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日本到過哪些省
1. 抗日戰爭期間哪些地方被日本佔領了
抗日戰爭時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當時沒有被淪陷的大城市基本上只有: 成都,重慶,西安,昆明,貴陽,南寧。其他的大城市基本上被佔領了,新疆,西藏,甘肅,等省份的城市屬於人口稀少城市,經濟實力較差。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抗日戰爭_網路
2. 請問抗戰時期日本佔領了中國哪些省份
佔領了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全部,察哈爾、河北(包括京、津)、河南、山東、山西、江蘇(包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大部和貴州東部。
3. 日本侵略過中國的哪些地方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4個月又18天時間佔領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1月28日,日本為轉移國際注意力,掩護其籌建「滿洲國」企圖,發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閘北。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奮起抗戰,在一個月時間里,迫使日軍三易統帥。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3年,日軍進攻熱河省,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同年,東北軍與二十九軍在長城沿線抗擊日軍。
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五省自治」,強化對中國華北地區的侵略。
1936年,日軍進攻綏遠,傅作義率三十五軍奮起抗戰,取得百靈廟大捷。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11月12日,上海陷落。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南京大屠殺,屠殺中國軍民三十多萬人。
1938年3月至5月,徐州會戰
同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939年,日軍進攻長沙,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兵敗。
二戰爆發後:1940年,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0年,棗宜會戰。張自忠殉國
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兵敗。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兵敗。
1942年,日軍進攻緬甸,中國軍隊第一次中國遠征軍出國抗戰。
1942年,日軍發動五一大掃盪。
1944年,第二次中國遠征軍出國抗戰。
1944年,日軍發動「大陸交通線戰役」。第四次長沙會戰,長沙陷落。
1945年,湘西會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
如果按當時地域劃分。有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河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台灣。
4. 日本鬼子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從省的級別來講,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有九個省被日寇完全佔領,這里的完全佔領指的是縣級以上單位,它們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和山東省以及江蘇省。
而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雲南省、海南省等十二個省份屬於部分淪陷,其中河南、山西和安徽全境百分之八十以上地區被日寇所侵佔。
(4)抗日時期日本到過哪些省擴展閱讀
抗日期間始終未淪陷的省份有四川省、陝西省、新疆省、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但是其中四川多地遭受日軍空軍的狂轟濫炸,其中尤其以重慶遭受的轟炸最為嚴重,僅1941年6月,日軍機對重慶轟炸造成的人員傷亡就多達三萬人。
而當時中國的直轄市一共有六個,其中五個被完全佔領,他們分別是北京市,於1937年7月29日淪陷;天津市,於1937年7月30日淪陷;上海市,於1937年11月12日淪陷;南京市,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青島市,於1938年1月10日淪陷。
5. 在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先後佔領我國哪些省市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
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5)抗日時期日本到過哪些省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游擊戰爭(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塊抗日根據地;
取得了反「掃盪」、反「清鄉」、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等戰斗戰役的階段勝利,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游擊戰。
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餘門,軍隊發展到130餘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6.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最大的時候包括整個東北
華北
湖北中部
浙江北部
江蘇南部
廣東中部
廣西東南部
雲南怒江以西
湖南大部
海南中部
福建的廈門
河南大部
安徽北部
貴州獨山
江西北部
北起黑龍江
南起海南
東至大海
西至騰沖
,可以這么說除了新疆、寧夏、甘肅、西藏、青海、四川、雲南、陝西、貴州西部之外的整個中國。
武漢會戰之後,淪陷區地區基本已經定型。除了個別日軍瘋狂進攻的、之後又馬上收復的如豫湘桂會戰(日本所謂「一號作戰」)。它北起東三省,南方控制台灣、珠三角、汕頭、廈門、海南島、南海諸島及個別港口,西北至黃河山西段,西南最遠達到湖南常德、宜昌甚至其以西的部分地區。
在豫湘桂會戰(一號作戰)中,日本曾一度控制了貴州的獨山。
另外,在滇緬作戰中,怒江以西的中國領土亦長時間被日軍控制。
7. 抗日時期日本人佔領了哪些地方,包括縣鎮
無錫··
8. 抗日戰爭日本打到哪了侵佔了我國哪些地方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了中國以下地方:
1、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
這27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 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2、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 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3、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 縣。
4、雲南省(3.3%淪陷)
5、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8)抗日時期日本到過哪些省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9. 抗日時期 鬼子 都侵略了 哪些省以及地區 奪回的也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過以下國家
1、1937年7月侵入中國
2、1940年9月日本侵入寮國
3、1941年8月日本侵入柬埔寨
4、1941年12月日本侵入美國
5、1941年12月日本侵入泰國
6、1941年12月日軍侵入英屬新幾內亞
7、1942年1月日本侵入菲律賓
8、1942年1月日本侵入馬來西亞
9、1942年2月日軍侵入爪哇
10、1942年3月日軍侵入澳大利亞
11、1942年3月日本侵入印度尼西亞
12、1942年3月日本侵入寮國
13、1942年3月日本侵入東印度
14、1942年3月日本侵入汶萊
15、1942年8月日本侵入諾魯
16、1942年9月日本侵入葡屬帝汶
(9)抗日時期日本到過哪些省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