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在肇慶做過什麼

日本人在肇慶做過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8 03:54:37

Ⅰ 日本人在中國哪個地區做過生化研究

你好,日本在二戰時期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區都做過生化武器研究

Ⅱ 日本在中國做過什麼壞事

1、旅順大屠殺

旅順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佔領軍於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於遼東半島的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

只有埋屍的36人(後經考察,生還者800餘人)倖免於屠殺,死難者人數估計在2千到2萬之間。遇難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萬忠墓」。

2、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隨後,對南京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3、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4、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5、北瞳慘案

1942年5月1日,為沉重打擊八路軍在敵後的抗戰,日軍發動五一掃盪其「掃盪」的殘酷性和手段的野蠻性,都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簡直是令人發指。

1942年5月27日,在河北定縣(今河北保定定州市)北瞳村,敵人一次施放毒氣,就將定縣大隊和群眾800餘人毒死在地道中,製造了北瞳慘案。現狀十分慘烈,北瞳地區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浩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順大屠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大屠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一八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七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疃慘案

Ⅲ 日本人也侵略過肇慶嗎

民國26年(1937年)至民國32年,有186天,日本侵略者飛機在肇慶和金利、廣利、白土、新橋、祿步墟,投下炸彈2864枚(其中燃燒彈53枚),炸死民眾856人,炸傷2026人,炸毀民房和店鋪5214間,輪船17艘,以及木帆船、漁艇和牲畜一大批。

1938年10月下旬廣州失陷後,

部分國民黨海軍從虎門撤退,

來到肇慶和廣西梧州,

在兩地分別設立粵桂江防總處和江防司令部。

李錫熙時任「執信」 艦艦長,

奉命駐守西江肇慶江面。

1938年10月29日,江防總處為阻敵西進,派出「執信」「堅如」「仲愷」「仲元」「飛鵬」「湖山」等艦船,由「執信」艦艦長李錫熙統率,從肇慶江面出發,向西江下游日軍佔領區的三水河口、思賢滘等據點發動進攻。李錫熙指揮艦隊英勇奮戰,與岸上日軍展開了持續3個小時的炮戰,當場轟毀敵軍炮台4座。當各艦轟擊金利馬口崗敵據點時,日軍炮台突然猛烈發炮,同時派出飛機對艦隊進行轟炸。李錫熙所在的「執信」艦不幸被敵炮擊中沉沒,副艦長林春炘等23人陣亡,15人受傷。艦長李錫熙受重傷後殉國。

Ⅳ 日本人干過什麼壞事

日本人發動了侵華戰爭,造成中國傷亡3500萬人,犯下具體事例如九一八事變之後,1932年9月16日將撫順煤礦附近的栗家溝、平頂山等村村民3000餘人集中,之後實施了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侵華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國的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奸等戰爭罪行。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而如今日本學者則眾說紛紜,但有部分人卻試圖抹殺事實。組建在哈爾濱的關東軍659部隊,其設於哈爾濱平房區的本部稱731部隊, 在長春的關東軍100部隊,在北京的北支甲1855部隊,731部隊細菌戰小動物地下實驗室,設於南京的榮字1644部隊,6. 在廣州的波字8604部隊等細菌部隊在中國從事細菌戰和人體活體實驗。等等罄竹難書的罪行。

Ⅳ 日本人做過哪些殘害中國百姓的事,類似南京大屠殺

1928年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6月,日本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張作霖,陰謀奪取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我3000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撒播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嗣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占,損失超過8億元。 12月13日,日軍攻下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內幾乎無中國人的驚人局面。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數名五歲小女孩被奸殺掏心生吃,令人駭然。 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花園口決堤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 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 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 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盪,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1年1月,日軍包圍冀東豐潤縣潘家峪村,焚燒該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殺和燒殺1340多名村民,類似的屠殺在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比比皆是。6月,日機夜襲重慶,在校場口防空洞內躲避轟炸的3萬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軍集10萬以上兵力,採用「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等戰術對晉察冀北嶽區進行空前大「掃盪」,燒毀我房屋15萬余間,搶掠糧食5800多萬斤,殘殺虜掠我國同胞2萬餘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2年春,日軍在冀熱遼區,自古北口到山海關約200多里的長城兩側,承德、密雲、遷安等9個縣內製造無人區,使大片土地荒無人煙,近50萬中國人過著非人的生活。5月,日軍5萬兵力對冀中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 1943年秋,日軍以4萬多兵力在河北省阜平縣平陽村一帶瘋狂掃盪87天,屠殺中國村民700多人,燒毀房屋5000多間。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 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被抓到日本的華工大約1000多萬,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至少非正常死亡累積至少2.8億人,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望採納

Ⅵ 鑒真五次東渡的經過

唐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期,佛教學術遠播海外,日本向中國派遣學習佛教的留學生。日本僧人榮睿和普照等人於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隨同遣唐大師丹墀真人廣成來中國學習佛敎。他們同時負有邀請中國傳戒師東渡日本傳戒的任務。他們先請了洛陽大福先寺道璿律師乘了日本副使的船赴日本,為正式傳戒作好准備。到天寶元年(742年),榮睿、普照留學中國已經十年。這兩個日本留學僧人,始終不忘請師回國傳戒的使命。他們請宰相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寫信給揚州州官,請造船備糧做好東渡的准備。榮睿、普照兩下揚州拜訪鑒真大和尚,請他東渡日本傳戒。 鑒真是我國唐代的佛教高僧。唐垂拱四年(688年)生於揚州江陽縣,俗姓淳於,十四歲從智滿禪師出家為沙彌,神龍元年(705年),從光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年),游學東都洛陽,後入西京長安,次年,於長安從恆景律師受戒。鑒真受了這些名師的熏陶,數年之間便通達了三藏教法。後來他又從融濟研習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鈔》、《羯磨疏》、《量處輕重儀》;從義威、智全、大亮等鑽研了相部律宗法礪的《四分律疏》。鑒真在傳持律學上獲得了重大成就。開元二十一年(733),鑒真四十六歲,從長安回到揚州,在江淮地區努力講律傳戒,聲名遠播。他培養出著名弟子三十五人。同時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像,書寫過三部大藏經,又興辦救濟孤貧疾病等社會事業。鑒真掌握了許多方面的文化成就。鑒真的聲名成就獲得日本國佛教界的尊敬,一心邀請他去日本傳戒。鑒真認為,日本是「有緣之國」,願意到日本去傳法。他的弟子祥彥說:日本遠隔大海,路途危險,去者少能安全到達。鑒真說:「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們受到鑒真激勵,祥彥首先願意隨師前往。其餘二十一個弟子也表示願往。 鑒真從此展開了東渡日本歷經五次失敗第六次成功的艱難歷程。第六次東渡成功後,鑒真在中日文化學術交流史上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鑒真前後經歷的六次東渡,其中只有第五次東渡行程到達梧州。東渡路經梧州的這一次,也是鑒真東渡歷程中最為艱難曲折的一次。首先簡要介紹他前幾次東渡的情況。第一次東渡:公元742年冬天,在揚州造好了船准備出發。鑒真及弟子21人,4名日本僧人,強調去的僧人要求品行端嚴,提議不讓如海等少學的人同去。這件事引起如海極大不滿,他向淮南采訪廳誣告道航造船入海和海賊勾結,鬧出了一場大風波。東渡不成。第二次東渡:於744年1月,百餘人出發,這次船未出海,到長江口狼溝浦遇風浪沉船,未能去成。鑒真在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第三次東渡:這次東渡,被越州僧人知道後,為挽留鑒真,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誘鑒真去日本,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東渡作罷。第四次東渡:鑒真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領3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因弟子擔心鑒真安危,求揚州官府阻攔,鑒真一行被截回揚州。東渡受阻。第五次東渡:也就是到達梧州的一次東渡,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日本僧人榮睿、普照懇請鑒真東渡。鑒真率水手徒弟等35人,再次從揚州啟程東渡。陰歷6月27日出發,先在會稽郡境的三塔山岸邊停泊一月;遇好風航行至署風山,又泊舟一月。十月十六日再啟程,進入深海。在東海上,行船遇到了強風襲擊,一直在海上漂流了14天才看到陸地,16天後漂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亞),只好入大雲寺安頓,在海南停留一年。鑒真一行繼續前往萬安州,到達珠崖郡(崖州)。隨後又從澄邁縣乘船,越瓊州灣至海康郡(雷州),再經招義郡(羅州)、陵水郡(辯州)、象郡(象州)、南昌郡(白州)、普寧郡(容州)、感義郡(藤州)、蒼梧郡(梧州)而至始安郡(桂州)。在始安郡鑒真又逗留了一年。之後,鑒真一行從始安郡乘船循桂江東行,經蒼梧郡到達高要郡(端州),然後再往南海郡(廣州)。復乘舟北行,至始興郡(韶州)。離開始興郡後,這一行度大庚嶺至南康郡(虔州),又經潯陽郡(江州),登廬山,再乘船由長江東下至丹陽郡(潤州)的江寧縣,再東下,過江回至揚州。第五次東渡,就這樣由揚州出發,經歷東海、南海漂流而繞回內陸,兜了一個大圈子,行程萬余里,重又回到了揚州。第五次東渡日本,也沒有成功。第五次東渡是鑒真一次巨大的人生歷險,這時,已是天寶九年(750年),此時他已63歲。這次行程,鑒真在廣西境內從事佛教活動長達一年多時間。其中來回兩度到達梧州居住,一次是從梧州渡桂江上桂林,一次是從桂林回程下梧州。在梧州期間,鑒真一行住在光孝寺內。這間光孝寺,座落梧州雲蓋山麓,唐朝開國後為祀名將尉遲恭而建(遺址在今梧州十四中內)。鑒真在此宣講佛法,並為官民受戒,傳播醫學知識。在梧州傳授菩薩戒時還對僧人說:出家人自力更生,不要依賴化緣過日子,要弘揚佛法,普渡眾生。鑒真雖然因為東渡失利漂泊內陸而到達梧州,但他仍然雄心勃勃准備著第六次東渡。這次內陸羈游,倒給鑒真提供了發現東渡人才的機會。藤州(今藤縣)通善寺的比丘尼智首等三人,就是後來跟隨鑒真一起東渡日本並為日本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的人物。比丘尼即尼姑,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比丘尼誕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出家為尼成為女子一種新的歸宿。比丘尼在政治、經濟上享有許多特權,同時她們作為佛門弟子中的重要群體,對弘揚佛教外來文化、推動佛學的發展有著突出的貢獻。智首出家在通善寺,專心鑽研經藏,擅長律學,她在藤州播揚佛法,啟迪後人,誨人不倦,在當時女尼中享有相當名氣。智首隨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之後,挑起了在日本化導女信徒,弘開律學的重任,成為鑒真弘法的得力助手。在鑒真東渡日本弘法之前,日本國佛教徒沒有登壇受戒的做法,鑒真東渡之後,僧尼傳戒風行日本國,其中離不開智首輔佐之功。需要交代的是,鑒真這次離開梧州,船下西江至端州(今肇慶)途中,一路隨行的日本僧人榮睿不幸園寂。這個留學中國的日本僧人,為了請求鑒真東渡,長期滯留中國,接二連三陪同鑒真經受苦難,竟將屍魂留在異國鄉土,他的遺骸就葬在端州龍興寺塔林旁。不幸的事情一個接著一個,在祭悼榮睿時,鑒真讀完祭文,竟突然悲痛昏倒,醒來雙目失明,從此之後,變成一個盲人。不久,得力的弟子祥彥又病逝。這都因為連月海上漂流,氣候炎熱,行途勞困的後果。但是,盡管雙目失明,鑒真終於在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第六次東渡日本的航程。這次終於東渡成功,到達日本。鑒真在中日佛教史和文化學術交流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成為中日兩國人民永遠的記憶。

Ⅶ 日本有多少人在肇慶

肇慶日資企業不多,所以日本人也不會多。印象中懷集有個日資廠,裡面有日本工程師

Ⅷ 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佔領區做的客觀上對中國有利的事有哪些

客觀來說促進了東北的工業發展,發展了電氣工業、礦業、部分機械業和輕工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1] ,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Ⅸ 日本人是那一年進入中國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的

日本進去肇慶城區在1944.9,貌似沒有進入德慶的記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8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