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有哪些過節方式有哪些特點

日本有哪些過節方式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 2022-12-07 17:30:39

㈠ 日本節日、慶祝方式、日本人風俗。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數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3.日本的節慶
(1)新年
日本的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慶祝方式與中國差不多。
(2)成人節
成人節在每年的1月15日,是滿20周歲青年的節日。
(3)兒童節
日本的兒童節有男孩子節和女孩子節之分,男孩子節也叫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時間及過法基本類似,有所不同的是,節日里凡有兒子的家庭,家門外要掛各色大小不一的鯉魚旗,大的鯉魚旗代表大男孩,小的則代表小男孩,家裡有幾個男孩就掛上幾面鯉魚旗。女孩子節是每年3月3日,又稱雛祭。
(4)櫻花節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因此,從每年3月15日到4月15日,日本有櫻花節。
此外,日本的節慶還有敬老節(9月15日)、文化節(11月3日)等等。

(1)日本人的飲食種類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別具一格,他們的日常飲食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傳統的日本料理,也稱「和食」,是日本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獨特飲食方式,典型的食物有「沙西米」(生魚片),「司蓋阿蓋」(類似我國的火鍋)、「壽司」(紫菜飯卷)和日本面條等。第二種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華料理」,即中餐。他們偏愛我國廣東菜、北京菜、淮揚菜以及不帶辣味的四川菜。第三種是從歐洲傳過去的「西洋料理」,即西餐。
(2)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日本人的早餐喜喝稀飯,由於受外來影響也喝牛奶,吃麵包。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飯,副食以魚類和蔬菜為主。日本是島國,盛產海產品,所以日本人愛吃魚,而且魚的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魚元湯也是他們喜愛的,吃生魚片時要配芥末以解腥殺菌。日本人還愛吃面醬、醬菜、紫菜、酸梅等。吃冷盤時,他們喜歡在冷盤上撒少許芝麻、紫菜末、生薑絲等起調味點綴作用。
(2)日本人的飲食愛好和禁忌
日本人最喜清淡,忌油膩,愛吃鮮中帶甜的菜。還愛吃牛肉、雞蛋、清水大蟹、海帶、精豬肉和豆腐等。但不愛吃羊肉和豬內臟。日本人喜歡喝酒,如日本的清酒、英國的威士忌、法國的白蘭地和我國貴州的茅台、紹興的黃酒等名酒。日本人還喜愛我國的烏龍茶。日本人偏愛水果中的瓜類,如西瓜、哈密瓜、白蘭瓜等。

日本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十分講究禮貌,注重禮節,還形成了某種禮儀規范。
(1)日本人的禮貌語言
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上謙恭有禮,說話中常用自謙語,特別是婦女,在與人交談時總是語氣柔和,面帶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善用禮貌用語,在語言上還分敬體和簡體兩種。日本人等級觀念很重,上、下級之間、長輩、晚輩之間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因此,凡對長者、上司、客人都用敬語說話,以示尊敬;而對平輩、平級、小輩、下級一般用簡語講話。這時敬、簡兩種語體是不能混合使用的。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語有:「拜託您了」、「請多關照」、「打擾您了」等等

㈡ 日本節日表,日本節日習俗,日本節日有哪些

1、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2、建國紀念日——2月11日1966年12月,佐藤內閣提出把2月11日作為建國紀念日,第二年開始實施。緣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國即位。
3、櫻花祭——3月15日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日本人民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朴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一般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遊,賞櫻,同時也是贊美大自然,放鬆身心的絕好時刻。不過同種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實在同一天,總有先後;而且櫻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這個櫻花觀賞月里選定了15日(三月中旬)為櫻花節(這時候絕大多櫻花也開了,早櫻還未全謝)。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櫻花在日本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而且,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它最先帶來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這時,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4、女兒節——3月3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5、春分——3月20日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6、綠節——4月29日原昭和天皇生日
7、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行
8、男孩節——5月5日祝願男孩子茁壯成長,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9、夏日祭——8月15日在這天政府會舉辦祭奠遊行,政府及其民間的社團會舉行很多表演,人們裝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買東西,參加娛樂活動(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游園);周邊的店面在這天也會裝飾一新,開展各種特別活動。這種廟會的原始習俗原先來自中國,後來傳到日本,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祭奠活動,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10、盂蘭盆會——農歷七月十五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11、月見——農歷8月15日 在東方世界大都有賞月的習慣,日本在8月15日這天會准備有丸子、季節性水果等物品擺在窗邊供奉月亮,然後再一邊賞月。月亮高掛在澄靜的秋空中會顯得格外的美,對以農為本的日本人來說賞月的原意是祈求農作物豐收的形式,但在現在已是純粹的賞月而已了。
12、敬老節——9月15日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13、秋分——9月23日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14、體育節——10月10日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日,1966年被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15、文化節——11月3日於1937年定。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停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16、兒童節——11月15日特別為7歲和3歲的女孩,以及5歲的男孩過的節日。
17、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 於1948年定。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18、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建國紀念日:2月11日,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19、聖誕節——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會在聖誕夜與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換聖誕禮物和一起享受豐盛的聖誕大餐。通常都還會准備有裝飾聖誕節式樣的蛋糕來慶祝。為刺激消費意欲各百貨公司和企業在聖誕節前就會開始炒作所謂的聖誕節活動。大約在每年的11月後半月起,百貨公司和商店街就會裝點的非常美麗,進而開始展開一連串的聖誕特賣活動。

㈢ 日本的風俗習慣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忌送梳子、見面互施鞠躬禮、相撲、三道、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等。

1、忌送梳子

送禮物的時候忌送梳子,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在日本這是不吉祥的意思。

2、見面互施鞠躬禮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

3、相撲

相撲是日本的國粹,在日本很受民間喜愛,也很受政府推崇。其次,一旦相撲打成一定名氣的話,經濟方面的收益也是很豐厚的。在日本男相撲運動員很是受到日本女性的青睞。

4、三道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終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造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5、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

在日本有許多關於筷子的禮儀,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對著食物舉筷不定、又或者用嘴咬著筷子等這些行為,都是沒有禮貌的使用方式。

㈣ 日本過年有什麼習俗

日本人從前一年的歲末就開始准備迎接「年神」,這些准備活動逐漸演變成各種儀式和習俗,流傳至今:

1、大掃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對神龕、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間進行清掃。各個角落都要清掃,除去一年中積下的塵埃,乾乾凈凈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賜予更多的保佑。大掃除通常在新年前兩周開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稱作「開始正月准備的一天」。

2、門松

為了將「年神」迎進家門,而不至於「迷路」,人們通常會在家門口擺放、懸掛各種飾物作為標識,門松便是主要標識之一。松樹在日本也被視為吉祥的樹,傳說松樹是神靈寄宿的樹,因此日本人喜歡在院子里種植松樹。

於是松樹也被作為新年飾物擺放在家門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門口各擺放一顆(枝)。現在,人們為了好看也會在松樹邊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門松擺放期間,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間。

3、注連繩

注連繩是一種用於祭祀的草繩,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種標識,通常和注連飾一起懸掛在門上,兩者均是為了標明迎接神靈的神聖場所。注連繩被當作連接神界和人間的「結界」,可以防止「不凈」的東西進入。注連飾有很多種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飾。正月結束後,人們會把注連繩、注連飾以及門松等新年飾物一起拿到神社燒掉。

4、鏡餅

鏡餅是新年作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種餅,因形狀像古時候的銅鏡,故名鏡餅。通常為大小兩塊餅堆疊而成,兩塊餅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意為圓圓滿滿。也有鏡餅代表靈魂的說法,是「年神」被請進家門後居住的地方。此外,鏡餅比較硬,古時候的傳說稱正月吃硬的餅,牙齒會更堅固。

5、跨年蕎麥面

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吃蕎麥面是日本人的跨年習俗之一,又細又長的蕎麥面代表著健康長壽。據說這一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那時候的商販們年底非常忙,大家經常會吃比較好做的蕎麥面,後來成為跨年必吃的一種食物。吃跨年蕎麥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放蔥,因為蔥的日語發音與「犒勞」、「祈福」等詞語同音。

6、初詣

正月期間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過年習俗。所謂初詣,即新年第一次拜詣祈福。原則上來講,整個正月期間都可以前往神社進行初詣,但大多數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氣比較高的神社則從12月31日晚上就開始出現大量的人排隊初詣。寺院則會在零點跨年的時候敲108下鍾,即「除夜之鍾」,以祈福消災。

(4)日本有哪些過節方式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位於東京澀谷區的明治神宮人頭攢動,來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祈福,日本稱為「初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廟去參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謝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

明治神宮創建於1920年(大正9年),供奉著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憲皇太後(1914年去世),佔地約73公頃,種植了247種17萬棵樹(1970年統計),是多種生物的樂園。

據統計,2017年的「初詣」人數排行榜中,明治神宮約為317萬人,為日本全國第一位。

㈤ 日本過年習俗是什麼

1、大掃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對神龕、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間進行清掃。各個角落都要清掃,除去一年中積下的塵埃,乾乾凈凈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賜予更多的保佑。大掃除通常在新年前兩周開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稱作「開始正月准備的一天」。

2、門松

為了將「年神」迎進家門,而不至於「迷路」,人們通常會在家門口擺放、懸掛各種飾物作為標識,門松便是主要標識之一。松樹在日本也被視為吉祥的樹,傳說松樹是神靈寄宿的樹,因此日本人喜歡在院子里種植松樹。

於是松樹也被作為新年飾物擺放在家門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門口各擺放一顆(枝)。現在,人們為了好看也會在松樹邊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門松擺放期間,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間。

3、注連繩

注連繩是一種用於祭祀的草繩,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種標識,通常和注連飾一起懸掛在門上,兩者均是為了標明迎接神靈的神聖場所。

注連繩被當作連接神界和人間的「結界」,可以防止「不凈」的東西進入。注連飾有很多種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飾。正月結束後,人們會把注連繩、注連飾以及門松等新年飾物一起拿到神社燒掉。

4、跨年蕎麥面

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吃蕎麥面是日本人的跨年習俗之一,又細又長的蕎麥面代表著健康長壽。

據說這一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那時候的商販們年底非常忙,大家經常會吃比較好做的蕎麥面,後來成為跨年必吃的一種食物。吃跨年蕎麥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放蔥,因為蔥的日語發音與「犒勞」、「祈福」等詞語同音。

5、初詣

正月期間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過年習俗。所謂初詣,即新年第一次拜詣祈福。原則上來講,整個正月期間都可以前往神社進行初詣,但大多數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

一些人氣比較高的神社則從12月31日晚上就開始出現大量的人排隊初詣。寺院則會在零點跨年的時候敲108下鍾,即「除夜之鍾」,以祈福消災。

㈥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鞠躬禮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二、稱呼

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6)日本有哪些過節方式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日本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待人處事彬彬有禮, 微笑相迎精神歡喜; 見面問好鞠躬行禮, 謙讓禮貌講求規矩; 語言文明說話客氣, 交談樂於輕聲細語; 白色、黃色受人愛昵, 綠色、紫色民間為忌;烏龜、鶴類長壽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厭棄。

日本人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1、日本人在社交活動中,愛用自謙語言,並善於貶己怡人。「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是他們經常使用的客套話。

2、他們很重視衣著儀表的美觀,在公開場合,一般都要著禮服,以西裝套服較為常見。他們最喜愛的服裝是和服。

3、他們有崇拜、敬仰「7」的風俗,據說這與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給人間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生命有關。

㈦ 日本有哪些節日,習俗

日本的民俗節日

"正月"(新年)
廣義的"正月"是陽歷一月份,狹義的"正月"則是指元日至七號,在這里指後者。由於日本人不過春節,因此"正月"就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了。期間充滿節日氣氛,其中元日至三日最為熱鬧,連日全國放假。 新年期間各戶門前擺掛上松枝和竹枝,叫「門松」,有吉祥之意。新年頭三天叫「三賀日」,人們彼此拜年。除夕夜人們有守歲的習慣,尤其在午夜時去神社聆聽除夕鍾聲,這時的神社人山人海,常達數萬人之眾。進入12月人們要互寄賀年片、有獎明信片,郵局為此專辟郵道。據說大年初一翻閱紛沓而至的賀年片是日本人獨有的一種新年.

"元日"(元旦)
陽歷一月一日,也稱為"元旦"。元旦的前夜叫"大晦日"。"大晦日"的晚上要吃過年面,叫做"年越蕎麥",吃面時合家圍坐在火爐前,一邊吃面,一邊聆聽從遠近的寺院傳來的除夜的鍾聲。除夜鍾共敲一百零八下,它意味著驅走一百零八種煩惱,這是來自佛教中的典故。元旦的早晨,家正門口升起國旗,人們穿上新衣服,家裡神佛牌位前點上明燈,進行祭拜。然後,合家就坐,互相拜過年後開始用「祝膳」。「祝膳」主要有屠蘇酒,節日燉菜(例如:青魚子、黑豆、用醬油和糖煮的小干魚等,寓意子孫繁盛,身體健康),年糕湯。 屠蘇酒本是中國隋唐時代就有一種葯酒,後來傳至日本,據說喝了這種酒可益壽延年。但今天,祝賀新年的酒一般都稱作屠蘇酒,不一定是真的屠蘇酒了。 節日燉菜是把山珍海味與祝願吉利以及世代昌盛相聯系起來,按家裡的愛好和習慣做出並裝入四層的食盒內的一種熟菜。習慣上「三賀日」期間不再動爐火,只吃節日燉菜。 用過「祝膳」之後,增送壓歲錢。然後出門進行「初詣」觶,拜年。也有不少人在除夕之夜聽罷鍾聲之後就去進行「初詣」的。「初詣」就是在新年之始前往神社寺院參拜神佛,祈願一年的幸福的一種活動。

七草節

陽歷一月七日。早在平安時代(大約一千年前)就有一種習俗,即在正月的「子」日到原野去進行子日野外春遊時採回嫩葉熬成湯來喝,據說喝了這種湯可醫治百病。這種習俗以後逐漸固定在正月七日,但最初仍按陰歷計算,因此到正月初七(陰歷)原野上已百草萌芽,可採到春天的七種草,即芹菜、薺菜、鼠麴草、繁縷、寶蓋草、草、油菜。回家後切碎放到皺里,但現在一般只在粥里放一點青菜或薺菜。但東京近郊還有人家在做七草粥時舉行儀式的。舉行這種儀式時在小木桶上放置一菜板,放上七草,面向「惠方」手持研磨用的木棒、飯勺、專門做菜用的長筷子隨著歌曲的旋律反復地打碎,熬出七草粥。

開糕鏡

陽歷一月十一日。從前男子和女子分別向鎧甲和鏡子供上供糕,這稱為「鎧餅」和「鏡餅」,然而今天在正月期間供在專用於陳設花草、懸掛書畫、供奉神佛的壁龕中或其他的放的供糕一般叫做「鏡餅」。到了開鏡這一天,把供在壁龕等地方的「鏡餅」拿下來用手掰成小塊然後做煮或放入小豆粥中。在日語中,掰開「鏡餅」的「開」與運氣大開的「開」是同一個詞,因此以此象徵將來運氣大開,有取吉利的意思。

成人節

陽歷一月十五日,這是站後新規定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向在過去一年中滿二十周歲的青年男女祝福。這是具有社會意義的節日,全國各地都舉行祝賀儀式。滿二十歲的青年舉行儀式後,表明已經成成年人,在社會上開始享受成年人的待遇。就其本人來說,也意味著必須要對社會承擔義務和責任。

節分

二月,立春的前一天。立春的前夜,家家熄掉電燈,住宅正門,窗戶,廚房門四面敞開,家長回孩子們一邊撒炒黃豆,一邊喊「鬼出去,福進來」,軀趕家中的邪氣,引進福氣。然後吃掉比自己的歲數多一粒的炒黃豆。近來,有些寺院或神社邀請社會知名人士裝扮撒豆子的男人,在白天舉行盛大的撒豆儀式。由於最近人們逐漸認為撒黃豆是一種純粹的迷信,而且浪費較大,因此一般家庭不再撒豆了。

初午

陽歷二月的第一個午日。由各地專祀五穀之神的「稻荷神社」舉行祭典。供品是油炸豆腐。稻荷神社的小祠堂前安放一對坐著的白狐,說它們是稻荷神的使者。

桃花節

陽歷三月三日,這是女孩子的節日。約二月二十日前後至三月七日家中設置五階至七階的梯形檯子,上面供上一些娃娃。到三月三日合家聚在這個檯子前喝糯米釀制的甜米酒,吃點心,如艾草年糕,和餚饌,主婦女孩子茁壯成長。有的家庭里還舉行小型聯歡會歡度佳節。

彼岸

彼岸一詞來自佛教。每年春秋各一次,共兩次。春天的彼岸是以春分之日為中心,秋季的彼岸是以秋分之日為中心前後各三天,也就是說每次「彼岸」均為七天時間。「彼岸」的第一天人們開始緬懷先人。寺院要舉行「彼岸會」,家中則設置神佛的牌位,供上香和花還有團子和豆沙餡糯米飯團。然後前去墓地掃墓,掃墓時也要供香和花。每年春秋兩次的「彼岸」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是重要的活動。

花節(花祭)

陽歷四月八日。是紀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誕辰的日子。在這一天各個寺院都在「花御堂」里供上乘坐白象上的釋迦牟尼像,前來參拜的人們把「甘茶」澆灑在釋迦牟尼身上以示祝福。參拜的人群中有專由兒童們組成的隊伍使「花祭」充滿了生氣。

賞花節

觀賞櫻花沒有固定時日,因各地櫻花盛開時期有所不同,約在三、四月間。日本人酷愛櫻花,視櫻花為國花。自古以來,一提及「花」即指「櫻花」而言。且每年一到仲春,花訊就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櫻花遍布日本列島,因而一到賞櫻季節,由南至北,全國各地均可依次賞花。人們賞花時往往合家一起到櫻花盛開的公園、山野、湖邊、河畔等去春遊、賞花。

兒童節

陽歷五月五日與端午節重合,也叫「菖蒲節」,這一天也稱作「男孩節」,站後改為「兒童節」。由於女孩子們有三月三日的「桃花節」,因此五月五日人仍是以男孩子的活動為主。有男孩子的家庭在屋裡供武士偶人或鍾馗,在院子里的旗桿上升起鯉魚形旗和風幡。鍾馗傳自中國,傳說他可除家厄去病魔,鯉魚則象徵男孩子們象鯉魚那樣生動活潑,茁壯成長。在這一天里,學校還往往給孩子們舉行小型運動會或各種形式的集會。由於這一天也是端午節,因此也吃粽子和有糯米面做成的豆沙餡甜食。端午節在中國本來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但在日本已經純粹風俗化,沒有這種含義。

母親節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規定為母親節。按照習慣,母親尚健在者胸前佩帶紅色的石竹花,母親已逝世者胸前佩帶白色的石竹化,以表示對母親的感謝之情。

七夕節

「七夕節」是根據來源於中國的牛郎織女的傳說而成的。在中國本是陰歷七月初七的,但現在在日本已經完全改為陽歷的七月七日。在一些古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描寫,即在七夕之夜,仰望著夏夜的星空吟詩詠歌,而今天則在一種小竹子上繫上彩紙和用紙疊或剪成的各種手工藝品,根據各人的愛好祈願自己的詩歌、書法、縫紉或音樂等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由於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為了開始中元節大賤賣,在七夕前幾天商店林立的街道就以小竹子和彩紙裝飾門面,布置得十分豪華,熱鬧非凡。七月十五日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在日本稱之為「中元節」,是祭祠祖先的亡靈的日子。此時親戚間互送祭祠品。因而後來形成了在親戚,朋友之間互送禮物的習慣。這種禮物稱為「中元節禮物」。商店趁此機會以「中元大拍賣」來吸引顧客購買禮品。

盂蘭盆節

自陽歷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期三天。「盂蘭盆節」本來來自佛教的「亡靈祭奠」,是專門祭祠亡靈的日子。日本人非常重視這個活動,把它放在與正月同等的地位。在外地工作的人一般都要請假省親。在十三日,在家中的客廳上設一靈堂。請來僧侶,供養祖先之靈。迎接家族中先人的靈魂歸來。十六日是送靈之日。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在迎靈、送靈時在家門口焚燒麻桿的習慣。臨近河海的地方,在送靈時還要把供在靈堂的供品和燈籠放在水中任其漂流,這稱為「放河燈」。由於「盂蘭盆節」正是盛夏,因此多在寺院或廣場臨時搭起閣樓,人們一邊乘涼,一邊圍著閣樓伴隨著笛聲和鼓點子,悠然起舞,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盂蘭盆舞」。

中秋節

在陰歷八月十五日的傍晚,人們在便於賞月的地方安放好小桌子,等待一輪圓月從東方升起。小桌子上放一個花瓶,花瓶里插著秋季的「七草」,即綠葉胡枝子,甜根子草,葛麻,瞿麥,黃花龍牙,牽牛花,澤蘭,並供上秋天收獲的各種果實等如葡萄、蘋果、柿子、栗子、甘薯等和十五個米面團子。賞月最能使人產生風流雅興,因此很多家庭都把賞月做作為陶冶性情的好機會。

七、五、三節

過去依照慣例,無論男女,一到需歲三歲,就在該年的十一月十五日進行留發儀式在獎戶時代繪制的圖畫里,有留著圓形或輪形頭發的兒童,他們多半就是作完留發儀式的兒童。男孩子到了五歲要進行「著裙儀式」,女孩子到七歲要進行「帶解儀式」今天的「七、五、三儀式」就是在這些固有的習俗基礎上,內容稍加變化而成的。現在,一到這一天,孩子們就身穿新衣,由父母二人或母親一人領著,前往參拜氏族神,感謝自出生以來所受的恩惠,祈願日後的成長和健康。還有買一些紅色和白色的棒糖,據說吃了這種糖就會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臘月

這雖不是節日,但也值得介紹一下。臘月是十二月份的別稱,意即到了年終,人們東奔西跑,忙得不可開交。到了這個月份,商店裡顧客盈門,異常熱鬧。在習慣上,「臘月」與「中元」一樣,人們趁此機會向受過恩惠的人贈送致謝的禮物。在日本,盛行郵寄賀年卡,一般在臘月十五日之前就作為特別投遞郵件寄出賀年卡,可保證在元旦的早晨投遞到收信人的手中。

聖誕節

陽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其前夕稱為聖誕夜。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慶祝耶穌誕辰的節日,在歐美,從十二月二十四日晚至第二年的一月六日之間被稱為聖誕節期,是一年中最歡樂的節日。在日本對一般民眾來說聖誕節基本上已與宗教相分離,成為一般人的節日。在這天晚上,人們紛紛贈送聖誕節賀卡和聖誕節禮物。有些人還邀請親戚和自己熟悉的親友到家裡歡度聖誕前夕。

多少追加點分阿

㈧ 日本的節日風俗

1、男孩節

每年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節。人們會飄揚鯉魚旗歡迎男孩節,期待兒童健康成長。為了保佑家裡男孩的健康和幸福,日本家家戶戶都會用紙或布做彩色鯉魚狀的絲帶,然後把這些絲帶串在竹竿上,系在金風車上,掛在屋頂上。

這是因為日本人認為鯉魚是最具精神和活力的,希望家裡的男孩都像鯉魚一樣,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鯉魚日」。

2、成人節

日本的成人節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成人禮儀。日本古代成人禮儀受到中國「皇冠禮儀」的影響。所謂「皇冠禮儀」,是指成年男子所持的一種皇冠禮儀。從加冕之日起,皇冠就被社會公認為成年人。日本仿效中國舊的禮儀制度,於天武十一年(公元683年)開始實行皇冠制度。

根據中國古代陰陽學說,甲子、賓陰吉日被選為皇冠日,特別是第一個月。


3、海之日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假日之一。這個節日成立於1941年,自1996年以來一直是國慶節。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海上的恩惠,祈禱成為一個繁榮的海洋國家。2003年(平成15年)祝日法改正(Happy Monday制度)後,其日期改成7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4、天皇誕生日

天皇誕生日,是日本的法定節假日之一,是慶祝今上天皇(在位中的天皇)生日的日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稱為天長節,後改為天皇誕生日。現在,節日當天於皇居會有一般祝壽儀式。

5、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是指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的節日,也稱盂蘭盆會、中元節。需要注意,一定意義上,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該節日為鬼節、施孤,或亡人節、七月半等。

㈨ 日本節日風俗有哪些

一、見面的禮儀
日本是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相問候,比如"你好、再見、請多關照"。在日本人之間,傳統的打招呼方式是脫帽鞠躬,一般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初次見面,向對方鞠躬90度,鞠躬彎腰的程度如何,取決於你們的親密程度。鞠躬越低,越表示你尊重他。對於外國人不要求一定這樣做,可輕輕點點頭就可以了。見面時,一般都是由別人來介紹你,自己介紹自己是被認為不禮貌的,即使是在大型的聚會。

二、贈送禮物的禮儀

在日本贈送禮物是很平常的,只要到朋友家做客,或者出席朋友的宴請,總是隨手帶點禮物,禮物不需要昂貴,可帶一些小飾物、鑰匙扣、質量好的巧克力和小蛋糕等等,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這已經成為日本人的習慣。不過贈送的禮物要講究包裝,有時候比禮物還重要,一件禮品不管價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層外三層的用包裝紙包得嚴嚴實實。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禮品包裝之後再繫上一條好看的緞帶或紙繩。土特產品、手工藝品、有實用價值的禮品都是讓人喜歡的禮物。

互贈禮物在日本文化里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經常攜帶一些小禮品在身上,以備在收到禮物時可回贈給對方。另外當你外出回來,最好帶些當地的紀念品(約價值2-5美元左右)給朋友或同事。要注意的是,贈送禮物時,不要贈送"梳子",也不要隨便將梳子借給他人用,因為日文中的"梳子"的發音與"苦死"同音。不要贈送白色的花、百合花、茶花和荷花,因為這些花跟葬禮有關。最好也不要送盆栽植物,雖然有些盆景會接受。送禮時要送單數(除了9外),而且"4"也是忌諱的。在收到禮物時不要馬上當著客人的面打開,以免引起尷尬。

三、脫鞋的習俗

在日本,進入室內時,都要求脫鞋,換上拖鞋,以便保持室內干凈。到日本人家裡做客,客人更要主動脫鞋,自覺地換上主人准備好的拖鞋,進大門、上廁所、進廚房和去陽台都要分換專用的拖鞋,但進入到塌塌米房間時,就只能穿著襪子進去,所以記得穿干凈、沒有異味的襪子。

四、飲食禮儀

在日本,開始用餐之前要說"我要開始用餐了(itadakimasu)",在吃完後要說"謝謝您的款待(gochisosama) (deshita)"。在用餐時,經常使用到筷子,不過使用時要注意的是,在任何場合,都不要將筷子垂直插在米飯中,這樣做被視為不尊重,只有在葬禮時才這么做的。用餐完畢,要把筷子橫放在盤子上或放回到筷子盒。還不能用你的筷子夾菜給別人,或用筷子指向其他的東西或人、移動盤子或者碗、在空中停留太久,或者隨意擺弄它。如果筷子已經使用了,那麼就要用筷子的另一端從共用的盤子取食物到自己的盤子中。第一次與人見面時,要用雙手捧著酒喝,吃東西時,要把胳膊抬高過桌子。

敬語可以這樣學日本人喝什麼醬油
新增網路日語能力考課程10套
在日生活,省錢妙招
時尚英語-美式生活
在日留學生的生活情況一覽
在日使用ATM機和信用卡的技巧
國外80後和國內80後的生活PK
2009年,50招翻新你的生活
跟朋友或同事去吃飯,別人沒吃的時候,不要自己獨自先吃東西,這樣被視為失禮。另外每個人都要輪流給別人倒水,不要只給自己倒水,這是不禮貌的。如果喝好了,就把自己的杯子斟滿,表示你不需要水了。另外,外出吃飯的帳單大家應該平分的。在餐館和酒店吃飯不需要給小費。

五、淋浴的習俗

日本人洗澡不僅是為了洗凈身體,而且是將身體浸在浴池或大澡盆里,慢慢地暖和身體,放鬆心情的一種習慣。當住在日本人的家裡或到公共浴場沐浴時,要特別注意,擦洗身體和去除污垢都在浴池外面進行,不要把肥皂或沐浴露放在大澡盆或浴池裡。浴池裡的熱水可以加溫,當熱水減少時,可以再添水加溫。非常親近、互相信任的幾個朋友會進同一個浴池,最後一個人洗完澡後,要放掉浴池裡的水。

·抽煙要在規定的地方抽(走路抽煙,在一些地方可能會被罰款)。
·站在自動扶梯的左邊,排隊要站在隊伍的後面,即使你很著急到你目的地(緊急情況下才能插隊)
·過馬路時,左右看,並走人行橫道。
·避免在火車或巴士上使用手提電話。
·在日本,汽車是靠左行使的。要站在黃線外等候火車,遵守先下後上的規定。在火車上給年老的人讓座。
·不要在別人面前接吻、嚼口香糖。
·不要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走路時不要抽煙。

㈩ 日本本土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元旦(1月1日)

以前的日本和中國一樣,是以農歷正月為春節。明治維新後,日本將新年重新定為陽歷的1月1日。元旦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日,跟中國春節一樣,日本元旦會全國放假,各行各業關門歇業,長街深巷彩燈高掛,家家戶戶歡度節日。在這天,無論是公司店鋪還是家居的門上都掛起象徵辟邪「門松」,張貼吉祥的「賀正」彩圖,家裡或店鋪內供起圓塔形的「鏡餅」——象徵圓滿富庶。大家穿戴整齊(女性則多著艷麗飄逸的和服)到家附近的神社參拜,祈禱一年的幸福。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