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創業者有多少

日本創業者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2-12 03:13:00

㈠ 那些在日本四大行業創業的華人都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日本鮮少有創業的年輕人。原因有四:1.在日本社會中如果創業失敗在社會上難以生存,也難以通過房貸的信用審核等。2.日本年輕人不愛出風頭,這是日本教育體制下出現的問題,扼殺競爭,強調團體。3.日本的大手企業壟斷了太多日本社會的資源,日本大手企業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財閥關系,許多企業交叉持股,關系深厚,大手企業及關聯公司壟斷了包括周邊業務在內的全部業務。4.日本企業有著根深蒂固的:」終身僱傭制「。在工作上沒有大的失誤的話公司不會主動去解僱任何一個員工。

由於整個社會影響,日本的年輕人中創業者人數較少。中國人去到日本留學後,畢業之後很多人選擇了回國發展,也有很多人就職在日本人的公司當中,也有一些人並未如同日本人一樣被日本社會所束縛選擇了創業。

中國人在日本創業的人數正在逐年增加。最開始中國人在日本創業選擇的行業類型也比較單一,大多數大家都是選擇做教育,不動產等與留學相關的行業。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幾年來IT,文化行業也有涉足。

教育

作為在日中國人創業行業中的常青樹,教育行業一直是最有資歷的「老大哥」。從早年間的留學行業,到現在的私塾行業(私塾:課外輔導班),一直不斷有中國人在日本為更多赴日的年輕人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

名校志向塾,行知學園,唯新學院,啟程塾,匠心學園,沐刃經濟塾,致遠經營塾,這些面向中國人的私塾中,每科教育,這個從名校志向塾中分離出來的私塾,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勢頭猛烈,迅速成長為中大型塾,並且和大型私塾比起來價格還很親民。

每科的創始人是丁斌,1983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的他,2005年考入東京工業大學開始本科學習,同年與友人聯合創辦名校志向塾(後更名為:名校教育集團)。2011年,東京工業大學取得計算工學碩士,並特招進入日本樂天株式會社。2012年,全職回歸名校教育集團,2014年,正式創立MK(每刻)教育科技集團。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東工大,選擇IT,丁斌也表示第一是因為東工大的計算機專業很強,還可以和就職掛鉤。第二是東工大是國公立校,學費便宜,並且還在東京。另外,大部分留學生的入學年齡偏大,上學期間打工的話要花掉不少時間,他希望通過一邊學習一邊積攢工作經驗來縮短這個時間差。當時,在他看來,計算機專業是最好的選擇。大一入校後,丁斌便積極的尋找IT相關的兼職,並且和當初私人私塾的好友共通創立了在日華人第一所正規的私塾機構。畢業之後丁斌進入了樂天工作,以兼職的形式在私塾工作。2012年,丁斌離開樂天,回歸私塾。之後離開這家工作頗久的私塾自己創辦了每科教育。

到現在為止每科教育依舊是在留學生選擇私塾排名中的前3位,但最近出現了舞弊的情況,後續會怎樣發展還需要觀望。*1

不動產

不動產是中國人在日本創業的第二大選擇趨向。2015年中國人赴日「爆買」成為話題後,在日本買房也成了「購物車」中的一項。而近幾年由於日本的外國遊客增加,住宿設施缺乏,賓館費用昂貴,空置房屋等區域振興的機會,促進共享經濟,房地產投資新選擇等因素不少中國人赴日購置房產並以民宿形式出租,而Airbnb等在線短租平台更進一步推動了民宿熱潮。

普悠PUYOU,成於2015年,是一家專注於日本民宿投資和運營的互聯網技術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日本民宿業務的公司。

自動對接Airbnb、途家在內的近十家海內外民宿平台。智能化房態管理、入住管理、溫馨提示、推廣分佣所有環節面面俱到。房東開支清晰記錄,每月固定結算報告,投資收益一目瞭然。

不論是投資方還是已經擁有日本房產或者已擁有民宿,普悠都可以提供全方位資訊服務。

是一家方便國人經營民宿的新興企業。

IT

據日本旅遊局發表的統計公告,2018年日本接待外國遊客數量超3000萬,接待遊客數量最多的是來自中國的遊客,人數超過800萬,中國是赴日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遊客在日拿下兩項第一:赴日遊客數量第一,在日本消費額度第一。

去過日本旅遊的中國人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吃飯的時候,菜單上是看不懂的日文,沒有什麼圖片,偶爾還是手寫。對於不懂日文的中國人來說,就算只認識幾個看得懂的漢字也不敢輕易點菜,如果是和會日語的朋友在一起,朋友還需要一一翻譯。

針對這種情況【日本美食】和支付寶攜手合作,推出了美食團購優惠券,不需要預約,也不用擔心語言問題,運作模式上,與國內的大眾點評類似,只要在支付寶中搜索【日本美食】選擇下單自己中意的套餐即可。

日本美食的創始人——董路,曾留學日本、美國,斯坦福大學MBA背景,曾任職日本高盛集團。2004年回國後,董路先後創建了網上襯衫定製品牌BeyondTailors、內衣品牌LaMiu蘭繆。2014年,董路再次回到日本創業。2015年,日本美食株式會社誕生。

作為跨國創業者的董路擁有在中日英3個國家的工作及創業經驗,他除了可以熟練地用中日英三種語言在商務領域溝通,還擁有在三個國家的資本圈、創業者、財經界的人脈資源。同時他的團隊也是國際化的團隊,在日本的13人團隊,分別來自中、美、日等多個地區,北京還有一個8人團隊。並且選擇了在日本成功創辦了2本家喻戶曉的餐飲雜志的,有著28年餐飲媒體經驗,有著豐富的餐飲市場資源的平澤和夫作為創始合夥人。

2018年7月日本美食獲得共計10億1千萬日元(近6200萬人民幣)Pre-A+輪的融資。由日本Norinchukin銀行(農林中央金庫),NIPPON PAY株式會社,Granite Avenue Holdings Limited , KUURAKU GROUP 株式會社以及台灣產業資本等等企業聯合投資。加上此前兩輪融資金額,已累積獲得融資約15億日元(近9000萬人民幣)。*2

文化

文化行業可能因為門檻交稿,華人創業的人不多。曾經80後90後兒時深受日本動漫影響的這一批人已經長大工作,對於日本動漫的認可度也前所未有的高,加上新一代90,00後對B站等二次元文化的熱衷。二次元漸漸從細分領域上升到了主流領域。而王沁就是從中發現了商機的人。

王沁,同樣也是留學生出身,20歲赴日留學,同年就開始創業。隨後進入日本私立最高學府慶應義塾大學,但是專業和文化無關,是意外的商學部。

大三時候意識到國內二次元市場的爆發,做了JCCD Studio品牌。剛開始就是很簡單的幫國內公司做高質量的美術定製化服務。不過開始因為價格偏高,除了頭部騰訊網易之外並沒有多少客戶問津。但是隨著國內二次元游戲,碧藍幻想,陰陽師一些列的爆紅風口,二次元需求激增,中國創意行業人力資源市場供不應求,特別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很難在國內消化。這時候獨家簽約了藤原、森倉円、PIKAZO、LAM、思春期等一票大咖畫師,還坐擁4萬多日韓畫師的JCCD Studi順勢也爆發性發展,公司幾乎包攬了所有知名二次元游戲的美術主KV大圖、人設、UI設計。又因為客戶傾向一站式解決方案,又順勢開了聲優,動畫CG,文案創作業務。而同時因為需求量大,可以獲得日本方面最低價格最快檔期的保障。之後馬不停蹄又獨家簽了300家左右法人級別的供應商,進一步擴大了資源規模和行業優勢。這一波的占油井操作下來,幾乎壟斷了文娛供應鏈,聽說騰訊網易這樣的大廠都要預付費才能給安排知名老師,也是刷新認知。看去年還參加了ChinaJoy辦了100多平的場地,作為一家製作公司能有這個規模也是歷史首次了。*3

有意思的是王沁同時還在日本版的阿里巴巴,瑞庫集團兼任商務部中華區負責。同時還進了日本商業神秘組織三田會(笑),拿了外國人創業大賽,在頭部媒體東洋經濟上連載中國科技公司的發展。聽說最近還簽約了曠視科技的產品在日本的合作。這個時間管理效率值得研究。

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家二次元製作中台的JCCD Studio,自己的宣傳片倒是做的真不錯。

在中日建交47周年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日本創業,雖然身在海外,但是通過不同的平台,都會盡自己的所能,為中日去搭建民間友好的橋梁。

1. https://www.tokyo-np.co.jp/article/national/list/201910/CK2019101102000290.html

2.https://new.qq.com/omn/20180726/20180726A08SMX.html

3. http://www.sohu.com/a/328511735_100011474

㈡ 日本華人富豪榜前十位

全球排名/日本排名

124 1.森章家族地產業者森信託老闆,75億美元 124 1.森章家族地產業者森信託老闆,75億美元

149 2.山內溥任天堂前社長,64億美元 149 2.山內溥任天堂前社長,64億美元

194 3.毒島邦雄家族柏青哥大廠三共創業者,53億美元(跟葯廠三共沒有關系) 194 3.毒島邦雄家族柏青哥大廠三共創業者,53億美元(跟葯廠三共沒有關系)

201 4.孫正義軟體銀行老闆,51億美元 201 4.孫正義軟體銀行老闆,51億美元

227 5.佐治信忠家族三得利社長,創業者一族,45億美元 227 5.佐治信忠家族三得利社長,創業者一族,45億美元

296 6.柳井正家族Fast Retailing( Uniqlo )老闆,36億美元 296 6.柳井正家族Fast Retailing( Uniqlo )老闆,36億美元

428 7.瀧井武光家族精密儀器大廠Keyence創業者,27億美元 428 7.瀧井武光家族精密儀器大廠Keyence創業者,27億美元

446 8.三木谷浩史樂天 (Rakuten)老闆,26億美元 446 8.三木谷浩史樂天 (Rakuten)老闆,26億美元

553 9.伊藤雅俊連鎖大賣場Ito Yokado創業者,22億美元 553 9.伊藤雅俊連鎖大賣場Ito Yokado創業者,22億美元

573 11.岡田和生家族柏青哥大廠Aruze創業者,21億美元 57311.岡田和生家族柏青哥大廠Aruze創業者,21億美元

573 11.竹中統一建設公司竹中工務店社長,創業者一族,21億美元 57311.竹中統一建設公司竹中工務店社長,創業者一族,21億美元

677 17.福田吉孝消費金融業者Aiful老闆,18億美元 67717.福田吉孝消費金融業者Aiful老闆,18億美元

677 17.三木正浩連鎖鞋店ABC Mart " 創業者,18億美元 67717.三木正浩連鎖鞋店ABC Mart "創業者,18億美元

677 17.岩崎福三岩崎產業 (鹿兒島地方財團)創業者一族,18億美元 67717.岩崎福三岩崎產業 (鹿兒島地方財團)創業者一族,18億美元

677 17.辛東主(重光宏之) 日本Lotte副社長,創業者一族,18億美元 67717.辛東主(重光宏之)日本Lotte副社長,創業者一族,18億美元

677 17.多田勝美建設公司大東建托創業者,18億美元 67717.多田勝美建設公司大東建托創業者,18億美元

677 17.韓昌佑柏青哥連鎖Maruhan老闆,18億美元 67717.韓昌佑柏青哥連鎖Maruhan老闆,18億美元

785 18.神內良一消費金融業者Promise創業者,15億美元 78518.神內良一消費金融業者Promise創業者,15億美元

843 20.福武總一郎通信教育及出版業者Benesse老闆,14億美元 84320.福武總一郎通信教育及出版業者Benesse老闆,14億美元

843 20.永守重信精密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 " 老闆,14億美元 84320.永守重信精密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 "老闆,14億美元

897 21.吉田忠裕家族全球最大拉_廠商YKK社長,創業者一族,13億美元 89721.吉田忠裕家族全球最大拉鏈廠商YKK社長,創業者一族,13億美元

962 22.重田康光通信業者光通信老闆,12億美元 96222.重田康光通信業者光通信老闆,12億美元

1062 24.福島康博電玩游戲廠商Square-Enix名譽會長,10億美元 106224.福島康博電玩游戲廠商Square-Enix名譽會長,10億美元

1062 24.森稔地產業者森大廈社長,創業者一族,10億美元(現任首富森章的哥哥) 106224.森稔地產業者森大廈社長,創業者一族,10億美元(現任首富森章的哥哥)

㈢ 日本257家企業迎來創業100年是真的嗎

1月5日據日媒報道,據日本東京商工調查(Tokyo Shoko Research)統計,東京有257家企業2018年迎來創業100周年。

2018年,迎來50周年的東京企業達到3440家。按產業來看,建築業占整體的3成,數量最多。東京商工調查表示,「196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期的建築熱潮產生了影響」。

㈣ 日本年輕人為什麼不愛創業

第一:在日本的社會中,一個人假如失敗,他會在社會中很難生存下去,不僅周圍的朋友看不起他,想找個工作非常困難,討不到老婆,也通不過銀行房貸的信用審核。這樣的社會現實決定了,年輕人在想去創業時必然畏手畏腳。
第二:日本的年輕人不愛出風頭。日本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推行素質教育,走入了一個誤區,扼殺競爭,強調團體。這樣的教育體制導致了日本的年輕人比較從眾,幼兒園、小學的賽跑都是手牽手集體通過終點的。大學4年,甚至都不知道哪個同學的成績好,哪個同學的成績差,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是不公開的。這樣的教育體制讓很多人都不願意出風頭。而創業是很需要出風頭的事情。
第三:阻礙日本人創業另外一個原因是,NTT DoCoMo、豐田、索尼、夏普、富士通這樣的大企業壟斷了日本社會的太多資源。日本的大企業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財閥關系,許多日本大企業交叉持股,關系深厚,大企業及關聯公司壟斷了包括周邊業務在內的全部業務。
第四:日本人不愛創業的另一個因素是,日本企業有著根深蒂固的「終身僱傭制」。終身僱傭制是由被尊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他表示松下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員工,讓員工可以安心工作。松下幸之助的這種經營理念被許多日本公司所接受。一直到戰後的50年代,日本企業開始普遍形成了終身僱傭制的傳統,並為日本經濟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㈤ 日本為什麼不適合創業(1)——什麼是創業

標題是想聊聊日本的創業環境,讀了很多文章以後,發現有一個核心問題要先說清楚,即什麼是創業?所以,這篇先談創業,下篇再重點說日本的創業環境。

首先,問一個問題,創業是被動行為還是主動行為?有人肯定會說,那還用問,不都是自己主動去的嗎?

不,從中國底層的商業環境來看,創業並不是主觀想去,而是被動得去。

為什麼這么說?主要原因是——商業管理邏輯。

中國的商業管理邏輯主要源自歐美,我記得大學學管理那會,相關教材的內容基本都是美國人那套東西,進入社會以後,發現大部分公司也都在沿用這套管理邏輯。所以,不難發現,現在企業管理邏輯基本都是以績效為核心的企業考核與升遷標准。

這套東西跟日本就完全不同,簡單說,日本是終生僱傭制,就是鐵飯碗,升遷不看績效看的是資歷。

這兩種體制就會催生出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一種是末位淘汰制普遍盛行,員工即便在大企業也普遍處於一種焦灼與不安定的狀態,外面與內部的失業風險同時存在;另一種就是日本的鐵飯碗制度,員工不存在雙重焦慮,安心上班比干什麼都強。

所以,回答上面的問題,美國、中國為什麼會催生出大量創業型公司?其主要原因來自商業管理邏輯,以及這種邏輯帶給來的焦慮,導致人們為了緩解焦慮而不得不去創業。

這句話來自格雷厄姆的《黑客與畫家》這本書,他為什麼這么說?主要基於兩個方面:

第一個:財富是需求

書中特意澄清了一點,錢不是財富,它只是財富交換的媒介,我們要賺的不是錢這個媒介,而是財富本身。

所以,獲取財富的關鍵就是,創造別人需要的東西。那怎樣才能創造別人需要的東西以獲取財富呢?答案就是創業。

第二個:創業是最大化解決需求的行為

為什麼是創業而不是其他?格雷厄姆講了要致富(創造別人需要的東西),你的行動需要具備兩點:可測量和可放大。

可測量:你的努力可以測量,且努力與收益呈正相關。比如銷售人員的業績、小團隊做出的產品。

可放大:一次努力可獲得長期回報。比如拍電影的演員、運動員,他們的努力一但獲得成功就會終生受益。

這里我們不需要做著銷售人員的同時還想著如何成為電影明星,因為創業這件事正好就具備這兩點特點。

首先,創業團隊人不會很多,公司賺多少錢平均算下,就可以算出每個人的貢獻度。這不像大公司,動不動上千、上萬人,就很難測算。所以,小團隊的業績是可以測量的。

這里的測量不光指容易計算,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小團隊中個體的貢獻更容易被凸顯出來,怎麼說呢?比如你在一個上萬人的公司里,無論你怎麼努力,都很難給公司帶來明顯的利潤變化,但如果你在10個人的小團隊里,你的努力就很容易被看到,這就是可測量。

其次,成功創業團隊做的項目一般都是創新性的,這種創新性產品能讓用戶提高效率,且能得到廣泛應用。

舉個例子,打比方以前釣魚都只用線和鉤釣,突然有人做了魚竿,然後把魚竿和線鉤結合在一起,發現比以前能釣到更多的魚,然後這種方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並推廣起來,這就是可放大性。

基於以上兩點,就不難理解創業是高回報的,這就像幾個人去挖金礦,一旦挖到了,首先,這幾個人都有份,其次,隨著金子越挖越多,每個人的收益也會持續變大。

這里不談創業失敗帶來的資源浪費及其他,這里接著上面的高回報繼續往下延展,當創業成功後,個人的財富就會得到迅速累計,這時候就會有兩種群體產生,一種是通過創業迅速累計財富的人,還有一種是不創業,只通過兢兢業業工作幾十年累計財富的人。

這里有什麼問題呢?放眼全球來看,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但這個無法避免,因為只要奉行上面講的商業邏輯,就必然會導致貧富差距,因為這是對創新者、推動社會進步者的獎勵,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但這套東西在日本就沒那麼流行,日本的文化里並不鼓勵創業,他們更希望看到一個人的成就是來自兢兢業業幾十年的努力,而不是一夜暴富。

東京武藏大學研究創業學的Noriyuki Takahashi對於日本的反思中也曾指出過:創業者在日本人眼裡過於貪婪、過於張揚,與日本的傳統文化背道而馳。

有人會說,日本不鼓勵創業,那不是在扼殺創新?

確實會有這樣的影響,但日本之所以還一直保持,並不是日本不知道創新的重要性,這里除了日本自身的文化外,也跟它90年代與2000年的經濟大衰退以及群體性失業的歷史記憶有關,對於日本來講,過度創新帶來的可能不是進步而是危機。所以,為避免重蹈覆轍,日本更加註重維持自身的傳統企業管理文化——終身僱傭制。

很多人認為創業是一種主動行為,但實際上它是被動的。這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一套商業管理邏輯,它讓我們被動的去接受創業,並在過程中樂此不疲,因為創業一旦成功獲得的回報是巨大的。

很多創業成功的人都非常推崇創業,比如格雷厄姆,他認為致富的最佳途徑就是創業,因為這種方式具備兩個特點,一個是可測量,另一個是可放大。這兩個特點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無限放大收益,讓風險在巨大收益面前變得不值一提。

格雷厄姆還強調,創業不僅是致富的好手段,還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有利因素。

大部分國家都認同這個觀點,但也有例外,比如日本,他們並沒有受到美國人那套商業管理邏輯的影響,還繼續延續著自身的傳統企業管理文化。

日本之所以不鼓勵創業,或者說沒人願意創業,有它文化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但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原因和細節,這里不細說,我們下篇再說。

㈥ 日本老來創業的企業家

在日本的企業家中,松下幸之助無疑建立起了一座豐碑。他不但創立了一個神話般的企業,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經營哲學。從少年輟學轉當學徒開始,他一步步滾爬摸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獨特道路。松下的管理思想,同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如果沒有實踐中的錘煉,就不可能產生出松下的經營之道。商海中獲得成功的企業家雖然不計其數,但能夠提煉出經營之道的企業家卻寥寥無幾,能夠成為眾口一詞推崇膜拜的「神聖」級別人物,則只有松下幸之助當之無愧。在當代日本實業界,有「經營四聖」的說法。所謂「經營四聖」,是指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和松下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這「四聖」之中,松下幸之助獨占鰲頭,被譽為「經營之神」。要了解「經營之神」是怎樣煉成的,得從他的學徒生涯說起。 學徒磨煉松下幸之助(1894~1989)的傳奇生涯,開始於他的學徒之旅。1894年11月,松下幸之助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海草郡的一個小山村——和佐村(現為和歌山市禰宜地區)。松下這個姓,就是來自於當地的一顆大松樹(這棵松樹一直存在,直到1966年被雷擊,1970年遭火災被毀)。在這棵松樹的蔭庇下,松下幸之助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在他出生時,他的家境還算可以,加上幸之助是八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上面有哥哥姐姐罩著,他無憂無慮,生活充滿陽光。幼童時期的優渥,是一個人心靈健康的重要條件。但是,童年的快樂是短暫的。在幸之助五歲那年,他的父親做大米投機生意失敗了,家境逐漸落泊,連祖傳的土地和房子都變賣了,全家搬出了和佐村的老宅,父親開了一個木屐店維持生計,已經上中學四年級的大哥不得不輟學。兩年後,木屐店倒閉了,幸之助的大哥、二哥、二姐也因流感而去世,全家陷入了困頓之中。盡管家境如此破敗,幸之助依然還能上學,可見這個家庭對幸之助的關愛。當松下幸之助讀小學四年級時,他那在外打工的父親來信,讓幸之助到大阪當學徒。於是,年僅9歲而且初小尚未畢業的幸之助,於1904年11月來到大阪,開始在宮田火盆店中做小學徒。這種小店的學徒,什麼雜務都得干。幸之助的主要工作是看孩子和磨火盆,他開始嘗到勞作的艱辛,更感到少小離家的孤獨。真正的學徒生涯開始於自行車店。松下幸之助在火盆店只幹了三個月,這個店就倒閉了。店老闆有個朋友五代音吉,剛剛開了一家自行車店。好心的店老闆推薦幸之助去了這個店。在這里,松下幸之助幹了六年,奠定了他後來在商界大顯身手的基礎。尤其是老闆娘的仁慈,對幸之助無形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有一次店內集體照像,而幸之助出去辦事,由於客戶的延誤未能按時趕回來。照像師等不及,等幸之助回來,照像已經結束了。對於一個從來沒有照過像的少年來說,他對這件事看得很重,竟然哭起來。老闆娘為了安慰他,專門帶幸之助到照相館去補拍。這件事使幸之助深受感動。直到老年,他還對這張同老闆娘的合影十分珍愛,因為這是他學徒時期惟一的相片,也是他首次照像。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的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從松下幸之助後來寫的那些關於商業經營的文章可以看出,自行車店的學徒經歷,養成了他後來提出管理哲學的基調。松下幸之助的父親,對他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盡管幸之助只是一個小學徒,但他父親一方面出於對自己破產的內疚,另一方面出於對天災人禍變故之後家中惟一男孩的期望,一直給幸之助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道理。告訴他,日本歷史上的名人,最初都是從當僕人、當家臣開始的。按幸之助的回憶,他的父親常常鼓勵他:「會有出息的。從前的偉人,小時候都在別人家做工,下苦功夫。所以不要覺得辛酸,一定要忍耐……」在幸之助11歲時,他的姐姐看到弟弟過於辛苦,更重要的是輟學會造成文化上的不足,想讓他上夜校補上輟學的遺憾。然而,學徒是無法上夜校的,因為學徒沒有上下班的概念,從早上5點多起床打掃衛生,到晚上11點打烊關閉店門,學徒都不能離開。當時,姐姐工作的儲蓄所要招募勤雜工,姐姐同母親商議後,就想讓幸之助來應募,白天干勤雜,晚上讀夜校。然而,他父親得知後斷然拒絕了這種想法。這位倔犟的家長認定,只有當學徒才會有出息,將來一定能發跡。他要求幸之助不要改變志向,即便不識字,也可以取得輝煌的成就。所以,幸之助後來感慨說,如果沒有父親指引道路,他就不會有今天。他雖然因輟學在知識上受到損失,然而卻在經商實踐的另一方面更早得到了開悟。1910年.電能的應用給日本帶來了光明的前景。大阪市開始開通電車。幸之助盡管只有17歲,但他看到了電氣的未來。當時他單純地認為,有了電車後,自行車的需求就會減少。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投身電氣業。在他離開自行車店時,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插曲。他以一個青年對未來的大膽想像,把自己的事業定位在電器上,求他的姐夫幫忙去剛剛成立不久的電燈公司工作。然而,自行車店的老闆對幸之助那麼好,使他又無法面對老闆說出離開的理由。於是,幸之助採取了一個孩子氣的做法——偷偷離開。可以想見,年輕的幸之助這時已經遇到了人生常見的矛盾。他對未來的幻想和信念,支持著自己的追求;而對老闆的信任和關懷,又使他難以啟齒告別。正是這種憧憬未來的堅定信念和無法割捨的豐富情感,成為後來松下事業的主旋律。離開自行車店的松下幸之助,並未能立即到電燈公司上班。於是,他開始在姐夫工作的水泥廠打零工,干起了勞動強度非常大的搬運水泥。這三個月,他承受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的重體力活磨煉,使他對生活的艱辛有了刻骨銘心的感受。三個月後,他被招進電燈公司,成為一個室內布線的電工助手。幸之助以前受過的磨煉,使他很快就在這個行當脫穎而出。又是三個月之後,他由助手提升為工頭。他後來的回憶中對此不無得意,強調這種提升屬於特例。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工頭和助手之間的距離,不亞於主人和僕人。比如說,幹完工作,助手馬上要給工頭打水洗手,甚至工頭的木屐壞了,也要交給助手去修理。日本這種獨有的社會等級,給松下幸之助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從被人吆三喝四的水泥搬運工,到頤指氣使的電工工頭,使幸之助從中既看到了日本企業經營的特色,又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問題。到24歲時,他已經被提升為電燈公司的檢查員,每天巡視十多個工作項目。但他對這種受到別人羨慕的監控工作沒有多大熱情,而是對自己的工作成就十分看重。自己安裝的海水浴場彩燈,劇院中耀眼的照明設施,給幸之助帶來了強烈的滿足感。這個時候,他同井植梅野結婚了,也開始考慮獨立創業了。

㈦ 日本創業公司少,創業的年輕人更少...誰告訴你的

(圖為中型創業公司Leverages株式會社Prgramming培訓實拍)

首先,在沒有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雖然大家之前未必想過。

在你心中,日本的創業公司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大家心中是否有自己的答案了呢?暫時沒有也沒有關系,我來告訴大家在來日本之前對於日本創業公司的想法。(從我在網站找到的資料加上個人的理解得出)

・日本創業公司相對於中國數量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日本的創業公司相比較中國,僅僅將自己的創業領域定位在「高精尖技術」比如「高科技眼鏡「」高科技雨傘「等等。

・日本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不把創業作為自己的發展途徑之一,一般會選擇大型日企就職,而且會一直做到退休。

・日本社會對於」創業」的接收程度不高,其原因是「恐懼失敗」,因為一旦失敗之後,就會成為永遠的污點,在以後的就職中也會受到影響。

     以上是今年五月份我對日本創業公司的個人看法,或者可以說是「臆想」。當時的我把創業公司叫做「起業會社」不知道有」ベンチャー」這種專門的說法。 在短短的一個月中,通過訪問兩家不同規模的創業公司,以及和日本的年輕人交談,我對日本的創業公司的想法產生了改變 (僅代表本人參觀過的兩家創業公司)。

・日本創業公司相對於中國數量少(這尚未可知),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考察,發現比我想像的創業公司多很多。僅在Goodfind事業部(一家為創業公司培養和發掘優秀大學生的,並為大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公司,主要活動范圍在東京網站www.goodfind.jp)登記的創業公司就有83社,除此之外的也在其他的平台上看到很多創業公司。

・日本創業公司相比較中國是否注重」高精尖技術「尚未可知,據目前觀察到的結果來看, 他們更傾向於事物的多元化而非國內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業務集中化 ,他們的涉及范圍可以包括醫療,電信,教育,環保,生活服務等方方面面。卻沒有一個重點拓展領域。(真的沒有在搞什麼高精尖技術。)

・在創業公司工作的又很多有趣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有著海外留學經歷,有的來自MARCH及以上的日本名校(類比「雙一流大學」?)雖然由於禮貌原因,沒有去問「你們有沒有擔心失業什麼的(這樣問多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這項工作中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有趣優秀又不安於大手企業體制內的日本人也越來越多 。

・無論是選舉還是經商,確實失敗的樣子沒有成功那樣瀟灑。但是越來越多的日本大學生在選擇創業,不管是先就職再就業還是畢業之後立即創業。從我來東京到現在的一個半月,接觸到的想要創業的小夥伴就有兩個,其中一個是關系比較好的我們也聊了很多(有時間可以細致講述)。

   以上的不完全結論來自於我走訪兩家創業公司的不完全判斷。它們分別是 一家成立12年的中型創業公司,和一家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完完全全的Startup公司。

首先是中型創業公司

名稱:Leverages株式會社

網站: http://leverages.jp/

成立時間:2005年

本人走訪時間:2017年10月12日16:00-21:00

公司位置及環境:本部在澀谷,有三處寫字樓。在全國19個地區(京都 仙台北海道等)都有分公司。

活動內容:

    起初是因為被這家公司提供的「文科生零基礎學習Programming」所吸引,故報名參加。也通過在最後跟公司的員工們交談得知了日本中型創業公司的發展情況。

   這家公司並不是以IT為核心(雖然也有涉及),其授課「教師」是一位在IT部門的26歲員工,講的是一些JavaScript的一些基礎操作,雖然他的本職工作工作與此無關。

    公司的活動在自己的活動室,玻璃落地窗簡潔大方,公司主色調是黑白透明的性冷淡風格。一共有大概10多個人參加(我是唯一一個中國人),參加完教學活動之後,我們又一起享用了晚餐(一些炸雞披薩壽司飲料等等)。所有的活動都是 免費 的。

   參加這次活動的除了像我這樣的文科小白,也有一些為了打發時間過來玩的理科生,跟我一桌的小夥伴來自慶應大學和Sofia大學。

   在最後大家聚在一起吃晚餐的時候,我也和公司的負責人以及那位講師交流了一些。

印象深刻的地方:

・ 公司成立於2005年,但是仍舊以「中型創業(Venture)公司」自居。 不光這家公司,很多家公司都對自己的取得的成就很謙遜。

・ 相比國內在某個行業領域做「獨角獸」相比,這家公司業務並沒有核心領域。 有一個自己的Vision,所有一切的活動都圍繞著這個「Vision(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ustomers, we pursue the happiness of all people concerned.)」來展開。本人不知道這究竟是好還是壞。

・ 公司的自由度堪比國內互聯網公司 :如可以自己選擇上下班時間,以績效為導向,而不以上班時長為導向,可以選擇6點准時下班,也有一些員工因為熱愛工作所以主動選擇沒有加班費的加班。公司的男女比例是1:1,性別歧視很少,如負責這次活動的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姐。

很欣喜日本可以有這樣的公司,和在課本上學到的真的完全不同。對於形態各異的創業公司,還真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如果說Leverage是一家很成熟完備的創業公司的話,那麼接下來出場的就是一家完完全全的Start-up了。

名稱:Xvolve http://www.xvolve.com/

成立時間:他們說 不到半年

走訪時間:2017年10月19日

公司位置及環境: 現在沒有公司,主要活動均在咖啡館 ,當日的活動是在澀谷租的場地。場地比上一場小很多,還是限時的(畢竟公司剛成立)

活動內容:

       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們同不同年齡(從高中生到上班族),不同學校和專業,不同經歷大學生(有的去過發展中國家支教,有的去過發達國家留學,有的在創業或者打算創業,有在NPO參與活動的,還有一個外國人就是我)進行公司的介紹, 並和我們討論,「Global創業家人才」方面的內容 。一共也是有10個人參加。最後結束的時候公司的IT小哥還找我測試了一下他們研發的軟體。

        和Leverages一樣,他們的業務范圍也很廣,目前在進行中的是「為日本的外國人提供各種服務 (從買傢具咨詢,租房咨詢,到咨詢煤氣罐壞了的處理方式…)」也在開發戀愛交友軟體(類似探探但是稍有不同)。

       公司一共只有不到10個人,每個人都是很神奇的人物,他們有的畢業於日本名校,有的有多段海外經歷,無一例外的是顏值很高。我見到了至今為止 最帥的日本上班族小哥哥 ,典型的「沙司」顏(ソース顏:指輪廓比較深似乎歐美人長相的日本男子)。

印象深刻的地方:

・和前一家公司一樣,這家公司也是 為了自己的理想來做事 ,以這個為目標來設計各種毫無關聯的項目進行開發。我問了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為什麼不去在分析市場的前提之下確定自己的業務領域,然後做到極致呢?(突然想到了和這個很合的詞」匠人精神「)他回答說: 「Facebook現在很成功,但是並不是扎克伯格當時關注的核心產品。所以有時候我們無法預料哪種產品會成功,所以結合人們的需要製作不同的產品,並且等待著其中某個產品帶來奇跡。」 (誰能告訴我他當時focus的是Synapse Media Player還是CourseMatch?)

正如同他們的主頁寫的一樣:

        「Xvolve不是公司,慈善組織,宗教信仰,也不是秘密組織。Xvolve是一群投身並對未來負責的人。Xvolve的成員有著相同的願景和使命,就是「為世界帶來巨大改變」。

        這可能和 「著眼於自己擅長並且市場需要的一個領域的細小分支,並像錐子一樣一頭扎進去,打敗競爭對手獲得成功」的我的固有思維 相比,這種Vision有些中二(不是說不好,但是個人覺得應該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再去談Vision),但是相信作為Founder的他們相比我這個紙上談兵的學生更有自己的判斷吧,祝他們成功。

(P.S:在這次活動的最後,主辦人找我想要單獨談談,除此以外還有另一個廣告領域的Startup創始人的Casual lunch也安排在下周,如果我有時間的話,也會去進行後續報道。之後有時間也會寫日本各個企業對於LGBT的態度,感興趣可以關注一下。)

㈧ 日本股民有多少

根據中國結算5月份的統計,投資者數量為16619.42萬人,其中自然人為16580.06萬人。
參考鏈接:http://www.chinaclear.cn/zdjs/tjyb2/center_tjbg.shtml。

㈨ 日本的創業高手有哪些

在創造「經濟奇跡」時代的日本,有四位企業家被稱為「經營之聖」,他們是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和稻盛和夫(京瓷公司),其中稻盛和夫是唯一還在世的一個。

㈩ 華人如何在日本成功創業

華人如何在日本成功創業

最近關注日本創業的投資人和創業者越來越多,那麼,身處日本創業大潮里的創業者是一個怎樣的體驗下面是我搜集整理整理的在日本的創業者分享他們在日本的創業體驗,希望讓大家更接近日本創投現場。

1、日本創業的空間和瓶頸

我對日本的了解是從2007年開始的,那時候日本的經濟還沒有走向衰落,遍地都是工作。當時的創業公司都是以通訊業為主,但大部分核心技術還是台灣企業和日本企業掌握,而華人企業只能掌握沒有技術含量的生產銷售端。

2008年起,經濟開始滑落。雖然日元的.波動使日本賴以生存的出口行業得到迅速發展,但日本整體的經濟是蕭條的,工作難找,國民購買力下降,創業環境是最不好的階段。

但從2012年開始,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一方面是政府很支持創業;另一方面則是日元的變動使出口行業迅速振興,帶動了生產行業,也引來了大量的投資。最後導致創業公司慢慢增多。到現在,一個日本人只要1日元就可以創業了。

而 對目前在日本創業的華人來說,雖然他們脫離了國內環境,但只要有想法,還是有生存空間的。只是由於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排外民族特性,所以中國創客在客戶群體 的選擇上還是針對於中國消費者。這也是考慮到了成本問題的,想打入日本市場,就需要大量的日本本土人力,所以在人力成本上一般的小型公司就是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一家日本正經的互聯網公司應聘應屆生會開出500萬日元(合40W軟妹幣)的年薪;其次,在日本創業的規矩很多,法律條文分文別類,都是各個部門 嚴格監管。

2、華人創業深受中國“互聯網+”影響

由於工作內容的原因,我接觸的華人創業 公司很多,前幾天我做了一個統計:其中貿易公司占華人創業總量的45%;建築行業10%;IT行業13%;醫療行業1% ;餐飲行業4%;互聯網行業10%;旅遊行業15%;其他行業2%。而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受中國的瞬間“互聯網+”的影響。

這在去年 我回國開會的時候感受最深:如果我在北京我朋友吃飯,出門前他就已經用軟體叫好了車,逛街,吃飯完全脫離現金。在賓館無聊要去看電影,服務員也可以幫我提 前預約好票,而且票價比我直接去要便宜一半。O2O的服務更是遍地都是,如果我想懶死,給我一個手機一定可以實現。

回到日本的一剎那間有些不適應,要知道日本早在2008年3G網就已經普及,2010年4G網普及並且流量無限制使用,那麼好的環境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普及打車軟體?很多人說主要問題是地域性和法律性,其實還有很核心的一點是“ 原始心態 ” 。

在 中國雖然便利,但原始創業的利潤值在大家過渡追求的同時,慢慢的砍掉了很多環節。也是給各個企業帶來隱患,很多大平台直接跳過了很多中間必需行業,直接坐 到了廠家面對消費者,把行業中的部分省略之後,大家就會有依賴性,價格也會逐漸的變的透明,每個人都會直接想盡辦法找到最終端,拿最低的價格,市場就會變 的不穩定。而且為了集客,業主不得不壓低利潤和渠道尋求合作,渠道為了拓展不得不再找渠道,但其實大家都在燒錢。

日本和中國完全不一樣, 日本的市場規范思維非常嚴格,幾十年的市場模式沒有變動過,很古板,很守舊,甚至很不方便,但很安心。這也是日本的大品牌能在世界立足的原因。

3、創業初始,要學會如何與日本環境融合

就像前幾天,有一位在中國創業幾十年的人來到日投資,他是那種在中國隨隨便便一個月就可以做到千萬的流水投項目的人,但在日本,他開一家小店都擔心沒有客人。他在私下裡跟我聊天說:“來到了日本1年,什麼都不敢做,什麼都不敢投,每一個行業都和中國不一樣。在日本投資比中國難多了。”但他不知道,實際上, 所有的所謂艱難,其實都是因為沒有融入環境而已。

畢竟在2015年時日本開始了一股投資熱,但在日本創業拼的是學習時間,所以大多數創業者還是以學習為主。學習日本的社交文化以及人脈擴張的渠道,因為每個在日本的華人創業者心裡都明白,想要把公司做大,最後一定還是要靠本地日本人輔佐。

;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