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古幣
A. 日本古代錢幣和單位是什麼
日本江戶時代金、銀、銅錢三種貨幣並通流行,遇到高額兌付時江戶會使用黃金,而大阪更習慣採用白銀,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兩地商業的繁榮與發展。在幕府公定的場合,貨幣的比值通常是:金1兩=銀50匁=錢4000文,由於江戶所在的關東大多使用黃金,故而關東地方還指定了:金1兩=4分=16朱的牌價;習慣使用白銀的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相應的也有了:銀1匁=10分的匯率;至於銅錢方面,則是無論東西統一為:錢1貫=1000文。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比率並不是穩定的,在某些特別的時期幾乎每天都會有所波動,而且大多都是在貶值。
B. 日本明治 錢幣
分2種:小銀幣:市場價170元左右;其他材質的:市場價30-60元左右;
這2種都比較常見,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你可以上淘寶上看看,很多的。
自1784年日本光格天皇天明四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至1871年日本明治天皇四年開鑄仙台通寶錢起,經1835年仁孝天皇天保六年鑄天保通寶錢與萬年通寶錢;1857年孝明天皇安政四年鑄箱館通寶;1861年孝明天皇文久元年鑄琉球通寶、文久二年鑄築前通寶、文久三年鑄文久永寶,又於其慶應三年鑄盛岡銅山錢。是年,明治天皇繼位,此後未聞新鑄明治銅錢。
這一階段日本所鑄各種銅錢雖幣文仍用漢字,仍取中孔錢式,除盛岡銅錢外仍皆遵寶文錢制,但其餘如錢幣外形、孔式等形制、背文或圖紋及面背布局等組成錢幣文化之要素,皆出現了與前諸神承仿中國銅錢的日本自鑄錢明顯相異的變革,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日本錢。
附錄:比較有收藏價值的日本錢:
一、古呂錢(1)、宣德錢、火燒錢(2)等下下錢,兩文當古錢(3)一文使用。
二、明惠錢(4)、缺錢(5)、割、磨(6)等錢,五文當古錢一文使用。
三、打平錢(7)、南京錢(8)等,十文當古錢一文使用。
C. 日本什麼古錢幣最值錢
其實那邊的古錢幣一般都是從這邊流通過去的,比如說永樂通寶什麼的,比較有地方特色的就是大判和小判,金幣當然值錢
由於歷史原因在中國專職收藏對日本錢幣的收藏家不多,大家普遍不感冒......在日本也有很多收藏錢幣在大家,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很多珍稀的錢幣在他們手裡.
在銅錢的眾多分類中又一個奇特的錢幣,那就是日本銅錢,同樣是圓形方孔,同樣是漢字你能分辨出哪些是日本錢嗎?咱們就一起來認識認識吧。
日本擁有自己的文字,為什麼要在自己的貨幣上使用漢字呢?
這不得不說說日本與中國歷代的從屬關系。
在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都是中國的附屬小國,官方文字,正經制度都是照搬中國的,日本一切的官方文件一律用漢字書寫,這個傳統保留到了今天。這就是為什麼日本錢幣上的文字是漢字了。不得不說日本這個民族還是很愛學習的,但做了2000年中國的附屬國,這份優越感是哪來的。閑話不多說了。說到日本錢,就不得不說一個重要的錢幣,那就是永樂通寶。日本一支考古隊曾經在埼玉縣蓮田市的一處戰國遺址中,發現了超過26萬枚古錢幣。這些古錢幣中,就有鑄造於15世紀的明代「永樂通寶」。
日本鑄造的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在日本的流行程度超乎想像,當時日本局勢動盪,無法造出高質量的銅錢,所以乾脆就直接用永樂通寶。日本一些領地上甚至出現了採用永高制,年供以永樂錢為主。永樂通寶鑄工精湛,整齊劃一,質量上乘,所以永樂通寶在日本比較多。
江戶初期又製造了慶長通寶和元和通寶。1636年以後,製造了寬永通寶。 寬永通寶 銅一文錢是最普遍的,寬永通寶可以說是藏友手中最多的日本錢了。除銅一文錢以外,還有黃銅,精鐵的四文錢,鐵的一文錢。
天保通寶仁孝天皇天保6年(1835年),在江戶淺草橋場村金座鑄造。橢圓形,輪廓內孔與普通錢相同,幣面天保通寶四字直書,背孔上有當百二字,孔下鑄金工花押。有四文通用的文久天寶,也有十文通用的寶永通保。但在1835(天寶6年)製造了一百文通用的天保通寶。
江戶時代的大判江戶時代的大判:慶長大判。是後藤四郎兵衛用大判座製造的,才慶長大判到萬延大判五種。在帶著錘眼的表面,寫上水墨字樣「拾兩後藤」和花押。因為大判是贈答和禮儀上用的,所以畫著水墨畫。所謂十兩是重量有十兩,也就是四十四匁左右,而不是價格,但是實際是只有七到八兩左右。
慶長、元祿金幣除了以上,還有一些皇朝銭,比如和同開珎。
和同開爾
長年大寶 仁明
長年大寶
饒益神寶 清和
饒益神寶
琉球通寶
此外還有日本大正、昭和、明治時期發行的機制幣、銀幣,以及日偽時期在我國發行的貨幣。
要謹記一點,外國貨幣不屬於我國貨幣體系,除了幾個別品種外,在中國這些外幣是根本不值錢的,如果你碰到了不認識的書上也沒有的文字或年號,不要竊喜以為碰到了大珍,先搞清楚是不是外國的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