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巨石文化遺產有哪些
Ⅰ 日本的世界級和國家級重點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1.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所屬縣:奈良縣列入時間:1993.12
2.姬路城所屬縣:兵庫縣列入時間:1993.12 3.古京都遺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城)所屬縣:京都府 滋賀縣列入時間:1994.12
4.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所屬縣:岐阜縣 富山縣列入時間:1995.12
5.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所屬縣:廣島縣列入時間:1996.12
6.嚴島神殿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所屬縣:廣島縣 列入時間:1996.12
7.古奈良的歷史遺跡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所屬縣:奈良縣 列入時間:1998.12
8.日光神殿和廟宇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所屬縣:栃木縣列入時間:1999.12 9.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Properties of the Kingdom of Ryukyu
10.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Sacred Sites and Pilgrimage Routes in the Kii Mountain Range所屬縣:三重縣奈良縣 和歌山縣列入時間:2004.7
11.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所屬縣:島根縣列入時間:2007.7 修改內容年份:2010.7
12.平泉——象徵著佛教凈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 Hiraizumi – Temples, Gardens and Archaeological Sites Representing the Buddhist Pure Land所屬縣:岩手縣列入時間:2011.7
Ⅱ 日本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
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1993年)
姬路城(1993年)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京都、宇治和大津)(1994年)
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1995年)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廣島和平紀念碑)(1996年)
嚴島神社(1996年)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1998年)
日光的神社與寺院(1999年)
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2000年)
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2004年)
石見銀山(2007年)
平泉-象徵著佛教凈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2011年)
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2013年)
富岡制絲場(群馬縣)以及近代絹絲產業遺跡群 (2014年)
Ⅲ 日本有多少處世界文化遺產
11項:
日本的世界遺產,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日本國內文化與自然世界遺產。目前,日本共有14項世界遺產,包括11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1993年)
姬路城(1993年)
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京都、宇治和大津)(1994年)
白川鄉與五個山的合掌造村落(1995年)
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1996年)
嚴島神社(1996年)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1998年)
日光的神社及寺廟(1999年)
琉球國的王城遺址及相關遺跡(2000年)
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2004年)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2007年)
世界自然遺產
屋久島(1993年)
白神山地(1993年)
知床半島(2005年)
Ⅳ 巨石古墓文化主要遺跡是什麼
巨石古墓文化的聚落遺址文化層很薄,主要遺跡是墓地,墓葬形制有外表以石圈、頂石為標志的屍骨瓮土坑葬;以大瓮或陶棺為葬具的土葬;內鋪石板外有石環的土坑葬;單人與多人的石棺葬等等。與墓葬相關的還有方形或斜列的立石陣,立石一般高約1.5~2.4米,有的超過6米高,方陣常為3~5排,每排相應立3~5石,斜列陣有的達幾百根立石。各類墓葬一般都有陶器、鐵器等隨葬器物,居址出土大量馬骨,似說明部分居民是游牧者,由於墓葬入骨中的短顱特徵,反映出居民中有來自伊朗的成分。
Ⅳ 日本的世界遺產有哪些 日本世界遺產詳解
擁有原生態大自然的知床【北 海道】北 海道唯一的一項世界遺產就是知床。據傳「知床」在阿伊努語中是大地的盡頭」的意思。知床半島伸入鄂霍次克海海域。島上不僅保存著被原始森林覆蓋的原生態大自然,還有知床五湖、溫泉流經的瀑布及知床嶺等自然景觀,在這里你可以盡情沉醉在知床的大自然之中。另外,如果乘坐由羅臼或宇登呂出發的觀光船,就能觀賞到陸上游無法到達的知床嶺了。 世界上最大的山毛櫸林——白神山地【青森/秋田】東北地區最早被登記為世界遺產的就是橫跨秋田縣與青森縣的白神山地。這里被選為世界遺產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出一片如此之大,保留如此完整的山毛櫸原始森林了。因此,一般的觀光客或者登山者是被禁止進入核心地區的,而只能聚集在周邊被稱為「緩沖地區」的景點處。在這片山毛櫸林中,既有黑熊瀑與暗門瀑逶迤在大自然中,又有星星點點的十二湖閃爍著神秘色調。這兒絕對是值得你投入時間細細探訪的好地方。 保留有凈土思想的思源神社與優美庭園的平泉【岩手】平安時代,奧州藤原氏在遠離都城的東北地區擁有強大的勢力。他的根據地平泉,隨著佛教文化的紮根,也建起了中尊寺、毛越寺等一批歷史價值甚高的寺廟神社,並保留至今。像金碧輝煌的中尊寺金色堂、基於凈土思想的毛越寺庭園等遺址,由於其珍貴性,在2011年作為「平泉—象徵著佛教凈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被載入了文化遺產。這真是一處能讓人愜意地徜徉其中的好地方,來這里探究源義經(註:人名,此人與奧州藤原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所屬的那段歷史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自古以來就匯集了眾多信仰的日光【栃木】關東地區最早被載為世界遺產的是「日光的神殿與廟宇」。日光的二社一寺作為文化遺產被載入世界遺產名錄。二社一寺是指:自古以來便開始延續信仰、並將德川家康公作為祭祀對象的日光東照宮、被視為日光守護神的日光二荒山神社,以及輪王寺。 存有三猿、陽明門、有日本國寶卧貓鎮宅的日光東照宮,懸於神橋上的華嚴瀑布等等,諸如此類的勝景數不勝數。
Ⅵ 日本文化遺產的日本著名文化遺產
中文名稱: 法隆寺
英文名稱: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1
199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奈良縣的法隆寺地區,有48座佛教建築,它們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築形式,是木質建築的傑作。其中的11座建築修建於公元8世紀之前或公元8世紀期間,它們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即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築與日本文化的融合。這些建築與佛教同期被傳入日本。
法隆寺地區擁有許多佛教廟宇,包括法隆寺,這里一直成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中心,同時世界最古老的木質建築就在這個地區。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建築設計受中國南北朝建築的影響,寺內有40多座建築物,保存著數百件7~8世紀的藝術精品。
西院重建於7世紀末和8世紀初。西院的金堂佛像殿、五重塔、中門和走廊是早期佛教建築風格的重要典範,而這一建築風格在中國和朝鮮的其它地區早已盪然無存。東院建於8世紀末,有夢殿等建築群,寺中有17座被指定為國寶的建築物西院寺中用木刻版壓成花紋的土牆大道,是法隆寺的特色。大道盡頭的中門門柱上還有外曲線形成的花紋,這又是仿希臘建築的藝術特色。建於670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塔。建於620年的金堂內供奉著中國北魏風格的釋加牟尼青銅佛像和葯師如來像,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
東院後面的中宮寺珍藏著一尊木刻彌勒佛像,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極之作。彌勒佛一腿繞在另一腿上,頭微微側向一邊,一手太至腮邊,顯出庄嚴、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西院和東院中的歷史建築建於公元8世紀到公元13世紀期間。環繞周圍的附屬廟宇則建於公元12世紀,並一直持續到公元19世紀。我們今天見到的建築則建於公元17世紀和19世紀之間。
雖然法隆寺建於公元7世紀,但現存僅有一座三層寶塔,修建於公元706年。
中文名稱: 古京都遺址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rea(Kyoto, Uji,and Otsu Cities
編號: 313-005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N(Ⅱ)(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國首都形式,建於公元794年,從建立起直到19世紀中葉一直是日本的帝國首都。作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歷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築、精緻的宗教建築和日本花園藝術的發展時期,同時還影響了世界園藝藝術的發展。
古京都遺址位於前首都平安京區域,建造於公元794年,從那時起到江戶時代(1600-1868)一直作為首都,同時在這里也造就、培養和保留了日本許多傑出的文化。與這一地區的其它歷史建築一起,17座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並被確認為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寶藏、作為日本典型的文化遺產而得到保護。許多已經被確認為國家歷史建築和特別保護的花園,被列入了文化保護法范疇。另外,優美的周圍環境也得到特殊的保護。
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宮城之外為皇城,皇城之外為都城。城內街道呈棋盤形,東西、南北縱橫有秩,布局整齊劃一,明確劃分皇宮、官府、居民區和商業區。
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內歷史古跡眾多,建築古樸典雅,庭園清新俊秀。全市有列為國寶的建築物38處,定為重要文物的建築物199處。由於持續不斷的大火,燒毀了首都的全部地區,今日依稀可見的京都地區的一些殘亘建築可以追溯到較遠的17世紀。然而,郊外的山麓小丘和周圍的小山有代表各個時代最早的建築和花園,例如,建造於公元952年的五層寶塔。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舊皇宮,又稱故宮。從奈良遷都到明治維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歷代天皇的住所,後又成了天皇的行宮。京都皇宮位於京都上京區。前後被焚7次,現在的皇宮為孝明天皇重建,面積11萬平方米,四周是圍牆,內有名門9個、大殿10處、堂所19處,宮院內松柏相間,梅櫻互映。
平安神宮,於1895年為桓武天皇遷都1100年而建,殿堂仿效平安朝皇宮正廳朝堂院建造。建築宏偉壯麗,為明治時代庭園建築的代表。其大殿為琉璃瓦所蓋,遠眺屋宇,金碧輝煌。神宮內的迴廊庭園,由東南西北四苑組成,中間有白虎池、棲鳳池、蒼龍池。宮內湖上的亭閣,都是仿照中國西安寺廟的結構。
二條城,初建於1603年。它的富麗堂皇與樸素的故宮恰成鮮明對比。城堡以巨石做城垣,周圍有東西長500米,南北長300米的護城河,河上有仿唐建築。初為德川家康到京都的下榻處,後因德川慶喜在此處決議奉還大政而聞名。1886年成為天皇的行宮,1939年歸屬京都府。主要建築有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等。殿內的牆壁和隔扇上有狩野派畫師所繪的名畫。
被稱為三步一寺廟、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這里是日本文化藝術的搖籃,佛教的中心。
金閣寺,原為西園寺恭經的別墅,後給足利義滿。足利義滿死後,根據遺言改為禪寺,取名鹿苑寺。金閣寺為三層,第二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3層高的金閣寺,每層都象徵著不同時代的風格:第1層是平安時代,第2層是鐮倉時代,第3層是禪宗佛殿的風格。塔頂尾部裝飾著一隻金銅合鑄的鳳凰,堪稱一絕。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麓,1482年由足利義政按金閣寺造型修建,與金閣寺齊名。銀閣寺原來也是別墅,興建時曾計劃把外壁飾以銀箔,但建造完成時未鍍上銀箔,改名叢徽寺,俗稱銀閣寺。
大德寺,建於1319年。大燈國師為開山祖師,後經戰亂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師(聰明的一休)經過幾十年的漂泊布教後,以80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還保存著一休大師的遺墨。
清水寺坐落在東山山麓,創建於798年,後由德川家康將軍於1633年重建。清水寺在音羽山半山腰,依山而建,正殿(本堂)建在懸崖邊。前部是懸空的舞台,下面由139根高大圓木支撐,高15米。
中文名稱: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英文名稱: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國家: 日本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V) (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白川鄉和五屹山村落,地處高山地區,長期以來,與外世隔絕。這些村落,以種植桑樹、養蠶為生。當地農舍的結構在日本是獨一無二的,比一般農舍略大,為兩層結構,屋頂坡面很陡,用茅草覆蓋。盡管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變革,這些村落依舊是傳統生活模式同當地生活環境與社會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
1995年,位於日本主要大島本州中部偏遠的高山河谷間的三座農庄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村莊――荻町(Ogimachi)、相倉(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位於歷史上稱作白川鄉和五屹山的地區,那裡山高1500米。一條名叫庄川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經該地區,流入日本海,由於山坡陡峭,這里的大多數村莊都位於沿河谷的一條狹長地帶上。
這也是一個降雪特別多的地區。冬天寒風從中國刮來,挾帶著濕氣吹過日本海。直到不久以前,同外界的接觸仍十分稀少。由於進出非常困難,這個地區曾被叫作日本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區域。
這些地理與氣候條件產生了獨特的建築形式。當地的農舍比一般農舍大,完全為木結構,屋頂呈三角形,三面都覆蓋著草。這種建築式樣稱作合掌,因為屋頂陡峭的坡面使人想起佛教徒禱告時雙手合十的樣子。寬敞的閣樓往往被農民用來養蠶。一簇簇農舍由田野和樹林圍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觀,表達出當地的文化。
無論就結構和建築方法還是內部空間的使用方式來看,這些農舍都是最高發展的日本木結構房屋的典範。到19世紀末,在白川鄉/五屹山地區的93個村莊里還有1800座這樣的房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進,山區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劇變。許多傳統的房屋消失了,許多獨特的鄉村景色也遭到破壞。在本世紀內,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消失的。
在荻町、相倉和菅沼,合掌式房屋還保留得相當完整。這三個村莊的村民在本世紀70年代同當地==合作,發起了一場保護運動。他們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他們的村莊環境就會被摧毀。他們想保存整個村莊的風貌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田野、溝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築,村民們成立了保護協會,每個村莊都採用了國家的合法保護制度。根據這些合法的傳統保護制度,這三個村莊都得到了很好的維護。
每個村莊都有一個稱作kumi的互助組織,由鄰近各戶組成,並根據在江戶時期(17-19世紀)就已建立,今天仍在發揮作用的一種合作制度進行活動。kumi開展季節性和日常的工作,共同或輪流進行,例如砍山路兩旁的草,清除溝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職能。在婚喪儀式以及蓋房或給屋頂上草時則實行另外一種傳統的互助制度,稱為yui或koryaku。
在一個生產能力受到自然條件嚴重限制的高山地區要生存下來,以互助為基礎的社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演變發展無疑也受到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精神紐帶的影響。
由於受到合法的傳統制度的保護,荻町、相倉和菅沼這三個村莊才得以充分地保持住它們世代相傳的精神。
中文名稱: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英文名稱: 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
國家: 日本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世界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隨著人類所創造的毀滅性力量的釋放,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成為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爭取世界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徵。
中文名稱: 嚴島神殿
英文名稱: 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編號: 313-008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嚴島位於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一直是神道教的聖殿。第一座神殿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的神殿建於公元13世紀,協調有致的建築顯示了偉大的藝術品質和高超技術。浮現於大海和高山之間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的美,並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襯下,完美地表達了日本自然之美的理念。
嚴島神殿依據人類崇高觀念體現出來的風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明亮的日本漆塗就的紅色神殿建築群一直延伸至大海,並以鬱郁蔥蔥的草木群山為背景。作為文化遺產,嚴島神殿包括17座神殿建築(包括主神殿的內聖殿、中間聖殿、禮拜堂)、寶塔、多邊的印度塔、建築中的其中6座被確認為國寶,餘下的11座建築和3座外部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
從古代時期起,人們就視宮島精神為神聖,敬畏之,並作為神來膜拜。主神殿根傳說是佐伯全本於公元593年建造的。因為閉塞的海灣能夠看見神殿,於是人們相信是神選中了這個地方島嶼。
日本歷史上首次記載嚴島神殿的是《日本書紀》,時間為公元881年。它記載有嚴島神殿和其它著名的神殿。在平清盛時代,它成為Heike家族禮拜的地方,約在1168年,神殿建築主體已基本形成,當平家家族的勢力擴大時,膜拜神殿的人也隨之增加了。神殿本身在皇家宮廷中也是知名的,天皇和宮廷里的人都參觀過宏偉壯麗的神殿。在平安 時期,輕松的文化氣氛融入其中。古代日本音樂宮廷舞蹈,也始於這一時期。甚至當平家家族衰落以後,平安時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神殿持續經歷了穩定和繁榮的年代。1207年和1223年,主神殿被大火燒毀,盡管每個殿堂都得以恢復重建,但神殿的布局和級別卻發生了變化。因此,1278-1288年神殿走向衰落。1325年台風摧毀了神殿,而那時的神殿布局保持至今。從鐮倉時代到內戰期間,經過動盪的政治局勢,神殿的影響也逐漸下降。盡管神殿淪落到毀壞的地步,但當毛利基成1555年贏得戰爭並控制嚴島後,神殿重新得到尊敬,庄嚴的神殿再次得到恢復。此外,豐臣秀吉在征服九州後也曾參觀過神殿,並命令在此建立大型的佛祖釋迦牟尼言論的圖書館。
自古代起它被各類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所崇拜以來,神殿被許多人尊敬,並作為獨特的建築設計典範,神殿是日本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存活至今,它又是日本精神的典型。
平清盛是12世紀日本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最初建築為宏偉、壯麗的神殿打下了基礎,正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嚴島神殿。這些建築典型的建築布局結合了平安時代(794-1184)Shinden-zukuri的風格。神殿建築依山傍水,視野遼闊,是平安時代最顯著的建築成就。
神殿建築在日本的發展與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有很大關系。神殿大廳描繪出一種祀奉的風格,並奉獻敬意給永恆的山神和其他的自然物。這種結構設置與環境的完美融合,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佳作,令其它神殿望其項背。作為一種美學傳統,它長期為日本服務。嚴島神殿是詮釋日本精神文化的價值標本。
嚴島神殿包含一些建於鐮倉時代的痕跡,與其它神殿相比,這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廣泛多樣,盡管飽經滄桑,它仍舊保留了與平安時代建築較大反差的風格。山海之間、憑空出世。平安時代shinden-zukuri風格的再現,加深了對古代神殿大廳藝術的深刻理解。
嚴島神殿是神道教神殿,因此它是深入到日本文化根源宗教的完整部分。作為文化遺產,它具體表現了與神道教和佛教異同,並從批判的視角提供了日本宗教特殊性格的原由。
1996年12月,嚴島神殿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神殿典型的建築成就表達了日本獨特的文化。這種方式傳達了文化環境對島嶼整體水平的最高評價。
世界遺產包括嚴島神殿本身在內的方圓431.2公頃的建築,相對廣闊的地區大約占嚴島面積的14%。嚴島是以獨特的目光並通過偉大的設計理念創造出來的,在世界建築中獨樹一幟。建築群被確認為世界遺產(17座神殿建築包括嚴島神殿主殿、祈禱殿和附屬殿堂,五層寶塔等),6座建築被確認為國寶,11座和3座其它建築物被確認為重要文化財產。
中文名稱: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9
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Ⅱ)(Ⅲ)(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中文名稱: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
英文名稱: 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Ⅶ 最著名的巨石陣在哪個國家王朝網路
巨石陣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離倫敦大約120公里一個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地方,英國的旅遊熱點。
巨石陣由巨大的石頭組成,每塊約重50噸。它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另外,其中還有兩塊石頭的連線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附:巨石陣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英國的旅遊熱點。巨石陣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跡,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那裡的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據估計,圓形石林已經在這個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幾千年。1986年,「巨石陣、埃夫伯里和相關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整個巨石陣的結構是由環狀列石及環狀溝所組成,環狀溝的直徑將近100米,再距離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30米的地方,有一塊被稱為「席爾」的石頭單獨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部分的學者認為古代民族用巨石陣來記錄太陽的運行。2008年的考古研究從該處挖掘出遠至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骨灰, 考古學家猜測該處最初可能為古時墓地。
Ⅷ 在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1993年)
姬路城(1993年)
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京都、宇治和大津)(1994年)
白川鄉與五個山的合掌造村落(1995年)
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1996年)
嚴島神社(1996年)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1998年)
日光的神社及寺廟(1999年)
琉球國的王城遺址及相關遺跡(2000年)
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2004年)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2007年)
世界自然遺產
屋久島(1993年)
白神山地(1993年)
知床半島(2005年)
法隆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它由被認為將佛教傳入日本的廄戸皇子修建。其位於寺廟西院,建於7世紀的主廳、五重塔和正門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臨近西院是最近新修的大寶藏院,這個大廳展出了寺廟里的部分藝術品收藏。東院的主要景點是夢殿,一個視覺化的殿堂。 1993年,法隆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像很多日本其它的歷史景點,法隆寺可以使用輪椅,同時提供各種不同語言的小冊子。
日本的世界遺產
日本的世界遺產
若加上去年剛登錄的北海道自然遺產,共10處文化遺產,3處自然遺產。
下邊粗略的介紹一下去過的。
古都京都:
1200年歷史
剛來的時候就納悶京都怎麼那麼多世界文化遺產,後來才弄清原來古京都有17處文化景觀被登錄,
市內的有: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西本願寺,東寺,二條城,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
嵐山地區有:龍安寺,仁和寺,高山寺,西芳寺
宇治地區有:平等院,宇治上神社,醍醐寺
比睿山後邊:延稽寺
個人認為有名值得一看的有金閣寺,天龍寺,清水寺,東寺,銀閣寺,二條城等等。而且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感覺,尤其是紅葉季節最為漂亮,櫻花季節也別有情致。對寺廟建築感興趣的來京都確實大有收獲,可惜俺對寺廟實在興趣不大。
古都奈良:
京都之前,1300年歷史
東大寺,還有古城址等等。東大寺的大木佛確實大得有點壯觀,不過大家去奈良好像不是為了世界文化遺產,而主要為了鹿。雖是野生鹿,但已經沒有半點野性了,與人相處為樂,滿大街到處跑,不過春天去比較好,公鹿都有漂亮的角還有小鹿,冬天去最不好到處光禿禿的鹿頭也光禿禿的。
沖繩的琉球王國遺產:
這可是日本強霸佔的小國家啊,竟也可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歷史短,山頂的古城址保持完整,雖然國家小,但還有一定的氣勢,見魅力沖繩筆記。
廣島縣的三宮島(嚴島)神社
號稱日本三景之一,的確挺漂亮,依山傍水,鹿樹紅瓦,怎麼跟到了青島的八大關似的。標志性建築有神社的井子架,一個很高的寺,和神社後院建築群。那個神社的井子標記漲潮時在水中,退潮在沙中很有特色,不過去年被台風刮到了又重建的。還有一些不是很漂亮的鹿隨處流竄也添色不少。
廣島市原爆公園
公園架在河道上,風景確實不錯;原爆紀念館很精心;統計數據很准確;照片,模型和實物也很悲慘,可作為中國人參觀總有一種復雜的感情。
想起一個在電視上看到的片斷,去年的原爆60周年紀念日日本准備得很隆重,請來了當年紀錄投原子彈的一名美軍攝影師,80多歲的老人了。一名當年受害者代表去質問那個當年的美軍,給日本造成了這么大的傷害,有沒有負罪感,要不要向日本人民謝罪,那個當年的美軍回答得很乾脆,絕對沒有任何虧欠也決不會道歉,那個日本人還不甘心,問為什麼,回答是珍珠港。那個主持人連忙轉移話題,讓我們一起來祈禱世界和平,永遠沒有戰爭,那個美軍的回答更是絕妙:[I hope so, but with Mr. Bush, I do not know]. 就這個話題,日本電台又轉到日本向亞洲人民謝罪的問題,戰爭就有傷害,美軍不謝罪,日本也沒必要道歉,一部分日本人的邏輯就是這樣。
和歌山縣紀伊山地的墓地和參道
8月4日剛剛去過,感覺還可以。主要景點是分布在高野山上的100多個寺廟,庭院,和比比皆是各種各樣的墓地。中心人物是曾經到中國唐代留學的空海禪師。墓地和參道兩邊的巨松據說不少有千年樹齡。寺廟庭院感覺精緻和宏偉程度不必京都的差,可問題是交通非常危險不便。那一個多小時的盤山路可不是九轉18彎能描述的,平均每三五十米就有一個彎道鏡,一路上不自覺地擔心要是車一不小心沖下山去或者山上滑坡之類的。想像1200多年來那麼多修行的僧人為了修煉不畏艱難的精神也為之所動。
白川鄉合掌村落
就那些稻草培房子,我們偏遠農村也多的是的哪種,也成文化遺產。不過不得不佩服他們保護或者說建設得很好。
兵庫縣姬路城
轉車時遠遠看到過,一個不大不高的白色石頭古城堡,不知道有什麼歷史,還是有什麼寶貝。
奈良法隆寺區域佛教建築
去年登錄的文化遺產,沒去過興趣不大。
北海道自然遺產
知床半島那邊去年剛剛登錄的,看電視錄像真得好美,森林,大海,自然,生物,風景。很想去看一下,不過去北海道時間和金錢的花費都比較大。
還有三項分別是九州的屋久島,立木縣日光社寺和東北的白神山地,現在沒什麼大興趣,以後再說了。
Ⅸ 巨石陣的資料
巨石陣(英語:Stonehenge),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英國的旅遊熱點,每年都有100萬人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參觀。巨石陣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跡,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巨石陣也叫做圓形石林,位於英國離倫敦大約120公里一個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地方。那裡的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據估計,圓形石林已經在這個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幾千年。1986年,「巨石陣、埃夫伯里和相關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個巨石陣的結構是由環狀列石及環狀溝所組成,環狀溝的直徑將近100米,再距離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30米的地方,有一塊被稱為「席爾」的石頭單獨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部分的學者認為古代民族用巨石陣來記錄太陽的運行。
巨石陣又稱索爾茲伯里石環、環狀列石、太陽神廟、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欄、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考古碳年代鑒定技巧的結論是約建於西元前4000-2000年,屬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關於巨石陣的年代,至今尚有爭議。但是大多數史學家綜合各種周遭因素後相信,巨石陣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石器時代晚期建成的。
考古證明,巨石陣的修建是分幾個不同階段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修建。首先是修建環形的溝渠和土台。由藍砂岩排列成兩個圓環,是巨石陣的雛形。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修建了通往中央的道路。又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巨石陣:以巨石為柱,頂上則橫卧巨石為楣。構成直徑30米左右的圓環。而其後的500年間,這些巨石的位置曾經被不厭其煩地重新排列。形成今天的格局。
英國考古專家在巨石陣附近發掘出青銅器時代早期一位弓箭手的墳墓。研究發現,這個人大約生活於公元前2300年,巨石陣正是在此前後於倫敦西南120公里外的埃姆斯伯里形成。從墳墓中的陪葬品多達100件,包括金耳環、銅刀子和很多陶器,這個人可能是當時巨石陣附近地區的一位顯赫人物,一些考古學家因此猜測他參與主持建造了巨石陣。
巨人傳說
傳說中沙利斯伯利平原上原本住著一群善良的巨人,他們最喜歡的活動便是手牽手圍成圓圈唱歌跳舞,他們的喜悅神情與滑稽動作,為人們帶來許多歡樂,巨人們也成為當地人的開心果。然而,在毫無預警的一瞬間,巨人們突然僵化變成大石,手舞足蹈的動作也煞時間凝結,就此成為佇立平原上的巨石群。曾有一段時間,人們相當支持此一說法,因為由某一角度觀看巨石群,確實與牽著手的巨人形象頗為吻合。
惡魔傳說
相傳惡魔向一名愛爾蘭老婦買了這堆石頭,運用魔法讓這些石頭飄洋過海,來到沙利斯伯利平原,堆棧出類似的模樣。惡魔召集村民,要人們猜測石塊的數量;當大夥議論紛紛毫無頭緒、而惡魔因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時,一名修士走出人群對著惡魔說:「That is more than thee canst tell. (That is more than you can tell.)」意為這些石頭多得無法勝數。原來,這就是標准答案。當惡魔聽到修士的回答後,發現人類竟然也有智慧而非常生氣,順手舉起一顆大石朝修士丟去;沒想到,修士非常強壯,絲毫不為大石所傷,反倒是撞到修士腳踝的大石,竟然凹了個小洞,惡魔因而憤然離去,留下巨石群,而巨石群就被當地人稱為腳踝石。
外星人傳說
外星人無法得到證實。
Ⅹ 日本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2003年10月1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上獲得通過,這是人類歷史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里程碑。該公約於2006年4月生效,截至2009年9月17日,已有116個國家加入。
根據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5個方面:
(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委員會分別在2001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先後舉行了四次會議,總共有160多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特別是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的會議一口氣審議並批准了76個列入的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22個項目,日本的13個項目。中國成為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最多國家,日本也位居前列。
列入年份 項目 介紹 屬地
2001 能樂 >>詳細
2003 人形凈瑠璃 文樂 >>詳細
2005 歌舞伎 >>詳細
2009 雅樂 從中國傳入的宮廷音樂。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傳統舞台藝術。
小千谷縮·越後上布 新瀉縣魚沼地區薴麻布織造工藝 新瀉縣
石州半紙 是島根縣石見地區生產的紙張。以耐用著稱。 島根縣
日立風流物 在茨城縣神峰神社舉行的彩車遊行活動。有十分精彩的木偶表演。 茨城縣
祗園祭 >>詳細 京都府
甑島TOSHIDON 在鹿兒島縣一個叫甑島的地方舉行的迎接神靈降臨的儀式。 鹿兒島縣
奧能登的田之神祭
(奧能登のあえのこと) 邀請稻米神來家中作客的儀式。 石川縣
早池峰神樂 是日本東北地區岩手縣人民將早池峰當作神靈崇拜,進行衍化出來的一種舞樂。每年會在花捲市早池峰神社8月1日的祭典中進行表演。 岩手縣
秋保的插秧舞 10位女性頭戴花飾一起舞蹈,舞蹈模擬水稻種植的動作,旨在祈禱一年豐穰。 宮城縣
女孩舞蹈節 神奈川縣的三浦市一個港口城市,最早的時候水手們帶來了其它地方的舞蹈,被當地的女孩子們學去之後,形成了當地的傳統。慶祝活動旨在祈禱當地的發展和未來幾個月能捕到更多的魚。 神奈川縣
大日堂舞樂 18世紀初,宮廷舞樂藝人在巡遊中,來到了岩手縣的八幡平市。那時正值大日堂在重建。藝人在這里表演的同時也將舞樂傳揚開去。 秋田縣
題目立 26位青年身著古代的武士服,手持弓箭,圍成半圈。他們一個一個被神社的神官叫到中間,神官隨便說出《平家物語》中的一個人物,他們則說出這個人物的台詞。舉行這個活動的地方是 奈良市的八柱神社。 奈良縣
阿伊努傳統舞蹈 是居住於日本北海道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的傳統舞蹈,一般在節日慶典和宴會等場合表演。 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