的相遇。」小清新文字。
其實如果去研究下小清新,看看安妮寶貝和安東尼的書,就會發現他們的文字都有各自的特別但都有共同之處。書中總是彌漫著淡淡的哀傷,再興高采烈的喜悅也寫的很平和,再憤世嫉俗的事情也寫的很冷靜,讀來很有美感。文字上,拋棄濃烈的愛與恨,一切都是淡淡的,平和的,溫暖人心而又不溫不火的。
不管作者是不是在「悶騷」,至少這種生活的態度是不浮躁的。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才是小清新的真實內涵。用日本風的說法就是治癒系。小清新和治癒系,不隨大流的清新的生活方式,治癒自己的心靈。
影視領域
小清新電影的話,日本和台灣的很多,比如岩井俊二的電影。
岩井俊二可以說是小清新的鼻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張睿家飾演的《夏天協奏曲》,就是一部典型的台灣小清新電影。
當然啦,小清新電影絕不局限於這兩地。只要擁有小清新氣息的都可以,國外有很多的這種電影。有些電影很小眾,當然這些小眾電影也是小成本。但是還是能帶來感動和溫暖。
『肆』 日系小清新和森系小清新有什麼區別我說的是穿衣風格。
森系和小清新是有很多的共性元素存在,略有不同。
1、森系服飾風格,穿著有如走出森林般的自然,以不做作,天真,自然的生活風格;小清新服飾風格,即清新,自然,超凡脫俗。
2、森系所代表的生活態度便是,崇尚自然、舒適、返璞歸真;生活態度隨遇而安;熱愛流浪;排斥消費主義;追求簡單、直接的處世態度。小清新是秉承淡雅、自然、朴實、超脫、靜謐,偏愛清新、唯美的特點。
3、森系服飾風格多帶有碎花,田園等花朵為元素,小清新服飾多為小碎花,百褶裙,淡色系、白色或米色蕾絲裙子等,布料也大多用雪紡。
(4)為什麼日本偏愛小清新擴展閱讀:
森系是一種時尚潮流,也是一直比較擁抱大自然的態度!即清新、自然、超凡脫俗,背著有如走出森林般的感覺!
森系是一種時尚潮流,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精神實質。但它又和諸如VIVI系,GAL系等大眾化和另類的潮流不同,因為它沒有那麼多死板的限制。沒有一個森女是刻意復制的。百褶裙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種以清新唯美、隨意創作風格見長的音樂類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Indie Pop,即獨立流行,之後逐漸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等各種文化、藝術領域。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風格影響的一批年輕人,也叫「小清新」。
無論是作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還是個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朴實、超脫、靜謐的特點而存在著的。小清新,似乎已經漸漸成為了青春與活力的代名詞。
『伍』 小清新指什麼
小清新是我國女文青和女小資的一個最新變種。 小清新的說法最早源自音樂流派Indie Pop(獨立流行樂),這種音樂起源自1980年代的英國,以旋律優美清爽為特點。 在中國,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風格影響的一批年輕人,也被叫做小清新。小清新成為文化現象,和80後一代有關。 小清新實質上有點像我們所指的「文靜」,因為文靜這詞不夠特殊、准確,才用小清新代替。
音樂
小清新的音樂應該是清爽的曲風和隨意的創作。 雖然聽上去很小眾,但這個范圍還是比較廣的。 現在國內小清新音樂的代表有:自然卷、蘇打綠、陳綺貞、牛奶@咖啡 等等,還有近年的超女快男中也涌現了一批「小清新」,像曾軼可、譚傑希,還有很多走小清新風格的歌手或者音樂人也在不斷的涌現。 他們的曲風清新自然,溫暖感動,歌曲內容也不像流行音樂中總是充斥著愛的死去活來的調子,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感悟啊,孤獨寂寞等等之類的,比較偏優美文藝類的。 在清新粉發源地以及最強勢的佔領領域獨立音樂圈中,以陳綺貞,張懸(並不是說張懸是小清新,只是說她們喜歡以此人為標簽),Keren Ann,范曉萱為四大教母,相對冷門些的如王若琳,露水十一等後起之秀。 國外的小清新音樂比較多是日本的,但是這個小清新音樂其實是Indie Pop (獨立流行音樂) 獨立流行樂可以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可以囊括一大堆具有分明特點的有著獨立流行氣質的音樂,比如Chamber Pop、Dream Pop、Twee Pop&C86等等,但是由於這些音樂都有著各自的特別氣質,所以它們又都自成一派,因此也就有相對應的音樂風格術語來更加確切地描述它們。 那麼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些不足以形成一派的獨立流行樂將會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音樂氣質,此時,我們可以把這些理解為狹義上的獨立流行樂。注意,即使是狹義上的獨立流行樂,藉著音樂自身的多變性以及融合性,它也不可以被一種表達所能具體地確切描述。
文學
網上有人諷刺小清新們是自詡「寫字的女子」 ,她們65%曾經喜歡或者正在痴迷安妮寶貝或者郭敬明,以及郭敬明的周邊寫手。剩下35%則以杜拉斯,村上春樹為代表的作家為品味標志。 其實如果去研究下小清新,看看 安妮寶貝和安東尼的書,就會發現他們的文字都有各自的特別但都有共同之處。書中總是彌漫著淡淡的哀傷,再興高采烈的喜悅也寫的很平和,再憤世嫉俗的事情也寫的很冷靜,讀來很有美感。文字上,拋棄濃烈的愛與恨,一切都是淡淡的,平和的,溫暖人心而又不溫不火的。 不管作者是不是在「悶騷」,至少這種生活的態度是不浮躁的。在現在的物慾橫流的社會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才是小清新的真實內涵。用日本風的說法就是治癒系。小清新和治癒系,不隨大流的清新的生活方式,治癒自己的心靈。
影視
小清新電影的話,日本和台灣的很多,比如岩井俊二的電影。 岩井俊二可以說是小清新的鼻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當然啦,小清新電影絕不局限於這兩地。只要擁有小清新氣息的都可以,國外有很多的這種電影。 有些電影很小眾,當然這些小眾電影也是小成本。但是還是能帶來感動和溫暖。
『陸』 日系歌曲為什麼總有一股清新的風格
日本傳統音樂風格更委婉陰柔,自古以來深受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因此也以「五聲音階」創作為主。
日本音樂里也同日本的文化一樣,包含著世界各個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其多元化的音樂元素和文化元素在經過了時間的醞釀並與自身的固有特徵相交融之後,便形成了更加具有日本現有特色的文化和音樂。
『柒』 假期的時候,日本的女高中生為啥都穿著校服
日本女高中生為什麼假期都穿著校服?日本美女:原因有兩點!
日本是個令人嚮往的城市,這個國家的風景都可以算是亞洲前幾了,小清新的色調,以及多超大面積的沿海地區,都使得這個國家極具特色,據有關數據表明,每年到日本的中國遊客足足有上千萬之多,可見我們的國人也都特別喜歡這個國家。
其實大多都是因為日本民族有種獨特的自豪感,這是在日本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她們大多穿上這些衣服都會感覺到內心的自信,不用於我們國家,很多高中生穿上去都覺得不好看從而開始喪失信心,但各有各的好處,我們國家的校服雖說不好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每個人都是統一的,畢竟這樣才是最符合我們國家的國情嘛。
『捌』 為什麼日本女孩對齊劉海那麼執著
鋼絲都知道,倭版的tf 處處賽美版,在配色等細節和美國(當然都是越南和我國造)爭高下,有的人愛比較,愛倭版,覺得有收藏價值,但我覺得反感,jap (小倭鬼,小日本)真隔應,有的學者說過「日本最佩服美國人」,有的文章說「日本總想做亞洲第一」,美國網民說「日本是愛為雞毛蒜皮道歉的禮貌民族,但在大是大非上,它們不道歉」,我又想到它們偷襲珍珠港,被美軍佔領後,讓女國民供美軍玩樂。。。。。。。真煩這個國家。。。。。。。。它們和我國的腦殘粉,噴子等一樣,都是世界敵人,我國的年輕壞人童年在書本上讀過描寫壞人的文章,但它們長大後也成了我國蛀蟲!民族敗類!人類渣子!哼,它們還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要逼臉,壞人都自戀,其實我國壞人和倭寇一樣,都是世界垃圾
『玖』 日系小清新的穿搭,都適合哪些風格的女性
每個女孩的心中都渴望自己永遠18歲,她們的內心總是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把自己打扮的很顯嫩。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身體曲線可能不會那麼完美,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合適的衣服。穿著減少年齡的衣服將使女神的純凈氣質得以體現,無論是購物還是約會都可以發揮出引人注目的作用。
格子襯衫是一種經典服裝。如果您想穿出具有個性的經典服裝,則需要使用非常時髦的搭配方法,穿吊帶或在內部擦拭。將胸襯衫製成夾克,不僅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整體衣服非常有層次感。寬松的襯衫是一種懶惰的風格。此時,您可以在下半身搭配一條短褲或一條修身的綁腿褲。
『拾』 森女風 和小清新有什麼區別
小清新的稱呼由來已久。而它最近的一次「曝光」,是用來形容《新聞聯播》女主持人歐陽夏丹。說起來,小清新與《新聞聯播》還真有點互為反義詞的意思。後者官方、嚴肅、公眾,而小清新則強調私人、隨意和自我。
小清新一詞的淵源,要追溯到一種叫做「獨立流行」的音樂形式。這種音樂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英國,以獨立創作、旋律優美清新為特點。從本世紀開始,小清新的音樂在中國開始流行。最為著名的代表有陳綺貞、自然卷(一個台灣樂隊,現在已解散)、蘇打綠、牛奶@咖啡等。
漸漸的,一些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生活方式的年輕人,也被稱為「小清新」。
小清新不是小資的妹妹
同為「小」字輩,小清新與小資不同。小資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小清新誕生於本世紀00年代,但它也並非小資的妹妹。
把小資的標簽和小清新的標簽作一對比,就能看出不同來。總是有一些聰明人善於總結。曾經有人給小資這個群體設定了9個關鍵詞:「一條叫CK的內褲,一瓶叫一生之水的香水,一團叫哈根達斯的雪球,一張叫宜家的木桌,一隻叫SWATCH的手錶,一個叫路易·威登的皮包,一本叫《挪威的森林》的書,一杯叫星巴克的咖啡,一條叫史努比的狗。」
而小清新的特徵據說是這樣的:「莉莉周是信仰,陳綺貞是活佛。穿條白色棉布裙子,往耳邊塞個大耳機,再找一片金燦燦的小麥田兒,往裡一站,雙眼一閉,腦袋一仰,仰望華麗麗的45度天空,再拿個小LOMO一咔嚓……她們90%喜歡攝影或者自稱喜歡攝影。這90%中有60%喜歡LOMO,必拍素材有三,天空、腳丫子、電線桿。」
CK、香水、哈根達斯、宜家、手錶、皮包、《挪威的森林》、星巴克、史努比;棉布裙、帆布鞋、大耳機、LOMO相機、陳綺貞、天空、腳丫子、電線桿……從兩組關鍵詞中,可以看出兩者不同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前者以品牌為主,處處是物慾的痕跡,而後者則不再糾結於物質,更多地關注一些虛空的東西。
有文化研究學者認為小資和小清新甚至是一對敵人:「把小資和小清新放在一起,會發現一個讓人吃驚的特點———他們看起來那麼相似,但完全不同:一個是消費主義的,一個是反消費主義的。小資更多地表達了對消費主義發展前景的樂觀和信心。小清新誕生較晚,是21世紀消費主義文化泛濫後,想像性地抵抗消費主義文化的一個族群。」
森女才是小清新的孿生姐妹
再來說說上述對於小清新的描繪。雖然有揶揄的味道,但至少形象地抓住了小清新的外部特徵。棉布裙、帆布鞋、大耳機、LOMO相機,這是小清新裝扮必不可少的四小件。棉布裙和帆布鞋代表了對流行和高跟鞋的抗拒,LOMO相機用來記錄身邊的點點滴滴,比如前面那個聰明人說的:天空、腳丫子、電線桿,這些空洞而又看起來有點感覺,沒有意義但是能表達情緒的事物。而大耳機里多半是陳綺貞在用纖細的嗓音唱:「這個世界像蕾絲般柔軟,在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甜蜜的愛情之前……」
嗯,對於小清新來說,柔軟也是關鍵詞之一。這首歌叫做《花的姿態》,或許也正是小清新們的姿態———花兒一般開放在角落裡,默默的,柔軟的,與世無爭的。
陳綺貞的歌曲也多是情緒的表達。看看這些歌名:《我親愛的偏執狂》《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我的驕傲無可救葯》《坐火車到傳說中的湘南海岸》……不言物也不言志。極少關心外部世界,然而極度關注自我。這大約也是新時代一部分年輕人的特徵。
小清新有個孿生姐妹叫「森女」。
森女如同其他許多流行詞彙一樣,也是來源於日本,是日本2010年最新掘起的族群,全名叫「森林系女孩」。網路里解釋:森女是指及時行樂、崇尚簡單,打扮像是從森林中走出來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喜歡民族風服飾,不盲目追求名牌,生活態度也很悠閑,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隨身帶著相機,把美好的時刻給記錄下來。
森女這個詞出現得最多的地方是在淘寶網。淘寶上搜索一下「森女」這個關鍵詞,會有無數標榜森女風格的店鋪出現。這些店鋪除了售賣衣服,還售賣一種生活態度。它們都有一個文藝兮兮的店名,播放文藝兮兮的背景音樂,每件衣服也有一個文藝兮兮的名字,比如「芒種後」、「花枝春滿」、「月亮忘記了」、「小巷十月」等等。有些店主還會放上自己寫的日誌,甚至,有時打開一家店鋪,赫然看到扉頁上是一首米沃什的詩:如此幸福的一天/霧早就散了,我在花園中幹活/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森女和小清新有如兩生花,有著許多相同特質。比如,森女的代表人物是蒼井優,小清新們最愛的電影導演是岩井俊二,而蒼井優又是岩井俊二喜愛的女演員,出演過他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和《花與愛麗絲》。
兩者也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活態度:崇尚簡單自然和舒適,講究個人風格,喜愛自我陶醉,疏離於外部世界。這種生活美學,在森女風格的照片上一覽無余:所有的照片都像經過漂白處理,干凈得幾乎透明。然而,它畢竟不是真實世界。
小清新和森女的這種偏執美學和偶爾做作,也讓「重口味」們很不滿。在小清新集散地豆瓣網上,就有一個叫做「最煩小清新」的小組,其樂事就是揶揄小清新們。
但是,世界已經足夠重口味了,偶爾小清新一下,有什麼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