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怎麼進入日本海
Ⅰ 綏芬河離俄羅斯多遠
綏芬河距俄羅斯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16公里。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4°23',東經131°9',東與俄羅斯遠東最發達的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5公里,綏芬河市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通往日本海的陸路貿易口岸之一。
綏芬河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2012年市區年平均氣溫為2.4℃,最高氣溫30.7℃,最低-28.1℃,無霜期162天,年總降水量782.5毫米,空氣良好天數達到300天左右。
(1)綏芬河怎麼進入日本海擴展閱讀
綏芬河有南北源,北源為小綏芬河,發源於東寧太平嶺,南為大綏汾河源區,發源於吉林省王慶縣老葉嶺,二從東寧市中部小迪營北部匯流,東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再南入俄羅斯邊境進入日本海。
以大綏芬河為上游源區,全長443公里,其中中國境內258公里。中國境內的主要河流長61公里,中俄邊境河流長2公里。流域總面積17321平方公里,其中中國面積10059平方公里,黑龍江省面積7541平方公里。
Ⅱ 芬河從我國流入哪個國家境內
綏芬河從我國流入俄羅斯境內。綏芬河起源於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縣、汪清縣交界處,從汪清縣東部流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東寧市的轄區內,再流入俄羅斯境內,最後在海參崴匯入日本東海。
芬河從我國流入哪個國家境內
綏芬河全長443千米,其中在中國境內為258千米,俄羅斯境內河段長185公里(其中有界河2公里)。綏芬河流域面積17
321平方千米,其中在中國境內為10
059平方千米。河流含沙量少,水質清澈。落差大,水流湍急。綏芬河還以產灘頭魚聞名。綏芬河年平均封凍天數只有126天,因而綏芬河流域的東寧縣有「小江南」之稱。
歷史上,綏芬河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唐代稱「來賓水」,金代稱「恤品水」,明代稱「率賓江」,清代稱「綏芬河」。「率賓、恤品、綏芬」均稱滿語「錐子」之意,只不過是不同的漢字注音。因其曲折迂迴,穿行於崇山密林之中,故而得名。
綏芬河有南北兩源,北源為小綏芬河,發源於東寧市太平嶺;南源為大綏芬河,發源於吉林省汪清縣境內老爺嶺,兩源於東寧市境中部小地營北匯合,東流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繼而流入俄羅斯境折向南注入日本海。以大綏芬河為上源,全長443公里,其中在中國境內長258公里;幹流在中國境內長61公里,中俄界河長2公里。
Ⅲ 綏芬河的介紹
綏芬河市,是牡丹江市的5個縣級市之一,駐地綏芬河鎮。唐稱「率賓水」,金稱「蘇濱水」、「恤品水」,明稱「速頻江」、「恤品河」,清代始稱「綏芬河」。
綏芬河市因境內的綏芬河而得名,綏芬河是一座風光秀麗的邊境山城,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公里,轄區面積460平方公里,總人口69607人,下轄綏芬河鎮、阜寧鎮。
綏芬河既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承接我國振興東北和俄羅斯開發遠東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綏芬河市2011年6月列為黑龍江省「省直管」試點市,受黑龍江省直接管轄,被賦予黑龍江省轄市政府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3)綏芬河怎麼進入日本海擴展閱讀
資源物產
綏芬河地下礦藏主要有沸石、鉻鐵、辰砂,沸石中的賦存濁沸石分布較廣,儲量可觀;土地開墾55908畝,墾殖率8.8%,低於全國10.4%和全省18.5%的墾殖率。
森林資源
森林覆蓋率為45.87%,高於全省10.86個百分點,主要樹種有松、樺、椴、柞、榆、楊、柳、槭、胡桃楸、水曲柳等;活力木蓄積量99.145萬立方米。
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主要有玫瑰、山葡萄、草莓、蕨菜、黃花菜、薇菜、黃芪、五味子、龍膽草、刺五加、芍葯、貝母、百合、柴胡、桔梗、蒼術、益母草、穿地龍、木耳、蘑菇等。
Ⅳ 綏芬河的幹流走向
綏芬河有南北兩源,北源為小綏芬河,發源於東寧市太平嶺;南源為大綏芬河,發源於吉林省汪清縣境內老爺嶺,兩源於東寧市境中部小地營北匯合,東流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繼而流入俄羅斯境折向南注入日本海。以大綏芬河為上源,全長443公里,其中在中國境內長258公里;幹流在中國境內長61公里,中俄界河長2公里。流域總面積17321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10059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7541平方公里。
大綏芬河,發源於汪清縣大龍嶺山脈禿頭嶺北側(一說復興鎮境內盤嶺北緣 ,一說吉林省琿春縣西北的圖門山(海拔800米) ,一說吉林省汪清縣老爺嶺的大麗嶺(海拔530米)),自復興鎮向北流,在羅子溝鎮小地蔭溝屯北右岸道芬溝匯入,過羅子溝村後左岸西大河匯入,並轉向東流。在西大河口以下約10公里出省,進入黑龍江省東寧市境,吉林省境內河長97.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3.2‰。綏芬河在羅子溝鄉太平溝屯以上,河谷狹窄,河道彎曲,河槽窄淺,河底為沙、礫石。太平溝屯以下,兩岸山勢起伏不大,河谷逐漸開闊,水流減緩,河中多沙洲和巨石。羅子溝一帶為山間盆地,耕地多,村莊亦多吉林省處在綏芬河上游,境內流域面積2459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3%,約占綏芬河總流域面積的23%。
大綏芬河過汪清縣的羅子溝鎮,接納西北來的老母豬河,折向東北,流入東寧市境。入境後在羅家店北,接納黃泥河、小寒蔥河、大寒蔥河,過二道溝後,接納老黑山河,再經紅石砬子、小地營,在對頭砬子附近與小綏芬河匯合東流(以下為綏芬河本流,長60公里)。大綏芬河(大、小綏芬河匯合口以上)流經縣內長100公里,流域面積2175平方公里。
大小綏芬河合流後,再經洞庭狹谷後,過通溝,經幾次轉折,兩岸漸開闊。經東寧鎮北到新立村東,接納瑚布圖河後流入俄羅斯境內(到21世紀初瑚布圖河已向西滾動2公里,綏芬河有2公里河段成為界河)。
在俄羅斯境內,過東寧市向東入俄羅斯境,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境內,先向東南向過波克羅夫卡,至烏蘇里斯克(雙城子)轉向南流,過拉茲多利諾耶西境,在塔夫里昌卡西部注入阿穆爾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東部)。注入日本海。俄羅斯境內河段長185公里(其中有界河2公里)。
Ⅳ 妥汾河從我國流入什麼地方
正確名稱叫綏芬河,綏芬河從我國流入俄羅斯。
綏芬河發源於吉林省延邊州的東北部,上流由南向北流淌,進入黑龍江省後,呈西南——東北方向穿過牡丹江市東南部,在道河附近改由西向東流淌,在牡丹江市東寧市進入俄羅斯遠東的濱海邊疆區,然後流經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以西注入日本海。
水文特徵:
綏芬河下游東寧水文站年徑流量1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封凍時間128天(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9米。水資源豐富,上中游已建成多座小電站。河中有灘頭魚、哈魚、鰭目魚等特產。
由於地勢的原因,綏芬河的河水落差比較大,水流非常湍急,漁業資源豐富。大小綏芬河流域緩沖區的寬度為:無人為干擾區(山地、濕地、丘陵和林地)兩岸各10米;人為干擾區(耕地、兩荒地、地栽木耳擺放地)兩岸各20米、人為干擾區(居民區、道路)兩岸各30米。
Ⅵ 綏芬河從我國流入什麼境內
綏芬河從我國流入蘇聯境內。
綏芬河兩源於東寧縣的道河鎮下游約3公里處匯合,東流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繼而流入蘇聯境內,向南流入日本海。
以大綏蘇河為上源,全長443公里,其中在國境內長258公里;幹流在中國境內長61公里,中俄界河長2公里。總流域面積17321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10059平方公里。
資源物產
綏芬河地下礦藏主要有沸石、鉻鐵、辰砂,沸石中的賦存濁沸石分布較廣,儲量可觀;土地開墾55908畝,墾殖率8.8%,低於全國10.4%和全省18.5%的墾殖率。
森林資源
森林覆蓋率為45.87%,高於全省10.86個百分點,主要樹種有松、樺、椴、柞、榆、楊、柳、槭、胡桃楸、水曲柳等;活力木蓄積量99.145萬立方米。
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主要有玫瑰、山葡萄、草莓、蕨菜、黃花菜、薇菜、黃芪、五味子、龍膽草、刺五加、芍葯、貝母、百合、柴胡、桔梗、蒼術、益母草、穿地龍、木耳、蘑菇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綏芬河
Ⅶ 綏芬河口岸的地理位置
綏芬河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總人口10萬(包括5萬流動人口)。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外交換文,設立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
綏芬河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陸路貿易口岸。距俄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參崴230公里,有一條鐵路、兩條公路與俄羅斯相通。通過俄羅斯的海參崴、納霍德卡港口,連接中、俄、日、韓、朝等國家和地區陸海通道的關結點,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多邊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窗口」和「橋梁」。
(7)綏芬河怎麼進入日本海擴展閱讀:
1951年中國收回鐵路主權後,車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93年,鑒於綏芬河站設備陳舊、能力低下,已遠遠不能適應國際聯運需要的現狀,鐵道部、哈爾濱鐵路局和綏芬河市政府三家投資5437萬元對綏芬河站老場進行了徹底的技術改造,並新建綏芬河站北場。
1994年,投資1400萬元對北場新建工程進行更新改造。1999年,投資1000萬元完成了綏芬河北場二期工程,鐵路口岸貨物運輸能力已達500萬噸,年旅客運輸能力達100萬人次,年運輸收入12000萬元。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綏芬河初步成為了一個以國際區域物流為重點,以鐵路運輸為主體,以陸海聯運為鏈節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這是投資者獲取俄羅斯木材資源的可靠保障,也是綏芬河能夠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陸路最大的進口木材集散地的先決條件。
隨著轉口貿易和加工貿易的不斷發展,綏芬河國際陸海聯運的物流實現規模化運營,物流的走廊和關節點將日趨暢達,進口俄羅斯木材加工復出口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產業格局將更加清晰和廣闊。
Ⅷ 綏芬河以前的資料
綏芬,滿語是錐子的意思,因為綏芬河裡生長著一種尖銳如錐的釘螺,滿族人因此而稱它為綏芬河。綏芬河是發源於長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條中等河流,當它於萬山叢中蜿蜒而來,接近邊境時,突然舒展開了腰身,形成了一個沖積平原,這就是東寧平原。中東鐵路在設計中就是沿著這條綏芬河谷進入中國境內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綏芬河站。但是修建過程中,忽然發現了從河谷平原穿過太平嶺地段的地質結構極其復雜,不得不向北移動50公里。於是,綏芬河站就遠離了綏芬河而來到這個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現在的綏芬河市。中東鐵路通車後,來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國的使節齊至,商賈雲集,帶來了歐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築。一時間,小小的鎮子上同時飄揚著十八個國家的旗幟,時稱「旗鎮」。綏芬河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四五千年前,境內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這里繁衍生息。唐代,綏芬河地區隸屬渤海國率賓府華州。到明代隸屬奴爾干都指揮使司率賓江衛。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使綏芬河地區成為邊界地區。1897年,中東鐵路開工,綏芬河地區一部分劃為鐵路附屬地,由中東鐵路當局執掌大權。另一部分於1903年隸屬綏芬河廳。1913年設東寧縣治後,隸屬東寧縣。 1921年,東北當局收回中東鐵路附屬地行政權,原鐵路附屬地劃歸東省特別區,屬第三區。 1926年正式設綏芬河市。 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 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綏——波互市貿易區。 綏芬河,人均GDP全省第一,全口徑財政收入全省第一,進出口總額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全省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人均小轎車全省第一,人均住房、工資、存款……9個全省第一,令人矚目。去年,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綏芬河當之無愧地步入了全國百強縣(市)和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縣(市)之列。
綏芬河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四五千年前,綏芬河境內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近年來,我市建新、大砬子、大嶺下、保府溝等地陸續發掘出多處古代文化遺址。經有關專家對出土石器的鑒定,證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伴隨著中華民族對黑龍江流域的開發,我們的先人們已開始在綏芬河這片土地上耕耘勞作和生息繁衍。經考證,這些先人正是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黑龍江流域的古代先民——肅慎人(滿族祖先)。清朝建立後,為保護祖先發祥地,將東北大部劃為禁區,現綏芬河市區域就在其內。
1858年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1860年,俄國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吞並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使綏芬河地區開始與俄國接壤,原居住在雙城子、海參崴一帶的中國居民,不堪忍受俄國當局的欺凌,陸續遷回國內,其中一部分人在今綏芬河市建華村一帶定居下來,形成一個屯落,成為綏芬河地區近代首批居民。
為了更牢固地佔有這片遠離歐洲的土地,俄國修築了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大鐵路的最東端是位於日本海沿岸的海港城市—海參崴。由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築成功,俄國繼續向中國境內延伸勢力。1896年,清政府與俄國簽署《中俄名辦東省鐵路章程》,決定由俄國在中國境內修建中東鐵路,中東鐵路的經營權歸俄國。這條橫穿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開始於海參崴,那裡被稱為第一站,到綏芬河是第五站,因此綏芬河又被稱為五站。
中東鐵路在最初設計時是沿著綏芬河河谷進入中國境內的,第五站建在河岸的東寧縣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叫作綏芬河站。但是修建過程中,由於地質結構復雜而向北移動到50公里外一個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現在的綏芬河市。
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後,以這條鐵路為紐帶,綏芬河曾與海參崴、哈爾濱得到過同步的發展。當時來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個國家的使節齊至,商賈雲集,帶來了歐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築。一時間,小小的鎮子上同時飄揚著十七、八個國家的旗幟,五顏六色,林立市區,時稱「旗鎮」,並一度以「國境商業都市」、「東亞之窗」的美譽而聞名遐爾。因綏芬河在東北最先開通火車、汽車,最先有電燈、電話,被冠之「文明中心」,載入《吉林通志》。
1933年日本關東軍佔領綏芬河後,中蘇間鐵路被堵塞中斷,綏芬河經濟日益蕭條,人口巨減。1945年綏芬河光復。新中國成立後的十餘年間,綏芬河口岸始終承擔著運輸中蘇戰略物資和進出口貨物的重任,最高年份過貨量近200萬噸。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於中蘇政治關系的惡化,兩國處於冷戰時期,兩國的貿易往來因此處於停滯狀態。進入80年代以來,由於中蘇兩國政治關系的逐步改善,兩國的經濟貿易關系出現了新的轉機,1984年和1985年,中蘇兩國簽訂「經濟和科技合作協定」、「貿易和支付協定(1986——1990年)」,1988年綏芬河市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批准為通貿興邊試驗區,兩國的經濟貿易環境顯露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1992年綏芬河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城市後,實現了由省級通貿興邊試驗區向國家級沿邊開放城市的歷史性跨越。
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綏——波互市貿易區(貿易綜合體)。
2004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努力把綏芬河打造成北方深圳,做大做強綏芬河」。在中國沿邊開放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俄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貿易綜合體建設全面啟動。
2007年提出創建國際商貿旅遊名城,全力打造「北方深圳」發展戰略。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和網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