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文化遺產是哪裡

日本文化遺產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2-10 05:44:20

Ⅰ 日本文化遺產的日本著名文化遺產

中文名稱: 法隆寺
英文名稱: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1
199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奈良縣的法隆寺地區,有48座佛教建築,它們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築形式,是木質建築的傑作。其中的11座建築修建於公元8世紀之前或公元8世紀期間,它們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即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築與日本文化的融合。這些建築與佛教同期被傳入日本。
法隆寺地區擁有許多佛教廟宇,包括法隆寺,這里一直成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中心,同時世界最古老的木質建築就在這個地區。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建築設計受中國南北朝建築的影響,寺內有40多座建築物,保存著數百件7~8世紀的藝術精品。
西院重建於7世紀末和8世紀初。西院的金堂佛像殿、五重塔、中門和走廊是早期佛教建築風格的重要典範,而這一建築風格在中國和朝鮮的其它地區早已盪然無存。東院建於8世紀末,有夢殿等建築群,寺中有17座被指定為國寶的建築物西院寺中用木刻版壓成花紋的土牆大道,是法隆寺的特色。大道盡頭的中門門柱上還有外曲線形成的花紋,這又是仿希臘建築的藝術特色。建於670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塔。建於620年的金堂內供奉著中國北魏風格的釋加牟尼青銅佛像和葯師如來像,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
東院後面的中宮寺珍藏著一尊木刻彌勒佛像,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極之作。彌勒佛一腿繞在另一腿上,頭微微側向一邊,一手太至腮邊,顯出庄嚴、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西院和東院中的歷史建築建於公元8世紀到公元13世紀期間。環繞周圍的附屬廟宇則建於公元12世紀,並一直持續到公元19世紀。我們今天見到的建築則建於公元17世紀和19世紀之間。
雖然法隆寺建於公元7世紀,但現存僅有一座三層寶塔,修建於公元706年。
中文名稱: 古京都遺址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rea(Kyoto, Uji,and Otsu Cities
編號: 313-005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N(Ⅱ)(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國首都形式,建於公元794年,從建立起直到19世紀中葉一直是日本的帝國首都。作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歷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築、精緻的宗教建築和日本花園藝術的發展時期,同時還影響了世界園藝藝術的發展。
古京都遺址位於前首都平安京區域,建造於公元794年,從那時起到江戶時代(1600-1868)一直作為首都,同時在這里也造就、培養和保留了日本許多傑出的文化。與這一地區的其它歷史建築一起,17座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並被確認為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寶藏、作為日本典型的文化遺產而得到保護。許多已經被確認為國家歷史建築和特別保護的花園,被列入了文化保護法范疇。另外,優美的周圍環境也得到特殊的保護。
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宮城之外為皇城,皇城之外為都城。城內街道呈棋盤形,東西、南北縱橫有秩,布局整齊劃一,明確劃分皇宮、官府、居民區和商業區。
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內歷史古跡眾多,建築古樸典雅,庭園清新俊秀。全市有列為國寶的建築物38處,定為重要文物的建築物199處。由於持續不斷的大火,燒毀了首都的全部地區,今日依稀可見的京都地區的一些殘亘建築可以追溯到較遠的17世紀。然而,郊外的山麓小丘和周圍的小山有代表各個時代最早的建築和花園,例如,建造於公元952年的五層寶塔。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舊皇宮,又稱故宮。從奈良遷都到明治維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歷代天皇的住所,後又成了天皇的行宮。京都皇宮位於京都上京區。前後被焚7次,現在的皇宮為孝明天皇重建,面積11萬平方米,四周是圍牆,內有名門9個、大殿10處、堂所19處,宮院內松柏相間,梅櫻互映。
平安神宮,於1895年為桓武天皇遷都1100年而建,殿堂仿效平安朝皇宮正廳朝堂院建造。建築宏偉壯麗,為明治時代庭園建築的代表。其大殿為琉璃瓦所蓋,遠眺屋宇,金碧輝煌。神宮內的迴廊庭園,由東南西北四苑組成,中間有白虎池、棲鳳池、蒼龍池。宮內湖上的亭閣,都是仿照中國西安寺廟的結構。
二條城,初建於1603年。它的富麗堂皇與樸素的故宮恰成鮮明對比。城堡以巨石做城垣,周圍有東西長500米,南北長300米的護城河,河上有仿唐建築。初為德川家康到京都的下榻處,後因德川慶喜在此處決議奉還大政而聞名。1886年成為天皇的行宮,1939年歸屬京都府。主要建築有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等。殿內的牆壁和隔扇上有狩野派畫師所繪的名畫。
被稱為三步一寺廟、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這里是日本文化藝術的搖籃,佛教的中心。
金閣寺,原為西園寺恭經的別墅,後給足利義滿。足利義滿死後,根據遺言改為禪寺,取名鹿苑寺。金閣寺為三層,第二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3層高的金閣寺,每層都象徵著不同時代的風格:第1層是平安時代,第2層是鐮倉時代,第3層是禪宗佛殿的風格。塔頂尾部裝飾著一隻金銅合鑄的鳳凰,堪稱一絕。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麓,1482年由足利義政按金閣寺造型修建,與金閣寺齊名。銀閣寺原來也是別墅,興建時曾計劃把外壁飾以銀箔,但建造完成時未鍍上銀箔,改名叢徽寺,俗稱銀閣寺。
大德寺,建於1319年。大燈國師為開山祖師,後經戰亂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師(聰明的一休)經過幾十年的漂泊布教後,以80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還保存著一休大師的遺墨。
清水寺坐落在東山山麓,創建於798年,後由德川家康將軍於1633年重建。清水寺在音羽山半山腰,依山而建,正殿(本堂)建在懸崖邊。前部是懸空的舞台,下面由139根高大圓木支撐,高15米。
中文名稱: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英文名稱: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國家: 日本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V) (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白川鄉和五屹山村落,地處高山地區,長期以來,與外世隔絕。這些村落,以種植桑樹、養蠶為生。當地農舍的結構在日本是獨一無二的,比一般農舍略大,為兩層結構,屋頂坡面很陡,用茅草覆蓋。盡管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變革,這些村落依舊是傳統生活模式同當地生活環境與社會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
1995年,位於日本主要大島本州中部偏遠的高山河谷間的三座農庄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村莊――荻町(Ogimachi)、相倉(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位於歷史上稱作白川鄉和五屹山的地區,那裡山高1500米。一條名叫庄川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經該地區,流入日本海,由於山坡陡峭,這里的大多數村莊都位於沿河谷的一條狹長地帶上。
這也是一個降雪特別多的地區。冬天寒風從中國刮來,挾帶著濕氣吹過日本海。直到不久以前,同外界的接觸仍十分稀少。由於進出非常困難,這個地區曾被叫作日本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區域。
這些地理與氣候條件產生了獨特的建築形式。當地的農舍比一般農舍大,完全為木結構,屋頂呈三角形,三面都覆蓋著草。這種建築式樣稱作合掌,因為屋頂陡峭的坡面使人想起佛教徒禱告時雙手合十的樣子。寬敞的閣樓往往被農民用來養蠶。一簇簇農舍由田野和樹林圍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觀,表達出當地的文化。
無論就結構和建築方法還是內部空間的使用方式來看,這些農舍都是最高發展的日本木結構房屋的典範。到19世紀末,在白川鄉/五屹山地區的93個村莊里還有1800座這樣的房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進,山區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劇變。許多傳統的房屋消失了,許多獨特的鄉村景色也遭到破壞。在本世紀內,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消失的。
在荻町、相倉和菅沼,合掌式房屋還保留得相當完整。這三個村莊的村民在本世紀70年代同當地==合作,發起了一場保護運動。他們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他們的村莊環境就會被摧毀。他們想保存整個村莊的風貌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田野、溝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築,村民們成立了保護協會,每個村莊都採用了國家的合法保護制度。根據這些合法的傳統保護制度,這三個村莊都得到了很好的維護。
每個村莊都有一個稱作kumi的互助組織,由鄰近各戶組成,並根據在江戶時期(17-19世紀)就已建立,今天仍在發揮作用的一種合作制度進行活動。kumi開展季節性和日常的工作,共同或輪流進行,例如砍山路兩旁的草,清除溝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職能。在婚喪儀式以及蓋房或給屋頂上草時則實行另外一種傳統的互助制度,稱為yui或koryaku。
在一個生產能力受到自然條件嚴重限制的高山地區要生存下來,以互助為基礎的社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演變發展無疑也受到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精神紐帶的影響。
由於受到合法的傳統制度的保護,荻町、相倉和菅沼這三個村莊才得以充分地保持住它們世代相傳的精神。
中文名稱: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英文名稱: 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
國家: 日本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世界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隨著人類所創造的毀滅性力量的釋放,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成為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爭取世界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徵。
中文名稱: 嚴島神殿
英文名稱: 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編號: 313-008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嚴島位於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一直是神道教的聖殿。第一座神殿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的神殿建於公元13世紀,協調有致的建築顯示了偉大的藝術品質和高超技術。浮現於大海和高山之間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的美,並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襯下,完美地表達了日本自然之美的理念。
嚴島神殿依據人類崇高觀念體現出來的風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明亮的日本漆塗就的紅色神殿建築群一直延伸至大海,並以鬱郁蔥蔥的草木群山為背景。作為文化遺產,嚴島神殿包括17座神殿建築(包括主神殿的內聖殿、中間聖殿、禮拜堂)、寶塔、多邊的印度塔、建築中的其中6座被確認為國寶,餘下的11座建築和3座外部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
從古代時期起,人們就視宮島精神為神聖,敬畏之,並作為神來膜拜。主神殿根傳說是佐伯全本於公元593年建造的。因為閉塞的海灣能夠看見神殿,於是人們相信是神選中了這個地方島嶼。
日本歷史上首次記載嚴島神殿的是《日本書紀》,時間為公元881年。它記載有嚴島神殿和其它著名的神殿。在平清盛時代,它成為Heike家族禮拜的地方,約在1168年,神殿建築主體已基本形成,當平家家族的勢力擴大時,膜拜神殿的人也隨之增加了。神殿本身在皇家宮廷中也是知名的,天皇和宮廷里的人都參觀過宏偉壯麗的神殿。在平安 時期,輕松的文化氣氛融入其中。古代日本音樂宮廷舞蹈,也始於這一時期。甚至當平家家族衰落以後,平安時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神殿持續經歷了穩定和繁榮的年代。1207年和1223年,主神殿被大火燒毀,盡管每個殿堂都得以恢復重建,但神殿的布局和級別卻發生了變化。因此,1278-1288年神殿走向衰落。1325年台風摧毀了神殿,而那時的神殿布局保持至今。從鐮倉時代到內戰期間,經過動盪的政治局勢,神殿的影響也逐漸下降。盡管神殿淪落到毀壞的地步,但當毛利基成1555年贏得戰爭並控制嚴島後,神殿重新得到尊敬,庄嚴的神殿再次得到恢復。此外,豐臣秀吉在征服九州後也曾參觀過神殿,並命令在此建立大型的佛祖釋迦牟尼言論的圖書館。
自古代起它被各類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所崇拜以來,神殿被許多人尊敬,並作為獨特的建築設計典範,神殿是日本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存活至今,它又是日本精神的典型。
平清盛是12世紀日本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最初建築為宏偉、壯麗的神殿打下了基礎,正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嚴島神殿。這些建築典型的建築布局結合了平安時代(794-1184)Shinden-zukuri的風格。神殿建築依山傍水,視野遼闊,是平安時代最顯著的建築成就。
神殿建築在日本的發展與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有很大關系。神殿大廳描繪出一種祀奉的風格,並奉獻敬意給永恆的山神和其他的自然物。這種結構設置與環境的完美融合,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佳作,令其它神殿望其項背。作為一種美學傳統,它長期為日本服務。嚴島神殿是詮釋日本精神文化的價值標本。
嚴島神殿包含一些建於鐮倉時代的痕跡,與其它神殿相比,這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廣泛多樣,盡管飽經滄桑,它仍舊保留了與平安時代建築較大反差的風格。山海之間、憑空出世。平安時代shinden-zukuri風格的再現,加深了對古代神殿大廳藝術的深刻理解。
嚴島神殿是神道教神殿,因此它是深入到日本文化根源宗教的完整部分。作為文化遺產,它具體表現了與神道教和佛教異同,並從批判的視角提供了日本宗教特殊性格的原由。
1996年12月,嚴島神殿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神殿典型的建築成就表達了日本獨特的文化。這種方式傳達了文化環境對島嶼整體水平的最高評價。
世界遺產包括嚴島神殿本身在內的方圓431.2公頃的建築,相對廣闊的地區大約占嚴島面積的14%。嚴島是以獨特的目光並通過偉大的設計理念創造出來的,在世界建築中獨樹一幟。建築群被確認為世界遺產(17座神殿建築包括嚴島神殿主殿、祈禱殿和附屬殿堂,五層寶塔等),6座建築被確認為國寶,11座和3座其它建築物被確認為重要文化財產。
中文名稱: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9
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Ⅱ)(Ⅲ)(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中文名稱: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
英文名稱: 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Ⅱ 日本名勝古跡有哪些

1、東京塔(日語:東京タワー/とうきょうタワー,英語:Tokyo Tower)是位於日本東京芝公園的電波塔,是東京的地標性建築與觀光景點。

其以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為範本而建造,正式名稱為日本電波塔(日本電波塔/にっぽんでんぱとう),這同時也是其營運機構的舊稱。為日本第二高的結構物,僅次於東京晴空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東京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清水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富士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名古屋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淺草寺

Ⅲ 日本的世界遺產有哪些 日本世界遺產詳解

擁有原生態大自然的知床【北 海道】北 海道唯一的一項世界遺產就是知床。據傳「知床」在阿伊努語中是大地的盡頭」的意思。知床半島伸入鄂霍次克海海域。島上不僅保存著被原始森林覆蓋的原生態大自然,還有知床五湖、溫泉流經的瀑布及知床嶺等自然景觀,在這里你可以盡情沉醉在知床的大自然之中。另外,如果乘坐由羅臼或宇登呂出發的觀光船,就能觀賞到陸上游無法到達的知床嶺了。 世界上最大的山毛櫸林——白神山地【青森/秋田】東北地區最早被登記為世界遺產的就是橫跨秋田縣與青森縣的白神山地。這里被選為世界遺產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出一片如此之大,保留如此完整的山毛櫸原始森林了。因此,一般的觀光客或者登山者是被禁止進入核心地區的,而只能聚集在周邊被稱為「緩沖地區」的景點處。在這片山毛櫸林中,既有黑熊瀑與暗門瀑逶迤在大自然中,又有星星點點的十二湖閃爍著神秘色調。這兒絕對是值得你投入時間細細探訪的好地方。 保留有凈土思想的思源神社與優美庭園的平泉【岩手】平安時代,奧州藤原氏在遠離都城的東北地區擁有強大的勢力。他的根據地平泉,隨著佛教文化的紮根,也建起了中尊寺、毛越寺等一批歷史價值甚高的寺廟神社,並保留至今。像金碧輝煌的中尊寺金色堂、基於凈土思想的毛越寺庭園等遺址,由於其珍貴性,在2011年作為「平泉—象徵著佛教凈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被載入了文化遺產。這真是一處能讓人愜意地徜徉其中的好地方,來這里探究源義經(註:人名,此人與奧州藤原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所屬的那段歷史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自古以來就匯集了眾多信仰的日光【栃木】關東地區最早被載為世界遺產的是「日光的神殿與廟宇」。日光的二社一寺作為文化遺產被載入世界遺產名錄。二社一寺是指:自古以來便開始延續信仰、並將德川家康公作為祭祀對象的日光東照宮、被視為日光守護神的日光二荒山神社,以及輪王寺。 存有三猿、陽明門、有日本國寶卧貓鎮宅的日光東照宮,懸於神橋上的華嚴瀑布等等,諸如此類的勝景數不勝數。

Ⅳ 日本有多少處世界文化遺產

11項:
日本的世界遺產,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日本國內文化與自然世界遺產。目前,日本共有14項世界遺產,包括11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1993年)
姬路城(1993年)
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京都、宇治和大津)(1994年)
白川鄉與五個山的合掌造村落(1995年)
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1996年)
嚴島神社(1996年)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1998年)
日光的神社及寺廟(1999年)
琉球國的王城遺址及相關遺跡(2000年)
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2004年)
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2007年)
世界自然遺產
屋久島(1993年)
白神山地(1993年)
知床半島(2005年)

Ⅳ 日本鹿兒島這個小眾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交通方便,景色優美

鹿兒島縣位處日本九州南部,這里實屬一個小眾景點,當地保留許多未經破壞的原始大自然和人文遺跡,其中坐落於錦江灣旁,遙望櫻島火山的仙岩園是薩摩藩主島津氏的別邸。而緊鄰仙岩園的尚古集成館,則曾為日本最早的機械工廠。兩者見證了時代動盪,求新求變的鹿兒島成為明治維新的搖籃。因為這種特殊性,這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從上海直飛東京羽田機場,到的時候正好是清晨,略作休息,然後在東京轉乘飛往鹿兒島,上午10點就差不多到了,在鹿兒島市內直接搭乘旅遊公交前往這次的目的地——「仙岩園」、「尚古集成館」,到達的時候正好是中午,收拾一下,開始這次的世界文化遺產之旅。


集成館設立於幕末年間,薩摩藩主島津齊彬因意識到西洋列強的威脅,故於仙巖園旁建設了一系列的西洋式工業設施。如今留下的機械工廠被稱為尚古集成館,作為博物館介紹薩摩藩的歷史,以及幕末的工業化改革。

統治薩摩藩的島津氏是從鎌倉時代傳承下來的古老名門,加上位於日本最南端,故較不受德川幕府掌控,而且對海外脈動較為敏銳。早在島津齊彬建造集成館之前,齊彬的曾祖父島津重豪就以沉迷西洋知識而出名,甚至被嘲為「蘭癖大名」。齊彬的開明也是受到曾祖父的影響。

到了島津齊彬一代,更以「殖產興業」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集成館事業」。不只是今日留存的機械工廠而已,更包括了兵器、制鐵、造船、紡織,乃至於其他民生及工藝品的生產,可說是幕末的工業園區!下圖是靠近仙岩園一側,當初為制鐵而建造的反射爐遺跡,聽說現在還保存有AR技術重建的3D影像。

鹿兒島著名的「薩摩切子」,也是在集成館事業發展出來的玻璃染色加工藝品。在尚古集成館旁的漆工藝館,便有展示並販售。染上濃艷色彩的玻璃器皿切割出繁復的紋路,其精美令人贊嘆,在當時不僅用來賺取外匯,作為給其他大名的贈禮,也曾作為嫁妝陪篤姬出嫁。如此高貴的工藝品,自然售價也令人贊嘆了。

附帶一提,展示薩摩切子的漆工藝館,以及隔壁的STARBUCKS所在房舍,也都是從別處遷移過來的明治時代文化財。各位如果來這里遊玩,請記得好好欣賞一下這兩座洋風立面、日式黑瓦的擬洋風建築。

距離尚古集成館不遠的「異人館」,則是由英國人設計、日本建造,供紡織所的英國技師們居住之處,也就是幕末的(白領)外勞宿舍!木構的洋館非常纖細美麗,於2015年跟機械工廠和反射爐遺跡,共同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鹿兒島紡織所設立於島津齊彬去世後。薩摩在未經幕府許可下,偷渡了以五代友厚-是的,就是NHK晨間劇《阿淺來了》里由藤岡靛飾演的那位——為首的19名留學生至英國,並帶回一批機械及技師,開設了紡織所。因為當時攘夷風潮仍盛,且薩摩更曾與英國打過一仗,故據說這批英國技師日常起居、上下班乃至上廁所,都派有武士嚴密護衛。

在尚古集成館和仙岩園之間的鶴嶺神社,祭祀島津家歷代當主。走近被高聳的樹木包圍的正殿,竟讓人產生來到山間的錯覺。只是幾步的距離就彷彿到了另一個空間,神社跟寺廟的功能差不多,總是有這種神秘的魅力。


再過來就是仙岩園了。日本的回遊式庭園常用「借景」技巧以遠近法將園外的山水融入園內景觀,但緊鄰錦江灣的仙岩園以大海為池、以櫻島為山地借景,恐怕是日本獨一無二。再加上種植如蘇鐵等南國特有的植物,造就與其他名園截然不同的風景。

想當然,只要是與幕末薩摩藩相關的戲劇情節,包括「篤姬」、「龍馬傳」、「西鄉殿」,都不免要借仙岩園拍攝外景了。

仙岩園有兩座大門,較靠近御殿的是一座由薩摩特產的錫打造的朱紅色大門。過去這里才是正門,在《篤姬》《西鄉殿》劇中都曾經亮相。遊客順著路徑比較先看到的,面向錦江灣的古色古香木造大門,反倒是晚至明治時代才增建的。

「御殿」是島津家的別邸,到明治時代之後,也曾經作為迎賓館接待外國貴賓。裡面保留了許多舊時的擺設。「御居間」則是整座御殿視野最好的地方,可以一覽庭院全景,更能將整座櫻島納入視野。薩摩末代藩主島津忠義居住在此時,御居間就是他最喜歡的空間。忠義不僅在此批閱公文,還在這里吃午飯,經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上面是從御居間望出去的風景。庭院中名為「望岳樓」的涼亭是由琉球國王獻給薩摩藩主。為創設日本海軍而奔走的勝海舟到訪薩摩時,島津齊彬便曾與他在望岳樓暢談。據勝海舟的著作「冰川清話」中回憶,齊彬當時告訴他「用人不可操之過急,培養人才需時間」以及「一項事業要花上十年才能看見成果」。

島津齊彬任藩主僅八年便因病去世。然而就像印證他的話一樣,他所扶持的西鄉隆盛,在他死後成為了明治維新的大功臣;明治維新之後的全面西化更彰顯了他開創集成館事業的遠見。

御殿後面有一座小小的「貓神社」,其由來竟跟戰國時代的猛將島津義弘有關!

島津義弘曾奉豐臣秀吉之命參與出征朝鮮。出兵之際他居然帶了七隻貓同行,為的是從貓瞳孔的變化來判斷時辰!後來其中五隻不幸英勇陣亡,兩只從戰爭中倖存的貓回到薩摩安享天年後,義弘將它們奉為貓神在這里祭拜。而它們可是有名字的,分別是「YSAU」和「MIKE」。

另外,在園內許多地方都可以發現一些水利設施,原來仙岩園內不僅有一套專用的供水系統,在明治時代更用水力發電來供給園內的照明,是日本最早的私人發電!

參觀了仙岩園和尚古集成館,除了能看到優雅的庭院、御殿和櫻島的景緻以外,還可以看到明治維新的日本人在面對新時代時,那股近乎於貪心的求知慾望與實驗精神。在時代的大潮流下,看來不管是哪一國人都有著如同少年一般的活力。

交通小提示:

從東京羽田機場搭乘飛機約1個半小時;從大阪伊丹機場前往則約1個小時15分;從福岡前往則只要花約55分鍾即可抵達鹿兒島。自鹿兒島市內搭公交車至「仙岩園前」下車,就可以抵達鹿兒島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仙岩園」和「尚古集成館」。

Ⅵ 日本第一個被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是

姬路城。姬路城(Himeji-jo)是一座位於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姬山(海拔45.6米)的古城堡,是該市主體象徵,由於其純白色的外牆和蜿蜒屋檐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白鷺,因而也被稱為白鷺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姬路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由於其保存度高,被稱為「日本第一名城」。有很多時代劇和電影也在這里進行拍攝,或以姬路城作為已不復存在的江戶城的象徵。

Ⅶ 日本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

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1993年)
姬路城(1993年)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京都、宇治和大津)(1994年)
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1995年)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廣島和平紀念碑)(1996年)
嚴島神社(1996年)
古都奈良的文化財(1998年)
日光的神社與寺院(1999年)
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2000年)
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2004年)
石見銀山(2007年)
平泉-象徵著佛教凈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2011年)
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2013年)
富岡制絲場(群馬縣)以及近代絹絲產業遺跡群 (2014年)

Ⅷ 日本的世界級和國家級重點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1.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所屬縣:奈良縣列入時間:1993.12
2.姬路城所屬縣:兵庫縣列入時間:1993.12 3.古京都遺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城)所屬縣:京都府 滋賀縣列入時間:1994.12
4.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所屬縣:岐阜縣 富山縣列入時間:1995.12
5.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所屬縣:廣島縣列入時間:1996.12
6.嚴島神殿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所屬縣:廣島縣 列入時間:1996.12
7.古奈良的歷史遺跡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所屬縣:奈良縣 列入時間:1998.12
8.日光神殿和廟宇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所屬縣:栃木縣列入時間:1999.12 9.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Properties of the Kingdom of Ryukyu
10.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Sacred Sites and Pilgrimage Routes in the Kii Mountain Range所屬縣:三重縣奈良縣 和歌山縣列入時間:2004.7
11.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所屬縣:島根縣列入時間:2007.7 修改內容年份:2010.7
12.平泉——象徵著佛教凈土的廟宇、園林與考古遺址 Hiraizumi – Temples, Gardens and Archaeological Sites Representing the Buddhist Pure Land所屬縣:岩手縣列入時間:2011.7

Ⅸ 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有哪些,日本名城又有哪些

文化遺產
1.法隆寺地域佛教建築 (奈良県生駒郡斑鳩町)
2.姫路城(兵庫県姫路市)
3.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由京都府京都市・宇治市、滋賀県大津市的各種寺廟構成,包括清水寺,二條城等等)
4.白川郷・五箇山(岐阜県大野郡白川村和富山県南礪市,兩個地方相鄰的,稱為飛躍地方)
5.広島平和記念碑(廣島市,當初美國投彈的地方)
6.厳島神社(広島県廿日市市)
7.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由奈良市的各種寺廟構成)
8.日光的社寺(由栃木県日光市的各種寺廟構成)
9.琉球王國城及其相關遺產(沖縄本島南部)
10.紀伊山地的霊場和參詣道(橫跨和歌山県,奈良県和三重県的三個靈場)
11.石見銀山(島根県大田市)
12.平泉(岩手県南西部)

自然遺產
1.屋久島(位於鹿兒島縣西南60km出的一個島)
2.白神山地(青森県西南部到秋田県西北部的山地)
3.知床(北海道東端)
4.小笠原諸島(由東京南面約1000km處的30個小島構成)

日本名城
1.姫路城(兵庫県姫路市)
2.松本城(長野県)
3.彥根城(滋賀県)
4.犬山城(愛知県)
5.名古屋城(愛知縣)
6.熊本城(熊本縣)
其中姫路城,名古屋城和熊本城被稱為日本三大名城。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