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大模具質量怎麼樣
Ⅰ 蛋糕、麵包模具為什麼大家都買三能的
三能目前是國內最好的烘焙工具品牌。做工細致,基本上沒有瑕疵,質量好。對於追求完美的烘焙師來說是首選。另外也有很多國外的品牌模具質量也非常好,比如布拉、勃朗特、卓瑪爾等。不過國內絕大部分城市是買不到這些品牌模具的。國內其他牌子的模具也很多,質量就差一些了,當然有很高的價格優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買三能的自然要更好一些。不過要是從經濟實用角度出發的話,很多小牌子的模具(通常根本就沒有商標,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牌子)其實很適合家庭使用。因為在國內,大概沒有人家會天天烤點心的。也不會有人真的介意模具上有幾道劃痕之類的瑕疵。因為即使買了非常昂貴的知名品牌模具,使用的精心程度也因人而異,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劃痕,或因碰撞等造成坑癟。因使用而人為出現瑕疵和初始買進時就有一些瑕疵(只不過這些瑕疵不是自己造成的)想想看,對烘焙本身其實沒有任何區別。烘焙成果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製作者的水平的。
至於陽極、陰極等,只是金屬鍍膜的不同方法,通常經過鍍膜的模具會更耐用也更安全一些。選擇的原則是硬膜的比陽極的好,陽極的比陰極的好,陰極的比無鍍膜的好。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Ⅱ 日本模具鋼
支持國貨!模具鋼可以參考東北特鋼的
Ⅲ 模具行業有發展前途嗎
從事模具行業有十幾年了,題主應該是有兩個問題,一是模具行業是否有發展前途,二是個人現在從事線切割是否要轉行。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模具行業是否有發展前途。模具行業相對來說屬於小眾行業,從產值規模和從業人數來看,並不算高,但是模具行業對相關行業有顯著的放大作用,舉例來說,1個億產值的模具如果打出來零件的價值也許可以放大10倍,再組裝成產品如手機、家電、 汽車 後,總產值會更高。因此,模具行業在國民生產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們的生產生活、民生都離不開模具。在我國 汽車 行業發展的早期,由於國內模具水平低,像 汽車 保險杠這樣的大型模具國內沒有設計和製造能力,而國產 汽車 製造商如果要生產 汽車 ,就只能依靠從國外進口模具,在90年代一套模具要幾百萬人民幣,而且經常要經歷漫長的開發周期才能完成一款新車型的開發。
隨著國內模具行業技術的進步,同時依靠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高檔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等)和設計加工軟體(CAD/CAE/CAM),加上大量技術人員的努力 探索 ,國內模具行業在近10幾年的發展速度飛快。但與此同時也因此造成了模具行業的各種亂象,例如各種小加工廠水平參差不齊,材料以次充好,模具精度低,使用維護成本高等各種問題。一方面,模具客戶在不斷要求模具供應商降價,另一方面,原材料、人工成本確是逐年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增長更快。對模具企業和整個行業都帶來了較大影響。
但是,模具行業還是有前途的。
第一,新的技術如3D列印,並不能完全替代模具生產,目前的3D列印技術在效率、成本上還無法和模具相比較,只能做為產品開發階段或者產品尺寸較小、批量不大等情況下的一種選擇。具體不做詳細討論。
第二,國內的模具在質量和精度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尤其是相比日本、德國的模具製造水平,因此發展高端精密模具是模具行業的增長點。
第三,隨著國產手機、 汽車 、智能硬體等新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中所提到的幾個領域,如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新能源 汽車 、軌道交通等等領域都會對模具行業有促進作用。因此,不用擔心模具行業的前途。只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辦法站在行業的前端,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而不是一邊生產著簡單粗製濫造的模具,一邊抱怨行業沒有發展前途。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從事線切割的工作是否要轉行。這個問題涉及到個人的職業規劃。判斷是不是要轉行,不建議只根據當前的薪酬或是勞動強度來進行判斷,有句話說,世界上沒有一種工作是不辛苦的。國外有很多人寧願放棄高薪而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甚至是做義工。主要看自己是否喜歡這項工作,是否能從這項工作中獲得滿足,然後,了解這項工作發展和提升的方向,自己應該向哪個方向努力,而不是渾渾噩噩做一天算一天。
以模具行業線切割工作的方向來看,我的建議是初期可能是比較辛苦,薪酬也不高,但如果個人有決心提升自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那麼一方面可以逐步積累模具加工工藝知識,然後學習CAD、CAM等軟體,然後向製造工程師、模具生產計劃、生產工藝等職位進行學習,最後可以稱為模具製造的技術專家或者是模具廠的高層管理人員。
在日本模具行業,一般年輕人進入模具廠都是在車間操作設備,隨著年齡增長,在多個工序積累了豐富的加工經驗後,隨著年齡增長,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技能也越來越高,一般這些高級技工最後都集中到最後的拋光和修整工序,用他們的經驗和技術判斷和解決模具最後裝配或試模驗證的問題。日本模具廠一般是隨著年齡增加,每年都會增長工資,這些有經驗有技術的高級技工也是工資最高的。
因此,我的建議是個人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願意在這個行業發展,如果是就需要有毅力堅持並要持續學習。如果經過個人考慮或者與行業資深人員交流感覺並不適合個人,那麼及早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行業也是可以的。
以上,僅從幾個主要方面進行討論,沒有更多展開去談,有希望繼續交流的可以私信或者關注。
模具是工業之母,現在的產品絕大部分都用模具生產的,
只有用模具才能使產品達到量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也有極個別的手版或是標榜手工的產品才不用或是少用模具。
中國目前的模具還是低端為主,技術含量相對低,從業人員也多。
在精度、壽命、製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與國際水平和工業先進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人才緊缺日益突出。
雖然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職工隊伍發展迅速,估計目前已達近百萬人,
但仍然跟不上行業發展需求。一是總量不足,二是素質不夠,
適應不了行業發展的需求。據羅百輝調查,
全國模具行業從業人員約缺口30萬~50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約佔20%,
目前尤其緊缺的是高素質和高水平的模具企業管理人員和中高層技術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
對於現在的模具業來說,不僅局限於國內市場,對國外市場,我國模具產業的表現同樣出色。
綜上所述,模具行業還是很有前景的,任何時候的迷茫無助只能歸納到自己能力沒達到,你還年輕,好好學習,職業不分貴賤,盡可能做到最好。
又累又臟工資不高,不建議入行。
兄弟,你說的比較籠統,但確實5000月薪兩班倒確實低了點。
模具是製造業之根,模具水平直接是製造業水平的體現,我國的模具較之歐美,日本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是和鄰近的韓國,台灣都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模具人學習的地方。模具精度主要是由加工精度決定的,常用的加工設備有電腦鑼,磨床,線切割等等這里我先不列講,簡單講下線割早些線割分快走絲和慢走絲,後來有中走絲就是快走絲的加強型。快走絲原來國內是以大蒙為代表,加工精度可達到了3-5條。慢走絲的設備主要靠進口品牌有沙迪克,牧野,三菱等精度都能在1條以內。
隨著國家智造興國的提出,模具人的待遇我覺得會在未來幾年得到很大改變,深圳現在一般線切割操作員7k,上升空間很大。
個人建議去操作慢走絲,學會設備的保養維修,操作,編程。行行出狀元,只要你要這行做透,月薪15K肯定沒問題。再過幾年自己買機當老闆,一起給模具添磚加瓦。加油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36行、行行出狀元,不管那一行把它做精了,都有前途
有前途。
這是千百年產品批量生產最基礎的傳統產業。 但隨著 科技 的進步,如3D列印等技術的出現,以及現代製造工業的飛速發展,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方得始終,羸得未來!
近幾年來,因模具行業的各方面原因,模具業發展面臨許多困境,已是不如以前好做,特別是廣大打工體會最是深刻,工資漲不起來,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企業同樣存在競爭激烈下訂單價格下行,員工工資與物價卻是上行,確實處境難且不理想了。(再之最近十多年,模具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每年均是數以萬計上漲速度,導致人才飽和,競爭力加大,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工作更是不好找。又累,工資又低,關鍵是未來的發展前景也不太明朗,到最後好多人不得不離開了這個行業。
作為在模具行業里奮鬥了十幾年的模具人,對於這些年的演變是深有感觸的。基於位置問題,自然不可能對這些問題完全研究透徹,畢竟我也是身在深圳,看不到全貌也是難免的,在此就以個人眼光做一些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對大家,特別是剛剛從事,或是將要從事模具行業的新人們有所幫助。 111.jpg
以上提到的情況,大多新人都心存疑慮,模具行業是不是沒落了?模具還有前途嗎?在討論這個問題,先分析下模具在整個製造業中的定位,這個問題自然就清楚它的前景了。
模具在製造業中的定位:
模具是工業之母,現在的產品絕大部分都用模具生產的,只有用模具才能使產品達到量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有極個別的手版或是標榜手工的產品才不用或是少用模具。現代已是高速工業化的世界,是沒有辦法離開模具的。也就是說,模具就工業世界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是不可能被淘汰的行業。特別是在目前中國工業化進程高速發展的時代,模具行業仍然是個朝陽行業,仍然是個充滿機遇的行業!
那麼,模具行業最近幾年是怎麼了?為什麼很多老闆抱怨掙不到錢,模具從業者也抱怨工資不漲了,工作難找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模具行業的現狀:
導致目前模具行業困局有幾個因素。首先是市場大環境,從08年金融危機開始,其實危機一直就沒有離開過,前兩年因為政府的四萬億,還是有點起色,到了2012年又再次蕭條了。這些因素導致製造業遭遇困局,而模具行業作為製造業的核心產業之一,自然會直接受到沖擊,訂單減少,利潤減低,對於從事模具行業的人們來說,就直接影響到收入了。特別是2012年的釣魚島事件,模具行業里所有日系模具廠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還有整體世界的格局上,歐美等國經濟持續低迷,也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模具業,因為整個模具行業里利潤比較高的模具基本上都是出口模具,出口模具少了,利潤自然就少了。老闆掙不到錢,工資自然就漲不起來了。
這個是外在的客觀的因素。這個因素想在短期內有所改變還是很難的,基本上不可能。據本人最近看一些報紙,網站對未來經濟的推測,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歐美經濟都很難再回到以前的生猛了。慢慢的好轉是可以預期的,想一步登天就非常難的了。好在,國內的環境相比之下就要好的多了,長期來看穩定的提升是肯定的了。內銷模具相對利潤可能不如出口模具,勝在有量啊。不過,模具行業因此脫去暴利的外衣就是沒有辦法的事了。畢竟,除了壟斷行業,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有持久的暴利的,起起伏伏很正常。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周期性的,現在的低谷只是暫時,中國經濟的整體走勢是不會變的,因此而導致的困難肯定會在未來的一段不長的時間內慢慢消除,所以,對於這個因素其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再說,經濟不景氣,受累的何止是模具行業,何止是製造業,絕大多數行業都會收到影響的。
因為整體環境的原因而下定論某個行業不行了是武斷的,除非這個行業是徹底消亡,或是勢微,不然就不能這么說的。畢竟,模具行業是基礎行業。模具之於工業,恰如餐飲之於民生,都是絕不可少的。
模具是工業之母!
模具行業技術含量有限,不看好。
行行出狀元,業精於勤。可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Ⅳ 金屬沖壓哪個國家做的好,最好提供好在什麼地方
海外模具產業發展概況
1)日本模具業
目前,日本的模具製造技術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據日本通產省工業統計,日本共有模具生產廠約10000家,其中20人以下的佔91%以上,即日本模具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主要靠專業化分工,完成高質量的模具設計、加工。由於日本的專業化分工做得好,中小模具企業的整體製造水平高,使「日本製造」的模具成為一種品牌、優質的象徵。近年來,日本塑料模具、粉末冶金模具、壓鑄模具增長明顯,沖壓模具和鍛造模具則相對呈減少趨勢。據羅百輝了解,日本模具目前面臨五大課題——縮短交貨期、降低製造成本、提高模具質量和精度、勞動力不足以及迎接亞洲各國的挑戰。針對此況,日本許多模具廠家都在積極擴大設備投資。在加工方面,大量採用無人看管的加工單元,或者通過計算機進行聯機控制。在設計製造部門幾乎都採用CAD/CAE/CAM技術,進行動作模擬分析、DNC(直接數字控制)加工。模具的技術開發主要向高精度、高速度、長壽命、復雜、大型、一體化和高性能諸方面發展。
2)美國模具工業
美國現有約7000家模具企業,90%以上為少於50人的小型企業。由於工業化的高度發展,美國模具業早已成為成熟的高技術產業,處於世界前列。美國模具鋼已實現標准化生產供應,模具設計製造普遍應用CAD/CAE/CAM技術,加工工藝、檢驗檢測配套了先進設備,大型、復雜、精密、長壽命、高性能模具的發展達到領先水平。
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面臨後工業化時代的大調整、大變革,也面對強大的國際競爭——來自成本壓力、時間壓力和競爭壓力。
3)德國模具業
德國一向以精湛的加工技藝和出產精密機械、工具而著稱,其模具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對於模具這個內涵復雜的工業領域,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德國模具製造廠商形成了一個共識:即全行業必須協調一致,群策群力,挖掘開發潛力,共同發揚創新精神,共同技術進步,取長補短,發揮好整體優勢,才能取得行業的成功。此外,為適應當今新產品快速發展的需求,在德國不僅大公司建立了新的開發中心,而且許多中小企業也都這樣做,主動為客戶做研發工作。在研究方面德國始終十分活躍,成為其在國際市場上保持不敗的重要基礎。在激烈競爭中,德國模具行業多年保持住了在國際市場中的強勢地位,出口率一直穩定在33%左右。
據德國工、模具行業組織——德國機械製造商聯合會(VDMA)工模具協會統計,德國有模具企業約5000家,2003年德國模具產值達48億歐元。其中(VDMA)會員模具企業有90家,這90家骨幹模具企業的產值就佔德國模具產值的90%。
4)新加坡模具產業
新加坡是一個只有300萬人口的小國,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政府重視和支持精密模具的發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使模具工業得到快速增長,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
新加坡擁有各種類型模具以及精密加工相關企業超過1000多家,模具年產值超過45億人民幣,在亞洲模具業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和作用。模具企業中上市的有10多家。新加坡65%以上企業生產的模具都是為電子相關業配套的,生產的模具不是大型的,但都是高精密、高水平的模具。
新加坡模具企業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框架/封裝模具、五金沖壓模具、塑膠模具、硅橡膠模具等領域。
2、我國模具產業總體情況
自1997年以來,國家相繼把模具及其加工技術和設備列入了《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並對部分重點專業模具廠實行增值稅返還的優惠政策;1999年國家又把有關模具技術和產品列入國家計委和科學技術部發布的《當前國家優先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目錄)》。以上措施均有力推動了我國模具產業的飛速發展。
1)模具產業總額迅速增長
2005年我國模具工業總產值已躍居世界第三位,達到610億元,2006年模具工業總產值達到了720億。我國模具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在16%以上)、企業數量、職工人數、全員勞動生產率均呈逐年遞增趨勢。
2)進出口比例漸趨合理,但仍是世界上模具年凈進口量較大的國家。
我國模具產品進口額的增幅在逐年下降,出口額在逐年遞增,進出口之比由1999年的6.6:1降到2006年的2:1。出口模具仍以中低檔為主,而進口模具以中高檔為主,主要缺口集中於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等技術含量高的模具。
3)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十一五」期間,中國模具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國內已能生產精度達2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級進模,壽命1~2億次。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現在已能生產48英寸電視的塑殼模具、大容量洗衣機的塑料模具,以及汽車保險杠、整體儀錶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國內已能生產照相機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數齒輪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復雜壓鑄模方面,國內已能生產自動扶梯整體踏板壓鑄模及汽車後橋齒輪箱壓鑄模。但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製造業急需的精密、復雜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轎車覆蓋件模具、電子接插件等電子產品模具等,仍然大量依靠進口。
3、國內主要模具生產地簡況
國內主要模具生產基地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安徽。
1)主要省市及特點
廣東——國內模具市場龍頭、三資企業為主體
廣東省擁有模具製造企業10000多家,從業人員達30萬人,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完成的工業總產值和出口總值均居全國第一位。廣東是當今中國最主要的模具市場,也是中國最大的模具出口與進口省。全國模具產值的40%多來自廣東,且模具加工設備數控化率及設備的性能、模具加工工藝、生產專業化水平和標准程度領先國內其它省市。
浙江——塑料模具比重大、民營企業為主體
浙江省模具工業主要集中在寧波市和台州市。寧波市的寧海、餘姚、慈溪及鄞州主要生產塑料模具,北侖以壓鑄模為主,象山和舟山以鑄造和沖壓模具為主。台州市主要模具生產企業集中在黃岩和路橋,塑料模具佔大多數。
上海——信息產業和汽車行業模具為主導
上海現有模具企業2000餘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年產值近6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上海模具產業將面向6大產業和重點行業,特別是信息(IT)產業和汽車行業,大力發展IT行業的精密鎂合金壓鑄模、精密注塑模、汽車業的覆蓋件模具、大型零件壓鑄模、精密沖壓件多工位級進模。
江蘇——外資、民營為主力
江蘇模具主要集中在蘇州和崑山。蘇州目前有各類模具廠1000多家,模具加工點1000多個,模具年銷售額約50億~60億元,模具業成為該市新興工業之一。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荷蘭、美國及我國台灣、香港地區的獨資、合資企業很多,民營模具企業也不少。
安徽——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
目前安徽省擁有一批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模具產品,如洗衣機、空調器等大型注塑模、電冰箱吸塑發泡模、電機定轉子疊片高速級進沖模等,有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0%以上。模具標准件、模具材料基地也已形成。
此外山東、福建、天津、遼寧、重慶、河北近年的發展情況也比較好。
2)模具年產值過億元企業地域分布
「十五」期間,先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後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再是環渤海地區,目前佔全國80%左右的模具集中在這三個地區。
據羅百輝了解,目前模具產值全國過億元的模具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覆蓋件模具領域。「十一五」期間各類模具的「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例如:汽車覆蓋件模具方面的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精密沖壓模具方面的無錫國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的海爾模具公司、塑料異型材模具方面的銅陵三佳科技有限公司(模具第一股)、橡膠輪胎模具方面的廣東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和揭陽巿天陽模具有限公司、模具標准件方面的香港龍記集團和盤起工業(大連)有限公司等。在上億元的模具企業中,外資佔了相當比重。
4、中國模具產業中的現存問題
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結構,無論是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進出口結構,都在向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為更新和提高裝備水平,模具企業每年都需進口幾十億元的設備。羅百輝認為,在創新開發方面的投入仍顯不足,模具行業內綜合研發能力的提升已嚴重滯後於生產能力的提高,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方面。
1)創新能力薄弱;
2)整體效率低;
3)專業化、標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協作差;
4)模具材料及模具相關技術落後;
5)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進出口結構都不夠合理;
6)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模具企業的管理落後更甚於技術落後。
5、中國模具工業的發展趨勢
未來十年,中國模具工業的發展趨勢是:模具產品向著大型、精密、復雜、經濟、快速的方向發展;模具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模具製造周期不斷縮短;模具生產朝著信息化、無圖化、精細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模具企業向著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模具技術的發展集中在以下方面。
1)模具結構日趨大型、精密、復雜及壽命日益提高;
2)CAD/CAE/CAM技術在模具設計製造中的廣泛應用;
3)新技術在模具設計製造中的推廣應用;
4)提高模具標准化水平和模具標准件的使用率;
5)開發優質模具材料和先進的表面處理技術;
6)開發成形新工藝和新模具,培養新理念和新模式。
Ⅳ 有做包膠模具的工廠嗎出口日本的工廠最好,品質方面一定得靠譜。請推薦!謝謝!
東莞市馬馳科 的包膠模具製造技術還不錯,有很多位20多年經驗的設計師在做模具設計他們公司有模具車間,注塑車間,組裝車間,研發部門比較強大,可以去看看
Ⅵ 3秒的見識日本精密模具有多高超
雖然台灣的模具加工技術是從日本手上學的,大陸的模具加工技術是從台灣學來的。所以日本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以上說的是2008年以年,但是在2017年的今天,模具加工能力最強的當然屬於我們大陸,我們是研發能力是相當有竟爭力的,雖然不排除日本模具的高精密,但中國模具的精密也是大家看得見的,早已經遠銷海外市場,中國大陸才是世界模具的采購中心。
樓主的標題看得不是很明白,如果是模具加工的選擇那肯定是大陸了。
Ⅶ 日本模具製造技術哪裡先進
比如:
富士特殊金型株式會社,是作汽車、食品容器、醫療器械的零部件的塑料模具製作公司
日本精密金型株式會社,是鋁製品的模具製作公司
株式會社西村,是航空機械,醫療,汽車的精密部件的摸具製作公司
Ⅷ 製造模具,數控銑用日本法拉克、三菱,還是用德國西門子好
你好!
穩,設備人性化,質量系統好好當然是西門子,系統正常成熟,就是比較貴.三菱也不錯
打字不易,採納哦!
Ⅸ 四大模具製造商是什麼
哈斯科)德國模具,FUTABA (雙葉)日本,(美國)D-M-E公司,(中國)LKM龍記
Ⅹ 高速鋼,日本日立模具鋼,日本大同模具鋼哪家好
我這邊用大同的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