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劇多少幕

日本劇多少幕

發布時間: 2022-11-23 03:49:31

❶ 日本的電視劇是拍一集放映一集么

日本的電視劇不是拍一集放映一集的
日劇都是一周放映一集,所以集數都不長,一般不會超過12集。
放完正好需要三個月,一個季度。
所以第一部一般被稱為第一季,有續集就是第二季。aqui te amo。

❷ 一集電視劇有多少幕

375集,是對話形式的。

可以再提問。~~~~~~~~~~~~~~~~望採納

❸ 日本經典連續劇

北國之戀/北國而來

這片子在日本很有名,從81年放到了2002年,你當時看到的只有80年代拍的一部分

下面是介紹,下載的話verycd有

【中文劇名】:北國之戀
【日文劇名】:北の國から
【電視台】:富士電視台
【首 播】:1981-10-09
【回 數】:24集 + 10集
【導 演】:杉(山)田成道
【編 劇】:倉本聰
【演 員】:田中邦衛 吉岡秀隆 中島朋子 竹下景子
【格 式】:MKV
【語 言】:日語
【字 幕】:日文 + 中文(24集+5集下) + 中英(24集)
【製作出品】:富士電視台
【劇情簡介】:

日本連續劇《北國之戀》以溫情慈愛的筆觸,描寫家庭親情之愛,人性之愛。離了婚的父親帶著一對兒女從東京來到充滿田園風光的日本北方小島生活。影片細膩地描寫他們從學校走入社會工作,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劇中人物盡管有著各種不如意的生活經歷和自己無法掌控的現實,但他們最終都能戰勝所面臨的逆境,更加理解身邊的人和事。
該劇首批81年在日本播出後,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劇目。87年至2002年,又每年一次地用同班創作人員和演員,演出新的劇集。這種近乎紀錄片的手法,也是它獲得25-30%收視率的原因之一。
《北國之戀》被贊譽為「高尚精美的人性戲劇」,在日本多次獲獎,該劇劇本還被選為日本高中語言教材,其拍攝地點日本北方小島後也成為熱心觀眾爭相游覽的旅遊景點。

【人物介紹】:

主演: 田中邦衛飾黑板五郎

吉岡秀隆飾黑板純

日本電視劇《北國之戀》被贊譽為「高尚精美的人性戲劇」,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在日本很受歡迎,多次獲獎,該劇劇本還被選為日本高中語言教材。該劇以溫情慈愛的筆觸,描寫家庭親情之愛,人性之愛。離了婚的父親帶著一對兒女從東京來到充滿田園風光的日本北方小島生活。影片細膩地描寫他們從學校走入社會工作,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劇中人物盡管有著各種不如意的生活經歷和自己無法掌控的現實,但他們最終都能戰勝所面臨的逆境,更加理解身邊的人和事。在劇中扮演兄妹的吉岡秀隆、中島朋子都是從10歲起就開始參加該部電視劇的拍攝。此外,在本劇中客串出演的有竹下景子、宮澤理惠等著名演員。

田中邦衛曾因在《背叛》《非凡的勇氣》《八墓村》等影視劇中的演出贏得了很好的聲譽,而中國觀眾記憶最深的則是他在《追捕》中塑造的反派角色橫路競二。他的長相絕對是日本一大怪,20多年一臉猥瑣相不改,也是至今人們津津樂道經常掛在嘴皮子上譏笑人的形象(電影中的橫路吃了神經阻斷劑,傻了),但演技絕佳(看著看著就想起了李保田),但如果你看了他主演的電視劇《來自北國》,馬上會覺得這個怪人一下變得那麼慈祥和溫情脈脈,他也因此而在日本小學生中一次「最希望當自己爸爸的人」的調查中榮登第一位。在《北國之戀》中,他扮演的父親朴實、勤勞、忠厚,為了一對兒女付出了一生的精力。

影片中被姿三四郎稱為「前輩」的田中邦衛,1932年岐阜縣出生, 麗澤大學外語系畢業。 大學畢業後,曾在故鄉岐阜當過初中教員。 1957年在今井正監督的電影『純潔的愛情故事』首次演出。代表作品莫過於可稱為日本國民劇的《來自北國》,他飾演的父親角色「黑板五郎」受到了歡迎;在《沒有仁義的戰斗》中意外性的反派角色引起了回響,演技受到肯定,曾榮獲日本演藝學會最佳男配角獎的各種獎項,現在以電影,電視為中心仍活躍在演藝界。

【連續劇版各集列表】:

1981-10-09 第1集《廃屋》[棄屋]
1981-10-16 第2集《手紙》[信函]
1981-10-23 第3集《決意》[決心]
1981-10-30 第4集《女弁護士》[女律師]
1981-11-06 第5集《キツネ》[狐狸]
1981-11-13 第6集《マフラー》[圍巾]
1981-11-20 第7集《電話》[電話]
1981-11-27 第8集《水道》[水道]
1981-12-04 第9集《來訪》[來訪]
1981-12-11 第10集《奇跡》[奇跡]
1981-12-18 第11集《家出》[離家出走]
1981-12-25 第12集《罠》[陷阱]
1982-01-08 第13集《帰京》[返回東京]
1982-01-15 第14集《UFO》[不明飛行物]
1982-01-22 第15集《事件》[事件]
1982-01-29 第16集《転校》[轉校]
1982-02-05 第17集《別離》[別離]
1982-02-12 第18集《いかだ下り》[木筏漂流]
1982-02-19 第19集《後悔》[遺憾]
1982-02-26 第20集《転勤》[轉讓]
1982-03-05 第21集《再會》[重逢]
1982-03-12 第22集《誕生日》[生日]
1982-03-19 第23集《破れた靴》[撕毀的鞋子]
1982-03-26 第24集《丸太小屋》[木屋]

【特別篇】:

在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後,原班製作和演員又拍攝了多部特別篇,經過21年間的拍攝期間陸續播出。2002年的《2002遺言》為本劇系列的完結篇。

1983-03-24 第1集《83冬》[83 冬天]
1984-09-27 第2集《84夏》[84 夏天]
1987-03-27 第3集《87初戀》[87 初戀]
1989-03-27 第4集《89帰郷》[89 返回家園]
1992-05-22 第5集《92巣立ち》[92 新生]
1995-06-09 第6集《95秘密》[95 秘密]
1998-07-10 第7集《98時代》[98 時代]
2002-09-06 第8集《2002遺言》[2002 遺囑]

【紀念版】:

2002-08-23 上集《1980-1987 記憶》精簡版
2002-08-30 下集《1988-1998 記憶》精簡版

❹ 為啥日劇都那麼幾集

日劇通常只有10-11集(NHK大河劇除外) 1是和收視疲勞度有關 2是(應該是重點吧),日劇是以季度為檔期,一年分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劇,每星期播1集,一般一個劇集是在三個月內播完,大概也就是10-12集左右,季度間有短暫的修整期。像世界奇妙物語這樣題材的電視劇,估計裡面每一個小故事就能夠美劇排上一段時間了。
劇情引人入勝,從無冷場,欲罷不能,看完一部劇能反思出很多東西,久久不能忘卻。很多人為了等下一集,玩了命的催促字幕組,其日劇吸引力可見一斑。在日劇裡面就是看到自己的生活,老氣的電風扇,大量的2次使用的一次性筷子,用的破破爛爛的背包,人們去擠促銷的產品。而不是韓劇那些什麼社長那樣虛偽的奢華。
具體到每周的播出時間,古代七天一星期的歷法被稱為七曜歷,七曜,即日、月和水、火、土、金、木五星,我國民間把星期天稱為日曜日,星期一稱為月曜日,而現在日本仍然這樣稱呼。從周一到周日:月火水木金土日。比如說月九即星期一晚上九點劇。
日劇的黃金時段是晚上8點到11點。月九,木十、金十、土九和金九是比較受關注的。一般來說TBS的強檔是木十和日曜劇場,Fuji TV的是月曜9:00PM(所謂的"月九"),這個時段多是愛情劇, 名演員。日劇一般一集一個小時(包括廣告,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剪切了的,只剩贊助商的廣告,所以一般是46分鍾。),當然初回和終回有的會播放擴大的SP,有的竟達到3小時,如《詐欺游戲》。而大於11點的就是深夜檔。因為日劇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各個電視台之間的競爭也越發的激烈,因此深夜檔也受到了相當的關注。還有特殊時段的日劇,如NHK晨間劇,TBS午間劇,TV-tokyo 夕方劇。
目前看日劇主要通過bt下載。日菁字幕組,琵琶行字幕組,日史譯組,豬豬論壇,很多地方都提供日劇下載。
如果你是上班族或者學生,建議來看日劇,上班的人會更有信心迎接工作,學生會更加努力的學習。
況且11集短小日劇,很適合時間不充裕的人士觀看。
大河劇是指NHK拍攝的,以史實為基礎的電視劇.劇中的主角及主要經歷都是完全符合歷史史實的,且劇本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一般日劇一個季度(11集左右)就播完了.
大河劇都是播一年(50多集,一周更新一集)才會結束 .http://ke..com/view/16803.htm?fromenter=%C8%D5%BE%E7&fr=ala0_1_1

❺ 日本戲劇的戲劇種類

日本戲劇分為傳統的古典劇與明治維新後受西方戲劇影響產生的近代劇兩大類。古典劇中又有「能」、「狂言」、「木偶凈琉璃」、「歌舞伎」等劇種。 能
日本最早的劇種「能」出現於南北朝時期(1336~1392)。早在10世紀前後, 日本從中國輸入「散樂」,促進了日本雜藝的發展。12世紀末,每當宮廷祝典或各大寺院舉行法會,總要舉行演藝大會,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帶有一定情節的歌舞劇「猿樂能」,後簡稱為「能」。在民間,農民慶豐收時也舉行藝能表演,稱為「田樂能」。14世紀初,出現了許多演「能」的劇團。在京都一帶出現了「大和四座」(「座」即劇團),其中「結崎座」勢力最大。
「能」的成熟離不開當時「結崎座」的傑出藝人觀阿彌、世阿彌父子的功績。他們父子得到當時幕府的最高統治者足利義滿的賞識,受到了保護,使這個劇種完善起來。世阿彌不但演技超群,而且是「能」的腳本(謠曲)作者和戲劇理論家。他傳世的著作總稱《世阿彌十六部集》,被認為是日本最值得珍視的美學著作。
「能」由3種要素組成,即腳本(包括歌詞和念白)、「型」(舞蹈程式)和「□」(樂器伴奏)。謠曲中的歌詞,吸收了大量的和歌與漢詩中的名句。謠曲現存的底本有1700餘種,今天仍在上演的有240餘種。「能」的作者,大都是演「能」的藝人。觀阿彌寫有《自然居士》、《小野小町》等劇目;世阿彌寫有《高砂》、《實盛》等上百種劇目。觀世十郎元雅(世阿彌的長子)寫有《隅田川》;觀世小次郎信光寫有《遊行柳》、《安宅》;金春禪竹寫有《小督》、《竹生島》等著名劇目。日本的古典「藝能」實行世代相傳的「宗家制度」,他們保持各自流派的藝風。「能」的流派是17世紀以後形成的,共有觀世流、寶生流、金春流、金剛流、喜多流5個流派。
狂言
與「能」同時出現的「狂言」,興起於民間,本是一種即興的、簡短的笑劇。到15世紀中葉,「狂言」的劇目臻於定型,分成3個流派:大藏流、鷺流和泉流。從世阿彌時期起,「狂言」插在「能」每次演出的幾個劇目中間演出。到17世紀以後,「能」被定為德川幕府舉行慶典時演出的指定劇種,「狂言」附隨「能」受到保護。狂言是一種短小的反映現實的笑劇,以滑稽詼諧取勝,現存劇目約有300出,其中最能表現「狂言」特色的是描寫地主與奴僕矛盾的劇目。這類劇目大多寫聰明伶俐的奴僕捉弄主人的故事。其他如鬼神與人的矛盾、僧侶與施主的矛盾、丈夫與妻子的矛盾等等,也都極盡嘲笑、揶揄或諷刺之妙,反映了時代的民主精神。「狂言」的代表劇目有《二個大名》、《武惡》、《附子》、《忘了布施》、《愛哭的尼姑》、《雷公》、《爭水的女婿》、《鐮刀剖腹》等等。
歌舞伎
「歌舞伎」源自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當時出雲地方一個名叫阿國的巫女來到京都表演一種狂舞,配以當時的民謠「小歌」,以後由年輕女子表演,稱為「女歌舞伎」。後流行於妓女當中,被統治者明令禁止,於是改由男扮女裝表演,稱為「若眾青年歌舞伎」。17世紀中期又一度被禁。後經改進,藝人將這種歌舞與科白結合起來,發展成為一種多場次的大型古典劇,成為德川時期最主要的劇種。17世紀中葉,江戶首先出現了中村座、市村座、森田座等劇團。歌舞伎實行宗家制度,歷代名優都是家系相承,主要有市川家、中村家、尾上家等等。
歌舞伎《鳴神》劇照
元祿年間(1688~1703)京都出現了歌舞伎名優阪田藤十郎(1647~1709),以擅演男女情事、演技逼真而名噪一時。他與近松門左衛門(~1724)合作,演出了近松創作的許多殉情劇,如《名妓夕霧七年祭》、《傾城佛之原》等,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浮華世態。同一時期江戶出現了歌舞伎名優第一代市川團十郎(1660~1704),他擅長武打戲,成為江戶歌舞伎的特色之一。他的後繼者代代擅長演武戲,至今已傳了11代。明治維新後,歌舞伎仍保持著興盛勢頭,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出現了3個名演員:市川團十郎(第九代)、尾上菊五郎(第五代)、市川左團次。他們對恢復歌舞伎的活力起了很大作用。
木偶凈琉璃
簡稱為「凈琉璃 」,正如名字所說相當於我們的木偶劇(不專業說法)
在「元祿時期」前後,大阪與京都一帶的木偶凈琉璃劇(「凈琉璃」原指曲調,後來又指它的腳本,也可做劇種的名稱)在唱腔方面及操縱木偶的技巧方面都出現了長足的進步。大阪的木偶劇演唱名藝人井上播磨掾(1633~1685)為木偶凈琉璃劇的開山之祖,繼之在京都出現了名演唱家宇治加賀掾(1635~1711),隨後又在大阪出現了竹本義大夫,亦稱竹本築後掾(1651~1714),使凈琉璃在唱腔上大為創新。又因竹本義大夫和近松門左衛門的合作,促成了凈琉璃戲劇藝術的提高,使之成為表現復雜情節、細致刻畫人物性格的成熟的戲劇。竹本請近松做劇團的專屬腳本作者,他創作的社會劇對以後古典劇的發展影響深遠。
此外,作者尚有紀海音(1663~1742)、文耕堂(生卒年不明)、並木宗輔(1695~1751)、竹田出雲(1691~1756)、近松半二(1752~1783)、平賀源內(1728~1779)等人。其中竹田出雲寫的武家歷史劇《義經千株櫻》、《假名手本忠臣藏》等,後被移植成歌舞伎節目,直到20世紀仍在上演。這些都是帶有許多虛構成分的歷史劇,反映出武士階級的封建思想意識。
18世紀上半期,以京都大阪一帶為發祥地的木偶凈琉璃十分興旺,壓倒了歌舞伎,但到了18世紀下半期,這種形勢逐漸反轉過來。由於歌舞伎汲取了木偶凈琉璃的表演、音曲、腳本各方面的長處,不斷豐富自身,加之京都、大阪一帶的歌舞伎藝人和劇作者大量轉移到武家政權的首府江戶,使得江戶的歌舞伎中又出現了一些名藝人,如中村富十郎、瀨川菊之丞等,從而更促進了歌舞伎的成熟。19世紀後半期,木偶凈琉璃日漸衰微,只在京都有一個文樂座劇團,作為古典劇種的繼承者,被保存下來。 在明治維新初期,有人將古典的歌舞伎加以改良,從而出現了「新派劇」。但演技幼稚,上演劇目是流行小說改編的。不滿於這種狀態的人,決心將西方的著名話劇搬上舞台。1906年W.莎士比亞的研究家及譯者坪內逍遙(1859~1935)和早稻田大學的學生們組成了文藝協會,並設立了演劇學校,於1911年舉行畢業公演,上演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稱為新劇(即話劇)。次年又在帝國劇場上演了H.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這次演出,扮演娜拉的松井須磨子,一躍成為有名的新劇女演員。文藝協會舉行了10多次莎士比亞劇作實驗性的演出,對培養新劇女演員起了相當大的作用。1909年,劇作家及戲劇研究家小山內薰(1881~1928),自歐洲回國後,與歌舞伎藝人、第二代市川左團次合作,組成了實驗性的劇團自由劇場。這兩個組織,競相上演了許多西方名劇,對日本新劇的興起,起到了啟蒙作用。特別是自由劇場所上演的各種西方名劇對促進日本作家進行戲劇創作起了一定作用。1913年前後一度形成了新劇的熱潮。當時出現了10多個劇團,但只有由島村抱月、松井須磨子組成的已經職業化了的藝術座堅持下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先驅性的新劇運動的促進下,「白樺派」與「新思潮」的小說作家們,也開始創作戲劇作品。如白樺派的武者小路實篤(1885~1976)寫了《他的妹妹》、《一個青年的夢》,反映了作者反戰的立場。屬於新思潮派具有人道主義色彩的作家山本有三(1887~1974)寫了《津村教授》、《殺嬰》、《生命之冠》等。新思潮的作家久米正雄寫了《牛奶店的兩兄弟》。菊池寬(1888~1948)發表了《屋上的狂人》、《藤十郎之戀》、《超越復仇》、《義民甚民衛》等劇作。獨幕劇《父歸》(1917)對日本封建家長制進行了批判,在作劇技巧方面也有獨到之處,經市川猿之助搬上舞台後贏得觀眾,20年代被介紹到中國。本時期還出現了一些劇作家,如中村吉藏(1877~1941)、秋田雨雀等。後者後來成為無產階級演劇的元老。20年代,岸田國士提倡「純粹戲劇」,比較重視戲劇語言的文學性,寫有《牛山旅館》、《紙氣球》等劇。小說家兼劇作家久保田萬太郎寫有《大寺學校》等劇本。
在演出方面,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開始,由職業演員重新掀起了新劇運動,出現了森田守彌主持的文藝座,市川猿之助主持的春秋座和「新派」俳優的花柳章太郎主持的新劇座。他們主要是上演日本劇作家的作品,因此武者小路實篤、菊池寬等人的作品得以搬上舞台。
1923年,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東京的商業性大劇場全部被毀。在國外考察戲劇的小山內薰回國,並由他的弟子、導演土方與志(1898~1959)出資興建了「築地小劇場」,新劇界從此有了自己的劇團與劇場。築地小劇場提倡非商業化的實驗戲劇。這個劇團最初的 2年間,由小山內薰、土方與志兩人擔任導演,主要上演翻譯劇。在上演А.П.契訶夫、□.高爾基、Н.В.果戈理、莎士比亞等人的戲劇的同時,也介紹了表現主義、結構主義等西方現代派的戲劇。日本作家創作的戲劇則上演了武者小路實篤的《愛□》、久保田萬太郎的《大寺學校》等少數作品。1928年小山內薰逝世,劇團因內部分歧,分裂為「新築地劇團」和「劇團築地小劇場」。築地小劇場歷史不長,但培養了很多人才,在日本新劇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當「築地小劇場」為提高戲劇藝術不斷進行努力的時候,新劇界出現了兩個新的動向,其一是歌舞伎演員河原崎長十郎、市川團次郎與戲劇家池谷信三郎、村山知義合作,組成了藝術主義的劇團「心座」。另一個則是「無產階級演劇運動」。
日本無產階級演劇運動始於1926年發生的共同印刷公司工人大罷工時,由秋田雨雀主持的先驅座一些成員,為了支援罷工斗爭,組成了「皮包劇場」。同年,由這些人與築地小劇場中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成員小野宮吉、千田是也等人及心座中村山知義等人,共同組織了前衛座。築地小劇場分裂為 2個組織後,都很快轉向左翼。1929年組成了日本無產階級劇場同盟(略稱「普羅特」)。1926~1934年,「普羅特」配合當時革命運動,向廣大工農階級及都市的勞動階層進行革命的啟蒙教化活動,同時,在全國十幾個地區組織了「自立劇團」,並組織了數百個戲劇研究社團或觀眾社團。1930年「普羅特」參加了國際工人演劇同盟。
在這一期間,出現了許多革命劇作家,其中有久板榮二郎(1898~1976)、久保榮(1901~1958)、藤森成吉(1892~1977)、村山知義等。主要作品有村山知義的《暴力團記》、《志村夏江》,三好十郎(1902~1958)的《滿身傷痕的阿秋》、藤森成吉的《茂左衛門磔刑》,久保榮的《五□城的血書》等。導演方面則有村山知義、佐野磧(1905~1966)、杉本良吉(1907~1939)、八田元夫(1903~1976)、千田是也(1904~1994)、土方與志等人,他們也是左翼演劇運動的骨幹力量。這期間培養的著名女演員有山本安英(1905~)、杉村春子等。
1934年,無產階級文藝運動遭到鎮壓,「普羅特」被當局解散。戲劇界在當局允許上演的情況下,由新協劇團、新築地劇團作為左翼戲劇的支柱,盡量上演一些具有進步傾向的戲劇,如久保榮創作的《火山灰地》,久坂榮二郎創作的《斷層》、《北東之風》。
另一方面,劇作家岸田國士於1932年與演員友田恭助、田村秋子夫妻主持的築地座協作,上演了劇作家小山佑士(1906~)、森本薰(1912~1946)、田中千禾夫(1905~1995)等人的一些作品。真船豐(1902~1977)於1934年發表了《鼬》,由久保田萬太郎主持的創作座上演,博得了好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劇又重新活躍起來。文學座、俳優座、民藝劇團、新協劇團、東京藝術劇場是戰後初期主要的劇團。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新劇已成為經常在大劇場上演、為廣大觀眾所接受的重要劇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