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頂級工業有哪些
『壹』 日本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三大支柱產業:
1、汽車產業:日本第一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
2、動漫產業:日本第二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第三支柱產業佔領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第二,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貳』 日本都有哪些著名企業排名
日本都有,三菱財團 、三井財團 、住友財團 、三和財團 、第一勸銀財團、索尼、豐田、松下電器、三井物產、馬自達汽車 。
『叄』 日本的前五大產業是什麼按順序來
1、汽車產業: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汽車在日本得到普及。 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是日本的龍頭產業。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資源與能源貧乏,所以很謹慎開發大排量車型,日本汽車的總體特色是注重經濟實用,更加追求良好的性價比,對於節約資源和降低石油消耗的造車理念讓日本汽車先於歐美、成為節能、降耗的先行者。
2、動漫產業: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日本動漫對日本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幾乎所有當代日本人都受到過漫畫的影響,如同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連環畫(小人書)對中國人的影響一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日本漫畫也隨之變化,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4、情色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3%——20%左右。眾所周知,日本的情色產業,在戰後幫助日本度過了一段經濟低迷期。
5、電器製造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11%左右左右。
(3)日本頂級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肆』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什麼
京濱工業區、阪神工業區、中京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和瀨戶內海工業區。
1、阪神工業區,以大阪、神戶、京都等城市為中心,形成以鋼鐵、造船、石油化工為主體的綜合工業區,成為日本第二大工業區。名古屋(中京)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化工業迅速發展,改變了過去以輕紡工業為主的結構。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造船、鋼鐵、石油化工等。紡織、陶器、木製品等輕紡工業傳統部門,在日本仍占重要地位。
2、京濱工業區,以東京為中心,關東平原為腹地,包括東京、橫濱以及川崎、千葉、橫須賀等大中城市在內的日本最大的工業區,也是以機械(汽車、精密機床、電子產品等)、鋼鐵、石油冶煉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門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
3、北九州工業區以北九州市為中心。這里曾是日本第一個鋼鐵工業基地,戰後地位下降,但鋼鐵、化工在全國仍有一定地位。
4、瀨戶內海工業區是為了保證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穩定,日本政府充分發揮干預和調節作用,從未把經濟發展推諉給市場價格機制的自發力量。
5、中京工業區。近年來,特別是在東京,為保護首都環境,工業部門結構有所變化,印刷出版業、電器儀表等部門發展迅速,冶金、化工等部門或外遷或改建,比重不斷下降。該工業區印刷設備已佔全國70—80%,電器儀表佔全國三分之二。
『伍』 日本有哪幾大產業支撐日本經濟
汽車產業、數字媒體產業、動漫產業、航運業、家用電器產業等。
1、汽車產業
日本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 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現五十鈴汽車公司),3 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 號」。
隨後日本國內出現了眾多汽車製造廠,情形不亞於80年代的中國。出於軍事的需要,政府頒布了《軍用汽車補助法》,對汽車廠商進行扶持,這成為早年日本汽車業發展的原動力。至今,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2、數字媒體產業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種開放式的平台,主要包含場景設計、角色形象設計、游戲程序設計、多媒體後期處理、人機交互技術,是主要針對游戲開發、網站美工和創意設計類工作設計的專業。
3、動漫產業
日本動畫產業(Anime),是動漫產業中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說,它是指圍繞著動畫這個價值中心,由各個產業部門本身以及產業部門的各個經濟活動形成的經濟領域。這個片語由三個關鍵片語成:日本、動畫和產業。
4、航運業
日本海運株式會社(現為商船三井株式會社)是世界最大、最多元化、最有實力的航運公司之一。1995年在青島設立辦事處,2003年變更為分公司。主要為商船三井自有或經營的船舶提供包括攬貨、簽發提單、收取和匯寄運費等服務。
5、家用電器產業
日本工業,是指日本的工業產業。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構成了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日本的五大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
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陸』 日本著名工業品都有哪些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並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許會採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體資料庫,日本都已經具備。總體而言「日本製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
http://ke..com/view/1554.htm#7
『柒』 日本有那些大企業
三菱財團、豐田、索尼、柯尼卡、東芝等。
1、三菱財團
三菱財閥(日語假名:みつびしざいばつ),日本四大財閥之一。 該財閥起始於岩崎彌太郎創立的三菱商會,之後獲得了政府的保護,從而得以獨占日本的海運業。
明治26年(1893年)設立了三菱合資公司。該公司後通過持股方式設立了眾多子公司,逐漸進入造船業、采礦業、鐵路運輸業和貿易業等行業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聯合國最高司令官的命令,三菱財閥被迫解體。但此後該財閥仍以三菱集團的形式得以延續。
2、豐田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Motor Corporation),簡稱豐田(TOYOTA),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汽車製造公司,屬於三井(Mitsui)財閥。
2016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8位。
3、索尼
索尼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總部設於日本東京都港區港南1-7-1。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游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
是世界最早攜帶型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世界電子游戲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其旗下品牌有Xperia,Walkman,Sony Music,哥倫比亞電影公司,PlayStation等。
4、柯尼卡
柯尼卡(KONICA),是一個日本品牌,成立於1873年,前身為小西屋六兵衛店。主要從事相片行業。2003年8月,柯尼卡與美能達合並,成為現在的柯尼卡美能達。
5、東芝
東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隸屬於三井集團。公司創立於1875年7月,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製作所合並而成。
『捌』 日本都有哪些著名企業
1、索尼
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游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是世界最早攜帶型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世界電子游戲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索尼排名第100位。
『玖』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什麼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的五大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瀨戶內海工業區(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工業區。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工業地帶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
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
1997年日本工業生產額3,265,157億日元,其中三大工業地帶的生產額達1,275,961億日元。在1997年全國工業生產中,京濱工業地帶的生產佔14.0%,中京佔13.9%,阪神佔11.3%。
『拾』 日本有哪三大重工
日本三大重工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
1、三菱重工,創立於1884年,是日本的軍工生產企業,2003年日本自防衛廳接受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居日本各家軍工企業之首。
2、富士重工,前身是日本軍工企業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在1941-1945這幾年間,總共為日本海陸軍生產19561架軍用飛機,36400台航空發動機。
3、川崎重工,起家於在明治維新時代,主要製造航空宇宙、鐵路車輛、建設重機、電自行車、船舶、機械設備等。
(10)日本頂級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川崎重工起家於日本明治維新時代,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的幫助下建立了川崎築底造船所,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至大正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有蓬勃的造船業。
經歷昭和時代的二戰、戰後的日本經濟急劇增長以至日本近代史及工業史,川崎重工仍為日本企業中的老字型大小之一。
川崎公司成立後藉助政治關系,迅速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業企業之一,1906年向日本軍隊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台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株式會社。
二戰期間該公司為日本軍隊提供了「飛燕」戰斗機、五式戰斗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著名的「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