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吃不完面怎麼樣
『壹』 日本人吃拉麵,還要配一碗米飯都是主食,不嫌撐得慌嗎
對中國人而言,正餐得吃面或是要吃飯,是一個難題。東北人愛吃面,但是也會用餐,北方人愛吃飯,面點也做得非常好。在一頓午餐或者晚飯中,挑選其中一種正餐就可以。和只選其一的中國人對比起來,日本人便看起來有一些照料「選擇困難症」的人啊,畢竟在她們的世界中,吃拉麵還需要再搭配上一碗米飯,有時候是大米飯,有時候是蛋炒飯。
3、好吃的都需要配白米飯
對日本人而言,牛肉拉麵並不是正餐,白米飯才算是正餐。只需遇上好吃的,日本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東西好吃吃,我要配白米飯吃,毫無疑問更好吃」。針對日本人而言,一天不吃米飯大部分根本不可能。牛肉拉麵濃郁的料汁能夠淋在白米飯上,和白米飯拌和在一起,那樣可以讓白米飯的香氣和料汁濃稠的口味結合在一起,味兒很好。
實際上,在日本的拉麵店裡,定食套餐內容通常是牛肉拉麵、白米飯和煎餃,三種正餐搭配在一起,不怕你食不果腹。在咱們的角度來看來,日本人吃這類正餐加主食的資費很難以置信。實際上從他們的視角來看,大家吃小米粥配烤餅也一樣是正餐加主食搭配的,一樣難以置信,這便是飲食搭配文化差異。
『貳』 去日本吃拉麵有什麼講究
要發出吸溜的聲音,這是表示尊敬
『叄』 在日本,吃面的時候要配米飯,為啥這么做
日本人吃面愛搭米飯,其實是當地的特色飲食文化,一方面是可以飽肚子一方面是不浪費。在日本的麵食店裡面,遊客偶然會發現這里的居民會選擇吃面叫上米飯;無論是吃冷麵、拉麵甚至普通的面條都會愛叫上一碗米飯,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就是無法理解了,畢竟在中國人的眼裡面麵食就是正餐,而米飯也是正餐。
吃面搭配米飯,一方面是為了能吃飽,而另一方面則是日本飲食文化的影響,導致日本居民吃面都得來個小米飯。
『肆』 吃不完的手工面該怎麼存放
吃不完的手工面可以有以下方法保存:
1、暫時吃不完的手工面條,抖開後撒勻一些乾粉或玉米面,放入冷凍保鮮盒,冷凍保存起來,下次吃之前從冷凍室取出,可以直接入鍋煮,或室溫下回下溫再煮。
方法:
(1)、把凍面條從冰箱裡面拿出來,或是從超市購買回來後,先讓面條解凍,或是放到熱水內泡5分鍾左右。
(2)、再入開水鍋內,燒開,或等面熟撈出即可。
(3、這個時候可以有很多種吃法,可以直接下佐料與菜類,肉類等進行煮著吃;也可以直接撈出面,拌上醬、冷盤,就可以上餐桌吃了。
注意事項 :面條拿出來先解凍再下鍋,否則面易煮碎。凍面條,要注意衛生,可以先清洗再下鍋。
2、找一根棍子,將面條捋順掛在棍子上,放在陰涼乾燥且通風的位置曬干,或者是陽光下也可以。
方法:(1)、在砧板上,將面條進行平鋪起來,平鋪起來以後,平鋪的時候盡量使面條保持著直線的方向,平擺起來的意義是讓面條剛成型的時候能夠出現直線的狀態。
(2)、將擀麵杖放在一個比較空的位置,然後將擀麵杖的兩端懸掛起來,同時保持擀麵杖處於水平的狀態。
(3)、將手工面條的一端懸掛在擀麵杖上面,當看到擀麵杖的時候,就會看到面條自然而然的向下垂直下來。
(4)、將向下垂直的面條進行稍微調整,看到哪個面條是不夠直或者不夠柔順的,將面條調整為我們理想的狀態。
(5)、當前面工作都做好以後,用吹風機將面條進行吹一下,而這里的吹我們是在模擬自然風,不能將風速調整的太大,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每隔一段時間用吹風機進行吹動一下就可以了。
(6)、吹動之後,面條還是需要我們調整的,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放置在一個比較炙熱的地方,但是沒有風的位置晾曬,而晾曬的時候我們要時不時的將面條進行調整。
(7)、最後我們看到面條硬化之後,可以將面條放平晾,不過要小心把面條弄斷。
『伍』 日本人的拉麵精神
第一次在日本吃拉麵,是叫「天下一品」的拉麵店。大冷天在門口排隊半小時,心想一定非常好吃。面端上來後,量也不算大,只是豬骨熬制的湯頭非常濃稠,不太容易接受,吃的太慢,終於面漲開變成了一碗拌面。
「你吃不慣豬骨拉麵啊,下次還是吃醬油湯吧。」小田說。
「日本人喜歡吃這么油膩的面條?」
「是啊,這碗面吃下去,保證有力氣幹活。」
相對於烏冬面和蕎麥面的精緻,拉麵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力量的象徵。不管是豬骨湯拉麵還是醬油湯拉麵,標配都是幾塊大叉燒和豆芽捲心菜,鋪上一層大蒜,再澆上一層滾燙的熱油,非常濃烈。大汗淋漓的大口吃面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如果15分鍾吃不完,面就會漲開。
拉麵店裡男顧客居多,看慣了斯斯文文瘦小的日本人,還能看到粗獷的一面。店裡常常有人點大份的拉麵,面像小山一樣堆起。這時戰斗開始了,吃面的人沒有空閑說話,必須在十五分鍾內解決,錯過這個時機面條就會排山倒海涌來,讓你吃到絕望。如果在拉麵店裡點了大份而沒有吃完,要被旁人指責;而吃面的人抱著「一定要吃完的決心」,沒有吃完則意味著挑戰失敗,垂頭喪氣的離開麵店。
「這家的拉麵量還不算大,我上學的時候,附近有一家拉麵店,量才大,又好吃又便宜。」小田說的這家是二郎拉麵,有很多分店,大多開在大學附近。
二郎拉麵向來以量大、肉多、好吃、便宜著稱,有普通和大碗兩種,一碗普通叉燒拉麵700日幣,大碗750日幣。二郎的一碗普通拉麵,和普通拉麵店的大碗差不多,上面鋪著厚厚的三塊大叉燒,非常實在,再加一份叉燒只要100日幣。老闆特調的醬油湯,以及煮的非常入味的叉燒,並不會因為量大而使味道打折扣。
「那個時候一邊上課一邊打工,周末就會和朋友去二郎拉麵補充體力。」
「店非常小,每次都要排半小時。店裡的味道也非常重。「
「二郎拉麵還有一個特點是可以免費添加配料,比如蔬菜、大蒜和拉麵,只要在餐牌交給店員的時侯說一聲mashi mashi就可以了。如果說全增,就會上來一碗巨大的拉麵,非常可怕。」小田說。
「你吃過嗎?」
「我吃過普通碗加雙份叉燒,肉有一厘米厚,很香有咬勁。肉吃完已經飽了,硬撐著吃完面條。再也不敢嘗試了。」
「吃不完怎麼辦?」
「店長會生氣的說『請你下次不要再來我的店!』」
後來我在日本吃了醬油湯拉麵,漸漸習慣了這種重口味的面條。我家附近有一家面館叫「男子拉麵」,大蒜多油多,我和小田隔三岔五會去吃面,享受在熱油中浸泡而滾燙的面條和濃烈的大蒜味道。一碗普通的拉麵780日幣。
「龜戶的二郎拉麵要停止「mashi mashi」,小田看著手機上的新聞說道。mashi是增加的意思,也就是要停止免費添加配料。
「為什麼?蔬菜漲價了嗎?「
「不是。拉麵店老闆說:『從去年開始,點大份拉麵和蔬菜mashimashi的情況多了許多。即使在點餐機上註明或口頭解釋量非常大,客人也不願減少分量。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上傳到社交網路,有的客人拍照後,面幾乎全都剩下了;或一時興起和虛榮心作祟而點大份。我不是為了上Insta而做拉麵。因此停止mashimashi,還要調整大份的量』」。
我接過小田的手機繼續看新聞:
「當5、6個年輕人一起,其中只有一個人來過,剩下的人是第一次,這樣的組合很危險。
『我家的大份,你吃過嗎?』 店長問
『沒有。』年輕人說。
『吃過其他什麼拉麵店?』
年輕人回答了一個店的名字。
『那裡的大份中比我家小份的多一點,真的沒關系?』
『能不能吃完,能不能在15分鍾之內吃完?』店長接著問。
反復確認後,年輕人總算打消了念頭,事故被防止了。而店長是完全正確的。」
作者寫道,「年輕人出於興趣而做事的比例在上升,這不是付了錢就可以剩飯的問題。二郎拉麵的精神,是無論如何也要提供便宜又好吃的一餐,讓客人吃飽而製作拉麵。所以不能吃的量,絕對不能亂說,這樣會傷害了二郎精神。
二郎拉麵服務的對象是飢腸轆轆的人,大部分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面條、豬肉和蔬菜管夠,醬油味道濃郁上癮,不用花費很多就能吃飽,這是二郎的初衷。
賣點是便宜。三田總店現在一碗拉麵600日幣,目黑店只要500日幣,絕對便宜,這就是二郎精神。2019年秋在消費稅率上升的大環境下,二郎也上調了價格,大多不超過700日幣,很便宜了。店家也在努力便宜,還免費添加配料。」作者竭力想保護二郎精神。
接著,作者又分析了這種拍照的現象:「現在很容易得到各種信息,只要有手機,就能瞬間得到一輩子都用不完的信息。過去很多人根據信息去吃,或者為了確認調查結果而去吃。現在『自己也想成為信息的發送者』,於是世界的風景變了。
成為信息發送者,就會關注信息接收者,而店長和其他客人的反應成了一道風景線。如果沒有再來的打算,只要熬過被店長瞪眼的一瞬間就可以了。自己心裡認為重要的信息接收人,就是網路對面的收信人才是『真實的存在』,而現在,在這里生氣的店長和其他注意到這種行為的客人,成為『虛擬的存在』。
這種虛實的逆轉正在發生。被罵、甚至周圍人吃驚的反應也能被做成素材,素材本身的真實感不重要,只有接收者能被震撼到就可以了。從60年就開始經營的店,對於這種新動向,不得不採取對策。 處於「照片反應世界」的時代,處於容易被各種虛擬世界瞄準的位置。
一點不剩地吃完,這是日本古來的傳統,吃不下還添飯,更是厭惡至極。但是對於虛擬時代的人們來說,這種精神是傳達不出去的。並不是說他們沒有這種精神,但他們對付了錢的「素材店」似乎不具有這種精神。」
「等疫情結束了,帶你去二郎拉麵體驗一下。」小田說。
「兩個人點一碗拉麵可以嗎?」
「不行,你佔用了別人的一個座位。你可以跟店員說』skoxi skoxi』」。(skoxi就是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