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軍民共傷亡多少人
Ⅰ 日本在二戰時真的只死了二百多萬人嗎
日本在二戰時期的傷亡人數大約為三百九十萬人,其中死亡的人數大約為兩百萬人,這兩百萬人大部分都是軍人,還有一小部分是死於美軍轟炸和原子彈攻擊的平民。很多了解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二戰共造成了大約兩億人傷亡,其中死亡的人數大約為7000萬人,受傷的人數大約為1.3億人。那麼作為二戰發起國的日本,傷亡人數為何會比較少呢?
在整個二戰時期,各國的士兵死亡人數都不多,即使是損失士兵數量最多的蘇聯,死亡的士兵人數也只有680萬人。在這680萬名蘇聯士兵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死於德國戰俘營。日本的主要對手是美國和中國,中美兩國都優待戰俘,被俘的日本士兵死亡率非常低。從二戰後各國的統計數據來看,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戰死了不到20萬人,我國在二戰時期戰死的士兵數量不到200萬人,這樣對比下來,日本戰死200萬人並不少。
Ⅱ 二戰侵華日軍人數有多少,傷亡人數有多少
根據環球軍事援引日本防衛廳的資料,抗戰八年間日軍侵華兵力是一個波浪形的增減統計線,最初是37年時投入的21個師團,約50萬人,在中國戰場最高峰時是1943年時投入43個師團,24個旅團,約120-150萬人,而45年向中國投降的日軍總數為128萬。由此可見侵華日軍總數最高峰不低於150萬。
除此以外還未記算日本侵華的海、空軍
而抗戰八年日本統計在華傷亡198.4萬人,中國方面統計數字是殲滅150萬餘人。
綜合統計死亡概算多取日本統計數字,日本厚生省認為在華死亡日軍為44萬,另被中國遠征軍消滅16萬。亦有學者統計死亡在70萬以上,可以確認的是--在中國境內被打死的應在50萬以上。
Ⅲ 日本在二戰時真的只死了二百多萬人嗎
【日軍在二戰時死亡總計358萬,中國戰場殲滅日軍233萬。】
日本在二戰中死亡多少人,一直是個有爭議的數字。日本官方一直在極力縮小日軍戰死、失蹤、傷病而死的數目,對外宣稱二戰日本傷亡200萬人。但是,日本在國際上一談到廣島、長崎,就不由自主的說出了實話,日本宣稱二戰日本傷亡人數350多萬,尤其誇張的說:“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殺傷日本100多萬。”廣島、長崎這兩個城市,在沒有被原子彈轟炸之前,廣島30多萬人口,長崎不足30萬人口,調查的結果廣島前後死亡20萬人,長崎死亡8萬人。
日本在二戰中死亡人數總計358萬,其中平民死亡40多萬人左右,軍隊死亡310萬人左右,日本軍隊死亡人數包括陣亡、失蹤、傷病而死。日軍死亡人數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呢?日本靖國神社供奉有名有姓的日軍陣亡者250多萬,其中10萬是二戰以前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死亡的,240萬是二戰死亡的。日本還有個戰歿者紀念館,供奉日軍失蹤者、沒名姓的死亡者46萬人。韓國曾經宣布二戰中,韓國(朝鮮半島)加入日軍戰死者22.8萬人,中國台灣也曾統計台灣加入日軍戰死者5萬人。
日軍陣亡、失蹤、傷病而死者總計310萬人左右,這裡面大約有28萬人是韓國、中國台灣人,不管他們是哪裡人,當時他們是以日軍的身份而死亡的,就必須計算到日軍死亡人數中。1980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史稿》,由南開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杭州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主編,書中記載說,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攻擊殲滅日軍233萬;中國初中歷史教課書記載說,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民殲滅日軍133萬,兩者之間差距100萬。但是總覺得,中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記載,和實際日軍死傷人數對不上。冷清個人覺得,《中國現代史稿》記載的數字比較靠譜。
美國、日本出版的各種《太平洋戰爭史》,他們各自記載的數字懸殊不大,美國編寫的《太平洋戰爭史》中,基本都是說,美英軍殲滅日軍79萬,當然,他們把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殲滅的13萬日軍,也都計算到美英軍殲滅人數中了。美英軍殲滅日軍人數,比教合理的數字是67萬人。前蘇聯殲滅日軍總數大約10萬左右,其中諾門砍戰役殲滅3萬多,對日宣戰後殲滅關東軍6.7萬人。那麼,中國殲滅日軍233萬,美英軍殲滅日軍67萬,蘇聯紅軍殲滅日軍10萬,加起來差不多就是310萬日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3日,日本和盟軍正式簽署投降書後,中國戰場日軍128萬三千人向中國投降;美軍進駐日本,80多萬日本正規軍投降,大約200多萬民兵解散;前蘇聯在中國東北接受60多萬關東軍投降。日軍投降時,戰死日軍310萬,投降正規軍不足三百萬,民兵200萬,這就是所謂的日軍790萬的實質。二戰結束時,日本本土人口6000多萬,韓國人口2000多萬,中國台灣人數500多萬,這就是日本所謂的“一億玉碎”。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也稱為“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的六年之中,中國的抗日都是自發而零星的,殲滅日軍不足兩萬人。“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組成了抗日統一戰線。“七七事變”是突發性事件,但是也是一個大戰役,日軍先後投入三個師團,超過10萬人,中國軍隊先後參戰30萬人,平津地區被日軍佔領。
中國戰場在抗日戰爭期間,總計發生大規模戰役23次(八路軍百團大戰算一次),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殲滅日軍總計18萬人(中緬邊界殲滅5萬)。中國戰場又分為國民黨正面戰場,以及共產黨游擊戰場。正面戰場大規模戰役22次,小型戰斗1117次,零星戰斗3.89萬余次:游擊戰場大規模戰役1次,小型戰斗200多次,零星戰斗一萬多次,100人以下的微型戰斗11.5萬次。正面戰場(包括中國遠征軍)殲滅日軍175萬,游擊戰場殲滅日軍58萬。中國軍民損失3500萬,中國軍隊陣亡550萬,中日軍隊的陣亡比率是2.5比1,既中國軍隊犧牲兩點五個人,才能殺死一個日軍。
23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中國戰場的轉折點,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階段。(湘西會戰由雪峰山之戰和芷江戰役組成,崗村寧次集結20多萬日軍,從湘西突進重慶,但是遭到失敗,日軍傷亡10萬人,中國戰場全面轉入戰略大反攻。)
Ⅳ 二戰中日本軍民死亡人數是多少
有記載:二戰時期日本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傷亡多少人呢
軍隊死亡約210萬 根據不同統計源有好幾種說法,但相差不大,平均在210萬左右
其中
太平洋戰場:137.5萬(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
中國戰場:44.5萬(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或48.4萬(中華民國國防部統計)
印緬戰場:18萬(戰後估計)
日蘇戰場:8.5萬(蘇方估計)
共計208.5萬
平民死亡66萬,基本上來源於美國的原子彈和空襲
Ⅵ 二戰時期日本損失多少軍隊
二戰時期日本損失應該是一百九十八萬四千人。
何應欽在他的《八年抗戰》中,記載日軍在華的死傷人數是二百四十一萬八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死亡四十八萬三千二百零八人,傷的是一百九十三萬四千八百二十人。何應欽的數字很謹慎。
日本陸軍部的部分統計為死傷總數:七十八萬九千三百七十人。但這沒有把桂黔會戰和湘鄂贛會戰的日軍死傷人數包括進去。倘若包括進去,則在華日軍死傷人數總數可能超過八十萬人。
中央編譯局根據日本的數字逐年統計,總計傷1,172,200人,亡1,055,000人,合計二百二十二萬七千二百人。
中國抗日戰爭史叢書編輯委員會主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劉大年教授,他引用的數字是:一百九十八萬四千日軍死在中國戰場。他是利用日本軍人出國作戰死亡的總數, 減去在太平洋戰爭中死亡的人數,得到的就是被中國軍隊消滅的人數。這個數字與上面提到的日本人的數字相差不大,也就是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日軍人數實際上是兩百萬人。
Ⅶ 二戰日本死亡多少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如下:
協約國總士兵陣亡: 5,497,600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 3,382,500
交戰雙方受傷總數:2000萬左右
平民死亡總數:6,493,000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如下: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三分之二,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三分之一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
7000萬人按死因可分為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手);而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等的人數則在1500-3000多萬(這個主觀性比較強,看所在國怎麼劃定相關原因的范圍了,中華民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等國後來都大幅調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數,正因如此二戰死亡人數便有了5000萬到7000萬的變化)。比如中華民國所列的傷亡數為3500萬,其中死亡佔1800萬,而在這死亡的1800萬人中屬於前兩類死因的人數大概佔20%,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前兩類的死亡人數則要佔到死亡總數的一半以上,中華民國死亡的1800萬人中還包括了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發飢荒而死亡的300多萬人以及其他非淪陷區各種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為戰爭導致救援無力災情擴大,把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戰勝利後不久中華民國所公布的死亡人數為800多萬,統計標准有所變化。
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為例:蘇軍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為681.7萬(陣亡佔76%,因傷致死佔16%,因病、事故等死亡佔8%),被俘或失蹤為445.6萬,傷病累計為1832萬人次(受傷佔82.9%,因病減員佔16.6%,凍傷佔0.5%)。另外,軍隊所處的戰爭態勢不同,其損失的構成便有極大差別,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軍為例,蘇軍的歷年月均損失為:1941年71萬,1942年61.4萬,1943年65.5萬,1944年57.3萬,1945年70萬,相差並不太大,損失最慘的1941年與損失最輕微的1944年之比不過為1.24倍,但其歷年損失中死、傷、俘構成比例卻有天壤之別,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蹤人員月平均為49.6萬,1942年為27.1萬,1943年19.2萬,1944年14.7萬,1945年18.6萬,其高低之差達3.37倍以上。一般來說,處於進攻的一方其傷員所佔比例較大,而敗退的一方,由於其傷員無法及時撤出,或最終成為俘虜,或因得不到有效醫治而死亡,因此敗退的一方其損失中死亡、被俘人員所佔的比例一般都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圍的部隊最為典型,如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28萬德軍,除了3萬多傷員空運出圍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所遇也有類與此,一個個的島嶼成了已喪失制海權的日軍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絕大部分守島日軍的歸宿。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Ⅷ 二戰時期日本死亡多少人
一、日軍二戰中作戰死亡的總人數: 根據服部卓四郎的「大東亞戰爭全史」,日軍在二戰中陸軍死亡(包括失蹤)一共是1439101人,海軍一共是419710人,該數據被中 國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世界軍事史研究室副主任劉庭華編著的《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系年要錄·統計薈萃 (1931——1945)》轉錄,是日軍在二戰中作戰的總死亡數,鑒於日本人認為參加二戰是從1941年12月7日開始,因此可將本數字看作日軍在1941年12月7日以後各戰場的總死亡數 1439101+419710=1858811人 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死亡人數: 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陸軍一共死亡1140429人,海軍一共死亡414879人,該數據同樣被載於中 國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世界軍事史研究室副主任劉庭華編著的《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系年要錄·統計薈萃 (1931——1945)》(海潮出版社1995年1月第2版)第367頁。 此數字可看作日軍在1941年12月7日以後太平洋戰場同英美作戰的死亡人數: 1140429人+414879人=1555308人 三、日軍1941年12月7日以後在中國戰場的死亡人數: 拿日軍在1941年12月7日以後各戰場的總死亡數1858811人,再減去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英美作戰的死亡1555308人。 1858811人-1555308人=303503人 其中再除去滿洲戰役死亡約9萬人,就可以得出日軍1941年12月7日後在中國大陸的死亡人數 303503人-90000人=213503人 四、二戰前日軍中國戰場戰死人數: 再從日 本靖 國神 社的牌位數來驗證,從其它網友拍攝的日 本靖國神 社內的照片來看,關於所謂「支那事變」(即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到珍珠港事件之前)和「滿州 事變」(日本侵略東三省)中日軍死亡人員的牌位分別是191215個和17174個,該圖片見下, 可以作進一步的計算從1937年7月7日開始日軍在中國死亡數字: 213503人+191215人=404268人 五、驗證: 日本陸海軍事典 或 帝國陸海軍事典 出版:東京 新人物往來社 《日本陸海軍事典》(原書聲稱資料來源為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 月調 查數據) 1937年7 月7 日到1945年8 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 中國大陸本土地區:陸軍損失:三十八萬五千兩百人(385200 )海軍損失:一萬九千四百人(19400 )合計損失:四十萬零四千六百人(404600 ) 404268人對404600人, 二者基本一致。 (因懷疑日本滿洲事變死亡數字包括對蘇諾門坎事變等死亡數字,所以暫不計算918事變到抗戰勝利的日軍死亡數字) 六、結論: 從日方材料證明,抗日戰爭日軍在中國死亡40萬人。
Ⅸ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傷亡多少人呢
爭,尤其是世界性的大戰,每一次都會給參與國帶來深重的災難,更甚者一個國家都遭到毀滅。目前為止,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有61個國家,20億人口被捲入這次戰爭,造成全球至少5500人死亡。
真實的日本死亡數據確實讓更多的人無法接受,畢竟日本在二戰中犯下了無數不被原諒的罪行,死在日本軍隊中的無辜老百姓至少有數百萬,確實不公平。可是通過多方面的調查,日本在二戰期間的確只有這么多傷亡,實在讓人嘆息。
對於那些經歷過二戰的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和平,戰爭的殘酷也是這些國家都不願再經歷的,我們也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