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怎麼看日本人
㈠ 為什麼日本害怕蒙古人為什麼日本人尊敬蒙古人
日本人崇拜蒙古人的勇氣和作為。相傳日本人也以為自己有蒙古血統。你去看看日本人對漢人和蒙古人的態度,就可以知道。簡直是天壤之別。對漢族人常常不佳尊重,對蒙古人卻禮數有佳。待遇也比漢人高。日本相撲橫剛級的高手大部分是蒙古人。日本是個島國,古代再擴張也就是那麼大!!還常常被朝鮮,中國打敗。蒙古橫掃歐亞大陸的壯舉給了他們級大的震撼。「明治維新」後日本也想成為世界霸主,當然會對蒙古極為的崇拜。這是事實。相關的你可以看看日本的歷史書。
㈡ 蒙古西征的時候 日本是什麼情況
對中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的蒙古西征,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沿岸,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然而在當時蒙古人西征的時候,雖然沒有攻擊日本,但是日本當時也不怎麼好過,那麼當時日本到底放生了什麼事情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忽必烈打獵並沒有打到日本,但是在他之前有一支游牧民族打獵卻打到了日本。大家應該都知道成吉思汗這個名字,因為他的名字曾經出現在毛澤東寫的一首詩上,試想一下,毛澤東是多麼令我們後代敬佩的人,他敬佩的人自然也是英雄中的英雄,而且毛澤東很贊配他的能力,可想而知,成吉斯汗的能力是有多麼強。
成吉思汗所帶領的軍隊曾經打獵打到過歐洲,當時的歐洲人都很害怕他,但是後來成吉思汗想繼續往東走打到日本的時候,此時的他卻難以進行下去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日本還是一個很難攻破的地方。
忽必烈曾經多次征討日本,但是卻從來沒有成功過。而且怪異的是這幾次征討日本都是由於海上刮來奇特的風,將忽必烈的軍隊打敗的,連當時的日本人都感到十分驚奇,後來日本人就培養了一支精銳部隊,並把這是只精銳部隊的名字叫做神風隊。
但是游牧民族卻打獵打到了日本,這個民族就是女真族,而且這段歷史也被記錄到了日本人的書上,說女真族有一支打獵隊,對日本進行了攻打,日本也曾出過幾支軍隊用來反抗這一個民族,但是卻都被打敗了,當然這個民族也搶佔了日本人的很多領土,燒毀了日本人的很多廟宇,後來女真族就在日本紮下根來。但是日本多次派軍隊前來攻打他們,他們厭倦了此時的生活就返回去了。
女真族這一民族一直都是靠打獵生活,而且他們常常跟野獸生活在一起,打野獸的本領也是在跟野獸一起對決學會的,所以說,這個民族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勇敢彪悍,其實當時這個民族並沒有想著要打到哪裡去,而是他們看著哪裡好打,就一直前往哪個地方。
後來他們這個民族不知不覺就打到了日本。因為此時的他們並沒有什麼國家的概念,使得他們也不知道這是侵權了別國的概念。在後來的生活中,他們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民族開始建立朝代,但是後來卻被蒙古族給滅了。
所以說,其實當時的女真族活得還是很有意義的,畢竟他們比成吉斯汗和忽必烈的軍隊厲害多了,要知道,忽必烈是意外死亡的,而且也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所以說女真族打獵打到日本的事情比忽必烈的成就更大。
㈢ 蒙古人和日本人到底有什麼關系
乍看是沒有關系的,蒙古與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具有一定的血緣和文化上的聯系,日本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是日本有一個名詞叫做渡來人,指的就是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坐船來到日本列島的古人,他們的基因中肯定帶有中國或朝鮮的元素。
這些人不一定全都是農耕文化的承繼者,還可能包括一些游牧民族的後人,而且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民族雜居,蒙古人生活在東北很正常,天災人禍隨著大流一起去日本也是可以的。這些渡來人已經和原來日本的土著居民融合得差不多了,基於這一點,說日本人有蒙古人的基因講得通。
(3)蒙古族怎麼看日本人擴展閱讀:
在十三世紀初年,蒙古的部落是由鐵木真所統一。鐵木真又名成吉思汗,他的夢想是統治所有海內(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土地。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其子窩闊台完成中國北部的征服,繼續向歐洲推進。他在1240年攻毀基輔並向匈牙利進攻。窩闊台在1241年死於征途中,迫使大軍立即折回以解決繼承的問題。當蒙古的統治者把軍事焦點集中在中東和中國時,歐洲地區得以稍事喘息。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一個孫子,他在1279年完全佔領中國,並建立元朝。曾經在1274年和1281年兩度企圖入侵日本,卻被季風吹翻艦隊,導致重大的損失。
㈣ 日本人對蒙古人的看法
日本人對蒙古人很親,比美國還親,因為蒙古民族和大和民族的都以禮為重,容不下小心眼的人
㈤ 蒙古族差點讓日本滅亡,為何日本人還不恨蒙古人
世事白雲蒼狗。日本人很擅長遠交近攻,對近鄰中國、韓國、俄羅斯永遠警惕,對蒙古、泰國、越南卻樂於扮演慈善家角色;反過來,經濟落後的蒙古國,不喜歡俄國人,討厭中國人,對日本人卻親密無比。在國際事務上,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㈥ 日本人是蒙古人種嗎
是的!蒙古人種得名於:歐洲人對蒙古帝國無情的擴張和大屠殺的恐懼。所以當德國人類學家"克里斯托弗 邁納斯( Christoph Meiners)"在其「二元人種論」對黃種人的印象首先就想到了「蒙古人」。這就是第一次用到「蒙古人種」這個名詞。
㈦ 蒙古人為什麼對日本人有好感——by kebe2014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來自中國網站的消息稱根據日本駐蒙大使進行的民意調查,有七成以上蒙古人對日本有「很強烈的親切感」,顯示他們和日本文化的聯系更勝中俄。我直接接觸過的日本人不過兩個,接觸的時間也不長,了解程度也不深。但是就個人而言,我確實對日本人抱有好感。那麼這種好感從何而來呢?由於對於日本了解有限,本文僅以一個蒙古人的角度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從個體角度而言,日本人特別講究禮貌,友好而耐心,願意合作,與日本人合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有誰會對一個知性、守禮的人心生反感呢?日本人的自立與自強讓人尊敬.,他們的發達和進步也值得佩服。
從文化傳承上看,蒙古文化和日本文化間存在著多重的聯系,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蒙古民族和日本民族都比較熱愛傳統,對於傳統的維護與熱愛有時候甚至帶點執拗的偏愛的感覺。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吧,蒙古人和日本人都喜歡穿民族服裝。節日的時候把民族服裝作為節日盛裝穿戴出來。平時也對民族服裝這一民族的符號和象徵真正的喜歡和愛護。真心的喜歡是什麼都掩蓋和阻擋不住的。雖然大多數國家的民族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服裝,但是象蒙古和日本這樣經常穿戴和喜歡入骨的還是比較少見的。
蒙古人和日本人都具有崇拜英雄的情懷。蒙古人喜歡英雄、崇拜英雄。蒙古人的英雄很多不是完美的,甚至有的時候充滿了戲劇性的悲情。他們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人格缺陷,有的暴躁易怒,有的理性陰霾,有的激情悲壯,但是都有熱烈地蒙古情懷。從聖祖成吉思汗、葛爾丹、哈豐阿,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英雄們塑造了整個蒙古民族的脊樑。蒙古人崇拜英雄是歷史的必然。
以搏克和相撲為例, 這兩項運動都是民族傳統運動,有著濃厚的民俗色彩。盡管看起來都是貌似粗糙的較力運動,但是都有著深刻的民族精神內涵。在質朴中講究殊死拼搏的精神。相撲和搏克一樣有著諸多繁雜的規矩,體現一個相撲力士的修養。忍耐力、戰鬥力和修養代表著相撲大力士和搏克選手高度的精神境界。一名成功的相撲大力士和贏得勝利的搏克手,都會享受到英雄一樣的榮譽。在日本大受歡迎的蒙古相撲選手,從以前的朝青龍到現在的白鵬掀起得不只是對搏克和相撲這兩項運動的比較與探索,更是兩個民族共同的崇拜英雄情懷的一種表現。
蒙古人和日本人彼此之間存在相互認同。元朝忽必烈三次遠征日本,都由於各種原因失敗。這種挫敗總被認為是蒙古人認同日本人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個人以為,那個時候的蒙古人對日本人還沒有多少深厚的認識。被日本人挫敗的蒙古人些許會覺得這個島國有點了不起,不管是不是神風的幫助,還是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不投降不妥協的精神在哪裡都會贏得敬重。日本人為當時戰敗死在日本的蒙古人立了一個蒙古之碑,這件事情體現了一種真正的人文精神。無論什麼民族,無論站在什麼立場,人作為一個生命的存在,都值得尊重。氣度和胸懷不是說幾句好聽的話,寫幾篇漂亮的文章就可以練得出來的。
作為一個曾經以殺伐征戰過歐亞大陸的民族,蒙古民族在贏得其他民族敬意的同時伴隨著更多的是惡意的漫罵和歇斯底里的斥責。這些東西充斥在各種文學作品,戲劇、電影及歷史書當中,甚至為了罵得更愜意而誇大其詞,擅改歷史那是不足為奇。但是在日本的各類著作中鮮見對蒙古人的漫罵,更多的是對蒙古民族的研究和思考。這種真正的探求精神,渴望理解不同文化的精神是兩個民族互相認同的一種基礎。
現在去日本留學的南蒙古人越來越多,這與中國這個國家奇怪的教育體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八十年代的蒙古學校里,蒙古孩子們學得不是英語,學的外語是日語及漢語。所以南蒙古人當中學習日語的特別多,形成了南蒙古人尤其是蒙授的學習日語的風氣。另外日語的字型與漢語相近的多,這樣單詞問題相對好解決
㈧ 為什麼蒙古國的人看待中國人 就像中國人看待日本人那讓樣的太態度
因為外蒙古是從中國分出去的,曾長期受沙俄的統治影響,敵視中國才能保持獨立;因為成吉思汗和元朝的影響,從民族性格而言,外蒙古族是看不起漢族等其他民族的
㈨ 日本人為何那麼喜愛蒙古呢
十三世紀,元世祖忽必烈為了懲罰不聽使喚的日本,兩次組織大軍攻打日本,蒙古人和日本人這時候就有了親密接觸,接觸的結果是都鎩羽而歸,此後不了了之,也正是因為兩次蒙古人的失敗,此後日本人又對東亞大陸恢復信心。
在戰後,日本對蒙古投下了非常多的橄欖枝,在各方面都對蒙古援助,而蒙古也為了尋找第三出路投桃報李,雙方關系都不錯,文化交流也很頻繁。
抑或是,記吃不記打的日本還念念不忘曾經的野心?畢竟這種骨子裡面的文化是不容易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