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由哪裡
❶ 日本的佛教是從中國傳入的還是從印度
當初印度佛教是先傳入西藏的 所謂藏密
後藏密分兩支傳教
一支唐貞觀年間傳入中原 稱唐密 但在唐武宗滅佛的時候就滅亡了
另一支則東渡東瀛 即現在的日本
也稱東密
現在小日本的佛教大部分都屬於東密
也就是密宗
❷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
佛教由百濟傳入日本的年代,說法不一。依據《法王帝說》所載的戊午年,即公元538年。這和《日本書紀》所載欽明十三年(公元552年),佛教始由百濟傳入日本的年代不同。日本學者一般贊同《法王帝說》的說法,即佛教在公元538年,始由百濟正式傳入日本。
❸ 日本佛教有哪些分支或宗派
現在日本的佛教徒大半屬於鐮倉佛教,凈土宗系(含凈土真宗)的宗派和日蓮宗系的宗派占絕大比例,以大乘佛教佔大多數。
天台宗,稱『』台密『』系統傳至後世,總計有十三流派,對日本佛教影響頗大。
真言宗、禪宗、凈土宗(含真宗)、日蓮宗、南都六宗
不過日本是神道教的天下,佛教相對勢微
❹ 日本佛教和中國佛教有什麼區別
二者的區別:
1、歷史由來不同
日本佛教是北傳佛教之一,從西域三十六國傳入唐朝,再經唐朝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中國佛教是公歷紀元前後,印度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 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2、戒律不同
中國基本沿襲了古來的傳統,強調行善積德,有非常嚴格的戒律。
日本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具備了很多世俗化、政治化的特色。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僧人允許結婚。都是當時政治強壓下的一種妥協。
3、信佛方式不同
與中國佛教相比較,日本佛教在所有的面都表現出單純化。正如戒定慧三學集約在信這一點上。在日本佛教中,念佛占據著重大位置。而日本佛教的念佛,從觀念到稱念,更從稱念到信念,而逐步展開。
4、佛教門派不同
在於日本有一個自己的佛教門派,凈土真宗。凈土真宗是日本戰國時期興起流行的佛教門派。他信仰一個稱為他力本願的宗旨。就是說自己修煉為本願,他力指的就是佛祖的恩典。
(4)日本佛教由哪裡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現在日本佛教的概略,根據文化廳編纂的「宗教年鑒」等統計,現在日本的佛教徒大半屬於鐮倉佛教。
凈土宗系(含凈土真宗)的宗派和日蓮宗系的宗派占絕大比例,以大乘佛教佔大多數。日本佛教宗派:南都六宗、天台宗、真言宗、禪宗、凈土宗、凈土真宗、日蓮宗
究其根本,中國佛教和日本佛教一脈相承,宗派和規章制度基本是一樣的。思想理論也是統一的。
❺ 佛教是怎麼傳入日本的
日本佛教屬於北傳佛教之一,從西域三十六國傳入唐朝,再經唐朝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據統計,日本約有7萬5000座寺院、30萬尊以上的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以及最古老的佛典古文書都保留在日本。
❻ 日本佛教的介紹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北傳佛教之一。佛教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日本在統計上約9600萬人乃佛教徒,居日本人口的七成五[1]。約7萬5000座寺院、30萬尊以上的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最古老的佛典古文書都在日本。現在日本佛教的概略,根據文化廳編纂的「宗教年鑒」等統計,現在日本的佛教徒大半屬於鐮倉佛教[2]。凈土宗系(含凈土真宗)的宗派和日蓮宗系的宗派占絕大比例,以大乘佛教佔大多數。
❼ 日本的佛教是哪裡傳入
西元六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其間曾引起正反兩派不同意見的爭執,後由崇佛者獲得勝利,自此開展日本佛教史新頁。日本佛教的發展、演進,可略分為:飛鳥時代(546-645)、奈良時代(645-781)、平安時代(782-1192)、鎌倉時代(1192-1333)、室町時代(1333-1600)、江戶時代(1600-1868)、明治維新之後(1868-)等七個時期。
一、飛鳥時代
日本佛教初期的建立,歸功於聖德太子的推展,在他攝政的三十年之間,下詔興隆佛法,創建寺院,親自宣講佛經及著疏,遣使入唐,將自朝鮮傳入中國文化的途徑,改為由日本直接與隋唐文化的交流,並以佛教為國教。推古三十三年(六二五),高麗沙門慧灌抵日,弘傳三論,開日本三論宗之始,門下俊傑甚多,三論便成為此期佛教的主流。另道昭入唐(六五三),從玄奘大師習法相,為日本法相宗的初傳。綜觀佛教於此初傳期間,得到國家的保護,唯當時社會仍多以求神的心態奉佛,尚未進入真正的慧解與行持。
二、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傳承飛鳥時代的護佛政策,以興隆佛教來護國祐民。有聖武天皇熱心推展佛教,興建壯麗宏偉的東大寺,鑄造世界有名的奈良大佛,並請唐鑒真大和尚設壇授戒,正式確立日本佛教的戒法,並推崇華嚴思想,以體現其政教合一的理念。本期佛教學風鼎盛,主要宗派有三論、成實、法相、俱舍、律宗和華嚴等六家,即所謂「奈良六宗」。各寺大多諸宗並存,研究者也數宗並學。唯其中以華嚴宗受聖武天皇的重視,具有優勢地位。又法相宗人才輩出,成為本期佛教思想的主流。其他方面如寫經、佛教文學、美術等,也同時盛行。綜觀此期佛教,著重人間性、國家性,並有學術發展的特色,在教理上傳承於中國,尚無新論。
三、平安時代
平安前期的佛教,以最澄和空海從唐朝傳入的天台及真言宗最盛。最澄入唐,兼學密、禪、戒各宗,日本佛教因此具有復合性,融和而成日本特色的天台教。空海著有《辨顯密二教論》,是最早的密宗教判理論書。至此,日本佛教已漸脫離中國的范疇,而發展出民族化的佛教。另在最澄及空海度唐前後,許多僧侶亦同時至中土求學,即所謂「入唐八家」,也聞名古今,所學皆與密教有關。因此,平安前期的日本佛教,可稱為密宗的興隆時期。又本期佛教深受貴族們所信仰,因此貴族青年皆以出家為風尚。
平安中葉之後,貴族與武士間的矛盾嚴重,佛教為保護寺產,徵集武士為僧兵,於是佛教僧侶涉入了日本政治漩渦,奈良六宗衰微,末法思想產生,但也因對末法的警覺,佛教開始出現新的宗派。首先出現的便是含凈土思想的念佛往生派,以空也上人與惠心源信為代表。因此奈良時代國家性、學術性的佛教,到了平安時代,便轉變成民間化的佛教。
四、鎌倉時代
平安末期經過慘烈內戰後,由源賴朝於鎌倉設置將軍幕府,開展了鎌倉幕府時代,亦拉開日本武家專政制度的序幕。在佛教方面,新興宗派紛紛出現,奈良六宗亦有復興之勢,新舊佛教之間產生多元化的互動與影響。依發展時間先後約分三期。
第一期:1.法然(源空)提倡以稱名念佛為主的凈土宗;2.榮西提倡兼融台、密、禪的臨濟宗;3.慈圓中興天台宗、貞慶中興法相宗。
第二期:1.明惠提倡華嚴宗的「信滿成就」論;2.親鸞創立以信心為本的凈土真宗;3.道元倡立修證一如的曹洞宗。
第三期:1.日蓮提倡口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經題為證悟之本的日蓮宗;2.一遍強調以一心念佛為主的時宗。
凈土宗與凈土真宗兩派,信仰人數最多,為日本最普遍的宗派。因此,凈土真宗與日蓮宗可說是日本本國化的佛教。日本佛教在鎌倉時代是一個轉變時期,新的改革運動使日本佛教各宗派在歷史上展開新頁。
五、室町時代
由於社會動亂之故,佛教亦由鼎盛而至衰微。唯有禪宗因武士的歸仰及其「明心見性」的宗旨,所以能在戰禍中一枝獨秀的盛行於社會各階層,也因此產生混合禪味的日本茶道、花道、書道和劍道。又禪宗高僧受到將軍和武士的尊崇和擁護,也自然推動了「禪」的盛行。這時期最被推崇的是確立「五山文學」地位的夢窗國師與大燈國師。另外,凈土宗、凈土真宗、日蓮宗等宗派,皆在創始人圓寂後,因思想正統之爭,而逐漸分裂成許多派別,但仍受到許多農民信眾的護持。室町末期,進入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佛教形成兩種不同的形勢:一是與武士聯合以適應環境的真言、天台等宗;另一股力量則結合被壓迫的民眾,如農民及下階層人,以爭取有利形勢,如凈土真宗及日蓮宗等即是。
六、江戶時代
戰國時代的動亂結束後,德川家康在江戶設置幕府,為使日本減少外國的壓力與內部紛爭,頒行「鎖國政策」,以禁止耶穌教及其他容易引起動亂的活動,佛教與其他文化因而能在穩定中持續發展。德川家康是凈土宗的信徒,因此努力保護佛教,並將佛教納入封建政權的體系中。他頒布「寺院法度」,用來制定各宗派所屬寺院的屬從關系,及對寺院的種種規定。又實施「寺檀制度」,使全國每一個國民都有歸屬護持的寺院。由於法度的限制與寺檀的建立,寺院僧侶的生活獲得了保障,但也導致佛教發展的停滯。
本期佛教有隱元隆琦禪師(一五九二-一六七三)從中國應邀至日本創黃檗宗最受矚目。「黃檗宗」與臨濟、曹洞二宗並稱,為日本禪宗第三大派。整體來說,本期的法度制度,是獎勵學問的,然在思想方面卻受到限制,因此在佛學研究上並無特殊表現。反之,江戶末期,儒學與國學卻積極推展,此時日本神道也應時復興,但是受到「廢佛毀寺」的影響,佛教又進入黑暗期。
七、明治維新
孝明天皇慶應三年(一八六七),將大政奉還,第二年開始「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在明治元年(一八六八)頒布「神佛分離令」,以神道教為國教,又以種種理由,迫令僧侶沿用俗姓,甚至鼓勵僧侶食肉帶發娶妻。佛教界因此集合信徒發起「護法一揆」(團結一致)運動來反抗,才獲得停止,但有日本凈土真宗受其影響。至福田行誡、大谷光尊、赤松光映等新佛教先驅,以世界宗教大勢,評駁政府的宗教政策,又有真宗西本願寺派的島地默雷等大力宣導宗教自由立場,終於在明治二十二年通過宗教自由的法律規定,佛教至此才得以渡過困厄時期,進入新的時代。
明治二十年前後,自由研究佛學的新風氣普遍展開,佛教大學的建立、經典的整理,以及佛學辭典的編纂發行等工作,更充實了日本現代佛學的內容。而在信仰方面,已經脫離中國佛教型態與觀念,並且在日本文化醞釀下的佛教也已普及於民間。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更是蓬勃發展,新興宗教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其中以日蓮系分化出來的最多,如創價學會、靈友會、立正佼成會等,發展極為迅速。
❽ 日本佛教是怎樣形成的呢(大概)
大約兩晉至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法傳至朝鮮半島的高勾麗、再傳至新羅、百濟,由百濟僧人渡海傳入日本,同時包括漢字和儒家道家經典。再到南北朝後期至隋,佛教開始在日本流行,有僧人海路至百濟求學而後開始入隋,隋滅唐興,日人來大陸學法者日增,隨後確立了「遣唐使」制度。主要的佛教宗派均在此時在日本生根,在此後歷代均有來華者。
❾ 日本屬於大成佛教流行的區域嗎
屬於。
日本的佛教是在唐朝的時候由中國傳入,屬於漢傳佛教體系,也就是屬於大乘佛教體系。
❿ 日本佛教的日本佛教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其間曾引起正反兩派不同意見的爭執,自此開展日本佛教史新頁。日本佛教的發展、演進,可略分為:飛鳥時代(公元546年至公元645年)、奈良時代(645至781)、平安時代(782至1192)、鐮倉時代(1192至1333)、室町時代(1333至1600)、江戶時代(1600至1868)、明治維新之後(1868至現今)七個時期。 平安末期經過慘烈內戰後,由源賴朝於鐮倉設置將軍幕府,開展了鐮倉幕府時代,亦拉開日本武家專政制度的序幕。在佛教方面,新興宗派紛紛出現,奈良六宗亦有復興之勢,新舊佛教之間產生多元化的互動與影響。依發展時間先後約分三期。第一期:1.法然(源空)提倡以稱名念佛為主的凈土宗;
2.榮西提倡兼融台、密、禪的臨濟宗;
3.慈圓中興天台宗、貞慶中興法相宗。第二期:1.明惠提倡華嚴宗的「信滿成就」論;2.親鸞創立以信心為本的凈土真宗;3.道元倡立修證一如的曹洞宗。第三期:1.日蓮提倡口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經題為證悟之本的日蓮宗;2.一遍強調以一心念佛為主的時宗。凈土宗與凈土真宗兩派,信仰人數最多,為日本最普遍的宗派。因此,凈土真宗與日蓮宗可說是日本本國化的佛教。日本佛教在鐮倉時代是一個轉變時期,新的改革運動使日本佛教各宗派在歷史上展開新頁。 日本真言宗以空海大師為開祖,此在宗派系漢傳如來純正密教(唐密)之嫡傳。因空海大師歸國後,第一次灌頂傳法的地點在京都的東寺,因為史稱其所傳的密教為東密。是中國失傳1200年之久的寶貴如來遺教。
純正密教正式傳入中國開始於唐玄宗時期。玄宗開元年間,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位印度密宗大師先後來到中國弘揚密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三大士」,中間經一行和惠果等的發揚,形成唐密。
善無畏(公元637-735年):又譯凈師子,稱無畏三藏,是中天竺烏荼國佛手王之子,出家後於那蘭陀寺得遇達摩掬多尊者(即龍智菩薩)為其授胎藏界大法灌頂,為密教五祖。其後,善無畏三藏遵師命,攜帶佛經,繞道中亞,於公元716年(唐玄宗開元4年)到達唐都長安,後奉皇帝之詔翻譯《大日經》於洛陽大福先寺。《大日經》為密教之根本經典,由善無畏三藏口述,其弟子一行阿闍梨記錄而成。善無畏祖師傳授以胎藏界(理)為主的密法,是為中國密教正式傳授之始,故亦稱其為漢地密教初祖。因其具備神通及對密教經典的精通與貢獻,善無畏被唐玄宗尊奉為「教主」,入滅後其真身奉塔於洛陽廣化寺之前庭。五祖善無畏的著名弟子除一行外,尚有溫古、玄超、義林、智嚴、喜無畏、不可思議(新羅僧)、道慈(日僧)等。
金剛智(公元663-731年):中印度王子,十歲出家於那爛陀寺,二十歲受具足戒,廣習大小乘經律論。三十一歲依止南印度龍智菩薩受教,七年承事供養,受學一切密教,受金剛界灌頂傳承,為密教五祖。尋游師子國登楞伽山,聞中國佛法盛行,於唐玄宗開元七年(719)由海路經錫蘭、蘇門答臘至廣州,翌年至東都,敕迎於長安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於所住立大曼荼羅灌頂道場以大弘密法普度四眾,並翻譯密經,譯有《金剛頂經》、《瑜伽念誦法》、《觀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後示寂於洛陽廣福寺,謚灌頂國師、大弘教三藏,金剛智亦為漢地密教初祖。門弟子有不空、一行、慧超、義福、圓照等。
不空(公元705-774年):又作不空金剛,南印度師子國人,天資聰明,幼從叔父游南海諸國,其後出家,十四歲從金剛智三藏學悉曇章,誦持梵經,深獲三藏器重,盡得五部三密之法。及五祖金剛智三藏示寂,遵遺命,往印度求
法,從龍智菩薩受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及大毗盧遮那大悲胎藏各十萬頌、五部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並蒙指授諸尊密印、文義性相等。又遍游五印度,於天寶五年(746年)還京師,為玄宗灌頂,賜號「智藏國師」。不空三藏譯出唐密的另一部根本經典《金剛頂經》。後有詔使住大興善寺。自天寶至大歷六年,譯出密部之經軌,凡七十七部,一百二十餘卷,密教之盛,此時為最。金剛智及不空兩祖師的傳授原以金剛界密法(智)為主,後善無畏與金剛智兩三藏金胎互授,並分部將兩部大法傳授給不空祖師,六祖不空隨集兩部大法於一身,即「兩部一具」,此即唐密的最突出特點,不同於以往印度密教的「兩部分傳」。不空祖師後期主要活動於西安大興善寺,歷任三代國師,他還是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建立了梵語與漢字間嚴密的音韻對照組織,以解釋咒語實義於其弟子。
不空祖師弟子眾多,傑出者有金閣寺含光、新羅慧超、青龍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壽寺元皎、覺超,世稱「六哲」,而以惠果祖師承其法系,受兩部大法,是為唐密七祖。
惠果(746~805)唐代僧。京兆府昭應縣(陝西)人,俗姓馬。世稱青龍阿闍梨,為密教付法第七祖。童年入道,初從曇貞研習諸經。年十七隨曇貞入內道場,於眾中超邁特出,遂為不空三藏賞識,盡傳其三密法要,二十歲正式出家受具足戒。復從善無畏弟子玄超受胎藏及蘇悉地諸法,從不空受金剛界密法,並融會二者,建立『金胎不二』思想。此後常應詔入內道場為代宗、公主等修法,並繼不空法席,為青龍寺東塔院灌頂國師,故又稱青龍和尚。歷任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倍受崇敬。師博通顯密內外群經,啟迪後進不遺餘力,四方從學之眾常多達數千人。各國入唐求法者多從師受密宗教義,曾授法予日僧空海、新羅僧惠日、悟真等,而將此宗傳入日本、新羅。永貞元年示寂,世壽六十。空海奉敕撰其碑文。著有十八契印、阿闍梨大曼荼羅灌頂儀軌、大日如來劍印、金剛界、金剛名號等各一卷。其中,十八契印所說為密教修法之根本形式,為密教重要著作之一。此外,日本真言宗所謂真言八祖中,師為唐土最後之祖師,故在密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又空海所傳之兩部曼荼羅及其他修法之秘密道具等,皆為惠果阿闍梨授意,命李真、楊忠信等特地新造所作。
弘法大師,法名空海(774—835),密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為唐密第八代祖師。
據史料記載,大師生於日本讃歧國多度郡弘田鄉屏風浦(今四國島香川縣善通寺市)一豪族家庭,父佐伯田公,母阿刀氏,幼名真魚。自幼聰穎,五、六歲時即有神童的美譽。十五歲入京都長岡京(今京都市西郊),隨舅父阿刀大足學《論語》、《孝經》及史傳等,兼習辭章。八歲,入京城大學明經科,學習《毛詩》等經史。此時大師已敝屣仕途,志心佛道,作《三教指歸》三卷。
延歷二十三年(804年),空海和尚入唐,師事七祖惠果,惠果大阿闍梨將密法無遺地傳於空海和尚,是為唐密八祖。空海大師於大同元年(806年)返國後,先於高雄山寺造壇灌頂(弘仁元年,810年),又於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場金剛峯寺(公元816年),後再得賜東寺(即教王護國寺),建立灌頂道場(弘仁十四年)
大師門人傑出者有:真濟、真雅、實慧、道雄、圓明、真如、杲鄰、泰范、智泉、忠延,世稱十哲弟子。空海與此等門人大揚宗風,而予日本平安時代社會各階層以極深之影響。
自此漢傳純正密教真言宗,所有奧義盡傳於日本。中國自會昌法難後,漢傳純密幾乎失傳1200年之久。如今現代中國佛弟子,那裡還知道什麼是密教,什麼是密法,喇嘛教充斥,甚至以為密教,密法就是喇嘛教。實在令人唏噓感嘆。開元三大士所傳,空海大師繼承發揚的才是真正的如來密教,漢傳正法,是嚴格持戒、且密教的道理都和顯教的最高義理都是一致的。任何法門、尤其是越高的法門越於佛的戒律沒有豁免權,真言宗就是如此說。 綜觀日本佛教,教理上多源自中國宗派而發展,然在修行實踐上則趨於易行及通俗化,二十世紀後,日本佛教各大宗派更各自發展法會祝禱、辦學教育、社會慈善、學術研究等,佛教事業欣欣向榮,尤以佛學研究堪稱代表。從另一方面言,日本佛教有在家化的傾向,至今各宗雖傳戒法(一日即成),除少部分寺院和道場嚴格持戒外,其餘三壇大戒早已廢絕,寺院僧侶多娶妻生子,和傳統佛教的持戒嚴謹大有不同。此系日本佛教歷史發展和明治天皇所致,日本雖然平日不持戒,但是任何宗派在修法期間還是持戒的,日本人也意識到這樣是不好的,並且也希望可以改變這個現狀,希望日本能恢復持戒清凈的佛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