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博物館有中國多少文物

日本博物館有中國多少文物

發布時間: 2022-12-15 07:02:23

A. 日本侵華掠奪了中國多少文物

日本人掠奪了中國多少文物?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誕生了無數物質財富。自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大批國寶級文物被掠奪,至今流失海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上47個國家超過兩百家博物館中,就展示著164萬件中國國寶,散落在海外民間的中國國寶則是少是館藏數量的十倍。
日本是第一個掠奪中國文物的國家。

日本開始掠奪中國國寶始於明代,不過當時倭寇掠奪的文物數量不多,價值在當時也不算太大。真正開始大規模的掠奪中國文物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將司令部設在北海靜心齋,大肆搶掠北海文物,萬佛樓內大小一萬尊金佛被悉數掠走。清末民國之時中國一片混亂,加之尚無文物保護制度,導致大量文物流失到海外。敦煌發現的四萬件古代文書,其中約有一千卷流入日本,收藏在龍谷大學、大谷大學、天理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基本都是大谷光瑞探險隊的橘瑞超等人勾結道士王圓籙運到日本的。
中國文物的最大浩劫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而流失民間的文物已經無法估計了。流失海外的三萬枚甲骨片,就有1.3萬枚被掠至日本。中國作為戰勝國,僅僅收回了從周口店出土的十箱化石、3.5萬余冊古書以及張學良收藏的絹制古畫58卷。
日軍全面侵華時期,對中國文物的摧毀更是影響深遠,日軍甚至於1939年將雍和宮前三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更換成水泥柱,導致牌樓光輝頓減,而將換下的楠木柱運到日本,據說用其在名古屋建立了幾座居室,由此可見日軍對中國文物掠奪的一斑。
現代統計海外失落名畫已查錄的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九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一千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中國自2003年7月開始啟動國寶工程,宗旨是搶救流失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就目前而言,面對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迴流主要有三種形式:回購、討還和捐贈。
回購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市場手段,大多是民間富商捐款給博物館購買,或者民間藏家自己購買。近年來中國文物在世界市場迅速升溫,中國藏家購買實力也大大增長,對於購迴流失在外的國寶很感興趣。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牽頭舉辦的「國寶工程·海外淘寶行動」2006年5月已經在日本展開。但在當年的日本全國古玩博覽會上,中國「淘寶兵團」的收獲並不大,因為日本人似乎沒打算將中國的國寶拿出來。

B. 東京國立博物館內都有什麼中國文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博物館,它是日本在1872年成立的,館內擁有40多個展廳,其中館內的藏品也不少於十萬件,其中不乏中國文物。館內有一個展示廳名為東洋館。

東洋館內一共分為三層,其中一層甚至可以稱為「中國館」,一共五有五個陳列室,中間有四個都為「中國考古」

第一個陳列館就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00多件文物,其中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


(青花束蓮紋大盤)

C. 中國文物種類繁多,我國在海外扔有多少文物未歸還

英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130萬件,大多數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被侵略者從中國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書畫、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雕刻品等珍稀國寶有3萬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繪畫精品幾乎都在館中。
法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260萬件,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從中國非法掠奪所得。
日本擁有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近200萬件之多,絕大多數均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日本侵略軍劫掠出境。
德國各大博物館都藏有大量的中國古代文物,據該國相關刊物披露:有據可查的總數大約在30萬件左右。
…………

D. 現在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有多少

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數量究竟有多少?這恐怕是一個誰也無法准確回答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那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大得足以讓國人心驚肉跳,大得足以讓世人瞠目結舌。更值得國人關注的是,在這些巨大的數字中,屬於歷史上數次被侵略者掠奪的文物珍品所佔比例越來越少,建國後,特別是近20年以來流失的文物越來越多。記者長時間跟蹤國內外一些比較可靠的文物資料庫,對境外中國文物藏量較大的博物館及它們所藏文物的來歷,作了較為系統的調查與統計,結果如下: --英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130萬件,大多數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被侵略者從中國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書畫、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雕刻品等珍稀國寶有3萬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繪畫精品幾乎都在館中。這些文物珍品涵蓋了近7000年中國歷史,其中許多都是從未面世的孤品。如:為歷代宮廷收藏珍品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衛大將軍李思訓的《青綠山水圖》、宋初江南畫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圖》、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陝西畫家范寬的《攜琴訪友圖》、號稱龍眠居士的安徽人李公麟的《華岩變相圖》、宋大文豪蘇軾的《墨竹圖》。此外,還有商代青銅雙羊尊、西周康侯青銅簋、邢侯簋、敦煌壁畫、漢代玉雕馭龍、唐代黃玉坐犬等,這些也都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 --法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中國歷代文物約260萬件,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義時期從中國非法掠奪所得。盧浮宮博物館羈留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其中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的收藏量達6千多件。其分館吉美博物館還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占該館館藏文物總數一半以上。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數量均與盧浮宮不相上下。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物達1萬多件,包括北魏的絹寫本、隋朝的金寫本、唐代的絲綉本、唐代金書、明萬曆刻本、大清萬年地圖、圓明園的40景詩絹本等。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均為孤品、稀世珍寶。 --日本擁有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歷代文物近200萬件之多,絕大多數均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日本侵略軍劫掠出境。僅東京國立博物館一家,就藏有中國歷代文物珍品9萬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計其數,遠遠超過中國國內的普通博物館,如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至今仍羈留其中;此外,分別存放於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也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文物珍品。據中國政府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被搶中國文物多得無法估計,僅戰後日本方面自己統計的數字就有360萬件。 --德國各大博物館都藏有大量的中國古代文物,據該國相關刊物披露:有據可查的總數大約在30萬件左右。這些中國文物主要是通過兩種渠道來到德國: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搶得、20世紀初借考古為名從中國盜得。僅以1902-1905年為例,三年間,德國考察隊在吐魯番、庫車一帶共運走古物400箱。其中有從未發現過的摩尼教創始人梅尼茲的肖像壁畫以及許多珍奇的手寫文書、紡織品、錢幣等。但收藏這些文物的博物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毀滅性的轟炸,幾百幅壁畫損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餘幅壁畫全部化為灰燼,近300尊塑像毀壞了一半。 --"八國聯軍"之一的沙皇俄國,當年並沒少從中國掠奪文物珍寶,奇怪的是戰後人們卻很少能從前蘇聯的博物館里看到那些文物。記者就此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發現了其間的秘密:當年俄軍掠奪的中國文物,一部分被流亡的沙俄舊貴族變賣到他們新的居住國,另一部分則因為當年中蘇同屬一個社會主義陣營,蘇聯政府沒有允許這些明顯打著沙俄帝國侵略印記的"戰利品"公開於市,而是把它們藏匿在一些研究機構里。記者在聖彼得堡的東方研究所藏品目錄里,就發現了沙俄掠奪中國文物的蛛絲馬跡,那裡不僅有來自圓明園和故宮里的中國明清時期文物,而且還有更為珍貴的敦煌遺書1.2萬件,該書藏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本土。而我國國內現存敦煌遺書也只有2萬件,其餘則被英、法、日、奧、瑞典等國瓜分。 --據不完全統計,加拿大各大文物機構共藏有中國古代文物近20萬件,該國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中國文物研究專家魯克思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的采訪時,曾用流利的漢語聲稱:"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國藏品有3.5萬件,這些文物的精美珍稀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中國博物館也沒有我們的藏品豐富……"他還承認:這些中國文物中,大部分都是由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於1909年至1934年之間,在中國河南洛陽僱人"考察挖掘"而獲得。據史料記載:當年,這個懷履光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後,就一直替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集中國文物,前後歷時六年,共發掘10餘座大型木槨墓,出土文物多達1萬多件,其中僅東周王室珍寶就有數千件。 --美國媒體透露:近30年來,流入美國的中國文物大約有230萬件,其中20多萬件精品被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與英、法、日、俄等國家不同的是,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大多數都是在最近20年左右的時間里,通過境外走私非法所得。如: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設有10個中國文物陳列室,其間不乏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各種類別的稀世珍品。在該館5000多幅中國古畫中,有堪稱國寶的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歷代帝王圖》、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的《五色鸚鵡》等;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藏有中國國寶石刻"昭陵六駿"中的"拳毛■"和"颯露紫"。而在中國本土碑林博物館館藏中,"六駿"中的這兩駿卻只能是復製品;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幾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國文物,包括書畫、佛教藝術、銅器、玉器、陶器等;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竟然將中國文物確定為該館的主打收藏對象,現有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陶瓷2000多件,玉器1200多件、青銅器800件,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此外,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共收藏中國古代善本書將近400種,約1.4萬卷;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藏有中國家譜1.5萬卷…… 以上數字,只是流失海外且有據可查的中國文物的一部分。一位在國家安全部門工作的朋友對記者說:"中國流失的文物,已經形成國際化一條龍經營。從盜掘到走私,直至出現在國外交易市場,常常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為了印證這位朋友的說法,記者走訪了部分海關人員。他們說,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趨繁榮,海關的物品檢查量大得驚人。因此,不少地方只能採取抽檢的方式查驗過關物品,抽檢比例一般在5%。就照著這種低比例的抽檢,每年查扣下來的走私文物仍數量可觀。記者翻閱了近幾年中國海關總署的有關記錄,其中不少案例讓人觸目驚心。 --2002年5月23日,羅湖海關從一名旅客行李中截獲一堆裝在蛇皮包里的青銅器,那位旅客自稱是在廣州舊貨市場上花300元買來的"爛銅"。後來,經廣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這170件"爛銅",都是漢代文物,其中還有14件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2003年3月28日,深圳海關成功破獲一起走私國家珍貴古生物化石的案件,共截獲國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計2165件,其中還出現多件國家一級文物。這批走私化石數量之多、級別之高、時間跨度的連續,均屬國內罕見。從無脊椎動物化石到有脊椎動物化石的品種之齊全,足可以組成一個較大規模的古生物化石展覽館; --2003年12月22日,國家海關總署在天津把歷年來查獲的近9000件走私文物移交給國家文物局。 --2006年3月21日,大連海關的緝私人員在遼寧丹東大東港口岸檢查一艘貨船時,發現集裝箱內沒有貨主申報出口的密度板材,而是藏著大量的古舊物品。後經遼寧省文物管理局專家鑒定,這12000件古舊物品絕大多數都是珍貴的中國文物,其中光是漢代瓦當就有1055件。 --2007年11月1日,杭州海關破獲建關以來最大的一起文物走私案,共查獲古生物化石15箱,計1177件。其中有古生物化石相框28盒、動植物化石717片、鱷魚頭化石2個、龜類化石19塊、水晶狀化石1箱、恐龍蛋化石21個、清晰整體脊椎動物化石5個、植物化石4大塊、完整脊椎動物化石380塊。 僅僅4個海關、僅僅一天時間、僅僅5%的抽檢,竟然查扣了15512件文物(不包括天津海關)。假如按照所有海關、按照一年365天、按照100%的查驗比例推算,中國文物每年會流失多少? 在我們擁有絕對主權的國家口岸,一批批彌足珍貴的中國文物,正在源源不斷地被一些喪心病狂的不法之徒劫持到異國他鄉,遭脅迫於喪權辱國之旅。為了讓其中一些重要文物回國,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但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與財力,而且也承受了交織著屈辱與憤怒的心理煎熬。中國政府除開依據有關國際法不斷向那些非法佔有中國文物的國家提出索迴文物的嚴正交涉之外,每年還撥出數千萬資金去海外回購流失的文物。近年來,一些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家和收藏家,也通過多種渠道斥巨資去海外回買本國文物,或捐獻國家,或藏寶於民。但即便如此,面對數量巨大的流失文物,這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杯水車薪。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中國文物保衛戰的文化含義決不亞於一場抗日戰爭!

E. 中國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1860年英法聯軍開進北京,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光顧了中國很多大城市。別的不說,列強兩次入侵搶走的文物就數以百萬計,以致百餘年後的今天,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英國或者法國的某個家庭發現了一件價值不菲的中國文物,拍出多少錢之類的。

抗戰舊照

人們都知道當年日本在我國東北修了滿洲鐵路,後來日方有人透露,參與修建鐵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歷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學者。他們以調研地理環境為借口,摸排中國境內的文物和古跡。當年在日佔區,到處都有日本的調研隊。如此大規模的文物古跡調研活動,只怕中國幾十年來還沒日本人當年搞得好。所以說去日本學中國歷史,是半點不誇張。

《順治遷都》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借用一個朝鮮人的口吻對日本人說:「你們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歡叫你們海盜……海盜,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極贊同這句話,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終於還是被趕回了海島上。

F. 日本侵華究竟掠奪了中國多少文物

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中國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中國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並將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羅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謎,也是留給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永遠的痛。畢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煙海,即使進行系統統計也難以完全囊括。本網整理這些被掠奪的文物資料,簡要梳理出其中較為重要的文物並將其展示出來供網友參閱瀏覽。

近代日本走上侵略道路後,對於中國以怨報德,狂妄地宣稱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威於四方」,於是近鄰中國便成了其實現野心的最佳選擇。

在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方面,日本步西方列強後塵,而且顯得更為貪婪,一面肆意摧殘我國的文化事業,一面又不惜採用種種卑劣手段,大肆掠奪我國文物,為害尤烈,造成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巨大損失。

《喪亂貼》

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喪亂帖》。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作而真假莫辨。有專家指出,如果「書聖」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跡存世,非《喪亂帖》莫屬。這件「寶物」是13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雖然有人說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來的,但是並沒有確鑿證據。此外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收藏在東京前田育德會,被列為日本國寶。

分別存放於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是京都西本願寺宗主大谷光瑞派遣的探險隊上世紀初在新疆塔里木河支流孔雀河流域發掘出土的,由於是與王羲之同代的作品,被認為對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真實面目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收藏在京都龍谷大學學術情報中心大宮圖書館。歐陽洵《化度寺碑》(翁方綱本)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京都大谷大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師碑》也是唐拓孤本,現在收藏在三井紀念美術館。

流失故事: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件,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中華國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中國藝術等部門,每年只輪換展出館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一號展廳是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別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石佛。此外,東洋館一層還有一些特別專題,展示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比如銅鼓、青花瓷。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中國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陶器部分,歷史脈絡清晰,縱向延伸完整。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玉飾,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等。

「中國考古」的瓷器陳列室一共有33件從三國時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尤其是元、明、清瓷器陳列,幾乎就是一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此外,這里還單獨辟出清代犀角、中國漆工等專題展覽。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