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是大國
A. 列舉二戰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因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二戰後日本有美國的貸款支持.讓他們回復了元氣.但真正讓他們成為經濟大國卻另有原因.主要是日本產生了一大批在國際上都有影響力的企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企業間的競爭在成本,到七十年代是技術,日本的企業幾乎都抓住了這幾個關鍵點.所以他們的企業在國際上的上升勢頭很猛.列入在汽車業曾打的美國的通用,和克萊斯勒.俯首稱臣.世界的一百強企業日本有17個名列世界第二.這就造就日本經濟大國的地位.
B.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大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是日本人的軟實力,二戰之中日本是三大法西斯強國之一。而德意兩國在戰爭之中,本土被佔領,戰爭中培養起來的科技人才被瓜分軟實力元氣大傷,而日本雖然同樣戰敗,但日本本土並沒有被大規模佔領,戰爭中培養起來的科技人才得以保全。這就為日本戰後崛起留下了希望的火種。而日本在戰爭中大量的基礎設施被摧毀,需要重建又為這些科技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可以說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而美蘇兩極爭霸,美國為了鞏固亞洲實力又對日本提供了戰後援助放低了制裁措施,也是日本崛起的一大助力
C. 是什麼使日本成為世界強國
首先,明治維新的經濟改革中,日本大力發展通訊和交通設施,令日本工業得以高速發展;而且,明治政府亦對農民徵收新的地稅和進行幣制改革,令明治政府收入更為穩定,有更多資金發展日本,因此,明治維新令日本能變得更富強。
而明治維新中的教育,軍事,立憲和經濟改革也令日本的軍國主義興起。在教育改革中,由於教師只教授西方知識,而不教授西方的自由思想,而要求學生要忠君愛國,學校變成了灌輸思想的地方,因此令到日本青年的極端忠君愛國思想;而在軍事改革中,日本的將領以武士道來鼓勵士氣,強調忠君愛國思,,因而令到日本軍國主義興起;明治維新的立憲改革中,軍方在很大程度上擁有自主權,不受國會約束,海陸軍將領可直接覲見天皇,加強了軍方的地位,有助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以上提及的各點也令到日本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興起,令日本在日後不斷對外擴張;而經濟改革的成功,亦成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原因,因為日本由於資源有限,而且為了開拓海外市場,所以日本的商人亦支持日本的對外擴張,因此,明治維新的第二個影響是令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
之後,日本由於不同的問題而先後於中國和俄國開戰,更獲得了勝利,令列強大為震驚,這些戰爭的勝利也是由於明治維新的成功而令日本的軍隊強大而戰勝。首先,日本和中國由於朝鮮的主權問題而發生磨擦,而兩國開戰的直接原因是親日的朝鮮人金玉均在上海被殺,日本因而興起反華情緒;在1894年3月,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中日雙方派出軍隊前往,兩軍到達前叛亂已經平息,中方要求日軍退兵,但日軍加以拒絕,更在1894年7月21日攻打朝鮮王宮捉拿朝鮮王,數日後擊沈了中國的高升號,於是,8月1日,雙方便正式宣戰,是次戰事為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的軍隊輕易擊敗了當時號稱全世界第三大的北洋艦隊,更輕易戰勝中國,中國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該條約對中國和日本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中國而言,該條約需要賠償大量金錢,構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中國的軟弱引起了列強對中國有更多無理的要求,爆發了1895-1899年的租界的爭奪,令中國近乎被瓜分;人民亦因戰爭的失敗而要求徹底改革,亦有人支持革命,推翻滿清政府;而對於日本而言,<<馬關條約>>令其得到大量資金發展其工業,而且,她擊敗了中國,使到其國際地位得以提升;更因這次戰爭的勝利而令軍國主義在日本得以更盛行,條約得到的利益,使日本明白到戰爭勝利的好處,所以日後不斷對外擴張;最後由於俄國不滿條約規定遼東半島歸於日本,於是聯同法國和德國強迫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令日本和俄國關系惡化。
由於三國逼日還遼事件,日本和俄國關系惡化,而且由於朝鮮和滿州的紛爭,令日本和俄國關系更趨惡劣,而戰爭的導火線為1902年日俄兩國簽訂了一項協議,俄國需要在18個月內分三次徹兵,可是,俄國在第一期徹兵後,便不再徹兵,日本之後雖嘗試與俄國談判,可是俄國只給日本一個空洞的答復,日本因而明白到只能與俄國開戰才能解決問題。1904年2月,日本與俄國正式開戰,俄國因對馬海峽之役中慘敗,加上國內革命爆發,迫使俄國要進行和談;而日本亦筋疲力盡,並且無力支付軍費,因此,她亦願意進行和談。結果,兩國簽訂了<<朴次茅斯條約>>。這次戰爭令日本成為東亞盟主,為日本帶來十分大的經濟利益,更因戰勝而助長了日本的軍國主義興起,因而往後不斷對外侵略.對俄國而言,是次戰敗令國內人民產生不滿,引起了1905年的革命,亦促使了英,法,俄三國簽訂的<<三國協約>>。而且,日俄戰爭亦令中國主權受辱,因為日俄戰爭是發生在中國國內,而中國卻沒有能力制止,因為政府的軟弱,令更多人民支持革命,一連串革命因而爆發,最後,朝鮮因日俄戰爭成了日本的保護國,日本更於1910年以首相伊藤博文被暗殺為借口而吞並。以上的兩場戰役都是因日本經明治維新改革後變成強國才能戰勝兩個大國,所以這些亦為明治維新的影響。
日本能成為世界強國,除了能從戰勝中俄兩國看得出外,亦能從英國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和會中看出,英國與日本於1902年簽訂了<<英日同盟>>,並於1905和1911年續簽,這是第一次有歐洲強國與亞洲國家簽訂協議,可見日本的強國地位逐漸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參與了戰後和會,可見出日本的強國地位已被肯定,這些也是明治維新的影響。
從以上各點看出,明治維新的影響十分之深遠,甚至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因明治維新中的改革引致軍國主義興起,日本向亞洲各地區入侵而發生。因此,明治維新的影響是十分大的!
D. 日本為什麼會是經濟大國/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受到了及大的打擊,使自己的經濟倒退了數十年。戰後日本一方面賠償戰敗所需要的賠償,另一方面因為不能有自己的強大的部隊,而被迫改變了治國的思想,要以經濟統治為主成為了他們當時的主要口號。他們的興起一方面是改變了外交思想,另一方面是通過二戰時期對所侵略的國家(主要是中國,丫的小日本)的物資,這些物資對缺乏天然資源的日本是一個很大的幫助。日本對有限的物資做到了最大的利用,再加上二戰時的非人道的科學研究,使自己的經濟與政治發展到了世界前沿。
E. 日本為什麼會強大起來
首先是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起了重要作用: 經過明治維新而漸趨富強的日本,利用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而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別於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擊敗昔日強盛的兩個大國—大清帝國與沙皇俄國,受到西方列強的注意,成為稱雄一時的亞洲強國;福澤諭吉所提出的「脫亞入歐」論也在此時成為正論。 維新初期,由於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會地位大幅下降;而隨著俸祿漸次縮減,武士的經濟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種種皆導致士族對明治政府的不滿,武力抗爭因此接二連三地發生。維新功臣西鄉隆盛以鹿兒島縣為中心,於1877年所發動的西南戰爭,成為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戰役。戰敗之後,殘余的士族成員轉入地下活動,與板垣退助所主導的「民選議院設立運動」結合,透過「自由民權運動」的開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對勢力。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公布,成為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1890年,日本國會(帝國議會)正式開始運作。 至於社會、文化方面的改變,隨著留洋知識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戶稻造等)吸收並引介西方文化與典章制度進入日本,以及眾多現代化事物的引進,「文明開化」的風潮逐漸形成,對於原本傳統而保守的日本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只物質需求與生活習慣上出現西化的轉變,在教育系統與社會組織的廣泛推行下,思想與觀念上也逐漸有了現代化的傾向(例如守時、衛生等概念與西式禮儀);文藝上的影響也不小(特別是現代文學與歐式風格建築)。 另一方面,雖然明治政府銳意改革,但整體而言較為偏重促使國家強盛的結果,也遺留了許多問題:如天皇權力過大、出身藩地的有權有勢者長期掌控國政,形成勢力龐大的「藩閥政治」體系、土地兼並依然嚴重、新興財閥壟斷市場經濟等現象。這些負面問題與日後發生並累積的一些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相互影響,最終直接或間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 第二就是日本的對外侵略: 可以說中國是日本的半個媽,日本從中國略多了大量的資源、財富,為其日後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有利條件。借著掠奪來的資本,日本的資本主義社會越來越發展。 第三要歸功於當年美國的扶持: 1933年以美國為中心爆發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全部捲入,無一倖免。這場經濟危機同樣給日本造成了巨大損失。自美國羅斯福新政之後,美國逐漸恢復,凱恩斯主義逐漸深入各國。美國企圖借著幫助他國加快恢復的名義加強對各國的控制,正是這樣,美國幫了日本的大忙,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恢復。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世界型經濟強國。 第四要數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非常好,不是呆板的應試教育,注重人才的培養,也注重選拔和任用人才。大量優秀人才的湧入為日本的發展有創造了相當有利的條件。
F. 為何日本能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
日本能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有三點原因。第一日本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第二日本確立了“經濟第一”的強國政策,放棄了國防,所以成為了經濟強國。
G. 日本為何如此強大
日本國典型的島國,國土不大,資源貧乏,且人口眾多。客觀上講,目前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最成功的國家了。在經濟最鼎盛時期,國民經濟GDP總量佔美國GDP總量的近70%,是全球目前最接近美國經濟總量的國家。
GDP總量長期排在世界第二,2009年被中國超越,現排名世界第三,仍然是世界經濟強國。在科技、太空、軟體,晶元,半導體,新型材料,軍事裝備,文化體育,機械製造,機械裝備,總體經濟實力和政治話語權等等都是比較強大的。總結原因主要有;
五,抓住了幾次機遇,使日本經濟達到了頂峰。1,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政治生活與西方接軌促進了科技與生產力的提高,趕上了蒸汽機時代。2,亞洲大國大清帝國閉門鎖國、政治腐敗,經濟衰敗使日本有了一定侵略和發展空間。3,二戰後在美國操縱下發動了朝鮮戰爭,使日本成了後方基地撬動了日本經濟及科技的恢復與發展。4,亞洲四小龍的崛起擴大了日本商業銷售市場。5,中國的 開放,日本商品有了更大市場,並將日本經濟推向了歷史高峰。
H. 日本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大國
1、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制國家,明治維新成功後50年左右,日本傾國力學習西方的管理制度和技術,其現代工業已經基本趕上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比如:到二戰初期,它的航母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式戰機是最好的等等。二戰戰敗後,工業設施雖然一片凋零,但是科學技術的人才、設計資料、圖紙都得以保留;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改變了對日的策略,出於冷戰的戰略需要,美國對日本,有單純的佔領改為扶持,韓戰、越戰中,美軍使用的巨額的物資、彈葯都由日本生產....
2、日本在民用技術上起步也很早,比如等離子體電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研發了,多家大公司、大企業、國家電視台聯合研發,歷經幾十年才商品化後,在商品級別上,採取各家公司激烈競爭,是產品做的更好更實用。
3、汽車工業,日本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舉步維艱,西方的汽車巨頭對日本車也是呲之以鼻,但是七十年代。西方發生了石油危機,小型、節能的日本車才逐漸嶄露頭角....
4、百年教育立國,是日本目前已經有了19人獲得諾貝爾獎,大部分為自然科學類的。
I. 日本為何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主要是其在:農業、工業、礦業、科技、服務業、文化業、外貿等都很發達並且領先於全球其他很多國家。
1、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 2004年日本兼業農戶數占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
2000—2004年日本農業生產法人數量從5889個上升至7383個,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
同時,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
2、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
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3、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日本政府把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列為國家的3大支柱產業技術。
同時,把3大支柱產業的關鍵技術細分為16項,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9)日本為什麼是大國擴展閱讀
服務業
1、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東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之一。
2、日本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文化業
1、日本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
2、2006年IFPI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唱片產值達到4619億日元,約合34億美元,佔全球唱片市場的17%,僅次於美國的36%。
3、在亞洲,日本則占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據日本文化科學研究所的調查,2010年日本音像光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5307億日元。
4、日本電影業於2008年在宮崎駿的帶動下攀上了歷史新高峰,本土片以高達59.5%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