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政府建築山花有哪些圖案

日本政府建築山花有哪些圖案

發布時間: 2022-12-09 18:48:35

『壹』 上海石庫門在哪

石庫門是上海的老式建築,很多都是外國人所造;基本分布在內環線浦西區域內。
現在的石庫門,也泛指里弄房;有衛生設施的是新里;沒有衛生的,是舊里。
城隍廟外圍的民居,有很大部分也屬於石庫門;
黃河路、永嘉路、陝西路、高安路、乍浦路、復興路、武進路等等地方都有。

新天地的石庫門是經過改造僅剩一個外殼的石庫門。

『貳』 日本有哪些地方非常具有當地風俗

(一)風俗習慣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民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用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會,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間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電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即使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尊貴的位置是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這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 日本人設宴敬酒時,往往要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這是傳統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裝潢,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禮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叄』 日本建築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有哪些

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建築藝術是每個人生命史中不可分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人們在一幢建築物里睡醒後,到另一座或者更多建築中度過忙碌的一天,晚上又回到建築物中安寢。
同時,建築也是人類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築,建築反過來也塑造了人。建築物凝固著人的需要、情感、審美和追求,把這些傳達給一代又一代的人,滲透到他們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築成了人類歷史的見證,文化的標志之一。
對古建築的考察、回顧,不僅是在見證祖先呈現給現代人的客觀存在,而且還賦予了現代人類審美創造的動機。以古建築為媒介,人們彷彿可以跟遠古的祖先進行交談。這種可能性使得古建築的風格、精神和技術可以融入到現在以至將來的建築活動中乃至精神生活中去。可以說,這也是一種尋求自我的連續性發展過程。
古建築是一門四維藝術,與二維的繪畫、三維的雕塑不同,它不僅佔有空間,而且要經歷時間因素才能展示出來。
日本古建築早在公元1世紀便形成了它基本的特點,如使用木構架、通透輕盈。這些特點是在中國南方流派的影響下形成的,同時也是因為日本盛產木材。日本的木構架採用了中國式的樑柱結構,甚至還有斗拱。總的說來,日本古代建築和中國古代建築體系有很深的淵源,它們具備了中國建築的大部分特點。
雖然如此,日本古建築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尤其體現在它們的美學特徵上。它們的美學特徵集中體現在平易親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設計得細致而樸素,精巧而素雅;同時,日本古代建築也擅長於呈現材料、構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麗質,如草、木、竹、石、麻布、紙張等材料,都被利用得恰到好處。日本古建築的特色還體現在它的誇張表現上,如伸展得很遠的飄檐、碩大的斗拱、過於華麗的裝飾、園林中的枯山水等。
古建築藝術的實際魅力因人而異,如對某個人來說,他可能注重實用,而對另一個人來說,他可能更注重美觀。因此,本文除了從藝術史學出發,介紹日本的古代建築歷史,還以一個設計者的方式去理解問題的隱喻含義,即它為什麼要做成這個樣子?如果能夠揭示出其中一些原因,諸如歷史的、政治的、宗教和社會願望的影響等,人們可能會更明了日本的古建築。日本的古代建築歷史:
日本的古代建築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6世紀中葉到12世紀,即飛鳥、奈良、平安時代的建築;
中期,12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即鐮倉、室町時代的建築;
近期,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即桃山、江戶時代的建築。
6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經朝鮮百濟傳入日本,同時帶入了中國南北朝與隋唐的建築技術與風格。從此,佛寺成為日本的主要建築活動,其影響遍及宮殿與神社。在飛鳥時代(671年-8世紀初),佛寺的布局與形式呈多樣化。至奈良時代(710-784)逐漸形成統一的風格,即既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明顯特徵,又在向日本化過渡。到平安時代(791-1191),這個過渡基本完成,在佛寺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樣建築」,在貴族府邸中形成了「寢殿造」。
12世紀後,地方勢力興起。在鐮倉幕府(1192-1333)和室町幕府(1338-1573)時代中,宮殿、神社、佛寺、府邸等建築形態逐漸推向全國。在奈良的仿中國宋式做法被稱之為「唐樣建築」(又稱「禪宗式」建築)的風格,與「和樣建築」一同傳播到各地。此時日本建築一面繼續受到中國影響,同時又有自己的創造。如奈良時期的粗大構件縮小了,柱子越來越細,枋子成為不可缺少的構件,佛堂內廣泛使用天花板,門板演變為隔窗等等。在住宅府邸中又出現了「主殿造」,即簡化了的「寢殿造」;還出現了適宜於武士與僧人生活需要的「書院造」,即在居室旁另設披屋作為書房。
從12世紀到19世紀,幕府首領都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他們掌握著最主要的權力。幕府的權力和火葯的使用,對建築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日本出現了令人驚異的守備城樓,取代了作防禦用的中國式城牆系統。城樓常常建在花崗岩台基上,並有城壕圍繞以防火攻,因為火攻是木質結構的主要威脅。
佛寺自16世紀後已不再是主要的建築活動,府邸、城樓成為重要類型。1630年,德川幕府時代的家康,曾驅逐所有的外國人,封閉邊境,對貿易者實行重罰,導致了16世紀初隨荷蘭、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探險者傳入日本的基督教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這段時間日本也進入「流動」世界時期,進入中產階級富裕起來和藝術上的黃金時代,日本已准備重新與外界聯系。過去在戰爭中興建的城堡到江戶時代(1603-1867)已演變為地方的政治與經濟中心。城郭上築有象徵城市統治者威嚴與用於防衛的城樓。城市住宅府邸大量興建,其規模與風格按業主的身份等級而異。此外,由中國傳入的飲茶、品茶成為貴族、武士等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茶室往往採用民居的泥牆草頂、落地窗,並在周圍布置步石、樹木、桌凳、燈籠等,稱為「草庵風茶室」。另外,在住宅中又出現了混合有「書院造」與「草庵風茶室」格調的「數寄屋」(Sukiya)。「數寄屋」的傳統至今仍強烈地反映在日本的住宅建築中。
19世紀以後,明治天皇的維新(1868-1912)使日本建築轉而接受西方影響。日本古建築的特色:
日本古建築的類型有神社、佛寺、府邸住宅、城池和天守閣等。本節不試圖對日本的古建築做一個全面、詳細的梳理和回顧,只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古建築。當然,這可能是有失偏頗的。「釣魚台」、蓬式屋頂
中國最早採用的建築形式,是建造在木樁支撐的平台上的長方形建築。日本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外部游廊,通常叫做「釣魚台」,因為只要有可能,日本的住宅一般都建造在湖邊或池塘邊上,而且魚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之一,這樣在食用魚時既方便又新鮮。
日本建築中最古老的蓬式屋頂至少持續沿用了2000年,其顯著特點是屋脊橫木兩端的V形木柱。但最為普遍的屋頂形狀,是山牆與半脊的結合形式(類似中國的卷棚),山牆的底部稍向後彎曲繼而消失在抱合的屋脊後面。這樣在建築的正面獲得了一個奇特的輪廓線,象是一個農夫頭上的寬大斗笠。日本塔
日本塔的塔頂有5條直線,比中國的塔頂處理更為精練。日本的塔頂樣式嚴整、苗條,整個建築物由於寬大的翼展顯得翱翔欲動。有時這種挑檐達2米以上;有時多重塔頂出檐尺寸參差不一,密積在一個方形塔的塔頂之下,像是串在紡錘上的一些圓盤,紡錘頂上有又高又細的尖頂飾,叫「和碩」(Hosho)———神聖無上的、象徵王權的寶石,這種紡錘形的塔頂由顯現到消失,像是一隻在天空中鳴叫的鳥。這類塔頂的輪廓往往有類似書法或者松樹這類日本景色的象徵特點。
令人注目的奈良法隆寺的五重塔,雖在奈良時代,但還是繼承了飛鳥時代的布局和形式。它的塔頂尺寸依次向上精巧地遞減,其比例為10:9:8:7:6。該塔藝術造型秀麗,建築結構古樸,結合完好。銅件的加固與裝飾,通排的欞窗,渾重的灰色瓦頂及蓮紋大瓦當無一不顯示出精巧。
奈良葯師寺的東塔建於公元730年,為飛鳥時代原建築物,是日本國寶。東塔高三層,為樓閣式木塔,下層為較矮的塔身,辟板門,大檐下復加小檐,皆用斗拱。二、三層雙檐之下均加置平座欄桿。只有底層的入口才能進入塔內,塔上各層的入口及迴廊都是假的。神社
神社是日本固有的神道教的崇祀建築,史於原始時期。神道教崇拜自然神,崇拜祖先,分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系,以神社神道為主流,存在至今。神社神道尊天照大神即太陽女神為主神,奉行政教合一,神化天皇世系,以8世紀成書的《占事記》和《日本世紀》為經典。
神社縱深布局,富有層次,入口處有一座牌坊,一根大木橫架在一對柱子上,兩端左右伸出,有些在稍低一點的位置再橫架一根木枋子,這種牌坊叫做「鳥居」(Torii)。進了牌坊,沿正道向前走,到達「凈盆」,參觀者在「凈盆」處洗手漱口後再走向本殿。本殿里供奉著神的象徵物,如神鏡、木偶像、「從雲劍」等。
日本最神聖的神社是伊勢神宮,位於三重市。它分為內外兩宮。內宮稱為「皇大神宮」(圖11),祭祀天照大神,建於公元紀元前不久。外宮大約晚於內宮500年。稱為「豐受大神宮」,豐收大神專司保護天照大神的食物。內外宮形式大體相同,公元7世紀的天武天皇確立制度,每隔20年依原式重建一次,所以現在的建築並非早期原物。內外宮相距不遠,都是以「本宮」為中心的小建築群,地段為長方形,外面圍一圈柵欄。神宮的細節處理非常精緻。堅魚木呈梭形、柱身頂端卷殺,鞭掛截面原是方的,但在前端漸變成圓的。它們使簡潔方正的神宮柔和豐潤起來,更有人氣和人性。在堅魚木兩端、千木、門扉甚至地板上,恰當地裝飾了鏤花的金葉子,給溫雅的素色白木和茅草點染上高貴的光澤。黃金和素木、茅草相輝映,既朴實又華麗,足見審美力的敏銳。木結構的精湛技藝
日本在木結構工程方面的技藝甚至超過了中國。這是由於他們實踐的機會很多,往往在地震和台風之後就需要重新建設,同時由於在公元710年將奈良定位永久性首府之前的許多世紀中,天皇宮廷是巡迴遊動的,所以手工匠人將建築物的連接部分做得十分精確,既能很好地組合在一起,又便於拆卸和再次安裝。
奈良法隆寺,原建於7世紀初,是保留得最完整的日本古木構建築群,以堂、塔為主。法隆寺以金堂和塔為中心,繞以迴廊,以區分佛和俗的世界。其形式以至細部紋樣均反映了來自中國南北朝建築的影響。建築用料粗壯,金堂的圓柱卷殺明顯、柱上置有皿板大斗,用整木刻成雲頭狀的雲形斗拱支承著檐口,並採用了勾欄和大字拱等。整個建築群既雄壯又美麗。
京都的清水寺,建於奈良時代後期。正殿依山而建,前面是由139根粗大圓柱支撐的懸空「舞台」,氣勢宏偉。木柱等構件不施彩繪,顯示出木質本色的自然美。清水寺的建築特點十分突出,如柱頭為小覆盆式,斗拱為偷心造等。
京都金閣寺(又名鹿苑寺)是日本著名寺院之一,臨湖而建,景色秀麗。寺的主題建築是高作三層的金閣,平面方形,上下閣檐為灰瓦覆蓋,最上以方形脊座收結,座上立一展翅的鳳凰。此閣的上兩層柱子、牆壁和斗拱均飾以金箔,光耀奪目。非對稱性的空間布局
曾以對稱為特點而先入為主的中國建築形式在日本逐漸消匿。在日本的古建築布局上,已經不再局限於南北軸向布置。當公元670年大火之後重建法隆寺時,建築師們把一個原供停屍的廟堂合並到金堂的境域之內,並在其旁建了一座塔。到公元773年,在寺院境域內的高地上又增建了一座法華堂。與金堂一樣,它是一個單體建築,擁有早期那種典型的空間分布不勻的柱子,而且它具有古老屋頂模式那種平緩的屋頂、銀灰色的瓦和曲線優美的檐口,因而顯得更優雅、更漂亮。
在佛寺的建造上保持座東朝西的傳統,是有其實用目的的。為了避免下午令人難耐的西曬,所以將建築物的長邊定為東西軸向,起居室朝南或者東南。此外,依據季節調整起居室已成為常規,到了炎熱的夏季,人們便搬入房屋陰涼的一面。這種變化最後擺脫了中國模式,超越了軸對稱的范圍,日本的建築在嘗試中找出了屬於自己的不對稱的軸向特點。模數的運用和靈活的住宅體系
日本的佛教建築基本上是中國式的,但日本的世俗建築卻逐漸產生了自己的型制。世俗建築,主要是住宅,服務於日常生活。它們既要在可能條件下滿足生活的需要,又不能不考慮節儉。因此,和宗教建築相比,它們不大墨守成規,而能適時變化。
與此同時,對肌理的興趣是由禪宗信徒們掀起的,他們極力主張簡朴的思想,已影響到現代西方建築藝術的線條、色彩和裝飾的風格。這也是一種從屬於日本建築藝術的古代儀式,即模數的運用。房屋本身、室內面積和屏風沿房屋的立面形成開間,開間是以6英尺寬、3英尺長為模數的。6:3英尺是地板上榻榻米的尺寸。最初,是將榻榻米一個挨一個地隨便置放在一起的,只到首都在1615年遷到江戶以後才形成模數的標准化(江戶即現在的東京)。在那個時代,早期用來將單體建築連接起來的迴廊(走廊)已被紙屏風形成的走廊所代替。12世紀之後,在地板上安裝了屏風門的滑軌,以便將屏風推到一側,創造出一部分新的空間,在夏季還可以使房子某一面全部向庭院敞開。在早期,日本並沒有傳統的傢具,他們坐在腳後跟上,用淺淺的缽子吃飯,在榻榻米上睡覺。這造成了兩種後果。一是由於天花板很低,在室內可以觀賞高出地面2英尺左右的庭院美景;第二種更為重要的後果,是這種住宅使室內的空間有了極大的靈活性。住宅通常有兩塊較高的地方:一塊是房間地板上鋪榻榻米的一塊地方,供起居和睡眠,進屋前須脫掉鞋;另一塊地面是用木板做的,作為迴廊、走廊和盥洗室;較低處地板上不加鋪設的地方是餐廳、浴室和廚房。這是一種十分靈活的住宅體系,在建築構件大量生產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其個性。源於茶道的日本古建築精神
日本的茶道是由禪僧倡導起來的。禪僧飲茶最直接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他們在打禪時能保持頭腦清醒,而茶室就是為茶道而建造的。由於禪僧們在茶道里注入了寂滅無為的生活哲理和不分貴胄黎庶一律平等的思想,茶室就以淡雅與之相呼應,追求自然天成。廣泛流行起來的是草庵風的茶室,成為日本最有特色的古建築類型之一。
草庵風茶室一般都很小,若以榻榻米為度量單位,茶室大多是四席半,最小的只有兩席。它們小而求變,內外都避免對稱,也有床和棚。常用木柱、草頂、泥壁和紙格扇。為了渲染天然,常用不加斧鑿的毛石做踏步或架茶爐,用圓竹做窗欞或擱板,用粗糙的葦席做障屏。茶室的牆壁和門板是白色的或者是半透明的,為的是讓地面的反射光透進來,在如此深的屋檐下,地面的反光是採光的主要來源。地板上鋪著席子,傢具只是狹窄的架子和陳列主要藝術品的凹龕。藝術品可能是一幅油畫、一隻碗或一瓶插花,或者只是一套茶具。
在草庵風茶室的影響之下,出現了一種田舍風的住宅,稱為數寄屋(Sukiya)。作為住宅,它比茶室多講究一些實用,比較整齊,因此更顯得自然平易。在室町時代已經傳到日本的中國水墨畫,這時候成了障壁畫的主流,木材也通常漆成黝黑色,這是數寄屋的特點之一。數寄屋的風格同樣也影響了當時大型的書院造府邸。數寄屋是後來和風住宅的前身。和風住宅吸納了西洋式住宅的許多特點,就是日本的現代民用住宅了。
由茶室提煉出來的這種日本建築精神也體現在庭園上。禪宗佛教認為,人需要與自然和花園融為一體,他們認為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如同中國的庭園,是在極小的范圍內再現世界,即小中見大,而日本在這方面的藝術是更具特色的自然設計。觀賞日本的庭院不能走進去,應從走廊或游廊來觀賞,如其插花藝術。日本的庭園一般需要大畫家來設計。天守閣
隨著16世紀西洋文化的輸入,日本建築發生了新的變化,除了和風住宅外,重要的還有城樓,叫「天守閣」。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是天守閣建設的高潮時期。這些天守閣已經不像封建內戰時期那樣兼作番主的府邸,而是純粹的軍事堡壘了。
天守閣里通常有武器庫、水井、廚房和糧倉。還有投石洞、射箭孔和鐵炮孔等作戰設施。天守閣仍然是木結構的,木材粗壯。隨著火器在戰爭中的使用,有些天守閣加上了磚石的外圍護牆,下部用大塊蠻石砌築,上部抹白灰。
位於兵庫的姬路城天守閣是最著名的天守閣之一。細膩明亮的白灰和粗獷的蠻石對比強烈,產生了極強的力的沖突的視覺效果。為了擴大防衛者的視野,便於射擊,姬路城的天守閣在牆上設了幾個凸碉,像歇山式的山花,被稱之為「唐破風」。 日本古建築對世界建築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以模數為基礎的建築構件標准化;
採用地毯或墊子來鋪設室內、運用凹室或床輪來取代傢具、以及使用屏風使室內成為可以靈活分隔的空間等,這些方法,建立了靈活的住宅體系;
運用不加處理的天然材料形成紋理對比,而且運用天然材料本身的色彩配製(白色、黑色、本木色)常常能突出結構;
房屋和庭園建築藝術間的內部交流,這種內外空間的交流強烈地影響了歐洲20世紀的建築藝術。

『肆』 廣州騎樓作文

廣州騎樓作文 (一):正在消逝的騎樓

作者:徐可馨 廣州執信中學七年級

歷史的長河裡,有那麼一條紐帶,它是中華名族五千年以來智慧的結晶;是數以萬計的中國人之間產生的最博大的藝術;是我國進步不竭的精神動力源泉,這便是——中華傳統文化。

然而,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口的增長,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董」房屋,漸漸大面積面臨著拆遷危險。

騎樓,這是一種商務建築。還記得我第一次遇見它,是我小時候生病去兒童醫院,經過一條街時,我坐在車中,從它的身邊掠過,它獨具的風華,歲月的滄桑,深深的吸引了我。長大之後我才知道,騎樓是西方建築元素、南陽建築風格和中國建築特色三種完美融合的中國傳統建築。它使城市風貌獨具魅力!

當你在騎樓間漫步時,你會為它的精美而贊嘆;當你在各種資料搜索她時,你會為它們的滄桑而感嘆;當你看見新聞中的它們因得不到好的安置而被拆遷時,你會為它們的命運而哀嘆。

因為如此,今天的我,路過那條街,看到的卻是一棟棟高樓大廈和灰塵彌漫的工地。我不僅想讓時光回返,回到從前,讓我化身為拯救文化的正義少女,保護這些古老的騎樓;想要走一走騎樓底下的道路,摸一摸支撐它不知多少年的石柱。可是,事實不會因為你的思念而改變,如今像要見它一面都十分困難了。

所以,面對獨具嶺南特色的騎樓,我們更應該讓它們得以保留傳承下去。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對傳統文化不了解、不感興趣,但卻很熱衷於街舞、動漫、服飾等流行文化。但我覺得,傳統文化和流行文化其實並不沖突,我們可以在騎樓中開展一些傳統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展覽,在可以欣賞騎樓風景時,又可以觀賞廣州文化和現代事務,這不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嗎?

如今,像廣州騎樓這樣正在慢慢消逝的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如西關大屋、中國傳統婚禮、中國旗袍、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都在漫長的歲月中消失。

所以現在的青年們,家長們,甚至國家,都請不要遺失和拋棄這些在歷史上留下足跡的藝術精華,請讓它們世世代代流傳吧!

【教師點評】文章選取了一個很有現實針對性的題目「正在消逝的騎樓」作為寫作切入點,很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騎樓是嶺南建築的代表性建築,體現了濃郁的地域性文化風貌,但是現在騎樓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逐,逐漸在人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少,作者具體分析了自己對於騎樓的`認識和感情,寫出了騎樓這種具有文化氣息的建築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正在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逝,表達了自己對騎樓消逝的一種深層思考和憂慮。文章選取的寫作對象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徵,聯系個人感受進行分析,對於騎樓消逝的原因分析有個人思考,闡釋正在消逝的騎樓不僅僅是一種建築,更是一種文化的流逝,危機意識很強,引人深思。縱觀全文,選材生活化,分析思考深刻,是一篇優秀的參賽佳作。(指導教師:余衛兵)

廣州騎樓作文 (二)

六年(9)班 蔡志軒

廣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她的許多建築在全國頗有名氣,其中就包含了騎樓。

騎樓是一種樓房與樓房之間,跨人行道而建的近代典型的商業建築。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築形式。這種建築適應南方天氣潮濕多雨,商業樓宇密集等情況。

騎樓是東南沿海城鎮的一種極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 )一般分樓頂、樓身和騎樓底三部分,在每座騎樓的樓頂,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兒牆,騎樓建築的山花是樓頂的重點裝飾部分。山花兩邊的矮牆,便是女兒牆,出現在天台邊緣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圖案十分簡單,強調實用性。

騎樓底則是一些高達數米的方形柱支撐,一系列連續的騎樓底空間,組成人行道,在交通噪音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這些粗大的方柱對隔開馬路高頻噪音起一定作用,加上柱列的視線遮擋,使走在騎樓底的行人忘記了馬路上來回賓士的車輛,讓行人誑街時,感到十分安全,十分舒適。

按建築風格,廣州的騎樓又可以分為西關騎樓和東山騎樓兩種風格。

西關騎樓是早期騎樓的代表。它外觀主要採用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山花和樓身的設計大多數是直接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徵,如羅馬柱、捲曲花紋等,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如牆身多數是中式清水磚材料,頂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國特色的拱形頂。

東山騎樓形成年代比西關騎樓略晚,更趨於現代化,也更加簡潔,例如:羅馬柱變為簡單的方柱、圓柱、細石米牆代替了清水磚牆,幾何圖案增多等等。

廣州騎樓建築藝術最高,各種中西結合的裝飾風格百花齊放,每間騎樓建築的石雕、磚雕、彩畫……都不相同,使廣州豐富多彩。

但是,這種擁有傳統文化的廣州建築,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舊城區的建設改造,遭到了拆遷的厄運。六二三路、中山路和人民路的許多騎樓建築都被拆除破壞。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保護騎樓的呼聲開始響起,政府採取保護措施才使到騎樓得以保存。廣州騎樓,作為中外文化的融合體,作為嶺南建築的奇葩,展現著時代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已成為廣州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

『伍』 日本北海道火山坡上高山花燦爛盛開,花骨朵是憑借什麼綻放的

日本北海道火山坡上高山花燦爛盛開,花朵會綻放得如此美麗,在我個人看來,同兩個因素有關。其一當地氣候適宜花朵生長,才會讓花朵以最佳姿態綻放;其二火山噴發,讓高山花生長得到了充足營養物質。

提到火山這個名詞,我們能夠想到的是“危險”一詞。聯想到火山噴發時候可怕場景,會自然而然遠離火山口。可在火山噴發之地,岩漿所過之處,也帶來了肥沃土地,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得當地植被生長茂盛,即便冒著被毀滅危險,也要選擇在這里迎風綻放。

高山花成片盛開的美景,被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來,又通過互聯網,讓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夠領略這份美景。

『陸』 日本有哪些傳統紋樣圖案它們的寓意分別是什麼

1、麻葉紋,麻葉易生長,生命力極強,同樣的寓意也被賦予到了麻葉紋上面。因此麻葉紋代表了生命力和健康,多會被用在小孩子的衣服上,飽含了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的心意。

『柒』 中國的寺廟和日本的寺廟有什麼不同

從布局上看 中國寺廟遵守嚴格的中軸對稱設計 而日本則左右不對稱 或者兩個大殿並列(如東本願寺) 或者右塔左殿(如法隆寺)這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傳播過去的建築特點

從建築細部上看 日本建築的大殿前檐喜歡加一個山花向前的抱廈作為入口裝飾(如東大寺金堂) 這是宋金時代流傳過去的 而在中國早就不流行了

日本寺廟建築是仿照中國唐代前後時期的 比如大殿建在一個平座之上 這是干欄建築的特點 屋裡用帷幕作為隔斷 牆壁暴露木框架結構 斗拱粗大 間隔較長 屋檐探出深遠 屋頂有用樹皮或草製成的(如伊勢神宮)山花才用懸魚惹草裝飾 日本的塔是沒有內部空間的 中心就是一根木柱子 頂部有長長的寶剎相輪 這是中國南方佛塔的特點 窗戶採用整塊木板 開口很小 若有窗欞 多為最簡單的直欞

中國北方寺廟建築跟官式建築一樣 在元代以後 用磚砌牆 代替木板牆或夯土牆 有效的抵禦了北方冬天的寒冷 也不用依靠屋檐躲避雨水對牆體的沖刷破壞 屋檐探出縮短 使得冬天有更多陽光射入室內

參考圖集:

日本寺廟
http://photo.163.com/photos/aappaapp1/112404988/

『捌』 北京哪個名勝古跡是有歷史傳說的。

1、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北京是中國首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北京的名勝古跡旅遊吸引世界各國遊客的廣泛關注

【日本公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21號。建於1886年,由日本建築師片山東熊設計。建築為單層磚牆木屋架結構,分為本館和宿舍兩部分。本館為四合布局,前面7間,面積582平方米,大門兩邊為連續拱券外廊,大門上作三角山花,並雕精美圖案,後面系用民房改建而成。本館後有宿舍一排,面積117平方米。

【日本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正義路2號。建成於1909年,由日本建築師真水英夫主持設計與建造。現存主樓與大門,主樓地上兩層,立面為歐洲古典式,大門兩層,立面3間,中間為磚券大門,兩邊裝飾粗大壁柱,並建有券廊和柱廊。

【義大利使館舊址主樓】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台基廠大街1號。建於1910年前後,現存門房和主樓,大門作三間拱形門廊,主樓地上兩層,內部裝修富麗。

【比利時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崇文門西大街9號。建於1910年前後,現存5棟建築,主樓3層,為英國都鐸式風格,立面用磚做出三個城堡和雉碟組成的山花。4棟配樓對稱分布,為鄉村別墅式。

【法國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15號。建於1910年前後,現存中央噴水池大門和4棟配樓。大門用磚作出壁柱和拱券,配樓對稱排列,為法國鄉村別墅式,木構兩層,有木外廊,也有磚作連續券廊。

【奧地利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台基廠頭條6號。建於1910年前後,建築為西洋古典式,立面大門作兩層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兩邊有圍

【美國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3號。建於1903年,現存主樓1棟,配樓4棟。主樓為雙層木結構建築,外牆用石作牆角和窗罩,大門用壁柱和山花作門罩,檐上作女兒牆。

【荷蘭使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前門東大街11號。建於1909年,現存大門和兩棟樓房。大門用磚作柱和拱券外廊,東樓兩層,木結構,西樓為木結構,外牆用石作牆角和窗罩。

【法國農業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50號。建於1922年,兩層西洋式建築。立面用花崗石裝飾,大門入口作柱廊,內部裝修豪華,保存完好。

【正金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正義路4號。建於1910年,為兩層西洋古典式建築,磚石立面,木結構,花崗岩的台基和壁柱,轉角中心設三層鐵皮穹頂樓,比例嚴謹,做工精細。

【花旗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36號。建於1914年,三層西洋古典式建築。大門為兩層愛奧尼式柱廊,立面全部用花崗岩砌築,外觀堅固厚重,保存完好。

【法國郵政局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19號。建於1910年,磚木結構建築。以壁柱突出大門,連續券作窗,頂部用三角山花和矮牆作女兒牆,並有中國式磚雕、清水磚牆。

【東方匯理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交民巷34號。建於1917年,三層西洋式建築。下層用花崗岩拱券窗作基礎,上層用愛奧尼式壁柱,並用花崗石套和女兒牆加強立面。

【大陸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建於1924年,為五層西洋古典風格建築。立面三段劃分,基座用大塊花崗石砌造,上層檐口挑出,入口大門作三層拱門,內嵌券柱,兩側作科林斯壁柱。鍾樓上為穹頂,造型優美。是中國建築師設計西洋古典式建築中技術高超的一座。

【中央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建於19世紀30年代,為兩層樓房,入口作半圓外廊,檐外作女兒牆。

【保商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建於19世紀30年代,為三層西洋式建築。立面用花崗石作希臘柱廊,檐口突出,堅固感強。

【鹽業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宣武區前門外西河沿7號。建於1931年,三層西洋式建築。立面兩層,愛奧尼柱式,紅磚牆面,做工精細,保存完好。

【交通銀行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宣武區前門外西河沿9號。建於1937年,中國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設計。地上4層,立面裝飾帶有中國傳統建築中牌坊的特徵,水刷石飾面花崗石貼面基座,頂部作半拱琉璃檐,門窗加琉璃門罩和雀替。

【京師大學堂建築遺存】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沙灘後街55號、59號。京師大學堂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是戊戌維新的產物。民國成立後改為北京大學。其校址原為清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閑府第,現建築保留有原府第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築,以及民國年間建成的數學系樓和稱為西齋的14排中式平房。1952年後改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等單位使用。

【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安德里北街21號。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於1910年開始興建,由日本建築師真水英夫設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工程中斷,僅建成經科、文科及部分宿舍。現存5棟兩層樓房,其中經科和文科大樓平面呈一字形,為仿歐洲古典式磚木結構建築,外設拱廊,牆面飾卷草磚雕和壁柱,現保存完好。

【北京大學紅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沙灘五四大街。佔地約1萬平方米。建於1916年,磚木結構,五層,平面呈工字形,因牆體大部分由紅磚砌成,故名紅樓。紅樓是原北京大學的一部分,初為學生宿舍,後改為校部、圖書館和文科教室,1920年後為北京大學一院。1952年北京大學遷至西北郊與燕京大學合並,紅樓成為國家文物局辦公用房。紅樓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深遠,是五四運動策源地,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後,即在此辦公。此時的北大匯集了大批名流學者,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以紅樓為陣地,開展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1919年5月4日爆發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就是從紅樓北邊的民主廣場集合出發的。1919年李大釗、鄧中夏等在紅樓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後成立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共北方局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辦公地點曾一度設在紅樓。毛澤東1918年8月至次年3月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也在紅樓上班。

【北京大學地質館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內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建於1931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音設計。平面、立面均為不對稱式,體形隨功能要求變化,總體造型明快簡潔,是我國最早引進西方現代建築的優秀作品之一,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園內。原為清康熙時熙春園舊址,道光二年(1822)熙春園被一分為二,分賜皇親。東部園區於咸豐時改名清華園,就是今天工字廳一帶。1908年8月,清政府建清華學堂(初名"游美學務處")。原有建築主要有工字廳和古月堂,為傳統四合院式建築。1909年9月開始興建校舍,建有校門(今二校門)、一院(即清華學堂)、二院、三院、北院、同方部等。1919~1925年建成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擴建部分)、氣象台、校門、機械館、電機館,以及明、善、靜、平、新"五齋"學生宿舍。這批早期建築反映了西方近代學校建築在中國的演變過程,集中了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比較優秀的建築作品。

【原燕京大學未名湖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園內未名湖周圍一帶。1952年前為燕京大學校園,建於清乾隆寵臣和的淑春園遺址上。淑春園幾經輾轉,民國初年歸陝西督軍陳樹藩所有,1919年為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購得。1921年開始建新校舍,1926年基本建成。湖區主要建築有校門(坐東朝西)、科學實驗樓、辦公樓(樓前有高大精美的華表)、外文樓、圖書館、體育館、臨湖軒(原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住宅)、南閣、北閣、學生宿舍、水塔(名博雅塔)及附屬園林小品等。整組建築採用中國傳統建築布局手法,結合原有山形水系,注重空間圍合及軸線對應關系,格局完整,區劃分明,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合宜,工藝精緻,是中國近代建築中傳統形式與現代功能相結合的一項重要創作,具有很高的環境藝術價值。沿湖還有斯諾墓、慈濟寺廟門、鍾亭等景觀以及很多石刻藝術珍品,如梅石碑、石舫、石屏風、乾隆植樹碑、石魚等。

【原協和醫學院】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單三條北側。原址為清太祖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府第。1916年,美國煤油大王洛克菲勒購得此地,拆除原建築,改建協和醫學院,以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結合西式裝修,建成精美的建築群。分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原協和醫學院校址,坐北朝南,有高大雄偉的主樓和翼樓。街南建有禮堂,是學校集會和宗教活動場所。主樓以北為學校的附屬醫院。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當時堪稱世界一流,培養了大批醫師,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原中法大學】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東皇城根北街甲20號。坐東朝西,大門5間,主樓為民國初年興建的中西結合式三層樓房,禮堂及其它中式建築亦保存完整。中法大學始建於1920年,前身為蔡元培發起組織的留法儉學會和法文預備學校及孔德學校。法文預備學校擴充為文理兩種,稱中法大學西山學院,孔德學校後改為社會科學院。1925年文科移至今址,1934年社會科學院又並入文學院。今院中尚存一碑,上刻"中法大學文理哲三院一九三一年畢業紀念"。

【原國立北平大學女子師范學院】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新文化街45號。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由4座樓組成,為近代建築中的優秀作品。原為清末斗公府舊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建京師女子師范學堂。1913年改稱北京女子師范學校,1924年改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1928年7月設立北平大學,學校改為北平大學女子師范學院。魯迅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兼任女師大國文系講師,1925年8月任女師大校務維持會委員。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劉和珍、楊德群即為該校學生。今院內仍有1931年所立的烈士紀念碑,並在西院辟有三一八紀念室。
【天主教聖母法文學校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37號。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1908年南堂天主教聖母會創辦,原為法文專科學校,由法國工部局管轄,重點培養法文人才,由聖母會修士任教。1921年後改為南堂小學,1943年改為南堂中學,均屬天主教聖母會。是一組前出軒式二層樓建築,中西結合,具有典型的近代建築風格,現為北京第三十二中學校舍。

【原輔仁大學】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定阜街1號。佔地約4.3公頃。原為清末濤貝勒府,1925年美國天主教會在此創辦輔仁大學,1930年建中西合璧式教學主樓,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有可容千人的禮堂,為近代建築中的優秀作品。主樓北側為清濤貝勒府花園部分,南、東、西面有游廊、敞廳、假山,西部有戲樓、亭子,格局基本完整。

【盛新中學與佑貞女中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教場胡同2號、4號。建於1928年,原為法國天主教仁愛遣使會所屬兩所中學。現存教室樓兩棟,禮堂一座,磚木結構,歐洲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立面三段劃分,紅瓦坡屋頂,紅磚清水牆嵌以石料裝飾。比例嚴謹,工藝精緻,是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內典型的教會學校建築。現由北京四十中學及北海中學使用。

【潞河中學原教學樓】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東通州區新城南門外潞河中學。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光緒四年(1878)牧師姜戴德等加以擴建,名潞河學校。1917年與匯文大學合並為燕京大學後,更名為私立潞河中學,是聞名華北地區的著名中等學校。潞河中學校園佔地寬闊,建築布局疏朗,現存重要建築有衛氏樓(今人民樓)、謝氏樓(今紅樓)、文氏樓(今解放樓)、潞友樓、學生宿舍、食堂等,屬近代美國折衷主義風格,一部分建築具有中國傳統手法,整體環境藝術價值較高。

【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舊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南豐台區長辛店鐵路中學校園內。是一座方形兩層法式小樓,原是京漢鐵路局為火車房總管郭長泰建的住宅。1918年建成後,為高等法文專修館長辛店分館工業科所屬,經華法教育會交涉,改為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教室。預備班由華法教育會蔡元培、李石曾等創辦,設鑄造、機械、鉗工三個班,有100多名學員,皆半工半讀,以學法文為主,1919年冬赴法,其中有何長工。

『玖』 歐式山花是由什麼圖案演變來的

西方人喜歡雕塑裝飾建築 特別是教堂 多以聖經故事為主 所以歐式山花沒有確切來源 只是西方人文化的一種就和我國的一些古建築上的木雕窗花 要是非要找到是什麼地方來的 那你就先研究一下西方文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