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軍刀
❶ 二戰的日本軍官為什麼愛掛長長的軍刀,飛行員也不例外
1937年抗戰初期,日本的兵源好,大部分日軍士兵的身高在一米六左右,屬於日本軍方徵兵標准中的「甲種」(身高一米55以上)。而到了抗戰後期,傷亡慘重的日本國內開始大幅降低新兵的年齡和體格標准,很多「丙種」(身高一米五以上)甚至「丁種」(身高一米五以下)的少年新兵被徵招入伍,所有我們在老照片中看到很多侏儒一般的超矮日軍俘虜。
日本軍官的矮小,更是有傳承。甲午戰爭中,不少外國軍官和記者和日軍隨行,在他們眼中,「日本軍官大多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而在二戰中,留仁丹胡、挎軍刀揮王八盒子、矮壯的日本佐級軍官,更是最為中國人熟悉。
那麼,「矮人國」的日本軍官,為何偏偏喜歡人手挎一把長長的日本軍刀,刀柄長,刀身垂地,吊在胯間晃晃盪盪,難道不嫌累贅嗎?
沒辦法,挎刀是日本人的傳統。
日本古代的武士,個頭更矮小,但他們還挎雙刀呢!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米55。挎上雙刀的感覺,實在離威嚴甚遠,離滑稽甚近。見下面兩張圖,均為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武士真實老照片。
二戰時,日本軍方出自恢復「武士道」傳統的激勵,以及實戰中的經驗,拋棄了一度使用的西洋指揮刀,把軍隊中的制式刀全部改成按照武士刀樣式改制的軍刀。時間從1934年開始,直到二戰結束。
這里糾正一下,日本軍刀和武士刀不是一回事。武士刀是純手工打制的日本古代利刃,放之世界也算是名刀。而軍刀則是機制,材質、工藝、完成時間迥然不同。武士刀放到今天價值連城,而日本軍刀卻絕大多數都很粗糙,算是戰爭紀念品。
日軍的制式軍刀,先後搞了很多批次,比較出名的有騎兵主要用的32年式軍刀、陸軍將校用的94式軍刀、陸軍士官用的95式軍刀,以及海軍用的海軍太刀。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95式士官刀,雖然這把刀用材和工藝較低,但它大量配備在日軍部隊中。當時,日本軍方規定,曹長、軍曹、伍長等下級軍官都人手一把95式軍刀,我們中國人最熟悉、最痛恨的也是這把刀,因為無數老百姓曾經死於使用這種刀的鬼子小隊長手下。
日本軍刀,在現代戰爭中基本沒多少實際用處,戰場上的日軍中下級指揮官,揮舞軍刀是用於指揮士兵,相當於指揮旗。至於白刃戰中,風哥可以負責任的說:軍刀遠遠不如刺刀厲害。千萬別相信什麼一擊殺敵的日本刀法,揮舞這種被日本人稱為「鐵棒」的刀條,和對手拼刺刀,刀才舉起來,就必定被刺刀捅個透心涼。
這么一說,難道堂堂」皇軍「軍刀就沒有其他作用?當然有,還不止一種。先說海軍的。
海軍軍刀算是日本軍刀里的高級貨。除了仿製太刀樣式,刀裝、刀鞘也比較精緻考究,但是軍艦對戰中有啥用處呢?
海軍大將山東五十六被美軍空中狙擊墜機身亡後,日軍搜索隊找到他屍體的時候,發現他」威嚴「的坐在飛機座椅上,手按軍刀——當然,他人墜機後就掛了,這是當時僥幸沒死的一個日本軍官,為了大將的「死後威儀「而擺成這樣的。明白了嗎?軍刀,在海軍軍官死後,可以當增加威風的擺設。
那麼,最奇葩的來了:日軍飛行員為何也要帶把軍刀上飛機?
因為,日軍沒有單獨軍種的空軍,飛行部隊是隸屬於陸軍和海軍的,所以,飛行員中的軍官,如上圖的少尉,都是有佩帶軍刀資格的。只不過,為何要帶毫無實際用途的軍刀上飛機?風哥猜想其用意,大約是充當提升戰意的吉祥物。不過,狹小的機艙里放這么個累贅傢伙,一旦作戰時飛機俯沖、爬升、翻滾時,那畫面太美不敢想。
日本軍刀還有第三個用途:充當投降道具。
日本人1945年投降時,各個戰區的日軍指揮官們,按照盟軍收繳軍刀的規定,在投降儀式上都老老實實獻上指揮刀。
不過,說來遺憾,中國戰區的南京受降儀式上,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卻沒有當場將軍刀獻給主持受降儀式的何應欽。有兩個說法:一、國民黨方面擔心日本人現場做出過激行為,故將岡村寧次軍刀事先收繳;二、岡村寧次不願獻刀,故意沒帶刀去現場——無論哪一個理由,這都是一件不該發生的蠢事!
日本軍刀的第四個用途:極大滿足了盟軍士兵的戰利品收藏需求。
❷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官為什麼全都隨身帶一把指揮刀
1.在日本武士佩刀的傳統悠久,雖然武士階層已經消失但武士道精神尚存,日本軍官仍然自認為是為天皇忠勇作戰的武士。
2.效法西方軍官佩刀的禮儀和發揚本國傳統的結合。
3.在指揮部下時揮刀利於鼓舞士氣,指揮官在必要時近身肉搏也用得上佩刀。日本軍隊尤其是陸軍,作戰時中下級軍官經常揮刀身先士卒沖在前面,所以肉搏戰經常發生。淞滬會戰時日本飛機多次空降尉官和佐官到前線以彌補軍官損失。
4.如果作戰失敗,羞於戰敗的日本軍官可以用佩刀自裁。無論切腹還是自刎都可以。懷劍當然也可以自殺,但是佩刀畢竟既能殺敵又可自盡,而懷劍過於輕薄——大號裁紙刀可不能砍人。
❸ 日本人為什麼用軍刀∞
在明治維新中,日本政府實行廢刀令,武士不能再公開攜帶刀劍,只有皇室成員、前各藩藩主(大名)、軍人和警察才能攜帶刀劍。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大量使用軍刀,令日本刀再興。可是二戰敗後,盟軍大量沒收日本刀,令日本刀進入歷史。
❹ 日本人為什麼用軍刀∞
說的是二戰時期么,二戰中,很多日本軍官用日本刀,而不用西洋指揮刀,其中有對日本武士道的推崇,畢竟日本刀是一種武士的象徵。
❺ 日本軍刀作為一種精神象徵,其背後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日本軍刀作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徵,其背後的思想基礎是日本本土的神道的思想,武士道的精神就是忠誠、信以、尚武、廉恥、名譽。日本武士道精神起源於日本鐮倉幕府時代,武士階級是大名手下的武力保障。所以尚武是他們必備的品質,信義和忠誠是武士階級存在的價值,只有忠誠講信義的群體才會被大名重用。廉恥和名譽是武士階級區別平民的重要品質。這也是後來武士階級沒落後也不願從事和平民一樣的工作的原因。
❻ 二戰中,為何日本指揮官人手一把軍刀如何通過軍刀區分官職大小
在各種各樣的抗日神劇當中所描繪的場景,日本鬼子利用自己的軍刀與我軍的士兵進行爭斗。雖然最後的結局一般都是我軍勝利,但是我們卻能夠發現任何一個日軍的指揮官手上都少不了一把軍刀,這也讓很多人對於日本的軍官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那麼為什麼二戰中的日本軍官,他們手上一定要拿一把指揮刀呢?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雖然這些官刀給人帶來的印象是較為刻板的,但是這的確是一種日本的傳統文化,而我們大多數看到的武士刀與指揮刀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他們並不能夠混為一談。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我們所看的的一般武士刀都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普通士兵,所佩戴的能夠顯示自己武士道精神的產物,而指揮刀只有擁有一定身份以及軍銜的人,才能夠真正具有佩戴的資格。
❼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刀
二戰時候日本軍隊喜歡用刀?不是喜歡,是被迫;
因為日本是資源匱乏的島國,用刀可以節約子彈,真實的戰斗中,每個士兵的子彈配額是有限的,子彈就是命。沒子彈的步槍就是累贅,所以子彈都是省著用。
電影電視劇裡面猛開槍猛掃射,那都是瞎編騙人的,照那麼亂打,每個士兵不得背包里背一萬枚子彈啊?
❽ 日軍為什麼總喜歡拼刺刀
在二戰的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戰斗尾聲的時候,日軍就親自上刺刀做沖鋒,由於這一種白刃戰的方式把很多國軍部隊給擊潰了。可以看到,日軍是很喜歡拼刺刀的,拼持刀技術也是非常高超!
日本人喜歡拼持刀,也是受著傳統理念的影響。由於日本陸軍學習的戰鬥技術,都是十九世紀末的法國軍隊戰鬥技巧。當時,法國軍隊特別強調火力的掩護下做集團刺刀沖鋒,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八里橋之戰,英法聯軍炮火也很難把清軍給打垮,但是兩個步兵連的刺刀沖鋒卻把幾萬清軍給徹底擊垮了。
日軍對白刃戰的喜愛,也是由傳統武士道精神因素作用的。白刃戰是一種冷兵器近身格鬥,很能考驗士兵的意志力是否堅強。日本就是充分利用白刃戰把敵人的心理防線給擊破。如在戰斗中,槍支彈葯與大炮還是一種遠距離地攻擊。但是,當一群敵人拿著明晃晃與煞氣逼人的刺刀肉搏的時候,看到同伴的胳膊或者頭顱被劈開與砍掉,心理頓時崩潰,軍心自然渙散,自然達到日軍進攻的目的。
所以日軍這么喜歡拼刺刀無非就是鼓舞自身士氣,消滅對方抵抗,因為其訓練有素,所以凸顯的日軍厲害。但是當中國軍隊刺刀訓練也開始以後,日軍也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刺刀術的作用也不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