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咖喱為什麼會流行
㈠ 日本人為何一周吃四次「咖喱」,他們到底有多愛吃
咖喱飯快捷方便,製作簡單,省時,能緩解飢餓感和飽腹感。家庭主婦和忙碌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可以用咖喱調料快速烹飪。從超市買來的咖喱粉和各種切碎的配料可以放入鍋中煮沸,倒入白米中。此外,咖喱有肉和蔬菜的營養,非常適合全家人。
咖喱是一種由各種香料製成的烹飪調料。其主要原料包括辣椒、姜黃、胡椒、茴香、孜然、胡椒等。它又辣又香,又辣又甜,非常獨特。它是南亞、東南亞和日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調味品。咖喱起源於印度,這與當地的氣候和宗教有很大關系。南亞次大陸的氣候炎熱,濕熱的天氣不僅讓人食慾不振,而且使食物容易變質,不便於保存。印度人用濃咖喱刺激腸胃,增加食慾。同時,添加香料的食物易於保存。
㈡ 咖喱是什麼時候進入日本的
日本出現咖喱的時間是19世紀中葉,明治時期的早期。
更具體的時間是1868年,英國訪日商船將C&B(Cross&Blackwell)公司的咖喱粉帶到了日本。目前可以查找到的最早的日本書籍是1872年的《西洋料理通》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這種調味品的烹制手法。
雖然最初在日本,它被宣傳是具有強大醫療功效的,類如今日保健食品性質的葯品,卻由於當時日本解禁和推廣、提倡肉食,使得咖喱成為一種備受歡迎的調味料。再之後,就是日本本土商人嘗試從英國東印度公司,或直接前往印度殖民地購買、包裝和嘗試製作的本土產品。
雖然這些日本本土產品,最初大多都涉及到「南蠻咖喱」之類的稱謂,但銷量並不好,也不乏一些假冒偽劣的事情發生,最知名的就是1931年發生的「C&Bカレー粉偽裝事件」。大致來說,就是因為C&B咖喱粉在日本大受歡迎,處於壟斷性的市場地位。於是某個日本商人試著將C&B咖喱空桶裝滿其他品牌的日式咖喱之後,與自己的產品捆綁銷售。雖然在今天這涉及不正當競爭,但在當時卻由此為契機,使得日本國產咖喱產品被民眾認可。
【注】英國得到這種調味料的時間,是1772年,原印度總督沃倫·黑斯廷斯在英國推廣後,才由C&B公司負責調味,繼而在英國本土出現,和因陸海貿易被推廣到全球,也包括美國。
發張圖,C&B早期咖喱包裝(更早的不易辨析,就不發了)。
㈢ 佛蒙特咖喱的由來,為什麼咖喱裡面會加蘋果和蜂蜜呢
佛蒙特咖喱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尤其是愛吃咖喱的朋友們,一定也嘗試過它的美味吧,佛蒙特咖喱是1963年上市的,至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它占據了日本咖喱市場的30%的份額,真的是非常的客觀,曾經一度非常的火爆,賣到斷貨,一直到現在,它的銷量也是同行中最高的。
佛蒙特咖喱的包裝採用的是紅黃色為主色調,紅色代表的是蘋果的顏色,黃色代表的是咖喱的顏色,他們在包裝的設計上也是非常的用心,講究色調與整體的協調,突出「全家一起享用美味咖喱」的品牌理念。
佛蒙特咖喱產品也在不斷的創新,不僅開發出低熱量的咖喱,同時也讓易過敏的體質人群也能吃上咖喱。
㈣ 為什麼英國和日本喜歡吃咖喱
咖喱原產地在印度,是印度人特別喜愛的調味品。在越南等東南亞諸國也很有市場。
在西餐菜餚的做法中,印度菜,泰國菜以及日本菜用咖喱最多。由於印度曾經為英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國人把它帶回英倫三島去也就學會用咖喱做菜了。
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郁。咖喱有多種:黃咖喱,紅咖喱,青咖喱等,各個味道不一樣,但其特有的香、辣是其它調味品無法替代的,所以咖喱在西式菜餚中占據著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據說咖喱除了很有營養價值外,還有預防癌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 簡單說明,供您參考。若需要再詳細了解咖喱,請上網路查詢。
㈤ 為什麼日本人這么喜歡咖喱
就家庭菜來說,咖喱是比較適合所有家庭成員一起吃的「大鍋飯」,有利於促進家庭和睦。
另外,由於日本本土菜系較為清淡,所以偶爾也需要咖喱這種強香料的菜餚刺激一下味覺。
還有就是咖喱的製作相對比較繁瑣,窮一人之力則要花很長時間,所以野營的時候日本人常會選擇做咖喱,大家分工,這樣能鍛煉團隊精神~
㈥ 印度是咖喱的鼻祖,那麼日本咖喱又是什麼地位
日本的咖喱又稱歐式咖喱,是從歐洲傳進日本的,而後有了日本本土風味,又被叫做日式咖喱。 日式咖喱口味較輕,一般不辣,加上果泥的味道,甜味略重。而且日本人更青睞於方便做的咖喱便當,這樣使得日本咖喱也很出名。
而印度咖喱,對於我們來說,口味偏重,雖說印度咖喱不辣,但後勁很足,越吃越辣。而且對於印度人來說,咖喱作為原產地,並沒有太多的樣式,印度咖喱沒有粘性,也不能做成塊狀。而日本就有所謂的咖喱塊,可以隨時隨地吃咖喱。
㈦ 繼續說咖喱——咖喱二三事
Jessie的碎碎念,這兩天著實是打仗一樣的,最近突然的訂單量增加,這兩天烤了歷史新高的麵包,全是無油無糖的各種歐包,託大家的福,我還能坐在這里給你們寫字。
准備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點開音樂,准備給文字配樂。卻找不出一首可以符合題目的音樂。放一首印度歌?還是《歡樂頌2》的《咖喱咖喱》?算了,我棄權。
日劇《深夜食堂》里,老闆將隔夜的咖喱澆在熱騰騰的米飯上,趁著冷咖喱被熱氣慢慢融化的時候吃,簡簡單單的隔夜咖喱就引起了店內食客的共鳴。如今的咖喱已是很大眾的食物之一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咖喱」一詞其實是誤解的產物。什麼?我吃了這么多年咖喱,你跟我說這是個誤解?沒錯!盡管這個錯誤並沒有影響咖喱走向國際餐桌。衍生出不同的個性。印度咖喱的味道極富侵略性,泰式咖喱首先給人視覺沖擊,日本的咖喱則有水果的香甜。
咖喱的流傳正是印證了一個道理——食物的歷史不只是口腹之慾如何被滿足,還有產物、文化、民族性格賦予的獨特面貌。咖喱就像一顆種子,但他結出的果實,遠超人們的想像。
Rogan josh是克什米爾地區料理的代表性作品,搭配玉米片和饢餅來吃(圖片來自維基網路)
咖喱賦予了印度菜一個標簽
在咖喱的起源地——印度等南亞國家,當地語言中並沒有一類稱為「咖喱」的食物。curry一詞其實是英國人的發明,Kari的含義比較含糊,可以大致理解為「多種香料混合」、「醬汁和肉、蔬菜。豆子等混合在一起煮」。因此,17世紀來到印度的英國人,便用curry描述當地的各種加入香料的食物,甚至把其他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地區的類似菜式也叫做curry。
印度咖喱的靈魂是香料。傳統印度咖喱混合了洋蔥、大蒜、生薑、姜黃、辣椒、芫荽籽、孜然幾種必選主料,以及、芥子、小茴香、肉豆蔻、胡椒、丁香、小豆蔻幾種可選配料。可以說,一百個印度主婦,就有一百種咖喱配方。
對香料味道敏感的人也許不太習慣印度咖喱,但它絕對不負咖喱發源地的美名。
另外,印度的咖喱普遍偏稀,甚至有很多是湯水。而世界上更多國家的人仍然偏愛濃稠一些的咖喱菜,所以就好像國外的中餐不太會做太辣的一樣。印式咖喱(不是印度咖喱)會比較多使用酸奶,乳酪,奶油麵粉糊之類的方法讓咖喱變濃稠,口感也更加濃醇潤滑。
泰式、馬來西亞風格的咖喱,則是出了名的好看,顏色非常鮮艷,像泰國就有知名的青紅咖喱,青色是因為有磨碎的香菜以及青檸。而紅咖喱就如顏色一樣火辣,即使烹調的時候加入椰漿、魚露這類泰式風格的東西來中和辣味,仍然不妨礙他和海鮮的搭配,讓食客們嘴唇鮮紅疼痛也停不下筷子了吧。
日本咖喱,實際上就是給小孩吃的,用百夢多(昨天的公眾號更新的,低脂土豆雞胸咖喱飯,就是用百夢多原味咖喱塊,小朋友都可以吃的)之類的咖喱塊做過咖喱菜的人應該都知道裡面會加入果泥,例如蘋果、桃子之類的。整體的口味香甜適口。
北海道有名曰湯咖喱的名產,雖然看起來很像印度咖喱。很常見的日式咖喱飯就是搭配各種炸物。例如:豬排、雞塊、高熱量帶來的罪惡感和滿足感不言而喻。
大英帝國讓咖喱走向世界
Chicken tikka masala(印式咖喱雞)就是一道看起來很像印度咖喱的英國國菜
印度咖喱跟著英國人傳遍世界,咖喱粉就是英國人的一大發明。燒雞咖喱如今是英國的國菜。所以,咖喱對於英國人是有多重要?燒雞咖喱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炸魚和薯條;咖喱在英國國會中有自己的委員會;幾乎每座英國鄉鎮都有「咖喱屋」,出生於蘇格蘭的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ey),曾到印度追尋真正的印度傳統美食,他說他自小就迷戀英國街頭的咖喱味道。
咖喱與英國的糾葛,從17世紀就開始了。1600年,東印度公司成立,早期的殖民者開始接觸印度當地的香料和食物。1767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控制印度。當時定居於印度的英國人,大多是商人或士兵,都對咖喱充滿了興趣。英軍上校Robert Kenny-Herbert曾寫過一本《馬德拉斯烹飪筆記》。他於1859年來到印度,一位老兵引領他進入咖喱的世界。這名老兵時常舉辦午餐派對,七八種咖喱一字排開,配上火腿、魚子和酸辣醬,氣勢十足。
18世紀末,陸續離開印度的英國殖民者把咖喱也帶回了倫敦。由於英國菜本身味道寡淡,咖喱又是解決吃剩的魚和肉的最佳方法。所以咖喱逐漸受到平民階層的歡迎。二戰結束後,印度移民湧入英格蘭,印式餐館遍地開花,第一代咖喱廚師大多來自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1984年,一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皇冠上的寶石》,描摹了英屬印度的末日光景,亦喚起了英國人對於日不落帝國的追念與懷想。咖喱乘著這股印度文化風潮流行起來。在當時的酒吧里,酒與咖喱的組合,深受英國人歡迎。如今,英國有上萬家餐廳、小店和酒吧都供應咖喱,有的酒吧還設有特別的「咖喱之夜」。(《大英帝國咖喱史,作者丁小穗》)
咖喱為什麼人見人愛?
咖喱的腳步不止限於以上提到的國家和地區——咖喱香腸是德國的國菜,南非地區也流行著許多風格各異的咖喱。20世紀初,最摩登的上海引領了中國人對西方口味的認同,那時有一種專門針對中國人口為的西餐,叫「英法大菜」,主要調料就是咖喱、沙司。此外,當時的上海還有一種名叫「唯加」的本地咖喱粉。如今咖喱牛肉湯配蔥油拌面或者是生煎饅頭,也是街頭常見的組合搭配。
咖喱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從咖喱中,人們可以看到印度人對香料的信仰,大英帝國的驕傲和失落,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昂揚,看到文明的交流如何塑造了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
你看,咖喱,就是這樣,簡單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