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日本
Ⅰ 日本的全名是什麼
日本的全名是:日本國。
日本國(日語:日本國,平假名: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國名起源
日本,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63]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 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本
Ⅱ 「日本」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日本的國名因何而來
日本有東方日出之地的意思,這個國名也是日本人自己給自己取的。
一、日本國名的起源
日本最早擁有的名稱是倭奴國,在漢語當中的意思就是比較矮小的人民的一個國家。而且這個名稱還是東漢時期光武帝給賞賜的,這一點不僅在《後漢書》當中有記載,而且在日本的福岡市博物館里,也有一枚金印證明了這個事實。據說當時的日本人民收到來自天朝皇帝賞賜的金印,都是歡天喜地的。但是隨著日本人民和華夏文化產生更深的接觸之後,他們明白了這個名稱的含義,於是就想要更改一下自己的國民。國家的名字得到徹底的更改是我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發生的,也是武則天賜予日本這個國名的。
Ⅲ 日本的全稱是什麼
日本的全稱叫日本國,與此同時,當地人還稱呼日本為「大日本帝國」。
日本(Japan),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行政區劃
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全國分為1都(東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個縣(日本中央政府部門叫「省」,比如「厚生勞動省」等)。
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
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鎮)、村。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本
Ⅳ 日本是什麼
日本,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被稱為「日出之國」。日本為單一民族國家,國內大城市主要有東京、大阪和神戶等。2011年3月13日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機組受三陸沖大地震影響發生冷卻系統故障,導致反應爐心溫度無法控制,在日本時間下午3時36分4左右,冒出白煙後傳出爆炸聲響,有4人受傷,並造成輻射外泄。
Ⅳ 日本是什麼意思
日本的意為「日出之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日本名字的由來:
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5)什麼是日本擴展閱讀
唐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漢化,知道「倭」的意思後,開始對「倭」字反感。公元五世紀,日本同意後,國名定為「太和」,並將太陽視為自己的圖騰。
公元七世紀,日本聖德太子覲見隋朝時,附國書:「日出處太子致日落出太子」以表示想和中國平等外交,隋煬帝看後便棄之不理,而這也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而後,日本便於中國斷交,並與我國朝廷有戰事。
唐開國以後,日本又急忙歸附我國,在武則天在位時期,日本遣唐使將國名改為日本,並求武則天改名,武則天便下詔書,而這也是歷史的證據。從此,日本便在我國外交書上出現,而對內我們仍以倭國為日本國名。
Ⅵ 日本的全名是什麼
日本的全名是日本國。
日本國,簡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G7、G20等成員。其自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日本」國名的意義:
《隋書·東夷傳》這部古書當中就有著明確的記載:「日本國,自大唐東去萬余里,日出東方,升於扶余,故雲日本。」意思就是說日本所在的地方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故雲日本,同時也是太陽的根本,也叫「太陽國」。
從「日本」的字面意思來看,「本」字,具有草木本根的涵義;以「日本」為名,就寓有太陽、太陽樹本根之所在的意思。在日本島上的古代列國中,很早就有以「扶桑」自稱的國名或族名,這正是以太陽所在的神樹之地而自命。日本人的這種觀念,反映出上古時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所共有的一種宇宙結構觀念。
Ⅶ 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國
日本的全稱是日本國。
關於「日本」的稱呼,在不同的時期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我國東漢時期,日本就被東漢開國皇帝,即漢光武帝劉秀賜封為「倭國」。所謂「倭」,有矮小之意,是劉秀根據當時日本使臣的外貌形象所賜的名字。
在隋朝的時候,日本漸漸意識到這一詞的含義,覺得不妥,於是便想改名,但是隋朝的皇帝並沒有同意。直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被賜號為「日本」。
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的國力也逐漸增強,特別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國力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於是日本便開始稱自己為「大日本」、「大日本國」和「日本帝國」。
在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日本首次稱自己為「大日本帝國」。1936年之後,這一稱呼則正式成為了日本的國號。不過在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其稱號從原來的「大日本帝國」變成了「日本國」。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東臨太平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九州長崎距中國上海僅460海里。
陸地面積為37.8萬平方千米,全國由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4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呈東北向西南延伸弧形島鏈狀。
Ⅷ 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呢
日本的全稱是日本國。
日本國,簡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日本的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Ⅸ 什麼是日本
日本,意思為「日出之國」,位於東亞,是一個島國。日本是發達國家,現在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曾經在歷史上多次侵略中國和朝鮮,現在被美國駐軍,沒有自己的軍隊,失去了集體防衛權。
Ⅹ 日本的全名是什麼
日本的全名是日本國。
日本國,簡稱「日本」,是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1月平均氣溫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火山活動頻繁。全球有1/10的火山位於日本,1/5的地震發生在日本。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澙縣中越地震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引起世界關注。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和核電站泄漏事故,被稱為「日本戰後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經濟概況:
日本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2020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約551.1萬億日元,實際增長率為-4.8%。截至2021年6月底,外匯儲備達1.376萬億美元。匯率:1美元≈110日元(2021年7月)。完全失業率:2.9%(2021年6月)。