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和服屬於什麼檔次

日本和服屬於什麼檔次

發布時間: 2022-12-19 12:44:36

❶ 日本和服,的分類!

按照大眾的認識,現代和服(女裝)一般可以分為:

(順序從日常裝到禮服)

日常便裝: 浴衣
日常正裝: 織布
小紋、色無地
介於禮服和日常服之間: 付下
次禮服: 訪問著、色留袖
第一禮服: 振袖、黑留袖
婚禮禮服: 白無垢、打掛、掛下

浴衣是一種夏季穿著的和服便服,特點是布料輕薄、色彩繽紛多樣。它的外形、剪裁和正裝和服基本一致。但是和正裝和服不同的是,穿著它的時候並不需要穿著「襦袢」(和服用內衣),加上使用的布料輕薄,因此十分涼爽和輕便。

在現代的日本、浴衣一般是年輕人夏天參加祭典活動(煙火大會、盂蘭盆節)的時候穿。到溫泉旅館泡溫泉的時候,旅館也多數會提供更為簡便、式樣統一的浴衣給客人穿著。

*************************************

浴衣的原型來自平安時代的「湯帷子」,根據平安時期的《倭名類聚抄》記述,當時有一種用內衣布製作的沐浴用的衣服。那個時代經常會有幾個人同時入浴的狀況,估計湯帷子的出現是以吸汗以及遮掩身體為目的。有說法說當時的湯帷子一般是用吸水力好的麻布作為製作材料。

到了桃山時代之後,這種用於吸掉沐浴之後身上水分的衣服開始廣泛流傳,直到江戶時代,已經變成了庶民喜愛的一類服裝。

浴衣「ゆかた」這個名字,便是從湯帷子「ゆかたびら」裡面省略得來的。

*************************************

浴衣是和服中結構中最為單純的一種,它只有一層布料,而且由於製作浴衣的布料(棉布、麻棉布)不太受限制而且比較好買到,現代很多家庭都可以自己縫制浴衣。

穿著浴衣的時候,可以直接貼身穿著,頂多隻需要在裡面多穿一件肌襦袢。其穿著方法和普通和服一樣。
浴衣一般使用帶幅15-18厘米的「半幅帶」作為腰帶,同時也可以使用「兵兒帶」作為裝飾。此外,今年來因為日本年輕人越來越不懂得如何穿和服,於是用法簡單的「定型帶」也應運而生,現在浴衣搭配定型帶已經非常常見。
至於鞋子,和浴衣相稱的穿法是赤腳穿木屐,不過最近幾年,搭配草履、草鞋、甚至人字拖和西式涼鞋的人也出現了。

由於浴衣算是和服中最便裝的一種,如果穿著它出席比較正式的場合(茶會、相親、婚禮等等)都是不太合禮貌的喲。
織布和服是正裝中最為便裝的一類。這種和服是過去農家婦女用自家織造的布匹製作的和服,因此這種和服一般十分結實,洋溢著樸素之美。到了現在,織布和服是指先在線上染色、然後再進行布匹織造,最後縫制的和服,有紬、御召、木綿這幾種。

其中最高級的是紬,雖說它是最為便裝的一種和服,卻經常售價高昂。可能是因為它在這個手工製品更有價值的年代,作為全手工製作的東西非常值錢吧。這種風格優雅有韻味的和服一般適合旅行、購物、吃便餐的時候穿著。

*************************************

直到昭和中期,農村大部分的家庭依然有織布機。那些養蠶的農家將品級比較差的蠶繭抽死,然後一根一根地用手指紡成線,經過用藍科植物染色之後,織成帶格子紋呀條紋的布料,這就是紬。

江戶時代對於服裝的規制非常嚴格,盡管如此,紬雖然身為絹(真絲)的一種卻沒有絹的形態,可能是為此也允許百姓穿著使用。如此,在日本各地便誕生了傳統而獨特的紬制和服。在各種紬中,大島紬、結城紬、塩沢紬可並稱為日本的三大紬。

*************************************

穿著織造和服的時候,一般可以搭配一些手工味濃重、風格古樸的飾物。原木色的發簪和樸素的手袋。

小紋是日常正裝和服之一,比起雖然樸素但是價格高昂的紬,小紋無論從價格還是花樣上都可算是十分的親民。

「衣服上布滿小型花紋圖案」是這種和服的名稱來源。小紋對比起其他例如說「付下」「訪問著」之類的和服,由於它上面的花紋圖案放在什麼位置什麼方向都沒有關系,看起來格調不高,所以並不能作為禮服使用。(除了江戶小紋)

而現在,只要衣服上分布的花紋重復、沒有方向性,這樣的和服便統稱為「小紋」。要注意的是,在製作技法上,小紋既有印染的,也有手繪的。雖然小紋一般是指碎花的留袖(袖丈在50厘米左右)和服,但是也有應用小紋花樣的振袖(袖丈較長)和服。

*********************************

作為正裝,穿著小紋的時候,裡面一定要穿上一層襦袢(最裡面的肌襦袢可穿可不穿)。

應該注意的是,由於穿著浴衣的時候,可以把衣踞(下擺)提得高於腳踝,甚至可以穿成比膝蓋還短,所以可以選擇身丈較為短的。但是在穿著正裝的時候,由於衣踞應該貼近腳背,因此選擇購買正裝的時候,大家應該注意身丈不要過短。

配搭小紋的腰帶和正裝一樣使用「袋帶」「名古屋帶」,不過由於小紋屬於接近便服類的和服,所以使用的袋帶可以是面料樸素的袋帶,甚至可以選擇帶幅較窄的「小袋帶」、半幅帶。不過小紋可不用浴衣用的半幅帶哦。

鞋子方面,視情況偶爾會有配搭木屐的人,但是一般都應該穿上二趾襪或者足袋配搭草履
「無地」的意思就是沒有圖案,於是和字面意思一樣,「色無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僅有除了黑色以外單一色彩而沒有圖案的一類和服(黑色是喪服)。雖然沒有圖案,不過允許有織出來的暗紋。

如果在色無地上綴有家紋,那麼它是和「訪問著」同級的禮服;如果沒有綴上家紋,則是次級禮服,或者是日常服。而且如果使用黑色的腰帶,它又能能作為次級的喪服(參加喪禮穿的衣服);如果配上九寸帶,它甚至還能作為參加法事的服裝。因此,色無地是對穿著的TPO不太挑揀的、應用廣泛的種類。

*******************************************

沒有家紋的色無地給人一種便裝之感,帶有一紋(衣服背縫上有一個家紋)的色無地就可以用作參加茶會、祝賀會的次級禮服,如果帶有三紋(背縫、左右肩各一個家紋)的色無地,格調幾乎可以說比付下、或者是沒有上家紋的訪問更高了。

因為茶道講求洗脫鉛華,平淡寧靜,所以色無地可以說是最符合茶道旨趣的服裝。如果在法事、為熟人守夜、喪禮等場合穿著色無地,一般選用顏色樸素,帶有一紋的色無地。要注意的是,盡管顏色樸素,但是如果衣服的暗紋是吉祥意思的紋樣的話也是不太合時宜的。參加喪禮的時候,如果對方和自己關系遠,按照規定屬於輕喪的,可以穿灰色等顏色比較淺的冷色調,所用的帶也可以使用深灰色一類的帶,如果是屬於中等程度,可以穿深藍、紫、抹茶色的色無地,配合黑色的腰帶,如果是最親近的人去世,應用黑色的色無地(喪服)配合黑色的腰帶,此外,各種小物(帶揚、帶締、手包)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黑色。

原本,付下的特徵是雖然花紋有特定位置(一般在左前到後方的衣踞,右肩袖)、卻沒有真正的繪羽圖案(在縫制後依然可以在縫線兩側連續的圖案),不加入家紋,以及八卦沒有做出共踞。不過最近,由於設計、縫制技術的提升,付下漸漸向訪問著靠攏,衣踞的花樣變得連續,而且也有很多付下開始加入家紋,現在兩種和服經常是難以分辨了。

「付下」格調介於小紋和訪問之間,也就是介乎於日常著和禮服之間,不論未婚已婚都可以穿。在朋友的訂婚宴、派對、到別人家串門等場合都可以穿著,在孩子的入園日(幼兒園)穿著也很合適。其中花樣華麗的款式雖然未能達到留袖(特指色留袖、黑留袖)的級別,但是也差不多可以達到和訪問著同級。

**************************************

二十世紀中前期,因為小紋製作的工藝的發展,出現了一種反物(和服用布匹)設計,這種設計使得裁剪布料之後布料上的花紋圖案會落在特定的位置上,這個技術當時已經非常發達。在這個技術基礎上出現的和服,便被稱為「付下」。

不過盡管現在的付下的花紋相當華麗,已經幾乎可以達到訪問著的等級,但是在反物狀態下已經描繪好花紋始終是付下的製作特徵。

*************************************

因為付下的花紋是事先在反物上描繪好的,所以它可以和小紋一樣,既可以做成成品賣,也可以以反物的形式進行販賣。
比起前面既可作為日常著也可作為禮服的幾類和服,「訪問著」就算是完全歸入禮服類的和服了。它的特徵是全身帶有「繪羽」花紋,也就是和服上的花紋圖樣不會因為布匹剪裁而割斷,整個衣踞直到整件衣服都呈現出連續的圖案。若是在訪問著上綴上家紋,那麼它的級別就和色留袖同級。不過雖然早期訪問著剛出現的時候習慣在衣服上加上三紋,後來卻逐漸廢棄,直到現在幾乎都沒有多少會綴家紋。

訪問著可以作為比較正式的場合上的禮服,並沒有限制只能未婚或者只能已婚女子穿。另外在社交場合(宴會、上門拜訪),也算是一種較為正規的禮服。多數用於出席婚宴(非親屬的)、茶會、派對。

***********************************

訪問著的歷史意外地相當的短,它是在明治時期,為了和外國的社交禮服裙相匹配對應而被發明出來的和服種類。

這種和服先是根據和服的比例尺寸裁剪布匹,然後進行假縫(用線簡單拼合布塊)出基本形狀,之後再在這個基本成型的狀態下在布料上繪制出製作成成品之後也能剛好連接上的圖樣,然後進行染色、刺綉等工序。訪問著在腰帶以上和腰帶以下都有圖案,而且都可以在縫線兩側連續,這是它和付下的最大區別。(不過就像之前付下的資料所說那樣,近年因為設計和縫制技術提高,付下已經越來越像訪問了)

***********************************

一般年輕的女孩穿訪問著的時候,會選擇顏色明艷,華麗花俏的繪羽花紋布滿整件和服的訪問著,而年長的女性穿著時,則會選擇只在左前衣踞和右側肩袖處有利落清爽圖案的訪問著。

在腰帶搭配上,如果是和樣式講求韻味,不太過分華麗莊重的訪問著搭配,可以選擇織造的名古屋帶啊,花紋獨特而清爽的袋帶,如果是和華麗的訪問搭配,可以選擇帶有古典紋樣,帶有金銀箔呀刺綉的豪華袋帶。

此外,在戰後為了振興和服銷售,發明出了一種紬質地的訪問著,這種訪問著的布料和普通的訪問著主要是布料不太一樣。紬本身畢竟是一種便服系的材質,因此不管多麼昂貴的紬訪問著,也是不能用於出席婚禮、或者是公事的慶祝儀式上的喲。

留袖和服,是指僅僅在下半身帶有花紋的和服,其中包括黑留袖(以黑色為底色)和色留袖(以除了黑色以外其他顏色為底色),是庶民和服中(公家/貴族和服指十二單類)已婚女性最高級別的禮服,可相當於西方的晚禮服。其中一般用黑留袖級別又比色留袖要高。

女子結婚之後,出席自己親人、友人的婚禮,還有作為某場合地位高重的人物出場的時候,都適合穿用黑留袖,由於黑留袖是級別最高的禮服,一般會綴有五個家紋(背縫、左右後肩、左右前肩)。而穿著色留袖的場合比穿黑留袖的場合一般要輕松隨意一些,例如訂婚宴或者入伙酒什麼的,而相應的色留袖也一般多數只會綴上三紋。

***********************************************

最初在江戶時代那會兒有個習慣,就是女性會在結婚之後,把年輕時候穿的振袖和服截短袖子,縫起身八口。這樣修改過後的和服——和它的花紋圖案分布無關——就被稱為「留袖」。漸漸地,留袖這個詞的含義就演變成了「已婚女性的禮服」。

現在說到「留袖」,其實指的是化政文化興盛的那段時期,由江戶活動的藝人那裡流行開來的的一種叫做「江戸褄」的只有下半身帶花紋圖案的和服。因為當時流行製成表裡均為同色同料的「無垢」式樣,因此八卦部分不僅和和服外層用同樣的布料,而且即便看不見,也會繪制刺綉上同樣的花紋。(也就是現在稱為「比翼」的部分)

此外,在皇宮中因為忌諱穿黑,因此不穿黑留袖,當出現需要穿留袖的場合都會穿色留袖,而且襦袢、帶、小物等等都是用白的。

**********************************************

婚禮上穿的黑留袖,一般會採用沒有暗紋的黑色縮緬作為布料,綴有五紋。而黑色以外的色留袖則是視其使用目的,不僅有五紋,三紋、一紋也很常見,甚至沒有紋的也有。而色留袖的布料也可以採用有暗紋的其他布料來製作。雖然留袖是已婚女性的禮服,不過今年來未婚女性拿來作為禮服的也開始多見了。最初是因為比較高齡的未婚女性在公開場合依然穿著振袖略感尷尬,覺得還是穿著留袖感覺和年齡更合襯而逐漸把這習慣蔓延開來的。

出席姐妹的婚禮的時候,考慮到新娘的情緒,一般要選比年齡更老成一點的黑留來穿;而當身為新郎的母親出席兒媳婦的婚禮的時候,則要選用帶有很多吉祥寓意圖案的黑留;出席朋友的婚禮的時候,可以穿適合自己年齡的黑留。穿色留的話,因為婚後穿的機會挺多的,所以最好選擇一些花紋古典,格調高雅耐看的款式。

適合留袖的,基本都是一些金銀色光華燦爛的帶,黑留袖和泥金箔袋帶、金色布料的袋帶、唐織袋帶最為合襯,而色留袖則可以選用帶金銀箔的花紋精細的袋帶。而適合留袖的帶結則是二重太鼓。半襟、帶揚帶締一般選用白色,總絞帶揚和帶白色紋的帶締就最適合不過了。穿留袖一定不能忘記扇子喲,最好是黑骨金/銀面的扇子。
現在,「振袖」是未婚的女子最高級別的禮服。

我們前面介紹的幾種和服都是按照和服上面的花紋、顏色作為分類的,然而這次我們說到的這種「振袖」卻不一樣,它是以袖子的長度作為分類。「振袖」名字的來由就是袖子的袖丈很長,有的甚至可長達3尺(約114cm)。根據袖丈的長度,振袖又可以分成大振袖(本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袖子越長則越是華麗,越是正式。

但是具體哪種長度為大振袖,哪種長度為中振袖、小振袖,現在即便是日本似乎也沒有定論。有說大振袖的長度在114上下、中振袖長度在100上下而小振袖在85左右;也有的說法是大振袖是袖子拖到地上只能作為婚禮和服的種類,而中振袖是現在常用於成人式的款式;還有說法是大振袖的長度是到腳踝,中振袖的是到膝蓋到小腿之間也就是2尺3寸到2尺8寸(87~106cm),而小振袖則是2尺也就是76cm。不過較為一致的認識是,現代大振袖和中振袖之間的區別已經比較模糊,它們兩者都統稱振袖。

而導致這種模糊的原因,大約是因為現在的女孩子身高增加了,例如原本中振袖就能垂到小腿中部,而按照現在女孩們的身高要大振袖的長度才能辦到了,所以兩者之間便變得難以釐清。

振袖的用途廣泛,未婚少女在隆重的儀式,例如新年參拜、成人式、畢業式入學式上都可以使用,而振袖最為奢華的使用時刻就是婚禮~

****************************************************

最古早的時候,振袖是為了讓體溫比大人要高的16、7歲以下的小孩子能夠散熱通風、保持體溫而設計的一種袖子寬大、袖子的背後全部打開的小袖和服種類(小袖的意思是手腕那邊的開口比較小,是相對於十二單那類手腕那側開口很大的和服而言),也就是說當時只有振袖有「振八口」。而當時已婚女子所穿的和服是沒有「振八口」的。可見,振袖是年輕人穿的衣服是早有由來的,當時振袖的大袖子並非用於裝飾,而這種長袖子的衣服也是男孩女孩都可穿的。

而真正演化出現代振袖的,則是江戶時期。江戶時代以前,年輕女子的正裝和服的袖丈就已經漸漸延長,到了元祿時代(1688年-1703年),袖丈大概去到了55到95cm,到了江戸末期(1867年前)袖丈的長度已經去到了95到122cm。明治時代以後,這種和服便確立了作為未婚女性華美的禮服的身份地位。不過因為這么長的袖子畢竟會妨礙人的各種動作,所以除了作為禮服之外,平常年輕女孩也不會穿到這么長袖子的衣服。

關於振袖在年輕女子之間流行有這么一段小來由,在江戶初期的舞子常常用搖曳舞動袖子來表現愛情,而以卷著袖子表示流露哀傷之類,此類表演被未婚女子競相模仿,因此使得長袖和服大為流行。此外,據說舞動袖子也表示除災、凈身,所以在結婚、成人之日穿著振袖,也表示清洗身心而邁入人生另一道門。

***********************************************

現在的振袖一般僅限女孩兒和未婚女子穿著,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男孩過七五三的慶祝禮服也是做成振袖的式樣。

小振袖一般搭配袴穿著,常用於畢業式和入學式。

中振袖一般用於成人式、新年參拜。

大振袖一般用於婚禮。

大振袖(本振袖)和中振袖的區別~?

由於現在中振袖(成人式使用的振袖和服)袖丈有大振袖的袖丈那麼長,於是導致很多人無法分辨中振袖和大振袖。其實無論中振袖的袖子有多麼長,它依然是中振袖。

這是因為,大振袖(本振袖)的特徵除了袖子的長度至少達到3尺(114cm)以上以外,還有就是衣服上會綴有五紋,而且袖口和衣擺都有棉條。

PS:話說留袖的介紹裡面是說「結婚之後縫起身八口」,但振袖那邊又說「留袖類沒有振八口」……那到底……是不是結婚之後身八口振八口全封了?話說這里我真的不懂了

❷ 日本和服的種類有哪些

和服是日本女性體現東方美的服飾,其地位相當於中國旗袍。下面是我分享的和服的種類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和服的種類介紹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女性和服款式多樣,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 拜訪 、遊玩和 購物 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留袖和服

1、留袖和服

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以黑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表示已婚婦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和服。

2、振袖和服

未婚小姐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例如:成人儀式, 畢業 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 時尚 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時候也越來越多。

訪問和服

3、訪問和服

整體上染上圖案的和服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而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4、小紋和服

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整體上染有碎小花紋,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如果是年輕的女性,也可以用於半正式的晚會。

5、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付下和服

6、素色和服

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7、付下和服

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和服帶子的種類介紹

丸帶

女式和服最初使用的帶子,其正面里有花紋,華麗而不失典雅。

袋帶

寬八寸(日本的1寸=3.03cm),正面有花紋,底面是素色,目前是日本最流行的帶子。其中一種織入錦線或金線的帶子可與禮裝搭配,其他染有輕快圖案的帶子則用於時裝服。

名古屋帶

太鼓的兩端分別連有兩條較細的帶子,這樣系起來即舒適又方便。

袋名古屋帶

帶寬八寸(1寸=3.03cm),比袋帶更輕便舒適。

半中帶

其帶寬只有普通帶子的一半左右,沒有里襯,也不用細絛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結。

和服的配件介紹

配件:和服之美,除了袷、帶、結的組合外,和服的配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帶揚、帶締、帶板、帶枕、伊達締、腰紐、胸紐、比翼等。另外還有與和服配套的內衣,穿和服時、進行 美容 時的一些輔助用具以及鞋和其他附屬品。

1、帶揚和帶締是和服整裝中十分重要的小配件。帶揚的作用除了在製作帶結是能夠固定和包覆帶枕外,而且在裝飾上也嚴格要求與和服、和服帶配套。帶揚的材料一般選用紡綢、綾、縐織物等,上面裝飾扎染紋樣、友禪染、小紋、 刺綉 圖案或者是色無地。帶締起著系結和服帶結的作用,有繩帶、 編織 帶、絎縫帶之分。有一種絎成圓筒形的帶子稱為丸絎帶,是禮服上專用的帶締。還有一種摻和金銀絲的繩帶也是平常用於正式禮服和便禮服的帶締。一般來說,帶締厚實的寬頻比窄幅帶的價格高,所以窄幅帶締一般只用在浴衣上面。

2、帶板是置於帶子前方,防止帶子起皺的一種 整形 用的配件,寬度比帶子窄一些。

3、帶枕是製作太鼓的帶山和塑造變化帶結造型時用的,大的很大,但一般都是選用標准形的。

4、伊達締,是系在和服領窩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著走樣的一種和服配件。伊達締一般選用質地較薄的博多織物。

5、腰紐、胸紐,是和服著裝時用於比試和服的長度,或者作為胸口的假紐之用。

6、比翼,是留袖上的一種特定的裝飾,為的是讓和服兩層縫合能看得出來。比翼規定裝飾在袖口、領、衽以及從腋下到袖下的開口部分。喪服不能用比翼。

7、和服的內衣主要是指足袋、肌襦袢、襯裙、長襦袢、半領。

(1)足袋,即襪子。和服的襪子要求完全選用白色,而且四個腳趾套在一起與大腳趾分開。材料選用上等寬面府綢。

(2)肌襦袢,即貼身汗衫,起到夏天吸汗,冬天保暖的作用,面料選用天然纖維製成的細紗、羅等,領子用同類布做成窄幅的V形領。

(3)襯裙、襯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裙子沾污和保暖。面料選用紡綢、縐織物、尼龍等,長度比長襦袢短5厘米左右。

(4)長襦袢,也叫和服長襯衣,是穿在和服裡面的一層衣服,主要功能是在穿著是保持和服的平整和外形的美觀,同時也起到防污的作用。

(5)半領,也叫襯領。半領縫在長襦袢上,主要功能是防污。面料選用縐織物、鹽瀨紡綢等。

8、履物與其他服飾品包括草履、下馱、手提包、帶扣、發飾等。

(1)草履,不是指用草製做的鞋,而是對包括布鞋、皮鞋、漆皮鞋等腳後跟約在2——8厘米的鞋的總稱。選草履是,要注意所選的草履與和服的用途要相符。禮服用的草履是布制的,鞋子的腳後跟也要選得高一些。近些年選用漆皮鞋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草履的一種時尚。

(2)下馱,即木屐,有塗漆下馱、白木下馱等。穿浴衣時,赤足穿下馱。下雨時,木屐要套上防雨、防泥的木屐罩稱為雨下馱。

(3)手提包,也是和服的重要附屬品之一,在選用面料、花色上同樣要求與和服配套。禮服用的手提包通常是以佐賀錦、博多織、織錦作為面料。作為外出是攜帶的手提包,一般都是選用漆皮和皮革作為面料。

(4)帶扣和帶締起著同樣的作用,但是帶扣上通常裝飾珍珠、七寶等,為的是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5)發飾,如梳、簪、絲帶等,選擇發飾要注意使用的場合,像穿振袖之類的華麗和服,選擇發飾也就要花哨些;若是穿喪服則要避免戴珊瑚、翡翠之類的發飾。

猜你感 興趣 :

1. 日本有哪些傳統音樂

2. 日本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3. 日本最大的島嶼是什麼

❸ 和服有分檔次的嗎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以女性的和服為例,這種"小異"主要表現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對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點綴有精緻的花紋,它是中年婦女的禮服,一般在比較隆重、庄嚴的場合,如婚禮、宴會時穿著。
3."色留袖"是有各種顏色的和服,穿著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輕,也是隆重場合時穿著的禮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婦女的傳統服裝,比較豪華,一般只在慶賀典禮、畢業,以及新年時穿著(今天,即使在這種時候也很少有人穿著這種和服)。"振袖"就是長袖,往往長達1米左右,垂至腳踝。
5.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色無地"的和服,在平時穿著。"色無地"沒有花紋圖案,但有顏色。
通氣,是和服的一大優點和特徵,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開合。不過,這種開合,尤其是衣襟的開合,有許多講究。不同的開合,具有不同的含義,顯示穿著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藝人在穿著和服時,衣襟是始終敞開的,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處繫上帶子。這種穿著方式,不僅給人以一種和服似脫而未脫的感覺,顯示一種含蓄的美,而且能顯示從事該職業的婦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從事該職業的婦女在穿著和服時,則須將衣襟合攏。但即使是合攏衫襟,其程度也有講究,並以此顯示穿著者的婚姻狀況:如果是已婚的婦女,那麼衣襟不必全部合攏,可以將靠頸部的地方敞開。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則須將衣襟全部合攏。事實上,和服的穿著有著如此之多的講究,以至在日本有著專門教人如何穿著和服的"教室"。

❹ 日本和服的現代地位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松窗夢語》,在稱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裝被稱為「著物」,而日本古代所稱的「吳服」是「著物」的一種。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紀。到了奈良時代,日本遣使來中國,獲贈大量光彩奪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飾,至室町時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飾基礎上改進,而和服腰包則是受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影響而創造。

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和服上。在日本,出席冠禮(成人式)、婚禮、葬禮、祭禮、劍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業式、宴會、雅樂、文藝演出以及慶祝傳統節日的時候,日本人都會穿上端莊的和服去參加。和服的穿著文化及禮法被稱為裝道。和服承載了近30項關於染織技藝的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以及50多項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指定傳統工藝品。製作和服的越後上布、小千谷縮以及結城紬更是錄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❺ 日本女人都喜歡穿和服,和服究竟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

和服這種筒狀審美很大程度彌補了不同女性之間身材的差異,不管你是前凸後翹還是一塊平板,和服最後都會把你變成一條筒,這樣你可以只欣賞衣服和臉。再加上全部遮蓋住了之後露出後頸的絕對領域,會讓女孩子瞬間魅力 Plus。

但是和服穿上非常麻煩,和服是不能單件穿上的衣服,需要和服腰帶、足袋、伊達締等小物品完成和服的著裝。所以穿著過程比較復雜,穿著時需要有旁人幫忙。

和服的價格十分昂貴,布料主要是棉、麻、羊毛、絲綢等各種質料,是特殊織法織就的。而且和服幾乎是手工製作的,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物力。這也是和服魅力的其中之一吧。

❻ 日本的和服究竟有多貴

好貴的,幾萬人民幣拿不下來。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稱作「著物」,用高級紡織品縫制的衣服則稱作「吳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稱謂是德川幕府之後,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

日本的和服:

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小袖的表著化始自室町時代,貴族的下著白小袖逐漸成為庶民的表衣「著物」除了包括「吳服"之外還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時代的狩衣等等,這些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十二單則是由奈良時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後又有變化和創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