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敢進入租界
① 日本人為什麼不進攻法國天津法國租界
你是說當年還是現在?
當年他一國與幾國為敵,哪敢亂來
而現在他們可是沒有出兵權的
只能有自己的自衛隊
② 上海曾經有塊地方叫租界,為什麼日本曾經不敢打那塊地方,又打了
從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92年)設縣以來,上海一直隸屬於松江府,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城。1843年開埠之後,短短數十年內,上海一躍成為中國乃至遠東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都市,租界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中國管轄的上海縣(華界),與由外方自治的租界,共同構成了大家熟知的那個上海。上海租界面積之大,自治機構之完善,都是全國范圍內首屈一指的,這里儼然是一個「國中之國」。
抗戰爆發後,中日兩軍在上海華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會戰,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而租界內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彷彿與華界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租界當局在抗戰前期一直與日本侵略軍保持著互不幹涉的默契,直到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本與英美成為敵國,中立政策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上海租界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
看上海歷史經常能夠看到租界一次次的出現,最早的租界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戰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作為《南京條約》補充條約的《虎門條約》,接受了英國的通商條件,其中規定上海作為兩國的通商口岸之一。
這就意味著上海道台要允許英國人在上海擁有商用的土地,而大清律例規定嚴禁土地買賣,所以就只能通過租借土地這種方式來給英國人提供通商的場所,租界由此得名。
1845年,英國駐上海的領事與上海道台簽訂了《上海土地章程》,把大約830畝土地劃給英國人作為居住地,久而久之這塊土地就形成了英租界。英國人可以在租界里建立自己的居民區,在這里辦廠,而且在租借這塊地時英國人還給出了一筆可觀的補償款。
租界並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不設立總督,而設置了一個「道路碼頭委員會」對租界實行自我管理。後來英國租界逐漸擴大,美國和法國也相應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租界,租界之中只能居住外國人,中國人不能夠隨便出入,所以又被稱為華洋分處。
一開始租界和華界之間的關系相安無事,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導致雙方的矛盾激化。1853年太平天國攻佔了南京,上海局勢變得危險了起來,英國駐上海領事找來一些租界里的英國人成立了義勇隊,還請來了英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保衛英租界的安全。沒想到太平軍還沒來,當地的黑社會團體小刀會就發動了暴亂,很多的難民因此湧入了租界。
清軍在剿滅小刀會的過程中提出要借道通過英租界,遭到了英國人的拒絕,雙方因此發生了交火。這場戰斗沒有造成很大的傷亡,但是卻給英國領事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畢竟英國在租界中駐軍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要是被清朝人抓住不放事情很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英國人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修訂英美的租地章程,把兩國的租借地合並,成立市政委員會作為行政機構,將英美租界合並為了公共租界 ,這樣一來上海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格局叫做「一市三治」。一個城市分別由中國人,法國人和英美兩國人管轄。
租界在成型之後不斷的進行擴建,後來德國,奧匈帝國,丹麥等國也相繼在上海成立了租界,接受公共租界的統一管理,到最後,上海的租界只有兩部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
租界成立之後租界內的經濟很快得到了飛速發展,所以租界內處處有商機,工廠,銀行,酒店紛紛拔地而起,也間接帶動了上海的發展。一些自由主義者和革命黨也將租界作為了自己的活動場所。
因為租界的特殊性,所以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中日雙方都沒有把戰火燒到租界,兩邊都希望證明自己是文明的一方,對租界加以保護,希望得到西方社會的支持。上海陷落後,日本只是佔領了上海的華界部分,直到1941年日本向西方國家宣戰才正式佔領了租界。
1943年開羅會議上,英美向國民政府承諾在抗戰勝利之後歸還租界給中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所有的租界都回到了中國的主權范圍內,上海的租界歷史正式告終。
③ 日本為何可以在二戰中消除了多個中國租界
第一,日本對英美開戰之後,占據了那些租界,然後為了表示所謂的「中日提攜」,將這些租界的主權移交給汪精衛政府,對外宣稱日本幫助中國趕走了英美,是幫助亞洲人民獨立的
第二,1943年1月,美、英兩國審時度勢廢除了歷史上與清政府簽訂的有關不平等條約,與戰時陪都重慶的國民政府改訂新的條約,取消了治外法權和在華的租界,中國國內存在百年的租界從法理上結束了它的歷史
④ 八佰中日軍為什麼不敢打租界
租界是受國際法保護的。如果日軍膽敢攻打租界,必然會引起國際上的強烈反對,租界所在國及其盟國也會參加反抗。這樣,日軍就難以接受了。
⑤ 為什麼戰爭時期法租界禁止入侵
那個時候禁止入侵法租界,因為日本不想得罪法國。他們跟法國之間都是有一種協議的。所以說他們是禁止入侵的。
⑥ 《八佰》分析日軍在對中國進行侵略的過程中,為什麼沒對租界破壞
因為當時日本不敢破壞租界,他們怕得罪英國法國這些國家的,所以說他們是不敢的。
⑦ 抗戰時期的上海灘法租界被日本人完全控制了嗎
是的,只是考慮到與德國關系,日本軍隊沒有進入法租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上午10時許,日軍由蘇州河各橋梁分路開進公共租界。外灘至虞洽卿路一帶被劃為日本海軍警備區,其他地區為日本陸軍警備區。
日本海陸軍代表在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陪同下,到工部局會見總董李德爾,要其「協助」日軍。下午,工部局董事會舉行特別會議,議決遵照日軍意旨,照常執行職務。當天法租界捕房則在愛多亞路南側設置路障,並將法租界與南市毗鄰鐵門關閉。法租界與外界交通斷絕,阻止市民進入。中午12時,日軍哨兵撤退,兩租界公共交通恢復。
1941年12月10日,工部局布告,規定取締政治恐怖事件8條辦法:
(1)倘有恐怖事件發生,則將該區住戶代表拘送日本憲兵隊從嚴懲處。
(2)對出現政治性暗殺的地段,予以無限期封鎖,完全禁止出入。
(3)上述地段周圍地區,同樣禁止通行。
(4)倘當地居民合作捕獲犯人,可全部或部分解除上述限制及嚴厲辦法。
(5)公共場所、軍事機關、糧食或日用品堆棧有人放火或搗毀時,同樣施行以上處分。
(6)暗殺犯或縱火犯自首者,宣告無罪或緩刑。
(7)知情不報者,予以最嚴厲之處分。
(8)凡提供情報因而拘獲犯人者,給予日本軍用票2百元至1萬元獎金。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照錄此布告在法租界公布。
此時法國維希政府已成納粹德國的傀儡,考慮到與德國關系,日本軍隊沒有進入法租界。
(7)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敢進入租界擴展閱讀
上海法租界(Shanghai French Concession),是上海的兩個租界之一(另一個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於上海市的盧灣區(已並入黃浦)和徐匯區兩區內,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國四個法租界中開辟最早、面積最大、也最繁榮的一個,另外三個分別是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沙面)。
1849年4月6日麟桂與敏體尼正式簽字換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此時的法租界僅有986畝。 1900年經歷小幅擴張,1914年開始大幅擴張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發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級的住宅區。1943年7月30日,汪精衛政權收回最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稱第八區,法租界歷史旋即宣告結束,歷時近百年。
⑧ 淞滬會戰日本人為什麼要刻意避開國際租界區
首先租借區相當於別國的領土,沒有他國的允許持槍進入等同於宣戰。日軍雖然猖狂但它還沒有瘋狂到沒有解決國民政府之前樹敵。另外他們忽悠國民說是由國民政府挑起的戰爭,如果和別國開戰相信很快輿論上在國內也會處於劣勢。也給了了別的國家出兵或者直接援助國民政府的理由。
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敢入侵澳門
日本一直未敢侵入澳門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也有一些可笑,因為日本怕澳門把早些時間移民澳門的300萬的日本人口驅逐出澳門,遣返回日本。
日本表示對這一恐嚇十分的害怕,於是就沒有入侵過澳門,如果真的300萬日本人口被遣返回國,那麼對日本定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和混亂。日本自然不能做這種對自己不利的事,入侵澳門給日本帶來的利益遠不及帶來的損害,所以何必得不償失呢,日本沒有這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