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在的兵叫什麼
1. 日本兵的簡稱是什麼
以前叫皇軍,效忠天皇;現在叫日本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也可以叫自慰隊
2. 日本現陸軍編制
日本陸軍現在的編制日本雖然將它的軍隊稱作自衛隊,但是本人還是習慣稱其為陸軍、海軍和空軍。二戰之後,日本重新組建陸軍,但是規模和數量就比二戰時小得多、少得多。至上世紀末,日本陸軍一共擁有:13個師團,2個獨立特別混成旅團,1個空降旅團,1個直升機旅團,1個炮兵旅團和2個獨立炮兵群,2個防空旅團和3個獨立防空群,5個工兵旅團,1個獨立坦克群,還有1個就是富士教導團。
在這13個師團中,包括三種類型:裝甲師團,甲類機械化步兵師團,乙類步兵師團;具體地說,裝甲師團就是第7師團一個,甲類師團又7個,乙類師團有5個。而由於細節上的區別,甲類師團分為2種,乙類師團則有3種。
日本的團級部隊叫做聯隊,直轄於師團;普通師團所屬的聯隊包括機械化步兵聯隊、步兵聯隊、炮兵聯隊、後勤輜重聯隊這四種;而第7裝甲師團所屬包括坦克聯隊、機械化步兵聯隊、炮兵聯隊、高射炮兵聯隊和後勤輜重聯隊這五種,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第7師團受重視的程度——其它師團只編有1個高射炮大隊(營),它則編有1個聯隊用於防空。
和英法等國的團一樣,日本的聯隊下面也沒有營(日本叫做大隊)一級的編制,直接下轄各種連(日本叫做中隊)級部隊。這也使得日本擁有和英法相同的特點,就是聯隊以下採用單一編組,而非各兵種混合編組。同時,日本也是在師團與聯隊之間沒有旅團一級的編制,所以諸兵種的合成作戰指揮也要由師一級來完成,擁有這種編制所擁有的所有弊端。
但是日本聯隊和中隊一級的規模並不小,例如其第71坦克聯隊下轄5個坦克中隊,總計裝備92輛90式主戰坦克;而坦克中隊裝備有18輛主戰坦克,甚至超過了德國陸軍裝甲連的17輛。再比如其第11機械化步兵聯隊,下轄6個機械化步兵中隊,總計裝備108輛89式步兵戰車,剛好相當於美軍兩個機械化步兵營所裝備的數量;機械化步兵中隊裝備18輛步兵戰車。
比較特殊的是它的部分炮兵聯隊,在聯隊與中隊之間有大隊以及編制。比如第7裝甲師團的炮兵聯隊,編有4個炮兵大隊,每個大隊裝備12門99/75式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當然,這也是世界各國的炮兵中,裝備火炮數量最少的炮兵營。
日本現在還有群的編制,下轄於獨立特別混成旅團和各種作戰支援旅團,包括炮兵旅團、防空導彈旅團、工兵旅團等,當然還有獨立的群,直接隸屬於各個軍區。群是日本獨有的,是一種規模大於大隊卻小於聯隊的編制。以「霍克」防空導彈群為例,下轄4個發射連、1個載波通信連、1個導彈發射直接支援隊,裝備24部「霍克」防空導彈發射架,編制員額693人。
日本陸軍目前已經開始進行軍事轉型,大部分計劃內的軍隊已經完成。有4個師團——包括原來的第5、11、12、13師團——被縮編為獨立旅團,第2獨立特別混成旅團也得到擴編,這些新的旅團人數都控制在3000人左右。新式旅團編制如下部隊:旅部,3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1個坦克中隊,1個後方支援隊編成。
為此,日軍開始重新恢復步兵大隊這一級的編制,將開始實行旅團-大隊-中隊這種新的作戰與指揮體制。步兵大隊實行三三編制,大隊下轄3個中隊,中隊下轄3個小隊;每個步兵小隊25人,裝備高機動車3輛;下轄3個班,每班編制7人;班裝備40毫米榴彈發射器1具、班用機槍1挺、84毫米無坐力炮1門、步槍3支
3. 日本憲兵什麼兵
日本陸軍憲兵(日語:憲兵隊)是隸屬於日本陸軍的憲兵。存在於1881年至1945年. 其職能仿效於法國憲兵,但具有非常大的蓋世太保性質。日本陸軍憲兵的建立,全然脫胎於日本警視廳,第一批日本陸軍憲兵,其實就是由東京警視廳的警察改編而成的。日本海軍有自己的憲兵系統。
4. 現在保護日本皇宮的部隊叫什麼還叫近衛師團近衛師團不是解散了
日本的近衛師團自1891年12月14日誕生,至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其唯一的職責就是保衛日本狗^^皇的皇宮。但自甲午戰爭爆發之後,日軍近衛師團的規模不斷擴大,職責也不再僅僅是保衛皇宮,而是不斷是參與日本的對外侵略戰爭。比如參與中日甲午戰爭、二戰侵華戰爭,以及對二戰日軍太平洋(印度尼西亞的Sumatra島)佔領區的掃盪等等。
至於二戰期間,日本的狗^^皇宮為什麼要一萬多精英部隊來保護,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狗^^皇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而皇宮又是它的狗窩;另一方面,實際上當時的日本狗^^皇也是直接參與了戰爭策劃的主要決策者之一。對於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倭寇自然要嚴加保護了。沒聽說解散了
5. 日本軍隊叫什麼
日本軍(日語:日本軍/にほんぐん、にっぽんぐん Nihon-gun、Nippon-gun),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狹義上則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即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又稱「皇軍」(日語:皇軍/こうぐん、すめらみいくさ Kō-gun、Sumerami-ikusa),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陸海軍、國軍、帝國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
自衛隊(日語:自衛隊/じえいたい jieitai ?;英語譯名:The Japan Self-Defense Forces,縮寫JSDF)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的日本國家防衛力量,成立於1954年7月1日。根據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與他國以軍事手段解決爭端的權力,因而自衛隊在名義上不是軍事組織,但實際上的功能等同其他國家的軍隊。自衛隊由海上自衛隊、陸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等三個軍種組成,總兵力約23萬,由防衛省統籌管轄。自衛隊於2008年時所消耗的軍費,居美國、中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及德國之後,為世界第7位。自衛隊的目的是維持日本的自我防衛能力,而踏進21世紀後,自衛隊對於海外軍事任務的參與愈來愈積極,除了參與了2002年阿富汗戰爭後的維和任務外,自2004年1月19日開始,派遣「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駐扎於伊拉克薩瑪沃,協助美伊戰爭後的重新興建與安全維護。日本國內亦有民眾要求須因應周邊局勢,如北朝鮮核武威脅及中國軍事力量提升,存在有修改日本憲法的呼聲,以及將自衛隊升格成「國防軍」。
6. 日本人的正規軍有多少
自衛隊總兵力約24.7萬,其中陸上自衛隊15.1萬,海上自衛隊4.5萬,航空自衛隊4.7萬,共同部隊1200餘人,統合幕僚監部和情報本部人員共約3000人。
日本自衛隊(The Japanese Self Defense Forc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日本的國家防衛力量,成立於1954年7月1日。根據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與他國以軍事手段解決爭端的權力,因而自衛隊在名義上不是軍事組織,但實際上的功能等同它國的軍隊。自衛隊包括日本海上自衛隊、日本陸上自衛隊和日本航空自衛隊三個軍種,由日本防衛省統籌管轄。
在「質重於量」和「海空優先」的建軍方針指導下,自衛隊已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能力較強的武裝力量。由於日本是資源匱乏的島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幾乎都依靠進口,而且與周邊國家有諸多海上領土的爭端,因此日本把海上自衛隊作為優先發展的力量。
7. 日本有什麼兵
海陸空三軍自衛隊,不存在軍隊。兵種嘛,除了遠征型的陸軍意外應該都有了,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形成了海空作戰一體化,有著中近程的防禦打擊能力。
8. 日本軍人叫「太君」呢,歷史上真有這個稱呼嗎
的確有這個稱呼,不過只有漢奸才會這樣稱呼日本軍人,古漢語中"大"和"太"其實是同音同義的異化字。所以「太君」同「大君」,日語taikun(日文漢字為「大君」)是對強大將軍(Shôgun)的尊稱。其實就只是漢奸拍馬屁稱之為「強大的將軍」。
9. 求當代日本士兵所有軍銜
那就是自衛隊軍銜咯,那麼:
「將」分兩級,將和將補,相當於中將和少將,將補又分將補(一)和將補(二)。其中如果某位「將」獲得統合幕僚長的頭銜,則持有與各國上將同等許可權。
「佐」相當於校官,分一等佐、二等佐、三等佐,即相當於上校中校少校。
「尉」即尉官,和佐一樣分一二三等尉,並且有準尉。
以上都是軍校畢業的軍官,而沒有進過軍校的軍人一般都是「曹」和「士」銜,兩者都分為四等,即:曹長、一等曹、二等曹、三等曹、士長、一等士、二等士、三等士。
與帝國軍相比,自衛隊實現全部軍官化,故沒有「兵」——雖然士實際上幹得就是兵的工作。
完整的軍銜還要加上所屬軍種,比如陸軍上校即是一等陸佐,海軍少將即是海將補,以此類推。
以上出自《日本和平憲法》即現在的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於是1L那個各種有錯的版本是怎麼回事呢……而2L那個版本是大日本帝國軍的軍銜,即明治年至二戰結束期間日本的軍銜。
10. 日本現在還是自衛隊嗎
是的,2018年12月18日,日本在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新《防衛計劃大綱》重申了堅持專守防衛,不成為軍事大國的基本原則。
根據日 本1947年的「和平憲 法」,日 本須放棄以戰 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並且禁止日 本有任何軍 事建 制。其中第二章第九條,關於「放棄戰 爭」的表述共有兩段:「日 本國 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 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 海 空 軍及其他戰 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 戰 權。」日 本的軍 事實力只能維持在自衛所需的水平,總兵力不得超過10萬,軍 艦數量不得超過30艘,總排水量不得超過10萬噸,不得擁有航空母艦(護航航母除外)及核動力潛艇,作戰飛機數量不得超過500架,不得擁有遠程轟炸機,不得發展彈道導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