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機水稻種怎麼控制蟲害
❶ 在種植水稻的時候,如何對病蟲害進行預防
棉花病的發病率在水稻幼苗種植期間也比較高。特別是播種後芽種即將發芽的階段是棉部病的高發時期。面部病的主要原因是苗床濕度太高,導致病菌廣泛擴散、繁殖和感染,在母版上形成大量棉花形狀的菌絲。輕微的發生對苗床育苗沒有太大影響,一旦發生大面積,就會影響苗床出苗率,造成某種損失。一般來說,棉府病的預防主要是水分調節和葯劑預防。發芽前,如果苗床濕度太高,可以通過膜通風的方式降低苗床濕度,緩解,還可以噴灑「西廟廳」、「惡霉靈」等葯劑進行殺菌處理。
稻黃馬病一般發生在4片葉子左右的水稻幼苗期,這時如果葉子發生這種病害,葉尖不會正常吐痰,顏色也會變黃,看起來很淺,這種病成血後迅速向外擴張,陽光照射下樹苗容易枯萎,到了後面,整個都會枯萎。
❷ 試述水稻目前害蟲防治實踐上有哪些重要措施為什麼這樣做
水稻苗期害蟲主要包括螻蛄、稻薊馬和稻水象甲成蟲等。防治螻蛄主要是選擇通透性好的高坡地塊做苗床。
在發生較重的地區,可用葯劑拌種、浸種或噴霧的方法防治。
稻薊馬的防治方法有農業防治和葯劑防治。農業防治包括培育壯秧,提高耐蟲能力;出苗前及時鏟除田邊、溝旁雜草和枯葉,減少越冬蟲源;移植後加強肥水管理,選用「沃葉葉面肥」等。
葯劑防治常用葯劑有:2.5%保得乳油、20%吡蟲啉濃可溶劑、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除盡乳油、1.8%愛比菌素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25%雙硫磷或殺螟松乳油、3%呋喃丹顆粒劑等。
稻水象甲成蟲防治的方法包括鏟除田邊、溝邊雜草,降低越冬蟲口基數;在重害區用燈光誘殺盛發期成蟲;栽秧前多犁多耙幾次,結合撈除浪渣消滅成蟲,同時也兼治稻負泥蟲等。在水稻苗期噴施25%阿克泰水分散顆粒劑、5%銳勁特懸浮劑、3%呋喃丹顆粒劑等葯劑,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❸ 種有機水稻防蟲子使什麼生物農葯
一、農業防治措施
1、耕作除蟲。春耕時提早30天以上放水漚田,可有效減少越冬代害蟲(如二化螟、三化螟)數量,還可控草。
2、輪作。通過稻菜輪作,可顯著減少水稻的病蟲害。冬種油菜還可有效減少草害。
3、休耕。適當休耕可育土肥田、減少病蟲害。使用能量有機肥不必輪作或休耕也可改良土壤、育土肥田、減少病害。
4、選擇抗蟲品種。在保證符合優質稻米生產條件的基礎上,選中抗或高抗的水稻品種。切忌不可使用轉基因品種。
5、間種、套種。不同品種的水稻或水稻與茭白等其他水田作物進行間種、套種,可有效減少病蟲害。
二、生態防治措施
6、利用趨避植物。在田埂種上鼠尾草,可減少七八成的水稻害蟲,效果很好。
7、生物多樣性。在田埂上適當保留雜草,或種上黃豆、芝麻、黃秋葵等顯花植物,建立昆蟲及天敵共處的良好生態環境。
8、種養結合。在稻田周邊和田塊中間開挖水溝,放養青蛙、魚、小龍是或鱉等,使有機種養的單位產值大幅度提升,青蛙還是控制蟲害最有效的捕食者之一。
9、養鴨除蟲。一般每畝7-10隻,水稻抽穗前收鴨,對防治早期發生的稻飛虱特別有效。
10、育蜂防蟲。工廠化生產赤眼蜂(如螟黃赤眼蜂、擬澳赤眼蜂等),在田間害蟲產卵期釋放,對防治稻縱卷時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有較好的效果。
11、以菌治蟲。利用蘇雲金桿菌(BT)防治鱗翅目害蟲,利用專一性的昆蟲病毒促使某些害蟲發生流行病等。應急時可混用植物源殺蟲劑(如印楝素、苦參鹼等)
12、功能性有機肥防蟲。生物能量有機肥內含礦物質的磁波能夠促使有益微生物大量滋生,從而剋制土壤病菌,改良土壤,使植物健康,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
三、其他措施
13、誘殺害蟲。通過誘蟲燈、性誘劑、誘餌等誘殺害蟲,但應盡量避免傷害天敵。
14、建立完善的測報制度。提前掌握害蟲的發生動態,預知害蟲天敵的消長情況,以便迅速採取合理的應對措施(不主張「統防統治」)。
另外,有機水稻的栽培要走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才能夠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生物防治方法也才能夠降低成本。
❹ 水稻種植如何有效防止病蟲害要注意什麼問題
優質稻米的栽培,既要保證高產,同時還要充分保證品種本身的優質特點,做到高產優質的統一。但是,稻米的品質,是基因遺傳和環境的統一,基因遺傳是高產優質的基礎,而自然環境又危害它主要表現。已經知道,氣象因素、土壤類型、土壤含水量、化肥、化肥及其載培管控措施對稻米的品質和千味都是有危害。同一優質品種在不同的季節生產出來的稻米很有可能是不同的級別。
稻瘟病:此外這時候我們應該稻瘟病能在稻穀全部生長期造成不良影響,我們目前發生的情況目的是為了稻葉瘟;葉瘟發生時:病斑外緣深褐色含有淺黃色,病斑不規律葉背有灰白色霉層;大家預防遵照「關鍵在於防止,早抓葉瘟,狠治穗瘟」的原則。一般均值空氣濕度90%之上時有益於病蟲害產生,尤其向今早霧多雪重或時晴時雨,雨日多,陰雨綿綿等濕度大的天氣,稻瘟病都是會再發。葯物挑選:提前預防可以用75%三環唑、如果發生了能選40%稻瘟靈(豐派、博仕一號)稻曲病:稻穀一旦稻曲病預防不太好,大家稻穀的品質會下降、外觀不太好,與此同時價錢非常低,出苗率降低,換句話說不壓秤!
❺ 水稻怎麼防治病蟲害
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不施用化學農葯、化肥、生長調節劑,而在水稻栽培過程常受到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的為害,從而影響有機水稻的產量及品質。因此,有機水稻如何防治病蟲害?現將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1、稻瘟病防治適期:葉瘟發病初期,穗瘟在始穗、齊穗期。
防治措施:選用抗(耐)病品種;種子消毒,1%石灰水浸種 48 小時(早稻)或 24 小時(晚稻);稻田不應串灌、漫灌、長期灌深水,防止病菌傳播;草木灰粉和石灰粉按 1:1 比例混合,每畝用 15公斤於露水未乾時撒施於稻葉上。
注意事項:種植有機水稻,防控病蟲害用葯要求嚴格使用生物源性農葯,且各類葯劑在水稻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一次,不得使用化學農葯。
❻ 有機水稻種植怎樣做好統一田間管理
一、選種
種子的選擇非常重要,優秀的水稻種子直接關系著水稻後期的生長、管理、病蟲害等問題的預防和抵抗甚至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因此,選種是水稻種植的關鍵步驟。而對於有機水稻的種子,要選擇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蟲危害)、分櫱力強、偏大穗、富營養、商品性好、優質米並且適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優良品種,發芽率在95%以上,純、凈度99%以上,不能 越區種植,保證霜前5~7天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水稻的合理搭配,充分發揮種子的「種盡其用,地盡其利」的作用。
二、播種與插秧
播種前先把選好的水稻種子進行晾曬1-2天,之後用1%的石灰水浸泡2—3天,之後再對種子進行催芽播種。這樣做能夠預防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水稻常見病,有利於病蟲害的防治。
水稻種子出現白白的小芽以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播種時,氣溫對播種的質量和育苗非常重要。一般是當氣溫穩定在5℃時進行播種最為適宜。育苗採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齡掌握在30天左右,水稻秧苗在5—7葉並且氣溫穩定在13℃時為插秧的最佳時機。
開始插秧時,應採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盡量做到邊起秧、邊插秧,淺插,插直、插勻、插稀,合理密植,發現缺苗斷空地方,進行移苗補栽,以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
在進行插秧時,應合理密植。株距過寬會浪費土地,株距過窄會影響秧苗的發秧,後期容易倒伏而影響產量、浪費秧苗。最為合適的株距應保持為0.11×0.25米,大概每畝密度2.0~2.2萬穴,其中雜交稻每穴栽插3~4株,每畝基本苗6~7萬;常規稻每穴栽插6~7株,每畝基本苗12萬左右。
三、施肥
施肥可以說貫穿水稻的成長的全過程。而對於有機水稻的栽培來說,肥料的選擇和施肥的時間等保證水稻有機質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有機水稻的種植只能施用有機肥,而不能施用一般的化肥。最好的有機肥主要有餅肥、雞糞(必須腐熟、發酵)等。
施肥應該在插秧之前進行,叫做基肥。在插秧之前、土地耕翻時進行,每畝可施2000公斤發酵好的雞糞,施入均勻,不能積堆,以免燒苗;而對於苗床地可結合整地及時施好有機肥1~2噸/畝和腐熟餅肥50公斤/畝作基肥。播後在秧板上覆蓋商品有機肥2噸/畝,以保濕、保溫、防露籽、防雀害,提高成秧率;水稻秧苗期使用腐熟餅肥50公斤/畝,促分櫱早生;在水稻生長期施用腐熟餅肥100~200公斤/畝,其中雜交稻以櫱分肥為主,常規稻前後期各佔50%。注意,在水稻的整個種植過程中絕對不能施化肥,並且施底肥要質優量足,追肥要少吃多餐,同時根據地力、長勢和底肥多少,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櫱肥、調節肥、穗、粒肥,保證供應水稻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需要。
四、灌溉
有機水稻是喜水性糧食作物,合理灌溉對水稻的成長具有非比尋常的作用。種有機水稻一定選擇水源條件好的地塊,絕不能渴水,而對於有機水稻的灌溉必須採取潔水灌溉,絕不能用生活污水,工業用水灌田,也不能用井水灌溉,實在沒辦法用井水灌溉的,要設曬水池,提高水溫,同時應做到單排單灌,在水層管理上,以淺為主,以水增溫,以水促控,以氣養根,以根保葉,活稈成熟。
具體的灌水方法是:水稻移栽至返青分櫱初期深水灌溉,水層5厘米左右,嚴防脫水,返青後2~3公分水層,有效分櫱前以淺為主,提高地、水溫,促進分櫱,有效分櫱結束時,對生長繁茂地塊,立即排水曬田,7~10天,控制無效分櫱,曬田程度達到田面發白,地面有裂紋,池面見白根,葉色退淡挺直,促進根系發育。排水曬田後,採取干、濕、乾的間歇灌溉,以根保葉,養根保櫱。後期如遇到夜間氣溫低於17℃以下,採取深水護胎,水層15公分左右,這是防禦障礙型低溫冷害的有效措施。孕穗期淺水勤灌;抽穗後淺水灌溉;到了黃熟期應停止澆水。通過科學有效的水漿管理,促進水稻早分、早封行,達到以水控草、以水促苗、以苗壓草和以水調肥的目的。
五、除草
有機水稻的除草,因為不能噴灑農葯,需要運用其他的除草方法。具體來說,有機水稻種植的除草除了常見的人工拔草外,還有以下幾種較為可行的方法。
(一)插秧前的誘草滅草。具體做法是:在進行插秧前的40~50天就開始對地塊進行持續的灌水,使田間土壤保持濕潤,以誘發雜草的生長,並通過數次耕翻來減少雜草基數,以達到滅草的目的;此外,在插秧前的10~15天,再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來拔除耕翻遺留下來的雜草,特別是針對雙穗雀等惡性雜草以及水稻生長期間的高齡雜草,必須進行多次人工拔除。
(二)插秧後、生長期的以苗壓草、以水壓草。這種除草方法主要是通過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的數量和對秧苗進行科學的水漿管理等措施,以達到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
(三)立體種植、養鴨除草。採用立體種植的方法,利用稻鴨共生的措施來控制田間雜草的發生。具體做法是選擇體型適中、活動能力較強的鴨子品種,與水稻栽植同步進行培育,通過鴨子的活動來抑制稻田中雜草的生長。一般來說,每畝養殖10~15隻鴨子較為合適。
六、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也是水稻種植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與技術,普通水稻可以用農葯等化學物質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而由於有機水稻作為純天然、無污染、健康的水稻在生產中對於雜草的處理不能向普通水稻一樣噴灑農葯,這就給有機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帶來了困難。而對於有機水稻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防治需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有機水稻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在方法上主要以農業防治為主。具體來說是: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擱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來增強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蟲害防治
水稻害蟲主要有稻象甲、稻薊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在防治上需採用多種措施,減少害蟲的為害,使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基本確保田間無大面積白葉、白穗和枯死面積。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農業防治:通過健身栽培,增強植株的抗蟲性。
2、物理防治: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0畝左右/只)誘殺田間趨光性害蟲。點燈時間約從6月中旬以後每晚18:30開始最為合適。
3、生物防治:一是加強監測。健全害蟲測報系統,准確掌握蟲情,實行達標防治;二是葯劑防治。選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可的生物農葯和植物性農葯如「BT粉劑」和0.5%「苦參鹼」水溶劑等進行防治,重點抓好1、2代螟蟲、2代縱卷葉螟和2代飛虱的防治,以控制害蟲基數;三是生物防治。利用現有自然天敵(蜘蛛、寄生蜂、蛙類等)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四是稻田養鴨。通過稻鴨共育來控制田間害蟲特別是飛虱等中下部害蟲的發生數量。
最後,在水稻收割後需要種足種好綠肥,以培肥土壤,減少年有機肥的投入量,以降低生產成本。
中國有機農業網
❼ 如何防治水稻蟲害
水稻種植病蟲害的防治很關鍵,部分年份病蟲害防治搞得好壞直接關繫到水稻的豐產。但是,到底怎麼搞好水稻病蟲害,要做好哪些最基礎性的工作,才能提高病蟲害的防控效果,很多種植者並不一定十分清楚。在此,清江鶴根據自己的水稻栽培經驗,談談個人看法,以供題主參考。
還有用葯時間,最好是無風晴天上午效果最佳。但如果長時間陰雨綿綿,即使間隙地小晴也要搶機噴葯。
❽ 有機水稻種植怎樣殺蟲
有機水稻種植殺蟲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種植香根草以捕獲田間的野外的害蟲。
3.利用現有的自然天敵。如青蛙等來控制害蟲的數量。
4.採用水稻、鴨子聯合養殖的模式,用鴨子去除害蟲。
❾ 有機農業生產中如何防治病蟲害
因此對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提出新要求,具體方法如下。 1.多樣化種植 建立平衡的生態體系 模擬自然的生態體系增加種植作物多樣性是有機農業病蟲防治的基本原理,單作由於提供高度集中的資源與統一的生態條件以致促使那些適合此環境下的病蟲害迅速發展,又由於單一的環境因素不能提供豐富的可供選擇的食物及繁衍與棲息場所以至益蟲減少。因此多樣化種植可建立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態體系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多樣化種植包括時間與空間兩種范圍,時間上主要是指合理的輪作、播種、收獲時間的變化選擇,空間上為多種物種、品種的復合種植,保護有益非作物植物增加。 2.合理輪作 減少病蟲害的發展 輪作是有機栽培的最基本要求和特徵之一,無論是土壤培肥還是病蟲害防治都要求實行作物輪作,輪作防治病蟲害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寄主作物與非寄主作物的交替,切斷了那些離開寄主作物或嗜好寄主便不能長期存活的專性寄生病蟲的食物鏈,從而使之飢餓致死,具體的輪作方法根據病蟲害及作物營養的互補性而定。 3.保護促進天敵的生長、繁殖、抑制害蟲的種群數量 天敵是抑制害蟲種群數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害蟲在一個地區長期存在以後天敵的種類和數量也會增加,但由於環境條件的限制不能使天敵發展到足以控制蟲害猖獗的程度,如果能採取適當的措施避免傷害天敵,並幫助天敵的繁殖就可以控制害蟲的發生和危害。保護本地天敵的具體方法①給天敵創造良好棲息地;②應用農業措施為天敵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③必要時提供嗜食食物。 4.加強土壤水肥管理 促進作物健康生長 在有機農業生產中水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水肥管理恰當,可以防治缺肥的生理病害,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合理水肥可改良土壤形狀,惡化土壤中病蟲的生活條件,直接殺死病蟲。施肥時要強調使用徹底腐熟的堆肥、漚肥,這是有機農業生產中的要求。 5.強化生產全過程的管理 減少作物病蟲的發生 ①種子、種苗選擇及處理。盡量選擇抗病蟲品種,但不應是經過轉基因的品種,在播種前要進行曬種、溫湯浸種,同時剔除帶病和有蟲卵的種子;②根據作物病蟲發生規律適當調整栽培制度。迴避某些病蟲發生的高峰期,使害蟲與天敵益蟲發生同步或作物生長與不利病蟲發生的氣候條件同時進行;③及時中耕除草劑。可以惡化害蟲生存條件並直接殺滅一些害蟲;④間苗定苗。通過間苗定苗除去一些有病的生長弱的幼苗;⑤整形修剪。對一些果樹、果菜類蔬菜進行修剪、定花、定果可以除去一部分有病蟲的枝條和果實;⑥田園衛生。搞好田園衛生對防治病蟲害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可以清除落蕾、落花、落果及枯枝殘枝殘茬對消除部分病蟲害有一定作用。 6.適當採取生物物理措施,避免大面積發生病蟲害 盡管採取了上述措施仍有可能大面積爆發病蟲害,在這種情況下可採取一些生物物理的辦法進行防治。①可向系統內釋放天敵益蟲如:草蛉、瓢蟲、寄生蜂、噴施蘇芸桿菌BT制劑、核多角體病毒等;②利用一些動物也可起到防治害蟲的目的。如:稻田養魚、蝦、蟹及放養鴨子、保護青蛙等均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水稻的害蟲的目的;③利用昆蟲的趨性如:燈光、色板、糖醋液也可以誘殺一些害蟲;④通過設置昆蟲障礙,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蟲效果,如現在有的地方正在使用的細網眼紗網防治遷飛性害蟲的侵入,還可以通過套袋、樹干塗膠、樹干塗白、掘溝等方法阻止害蟲產卵、遷飛等;⑤用真空吸塵器可以除去一些害蟲;⑥利用性外激素可以誘殺或干擾雄蛾交配從而減少害蟲;⑦在生物防治中還可利用向土壤中接種有益生物的辦法如:用木霉桔抗病原菌,或以有益微生物孢子作種子包衣等。 7.允許使用的植保物質 在有機農業中也可利用有機食品生產標准中允許使用的物質進行防治,①利用礦物質防治病蟲害,如:硫磺、石灰、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②利用一些植物性農葯,魚藤酮、除蟲菊素、楝樹、大蒜制劑、木醋液等;③利用蘇打水防治白粉病、霜霉病;④沼液或堆肥提取液、肥皂水等,但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十分謹慎,他們都可能影響益蟲益菌的生長,且一些物質使用可能引起系統的污染。
❿ 有機水稻怎樣防治病蟲害
有機水稻的主要病蟲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稻飛虱、稻縱卷升螟、二化螟、三化螟等。主要控制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